畲族山歌《拦路歌》歌词

畲族民歌歌词具有诗般格律
畲族对歌会
  日,畲族民歌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畲族人自称“山哈”,“山子”“山地人”,意思是山里的客人。畲族人口较少,散居在闽东、浙南、皖东南、赣东、黔东南、粤东、湘东南等地的山腰和坡地,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
  胡适说:“过去种种,上至思想学术之大,下至一个字,一支山歌之细,都是历史,都属于国学研究的范围。”畲族民歌是畲族文化的“活化石”。我们可以从畲族古老歌《高皇歌》《盘古歌》中寻找到畲族的起源,古老的畲族人从“盘”“蓝”“雷”“钟”四大姓氏开始繁衍发展。从丽水畲族古老民歌《柄歌》中,我们知道早期畲族人如何生存和生活,男人和女人如何分工协作。从畲族婚嫁歌《劝酒歌》《借锅歌》中,我们看到畲族的嫁娶风俗。从畲族丧仪《引魂》《哭娘》歌词中,我们知道畲族人的丧葬习俗及其祖先崇拜。从畲族诸多歌会中,我们知道畲族人的恋爱、交际和其他生活情况。畲族民歌有叙事歌、论古歌、婚嫁歌、劳动歌、伦理歌、仪式歌、祭祀歌、小说歌、儿歌等等类别,几乎涵盖了畲族人民的全部生活。
  畲族民歌的歌词非常讲究押韵,具有诗般的格律,一般七言一句,两句一行,两行一条,四句一首。有七言词格、五言词格、七言词格的变体、叠韵叠句词格等,还有一种特有的词格叫“三条变”,三条意为三段,第二条、第三条的一、二、四句最末一个字变化,第三句完全不变,与《诗经》的“重章叠句”手法相似。绝大多数畲族民歌为七言词格。也有不押韵的歌词。畲族民歌善于使用无实际意义的衬词,以帮助调整乐句、抒发情感、留给歌手换气和思考的空间,常使用“哩”“罗”“啊”“哈”“哎”“啦”“哦”“哪”等,常置于句首、句中、句尾,也有多个位置合用的。与楚辞中的“兮”起着相同的作用和美感。史说传唱类民歌的歌词用词质朴,即兴对歌的歌词则方言与文言交错。
  畲族民歌的曲调多为中国传统的五声民族调式,旋律构成音较简单,由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组成,商调式与角调式较常见,有些地区也有六声调式和四声调式,很少出现清角和变宫、变徵。尽管畲族民歌的五声调式与中国汉族传统民歌基本音构成相同,但是由于音阶的排列不同,呈现出的音乐色彩就全然不一样,常常给人以古朴、清越、悠远、纯净的感觉。畲族民歌的基本节奏是一个音符对应一个词,到句尾时的字才会延长,是典型的前紧后松型。节奏形态有一字一音的“平叙型”,先紧后松的“紧松型”和先松后紧的“松紧型”。畲族民歌有较强的地域风格特征,比较常见的有:福鼎商调、霞浦商调、丽水商调、景宁角调、龙泉羽调、文成徵调等。畲族民歌多为单乐段结构,四个乐句起承转合的意味十分明显。根据歌词的内容、节奏、语调发展旋律线条,词与曲的旋律发展往往同步进行的。也有着长达一百多条的歌词,词曲不同步的结构。如《高皇歌》《火烧天》《凤凰山》等叙事类型的长歌。在浙江丽水景宁调结构中,往往第一句先唱十一个字,然后留三个字在第二句乐曲唱;也有先唱九个字,然后再唱五个字的词曲不同步的乐句结构。如《度娘歌》第一句唱“一度贤娘生端正,前世修来”,第二句唱“共路行”,第三句“姻缘好似天边月,十五月圆”,第四句“照满天”。
  畲族民歌女声多用假声歌唱,男声则以如同说话般音域的平讲式歌唱和假声歌唱两种为主,按照歌技的高低,善歌者还会采用一种比假声歌唱更为高亢的放高音唱法,这是在假声歌唱基础上的一种扩大和延伸。在闽东宁德北部的七都、八都、九都等地有双音形式的畲族民歌,是多声部畲族民歌的代表,由男女二人或多人演唱,有支声式、模仿式或和音式演唱形式。然而,双音曲目现存很少,临近濒危。
