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19854月十四农历9月是什么星座座

【考据】一个女娲,三座中皇山。。。 - 经验技巧区 -
上海烛龙官方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UID6544&帖子6390&精华1&积分19854&烛龙通宝1293 钱&性别男&来自河南~龙胆坡&
【考据】一个女娲,三座中皇山。。。
1L 三座中皇山考据。。。。
2L 中皇山的石图腾
3L 中皇山图片——中皇晴雪
中皇山,传说中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不管以后名字怎么改,凡是现在争论自己有神迹的地方,都也许是古中皇山。
& && & 中皇山也跟曹操墓一样,只知道名字,具体哪一座,嘿嘿,目前有三个说法,当然,每处都有神迹。我只捡所知的最著名的两个地方来写,一个位于陕西省平利县境内,一个位于河北省涉县境内。另外还有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宝丰镇的女娲山风景区,其也说女娲炼石补天之处在他们那儿,根据唐五代学者杜光庭的《录异记》、明代学者徐道全的《神仙全传》和清《康熙字典》以及当代的《中国神话辞典》,均记录了先祖伏羲、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的地方是竹山县女娲山。不过这略显证据不足且不可靠,不过也已经完成开发成立女娲山风景区。
& && && &其实嘛,在哪儿不在哪儿,一向不是那么容易分辨的。烛龙所采用的说法,应该是平利县女娲山或者是涉县中皇山(求大大解答)。现如今,两个山头都有大量神迹,大批传说,还各有一个恢弘壮丽的女娲庙/娲皇宫,那么就有点让人弄不清楚了,总不能说我们比古人掌握的资料多,但是古人又都不是对的。更为奇妙的是,陕西境内的中皇山因为建造了女娲庙而被改名为女娲山,河北境内的却因为建造了娲皇宫而得名中皇山并一直使用到现在。据古籍和神话传说记载,女娲的活动都是围绕中皇山进行。但中皇山却终于真的成了传说中的地名,仙地嘛,会飞的。
& && && &对于游客来说,参访女娲神迹,平利女娲山并不是个好去处,因为女娲庙已经年久失修垮塌大半,但是,河北省涉县境内中皇山却留有大量古迹,例如娲皇宫,北齐石刻,所以,若是旅游的话,目前还是推荐河北省涉县中皇山。不过,这并不代表平利女娲山没有看头,平利女娲山生态非常好,青山绿水,当地茶文化是一大特色,有关女娲文化的开发,当地政府也正在进行当中。
-------------------------------------------------------------------------------------------------------------------------------------------------------------------------------------------
陕西,北有黄帝陵,南有女娲山。
& &&&女娲山,古称中皇山,位于陕西省平利县城西15公里处。地处秦岭南端、大巴山北麓,位于陕、鄂、渝三省、市交界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为兵家必取之地。异峰独秀,因后有女娲宫而得名女娲山。山上建有女娲庙,气势宏伟,殿宇纷繁。 辉煌的女娲文化便是发生在这一地带。
& & 首先介绍一下平利县。平利县城虽小,文化却深,茶业是平利最具特色和优势的产业。优越的气候,远离工业污染的环境和精湛的制作工艺,使平利茶深受海内外消费者青睐。“女娲云雾”、“女娲银峰”系列绿茶品性高雅、清香诱人。平利被确定为国家绞股蓝规范化种植基地县,绞股蓝原产地域产品保护通过国家认证。 平利是生态旅游的处女地。女娲和八仙两大传统文化赋予生态旅游业以浑厚的文化内涵。千家坪森林公园、八仙大草原、廖乾五故居、女娲山(中皇山)、西岱顶、佛殿山、古仙洞和琵琶岛茶艺村等旅游景点已成为人们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女娲的功绩
