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台湾信鸽比赛视频万里大赛2014-031269064秋,这羽鸽子有成绩嘛

爱的纽带中的危在旦夕6666是什么意思思 - 杰西卡呢吗信息网 - 提供你的所有资讯,为你分忧解难!
爱的纽带中的危在旦夕6666是什么意思思
百度知道搜索_纽带百度知道搜索_绾藉甫唐太宗李世民》那是小时候最爱看的一部连续剧,那时候的我没有经历过爱情,却已被剧中人真挚深厚的感情打动。名字是一部历史剧的名字,但里面装的其实是一代帝王一生的情感纠葛。多年以后再看这部戏,还是会感动,会揪心。  小时候也曾因为那燕临终前,李世民的那句:“我可以不当皇帝,只要你回来”而痛心。也曾因为晚年李世民为了找回年轻时的感觉,流连在武媚娘那里,冷落了吉儿而难过。当吉儿孤单的在寝宫,望着镜中老去的容颜,回忆着年轻时与李世民的点点滴滴而神伤的时候,我也曾偏执地认为是不是再浓烈的爱情也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终将遗落在回忆里,失落在执着人的心里?  长大了再看,我却很佩服这样的编剧,它更接近于真实,不是吗?没有像琼瑶式的理想爱情那样,在古代在帝王将相的婚姻里也会是一夫一妻?那是不现实的。因为有了真实的爱,也有了真实的痛,才是若干年以后再会翻看这部经典剧的原因吧。  直到现在还是有人在纠结剧中的李世民最爱是谁?作为皇帝他不会只有一个女人,但对于他的“最爱”,我从来没有过不确定。李世民曾说过,再没有一个女人能取代吉儿在他心中的位置,她是他一生唯一的至爱。这句话是成立的,它不只是一句热恋时的甜言蜜语,它涵盖了李世民一生对吉儿的感情。但是如果说吉儿是他一生唯一的爱,那显然也是不客观的。  作为一代明君,他爱他的江山,他厚爱每一个尽心辅佐他、为他排忧解难、为他费尽心力、为他牺牲奉献的人。  他爱长孙皇后,一个德才兼备、母仪天下,还能为他出谋划策,甚至在他不知道该怎样求得吉儿原谅时为他出主意的伟大女人,他对她怎能无爱?  他爱那燕,一个敢爱敢恨,可以与他在沙场上并肩作战、可以毫不犹豫为他吸蛇毒、可以牺牲一切只为换回一句我更爱你、可以以最决然方式结束生命在他眼前的女人,他对她怎能无情?  他甚至也爱武媚娘,虽然他只是喜欢她带来的年轻感觉,虽然他在她的琴声里想到的是年轻时的吉儿、那燕,虽然只是喜爱,但那也是爱。是他晚年对“老”的恐惧,让武媚娘成为唯一一个能让吉儿独守空房、失落追忆过往的女人,但那个女人可以是武才人,可以是张才人、李才人,可以是任何一个在这个时候触动到他的年轻女子。青春的感觉是人年老时最甜蜜而心痛的回忆,它是可以不惜一切去追逐,也是付出一切都无可挽回的。于是乎长生丸即是催命丹。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有人试图把这些情感规整地很清楚,无非是想说明李世民只爱一个,只有对她的感情是爱,别的都不是。但爱不是一种触手可及的物质,由得我们理性地解剖,把它从夹杂在一起的情感中区隔出来。敬爱难道不是爱?怜爱难道不是爱?喜爱难道不是爱?难道他对吉儿的爱里,不曾有过敬,有过怜吗?一见钟情只是一刹那的火花,想要维系一生,必定会在日后的相处中将爱情升华,将友情、亲情融合其中。为你生、为你死的激情退去,有的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平静与满足。  
人的一生刻骨铭心的爱情最多只有一次,说“最多”是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足够幸运地拥有一次这样的爱。很多人在感情上平淡地走完了一生,也过的很好没有遗憾。相反遗憾总是产生在拥有过后;没有过这样的爱情,生活不会受任何影响,相反不可磨灭的影响总是产生在拥有过后。  我最喜欢的吉儿
  如果没有遇到吉儿,李世民还是那个最优秀的皇帝,坐拥天下,怀抱三宫六院;他可以做到雨露均沾;可以不再为顾及一个女人的感受而费心伤神;可以在临终前感叹自己一生前无古人的功绩或者挂念自己尚未完成的功业。而不是仅仅想求得一个女人的谅解:我对你不够好,原谅我。  
长孙死了、那燕死了,李世民都曾在她们身边痛哭流涕,甚至说出,不要做皇帝这样的话来表达他的心痛。但是他从未对这两个在爱情中他不能赋予对等爱的女人说抱歉。因为以他的身份、以他对她们的情感,他已经给予了最足够的爱与尊重。只有在他最爱的女人面前,他是用一个平凡男子的标准,是用他曾说过的每一句承诺来审视自己曾给予她的爱:他终究不是一个可以只守护她一人的寻常男子,他没有做到不让她流泪。作为帝王他必须立他人为后,必须拥有别的妃子;作为一个将面临生老病死的凡人,他终究抗拒不了内心对青春、对年轻的生命力本能的追求;作为天下的主宰他终究免不了猜忌、惶恐与误解。从年轻到年老,他都曾对她坦言自己的无奈与歉疚,都曾恳请她的原谅。只因在他的爱情里,她始终拥有唯一的位置,没有给予全部,哪怕只少一分,都是心怀愧疚。但是在他执掌天下的生命中,个人的情爱必须为太多的事让步。偏执的想要成为他的全部与唯一,只能让他痛苦,让自己遗憾。他至爱的人用宽容、大度免去了这样的遗憾。      
  如果没有吉儿,长孙无垢还是那个近乎完美的皇后,她甚至可以生活得更心如止水一些。一心辅佐自己的丈夫成就大业,为他生儿育女,操持后宫,与其相濡以沫,相敬如宾。如果没有吉儿,她可以将这当做是君王家的女人最美满的婚姻生活。但是一开始她就知道了吉儿的存在:看到了他为吉儿的“死”心灰意冷,看到他在吉儿耍脾气不肯见他时的心慌意乱,她因为隐瞒吉儿失踪的消息,得到了一向敬重她的丈夫最严厉的责备:你居心何在,这是难以宽恕的事。有了吉儿,她知道原来她的丈夫不仅有君王的睿智、稳重,也有普通男人的执着、深情、意乱情迷。  
“作为一个女人她得到的已经足够多了”这是无垢对李世民的安慰,也是对自己内心失落的吐露,她告诫了自己:作为一个女人、一个妻子,有些东西是在她认识李世民前就错过了的,是穷尽一生、付出所有都难以再去争取到的。聪明如她自然不会再去强求,也就不会有那燕后来的伤心与羞愤。虽然当李世民在她面前为吉儿心神不宁、不知所措的时候,她也会有一低头的落寞,但是很快就在平静中将情绪消化。  
她的伟大在于懂得爱他所爱,想他所想,为他容忍寻常女子所不能容忍的种种,也在于她从一开始就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一个值得敬重的人必然面临过最艰难的选择,必然交出过让世人钦佩的答卷,而这份答卷里必定有她不能与外人道的压抑与无奈、心酸与苦楚,这是她的“舍”,所以她会是李世民唯一的皇后,会是他最敬重的女人,她的儿子不见得最优秀,但都会是太子最终的人选“子凭母贵”,这是她的“得”。    
  如果没有吉儿,那燕还是那个刁蛮任性,喜欢就一定要得到手的公主,甚至她可以活得更率性,更不知妥协。她曾是三人中爱的最简单直接的女人,喜欢就大胆直白地去追求。她用尽方法,哪怕只得到李世民喝醉后一句含混的“大概是吧,更爱你”,她依然觉得开心满足。但是酒醒后一切都破灭得太快。为了顾及吉儿的感受,李世民竟提出两个早已有了肌肤之亲的人以兄妹相称。为了不知如何安抚吉儿,她看到了李世民的慌乱无措,听到了李世民最温柔的表白。那份挚爱深情是她一生所求,但早在她出现前就给了另一个女人,无垢一早就明了的道理,这个骁勇善战、不服输的女人,最终在伤心欲绝过后也开始懂得:执拗地比较与强求只会让自己一再受伤,也给她爱的人徒增烦恼。  
如果说片头曲《爱不释手你的美》写的是吉儿,那片尾曲“爱上你给的痛”就是那燕最好的写照。在爱上他以前,他已将最初也是最深的爱给了一个最终与他相守一生的女人,在爱上他、并让他开始疼惜自己以后,又要面对他与自己部族的战争。最终那燕用死亡保全了她的部族。在临终前,她看到了他为她掉的眼泪,听到了他会为她保住部族亲人的承诺,知道了他对自己“我可以不做皇帝,只要你好起来”的深情。虽然终究没有等来那句“我更爱你”,但这已是她最幸福的时刻,分享了他的爱、得到了他的不舍,不已是最好的结果吗?  