  畲族民歌主要传承方式有活动传承、家庭传承、老师传承和文本传承等。畲族人在每年农历的三月三都要举办盛大的歌会,竞相飙歌,互相学习。在祭祀婚嫁和传师礼仪中,以民歌串起整个仪式,世代传习仪规与民歌。畲族人自小随父母唱习山歌,到一定时候又要拜师学歌。畲族人用汉字记述历史歌,每家每户山歌本的扉页均是《高皇歌》。近年来,出现了大量畲族民歌新作,延续着畲族民歌文本传承的历史。
  我们在景宁县菖蒲进行畲族民歌调查的时候发现,村中第一代第二代人尚会唱畲歌,第三代人已经完全融入现代城市生活,较少说畲语,对畲歌不接受、不爱好,第四代人已经彻底与畲语、畲歌绝缘了。只有少数七八十岁的老人会唱,珍贵的山歌本不是出现在畲民家里,而是废品收购站。畲歌面临着传承断裂的危险。
  要切实有效地保护和抢救畲族民歌,首先要把握“人”这个核心。如今,畲族民歌的传播者都已经迈入老年阶段,甚至已经相继离世。在经济大潮中,承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经济利益很难挂钩,所以导致绝大多数人不愿意作为承继者,且承继者必须具备基本天分。各级地方政府应切实给传播者和承继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尽可能提升他们的经济生活水平,使他们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没有后顾之忧。其次要保护好艺术形态和文化生态。人与艺术的结合形成艺术形态,艺术形态是动态发展的,畲族民歌是在动态中传承的,必须尊重艺术形态的原生状态的艺术标准,做到对原生形态不篡改、不扭曲、不牵强的原则,就能最大限度本真地传承原有的艺术形态。在传承中,如果离开畲族民歌本身的特点和内容进行延续和发展,就离开了畲族民歌的本源。人的艺术活动离不开特定的历史、地理、文化、语言等人文环境。畲族民歌根植于适宜她成长生存的乡生态文化环境,保护好乡生态文化环境就是对畲族民歌传承最大的支持。
作者:洪艳  责任编辑:汪晨
相关新闻v&& 08:43:18v&& 08:17:35v&& 07:46:11v&& 10:22:42v&& 09:25:23畲族民歌_传统音乐 - 非遗城
非遗商品类目
热门搜索:&
来源:非遗城&
发文日期:&
畲族民歌随处可见,以畲语歌唱的形式表达。每逢佳节喜庆之日便歌声飞扬,即使在山间田野劳动,探亲访友迎宾之时,也常常以歌对话。畲族的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齐唱等。其中无伴奏的山歌是畲族人最喜爱的一种民歌方式。
  浙江省的畲族主要分布在丽水、温州各地区与衢州、杭州境内。景宁畲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县级畲族自治区。唱山歌是畲族人民劳动和生活中一种最为重要的文化活动形式,畲族男女老少,大都善歌。畲族有“盘歌”(对歌)的习俗,每每长夜盘歌,通宵达旦。其曲调与汉族颇有不同,极富畲族特点。曲调形态,全国共有约八种,浙江就有六种,即:“丽水调”“景宁调”“平阳调”“泰顺调”“龙泉调”“文成调”(其中两种与闽共有)。浙江的畲族民歌,在全国畲族民歌中具有代表性。畲族民歌的歌词,极为丰富。除浩瀚的短歌外,还有长篇史诗歌《高皇歌》,长篇叙事歌“小说歌”数十部,以及成套的“婚仪歌”“祭祖歌”“功德歌”等等。畲族民歌的词格,有一种“三条变”,这种词格与先秦《诗经?国风》中的“三叠”有渊源关系。以“子、丑、寅、卯……”十二时辰为序的词格,在唐代民歌汇编《敦煌歌辞总编》(任半圹编)中,可觅其踪。