& && &&&一是抟土为人,创造了人类;二是炼石补天,拯救了人类;三是兄妹成婚,繁衍了人类;四是兴婚丧喜嫁之礼,教化了人类;五是始制笙簧器乐,娱乐了人类。
女娲与伏羲的滚磨成婚
& && &&&唐李冗《独异记》中“天若遣我兄妹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烟即合”的记载与当地百姓“滚磨为婚”的传说有异曲同工之处。在女娲山东北方向不远处,现有一条山沟名叫“磨沟”,此沟因伏羲女娲兄妹“滚磨成婚”的传说而得名至今。
女娲炼石补天
& && &&&《淮南子·天文训》一文中“天柱折、地维绝……女娲斩鳌足撑天倾”的所谓“天柱”折断后,天空就会坍塌下来,女娲于是“斩鳌足撑天倾”,用“柱子”将苍天撑住。后来,女娲在南山采五色石炼之再“修天补洞”,并用金钉加固,今天才有了天空的五彩流云和夜空繁星闪烁的天象。在安康东南距平利五六十公里的地方,有座巍峨挺拔的大山名叫“天柱山”,据传此山乃鳌足演化而来。
女娲与中皇山
  女娲炼石补天的所在地也在如今的女娲山。从女娲阻止炎黄之战的地理位置上看,黄帝居于渭北黄龙,炎帝居于鄂西神龙架,女娲所在二者间的位置正是平利女娲山。女娲庙所在山峰向南500米有座山叫“偏头山”。据当地百姓讲,当时女娲在炼石之成后,奋力举石补天,第一脚踏力过猛,将此山踏歪偏向山南一侧,故得名“偏头山”,相传山上曾留下女娲的脚印。此山现为女娲山乡七里村村民承包的责任林山,传说中的脚印已被垦荒植树。女娲第二脚踏向中皇山,将该山山头西侧夷为平地,后在平地上建起现在的女娲庙,中皇山因庙而又得名为女娲山。
女娲庙——铭刻女娲事迹的丰碑
  女娲庙坐落在女娲山乡七里村。据当地百姓介绍,解放初期的女娲庙十分庞大壮观,在平利堪称第一寺庙,有四扇大门,房宇百余间,殿堂三层,故又称“三台寺”;庙内住僧人二三十余、居士若干。但在历经了战乱、土改、“文革”等重重劫难后,现仅存一间正殿和“平心门”的残墙断壁。
  就女娲庙保存完好时的壮观景象,笔者特地分别采访了何家沟村85岁高龄的王道芳老人、何家沟村最有文化的长者现年74岁的退休教师张友中和女娲庙现惟一的守庙人46岁的何中山,他们都讲述了从自己记事起印象中的女娲庙。
  相传,女娲采金州(现安康)南山五色石炼之补天,救民于水火,从此百姓康泰,风调雨顺。女娲在此地修造了一座土地庙,教南山民众种桑养蚕,取丝纺绸,福祉于民。当地民众为祭祀女娲的贤能圣德,将土地庙改建为女娲庙,供奉香火,顶礼膜拜。
  为颂扬女娲“补天”之功,夏代在女娲山始建宝灵寺,后改为中皇庙、女娲庙,香火极盛,“登探者淑匿纷来,瞻礼者贤否沓至”。《路史》云:“女娲始治于中皇山,继兴于骊山之下,中皇山即女娲山,有天台鼎峙,今建女娲庙。”唐宋以来,女娲庙历经修葺扩建,尤其是清乾隆元年重修后,拥有正殿四重、房屋百余间,是当时平利最大的寺院,被誉为“名胜之方”。
  解放初期,女娲庙仍保存完好。此时的女娲庙共分三层殿,即在三台自然地貌上建筑,又称“三台寺”。一层是天井,内有一棵五六人方能合抱的千年桂花树,人称“中皇古桂”。二层是拜殿,殿外两条滚龙抱柱,楼宇古朴,雕龙画栋,气宇不凡;殿前有一顶门神“胡敬德”的官帽,大赢二尺、厚寸余、重约八九十公斤,据说此帽为胡敬德朝庙上香时的遗忘之物。三层即正北为正殿,供奉女娲娘娘、十八罗汉诸神。另分东房、西房和南房。东、西房各有一门,南房有两门,即山门平心门。
  在女娲庙西南侧一里之遥的山巅,建有一座玉皇宫,即玉皇大帝的宫殿,四合大院,一个天井,内设正殿和火神庙,正殿供奉玉皇大帝。玉皇宫仅住三四个和尚,规模远不及女娲庙,但与女娲庙遥遥相对,独成景观。玉皇宫解放初期保存尚好,却毁于六十年代。
