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科登子,只差一子外盘内盘是什么意思思

Chinese Text Project
Simplified Chinese version
-> 第二回梅魂幻 神烧卷痴子哭梅花《第二回梅魂幻 神烧卷痴子哭梅花》[] [] []1 绣口锦心,无端为花烦恼。男儿泪岂容轻吊。何事号淘,这情谁晓,似颠狂风中柳袅。蝌抖龙蛇,笔下蟾宫非杳。为谁何云梯抛早。百病堪医,惟痴情难疗,纵附子人参休道。2 --右调《风中柳》3 且说颖氏,一日夜间腹痛临盆,那斩首的妖龙,原是修炼多年,精神不散,魂魄飘飘。偶从颖氏房前经过,见灯光透出。4 近看时,是妇人分娩。凡思一动,投入胎中。一时之后,颖氏生下一孩,清秀异常。南旸夫妻,欢喜之极。但闻房中,梅香满室,一月方散,因而小名梅郎。到六岁时,独请一师,名唤鲜于明。送梅郎上学,取名南斌。拜过了师,开书教读。读的是千字文,南斌上口便熟,片时将一本千字文俱皆完了。鲜于明甚以为怪。到午间,出个一字课与他道:「天。」斌回报导:5 「这样课,对他怎得。要对时,自然对地了。何不把长而有趣的,出一课来对对。」鲜于明见说得跷蹊,便把斌字字义出一联道:「学子文武全才。」南斌随口就把先生的名氏对去,道:6 「先生日月并照。」鲜于明听了,叫一声道:「妙。」随即又出一联:「南村南家,一位奇男子。」南斌又随口对道:「先生先进,双姓是鲜于。」鲜于明听了,连叫道:「妙极,妙极。」随即又问道:「你可会吟诗么?」南斌道:「先生命题。」鲜于明道:「就把南斌二字为题。」南斌低头一想,从从容容道:7 东西旁拱北来朝,执笏操戈并辔镳。8 一面能教三面服,赋诗退敌姓名高。9 鲜于明拍掌叫道:「奇才奇才。」心中想道:「东西旁拱北来朝,岂不是南;执笏是文操戈是武,并辔镳,合成斌字。一面能教三面服,岂不是南。赋诗是文,退敌是武,姓名高,合成南斌。此等诗,即使老成才子赋来,有其确,无其捷。有其捷,无其确。分明是一位神童,吾不能为之师矣。」即接南旸到书房看了,亦称奇叹绝。此后南斌所读的书,总是过目成诵,不在心上。因书窗前有梅树数株,不时去浇灌护惜,就如性命一般。10 次年,南旸另延一师,就是郡痒饱学名土诸材。向年七月十五兰盆时,果然孝思勃发,归家荐亲,故此不遭水劫。如今南旸请他来教南斌,因诸材也有一子,名唤诸绶,此时已有十岁,带到南家,与南斌同窗。诸绶也聪明,南斌与之志同道合。11 一日残冬之候,窗前梅花盛开,二人开了书窗,倚栏看梅。见天上忽然下雪,诸绶即口拈一绝云:12 曾拟空中撒白盐,又云柳絮舞风前。13 看来玉帝雕良璞,玉屑霏霏降世间。14 南斌听了,也就顺口儿依韵回和一首云:15 也非柳絮也非盐,岂是霏霏玉降前。16 昨夜瑶池梅落片,扫将梅片落人间。17 诸绶道:「南兄之诗,有仙家丰韵,无烟火气。」南斌道:18 「诸兄之诗,如官家冠佩,无寒酸气。」二人相得,大概如是。19 同窗了七年,诸绶十六岁,南斌十三岁了。文章经史,诗词歌赋,无所不通。是年宗师科试,南斌与诸绶一同上道。文宗出的题目,第一题是「内无怨女外无旷夫。」随后文宗又写下一片牌来,内中有云:20 越中千岩万壑,山水争奇,必有奇才。今日之角胜,他日之弘硕也。今本道第二题,通场赋梅花诗一律,以试诸童之才,以见志。倘无诗与诗不全,即文隹,亦不录。特示。21 南斌题目到手,竟挥完了头篇。第二题吟诗,是他长技。22 梅花又是他酷好,也一挥而就。工夫尚早,忖道:「场中同辈,料无奇才。独诸绶是我敌手。若要压倒他,必须多做两首佳诗,自然是我批首了。又提起笔来,依前韵续上二首。候第一牌开门,纳卷出场,自家拿定是批首了。次后诸绶出场,二人写出诗文与诸材看了,也道南斌是案首,诸绶不出第三。及至文宗阅卷之时,见这些童生,第一篇是文章,还也完的多,通的多,看到梅花诗,也有不做的,也有只做四句的,也有不叶韵的,也有不成韵的,也有抄千家诗、神童诗的。文宗大笑了一场。23 见头篇大通的,只得取了。至后来理出一卷,卷面是未冠。看他头篇大概,清新隽逸,加了数一圈。去看梅花诗是:24 寒香护惜几曾夸,且攘芳菲落尽花。25 窃爱夜深眠月露,甘心末世对烟霞。