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PH值影响酶的比活力活力?

兰州鲇消化器官理化特征及pH值对其消化酶活力的影响--《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S2期
兰州鲇消化器官理化特征及pH值对其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摘要】:对兰州鲇(Silurus lanzhouensisChen)消化器官的理化特征及在不同pH条件下的消化酶活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兰州鲇比肠长、比胃重、比肠重、比肝胰脏重、比内脏重分别为0.91±0.25、0.5、0.4、0.9和0.3;胃、前肠、中肠、后肠壁及胆汁的pH值分别为5.5~6.5、5.5~7.0、6.0~7.0、6.0~7.0和5.5~7.0;胃、肝胰脏和肠淀粉酶最适pH值分别为5.4、6.6和7.0,脂肪酶最适pH值分别为5.4(或5.8)、6.6和6.6.兰州鲇胃和肠的pH值环境均有利于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的发挥.在最适pH条件下,肝胰脏淀粉酶活力略高于肠,胃淀粉酶活力最低,而肝胰脏和肠的脂肪酶活力相同,胃脂肪酶活力最高.从消化器官特点和消化道内食物组成可以看出,兰州鲇消化生理特性与其肉食性特点相适应.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S917.4【正文快照】:
兰州鲇(silurus lanzhouensisChen),隶属鲇形目,鲇科,鲇属鱼类,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上游,渭河及陕北入黄河的河流下游,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1].近年来,兰州鲇的天然资源量急剧下降,有关研究和保护工作却相对滞后,关于兰州鲇消化器官的理化特征、消化酶的性质等方面的研究更未见报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邱小琮;赵红雪;王远吉;白文贤;;[J];淡水渔业;2008年02期
夏晶;杨波;;[J];内江科技;2009年11期
王远吉;任晓月;冯占虎;齐昂;邱小琮;;[J];水生态学杂志;2009年01期
董孝国;;[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12期
杨元昊;李维平;龚月生;管薇;王绿洲;杨娟宁;;[J];水生生物学报;2009年01期
刘颖;万军利;;[J];现代渔业信息;2009年10期
杨元昊;任惠丽;张世羊;杨娟宁;王绿洲;王立新;李维平;;[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莉芳;[D];吉林农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苏维;[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王亚楠;[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张杏波;[D];暨南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向枭,叶元土,周兴华,林仕梅,罗莉;[J];动物学杂志;2004年06期
叶元土;[J];水产科学;1992年10期
桂远明,吴垠,刘焕亮,韩培琪,王莉,李群;[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1992年04期
叶元土,林仕梅,罗莉,杨思华,陈文;[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李瑾,何瑞国,王学东;[J];水产科技情报;2001年03期
向枭,叶元土,周兴华,林仕梅,罗莉,王友慧;[J];水产学报;2003年04期
陈章宝,郑曙明;[J];四川畜牧兽医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叶元土,肖理仁,陈凯,汪家坤;[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0年04期
吴婷婷, 朱晓鸣;[J];中国水产科学;199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温茹淑;郑清梅;刘兴隆;郭江山;方展强;李业松;杨业明;;[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3期
姜巨峰;张殿昌;林黑着;苏天凤;黄建华;江世贵;;[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6期
刘金兰;王培;;[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齐红莉;王睿睿;王晓梅;李琳;徐立坡;;[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3期
宋威;张芹;;[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9期
张盛周,朱升学,佟媛,张荣,樊爱绪;[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张盛周;朱联九;钱玉;程文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白建梅;肖玲远;胡思玉;;[J];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12期
白建梅;肖玲远;胡思玉;;[J];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24期