  女娲庙、玉皇宫和塔院的建筑十分讲究。建筑所用木材就地取材,但寺庙塔院所用上千柱墩石却来自安康旬阳县的火岩石,此石坚硬无比,千年不化。采石后经众纤夫从灞河用船运自徐家坝,再用牛拉、人抬、木滚等方法运至女娲山。庙院的砖瓦也很独特。从古至今,女娲山一带的山民大多沿袭土墙、木梁、石盖的砌房方式,女娲庙却单一色的青砖青瓦,而且砖的大小规格有七种之多,形状又有圆砖、方砖、长砖和厚砖、薄砖、花砖之别。工匠们考虑到建庙耗砖瓦之巨,质量之高,特在女娲庙后山修建了窖场,至今后山还有“窖场”的地名。
  平利县收藏一块《中皇山女娲氏庙碑》,系清雍正十三年修葺寺庙时由当任知县古沣撰文,博引古今文献较系统地阐述了女娲神话传说。庙碑高3.3米、宽1.3米,欧体楷书,由3块梨木精刻而制,工艺极为考究,系平利发现最大的木质碑刻。
-----------------------------------------------------------------------------------------------------------------------------------------------------------------------
女娲山的景色
  《中皇山女娲氏庙碑》载女娲山景观云:“其高三千仞,其蜿蜒如龙,其平衍如堤,冈峦起伏,绵亘四十五里,逦迤而登不觉其高,及凌绝顶,则群山尽在其下,愧见千岩拱卫,万壑争趋之势。”清人王惠民在《登女娲山》诗中也写道:“径曲盘青蹬,峰高耸碧天;云深樵指路,涧落鸟窥泉,古寺筠捎雪;疏林树杪烟,因思炼补事,延伫万山巅。”文中形象地描绘了女娲山的自然景色。可见女娲山高大宏伟,山峦起伏,千山万壑,云雾飞绕,溪流曲折。
  女娲山不仅有古老、神圣、悠久的神奇传说和庙宇遗址,残存碑刻,还有今天美丽神话般的自然风光千奇百态:每逢雨后天晴,水气上升,形成云雾,随风飘动,被称为“云海”,景观有“飞云追山”、“雾绕山岚”、“松涛怒号”……透过云海看红日东升,俨然海上观日出。女娲山每年落雪独早,故“中皇晴雪”为旧时平利的八景之一。
-----------------------------------------------------------------------------------------------------------------------------------------------------------------------
河北省涉县
& && && &娲皇宫位于河北省西南部,太行山东麓,北纬36°17′--36°55′,东经113°26′--114°之间,为国家 AAAA 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北齐,是神话传说中女娲氏“ 炼石补天,抟土造人” 的地方,由朝元宫、停骖宫、广生宫和娲皇宫四组建筑组成,占地面积 550 亩。计有古建筑 135 间,北齐石窟 3 个,北齐摩崖刻经 6 部,集古建、石窟、石刻、石造像于一体,是我国最大的奉祀中华始祖女娲的古代建筑群,自古就有“蓬壶仙境” 之美誉。其中的北齐摩崖刻经群是娲皇古迹之精髓, 共有六部:《思益梵天所问经》、《十地经》、《佛垂般涅盘略说教诫经》、《佛说盂兰盆经》、《深密解脱经》、《妙法莲花经》。 刻经面积 165 平方米,分 5 处刻于崖壁之上,共刻经文 13.7 万多字,字体有隶、楷、魏碑体, “ 银钩铁画,天下绝奇 ” ,堪称艺术珍品,是我国现有摩崖刻经中时代最早、字数最多的一处,也是我国佛教发展史上、特别是佛教早期典籍中弥足珍贵的资料,对于研究我国早期佛教地域、流派及书法镌刻演变历史有着重大意义和价值,经考证为“天下第一壁经群”。
&& 主体建筑娲皇阁共分四层,通高 23 米,拥群峰以渲势,依悬崖以据险,夺天工以称奇,临清漳以蕴秀,涵摄了山川之钟秀,汇集了古建之精华,玉宇悬空,琼楼耸翠,上临危岩,下瞰深壑,为河北省古建筑十大奇观之一,素有 “ 活楼 ” 、 “ 吊庙 ” 之美称。