&  畲族人民喜爱唱歌,内容丰富多彩,最为普遍传唱的是长篇叙事《高皇歌》(亦称《盘瓠王歌》)。歌中叙述盘瓠非凡身世及其经历业绩和民族起源。畲族民歌的唱腔、曲调均受各自居住地区汉族方言的影响,日渐地域化。  畲族民歌按题材内容大致可分为叙事歌(含神话传说歌和小说歌)、杂歌(含爱情、劳动生活、传授知识、伦理道德、娱乐生活等内容)、仪式歌(含婚仪歌、祭祖歌和功德歌等)。&  畲民喜唱山歌,不仅婚嫁喜庆,逢年过节唱,而且在生产劳动、招待客人、闲暇休息、谈情说爱时唱,甚至在丧葬悲哀时也以歌代哭倾吐衷情。畲族山歌多用假声歌唱,按唱法的不同,有平讲调、假声唱、放高音等三种变化。还有一种“双音”的歌唱形式,由男女二人用同一歌词演唱,曲调之间形成支声式、模仿式或和音式关系。此种唱歌形式曾有一段时期盛行,代表曲目有《风吹竹叶尾提提》等。  劳动歌是以歌唱形式表达各项生产劳动须遵循的农事季节,介绍生产知识,如何争取丰收,实现美好生活等。广泛流传的有:二十四节气歌、十二时辰歌、种田歌、勤耕歌、采茶歌等。《砍柴歌》是在畲族地区广泛流传的劳动歌之一,畲民男女老少人人会唱,具体形成年代不详。该歌是畲族姑娘在山上、田间劳动时,相遇砍柴青年即兴编唱的劳动歌曲,内容富有哲理,又具男情女爱的情调。&  情歌又称缘歌,是畲族民歌中数量最多,流传最广,最动人心弦的民歌。情歌大部分是以某种事物为衬托,表达男女间爱情的,青年男女通过情歌谈情说爱,互相倾吐真挚情感,排除一切阻力,实现男女结为夫妻的目的,即使中老年歌手对歌,亦善穿插扣人心弦的情歌来助兴。情歌对唱在畲语中称唠歌,即男女相互对唱,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文化生活形式。情歌对唱,基本上是一男一女对唱,各唱一首,一唱一和,男女青年相遇时,一般由女的主唱,男的根据主唱者的歌词内容应对,所以和唱者要随编随唱,难度较大。情歌除野外劳动时对唱外,也有夜间对唱,晚饭后开始,天明结束。一是不妨碍劳动时间;二可吸引众多听众。&  畲族民歌的曲调大致可分为山歌调和师公调两大类。山歌调包括:福宁调、福鼎调、霞浦调、罗连调、丽水调、景宁调、龙泉调、文成调等。师公调包括念诵调和配合做公德动作的歌唱。&  畲族民歌一般以四言、七言体韵文为一条,四句为一首,也有少数歌词第一句为三个字或五个字,讲究押韵,第三句末字须仄声。畲族民歌很多,形式多样,编入《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浙江省卷》畲族婚俗歌935首,哀歌642首,还有用本土史实编成的《打酒局》《打盐霸》《古老歌》《汤夫人歌》等4首长联歌。  畲族民歌讲究畲语押韵,不少人能即兴编唱,有的歌手对唱一两夜而不重复。唱时用夹有“哩、罗、啊、依、勒”等音的“假声”唱,平时学歌时不夹假音唱叫“平唱”。唱喜歌每个县有一种曲调,唱哀歌全民族统一一个曲调。唱歌的形式有独唱、对唱、齐唱,很少伴有动作与器乐。  畲族民歌按首数多少可分为短歌和长联歌,独立一首为短歌,平时多唱短歌;几首、几十首甚至上百首为一个整体内容的民歌称长联歌(或叙事歌),如《高王歌》《封金山》《时辰歌》等,景宁一带还有《打盐霸》《打酒局》《汤夫人歌》等长联歌。《高王歌》是记述畲族源流传说的长联歌,畲族人民视为传世之宝,民族史诗,畲族家喻户晓,世代传唱,全诗共112首。&  畲族民歌是畲族人民在生产、生活斗争中创作的口头文学,是畲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畲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数民歌作品储存于畲民头脑之中,通过口头代代相传,部分民歌以汉字畲语记录的手抄本流传民间。畲族歌言主要体现了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完整性和多样性。另外,畲族歌言文化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现在,畲族民歌已是我国第一批国家级保护项目。(非遗城)