26 淡妆素服凭谁赏?高髻危栏只自嘉。27 只有东风能解意,瑶台吹上占魁华。28 文宗圈上两行,竟欲取为批首。及至后来,看到第一束卷子,内中有一卷,卷面是幼童。头篇文字,比前卷更好。文宗加了密圈,批道「字字人情。」去看梅花诗,原来有三首,其一:29 白玉堂前种有年,东风吹上百花先。30 含美人拟双珠蚌,放萼朝披五色烟。31 日映文章肠欲见,科登幽素士加怜。32 他时尚用调商鼎,赖此春华一夕妍。33 其二:34 群芳次第及华年,赢得开时我独先。35 姿艳颗思占鼎甲,标高势欲上凌烟。36 香分月桂羞他晚,节傲风松觊我怜。37 寄语江城弄笛子,休将五月落春妍。38 文宗看完第二首,便拍案连声叫妙。又去看第三首:39 竹友松兄待有年,相逢常得在春先。40 寿阳妆额娇宫禁,驿使逢君寄陇烟。41 范氏谱成知种美,宋家赋就使人怜。42 有时纸帐偕君卧,知己相看韵较妍。43 文宗看完,只管摇头作圈,摇个不住。想道:「越中看如此奇童,方见得山阴道上,千岩竞秀,万壑争流。不然,不但为本道所笑,即山川亦且笑人。」意欲举笔加圈,见烛光不明。44 将手去撮烛花,手疼一放,烛花竟抛在卷子上,烧得通红,连连扑灭,只剩了两页白纸。文宗顿足太息,呆看了半晌,懊恼了片时,无计可施。忖道:「此子才高命蹇,为之奈何。只得把一首诗的未冠,做了第一名。以后胡乱填了,发到府间。折号出案时,诸绶是批首,南斌竟无名。南斌一气,几乎气杀了。45 想道:「诸绶既是第一,文宗之眼不差。难道我的卷子,休抹坏了。或者有割窃之弊,也不可知。」随即到礼房去看新生的卷子,只见抄神童诗的也进了,抄千家诗的也进了,那不叶韵的、不成韵的都进了,愈加气愤。忖道:「红纱罩眼,颠倒豪杰,文场之常。但未有如此错乱者。」又想道:「比如古时,唐朝应制,到天子殿前赋诗,那中状元的诗,也不过如此。如今便考了案首,做了秀才,气味也只有限,何况又抹杀了。」46 愈想愈气,闷闷的踱了回来。路中见街坊上有许多古画摊著,立住看时,内中有一幅张仙打弹,画得容貌堂堂,作张弓放弹之状。南斌心中一时触发起来,忖道:「文字功名,谓之缰锁。47 便成就来也不耐烦。古人中如班仲升,投笔封侯,立功异域。48 那些吟七言做八股的酸学,究竟了老班,只好伸颈乍舌。何不如精习弹射,日后可以经文纬武,驰骤皇都。」就买了这幅张仙画,又去买了弹弓,归家走到书房边,见窗前这几株梅树,开花过期,已将谢了。触物伤情,因而哀哀切切的,哭个不了。49 颖氏到书房解劝,越劝越哭。哭到三日,也还不止。颖氏对南旸道:「梅郎性癖耽花,向有痴情。今又因功名不遂,竟成颠子。倘有不测,你我何如?何不送他到南庄,舒畅几时。」南旸甚喜,当日就著工人与书童,送南斌到南庄住下。此庄,周围到是溪水,溪外是池塘,塘上一边栽柳,一边栽梅。墙门上有一匾额,是「小瀛洲」。进内一路,是曲径花栏,处处有亭台点缀。周围约有百亩之基,四时花卉俱佳,院子甚是精确。50 画堂前有一匾额,是「万花谷」三字,前后俱有月池,池内种莲花,池边栽凤竹。所以轩前对联是:51 竹影播疑君子至莲香动似美人来52 其馀花卉,因前七月二十三日,被浪水淹坏了些,不比已前繁盛。南斌到庄,把经书文字,置之高阁,单把古今的梅花诗集为一部,不时吟咏,俱依韵和他一首。名为《玉人楼》。53 一面将张仙打弹图挂起中堂,香烛供奉。除看花饮酒赋诗之外,就到后园学习弹技。如此多年,不知不觉,弹技竟精工矣。不料外边世事变更,李自成把京师都破了。南斌也只是在庄快活,置之不闻。又是三年,弹技更精了。54 一日,正值盛暑之天,南斌拿了弹弓,步出溪塘,意欲打鸟。见溪水清凉,就脱衣入水中洗浴。将身钻入水底,跃了两跃,竟变了一条金鳞。正在水中得意,忽有一群乌鸦,在半空展翅噪鸣。南斌恶其恶声,水中一跃,变了原身,即上岸,持起弹弓,望空一放,那鸦儿竟打了落来,不觉徘徊自喜。未及穿衣,忽书童匆匆走来报导:「老主人来了。」南斌最怕南旸古执,恐有琐碎之言,就一跳,跳入水中去了。南旸寻到溪边,书童说入水去了。南旸吃惊,问故。书童道:「向来常常如此,不但热天,即寒天也常要入水去玩要的。」南旸闻了,甚以为奇。随即吩咐书童道:「外面新朝渡江,逃兵沿途抢掠,特来通知。如今会得人水,倒也放心。