此时的她早已没有了当初在爱情里也要一绝高下的自信,最后一次躺在深爱的男人怀里,却不忘感谢她曾想取代的女人,“谢谢你吉儿姐姐”,这曾是那燕的妥协,更是吉儿的让步。那燕明白没有吉儿的宽容、允许,甚至推波助澜,她得不到今天的幸福,得不到李世民没有顾及的痛惜。她们都在改变,为了这个注定不能独属于一人的男人。现实让每个人都变的宽大,不论在他心中孰轻孰重,她们对他的爱是难分伯仲的。那燕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吉儿拥有能让太多人一见钟情的美貌,这足以证明上苍对她的厚爱,卑微的母亲在她出生时就已死了,她却因此得到了父王最深的宠爱;国破家亡,她本可能葬身乱世,却得到了盛世主宰最深的爱与呵护。他们之间的甜言蜜语、海誓山盟依然让人感动,但是令现在的我感触更深的是:得到一个男人的心不难,难的是能听到他全部心底的话,尤其是一个有大作为的男人,让他宠爱一个女人不难,难的是让他同时把这个女人当做真正的知己,愿意让她分担自己所有的喜怒哀乐。吉儿做到了,她得到了这个坐拥天下的男人最深、最重的爱与信任。  
虽然他敬重皇后的贤德,把她当做参谋愿意接受她的谏言,但在他最苦恼、惶恐,要无奈弑兄的时候,他心中的苦楚只想对吉儿诉说。失落、无助、惶恐、歉疚,所有作为帝王在外人面前必须隐藏的情绪,他都像个平凡人那样在吉儿面前表露过。他的心事,只要他想倾述,会第一个想到她;只要她想了解,会很坦诚的告诉她。他说从爱上她那刻起就把她当成生命的一部分,所以对她的爱不是只有一味的你侬我侬,而是可以不分彼此地分享一切:快乐时与她相拥在一起,彼此亲昵述说至死不渝的爱恋;伤心时与她相拥在一起,一起落泪、彼此安慰,为了皇后、为了那燕、为了那些与至亲生离死别的伤痛;生命的尽头与她相拥在一起,最后一次坦诚心事,最后一次感受只有她才能给的温暖。  
  汗了~~~~    
  真爱是无私的,总想爱她的全部,更想珍惜她给于自己的所有,爱她的容貌、爱她的脾气、偏爱他俩的孩子。也曾想立她为皇后、立她的儿子为太子,除了德才兼备这些历代皇后都适用的理由外,还有最关键的一条“以我对你的感情”,但是做为明君他应该比谁都清楚,立前朝公主为后,立她的孩子为储君是多么不明智的决定,没有吉儿的不答应也会有整个朝廷的不答应,但爱有时总让人不那么理智、果决。  
  真爱是自私的,总想他为自己让步,总想她能保留自己最爱的样子,只有吉儿能“无理”地不先说出要求,就让他答应自己;只有吉儿能让他在生命的最后还讲出小小的失落:吉儿,你变了,以前的你是那么地率性、那么地个性,现在的你却是那么的睿智、那么的明理。如果是无垢,他只会因为她为自己所做的改变而更感激、敬重;如果是那燕,他只会因为她为自己所做的改变而感谢、怜惜。只有对吉儿,他有了最坦率的表达,在平凡的爱情里,我们都会牢记对方最美的样子,都有过我还是喜欢你以前这样、喜欢你以前那样的抱怨与撒娇。爱的包容,不是把一切隐藏起来一味容忍的无奈,而是把全部都摊开来再欣然接受的坦率。真爱可以把不可一世的人变得平凡。  
  李世民是幸福的,在至爱的人怀里离世,与其相携走过了一生。吉儿何尝不是,作为帝王的妃子,她得到了盛世明君可以给予爱人的一切,也是封建礼教下一个贵族男子可以给予妻子的一切,但她的丈夫还是觉得问心有愧。也许他曾想过给她唯一的爱,而不仅仅是最爱,但是他做不到。终其一生,唯一一次真正动过想要放下一切,找回至爱的念头,是在得知吉儿尚在人间的时候,但那时年轻、洒脱、为爱痴狂的他,没能做到。所以在任何时候他都不可能真的做到摒弃身份、摒弃地位,摒弃周遭人的恩情,将全部的生命定格在一个女人身边,但是作为他的女人,必须做到他做不到的这一切,吉儿是,无垢是,那燕也是。他却只把唯一的爱与歉疚给了第一眼就融入他生命的出云公主。  
  他最爱谁,还不够明了吗?有人说应该让吉儿死在他之前,把他的三次锥心之痛摆在同一个天枰上,称出爱的不同分量。一定要这样简单、残忍吗?为后为妃,她们都有着最尊贵的地位、最华丽的生活,但做为女人做为妻子,只有一个可以任性地撒娇吃醋,却被宠溺抚慰;只有一个可以在无助甚至犯错时,随性地慌乱、哭泣,却被首先拥抱安慰;虽然都学会了妥协、退让,但只有一个是为了不想让爱她的人为难,为了不想让和她一样深爱这个男人的女人们为难,而不是需要为了保护自己不再失落、不再为无从替代的挫败感受伤。压抑、苦闷、内心的撕扯是隐形的毒药,现实让每个人都刺痛过,但获得最多的呵护与自由,注定会生长得最美、最久。于是也只有她从烈酒到清茶,始终都以他最爱、最合适的样子陪伴在身边,“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不正是爱情最美的样子。
  李世民敬重长孙皇后,喜欢那燕公主,深爱吉儿,更爱他的江山  男人的爱很像切开的大饼,爱的多的分的块大一点,爱的少的分点饼渣。    
  看《唐》剧——长孙无垢篇    文德顺圣皇后,即著名的长孙皇后,唐太宗李世民的发妻。纵观中国历史,有名气的皇后很多,以执政能力著称的如汉和帝皇后邓绥、北魏文明皇后冯氏、隋朝独孤皇后、武则天等,以权欲熏心著称的如吕后、汉章帝窦皇后等,以祸国殃民著称的当属西晋的贾南风,以狐媚惑主著称的首推汉成帝皇后赵飞燕,还有或因卷入政治事件、或有传奇经历而著称于世的皇后等等不一而足。不过要论集贤德、高贵、智慧、能力、美貌、才情、气度、胸襟于一身的,只有长孙皇后一人而已,与许多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皇后不同,长孙皇后是中国历史上最无愧于皇后头衔的奇女子,生前身后毫无争议,堪称白璧无瑕般的完美圣洁。正因如此,《唐》剧赋予这个杰出女性一个非常动听别致而又当之无愧的名字——无垢。   
长孙氏是当时的名门世家,先祖北魏拓跋氏,世代为仕。与陇西李家正可谓门当户对。无垢初登场,着实令我惊艳不已,不觉想起宋玉笔下的楚国佳人: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无垢之清雅脱俗亭亭玉立与吉儿相比竟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周身散发的古代名门闺秀的贵族气与书卷气,与世民比肩而立,就如窦姨娘所说的:一对璧人。就美貌而言,浓眉大眼的吉儿固然堪称国色,但若以古代审美标准,眉如远山,目似秋水的无垢仿佛更像画中走出的人    
  然而这样一个女子,竟无缘得到世民的初恋,在她来到李家之前,世民已经与吉儿邂逅。大家也注意到了,窦姨娘将无垢介绍给世民时,世民的表情是谦恭有礼型的,完全没有对吉儿那般流连忘返。可以断定无垢的外貌没有在第一时间打动世民,这里有吉儿先入为主的因素。大家是否注意到此时无垢的表情呢?那双凝望世民的美目中闪过一缕不易觉察到的忧伤,原因何在?聪明如她,怎会不知世民只是单纯的以礼相待,并没看上她,而她却早已对他一见倾心,在无垢到李家后,一次立于庭院中曾有过这样的回忆:无垢于驿道策马而行,斜刺里世民策马到来,无垢躲闪不及,摔下马来。世民赶忙下马探视,致歉不已。无垢一再示意无碍,并请世民先行,望着世民离去的身影,无垢缓缓掀起面纱......我始终判断不出这是世民遇到吉儿之前还是之后的事,如果是之前的事(依照剧情很可能是这个意思),则寓意很深,即抛开正室的名分,抛开世民的心意,无垢都注定是世民生命中的第一个女人。只是世民自始至终不知道而已。很遗憾,在世民的意识里,无垢还是无可挽回地排在第二位了。之后世民误以为吉儿离开人世,他和无垢的婚事也被提上日程。无垢是何等的冰雪聪明,她早已洞察世民心有所属,向世民陈词不必拘泥已有的婚约,他有选择的自由。一个大家闺秀,当然知道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重要性,更知道被退婚后所要面临的窘境,更重要的是,眼前的人正是她的意中人,能有这番表白,不只是通情达理,而且十分伟大。当然,退婚的事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对方不是别人,而是世民,贵族的修养、君子的品质加上天性的善良使世民决不会弃无垢于不顾。世民将吉儿的事和盘托出,坦诚以对,并随之与无垢如期成亲,无垢成为世民的结发妻子。  
  如果说吉儿有一个童话般美丽的开端,那么无垢的开端却充满遗憾。于婚姻上无垢虽已如愿,但起初并不如意。也许无垢待字闺中就颇有贤名,然而世民对她毕竟不是很了解,世民娶她是本性使然,换句话说无垢很可能要面对一个没有爱情的婚姻。普通的贵族妇女或许可以接受这样的婚姻,相夫教子、主持家务、交际应酬,还有无尽的荣华富贵,总之除了丈夫的爱,用来打发时间和填补空虚的事情太多了,许多贵妇抑或干脆不需要爱情,她们要么不想爱,要么不懂爱,李家就有现成的两个例子:建成的妻子冰如属于前者,元吉的老婆似兰(应该是这个名字)属于后者。无垢呢?     上苑桃花朝日明,兰闺艳妾动春情。