相关资讯&&
新品推荐&&| &&
绞胎陶瓷亦称“绞泥”、“搅胎瓷”、 “透花瓷”是唐代陶瓷业中的一个新工艺,靖康之变后失传。绞胎瓷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泥相间摆放和糅合,经拉坯成型,上釉烧制而成的陶瓷制品。绞胎瓷各种纹理由胎而生,具有表里如一的特性,素有“瓷君子”之称,具有..
麦草画又叫麦秆画,汉族独有的特色工艺品之一,中国民间剪贴画的一种。麦草画始于隋唐时代的宫廷工艺品,它和剪纸、布贴一样是一种剪贴艺术。麦草画具有光泽透亮、装饰效果好、艺术感染力强等优点,制作出的人物、花鸟、动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给人以古朴自..
“茶宠”是指茶水滋养的宠物,多是用紫砂或澄泥烧制的陶质工艺品。不同的茶宠有不同的寓意,有的象征着招财进宝,知足常乐,有的象征着幸福吉祥等。常见茶宠如金蟾、小动物、貔貅、辟邪、人物等,寓意招财进宝、吉祥如意。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阳光文化发展基金会 网站运营:非遗城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地址: 郑州市郑东新区CBD商务内环与东三街天下收藏文化街南区负一楼2-B1060号
法律顾问:河南豫涛律师事务所 刘文元(主任律师) 电话: 0&&&传真: 7网址: &&&邮箱: &&&QQ:
信产部备案: 豫ICP备号 最佳浏览器分辨率为error[GEQU-CJFD-],文章不存在.畲歌上太空 四句歌词推敲一小时_新华网福建频道-福建省新闻门户网站
您当前所在位置:
畲歌上太空 四句歌词推敲一小时
来源:海峡都市报
.【】【】【】&
&&&&核心提示&
&&&&神七遨游太空,海西文化唱响太空。随着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海峡西岸福建和东岸台湾两地同胞祝福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声音也传遍天宇。
&&&&本报联合台湾《中国时报》采集的两岸民众祝福神七、祝福中国的声音,在神七返回舱开舱仪式上一经播出,就引起了在场听众的强烈兴趣。优美的旋律、悠扬的歌声,让大家领略了闽台文化的独特魅力。“飞天U盘”内福建采集的内容中,一位梳着高耸的凤凰头、身着美丽凤凰装的女子,在U盘巡天归来首次播放时,引起在场媒体的关注。
&&&&今起,本报开始推出系列报道第一篇―――畲族民歌。我们将为你逐一解密这些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海西文化记忆”。我们期望,通过解密报道,能唤起更多人关注海西人自己的文化财富,让这些“文化活化石”能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飞天U盘”之人物亮相 能唱万首畲歌的“女歌王”&