只是衣服银钱,须要小心藏好,我即忙要回到城中去护家了。」南旸说完,匆匆而去。南斌在水底,句句听见。就跳上岸来,穿了衣服,往前村打探消息。只见有逃难的男女,或躲在山湾,或逃在冷寺,纷纷的说道:张家妇人被逃兵点污,又掳他丈夫挑担。李家女子被逃兵掳去,又抢他首饰衣裳。南斌听了,忙回到庄来一看,忖道:55 财物还可埋藏,这许多梅树,逃兵入门,必然尽毁了,岂不是断送了我的性命。只是不容他入门才妙。随即备了百枚弹子,藏在腰边。溪旁原有一株槐树,枝叶森森,持弓攀缘上树,躲在树中。叫书童与工人立在树下,不必惊慌。不多时,果然有一班来了。前面有一个执旗的,想是头目。南斌在树上,持起弹弓,狠狠一放,把那头目的乌珠打出了,翻身倒地。一班人叫得一声阿哟,只见又把一人,对心一弹,此人叫一声阿唷,捧头而跑。大家抬头一看,只见又一弹打来,把一人头颅打开。56 说的迟,做的快,但见弹子从空中飞来,个个打伤,逃出去了。57 南斌下树,走出看时,见撇下一重担。叫工人挑进庄中。解开看时,都是金银首饰。将晚时,只见又一班来了,甫斌又忙忙上树,打伤而去。又拾一担罗绮衣裳。次早,只见又有一班来了,南斌又忙忙上树打去,留下一个女子。问他,是前村柳庄闺女。南斌即著工人送还。逃兵过完,南斌反得了许多财物,不胜之喜。此后,只是浇梅、看花、赋诗、饮酒。光阴荏苒,又是初冬。一日登梅花楼饮酒,赋梅花诗,其题玉梅云:58 分明数缕武陵霞,飞上枝头散作葩。59 寒透一身香特异,霜堆满面色偏华。60 其题白梅云:61 冰肌本是粉和霜,又向瑶池洗玉妆。62 让雪三分应不让,天香一段雪输降。63 其题红梅云:64 锦绣每从云母缀,胭脂疑倩月娥搽。65 桃姨杏姊难争色,占得春风第一家。66 正是赋诗得意之时,只见工人走上楼来道:「诸相公今秋中了举人,有书送与相公。」南斌接看名帖,原来是诸绶。折开书来,上写道:67 二兄才高八斗,学足五车。九重丹诏,不日彩凤衔来矣。苍生久望,谅白云留不住也。弟不才,缪叨乡荐,将赴春宫。因企念弘才,敢邀玉驾偕往。临楮不胜翘企之至。68 南斌看完,忖道:京师乃皇都壮丽之地,久欲观光,因恐父母羁留,不能如愿。何不借此机会,竟赴京师,因而遨游湖海,遍历山川,亦丈夫之所为也。即便收拾回家,将诸绶手札与南旸读之。颖氏听见远行,洒泪苦留。不料南斌来到梅树下,大哭起来。南旸没法,只得对颖氏道:「此去亲近正人君子,强似在南庄痴忧,恁他去罢。」颖氏也只得依允。南旸与些盘费,颖氏又私与若干。次日南斌拜别爹娘,到诸绶家中,一同起程。二人路上豪情,不在话下。一月之期,已到京师。在试场边,租一所雅房住下。南斌在寓半月,见诸绶只管埋头读书,豪无意兴,心中忖道:何不移寓他处,可以纵意遨游。幸喜父母所赠盘缠,约有百两在身。当日即往天坛,寻一所雅寓。次日值诸绶出门访客,写字数行作别。69 不肖一片野心,几同狼子。而仁兄方且展摩鹏翼,睥睨鳌头。恐灾狂之态,有妨刺股。暂别数日,少纵狼心。幸勿见罪为感。70 写了,放于书案,收拾了自家行李,将寓门锁匙,交付主人,竟移往天坛住下。自此以往,游遍京师诸景,畅怀饱目。一日,想道:闻得仓平州地方,自永乐皇造陵以后,共有十二皇陵,何不往彼一游。因雇驴到仓平,出西城七十里,果然便是康陵。71 下驴登陵一望,但见陵冢坍颓,树木稀少,不禁连声叹惜。正是:72 金枝玉叶今何在?野草闲花满地堆。73 但见古来歌舞处,黄昏惟有鸟声悲。74 南斌看遍皇陵,又闲步再登,深入其中。见上面有一所大陵,两边梅花盛放。一见就如珍宝一般,急急向前细看。只见陵前,两边各有六株。梅乾有合抱之大,因鼎革以来,无人守陵,被杂兵采取为薪,将茂枝尽行砍去。幸树大根深,从旁又生出小枝,开花正盛,格外芳香,比家下梅花不同。南斌忖道:75 此梅新抽小枝,开花尚且如此,想当初原枝所发之花,不知怎样香华,如何艳丽。自伤薄命,因而伤梅花之薄命。竟抱著梅花,号啕大哭。哭罢释抱再看,见上面第一株梅花,分外繁华,就向前跌足,坐于树下。只因悲伤太过,隐隐心疼,合眼片时,却像对心刺一刀的一般,登时殒杀。但不知南斌殒杀之后,死活如何?且看下回分解。Enjoy this site? .Site design and content .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您的用户名