  山下主要建筑有朝元宫、停骖宫、广生宫。朝元宫建于清康熙四十一年(公元 1702 年),重修于清咸丰三年(公元 1853 年)。停骖宫建于清康熙六年(公元 1667 年),重修于清咸丰三年(公元 1853 年)。广生宫建于元末明初,于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 1794 年)、清咸丰三年(公元 1853 年)两次重修。
  山上建筑娲皇宫为代表性建筑,由娲皇阁、梳妆楼、迎爽楼、钟楼、鼓楼、山门、牌坊、皮疡庙等古建组成。娲皇阁坐东面西,共分四层,歇山琉璃剪边顶建筑,一层为拜殿,二、三、四层分别为“清虚阁”、“造化阁”、“补天阁”。梳妆楼建于清康熙二十一年(公元 1682 年),重修于清咸丰三年(公元 1853 年)。钟楼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公元 1606 年),明万历三十八年(公元 1610 年)造一高 1 米多、口径 1 米的八卦铁钟悬挂其中。鼓楼建于明万历十四年(公元 1586 年),共分三层,总高 15 米,是通向娲皇阁的重门,明万历三十八年(公元 1610 年),楼内置直径为 0.68 米的大鼓。皮疡庙建于明万历年间(公元 1573 — 1620 年),重修于清雍正十一年(公元 1733 年)。
  眼光洞、蚕姑洞和拜殿三处石窟均凿于北齐,蚕姑洞凿于北齐天保年间(公元 550 — 559 年),面阔 2.6 米,进深 2.35 米,高 4 米,面积 6.11 平方米。内雕蚕姑奶奶石造像,内刻佛经《十地经》的结尾部分。眼光洞始凿于北齐天保年间,面阔 2.6 米,进深 2.35 米,高 4 米,面积 6.11 平方米。内雕眼光奶奶石造像,内刻佛经《十地经》。拜殿建于北齐天保六年(公元 555 年),是最大的一处石窟。
  凿壁古碑位于山上牌坊外右侧山崖上,刻于北齐天保年间,通高 4.33 米,宽 1.33 米,依山镌刻,龟座、蛇身、龙头。
-------------------------------------------------------------------------------------------------------------------------------------------
[ 本帖最后由 dafengfei 于
09:23 编辑 ]
考据有爱~~ &&烛龙通宝 + 2 钱
呔,某家腹中有舍利,岂惧尔等鼠辈~
UID6544&帖子6390&精华1&积分19854&烛龙通宝1293 钱&性别男&来自河南~龙胆坡&
中皇山的石图腾崇拜
  在上古神话传说中,中皇山是女娲黄土造人和炼石补天的地方,至今仍保留着娲皇宫古迹和女娲补天遗址。
  相传,在远古洪水过后,中华大地上只留下了女娲兄妹二人。为了再造人类世界,女娲兄妹在中皇山顶上滚下石头磨扇,两扇石磨在山下重合,使伏羲、女娲兄妹才成了婚。如今中皇山下有石磨沟,村子名叫神圣的“磨交”。还有上磨扇村和下磨扇村,是女娲兄妹发怒,将磨扇抛出后,那磨扇着地的地方。中皇山还有女娲补天遗址_半石山。是女娲补天时用去半个山还留下半座山,因而叫半石山。半石山上有女娲补天石,是女娲补天时留下来的石块儿和石窝。还有女娲补天时炼五色石的地方:黑石潍是炼黑色石的地方;红石坡是炼红色石的地方。八卦规定,南方为乾,用红色石补天;北方为坤,用黑色石补天。女娲补天时住过的岩洞,名叫女娲**岩。帮着女娲补天的观音菩萨住的石屋叫观音堂。人们把这些遗石都看作是神圣的灵石,过年过节时,要向这些石山、石头、石洞烧香、上供、顶礼膜拜,形成了中皇山一带人们对石头的图腾崇拜,和特有的民俗活动。
  一、石头崇拜。中皇山人对石头的崇拜,主要是寻补天石的崇拜和半石山的崇拜。传说远古时天塌地陷,“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是女娲在中皇山炼五色石 以补苍天,才补好天宇,保护了人类。因而后人对补天石、半石山、观音石、炼石场的黑色遗石和红色遗石,都视为为神石。每逢过年过节,要向补天石、观音石和炼石场烧香、上供,虔诚的顶礼膜拜,他们认为没有补天石、观音石、炼石场,就没有今天的宇宙和人类的存在,也没有人类的世界。因而把补天石视为神石,人类的救命石。几千年来,人们对它十分真诚地崇拜着和敬仰着。