&&&&“今早起火火在笑,临要出门眼在跳,不知眼跳缘何事?原来是贵客来我寮。”今年8月底,记者拜访宁德畲族民歌二声部“双音”唱法传承人雷美凤女士时,她随口就唱出了这首《迎客歌》。虽然当时没能听出是什么意思,但当她解释一番后,让人心里暖洋洋的。她说:“这是我们畲族人最普通的一首民歌,却能体现我们热情好客。”雷美凤是畲歌“双音”唱法的主要传承人,从小耳濡目染,让她随口就能唱出清亮的畲歌:“听着畲歌长大,不但在歌会上唱,采茶甚至吃饭等,村里人都会唱歌,边听边学,自然而然就会唱了。”一提起畲族民歌,雷美凤特别来劲,似乎要把自家的好东西全亮出来。
&&&&“‘双音’一般由两人以上演唱,带有轮唱性质,一般男女都用假声来唱,因为用‘假声’演唱,声音不但好听,而且传得远,唱久了也不累……”聊起“双音”,雷美凤有滔滔不绝的话语。
&&&&雷美凤说,她从七八岁开始学唱畲族民歌,由于很有音乐天赋,所以学得特别快,逢年过节都是由她代表家里给客人表演。她的“歌库”可大了,不但能唱现有的上万首歌,而且只要编好词,她就可以按新词唱歌。
&&&&“‘双音’是畲族民歌里难度最大的唱法,不是人人都能唱。”雷美凤说,他们村870多人,只有4个人能唱好。听说自己的歌声能收入“飞天U盘”,她和宁德畲族歌舞团副团长雷志华一起,在歌舞团办公室搞起了创作。雷志华写一句,雷美凤就唱一句,觉得不通顺马上更改。短短28个字,反复修改。
&&&&最终,花了1个小时才“定稿”。&
&&&&“飞天U盘”之非遗特色 唱“双音”有季节限制&
&&&&今天的畲族人,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和安徽五个省,他们自称“山哈”,意为“山里的住户”。畲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民间音乐主要是民歌,其中又以山歌居多,通称“果”,亦称“霞果”(即畲歌)。
&&&&“‘双音’是畲族山歌中的奇葩!”雷志华说,“双音”是中国畲族民歌中唯一幸存的畲族二声部民歌歌种,畲族优秀民间音乐文化中最高级、最复杂的音乐表现形式。它有以下几大特色:民歌有“演唱季”:畲族“双音”唱法追求恬静、纤嫩、清秀、古朴。演唱“双音”不严格规定时间、场合,但必须在唱歌的季节,即农历八月十五起至翌年三月初三止,尤其是正月、三月三、八月十五、九月九等节日,畲家人总是成群结队走亲访友,以歌当话,还要举行盛大的对歌会。
&&&&歌唱得好就是“长者”:父母是孩子学习民歌“双音”的第一传承人,畲家人将唱歌视为“传家宝”而世代相传。在畲族民间,还延续着一条俗成约定:只要你比我会唱歌,你就是我的“长者”,我就向你学畲歌,这里的“长者”指能演唱“双音”的歌者。
&&&&对演唱者条件要求高:所谓“双音”,一定得两个人配合演唱,配合得好与不好,是演唱好坏的第一个标准。后唱者要在先唱者唱后两个字或四个字接唱,要与前唱者唱同样的歌词和近似而不完全相同的曲调。前唱者要和后唱者在曲末同时结束,形成曲中的错落立体,让人忽而觉得一首歌二人在唱,但是仔细捉摸却又只听出一个人的声音。其次,就是演唱者的声音一定要高亢嘹亮,而且不论是男女搭配还是两女搭配,二人的声音一定要互为补充,互相融合。畲族民歌音域虽然不宽,但歌唱进行中常见五、六度的大跳跃和细碎装饰音。如果演唱者声音条件不好,走调破音也是常事。
&&&&最后,就是歌词,畲族民歌的歌词来源极其丰富,赋比兴的手法屡见不鲜,而且词语的韵仄颇有音律之美。&
&&&&□记者手记 畲族民歌,如何走出大山?&
&&&&走访“畲歌”,在悠扬的歌调中,在与“畲歌传唱者”的促膝交谈中,我们仍然感受到畲歌淡淡的隐忧,一向是畲族“传家宝”的民歌也遇到了一定的困难。雷美凤说,现在愿意学习畲族民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由于“双音”对演唱者本身的条件要求相当高,所以能学下来的更是寥寥无几。