重置登录密码
卷一百三十九 子部四十九
○类书类存目三
△《类姓登科考》·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不著撰人名氏,亦无序跋。其书取明一代登进士者以姓类从,而各注乡贯科分甲第於名下。其仕宦显达者,并注其官阶爵谥,或一家世膺是选者则注曰某为某子,某为某孙,某为某之兄弟。纪载颇为详赅。所注下逮崇祯之末,则国朝人编也。考《唐书·艺文志》有崔氏《显庆登科记》五卷,姚康《科第录》十六卷,李奕《登科录》二卷。晁公武《读书志》载《乐史》采唐武德迄天祐进士及诸科登名者为《登科记》三十卷。陈振孙《书录解题》又载洪适《唐登科记》十五卷。是书详列科名,盖犹古例。又唐林罕《元和姓纂》以四声分编,宋谢维新《合璧事类》所列诸姓故实,则以乡塾所诵之百家姓赵、钱、孙、李诸字为纲,此本盖用维新之例。其百家姓所不载者,则附录第六卷末焉。
△《典制纪略》·(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孙承泽撰。承泽有《集解》,已著录。承泽熟於典故,是编广徵博引,颇资考核。但中虽分官制、河道、漕运、盐茶、钱钞、礼乐诸门,而河道前后复见,礼教之后又杂入学田、刻书数条,贡举之中又杂入赵捴谦精於六书一段,田赋之后复载钱法二则,三司使一条又不附於官职之内,颠倒庞杂,毫无次第。盖偶得一二事,则随笔书之,故中多空行。且间有添补之处,亦有删汰之处,盖未定之书,后人录其残稿耳。
△《经世篇》·十二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旧本题昆山顾炎武撰。其书门类,悉依场屋策目,每目一篇,附以诸家杂说,颇为弇陋。盖应科举者抄撮类书为之,而坊贾托名於炎武也。
△《考古类编》·十二卷(通行本)
国朝柴绍炳撰。绍炳有《古韵通》,已著录。是书分三十三门,凡有关於典章制度者,皆摘其指要,贯串成篇。自序谓取便童蒙,比於《小学绀珠》之类,盖为举业后场设也。原名《通考纂要》,雍正甲辰,华亭姚培谦为之评注,改题今名。
△《希姓补》·五卷(内府藏本)
国朝单隆周撰。隆周字昌其,萧山人。初,明杨慎撰《希姓》二卷,隆周以其尚有阙误,撰此补之,亦仍以四声编次,每韵先列原编,次列补人补姓以及订误。自唐以后,谱学失传,讹异日增,纪载难遍。隆周是书,亦但就所见录之,未能无所舛漏也。
△《广群辅录》·六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国朝徐汾撰。汾字武令,钱塘人。是书补陶潜《圣贤群辅录》之阙,自西晋以前,陶氏所遗者补之,自东晋以迄明代则续之。案《群辅录》托名陶潜,实为伪本,原书既不足据,续编亦病繁芜,至所载明代七才子、十才子之类,皆末流标榜之目,尤为冗滥。王晫《今》载汾喜著书,苦无由得钱易楮翰,常於破几上起草,束麻濡煤作字。其编摩可谓苦心,书则未为善本也。
△《氏族笺释》·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熊峻运撰。峻运字在湄,新建人。其书取百家姓氏,以文义别为纂次。凡四百六十八姓,每姓各缀以四六俪语,略注事状,以备应酬寻检之用。於氏族源流,未尝有所考证也。
△《历朝人物氏族会编》·十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旧本题曰禾川南里松山逸叟颖侯氏撰。不著名姓。检卷首名字二印,一曰尹敏,一曰颖侯,知此书即尹敏作。书中多载明末殉节诸臣,知为国初人,其始末则未之详也。其书以《重编百家姓》孔师东鲁、孟席齐梁诸句为纲,而杂引历代人物列其下,然舛谬百出。如孔氏条云,出宋郯子之后,师氏条云师旷晋乐师,孟氏条云孟蔑字献子,如斯之类,触目皆是,殊不足据为典要也。