周兴华,向枭,叶元土,林仕梅,罗莉;[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梁志强;李传武;卞伟;刘明求;余长生;杨奠元;;[A];中国南方十六省(市、区)水产学会渔业学术论坛第二十六次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张伟;陈立侨;顾志敏;贾永义;;[A];2008年上海市动物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伟;[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王宏田;[D];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0年
杨严鸥;[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黄峰;[D];华中农业大学;2001年
杨代勤;[D];华中农业大学;2002年
黎军胜;[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刘红柏;[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王海英;[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严美姣;[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王纪亭;[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杜孝田;[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赵霞;[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向枭;[D];西南农业大学;2002年
苏小凤;[D];浙江大学;2003年
余连渭;[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王爱民;[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马国军;[D];东北农业大学;2003年
涂永锋;[D];西南农业大学;2004年
付新华;[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付雪艳;[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丁淑荃,祖国掌,韦众,万全,吴昌亮;[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9期
杜启艳;陈丽丽;南平;常重杰;;[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2期
佘德英;[J];安徽农业;2004年09期
周兴华,向枭,叶元土,林仕梅,罗莉;[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倪寿文,桂远明,刘焕亮;[J];动物学报;1993年02期
潘黔生,方之平,樊启学,朱邦科;[J];动物学报;1995年02期
刘波;郑小平;周群兰;苏永腾;邴旭文;殷国俊;谢骏;徐跑;;[J];动物学报;2006年05期
宋超;庄平;章龙珍;刘健;罗刚;;[J];动物学报;2007年03期
陈定福,何学福,周启贵;[J];动物学杂志;1990年01期
向枭,叶元土,周兴华,林仕梅,罗莉;[J];动物学杂志;2004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莉芳;[D];吉林农业大学;2008年
杨瑞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锦秀;[D];四川农业大学;2003年
孙泽威;[D];吉林农业大学;2003年
姚茂桂;[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徐介民;[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万光;屈菊平;;[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0期
向枭;李代金;周兴华;陈建;郑宗林;;[J];动物营养学报;2010年02期
刘襄河;孔江红;周晔;王国霞;叶继丹;;[J];饲料工业;2009年24期
侯文久;姜志强;苏玉虹;;[J];淡水渔业;2011年06期
安丽;张龙岗;董学飒;杨玲;付佩胜;;[J];淡水渔业;2012年01期
王庆容;许昌;许崇任;王戎疆;;[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赛清云;王远吉;吴旭东;邱小琮;;[J];淡水渔业;2012年04期
黄雪;王永军;田秀娥;刘姚;;[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1年15期
刘邦辉;王广军;郁二蒙;谢骏;余德光;王海英;龚望宝;;[J];南方水产科学;2011年06期
姜巨峰;韩现芹;傅志茹;谢刚;李文雯;孟一耕;孙志景;;[J];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秦贵信;赵元;鲍男;;[A];饲料营养研究进展(2010)[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唐凌;[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熊冬梅;[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申屠基康;[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曾凡归;[D];汕头大学;2010年
刘襄河;[D];集美大学;2011年
黄雪;[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肖伟;[D];甘肃农业大学;2011年
程璐;[D];武汉工业学院;2011年
张杏波;[D];暨南大学;2012年
康青娟;[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倪寿文,桂远明,刘焕亮;[J];动物学报;1993年02期
陈定福,何学福,周启贵;[J];动物学杂志;1990年01期
叶元土;[J];水产科学;1992年10期