&&&&“抢救和保护畲族‘双音’,不仅丰富和完善中国音乐史、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乃至对世界音乐史的丰富和完善,都将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雷志华说,畲族二声部山歌“双音”的传承,无固定的师徒传承模式,主要是通过口传心授传承,由于外来文化过于强大的影响力,以及本民族文化的弱势地位,畲族民歌走出大山之路似乎特别崎岖。
&&&&然而,口耳相传的畲歌一脉还是需要延承的。雷志华认为,政府用劲拉它一把是必需的。他说,畲族民歌仅仅入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远远不够的。对于这种特殊的民间艺术,一定要走建立传习点的道路。传习点可以建在学校、文化站,甚至村落,要有专门的师资力量进行教学,保证文化不断代。同时要有掌握民族文化技能、了解民族文化并且自信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
&&&&对于这些学习畲族民歌的学生,在政策上也应该全面扶持,比如艺校和高校在招生时,应该予以特殊照顾,将畲族民歌也列为艺术特长。让他们能够将唱民歌、传承民歌作为一种技能能够自立。
&&&&如此,畲族民歌作为一个文化特色予以推广才有其基础。畲歌还有望成为畲地旅游的一大特色,使畲族民歌商业化产业化,建立起产销的链条,才能真正将畲族民歌保护起来。各地,包括台湾省都有畲族人,畲歌完全可以走出大山一隅,与其他畲族同胞进行交流,博采众长,充分交流,从而丰富畲族民歌的曲式曲样,增强生命力。&
&&&&飞天U盘收入的畲歌:《海峡两岸要和平》&
&&&&演唱者:雷美凤 编创者:雷志华&
&&&&唱条歌言给你听,海峡两岸要和平;兄弟姐妹都欢喜,畲汉都是一家人。&
&&&&□感言 畲歌上太空知名度提升&
&&&&近日,记者再次联系雷美凤,并告诉她,她的歌声搭载神七遨游太空后,顺利返回。她非常激动,说,作为第一个有幸能将本民族歌声送入太空,并向全世界展示的畲族人,她觉得自己为民族文化的保留和发展尽到了自己的义务。她觉得不光是畲族民歌,畲族以及福建还有很多精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待着大家去发掘、去了解。
&&&&在她心中一直有一个想法,就是能够听听海峡对面的台湾畲族同胞的歌声,跟他们交流切磋,因为我们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分子,都希望祖国繁荣昌盛。
&&&&宁德市文化局局长翁惠文说,宁德畲族民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有幸能够和海峡两岸众多文化瑰宝一起,收入在U盘之中,搭载上神七,遨游太空,并被各大媒体广为宣传,大大提升了畲族民歌的知名度,提升了畲族民歌的整体形象,对其传承与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众说纷纭的畲族民族起源
> 来源:网络作者:佚名
关于畲族来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畲瑶同源于汉晋时代长沙的&武陵蛮&(又称&五溪蛮&)说。此说认为畲族和大部分瑶族都家喻户晓地流传有属于原始社会遗留下来的图腾崇拜&&盘夸瓜传说,传说的内容与汉晋时代分布在长汉中下游的&武陵蛮&所流传的盘夸瓜传说大同小异,据此认为畲、瑶两族与&武陵蛮&有密切的渊源关系。瑶族中自称为&勉&的&盘夸瓜瑶&(或称&盘瑶&、&板瑶&, &顶板瑶&、&过山瑶&)与自称为&门&的&山子瑶,约占瑶族总人价的一半以上也崇信盘夸瓜传说。