   井上新桃偷面色,檐边嫩柳学身轻。
    花中来去看舞蝶,树上长短听啼莺。
    林下何须远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  
  这是长孙皇后的诗作《春游曲》,虽非情诗,但其中透着的几分娇嗔与俏皮说明无垢是性情中人。在无垢的心中,对真爱始终是向往的。洞房花烛夜,世民辗转徘徊,满腹心事,无意识地将无垢冷落一旁,无垢却没有丝毫抱怨,而是轻轻问世民在想什么心事,世民反问:“我的心事都写在脸上了吗?”无垢答道:“虽然没有写在脸上,但也没有刻意掩饰啊。”世民听后若有所思:“人说喜怒不形于色,这点心事都让人看出来,看来我该多加警惕了。”语间似有不悦。无垢此时若是沉默,必然冷场,若是迎合世民的心意接话,则会招致见识平庸之感。无垢会心一笑,言道:“二哥不觉得人最可贵的就是率直、真诚吗?《战国策》有云: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人能丢弃虚假的矫饰,随时以真诚的面目、坦然的胸怀来面对一切,人生当不致有太大的挫折。”一席话后,世民转身,表情略显惊讶,更多的是折服,叹道:“小妹,长久以来我为自己的率性而烦恼,听了你的话,心里宽阔多了。”的确,看看世民后来一统天下,开创贞观帝业,赢得万邦归附,很大程度上离不开率直真诚、真心示人的行事风格,而这其中必然有无垢的启发。这是剧中无垢第一次引经据典。无垢说话常常引用典故,与所论之事十分切合,决无炫耀学识之嫌,分析问题切中要害,思路清晰,见解独到,且语气温婉平和,如春雨润物,暖人心田,听无垢说话即使再多,也没有唠叨的感觉,相反是一种享受。如果说吉儿用回眸一笑抓住了世民的心,无垢则是用一句话。          
  然而世民对无垢的爱毕竟没有通过热烈的语言表达出来,这与对吉儿有很大不同,不能不说是遗憾。与吉儿、那燕相比,无垢受礼教束缚最深,在感情上善于实际付出与心灵感悟,拙于言语表达,她与世民很难有卿卿我我的举动与缠绵悱恻的沟通。从正室夫人到母仪天下的皇后,端庄稳重的品行决定着无垢不可能尽情邀宠。无垢不是使用手段,而是通过超凡的魅力赢取了世民的爱情,却碍于皇后的地位与自身的性格放弃了享受爱情的权利。记得那燕挟持海蓝母子威胁世民停止进攻突厥,无垢一反常态地表示不能原谅那燕,言词激烈令吉儿倍感吃惊,无垢道出本心:“我原来也很倔强,嫁与万岁以后逐渐压抑了自己的个性。”薛宝钗为一句“女子无才便是德”而压抑自己的才华,无垢则为诠释“温良恭俭让”的真谛而把所有的个性全都压抑了,或许有人会说她活得累,活的不真实,不过若是人人都从庄子作逍遥游,世界也就没什么意思了。  
  无垢本身是完美的,很难找到缺点。但是在一件事上,她的的确确输给了吉儿,就是子女的教育问题。吉儿对皇室纷争有着比无垢更加清醒的认识,出于对李恪的保护,吉儿在李恪幼年就教给他低调的重要。无垢过于遵从宫廷礼法,与亲生的皇子均保持一定距离,导致疏于管教。承乾、李泰、李治都是无垢所生,有夺嫡之心在所难免。但像承乾与李泰那样发展到欲致对方死地而后快的程度,就多少与无垢的教育有关。承乾骑马摔断了腿,造成了心理的不健全,无垢尽管早有察觉但是没有及时疏导沟通,李泰自小就觊觎承乾太子之位,无垢也没有多加矫正与钳制,反而两次当承乾面称赞李泰。成年后的承乾极度自卑与恐惧,又不幸被汉王元昌利用,误入歧途;李泰则成长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冷血动物。此时的无垢竟还浑然不知,竟然是在吉儿的暗示下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虽然她做了一系列的补救措施,但是皇子们的心性已成,为时晚矣。无垢病重时,嘱托吉儿代为管教承乾,带着无法释怀的深深忧虑离开了人世。之后的承乾一蹶不振,愈加沉沦,看到吉儿就像一个教子有方的成功母亲试图改造另一个不成器的青年那样训斥承乾时,我为无垢感到痛心。后母难为,吉儿也只能点到为止,为了避嫌,她甚至没有勇气把真相告诉同样毫不知情的世民(子不教,父之过,世民的责任更大)。承乾终于在元昌的极力教唆与李泰的步步紧逼之下走向毁灭。无垢生前最后的愿望也毁灭了
  天可汗最爱他的子民
他的江山  hoho
  无垢在世民病重时系毒药于腰间,准备随时殉葬。然而她竟先于世民而去,逝世时年仅36岁。著有《女则》一部,可惜失传。无垢因何早逝?记得李渊去世后,无垢去看望窦姨娘,并祝福窦姨娘身体安康。窦姨娘一边收拾着李渊生前的书房,一边说:“真正无欲无求的人是可以长寿的。”窦姨娘是佛,是整部《唐》剧中真正有大智慧的女性。独善其身,超然世外,可谓无欲无求。无垢不是佛,而是人,从谥号看,文德顺圣,落点是圣人。为利他人而至忘我,岂能无欲无求?  
  不知道李世民喜欢谁,但我更爱无垢……
  我看《唐》剧——李世民篇  中国古代有一位皇帝,他跟其他的帝王都不一样,他是民间公认的“千古一帝”,换句话说就是老百姓心目中的好皇帝。他就是贞观之治的缔造者——唐太宗李世民。  
众所周知,唐朝的开国皇帝是李渊,李世民是李渊的二儿子。李家是陇西大贵族,来头多大地位多高不必多说,大家都很清楚。生在隋朝的官宦之家,原本是件很幸福的事。隋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最强盛、最富庶的朝代之一,人口兴旺,仓禀充实,文化繁荣,疆域辽阔,堪称世界闻名的大帝国。世民是帝国官僚贵族家的公子,从小接受的是最全面、最优质、最严格的贵族式教育,骨子里有很多贵族特质,比如优雅,比如骄傲。当然世民吸取的都是精华。没有一般贵公子容易养成的骄横跋扈与不学无术,世民好学上进,文武双全。他不仅是个青年俊才,而且年纪轻轻就有帝王的资质。什么是帝王的资质?《唐》剧巧妙地体现了出来。世民被告知有突厥人掳走一个汉人女子,世民追上,发现竟是结义兄弟突利,进而又发现那女子就是吉儿。突利见世民要带走吉儿,爽快地说:“大哥要是喜欢她,一句话,带走。”(这话酷毙了)。谁知世民却说:“救人与喜不喜欢没有关系,我不会因为喜欢某人才去救助,不喜欢某人就不加理会。”气得突利说世民作“违心之论”。与突利相比,世民的表白实在不够偶像不够酷,简直有点像个长于说教的老学究。殊不知这正是他的帝王气度。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世民绝非羞于示爱,也不是忸怩作态。很多人为达成某种目的,往往在道义和原则问题上动辄妥协退让抑或轻易放弃,这就是所谓实用主义。世民恰恰相反,不论何时何地面对何人何事, 坚持名正言顺、非礼勿行的做事原则,即使他的观念在今天看来稍嫌封建迂腐,但是坚守所处时代公认的道德准则是成就大事的必要条件之一,一个人如果连道义都可以像做买卖一般任意抛售,人品就大有问题,更别说成王霸之事了。世民的话不仅不是“违心之论”,相反是推心置腹,他将救人与喜欢的问题严格分开,绝不混淆,换言之,就算突利身边是个素不相识而又其貌不扬的女子,他也会倾力救助。这种普度众生的济世心态,同时证明世民是一个心怀天下、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人。在他和突利误以为吉儿遇难后,没有沉浸在痛苦中不能自拔,他含泪在吉儿的坟前插上最后一个风车后,毅然转身而去,投身到事业中,从来没有因为儿女情长而有片刻的中断。这才是心怀天下者的举动。反观现在的影视剧中,失去爱人就醉成一滩烂泥,不成人形,相比之下是多么消沉,多么浅薄。《唐》剧中世民的成熟与深沉,也许正是吉儿、无垢情系一生的原因之一。    
  隋朝是一个很奇怪的朝代。其兴也忽焉,其亡也忽焉。连年征战,人民不堪重负,终于土崩瓦解,农民纷纷起义,各处豪强趁机举事。隋朝名存实亡。炀帝巡查雁门,被突厥围困,世民参与了勤王救驾的行动,巧设“旗鼓疑兵”之计,生生唬退了十数万突厥雄兵。如此大功,炀帝竟因私怨而有功不赏,随后萧瑀关于“勾践与范蠡”的一番暗语点醒了世民,他意识到没有必要再效忠失信于天下的炀帝,应该在历史上开拓属于自己的舞台。世民具有非常敏锐与清醒的战略头脑,他劝说李渊起兵时曾说:“我们的处境危在旦夕,当今天下,突厥不灭我们,皇上会灭我们,皇上不灭我们,乱民会灭我们,乱民不灭我们,叛贼会灭我们。”他思维缜密,对局势的判断极其精准,一句话把道理点明:进则救万民于水火,开万世之基业,退则沦为臣虏,性命不保。李渊其实早有取代之心,但是一再迟疑观望,无垢也曾安慰世民:“父亲大人的阅历比我们多,考虑的比我们周全。”世民不同意无垢的看法:“我担心父亲因为阅历多反而会错失良机,很多事情就是要明快果断、一鼓作气。”这话讲得太有水平了。所谓天与弗取,反受其咎,错过时机,无异于坐待群雄做大,悔之晚矣。就像当今社会,许多人“见事迟”,总是慢半拍,善于把握机遇者却能够捷足先登,关键时刻只差一步,结果却是天壤之别。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从这里看,年轻人没有阅历,反而是没有包袱,没有顾虑重重。再就是起兵前夕,世民的勤勉给人印象至深,无垢常常半夜端着点心来到世民案前,而世民时常通宵达旦笔不离手,身不离案。“累一点没什么,事情进展顺利就行了。”李渊有这样的儿子实在太幸运了。事实证明,世民是李渊起兵的幕后推手,说世民也是开国皇帝,没什么不可以