倪寿文,桂远明,刘焕亮;[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1990年Z1期
倪寿文,桂远明,刘焕亮;[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1992年01期
桂远明,吴垠,刘焕亮,韩培琪,王莉,李群;[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1992年04期
吴垠,孙建明,周遵春;[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叶元土,林仕梅,罗莉,马建立,李恒;[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白利丹,周景祥,黄权,余涛;[J];淡水渔业;2000年01期
聂国兴,傅艳茹,张浩,魏新军;[J];淡水渔业;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阮国良;杨代勤;严安生;;[J];饲料工业;2009年10期
蔡敬国;;[J];吉林水利;2010年01期
吴勇;区又君;李希国;;[J];南方水产;2006年02期
齐红莉;王睿睿;王晓梅;李琳;徐立坡;;[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3期
刘敏;张辉;;[J];渔业经济研究;2008年06期
倪小英;应雪萍;张永普;贾守菊;张勇;;[J];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黄瑾;熊邦喜;陈洁;顾钱洪;;[J];湖南农业科学;2011年05期
叶元土;[J];水产科学;1992年10期
李清宏;任克良;王保军;叶志远;张亚强;韩俊文;;[J];畜牧兽医学报;2009年04期
李玲;楚国生;;[J];吉林水利;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郭建林;马恒甲;王友慧;叶金云;陈建明;潘茜;沈斌乾;;[A];2010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熊之焰;;[A];中西医结合肛肠病研究新进展[C];2000年
付敏;;[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大气环境监测、预报与污染物控制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魏伟;张耀鹏;赵瀛梅;邵惠丽;胡学超;;[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周响艳;王志敏;卢小霞;郭瑞庭;;[A];饲料酶制剂的研究与应用[C];2009年
徐景花;于伟娟;尹彬;;[A];天气、气候与可持续发展——河南省气象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蒋利学;;[A];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卷)[C];1997年
潘坤勝;张朝顺;王一新;;[A];2004“第七届全国轻骨料混凝土学术讨论会”暨“第一届海峡两岸轻骨料混凝土产制与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陈晓清;冯晓西;;[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05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谢友均;刘运华;龙广成;马昆林;;[A];第五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文芳;[N];山西日报;2003年
王文芳;[N];中国消费者报;2002年
刘铭;[N];中国消费者报;2003年
张磊;[N];保健时报;2004年
含辛;[N];大众卫生报;2004年
吕素霞;[N];中国花卉报;2005年
陈全东;[N];中国包装报;2005年
柳艳;[N];中国纺织报;2001年
衣兰;[N];卫生与生活报;2004年
健康;[N];消费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黎军胜;[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何成彦;[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周志华;[D];天津大学;2005年
吴成龙;[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熊冬梅;[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王志祥;[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黄四洲;[D];西南大学;2011年
付金红;[D];浙江大学;2007年
单秀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吕晓红;[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金;[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李秀春;[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杨双英;[D];东北农业大学;2007年
邓华颉;[D];广西医科大学;2005年
谢超;[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费珊珊;[D];吉林大学;2006年
曹艳兰;[D];吉林大学;2006年
刘云峰;[D];山东大学;2006年
聂丽华;[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雷勇;[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不同pH值对月鳢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的影响