  二、岩洞崇拜。中皇山人把女娲补天遗址的岩洞,也视为神圣的岩洞、灵洞。人类有祖先最早是住在石洞中的。这里的女娲**岩,传说女娲补天时,就住在这座岩洞里。在华夏大地上能保留下这么一个神圣的岩洞,恐怕是十分珍贵也很难再找到第二个的。还有石母岩(洞),这里人把石母看作母系时代的石头神,他管理着大山和石头。此洞在补天石山口,传说是石母住在此洞中看守女娲 补天石的。也有人说石母是人类的母亲、中华民族就是从这个岩洞中诞生的。还有神龟洞,是洪水滔天时,神龟驮了女娲兄妹,从山东济宁地方,漂游到这里,送女娲兄妹到中皇山顶后,神龟就住在了漳河岸边儿这个岩洞中。这几个原始时代留下来的自然岩洞,当地人都视为神圣的灵洞。岩洞中有神位,每逢过年过节,当地人就到岩洞中去烧香、上供、磕头。视岩洞和女娲**一样神圣,这是中皇山人石图腾崇拜的第二个圣地。
  三、石磨崇拜。传说女娲和伏羲兄妹成婚时,她二人各扛一扇石磨走上中皇山顶,一个站在东山,一个站在西山,从山顶上同时将石头磨扇滚下山去,两扇石磨到山下交合在一起,因而兄妹才成婚。这里的人们每到过年过节和正月二十四日,女娲补天日、三月十五(指农历,下同)女娲的生日,人们要停止使用石磨,在村子的石磨上持六尺红绸或红布,在磨盘上放上香炉,点上蜡烛,烧香,上供,向石磨磕头膜拜,视石磨为祖先、神磨。把合在一起的两扇石磨,社为祖先的交合,是人类最初的由来。这是中皇山人第三个石图腾崇拜的圣地和圣物。
  四、石龟崇拜。人们在过年过节去女娲庙或别的庙宇烧香时,同时对庙里的石龟也要烧香、上供、磕头。因为传说人祖女娲、伏羲,是神龟从大水中救出来的,没有神龟就没有人祖女娲。因此人们把石龟也视为神,向女娲神像烧香时,也要向石龟烧香、上供、磕头。人们传说,神龟不光救出了女娲兄妹,后来女娲补天时,也是按着神龟背上的八卦图,才把天补上的。所以中皇山人敬神龟时不忘神龟的功劳。对石龟也非常崇拜和信仰。
  中皇山人由于女娲补天的传说和对补天石的崇拜,天长日久,又派生出了日常生活中的石头崇拜民俗。其主要表现形式是:
  一、石头作人的名字。中皇山人怕孩子不成人时,就用石头人小孩的名字。这里人起名儿有张石头、李石头、王石头、杨石头。在一个家庭中,因叫石头的名字太多了,人们在呼唤名字时,又区别为老石头,小石头,老槐树下石头,羊圈口石头。因为石头神圣,石头有灵,这里人认为起个石头名字,就有了神灵的保佑,孩子就会活得,寿命长,不会夭折。
  二、石头作村子的名儿。这里最早的是磨交村,上磨扇村和下磨扇村,可以说是女娲补天,兄妹成婚的遗迹。后来又有了大石村,小石村,南石村,北石村,石岗村,石脑村,黑石村,红石村。用石头作村名儿,当地人认为村子就可以增加福气,人丁兴旺,百业繁荣。几千年来,人们就是这样对石头崇拜着,一直延续至今。
  三、灵石治病。因为当地人对石头崇拜,庙里的神像多用石头制作而成。求石头神像治病也成为当地的一种民俗。在娲皇宫有一痤石头神像叫眼光神(药王),人们有了病,去求眼光神给医治。治病的方法是:到了庙里先烧香、磕头,然后跪着口中默念自己有什么病,请眼光神给医治。磕过头后站起来,如果自己脚上有病,就用手在石神像的脚 上摸一摸,再在自己的脚上摸几下。如果是腰疼,先在眼光神腰上摸几下,再在自己腰上摸几下。病就好了。这位石神像最灵的是治眼病,所以叫眼光神。因为原来山石上有一处浸水,制作石神像的人,就把出水地方塑造在石头神像的眼球上,那石神像眼中经常出神水。有眼病的人,先去神像眼球上摸一点儿神水,再抹到自己的眼上,在庙会期间,眼光神前的人终日拥挤不动。实际上是石头崇拜的一种形式或一种民俗活动。