  我最喜欢的吉儿啊~~~出云公主
  李渊终于决定起兵。李渊部众先后战胜了三个对手:高德儒,宋老生,屈突通。与镇守西河的高德儒对峙时,世民给士兵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拿百姓一针一线,杜绝军营里的不良习气,允许西河城中的百姓自由出入,一系列措施使军民倾心所向,一举拿下西河。此一役的胜利,使李渊义军仁义之师的声名远播,意义重大。大抵得天下的军队都有严格的军纪,翻翻史书无一例外。起兵以后,李渊与众人讨论群雄割据的局势,问义军何去何从,世民一语道破天机:进取关中,占领长安,携天子以令诸侯。李密率领的瓦岗军当时在洛口,谋士魏征也数次谏言占领关中,可惜李密不听。世民,魏征,这就是英雄所见略同啊。《唐》剧里因为不听谏言而抱憾终生的事例好像特别的多,李密只是其中一例。兵出晋阳伊始,大军行至贾胡堡,天降大雨,一连十余天不停,粮草又迟迟不到,义军士气极度低靡,这时又传来刘武周进攻晋阳的消息。李渊坐不住了,决意要撤回晋阳。眼看就要功亏一篑,接下来发生了在我看来十分震撼的一幕,世民深夜跪在大雨滂沱的帐外痛哭,竭力劝李渊坚守待晴,全身尽湿、双膝跪地、双手抱拳的世民殷切而坚决地声声呼唤“父亲!”终于使李渊收回成命。义军此时如退回晋阳,士气一定大受影响,再度出师必然迁延时日,关中一旦被他人捷足先登(尤其是魏征辅佐的李密),则大势已去。李渊等一大群人都认识不到,只有世民一个明白人。不久果然雨过天晴,粮草运到,刘武周退兵。窃以为正是世民此举拯救了义军的命运,不然这天下到底归谁真是说不准。
  之后义军一路凯歌高奏,轻松拿下宋老生驻守的霍邑,进驻龙门,剑指河东。镇守河东的可是大名鼎鼎的屈突通(后来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屈突通本来就以守城闻名,军纪严整,对隋朝又忠心耿耿,结果河东久攻不下。大伙没法子,是世民主张出奇制胜,绕过河东,直取长安。疏于防备的长安果然一举被攻下,李渊占领长安。不久后传来捷报,生获屈突通。把屈突通记到世民的功劳簿上,可能建成有点冤,因为老屈是负责东线作战的建成与刘文静拿下的。可这个屈突通好说歹说就是不降,还一边把脖子伸给李渊一边叫嚷着“要为国家受人一刀”。众人又没了法子,还是世民的一番“愚忠论”把老屈说的脸上挂不住了,没奈何自找台阶:“也罢,我就想知道,当初舍河东直捣长安的主意是谁出的?”李渊这时候来了劲:“正是吾儿李世民。”屈突通敬服不已,连称愿降。这哪是投降李渊,根本就是投降世民嘛,更没建成什么事了。其实这也不难理解,想那河东闻听长安已失,必然军心大乱,无心恋战,屈突通纵使不投降,坚守河东也没有实际意义了,从这个角度讲,屈突通就是被世民高超的军事战略俘获的。(再说人家世民还精通做思想工作,实在太有才了)。  
  进了长安,等于已将天下揽入怀中,称帝只是时间问题。李渊称帝,接下来就是立储问题。剧情发展到这一步,谁都知道,李家得天下,名义上靠李渊唐国公的招牌,实际的谋划、操作与决断全在世民一人。于情于理于大唐的未来不立世民都说不过去。或者是维护宗法制度,或者是出于某种心态,总之李渊还是立了建成当太子。这里不多阐述。虽然李渊称了帝,但是天下未定,世民仍然不停地东征西讨。这就造成极其尴尬的局面,李渊自己都说:“立太子是建成,打仗的事就找世民,我如何开得了口啊?”可是不派世民又不成,因为军权尽归世民,别人指挥不动。这怎么回事呢?起兵之初,世民与建成可是同等军阶,建成为左领军大都督,晋封陇西公,世民为右领军大都督,晋封敦煌公,同领左右两翼。可是世民军事指挥能力极高,能征善战,声望愈高,帐下逐渐聚集诸多武将谋士,实力一天天壮大,而建成却建树不多,终于把军权拱手相让。建成与元吉三番五次试图抢夺军权,然而战场上要用胜绩说话,打不了胜仗,哪来的军权,这是没办法的事。不过大权在握的世民不但没有不臣之心,相反是非常的忠心。并没有因为自己不是太子而心理不平衡。
  好帖  很喜欢这部电视剧  复习过好几遍了
  世民的想法比较单纯,只要父皇承认自己对大唐的贡献,允许自己继续为稳固大唐的政权效力,并尽可能的为百姓造福就可以了。至于当不当太子,世民说过并非不想,但是决不强求。问题是树欲静而风不止。人无伤虎心,虎有害人意。原本就与世民不和睦的建成对他毫无信任可言,在建成眼里,世民就是一心要取他之位而代之。加上元吉的一再挑唆,建成集团开始对世民明枪暗箭齐发。(人为求自保往往不择手段,不在其位的人很难体会到,简单的批判建成未免不公)。这是手足间因为缺乏信任衍生的悲剧,可更不幸的是李渊也开始对世民心生猜忌。标志事件是刘文静案。刘文静是功臣之一,又是世民的首席谋士,竟因发了一两句牢骚而被捕下狱,李渊与刘文静原本交情很深,此时却不依不饶,硬是扣了顶谋反的帽子,执意将其斩首抄家。世民只顾怨恨公报私仇的裴寂,还是房玄龄提醒了他:其实这是李渊在试探你的忠心。我记得话音刚落出现背景音乐,非常哀伤,而世民在那一霎那的表情异常的失望与悲愤。相信这一刻起世民对李渊的感情起了化学变化,父子之间嫌隙已生。自此以后世民对李渊再不像从前那样直抒胸臆,毫无遮掩,忠心相比从前也不是很自然了,更像是一种明哲保身的伪饰。因为失去皇帝的信任非同小可,刘文静就是前车之鉴。
  对于玄武门之变,世民是被动、主动、还是双方都主动,恐怕很难说清楚。《唐》剧把世民放在了被动的地位上,而且是极度被动。建成、元吉好几次想要谋害世民,无休止地向李渊进谗言,夺其兵权,甚至要把世民帐下的武将一网打尽,欲置其死地而后快。世民被逼到墙角,仍然不想反击。这简直与战场上的常胜将军判若两人,让人匪夷所思。不过这符合《唐》剧中世民仁爱形象的定位。记得第一集中三兄弟围场争雄之时,世民看到一只鹿,竟然心生怜悯,不忍杀之,那鹿被元吉一箭射死。吉儿捡到世民射落的大雁也是一箭贯穿咽喉,目的是使大雁少受痛苦。这样一个慈悲心肠的人不可能主动向手足同胞发难。
  剧中描述世民的慈悲甚至有点过头了,他对建成元吉的一次次忍让,很像春秋时期的郑庄公对待同母弟共叔段,不同的是郑庄公是欲擒故纵,是故意的,世民虽然不是有意为之,可是他的姑息忍让反而激发了建成元吉不断进攻的欲望,如果说剧中世民对玄武门事件负有责任,这就是其中之一。还有一处情节,是我最不明白的:一度世民对兄弟的步步紧逼受不了了,吉儿建议世民到洛阳发展经营自己的势力,以为“退路”,世民深以为是,与诸将商议准备前往洛阳。后来李渊也一度首肯。这出情节我实在不敢苟同。世民为求自保,想离开是非之地的想法可以理解,不过经营洛阳可真算不上什么好点子。要知道世民去洛阳可不是只携家眷,而是手下精英猛将簇拥而去,洛阳是东都,政治、军事、经济意义特殊,所谓经营,无异于是另一个政治中心,第二个朝廷。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如此不但政令不能统一,朝中人心必然涣散不安,等于人为制造分裂。不说其他的豪强军阀会不会趁火打劫,李渊不在以后,建成元吉必然会与洛阳的世民刀兵相向,到那时世民又将如何?既然当初出于自保退守洛阳,现在建成率兵打上门来,是缴械投降还是与其血拼到底?缴械投降,当初跑到洛阳所为何来?血拼到底,则无异于打内战,军队死伤不说,还让百姓一起跟着受苦。到那时岂不是骑虎难下,进退不得?如果要求自保,一条出路是散发弄舟,飘然而去,另一条出路,就是以玄武门这种决斗般的方式彻底解决问题,虽说是手足相残,好在死的是他们一家的人,比跑到洛阳折腾得天下动荡百姓涂炭要好多了。好在《唐》剧立即借李渊之口否决了这一提议,玄武门命中注定的发生了,玄武门是历史的选择,不是世民的选择,许多事不是人要争,而是命运驱使不得不争。与“洛阳构想”相比,某种程度上玄武门之变是有利于大唐社稷、有利于百姓福祉的好事。  
权力交接十分顺利, 世民即位,君临天下。虽然宝座染有兄弟的血,但是世民确实最有资格坐上这把龙椅,也最有能力治理好万里江山。贞观之治,在于他的励精图治,勤政恤民,更在于他的广纳良才,虚心纳谏。魏征是一代贤臣,面折廷争,犯颜直谏,但他若是碰到的不是世民而是其他帝王,也许没有机会名垂青史,他的贤名是世民成就的。