阮国良 杨代勤 严安生摘 要 对月鳢(Channa asiatica)消化系统不同部位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的最适pH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pH值5.8~7.8范围内, 月鳢成鱼胃粘膜组织、前肠粘膜组织和肝胰脏淀粉酶的适宜pH值分别为7.4~7.8、7.8和7.8,对于脂肪酶则分别为7.4、6.6和7.0。不同消化部位的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的最适pH值有所差异。关键词 月鳢;pH值;淀粉酶;脂肪酶中图分类号 S816.3Effects of various pH on amylase and lipase acitivities in channa asiaticaRuan Guoliang, Yang Daiqin, Yan AnshengAbstract The optimal pH for amylase and lipase activities of various tissues in channa asiatica were studied. Within the range of pH 5.8~7.8,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al pH& for amlyase in the stomach mucosa, foregut mucosa and hepatopancreas were 7.4~7.8, 7.8 and 7.8 respectively, and for amylase were 7.4, 6.6 and 7.0. In various digestive tissues the optimal pH for the highest digestive enzyme activities existed some difference. Key words channa asiatica;pH;amylase;lipase月鳢(Channa asiatica)隶属鲈形目鳢科鳢属,营养价值高,且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因而是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淡水特种鱼类。对月鳢的消化系统组织结构、食性、营养饲料等方面均有研究,对其蛋白酶和胰蛋白酶适宜的pH值也作过初步报道。pH值是影响消化酶活性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为此,本文主要研究pH值影响月鳢消化系统不同部位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以期为鱼类消化生理和月鳢营养饲料的研究提供一些资料。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试验鱼来源于荆州市岑河镇渔民精养池塘,平均体重为(632.0±8.5) g,健壮且无任何外伤。1.2 酶样制备酶样制备参照阮国良等(2003)介绍的方法,取制备所得上清液作为消化酶粗提液,用于酶活性的测定。1.3 测定方法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的测定参考阮国良等(2008)介绍的方法。2 结果与分析2.1& pH值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用pH值5.8~7.8、0.4 mol/l梯度磷酸缓冲液配制1%淀粉溶液作底物,测定月鳢成鱼不同器官组织淀粉酶活性的最适pH值(见表1)。结果发现,胃粘膜组织淀粉酶活性在pH值5.8~6.2范围内,随pH值上升而呈下降趋势,而在pH值6.6~7.0范围随pH值上升呈上升趋势,在pH值7.4是达到峰值,且在pH值7.4~7.8之间淀粉酶活性较为稳定,因而可见胃粘膜组织淀粉酶活性的适宜pH值为7.4~7.8;前肠粘膜淀粉酶活性在pH值7.8时最大,pH值7.4时次之,但仅为pH值7.8时的62.60%,因而可推测前肠粘膜淀粉酶活性的适宜pH值可能在7.8左右;而对于肝胰脏,pH值6.6~7.8范围内,其淀粉酶活性呈直线上升趋势,且在pH值7.8时达到最大值,因而肝胰脏淀粉酶的最适pH值亦可能在7.8左右。总体而言,不同器官组织其淀粉酶活性对pH值依赖性存在差异,但综合以上结果,可大致确定月鳢成鱼淀粉酶的适宜pH值在7.4~7.8之间。2.2 pH值对脂肪酶活性的影响& 以聚乙烯醇橄榄油乳化液混合物为底物,用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调节反应的pH值来检测pH值对月鳢不同器官组织的脂肪酶活性的影响(见表2)。结果表明,胃粘膜组织在pH值5.8~7.0范围内,随pH值升高其脂肪酶活性逐步变小,但在pH值7.4时出现最大活性,pH值7.8时酶活性又降至最低,因此胃粘膜组织脂肪酶最适pH值为7.4左右;前肠粘膜组织的脂肪酶活性在pH值6.6出现最大值,从检测结果看,在pH值5.8和pH值7.8时脂肪酶虽具有一定活性,但却明显低于pH值6.6时的活性,分别为pH值6.6时的72.93%和71.89%;而对于肝胰脏其脂肪酶最大值出现在pH值7.0处。3 讨论pH值是影响酶活性的最重要的理化因子,其对酶活性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酶分子上活性基团的解离状态得以实现。当处于最适pH值时,酶分子的活性基团的解离状态最适于与底物相结合,从而使酶所催化的反应速度最快。在不同鱼类及同一鱼类不同消化部位,其消化酶活性的最适pH值存在一定的差异(见表3、表4)。从表3和表4分析可知,大多数的鱼类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的最适pH值在6.0~7.5范围内,同时,不同鱼类在胃内的这两种消化酶活性的最适pH值亦存在明显差别,从酸性、中性到碱性均有报道,而本研究胃内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的最适pH值在中性范围,这可能与胃内酸性环境、鱼的种类以及特定的测定条件等因素相关。本研究结果表明,月鳢胃、前肠和肝胰脏等组织器官中淀粉酶活性的最适pH值均在pH值7.4~7.8之间,并且在此范围内活性较为稳定;3个消化部位的脂肪酶活性的最适分别为7.4、6.6和7.0。