△《二酉汇删》·二十四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国朝王训撰。训字敷彝,安邱人。顺治丁亥进士。是书分十六门,一百七十子目,大?为科举答策而设。有采自本书者,亦有转相稗贩,迷其出典者,如敬廪篇中关龙逢冕危石履春冰语,本出自《苻子》,乃漏去关字,但称龙逢曰,似一人姓龙名逢,而所注书名乃作《谏桀》二字,又似龙逢所著之书名曰《谏桀》也。知其抄撮类书,非根柢之学矣。
△《古今疏》·十五卷(内府藏本)
国朝朱虚撰。虚字邵斋,号可菴,又号介庵,曹州人。顺治丁亥进士。官至绍兴府知府。其书仿《广雅》、《释名》之例,自天地日月至虫鱼草木,各自为篇,加以解释。但徵引浩繁,不详所出。使旧文新义,无自而分,纵有依托,末由考证。是则抄撮著书之通病也。
△《三才藻异》·三十三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屠粹忠撰。粹忠号芝岩,定海人。顺治戊戌进士,官至兵部尚书。是编取故实可备题咏者,分类标题,其目盈万,各括以四言二韵,盖类书之支流,而《蒙求》之变体也。然襞绩成文,繁芜无当。自序谓历二十四载而成,亦劳而无补矣。
△《三才汇编》·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龚在升撰。在升字闻,嘉善人。顺治己亥进士,官苏州府推官。是书分类编纂,为科举对策之用。间附议论,如郊社主合祀,乐律用李文利之说,皆非确论也。
△《千家姓文》·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国朝崔冕撰。冕字贡收,巢县人。是编以村塾所传《百家姓》语无文义,因就史传详加繙阅,得复姓三十四,单姓九百七十二,计千馀六姓,联属其文。较原书为雅驯然,不及王应麟《姓氏急就篇》典核有据也。前有康熙癸卯冕自序。又有如皋冒国柱序。其注即国柱所作,皆但云某代有某人,而不著所出,亦无徵不信矣。
△《教养全书》·四十一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国朝应捴谦撰。捴谦有《集解》,已著录。是书分选举、学校、治官、田赋、水利、国计、漕运、治河、师役、盐法十考,节引史文,而取前人评论各参其下,体例略仿《文献通考》,於明代事实,所载尤详。捴谦间附断语,议论亦多醇正。然以视马端临之精博,则犹未能遽相方驾矣。其中不载律算者,以徐光启已有成书;不载舆地者,以顾炎武、顾祖禹二人方事纂辑故也。
△《姓氏谱》·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李绳远撰。绳远字斯年,嘉兴人。其书杂抄《万姓统谱》而成,舛漏颇甚。疑其录以备用,本非欲著书也。
△《李氏类纂》·五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李绳远撰。是编盖偶抄诸家类书,以备自用。故职官首宗人府,用今制也,而云国朝置大宗正院。改宗人府宗人令一人,乃前朝故事,而以为国朝。此沿袭抄录,而事同未去葛龚者矣。
△《韵粹》·一百七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旧本题国朝朱彝尊撰。彝尊有《经义考》,已著录。是书采古人新颖之语,分韵编次,韵为一卷,所摭不为不富。然惟摭词赋,而不及经史。其词赋引据他书者,亦即以词赋为出典,其病与苏颂《文选双字类要》略同。彝尊学有本原,著述最富,不应为此饾飣之学,其生平文字内未尝言及此书,书中时有阙行阙字,亦似未完之本。疑为摭拾私记以备词赋之用,后人重其淹博,转相传写,遂渐至於流布耳。
△《宫闺小名录》·四卷,《后录》·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尤侗撰。侗有《·艺文志》,已著录。是编补陆龟蒙、洪适、王铚、温豫、张邦几诸录之遗,上起於汉,下迄於明,凡女子以名传者,皆分类编载。一曰后妃,附以公主、外戚。二曰列女,附以妓妾之有节行者。三曰妾婢,附以杂类。四曰妓女,五曰外传,附以寇盗。六曰仙鬼,附以剑侠。每类又有补遗。其补录未尽者,闽县余怀又续为后录一卷,侗并跋而刻之。其旧录所已有者,亦列其名而不著事迹,注曰已见。其蒐采颇勤,然侗本摛华掞藻,以词赋为工,怀亦选伎徵歌,以风流自命,考证之学,皆非所长。