  在补天石下,有一处地方产龙骨。龙骨是一种古代化石,这里人不断去刨龙骨卖给药店里,作为治病用药。当地人遇到手脚碰伤、刀伤,从龙骨上刮下粉面,洒在伤口,马上就可止血。当地人家中多备有龙骨,作日常治疗外伤之用。龙骨是一味真正的中药,在这里也和石头有灵和石头崇拜掺合在了一起。
  四、洞中求雨。半石山是女娲补天时剩下的那一半山,山的一侧有个山洞叫白龙洞,当地人求雨就到白龙洞中求雨。洞里有好多钟乳石,钟乳石常年湿润,有水滴下。求雨时,人们跪在洞中钟乳石下,头戴柳圈儿,双手捧着瓷碗,求钟乳向碗中滴三滴水。如果在甩规定时间内求下了三滴水,求雨就成功了,天很快会下雨。因为洞中的钟乳石潮湿度是晴雨的标志,往往是灵验的。如果在所规定的时间内求不下三滴水,天气必然继续干旱,求雨失败了。在干旱时,钟乳石上的水滴往往是看着快要滴下来了,可因天气干燥,半天也滴不下一滴水来。快下雨时, 钟乳石上的水滴容易冰滴了下来。这是当地人很原始的一种求雨方式,也是当地一种对石图腾崇拜的民俗。
  五、洞中求子。当地百姓的求子习俗和方式,一是去女娲庙求子,二是去女娲**岩(洞)和石母岩(洞)求子。人们传说,最早的人类就是从这两个洞中产生的。女娲在这里用黄土造人,所以人们去岩洞中求子,实际也是当地一种灵石图腾民俗。
也有去向石磨求子,当地人有这样一种说法,说是在仲夏的夜晚,年轻的夫妻去磨盘或碾盘上过夜,传说这种求子的办法特灵。
  六、用石头驱邪。在半石山下,女娲炼补天石的地方,有残留的红色石和黑色石。人们建房时去捡一块石头来垒在房墙上,传说可以驱邪。家里有了病人,也去捡一块儿小的补天石回家放在桌子上。传说各种妖魔鬼怪都怕补天石发出的光,一见补天石就逃之夭夭了。这里人家中往往放一块炼石场捡来的石头,放在家中驱邪,保护一家人的平安。
  中皇山人对石图腾的崇拜、信仰,已形成这个地区特有的一种古朴民俗,经过几千年的传承过程,在人们心目中已留下了根深蒂固的影响。尤其是对女娲补天石和兄妹合婚石的崇拜,人们不但认为这是几块儿神石,而是苍天有意识地为中华民族留下一个开山劈石和治世的“活标本”。有了它,人们才知道用石头狩猎,用石头自卫,用石器耕作。人类要发展,住房要用石,修田要用石头,粮食加工也要用石器。人类发展的历史,可以说是采石和使用石器的历史。它使人类从野蛮过渡到了文明社会。并向科学的高度发展。因而人们对补天石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深化。对女娲**为人类留下的这些“活标本”,更加崇拜、信仰。中皇山人的石图腾崇拜,将会长期传承和延续下去。
[ 本帖最后由 dafengfei 于
20:15 编辑 ]
呔,某家腹中有舍利,岂惧尔等鼠辈~
UID6544&帖子6390&精华1&积分19854&烛龙通宝1293 钱&性别男&来自河南~龙胆坡&
陕西省平利县女娲山
(85.15 KB)
“伪”中皇晴雪——女娲山雪景
(246.6 KB)
------------------------------------------------------------------------------------------------------------------------------------------
河北涉县中皇山卫星地图——圈圈内是娲皇宫
(321.61 KB)
河北涉县娲皇宫1
(788.25 KB)
河北涉县娲皇宫2
(102.8 KB)
河北涉县娲皇宫3
(138.5 KB)
(109.55 KB)
------------------------------------------------------------------------------------------------------------------------------------
湖北竹山县宝丰镇女娲山风景区。。。。
东殿门观天阁
(51.79 KB)
后殿门圣母亭
(43.96 KB)
[ 本帖最后由 dafengfei 于
20:25 编辑 ]
雪景美~~ &&烛龙通宝 + 5 钱
呔,某家腹中有舍利,岂惧尔等鼠辈~