  从世民初即位到魏征去世的那几集里,“这是朕的疏失”、“是朕考虑不周”、“的确是朕的过错”、“难道又是朕错了?”、“爱卿所言甚是”类似这种话语不下十处。这样频繁地承认错误,就是普通百姓也未必能如此爽快,而他可是万人之上的君主。这样的话,许多帝王一生也不会说一句,而世民几乎是天天说,时时说,并且付诸行动。正因如此,魏征才肯以国士的标准效忠于世民。爽爽快快接受魏征的谏言可没这么容易,因为魏征进言时语气时而从容不迫,时而义愤激烈,铁面无私,丝毫不留妥协回旋的余地,看惯了臣子们低眉顺眼唯唯诺诺形象的帝王会很不适应。不过世民几乎是言听计从,照单全收。魏征说不要封禅,世民就终生不封禅;魏征说公主的嫁妆给多了,世民就真给女儿减嫁妆;魏征说要俭朴节约,结果世民外出巡视抵达洛阳行宫后侍卫随从们竟然半天都饿着肚子找不到饭吃。就这样,魏征还指责世民后来不像起初纳谏时那么干脆果断,说他有时会面露难色,勉强应之,公然批评世民纳谏的表情与态度不好!这种话,搁在其他皇帝身上早够砍头了,可世民却把魏征又表扬一番。如果让历史上所有屈死的谏臣们重新选择活一次的机会,除了世民的时代,他们还能选谁?不只是魏征,世民对所有正确的谏言都很重视。世民命所有朝臣上书提意见,中郎将常何没文化,就请好朋友马周代为捉刀。马周只是一介平民,出身寒门,但是很有才学,他在上疏中一连提了20几条建议,世民看到上疏后,发现条条可行,一问方知马周其人。世民亲自接见,破格提拔这位有真才实学的布衣官至上书令。马周也是历史上的名臣。世民对群臣说隋文帝不是个英明的皇帝,他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不信任臣下,使群臣形同虚设,所以不能长久。世民主张广选天下贤才,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使人人学有所用,自然可以垂拱而治。《道德经》曰:“不尚贤,使民不争。”不任用贤才,老百姓就不再互相竞争,自然相安无事。这怎么看都是愚民政策,隋文帝可能就是中的这种毒。显然世民是反对这种论调的。可惜他的时代可遇不可求。想想后来科举日盛,发展到明清时八股取士这么死板单一的选才方式,不知埋没了多少像马周这样既无功名在身又无家世背景的人才。不说也罢。  
  于世民亲征高句丽一段,《唐》剧的描述是十分精彩的,相当尊重史实。有关高句丽问题一直是国内影视剧的空白,然而十几年前的《唐》剧却早已把这段历史表现的很详细(希望今后中国影视剧多多关注一下有关题材)。高句丽发动叛乱,不肯向大唐称臣,其实此时的高句丽已经走了下坡路,实力大不如前,只需派一员上将前往足矣。然而荡平漠北突厥的世民正处在巅峰时期,闻听之后勃然大怒,执意要御驾亲征。此时长孙皇后、魏征都已故去,任谁也劝不住世民。唐军一路势如破竹,斩获颇丰,直到安市一役。在之前的军事会议上,众人在先取建安还是先攻安市之中犹豫不决,江夏王李道宗向世民献计:舍弃建安与安市,先攻下平壤的屏障——乌骨城,然后直下高句丽都城平壤,届时安市与建安亦可拿下。世民原本赞同,但是长孙无忌认为此举太过冒险,主张按部就班先打安市,保证“万无一失”。世民最终采纳了长孙无忌的方案。结果安市久攻不下,唐军粮草不济,功败垂成,只得班师回朝。总结失利原因时,李靖坦言:“可惜万岁不纳李道宗言。”其实高句丽一战与当年的河东之役情势如出一辙,世民能够绕过河东,直取长安,后来却没有绕过安市直取平壤。难道只能用廉颇老矣解释吗?世民很是埋怨长孙无忌,不过长孙无忌也是为皇上的安危着想,这有什么错?当年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如今却是万乘之尊,确实应该确保“万无一失”,说来说去,一是战争准备不足,特别是粮草供应方面,二是世民不该亲征。换了哪位将军挂帅,必然从容决断,不会有如此多的顾虑。世民一生都是常胜将军,没想到阴沟里翻了船。看来人总是难得完美。后来还是他认为最无能的儿子灭掉了高句丽,帮他报了仇。(其实光这一条也能证明李治一点不差)。  
  毛主席说过一句活:“在阶级社会里就是只有带着阶级性的人性,而没有什么超阶级的人性。”世民固然有太多的优点,堪称伟大,可是他仍然是封建社会的皇帝。他的努力付出有大程度上当然是为国为民,但是也包括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与特权的因素在内。这是不能否认的。这也是他的一些行为不经意间流露出“不够进步”的原因。赤龙驹死了,他竟要杀养马人,还是无垢一番话点醒了他;庞相寿私征杂税,欺下瞒上,被魏征罢官,世民竟试图为其开脱;随他一同起兵的党仁弘贪赃枉法,依律当斩,世民念其年老有功,竟然不忍,声称自己为徇私破坏了国家律法,要拿着草席到野外躺上三天,作为赦免党仁弘的自我惩戒。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别说大理寺那伙人,就连魏征都不好意思再说什么了。因为一句“唐三世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的谶语,那个小名叫“五娘子”的猛将李君羡糊里糊涂地掉了脑袋。(武则天却幸运地躲过一劫,看来世民还是不相信女人能当皇帝,这也是地道的封建意识哦)。世民做的最过火的一件事,莫过于推倒魏征的墓碑了。魏征曾将自己对世民的劝谏编辑成书,供后世借鉴。魏征过世后,世民得知此事,大为光火:“魏征老村夫,为扬己名不惜使朕遗笑千秋!”一怒之下,当即悔婚(世民曾将女儿衡山公主许配魏征之子叔玉),还下令推倒魏征墓碑(还好没把尸骨刨出)。直到亲征失利后,思念起魏征,想到没有魏征的劝谏竟至如此,这才命人将魏征墓重新立起。这一推一立之间,反映了世民作为一个封建君主难以摆脱的复杂心理。这些看似违反世民常性的事例无不印证了毛主席他老人家的阶级人性论。尽管如此,世民在众多的帝王之中还是首屈一指的,他为国为民,为江山社稷已经做了他能够做的一切。  
  最后说说世民的感情世界吧。吉儿、无垢、那燕,谁是最爱的问题不想论证了,很想讲一个我印象至深的情节。那燕正式成为世民的嫔妃以后,曾向吉儿透露感到孤独,想拥有自己的孩子。吉儿向世民进言,希望世民满足她的愿望。一次世民在无垢寝宫时间晚了一些,无垢提醒世民到那燕处就寝,因为吉儿将此事也告知了无垢。听到无垢的话后,世民低首半晌一语未发。这种神情给我的印象太深刻了,因为太反常了。世民对无垢、吉儿、那燕从来没有这样的反应,他不是反感无垢的催促,不是反感吉儿的多管闲事,也不是反感那燕要为他生孩子,那一低首道出一丝寂寞,一缕忧伤,一份疲倦。还像是在苦笑几个女人把他当成了彰显谦让美德的工具。世民的这一表情让人看得好心疼。那一刻让人怀疑坐拥江山富有四海的世民有幸福感吗?也许他与吉儿年轻时发自真心的的纯美爱恋让他着实幸福过,那么年过半百的世民与吉儿对面而坐,吉儿追忆着逝去的青春时,世民知道,那种幸福感早已离他而去了。奋斗一生、征战一生、操劳一生的世民想要过几天想过的日子,他试图寻找到当年的自己,于是有了武则天的春殿承恩。遗憾的是青春美貌充满生命力的武则天不仅没能帮助他找到年轻时的感觉,反而更直观地使他看到自己的老迈。他的一生承担的太多,得到的太多,失去的也很多,然而他还不甘心生命就这样一天天接近终点,什么法师、巫术、长生不老丹,他都敢于以身试药。当他离开时,可以说没有什么遗憾了,或许他是到另一个世界去寻找幸福了吧。  
  我看《唐》剧——吉儿篇  看到网上关于93版电视剧《唐太宗李世民》的诸多评论,发现要论谁的人气最高,非吉儿、无垢、那燕莫属,风头甚至盖过本剧的灵魂李世民。细细察之,吉儿与长孙两人各自的拥泵可谓势均力敌且彼此水火不容,相比之下喜欢那燕的就微乎其微,嫌憎那燕的却大有人在,那燕因此而人气不在前两者之下。想那唐太宗的后宫之中,明星荧荧,绿云扰扰,风姿佼佼者何止百十。本剧却将三千宠爱集于三人之身,几将李世民的情感世界填满。如此一来,三人之中谁能更胜一筹,自当是李世民的最爱了。以下是本人以剧中的人物塑造为蓝本,比较一下三者的异同以及她们在李世民心目中的地位。既然是以电视剧为蓝本,三者的排序是按照出场顺序而来,绝没有主次高低之别,务请各位剧迷放心  
  吉儿  
出云公主,隋炀帝的掌上明珠,小名叫吉儿。在围场邂逅李世民继而情定终生,后成为李世民的宠妃,生下吴王李恪。根据剧情,杨吉儿的原型就是历史上的大杨妃,史书对她的描述很少,连名字也没有记,只是提及她是吴王李恪的生母,当然李世民的第六子蜀王李愔也是大杨妃所生,电视剧中没有出现。吉儿虽然是杨广最疼爱的女儿,但是随着剧情的逐渐展开,在我看来也算是“身世堪怜”了。因为她的生母在即将临盆时竟被杨广当作了抵御刺客的“挡剑牌”。杨广惊异于其母死后竟产下活婴,大喜过望,以为吉兆,曰:“逢凶化吉,日出乌云”,取名吉儿,封为出云郡主,宠爱有加。从这个角度看,总感觉杨广对吉儿的爱不是很纯粹,护身符的成分大过女儿的成分。
  留个脚印        很怀念的片子