如明代宫人琼莲媚兰之类皆收,而王满堂、杨金英之类名在国史乃遗之,据杜甫诗收其婢阿稽,而刘整之婢绿草载於《文选》乃遗之,据魏文帝诗收刘勋妻王宋,据元稹诗收其女小迎,而焦仲卿妻兰芝,葛沙门妻郭小玉,左思女纨素、蕙芳并见《玉台新咏》乃遗之。至李波小妹歌之雍容、东飞伯劳歌之莫愁、乔知之诗之窈娘、李白诗之女平阳伎金陵子、李商隐诗之柳枝、杜牧诗之定子、白居易诗之都子、元稹诗之念奴、秦观诗之边朝华、晏殊诗之刘苏哥、欧阳修诗之娇儿以及裴度之黄娥、司空图之鸾台,失之眉睫之前者尤不可胜举。他如唐李冶乃女道士,元薛兰英、蕙英乃富民之女,有《联芳集》,而列之妓女之中;石崇妾绿珠见於本传,窦滔妾赵阳台见於《璇玑图序》,而乃不入之婢妾。则门目颠倒,紫云一人,既入仙鬼,又入补遗。隔六页而两见;赵娟一人,既附王韫秀,又别为一条,越一卷而重出;则排纂多疏。以锦瑟为令狐楚之青衣,犹据《刘攽诗话》;至於段文昌家之膳祖,犹夜来之称针神;鲍生之四弦,犹苏轼之胡琴婢;皆以艺称,非其名字。一概列入,乖谬殊深。甚至同时妇女,连篇累牍,益无体例矣。
△《同姓名录》·八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国朝王廷灿撰。廷灿,钱塘人。康熙辛酉举人。官崇明县知县。是书盖因梁元帝及明太常寺卿余寅两《同姓名录》而广之。寅书止於金、元,廷灿则兼及明代。然如宁都魏禧,至康熙己未尚荐举博学鸿词,而取与崇祯末年之魏冲相配,题曰两魏叔子,则取州县户籍而阅之,同姓名者万人可得,何止此八卷乎?又卷三全抄梁元帝书,卷五亦全抄余寅书,又何贵乎屋下屋也。
△《古事苑》·十二卷(内府藏本)
国朝邓志谟撰。志谟字景南,饶安人。是书成於康熙丙寅。捃摭古事,裁为俪偶,凡六十篇,其注释则各附篇末。大致欲仿吴淑《事类赋》,而不能谐以声韵,贯以脉络,遂各为无首无尾,不相联贯之四六云。
△《行年录》·(无卷数,礼部尚书曹秀先家藏本)
国朝魏方泰撰。方泰字日乾,号鲁峰,江西广昌人。康熙癸未进士,官至礼部右侍郎,翰林院学士。是书取古人事迹有年可纪者,各以其年编之,每一岁为一篇。其但有几十岁字而不得其畸零之数者则各立几十馀一篇,其并无几十字可考者,则分立初生、童幼、少壮、老年四篇,而冠以各朝历及制令,附以生辰同生,学生、遗腹、前后身四篇。原本不分卷数,亦无目录,次第颇为颠倒。如凡例称冠以各朝历,而此本以前后身为冠,知非方泰之旧矣。所列儒异兼陈,不免稍失於杂。又随所见闻即据其书载人,不复究其本源,亦稍失之疏略。
△《石楼臆编》·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周纶撰。纶字膺垂,松江华亭人。康熙中官国子监学正。是书分吏、户、礼、兵、刑、工六门,中立五十九目。自汉、唐迄於本朝凡关六曹政事者,俱类纪之,於国初以来章疏案牍,亦颇有所徵引。大旨以为场屋对策之用,然书生局於里闬,凡官府故事,未能明习。挂漏殊多,不足尽资考校也。
△《五经类编》·二十八卷(通行本)
国朝周世樟编。世樟字章成,太仓人。是编摘取五经之语,分为十门,每门又分子目,皆以备时文之用。末附诸经略说、经义辨讹、辨疑各数条,亦皆无关考证。
△《同人传》·四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国朝陈祥裔撰。祥裔有《蜀都碎事》,已著录。是书自秦、汉以迄元、明,凡同姓名者,采集成册,末附父子同名字者数人,采摭颇详,去取亦颇矜慎。如《》中再生之王翰,与唐诗人王翰相同,《通幽记》神婚之李伯禽,与李白子伯禽相类,事既不经,人无可考,今概不录,知非漫无别择,爱奇嗜琐者也。惟皆不著所出,是其一短耳。
△《古事比》·五十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方中德撰。中德字用伯,桐城人。其书以古事之相类者,排比成编。然徵引虽博,挂漏实多。如父子一门中,分世业、世经术为二。以世业属之随会士匄、王羲之、献之,以经术属之韦贤、刘向父子,古今岂仅此一二家耶?盖四部之书,浩如烟海,轶闻琐记,仆数难穷,欲以数十卷书,一一比类而合之,不免自为其难,宜其顾此失彼耳。