UID8055&帖子600&精华0&积分7170&烛龙通宝974 钱&
UID10290&帖子689&精华1&积分4805&烛龙通宝913 钱&性别女&来自南疆小城&
心悦君兮君不知
http://aurogon./viewthread.php?tid=70888&extra=page%3D1&page=1
UID8046&帖子10324&精华0&积分33552&烛龙通宝13115 钱&性别女&来自西南小镇&
大風很強大~~~~
考據有愛~~慢慢看~~~
。。 &&烛龙通宝 + 1 钱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UID618&帖子4413&精华0&积分15217&烛龙通宝3622 钱&性别男&来自天墉城&
大风强大!长知识了的说
UID16513&帖子478&精华0&积分1079&烛龙通宝496 钱&
没认真看玩,这次古剑难道又是女娲后人和人的故事.......
女娲成了我们心中的敬慕的杯具...
UID3745&帖子374&精华0&积分1297&烛龙通宝380 钱&性别男&来自奋斗的心意与堕落的现实 ...&
为啥说解放初期女娲庙保存完好?难道现在?
UID74&帖子4450&精华4&积分18260&烛龙通宝7376 钱&性别男&
但圣母亭那块匾彻底把我雷倒了=&&=
太不伦不类了……
古剑,要的是重生还是诈尸?!
UID10694&帖子1458&精华0&积分8282&烛龙通宝1774 钱&
原帖由 爱上沙子 于
22:19 发表
为啥说解放初期女娲庙保存完好?难道现在?
被太祖灭掉了.....
UID23279&帖子1944&精华0&积分3382&烛龙通宝2216 钱&性别男&来自南京&
雪景真的不错哇
UID17683&帖子941&精华0&积分8141&烛龙通宝1172 钱&性别男&来自河北邯郸&
我是河北邯郸人咯。看到楼主说我们邯郸涉县。感谢哈!。涉县娲皇宫其实以前不是旅游区的时候就已经耸立在山中了。这些建筑不是后来修缮。而是古代留下的。现代只是保养修缮过而已!
UID23990&帖子220&精华0&积分933&烛龙通宝242 钱&性别女&来自黔州&
哦哦哦,于是又被考据了哦
同觉雪景很PP嘛
UID1987&帖子15779&精华2&积分64581&烛龙通宝13336 钱&
女娲山,古称中皇山,位于陕西省平利县城西15公里处。属于太行山脉,地处秦岭南端、大巴山北麓,
大风。。。红色这句似乎有误。。。太行山在晋冀交界,跟秦巴山地挨不上边。。。
古剑2肯定不玩了,无论其好坏(虽然不觉得会好),生人请勿加好友。
UID6544&帖子6390&精华1&积分19854&烛龙通宝1293 钱&性别男&来自河南~龙胆坡&
原帖由 Dr.Cid 于
00:44 发表
但圣母亭那块匾彻底把我雷倒了=&&=
太不伦不类了……
湖北竹山县宝丰镇的那个小山头,与女娲关系并不密切,神话传说不足,不过人家为了开发旅游资源,从古文献里找出几句有力的证据,也就把那地方弄成女娲山风景区了,建了几个现代人工仿古建筑,怕证据不足,赶紧一边立个大碑,中华母亲山。。。。。再刻上几个大字,《康熙词典》,摆出自己是女娲山的证据。。。古文献里打架的多了,乱写的也多了。怎么取舍,的确是一门大学问。
号召向竹山县人民政府和几个文人学习,能在不利的环境下从古书堆儿找到几句话来个翻身大作战,同时迅速形成付诸实施形成经济开发挣大钱。。。。(这是真的号召)
可惜的是,河北涉县娲皇宫始建于北齐,陕西平利女娲山女娲庙年头也不晚,竹山县在几百几千年后奋起直追,漂亮打个翻身仗,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其精神,其气魄,其智慧,怎不令人佩服。。。
原帖由 漠然 于
02:33 发表
我是河北邯郸人咯。看到楼主说我们邯郸涉县。感谢哈!。涉县娲皇宫其实以前不是旅游区的时候就已经耸立在山中了。这些建筑不是后来修缮。而是古代留下的。现代只是保养修缮过而已! ...