  天气寒冷,注意保暖--小内-- tisisuji-- 操作时间: 23:55:47 --
  遭遇刺客一节里,当时的杨广还是晋王,剧中杨广呼吉儿生母为“刘采女”,采女在古代一般是指宫女,吉儿的生母应该是晋王府中的一个刘姓宫女。而且吉儿的奶娘竟是吉儿的亲姨妈(奶娘临终遗言),亦可证明刘采女的身份低微。既非王妃,也不是侧室,生下的女儿是不太可能一落地就封为郡主的,正是大悲之后的大喜,改变了吉儿的命运,使她成为杨广的宠儿。这一切决定吉儿身上有与生俱来的悲情因素,她的一生注定悲喜交加,而不会一帆风顺。  
  一般公主的形象无外乎几种,要么温顺贤良,柔弱如水,要么恃宠而骄,飞扬跋扈。吉儿与多数养在深宫的公主不同,她有以下几大优点:一、关心民间疾苦。 在雁门关她亲见饥民遍野,人相食,为此忧心忡忡,敢与炀帝当面冲突,一般的公主往往为了不失宠也就算了,提都不提,更别说是这么激烈的方式了。 二、富有正义感。 得知生母死因,吉儿非常鄙视杨广的为人,从突厥回到雁门行宫后,仍对在突厥时为自己替死的人伤心不已,炀帝却不以为意,吉儿指责炀帝残忍,差一点被赐死。
  三、富有为国献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突厥围困雁门关,形势危急,吉儿主动要求前往突厥斡旋,为使突厥退兵不惜牺牲个人幸福,要求和亲。 四、适应环境的能力惊人,能屈能伸。 吉儿逃出雁门行宫,前往晋阳寻找世民,发现世民已成亲,盘缠又被盗,出于尊严不肯投奔世民,以公主之尊,竟然屈身在极其简陋的茅草屋中(其简陋程度恐怕普通富家小姐也不见得肯住)。 五、善良而富有同情心。将因母罪受牵连的荷香(也是炀帝的女儿)留在身边,情同姐妹,为救受伤的荷香,放下身架去求助世民,却被侍女怠慢,为了荷香,她还是强忍委屈去捡被自己打翻在地的银两。
  六、克尽孝道。 为陪伴父亲身边千里跋涉赶赴江都,闻知炀帝身亡,吉儿依然坚持前往祭奠,以求父亲能够安息。尽管炀帝的暴虐害惨了百姓,也使她从公主变为平民,可她还是尽到了一个女儿应尽的孝道。七、知难而进,毅力顽强。 雁门——突厥——雁门——晋阳——洛阳——江都——长安。 为了一个个既定目标,吉儿历尽坎坷,九死一生,却毫无畏惧,即使身怀六甲也不肯止步,没有世民的守护,她就在路途中生下李恪。八、坦然面对命运的安排 ,找准自己的位置。虽然是亡国之女,毕竟曾经贵为公主,而今却身为侧室,心理落差之大可想而知,然而看吉儿从没有违礼越矩的行为,除了举手投足间仍有公主的优雅高贵之外,出于对无垢的尊重,她把公主的心态,公主的言谈,公主的物质标准全然抛弃,为妾为妃而无怨无悔。九、心思缜密。为安全起见,吉儿在世民的茶壶下做了标记,后来元吉果然差人在世民的茶中投毒,吉儿发现茶壶被人掉包,及时制止了世民饮茶。建成与元吉在宴会上又企图用毒酒谋害世民,也是吉儿发现端倪,使世民躲过一劫。十、教子有方。 这点更不用多说了,李恪,英物也,毛主席都对他伸大拇指。  
  列举这些优点不知算不算太多,感觉剧中的吉儿就是这样一个人,当然她也有缺点,最初是有些任性,多少有些架子等。还有一个不是缺点的缺点,那就是在感情方面,起初吉儿对无垢及那燕都抱有一定的优越感,认为自己是世民的最爱,多少给人不舒服的感觉,尤其在无垢迷们的眼中。其实这点在现代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古代则不然。基于这一心理,在吉儿目睹醉酒的世民与那燕温存的一幕,以及听到爱那燕更胜于她的含糊回答时,为什么吉儿会几近崩溃也就不难解释了。
  这一事件是吉儿对待与世民感情关系的分水岭。事件发生前,吉儿与荷香的一番对话是之前吉儿心态的最佳写照。吉儿盛装打扮准备去见世民,荷香将世民身边的女人一一评价一番,说无垢端庄娴雅,那燕英勇善战,但是论起美貌,都不及吉儿,吉儿才是世民身边最美的女人,并提醒吉儿,要管住世民的心。仿佛世民就只是吉儿一个人的。吉儿对荷香这番原则上很犯忌的言语却未多加阻止,相反很是受用。足见直到此时吉儿仍然认为世民的心里只有自己。当看到世民与那燕在一起的情景后,吉儿才会有比无垢激烈得多的反应。在一番内心的逃避与挣扎中,吉儿也彻底思考了与世民的感情问题
  她之所以能够平静下来,并不在于退一步海阔天空地接受那燕,根本原因是谅解了世民所拥有的古代男性的情感特权。在一夫多妻制的社会,男人三妻四妾不仅无关乎道德,而且是遵守制度的行为,从法理上讲世民没有义务在感情上对吉儿保持忠诚,这也是剧中世民虽一再强调最爱吉儿,却一再以各种各样的心态接受了更多女人的根本原因。吉儿认为无垢以及任何其他人之于世民都只能是形式上的,自己与世民之间才拥有实质上的情爱,其实是对世民的误解,对无垢的轻视。那燕事件警醒了她,也使她了解到无垢的宽容与无私。就像平静之后的吉儿对世民表白的:“真心愿意像无垢姐当年接受我一样接受那燕。”吉儿终于明白,无垢当年何尝不是这样心痛。没有人可以独占世民,只能是分享。也许之前的吉儿只是在地位上承认无垢,但是之后吉儿再不能在感情上无视无垢的存在。因为不止是那燕,在世民心目中,还有一个早已存在的无垢。从此,吉儿开始对无垢倍加尊重,因为无垢拥有比她更博大的心胸。
  我看《唐》剧——那燕篇  关于那燕的名字,剧迷朋友已说过多次。阿史那燕是颉利可汗的女儿,她的姓是阿史那(突厥王室的姓氏),单名一个燕字。可能是照顾现代汉语称呼人名的特点,叫着顺口,将错就错,成了那燕。      
  刚巧,这两天我在重温此剧~
  阿史那燕貌似是虚构的人物,史书并未记载李世民娶过突厥的公主。第12集抗婚那段,那燕以她的经典牛角造型亮相。这个牛角造型十分深入人心,颇得“黑燕”们的“垂青”。出场虽晚,气势不小,三言两语推掉了颉利可汗给她安排的婚事,扬鞭策马,绝尘而去。尽显不同于汉家女子的凌厉作派。之后她从突利口中得知世民、吉儿与突利的故事。从此开始了对世民一生的追逐。见到吉儿之后,更点燃了她要见世民的想法。眼前倾国倾城的吉儿心心念念想的是世民,对那燕眼中已足够优秀的阿哥突利却不为所动,倾心吉儿的突利竟甘于将所爱拱手相让,不予争夺。未见其人,世民在那燕心里扎了根。受到这一心理暗示,那燕对世民的追寻几乎成了按图索骥。李渊大战河东守将屈突通,那燕率突厥援兵前来助战,路遇建成被敌兵围困,那燕战退敌兵,救了建成。建成与随后赶到的世民一同向那燕致谢,各报姓名之后,那燕恍然大悟:“闹了半天我弄错了人,原来你才是李世民,我就说嘛,我阿哥口里的李世民神勇的不得了,怎么会是这个样子的呢?”眼前英姿飒爽的世民一下子成了那燕心目中撼不动的真神,从此每战必与世民并肩作战,片刻不肯相离。同时展开了“狂轰滥炸”般的追求。
  虽然我非常喜欢童爱玲扮演的长孙皇后  但毫无疑问地
片中李世民的最爱是杨吉儿
  那燕对爱情的认知是有问题的。她认为爱情就是简单的耕耘,只要付出,就有收获。殊不知痴心了半天,换取的不过是对方的感激,更大程度上是对方的为难。一者,根据世民的审美取向,显然更偏爱娇巧伶俐、温婉动人的女子,而不是跨马挽弓、舞刀弄枪的“花木兰”,那燕完全不是世民的理想型,这还不算,更何况世民对她的感觉从一开始就弄拧了,很不巧,建成对那燕居然钟情的不得了,世民为了成就大哥的幸福愿意帮助建成赢得那燕的芳心(有点可笑,这事儿可怎么帮呢)。世民不仅对那燕不感冒,更把她看成是建成的人,这无疑在那燕与世民之间又设置了一层莫名其妙的“人伦”障碍,岂非天意?
  道深远。一条蛇成了她与世民的媒人。一次作战间隙,二人在野外探讨军事,世民的手意外被毒蛇咬伤,危急时刻,那燕用嘴将伤口的毒液吸出,自己却不慎吸入毒液。望着直打冷颤的那燕,世民将她拥入怀中,正是这次使两人的关系迈出了质的一步。事后的世民直言对不起大哥建成,那燕此时才如梦初醒,兄弟俩暗地里达成协议把她当成了缓和关系的工具。这对那燕是不公平的,但不公还远没有结束。在世民心中,夺兄长所爱始终是个难解的心结,以至于世民在与那燕两度缠绵后竟说出“让我们结为异姓兄妹”这句令那燕几乎崩溃的话来。总感觉世民对那燕的感情是最难定位的。说是真正的爱情,太不像了,说是纯粹的利用,不符合世民的本性,说是感激或怜悯,又未免过头了。爱情有一点,利用也是明摆着的,感激、怜悯的成分更大于前两者,总之就是这些因素一综合,成就了这个原本不可能有的姻缘
  喜欢这部电视剧,电脑里面有全集呢呵呵
  很多剧迷朋友一定不同意世民对那燕有爱的成分。因为那燕实在太令人讨厌了,她固执任性,脾气暴躁,一厢情愿,死缠烂打,喜欢妒忌,打压吉儿,不知谦恭,行事极端,她简直可以当作无垢《女则》的反面教材。或者单论她的容貌与牛角扮相,就可成为配不上世民的铁证。可是《唐》剧中就是有她这个人,戏分还着实不少,让剧迷在沉醉于世民与吉儿的柔情与无垢的温情之余还要定期定量忍受那燕出现带来的折磨,每次重温《唐》剧为的是看世民、吉儿,偏偏那燕是贯穿剧集后半部的主线之一,想绕都绕不开。难道编剧制造这么个人物是存心倒观众胃口的?
  皇后也就罢了,那个突然冒出来的什麽燕实在让人厌恶!