△《政典汇编》·八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王芝藻撰。芝藻有《大易疏义》,已著录。是书以天下之事统於六曹,自周官始,后世或因或革,总不出其范围。因分曹排纂古事,删繁提要,随事附以论断。其所取材,大抵《通典》、《通考》二书为多,而元、明之事则多采自王圻《续通考》及邱濬《大学衍义补》云。
△《典引辑要》·十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丁昌遂撰。昌遂字秀崖,怀宁人。是书成於康熙庚寅,杂采旧文,各隐括大略而分类编之。其凡例谓制艺一道,固发自性灵,间亦取证於古典。是编所辑,足供举业家之考证。其宗旨如是,书可知矣。
△《广事类赋》·四十卷(内府藏本)
国朝华希闵撰。希闵字豫原,无锡人,康熙庚子举人。希闵因校刻吴淑《事类赋》,病其未备,乃广为此编,附刻其后,凡二十七门,一百九十一子目,亦如淑例自注,然终不逮淑书也。
△《根黄集》·十卷(福建巡抚采进本)
国朝杨文源撰。文源,长泰人。是书以三礼之文,割裂排纂,分律吕、封建、井田、学校、祭祀为五门,每门之中又各为子目。其曰根黄者,取黄锺为万事根本意也。卷前则敬录圣祖御制黄锺为万事根本说一篇,与朱子请修三礼劄子一首,以志编辑所自。其训释辨论,一以钦定义疏为折衷,间亦附以己见。其凡例云,仿朱子《经传通解》,然书中所录,多与四子书典故相发明,仍不过举业津梁而已。故今列之类书类焉。
△《三体摭韵》·十二卷(浙江朱彝尊家曝书亭藏本)
国朝朱昆田撰。昆田字西畯,秀水人,彝尊子也。承其家学,亦以博涉为功。是编仿阴氏《韵府》之例,采前人新艳字句,排纂成编,所录至元而止,惟取骚赋诗三体,故以为名。捃拾颇为繁富,然词人琢语,莩甲新意者十之一,镕铸旧文者十之九,未可一字一句据为根底。即以一东韵而论,阿童为王濬小字,见《志》注,乃云出苏轼诗。鹤氃氋而不舞乃羊祜事,见《》,乃云本陆龟蒙诗。此犹云惟引词赋,不及子史也。至於椒风殿名见《两都赋》,乃引崔国辅诗。唐弓字见庾信《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序》,乃引贺知章诗。比红儿自有罗虬本诗,乃引陆游诗,是即词赋之中已舍前取后。他如已引古诗之鱼戏莲叶东,又引岑德诗之莲东自可戏,别出莲东一条,已引卫象诗之鹊血琱弓湿未乾,又引梅尧臣诗之休调鹊血弓,别出鹊血弓一条,更繁复少绪。至梁简文帝诗之剑饰丹阳铜,字本从金,乃讹收於桐字下。则校雠亦未精矣。盖草创未定之本。后人以其名父之子,遂录传之,不知反为昆田累也。
△《文献通考节贯》·十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
国朝周宗濂撰。宗濂有《耻亭遗书》,已著录。是书取马端临《文献通考》、王圻《续通考》首尾编次,仍如二十四门之旧。惟帝系象纬、物异、四裔、节义、方外六门,以难於节录置之,其因文附见者,如户口考之奴婢占役,学校考之祠祭褒赠诸条,亦多刊削。盖意主便於记诵,为场屋对策之用。固不能以著书体例绳之耳。
△《考古略》·八卷(湖南巡抚采进本)
国朝王文清撰。文清有《会要》,已著录。文清初著有《考古源流》四百七十五卷,乃汇采《三通》、《玉海》、《册府元龟》、《通鉴纲目》、《大事纪》、《学海津逮》、《性理》诸书而成,未及刊布。此本乃先摘其浅近切要者,辑以成编,故名曰略。
△《考古原始》·六卷(湖南巡抚采进本)
国朝王文清编。初,明嘉靖中,桐城赵釴撰《古今原始》十四卷,以历代帝王编年纪载,各著其事所自始。文清以赵书原本自天皇氏至阴康氏荒渺无稽,为之刊削,依圣经断自伏羲,并补正讹阙,讫明神宗而止。考世本多载事始,其书久佚,冯贽事始亦无传本。文清此书,饾飣牵合,亦与赵氏书相等。又不著出典,益不足徵。至卷末补遗各条,尤如兔园册子。文清尝纂《考古略》一书,其凡例中自叙生平所著述,不及是书,殆坊贾所托名也。