娲皇宫始建于北齐,后来几个朝代又有添建。。。。。不好意思哈,我排文不整,年代写后边去了
[ 本帖最后由 dafengfei 于
09:11 编辑 ]
呔,某家腹中有舍利,岂惧尔等鼠辈~
UID6544&帖子6390&精华1&积分19854&烛龙通宝1293 钱&性别男&来自河南~龙胆坡&
原帖由 l16s38j31 于
08:51 发表
大风。。。红色这句似乎有误。。。太行山在晋冀交界,跟秦巴山地挨不上边。。。
东山牛人也~~~~~~~~~
这句话是我自己添加的,这你都看出来了,牛~
我去掉,回去再考证(烛龙说中皇晴雪乃是太行山中中皇山的中皇晴雪,现实却是,陕西平利女娲山(古中黄山)有中皇晴雪,是旧八景之一,然而河北涉县中皇山没这个景,显然是杂糅了)
--------------------------------------------------------------------------------------------------------
根据考证,中皇晴雪是陕西平利女娲山(上有女娲庙,今以失修坍塌,因庙改名,古称中皇山)的旧八景之一,而现在的中皇山是河北涉县中皇山,上面建有娲皇宫,地处太行山东麓。
古剑所用中皇山以及女娲遗迹,还有参考的女娲宫建筑什么的,应该是参考的是河北涉县中皇山娲皇宫,而主角风晴雪的名字,却是从陕西平利中皇山(现在称女娲山)中皇晴雪来的。
----------------------------------------------------------------------------
东山老头子厉害,陕西平利女娲山的确不属于太行山系。。。。
太行山又名五行山、王母山、女娲山。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耸于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间。北起北京西山,南达豫北黄河北崖,西接山西高原,东临华北平原,绵延400余公里,为山西东部、东南部与河北、河南两省的天然界山。
那么拥有中皇晴雪的陕西平利女娲山就不在太行山中了,只有河北涉县中皇山才属于太行山脉。。。
[ 本帖最后由 dafengfei 于
09:28 编辑 ]
呔,某家腹中有舍利,岂惧尔等鼠辈~
UID8046&帖子10324&精华0&积分33552&烛龙通宝13115 钱&性别女&来自西南小镇&
原帖由 dafengfei 于
20:14 发表
女娲炼石补天
& && &&&《淮南子·天文训》一文中“天柱折、地维绝……女娲斩鳌足撑天倾”的所谓“天柱”折断后,天空就会坍塌下来,女娲于是“斩鳌足撑天倾”,用“柱子”将苍天撑住。后来,女娲在南山采五色石炼之再“修天补洞”,并用金钉加固,今天才有了天空的五彩流云和夜空繁星闪烁的天象。在安康东南距平利五六十公里的地方,有座巍峨挺拔的大山名叫“天柱山”,据传此山乃鳌足演化而来。
刚刚看的时候还以为是安徽的天柱山……查了一下原来安康也有天柱山
——————————————————————————————————————————————————————
传说女娲神曾在此处炼五色石补天,补天剩下来的石头就溶凝成了火石岩。火石岩上有座天柱山,天柱山之名与平利的女娲山同时相传,并不是后人想象的牵强附会的故事,原始神话中有共工与天帝斗,不胜,触怒天柱不周山。安康素有女娲在平利县撰土做人的传说,而天柱山称谓的来由,与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始神话,又有着互为引缘的巧合关系。
耶~考据有爱,考据万岁。。。 &&烛龙通宝 + 1 钱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UID7075&帖子191&精华0&积分5936&烛龙通宝203 钱&性别女&来自福州&
为什么有康熙字典啊,怪怪的
UID19050&帖子71&精华0&积分746&烛龙通宝76 钱&
极度震惊中
楼主真乃神人也
[通过 QQ、MSN 分享给朋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历8月是什么星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