  不过那燕貌似也不是这么讨人厌。她的个性有很多可爱之处。无垢就曾对世民直言她很喜欢那燕开朗率真的个性。那燕看到刚出生的承乾,细数其五官哪些像世民,哪些像无垢,还主动申请当承乾的干妈,让世民夫妇开心不已。元吉为帮助建成把那燕弄到手,欲加挟持。气愤不已的那燕声称要回突厥,众人无奈,派世民前去劝其留下来。在世民的致歉以及陈说利害之后,原本无意离开的那燕答应留下来,世民告辞就要走人,那燕拦住世民说:“怎么我一答应,你就要走呢。”那燕的直性子还映衬出了世民在礼节上的疏失,那燕还开玩笑要世民替她多抱抱她的干儿子。是很好笑的情节。那燕救下突利与吉儿,知道吉儿还活在世上,她不想让吉儿与世民就在自己眼前相聚,把吉儿支到了长安。无垢从那燕随身副将口中得知原委,聪明的无垢竟然被那燕的“小伎俩”逗乐了,笑说:“你们那位公主可真调皮啊!”无垢是何等人,岂能不分善恶,在她眼中这就是一个小孩子在使性子而已。果然那燕立即后悔了,对世民深感愧疚,就像小孩子做错了事不敢对家长承认,竟然写下遗书,准备自尽。世民是从她的遗书中知道吉儿仍在人世的,竟来不及高兴,因为他得先去处理眼前这个幼稚可笑的孩子。在悬崖边,世民以怎么寻找以及处理尸体来吓唬那燕,世民看人同样明察秋毫,这分明是唬弄孩子的“攻心术”。果然有效。那燕随世民赶回长安,吉儿与世民相聚,那燕还是难掩一脸的落寞。吉儿也是心细之人,加上之前被那燕的一番折腾,她多少看出那燕对世民的心意,临别时,或许出于安慰,或许有着某种预感,吉儿婉转的表示自己并不介意她与世民在一起。那燕有些傻傻的说:“吉儿姐,我很高兴听你这么说,真的很高兴。”心里怎么想的,嘴上就怎么说,不饶弯子也不说假话。建成想那燕快发疯了,竟然派手下(好像是宇文士及,不明白他怎会干这缺德事)趁那燕不备以毒镖将其麻醉,掳到密室之中,威胁如若不从就杀了她。那燕誓死不从,建成忽然又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立马告罪讨饶,祈求那燕不要将事情说出去。看着建成可怜巴巴的样子,那燕很爽快地答应不予追究,并语作深沉地说“其实你只是追求的方式太极端。”就强人所难这方面,她自己实在不比建成好多少,却浑然不觉,还语重心长地教育别人,看来她死缠烂打不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打娘胎里就认准的死理。建成也是以痴浑呆傻为招牌的主儿,傻人喜欢傻人,那燕其实与建成一样,傻的可爱。总之,细细体味后会发现,那燕的真,那燕的直,那燕的痴,那燕的傻实在超过了她那些讨人厌的毛病。  
  那燕在感情上痴痴傻傻,不过若论军事才能,她不仅武艺超群,更是一个将才。军旅之中她几乎就是世民的左膀右臂。李渊称帝新始,西秦薛举父子来犯,世民率部迎敌,不料身感风寒,卧病不起,嘱托刘文静等务必坚守城池,不可出战,以挫敌军锐气。刘文静立功心切,贸然出战,结果丢失城池,损兵折将,形势急转直下。千钧一发之际,那燕率骑兵夜袭薛举营寨,一战成功,还斩获薛举首级献于世民,令世民刮目相看。后来世民一度遭受排挤,恰逢刘黑闼卷土重来,建成依魏征谏议申请出征,无奈其帐下乏人,只得请那燕相助。此时住在东宫的那燕因误会与世民闹翻,只得随建成出征。魏征优待俘虏效果显著,那燕诱敌出战,一举扫清刘部残余。此番胜利魏征与那燕功不可没。世民继位后,终于大举进攻突厥,那燕选择回到突厥,与世民成为对手。此时的突厥国力衰弱,兵弱粮缺,眼看支持不住,那燕建议颉利向大唐称臣纳贡,以为缓兵之计,以备来年卷土重来。接到奏报,世民不无忧虑地对无垢和吉儿说:“我与那燕征战多年,深知她的能耐,无论勇气、谋略,均不同常人,此番突厥向我称臣,不知是颉利的意思还是那燕之意,如若是那燕之意,则不可不防。她很可能是一个可怕的对手。”大唐派唐俭为使前去商讨突厥称臣事宜,李靖则率大军枕戈待旦。果不其然,那燕与颉利对唐俭虚与委蛇,采取拖延战术,不肯就范。这边李靖决定用韩信下齐国之计,出奇兵夜袭驻军铁山的颉利主力。那燕曾建议颉利在铁山山谷两侧预设伏兵,以防偷袭,可惜颉利没有采纳。终于被李靖歼灭主力,颉利被俘,突厥灭亡。虽然那燕回天乏术,但足见其预料之精准。
  那种厌恶感一直延续至今天
  对阿史那燕的厌恶,难以形容啊。。。。  
  那燕与吉儿最相似的是她们都是亡国的公主,只是吉儿的亡国之痛来的早,去的也快。隋末天下大乱,揭竿而起、拥兵自重者多达百余,隋朝不是李唐直接推翻的,实际终结者是弑君的宇文化及。将支离破碎的江山重新收归一统的正是李唐。李唐亦为中原王朝,同族同种,李家原本就是隋朝的臣民,又与隋杨皇室沾亲带故,所以对吉儿来说,所谓亡国,其实不过是杨家的衰微,她的国还是原来的国,只是换了主人。吉儿嫁给世民,有何耻辱可言?又怎能说是背叛大隋?虽会为自己家族的没落伤感,但她又成了新王朝的皇室成员,未来的皇妃,膝下有子,这已是吉儿最好的归宿。反观那燕则不然。那燕是突厥公主,当时的突厥与大唐名义上属于不同的政权。那燕一直是两个政权之间的纽带。只要一有风吹草动,那燕立即陷入两难的境地。大唐视突厥为心腹之患,早晚必欲除之。这是李渊在位时就制定的国策,之所以厚待那燕,目的是以安其心进而争取备战时间。那燕对此不可能一无所知,因此她常感叹希望自己不是公主,这样自己与世民的感情才可以不掺杂任何政治因素。随着大唐一天天强盛,她越发感到突厥危机的来临。如果说吉儿的亡国之痛一天轻似一天,那燕的亡国之忧却一天重似一天。那燕虽为世民的嫔妃,却得不到世民的真爱,且膝下空空,于国于家都凄凄惨惨,与吉儿相比,毫无幸福可言。  
  突厥主力被歼的那天晚上,那燕在篝火晚宴上跳起了热烈奔放的突厥舞。感觉那一身蓝衣是她最美的造型,仿佛是在尽情释放所有的生命热情,美极了,可惜世民没有看到。  
对于那燕最后选择自杀,颇有意外之感。对本民族的责任感超越了对世民的留恋,她希望凭自己对世民的那一点恩情换取突厥遗民的未来,但是天平两边太不对等,她只好把自己的生命也加上了,但是天平还是不能持平的,因为如何安置突厥人关乎大唐的国运,世民怎会为满足一个妃子的遗愿而不顾国家利益?最终世民采纳温彦博的建议,把突厥人安置在河南一带的朔方地区,“全其部落,得为捍蔽,又不离其土俗,因而抚之,一则实空虚之地,二则示无猜之心”。世民的选择是否受到那燕死谏的影响,有待探讨。但世民对那燕的死确实至为痛心,那燕临终时,世民竟言:“只要你能醒来,朕宁愿不当皇帝。”这是任何一个女人也没有过的殊荣。从这里,剧迷朋友们能看到世民对那燕的那一点点爱了吧。
  平阳公主路过~~~话说这不片子没有出现平阳公主太可惜了
  【分享】送来几张张丽华的图
  张丽华
  我也觉得片中李世民最爱的是杨吉儿。  以前看的时候觉得吉儿最美,现在看来她的发型好怪。还是长孙无垢比较漂亮。  不过,还是比较喜欢吉儿。
  作者:衣兮兮912 回复日期: 22:23:50 
    平阳公主路过~~~话说这不片子没有出现平阳公主太可惜了              有病  平阳公主是汉朝好不好  
  爱情太过残忍,太残忍了  
  作者:小天小鹰 回复日期: 22:27:42 
    我也觉得片中李世民最爱的是杨吉儿。    以前看的时候觉得吉儿最美,现在看来她的发型好怪。还是长孙无垢比较漂亮。    不过,还是比较喜欢吉儿。            无垢很有气质  我也喜欢吉儿    
  作者:滴落的珠儿 回复日期: 22:27:42 
    作者:衣兮兮912 回复日期: 22:23:50        平阳公主路过~~~话说这不片子没有出现平阳公主太可惜了                          有病    平阳公主是汉朝好不好  )——————————————————————    对楼主很无语···李世民的姐姐,历史上娘子军的创始人被封作平阳公主
  作者:风不累烟不散 回复日期: 22:19:05 
    对阿史那燕的厌恶,难以形容啊。。。。                不是吧  都讨厌她啊
  作者:colourwinds 回复日期: 22:32:33 
    作者:滴落的珠儿 回复日期: 22:27:42        作者:衣兮兮912 回复日期: 22:23:50          平阳公主路过~~~话说这不片子没有出现平阳公主太可惜了                                      有病      平阳公主是汉朝好不好    )——————————————————————        对楼主很无语···李世民的姐姐,历史上娘子军的创始人被封作平阳公主          李世民不是有个妹妹么    
  李世民不是有个妹妹么      --------------  李世民有n个异母妹妹,但是被封作平阳公主的是他唯一的同母姐姐。    这部剧也就当言情剧消遣消遣算了,呵呵···历史嘛就算了
  大唐的女英雄——平阳公主     
主要因为唐高祖李渊有一群杰出的儿女。这群儿女中功绩最大的就是太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和三女儿平阳公主。平阳公主是唐高祖李渊的女儿,当然姓李。可是她的芳名叫什么,正史上却没有记载。中国的史书对待女子的态度至五代为之一变。五代以前,不论何种女子,史书上多半会留下她们的名字。除非像前秦的毛皇后那样由于前秦存在的时间极短,历史纪录未必完整而没有留下姓名的。但是到了宋朝以后,女子的姓名就不再公开纪录在史册中了。越是尊贵的女子越是如此。反而是所谓的“女贼”往往在史书上被直呼其名。纪录平阳公主事迹的《旧唐书》和《新唐书》一作于后晋,一作于北宋,但无一记载平阳公主的名字和年龄。所以弄得后世写武侠小说的如黄易者只好给她胡乱起个名字叫李秀宁。     
唐高祖李渊共有19个女儿,平阳公主排行老三。这19个女儿当然不可能都是一母所生。平阳公主的母亲是李渊的原配窦氏。也就是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的母亲。说起这位窦氏,倒也是一位奇女子。     
窦氏是京兆平陵(今陕西兴平)人,父亲窦毅是北周的八大元帅之一(窦毅官封上柱国。这个官名没有对应的现代官名。北周设八个柱国大将军统领全国官兵。勉强翻译可译为方面军司令。但是实际上这个官衔的荣誉性大于实际权力。所以和本朝开国时所封的元帅相仿。)母亲是北周武帝的姐姐襄阳长公主。窦氏从小就很聪明,深受武帝喜爱,把她留在宫中当自己的女儿抚养。当时天下三分,北周是最弱小的一个。为了取得外援,武帝娶了一名突厥公主当皇后。但是武帝对这个政治婚姻很不满意,经常让突厥公主守空房。窦氏就经常劝说舅舅多忍耐,搞好和突厥的婚姻可以消除北方的威胁,全力对付南方的陈和东面的北齐。     
不久,隋文帝杨坚篡夺北周皇位。窦氏恨恨地说:“我恨自己不是男子,无法为舅舅家扫除祸患。”吓得父亲赶紧捂住她的嘴:“不要胡说!这是灭门之罪!”不过窦毅由此认为自己的女儿不是等闲之辈,当然不能随便嫁人。于是到了女儿谈婚论嫁的年纪,就搞了个比武招亲的办法。当然,这个比武招亲可不是象武侠小说里那样摆个擂台让大家上去和窦氏对打。窦毅让人在大门上画了两只孔雀,有意招亲的必须在百步外射两箭。凡是两箭各射中一只孔雀眼睛的,就招为女婿。根据现在的正史记载,李渊是相当平庸的一个人。但是他别的好处没有,箭法倒是相当高超的。几十人来应试,只有李渊两箭都射中了。窦氏嫁给李渊后成了他的贤内助。李渊的脸上皱纹多,隋炀帝便戏称李渊“阿婆”李渊回到家很不高兴。窦氏问清原因,马上安慰他:“这是吉兆啊,你做的是唐国公,唐和堂谐音,阿婆是一家之主也就是堂主啊。”当时,天子的金銮宝殿也叫做明堂。窦氏指的是李渊将来要做皇帝,取代隋炀帝。     
由于长在宫廷,窦氏对宫廷政治颇多心得。李渊养了不少骏马,窦氏就劝他献给爱马的隋炀帝:“皇上喜欢鹰和马,您是知道的,现在应该把骏马献给皇上,不该自己留著,否则会招人诬陷。”李渊开始还舍不得他的骏马,后来真的被隋炀帝责问,才赶紧献了上去。窦氏在四十五岁时去世,李渊这才细细琢磨亡妻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经常给隋炀帝送骏马鹰犬,隋炀帝果然异常高兴,很快升李渊为将军。李渊流著泪对儿女说:“我如果早点听你们母亲的话,早就做上这种官了。”扯了这许多题外话,只是想说明李渊如此平庸的一个人,为何会有杰出的儿女。     
隋炀帝其实并不能算是个标准的亡国之君。其文才武略决不输于历史上任何一位名君,至少不输于李世民。这两个人上台以前都不是太子,都有极好的名声,都立下了盖世无双的功劳,都是靠了血腥的政变才上了台。上台之后初期的文治武功都差不多。问题是,隋炀帝比李世民少了一些纳谏的虚心又多了一些好大喜功。这遂导致他不顾国力开凿大运河,又远征高丽。结果弄得天下大乱。自己也在江都掉了脑袋。     
  不知道天可汗喜欢哪个,不过我喜欢,长孙皇后    大气,有担当,很有一国之母的风范
  看《大唐双龙转》里面平阳公主李秀宁不是李的妹妹么????????????????