史籍多称瑶族和畲族本是&五溪蛮&盘夸瓜之后,畲、瑶两族不仅有相同的反映原始图腾崇拜的盘夸瓜传说,而且有汗多相同的习俗,在史籍上往往是畲、瑶并称,甚至说畲族就是瑶族。直到清代,畲、瑶还是混用,往往称畲族为&瑶人&。畲族族谱记载亦有自称为&瑶户&、&徭人子孙&等。现在分布在广东海丰、惠阳、增城、博罗的畲族仍称自己为&粤瑶&,在海丰、惠阳的汉人称他们为&畲民&,但在增城却被汉入称为&山瑶&。两族都具有相间的姓氏,传说畲族有盘、蓝、雷、钟、四大姓,但实际上除广东增城县有几十个盘姓畲族外,其它地区未见盘姓。福建霞浦县畲族族谱中有一段对盘姓兄弟失散的解释:相传唐光启二年(公元886 年)盘、蓝、雷、钟、李等姓畲族360余丁口,从闽王王审知由海道来闽,至连江马鼻道登岸后,徙居罗源大坝头。盘王碧一船被风漂流,不知去向,故盘姓在畲族中失传。畲族传说中的大哥盘姓留在广东。但在瑶族中盘姓却很多,也有蓝、雷等姓氏。两族至令仍保有一种汉文文书,在瑶人中称《 过山榜》 ,在畲人中称《 开山公据》 ,两者内容大同小异,都同样记载着具有原始图腾崇拜性质的盘夸瓜传说,此外还记述封建皇帝赐给他们券牒,准许他们租种山地,不纳粮租,不服谣役等特权,但不得到平原上耕种,不得与汉人通婚。
在语言方面,虽然99%以上的畲族操接近于汉语客家方言的语言,但居住在广东惠阳、海丰、增城、博罗一带的畲族却操瑶族&布努&语,这种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的语言。广东潮安县凤凰山的畲族目前固然操潮州话或客家话,但在《 潮州府志》 中却记录下这里禽族在历史上曾经使用过的一种语言与今天海丰、惠阳、增城、博罗一带畲族所使用的苗瑶语族苗语支的语言很相似。在音调上,虽然有不少地方的畲族民歌类似客家的山歌词,但福建宁德地区却存在着完全不同子客家山歌的四种畲族传统的基木音调(福宁调、福鼎调、霞浦调、罗连调),这四种基本调和自称&勉&的瑶族和&布努瑶&的基本调有惊人的类似之处。过山瑶唱的民歌传统基本调是&拉发调&,拉发调中长调的&跟声&唱法与畲族的二声部合唱&双条落&有许多类似之处。瑶族的拉发调又和罗源、连江等县畲族的&罗连调&在音调(包括音列、调式、节奏)的基本特点是相一致的。民族语言的亲属关系反映其民族渊源关系十分密切,民族近亲是语言亲属关系的基础。
根据上述种种的理由,从而推断畲、瑶同源于汉晋时代&南蛮&中包括长沙&武陵蛮&在内的一支,他们之间的;历史渊源关系是十分密切的。持此说者人数较多,由于可佐证的材料比较丰富。所以比较可信。
( 二)东夷说。有人在畲、瑶同源于&武陵蛮&说的墓础上,更进一步把畲族远源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生活在淮河与黄河之间的&东夷&里靠西南的一支&徐夷&,认为畲族和大部分瑶族同源于&武陵蛮&,而&武陵蛮&是&东夷&迁居鄂、湘西部地区后,融合了其他民族成份而形成的。
相关阅读:
“广州绽放”舞团艺术总监陈琛访谈侧记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舞蹈网 版权所有
本站通用网址:中华舞蹈网
Tel:(86) 地址:河南省许昌市130信箱(46100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歌词找歌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