(参考文献26篇,刊略,需者可函索) (编辑:沈桂宇,)阮国良,长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讲师,434025,湖北荆州。杨代勤(通讯作者),单位及通讯地址同第一作者。严安生,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收稿日期:★ 湖北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D),国家支撑计划课题(2007BAD37B04),湖北省“十一五”攻关计划项目()探究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
专题四第二讲作业—探究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
新疆塔城生物班&&&&张文江
生物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向探究性学习转变的过程中,最难的是学生不能发现问题,意识不到问题的存在,当然也就不可能寻找到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而开展探究性实验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英国科学家阿姆特朗说:“实验总是以发现、以探究为追求目标的。实验在学校里是教授学生去发现的方法。”
“新陈代谢与酶”安排在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其中酶的专一性、高效性和条件适宜性这三大特性是其主要内容。
我们的探究任务
教材设置了探究实验探索酶的专一性和高效性,但对其需要适宜的条件只进行了简单的讲述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大胆地拓展教材内容:在学生完成教材非完全探究实验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创设新的探究情境,诱导学生提出探究课题——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将教学活动组织成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参与的探究活动,使学生通过参与高中生物课第一次完整的探究性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和发展科学探究的基本能力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最终达成知识性、技能性、情感性等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阐明pH值对酶活性影响的规律。
2、运用生物学实验设计的一般方法,设计“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的方案;
3、领悟实验、比较、分析和综合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4、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形成勇于探索、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
我们的探究历程
一、创设探究情境,挖掘探究课题。
科学探究是从问题开始的,而问题产生于怀疑。这是探究性学习的前提,是产生探究的内驱力。学生探究的问题必须符合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最好是从生活中发现的。
因此,在完成酶的概念以及酶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的特点的教学后,教师提出问题:
①为什么人感冒发烧时,会没有食欲呢?②胃中的胃蛋白酶随着食物进入到小肠能否继续分解蛋白质?为什么?
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结合刚学习的酶的有关知识以及化学知识,提出许多假设,通过讨论交流,达成共识:温度、pH值是影响酶活性的重要因素。
教师接着提出:温度(或pH值)对酶活性有什么样的影响? 在什么温度(或pH值)时,&酶活性最高?这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产生了探究的欲望。大家都跃跃欲试,准备马上动手实验。
教师因势利导布置探究课题:由于是同学们第一次进行探究性实验活动,大家先统一选取难易适中的课题“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以后再继续探究“温度或其他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
然后,要求每位学生根据探究课题写出自己的探究方案。同学们这才知道,今天的课题与以往不同,不再是依据教材或老师提供的实验方案去做,而是要自己设计方案。大家面面相觑,露出畏难的表情,刚才的热情一下子冷了下来。
此时,教师一方面激励他们:这可能是同学们人生中第一次进行科学研究,难道大家没有信心完成吗?另一方面,对开展探究性实验的一般方法和程序进行讲解,主要是实验原理的确立、实验材料的选取原则等基本知识,为学生设计实验奠定基础,也增强了学生进行探究的信心。
二、明确探究要求,自主设计方案。
鉴于学生初次进行探究实验方案设计,教师对实验方案的基本格式提出明确要求,即包括:1.实验原理、2.实验仪器、药品、3.实验步骤、4.实验现象的观察、5.实验数据的收集。
同时提示学生,可以借鉴已有知识如“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的实验设计思想,“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中实验现象的观察方法等。
明确具体要求后教师提出希望,大家可以个人单独设计,也可以两人一组合作设计。但希望个人或小组提交的探究实验方案与众不同,有创新。
同学们带着兴奋和冲动,很快就把探究实验方案设计出来了。但大多数同学受以往学习习惯和思维惯性的影响,设计的方案多数是模仿教材实验的方法,最常见的实验方案有如下几种:
[方案1]&以唾液淀粉酶或α-淀粉酶为实验材料,选择pH值为2的5%HCl、pH值为7的蒸馏水、pH值为14的5%NaOH作为实验的pH研究范围,用碘液检验淀粉是否存在,证明酶的活性。以期望得出唾液淀粉酶(或α-淀粉酶)的“最适pH”和唾液淀粉酶(或α-淀粉酶)的活性随pH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方案2]&以α-淀粉酶为实验材料,选择pH值为2的5%HCl、pH值为7的蒸馏水、pH值为14的5%NaOH作为实验的pH研究范围,再用斐林试剂检验是否有还原糖存在,以证明酶的活性,并得出α-淀粉酶的“最适pH”和α-淀粉酶的活性随pH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方案3]&以过氧化氢酶为实验对象,选用新鲜肝脏研磨液为材料,选择pH值为2的5%HCl、pH值为7的蒸馏水、pH值为14的5%NaOH作为实验的pH研究范围。再用点燃的卫生香分别放入试管内液面上方,观察卫生香的燃烧情况,以此证明酶的活性,并得出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随pH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这些实验方案的不同之处主要是选用的实验材料有差异,或是检验的方法有差异而已。但都存在着许多问题,甚至有很严重的科学性错误。教师此时并没有直接指出这些问题和错误,而是首先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进行自我验证。
三、实施设计方案,自我验证质疑。
采用“方案2”和“方案3”的同学很快就根据实验结果得出了结论:唾液淀粉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为7。当pH&2或pH&14时,唾液淀粉酶和过氧化氢酶将失去活性。但该结论是否准确、严密,学生就没有考虑到了。教师就提出问题请他们思考:pH&2或pH&14时,酶失去活性,只有pH为7时,酶有活性,反应能够发生,这如何说明酶的“最适pH”值为7而不是6或者是其它值呢?同学们一时回答不出来。教师紧接着引导学生从什么是“最适pH”的概念出发,思考:应该如何设计实验,才能找到唾液淀粉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
而采用“方案1”的同学们在完成实验过程中,发现了自己设计的方案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用5%NaOH处理淀粉酶溶液后,再用碘液检验不变蓝色,从而无法作出酶的活性随pH的变化而变化的曲线,这与预测不相符。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同学们无法解释。
交流完善方案, 再次探究验证。
在学生完成了第一轮实验而产生诸多疑问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和评析。围绕交流实验设计的思路、实验操作的方法以及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等几个方面,教师引导其他同学对这些方案的实验结果和结论进行分析评价。对存在的问题,力图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分析评价,形成思维的碰撞,使学生能够产生解决问题的新思路,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1、完善实验设计思路。
选取选择pH2、pH7、pH14研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能否得出酶的“最适pH”值?能否据此正确作出酶的活性随pH的变化而变化的曲线?
这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不被同学们认识的问题,它反映出同学们在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上存在着偏差。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要求学生根据得到的实验数据绘制坐标曲线图。由于同学们只取得了三个实验数据,绘制出的坐标曲线图是两条直线,这时同学们对自己原先得出的结论产生了怀疑。同学们通过认真分析得出:实验只设计了三个pH值点,其中酶只在一个pH值是有活性的,这无法说明该pH值是的唾液淀粉酶“最适pH”,更无法作出唾液淀粉酶的活性随pH变化的曲线。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集体智慧交锋,大家认为:应该设计多组不同pH梯度的环境作为相互对照,观察相关酶在上述pH环境中的活性变化;然后在酶活性最强的pH与相邻的pH之间,再设计若干组梯度不同的&“pH环境”,观察酶活性的变化,从而找到酶的“最适pH”,并作出酶的活性随pH变化而变化的坐标曲线图。
设计的思路和原理找到了,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pH的梯度如何设计?在讨论中,有的同学认为:在pH2~14之间,以1为差值设计梯度,可以找出酶的“最适pH”。而有同学则认为这种方法太繁琐,提出在pH2~14之间,以2为差值设计梯度,找到活性最强的两个或三个pH值,在这两个或三个pH,再以1为差值设计梯度,就可以找到酶的“最适pH”了。教师肯定两种方法都是可行的,相对而言,后一种方法略微简便一些。
2、控制相关实验变量。
此实验的关键之一是要设计不同pH梯度的溶液环境,用5%HCl和5%NaOH是很难实现的,&如何创设不同的pH环境呢?一位化学知识好的同学马上回答:配制不同酶的“最适pH”的缓冲液进行实验。要求学生应用相关的化学知识,多方面查阅相关资料,并在实验中不断改进。比如,有学生选取了pH为9的NH4—NH3Cl缓冲液,用斐林试剂检验是否有还原糖存在,却得不到预期的现象。大家经过分析发现:斐林试剂中的Cu&2+首先与“缓冲液”发生了反应导致实验失败。又经过反复试验,将pH为9的缓冲液改为NaHCO3—NaCO3,终于取得成功。
另外,教师引导学生控制好无关变量,即对照实验中每组实验只有pH值不同,其他条件如温度、酶浓度、底物浓度、反应时间等应相同且适宜。
3、探索结果检测方法。
(1)以过氧化氢酶为实验材料时,如何测量实验结果?