  作者:滴落的珠儿 回复日期: 22:41:26 
    看《大唐双龙转》里面平阳公主李秀宁不是李的妹妹么????????????????  ————————————---  平阳公主不叫李秀宁,她的名字史书无记载,她是李世民的姐姐不是妹妹,这个从史料里可以推测出来。    以及,电视剧不是历史···囧囧
  作者:不爱吃姜 回复日期: 22:39:42 
    不知道天可汗喜欢哪个,不过我喜欢,长孙皇后        大气,有担当,很有一国之母的风范              呵呵
  喜欢无垢的人还是比较多
  作者:colourwinds 回复日期: 22:44:22 
    作者:滴落的珠儿 回复日期: 22:41:26        看《大唐双龙转》里面平阳公主李秀宁不是李的妹妹么????????????????    ————————————---    平阳公主不叫李秀宁,她的名字史书无记载,她是李世民的姐姐不是妹妹,这个从史料里可以推测出来。        以及,电视剧不是历史···囧囧          这部电视剧好象没有写到她吧    《唐太宗李世民》是难得的好片
  灰太狼爱哪只羊?
  小时候最喜欢吉儿 出云公主这封号很特别  现在欣赏长孙无垢的包容  一如既往的讨厌阿史那燕  张丽华也是个美女  还有就是窦姨娘 魏秋桦 貌似她演过97版的黄蓉
  楼主这剧的年龄最少有15+年
  呵呵             明天继续
  顶楼主!!!写的很好啊!    这部片子太经典了,现在还常常重温。  也许最让我忘不掉的,正如楼主所说,是因为它不是琼瑶式不食人间烟火似的爱情,里面有真实的爱,也有真实的痛。    多么希望他们永远是长安古道上,意气风发的太原公子和国色天香的隋朝公主。
  作者:低着头做梦 回复日期: 22:51:07 
    小时候最喜欢吉儿 出云公主这封号很特别    现在欣赏长孙无垢的包容    一如既往的讨厌阿史那燕    张丽华也是个美女    还有就是窦姨娘 魏秋桦 貌似她演过97版的黄蓉                      我小时就喜欢吉儿  现在也很喜欢  另外 我觉得这里面的服装特别好看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都非常漂亮  窦姨娘 的确就是97版的黄蓉
  作者:tianshengailan09 回复日期: 22:51:12 
    楼主这剧的年龄最少有15+年            好象是93年的  好剧就是好剧  百看不厌
  者:流水浮灯157 回复日期: 22:53:58 
    顶楼主!!!写的很好啊!        这部片子太经典了,现在还常常重温。    也许最让我忘不掉的,正如楼主所说,是因为它不是琼瑶式不食人间烟火似的爱情,里面有真实的爱,也有真实的痛。        多么希望他们永远是长安古道上,意气风发的太原公子和国色天香的隋朝公主。                不全是我写的  我只是添加了一部分  我没什么文采    但是我知道这是部难得是好剧  我读书时  饭都不吃  就为什了看它
  记号个,有空一定去看看!小时候的回忆啊。
  睡觉去了                
  作者:滴落的珠儿 回复日期: 22:55:57 
    作者:低着头做梦 回复日期: 22:51:07        小时候最喜欢吉儿 出云公主这封号很特别      现在欣赏长孙无垢的包容      一如既往的讨厌阿史那燕      张丽华也是个美女      还有就是窦姨娘 魏秋桦 貌似她演过97版的黄蓉                                            我小时就喜欢吉儿    现在也很喜欢    另外 我觉得这里面的服装特别好看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都非常漂亮    窦姨娘 的确就是97版的黄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片头曲《爱不释手》很大气 幸亏被《倚天屠龙记》抢先用了《爱江山更爱美人》  片尾《爱上你给的痛》也不错  一直记得片尾字幕里有个梳妆——尤宜珍 貌似是台湾第一梳  只可惜这部剧结局太仓促 据说还有十多集没拍完  又记起一桩 貌似荷香 吕盈盈 就是《小李飞刀》里的白发三千丈
  明天 发了          今天很累
  顶楼主!!!写的很好啊!  小时候很爱出云公主,年纪渐长后开始学会欣赏长孙皇后  只是一如既往的讨厌阿史那燕。    这部片子太经典了,现在还常常重温。  也许最让我忘不掉的,正如楼主所说,是因为它不是琼瑶式不食人间烟火似的爱情,里面有真实的爱,也有真实的痛。    多么希望他们永远是长安古道上,意气风发的太原公子和国色天香的隋朝公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片头曲《爱不释手》很大气 幸亏被《倚天屠龙记》抢先用了《爱江山更爱美人》    片尾《爱上你给的痛》也不错    一直记得片尾字幕里有个梳妆——尤宜珍 貌似是台湾第一梳    只可惜这部剧结局太仓促 据说还有十多集没拍完    又记起一桩 貌似荷香 吕盈盈     就是《小李飞刀》里的白发三千丈                    荷香 吕盈盈
我不熟悉  当时结局好象是因为经费不够啊    我也喜欢歌   
  作者:流水浮灯157 回复日期: 23:17:00 
    顶楼主!!!写的很好啊!    小时候很爱出云公主,年纪渐长后开始学会欣赏长孙皇后    只是一如既往的讨厌阿史那燕。        这部片子太经典了,现在还常常重温。    也许最让我忘不掉的,正如楼主所说,是因为它不是琼瑶式不食人间烟火似的爱情,里面有真实的爱,也有真实的痛。        多么希望他们永远是长安古道上,意气风发的太原公子和国色天香的隋朝公主。                呵呵  就是因为喜欢才大半夜发的      太经典了   到了爱不释手的地步  
  那件结婚礼服实在太难看了
  深情的马克
  可惜画面不清晰 真想再看一遍
  我只记得我当初是多么的喜欢吉儿,倒是那个什么那燕,无论什么时候都很讨厌,又丑,又凶
  我看《唐》剧——炀帝篇  《唐》剧中隋炀帝的形象刻画得非常丰满。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这句形容曹操的诗用在隋炀帝的身上也很贴切,一个原本叱诧风云、功勋卓著的有为君主,却因为犯下严重而不可饶恕的错误成为国人唾弃的对象,最后落得个白练绞首、身死国灭的下场,虽说是咎由自取,还是不免令人伤情不已。  
  《隋书》说少年杨广“美姿仪,少敏慧,善属文,沉深严重,朝野属望”。这样一个聪明好学、品格端正的漂亮男孩当然深得父母的欢心,十三岁就被封为晋王。杨广自己优秀也就罢了,王妃萧氏的来头更是了得,她是南朝梁国的公主,温柔贤淑,能诗能文,颇得皇帝皇后的喜爱。(皇子配公主,简直就是世民与吉儿的前传)。杨广早有夺嫡之心,但是他很有心计,嘴上不争,暗地里却把自己的表面生活完全按照文帝夫妇的好恶去布置安排。隋文帝崇尚节俭,独孤后最恨纳妾,杨广非常努力地使自己看上去拥有这两种美德。尤其是独孤后,她真称得上是“千古奇后”,硬是不让文帝宠幸其他女人而只跟她一个人生孩子。如果朝中哪位官员家中的姬妾怀了孕,她就要想方设法让文帝撤掉他(这在古代应算作心理变态)。隋文帝对此敢怒不敢言,偏偏太子杨勇敢于在这方面挑衅他的母后。杨勇不仅生活奢侈,而且喜好美色,把太子妃晾在一边,拼命宠幸其他女人,还生了一大堆孩子(都是庶出)。独孤后因此对太子深恶痛绝,一心想要废掉他。杨广见状,更是对私生活严密布防,平时和萧王妃形影不离,以示对嫡妃亲密无间,身边的侍女一律相貌平平,以示远离女色。与萧妃生的孩子才向父母呈报,至于与宠妾宫女生的孩子,多半是严格保密,禁止外传。据说杨广为取悦独孤后甚至将与宫女生的孩子掐死(或许是野史)。剧中吉儿出生的那天晚上,杨广听说父皇母后要来,紧张地不得了,又是驱赶乐工又是遣散美女,临了还吩咐把刘采女(吉儿之母)找来,这不是很奇怪吗,母后来就来,找她做什么,估计当时府里就她一个待产的宫女,杨广一定是打算找间密室把她藏起来,以防母后发现。这算是比较人道的方式了。以刘采女的地位,吉儿别说封为郡主,可能连“户口”都不见得有。估计当时杨广太高兴了,在吉儿户口“母亲”一栏填上萧妃了。所以说吉儿真可谓福大命大。就这样,杨广与萧妃一对佳儿佳妇战胜了杨勇和他那一群不堪的姬妾,杨广当上了太子。不久独孤后去世,文帝和杨广都“解脱”了,杨广比他父皇更甚。骨子里好色浮华的杨广终于不再压抑自己的真性情,为了更加尽情地释放压抑太久积存的能量,他等不到父皇晏驾就先行抢班夺权了。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说的太好了,我顶!
Copyright & 2015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4信鸽公鹏比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