△《春秋经传类联》·(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王绳曾撰。绳曾字武沂,无锡人。雍正庚戌进士,官扬州府教授。是书取春秋经传之词,稍加点窜镕铸,集为对偶,凡三十四类。自序有曰,宋徐晋卿《春秋类对赋》,拘於声韵,选词难工,事弗类从,犹如野战,乃犹列入经解,得与诸家炳如列星,并垂不朽。兹编分类汇集,联为骈体,以便记诵。宁律不谐,不使句弱;宁句不工,毋使语俗。开府之长,庶几有取乎?其自命甚高。所称开府之长,殆以倪璠注《庾信集》称其善用《》欤。然晋卿何足道,而殚竭心力争此不足重轻之短长,是亦可已不已矣。
△《杜韩集韵》·三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国朝汪文柏撰。文柏字秀青,号柯庭,嘉兴人。官兵马司指挥。其书取杜、韩二家诗句,案今韵摘出,编於字下,以为吟咏者取资。每卷各分上、中、下。凡杜、韩所未押者,则存其韵於部尾。所摘之句,不著原题。盖宋人《十二先生诗宗》之类也。
△《古今记林》·二十九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国朝汪士汉撰。士汉有《秘书》二十一种,已著录。是书分二十七类,自正史以迄百家,随笔摘录。自谓义例有二,一纪淑慝以示劝戒,一蒐瑰琦以资见闻。然大约从类书中抄撮而成。
△《古学捷录》·十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国朝陈应麐撰。应麐原名应明,字缙英,莆田人。其书为科举答策而作,凡十篇,每篇各有子目。所采皆明人类书,殊多舛误。
△《读古纪源》·九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国朝何懋永撰。懋永字念修,山阴人。其书分为二编,一曰三才纬略,一曰六官综制。共分为九考。皆抄撮类书,非根柢之学。
△《经济宏词》·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是书前有凡例,题汪学信四如父编次,卷首又题新安太易父汪以时选辑。无序无跋,未审果出谁手。凡分十二门,皆明人之文,可以为场屋答策之用者,其凡例亦自称取便制举业云。
△《唐句分韵初集》·四卷、《二集》·四卷、《续集》·二卷、《四集》·五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国朝马瀚撰。瀚字炎洲,顺天人。其书以唐人诗句分一百七韵,编次以为集句之用。《初集》、《二集》兼取五言、七言,《续集》、《四集》则惟取七言。
△《政谱》·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朱栗夷撰。栗夷字心菴,山阴人。是编摘录杜佑《通典》、马端临《文献通考》及邱濬《大学衍义补》诸书,以类排纂,分十二门,虽以《政谱》为名,实则策略而已。篇首总名,题曰《象山岩》,盖其杂著中之一种也。
△《是菴日记》·十四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国朝杨拥编。拥字蔚芝,号是菴,爵里无考。卷首所列引用书目,有李渔《闲情偶寄》,则近时人耳。卷中采辑诸书,分类排纂,凡为十四门。各注所引之书名,亦间附以己意。其凡例自云,会心即录,叙次不伦,挂漏孔多,体殊握要。盖亦随意撮抄之书也。
△《类书纂要》·三十三卷(内府藏本)
国朝周鲁撰。鲁字南林,无锡人。是编於类书之内稗贩而成,讹舛相仍,皆不著其出典,流俗沿用,颇误后来。
△《骈语类鉴》·四卷(编修周厚辕家藏本)
国朝周池撰。池有《唐鉴偶评》,已著录。是书兼仿李瀚《蒙求》、吴淑《事类赋》之体,以故事可资法戒者,编为俪偶,不立门目,惟以韵部分篇。末一卷为闺鉴十二篇,幼鉴十篇,则妇人及童子事也。中有一篇仅一二韵者,意亦编纂未竟之稿欤。
──右“类书类”二百一十七部,二万七千五百零,四卷内七部无卷数,皆附《存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珠海科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