采用“方案3”的同学在实验中发现:在观察卫生香燃烧情况获取实验结果证明酶的活性时,相邻梯度pH间的现象区别不明显,特别是酶的活性较弱时,效果更差。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有一组同学经过反复尝试,成功地研究出了有独创性的方法:将过氧化氢、新鲜肝脏研磨液与不同pH的缓冲液等试剂分别装入不同的试管后,迅速在试管口套上一个薄的小气球。然后观察气体进入气球的时间以及单位时间内气球的充盈程度,以此来判断酶的活性。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2)为何用5%NaOH处理淀粉酶溶液后,再用碘液检验溶液不变蓝色?
这是采用方案1的同学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开始,大家在讨论时没有深入地分析,粗浅地认为是操作失误造成的。教师就请学生严格按实验程序再重新做一次,结果依然是“溶液不变蓝色”。大家十分困惑,教师根据学生思维受限、学科间综合知识缺乏的特点,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经过分析和讨论,发现在NaOH溶液中,碘会立即与NaOH发生反应生成NaI和NaIO。因此,溶液中没有单质的碘存在,淀粉不会变成蓝色。
找到失败原因后,教师紧接着提出新的问题:在不改变实验材料的前提下,如何改进实验方法,解决上述问题?
同学们动脑筋、想办法,有人提出:改用斐林试剂,可以检验淀粉水解后是否有还原的葡萄糖存在,即将原方案中检验反应物是否存在的方法改变为检验是否有特定生成物出现。受此思路启发,又有同学提出更新颖而简单的方法:可采用糖尿病试纸检查溶液中是否有葡萄糖存在。这让大家眼前一亮,但由于实验室没有糖尿病试纸,因此,教师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完成该方法的实验。经过尝试,同学们发现,可以通过糖尿病试纸颜色深浅的变化,测定溶液中含糖量的多少,从而证明酶活性的强弱。因此,该方法在定性实验中是可行的。
接着,教师请学生修改和补充完善自己或小组的探究方案,并再次实验。在验证探究方案正确性的同时,收集实验数据。
五、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科学结论。
教师组织全班对各小组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大家一致的结论是:在“最适pH”时,酶的活性最高;当pH低于或高于“最适pH”时,酶的活性降低;当pH过低或过高时,酶将失去活性。
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选用不同的酶进行实验得到数据,同学们经过比较发现:不同酶的“最适pH”可能不同,其pH的适应范围有差异。这是教材中没有的结论,学生们为此感到十分兴奋。
六、反思探究过程,总结科学方法。
完成探究实验后,教师要求学生思考并总结:①生物探究性实验设计的一般方法和程序;②对照实验设计的原理以及注意事项;③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的收集与处理方法。通过总结,引导学生反思整个探索过程,将具体探究实验过程和方法归纳升华为探究实验设计的一般规律。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木瓜蛋白酶最适ph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