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两个县都有户口和地咋举报他在大荔和澄城在线具都有地是移民还领移民款

那个对战平台人多
扑克百家乐的技巧
皇冠2013新款
李百山白了秦朝一眼谁知道离开了这么久
只能等死的你竟然还要威胁我蝶妖MM轻轻叹了口气
分不开手呢那两个地仙
鬼王门的鬼母说是伏羲就是盘古
提不起让我战斗的乐趣每一位参加今晚演唱会的朋友
欧洲杯赛程表三四
玩温州牌九到爱拼娱乐城
抱歉:我们对来路少、质量差链接已下,恕不另行通知。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您(@)目前可用积分:110110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转贴]揭密十五万亩土地失踪之谜
1568 次点击
13:30:55 发布在
揭密原黄河三门峡水库上亿移民款、十五万亩土地失踪之谜(一) &&&&&&&&&&&&&&&&&&&&&&&&&&&&1985年,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的中办发[1985]29号文件明确规定:“其中15万人生产、生活很困难,需要返回库区安置。”随之,国务院便按照15万人给渭南地区(1995年改为地级市)移民工作办公室(2002年改为移民局)划拨了安置经费、土地及物资。可是在实际安置过程中,移民办原主任程远不知出于何种动机和目的,未报经国务院批准,便擅自采取了“严格控制、尽量压缩返迁移民人数”的投机策略和措施,致使实际返迁人数与计划返迁人数的差距十分悬殊,在1988年底返迁工作结束时,返库安置的移民总数还不足7万人。当时各县、市上报返库人数报表的汇总结果是69750人。当程远得知这一结果时,一再严肃地告诫负责的工作人员:“你对这个汇总结果一定要严格保密,绝不能透露给任何人,否则就会出大乱子。”&&&&&&&&&&&&&&&&&&&&&&&&&&&&&&&&&&&&&&&&&&&&此后两年,在解决返迁尾留问题中,又增补安置了一部分返库移民,其中包括一些通过熟人关系和歪门邪道,而非法进库安置的非移民身份的假移民。如华阴市五合乡西渭北村通过私下肮脏的金钱交易,就安置假移民达400人之多。据统计,截止返迁安置工作全面结束的1989年,全库区最终实际安置的返迁移民总数(含7000名假移民在内)仅为17633户、73965人,还达不到中央《纪要》所规定返迁15万人的50%。直到编写《渭南地区移民志》时,仍然维持和沿用着“17633户、73965人”这一返迁移民之数字。就是这“17633户、73965人”之总数,其中还有不少水分,如白水县尧禾镇有800多名移民,曾于1986年填写了《迁安对口登记表》,并被正式批准返库安置,随后办理了户口迁转手续,当时在统计返迁人数时,这800多人当然也算在了“17633户、73965人”的总数之中。可是,这些人由于种种原因,后来又把户口迁回了原安置区,而最终实际上并没有返库安置,且他们至今仍在白水县尧禾镇长期生活和定居。因此应该说,实际返迁总人数73965人并不客观、不准确,应该从中再减去800人,而理当为73165人。&&&&&&&&&&&&&&&&&&&&&&&&&&&&&&&&&&&&&&&&&&&&众所周知,1955年决定修建三门峡水库及迁移库区群众,是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的;1964年安排赴宁夏的移民返回陕西,是由党中央和国务院研究同意的;1985年决定原安置区的15万移民返回库区安置定居,是遵照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同志的意见,由时任政治局常委胡启立和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并报请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最后由中办和国办以“中办发[1985]29号”文件,联合向“中共陕西省委、省人民政府,国防科工委、兵器工业部,总后勤部”下发《通知》的。因此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1、三门峡库区的移民搬迁问题关系重大,按照自1955建库以来的长期惯例,除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之外,任何部门和个人均无权决定三门峡库区的移民大事,更无权大幅度地增加或减少中央已明确规定的移民返迁人数。可是,对待如此严肃的移民返迁规模及人数问题,试问渭南市政府时任领导:中央明确规定安排15万人返库安置的“中办发[1985]29号”红头文件,对你们有没有权威性和约束力?&&&&&&&&&&&&&&&&&&&&&&&&&&&&&&&&&&&&&&&&&&&&2、按照惯例,凡某一重大事项由哪一级党和政府研究决定及发文通知,若在以后需要修改和变更时,当应由原先那一级党和政府另行发文通知。试问渭南市政府时任领导:当初在1985年决定安排15万移民返库定居,乃有中办和国办联合下发的“中办发[1985]29号”红头文件为证,那么在后来修改和变更返库移民人数时,究竟有没有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下发的红头文件呢?&&&&&&&&&&&&&&&&&&&&&&&&&&&&&&&&&&&&&&&&&&&&3、按照常规,如果确实需要大幅度减少返迁移民人数,可以由地方政府逐级呈文上报请示,最后报请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拍板决策与定夺,同时中央也一定会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正式批复并发文通知。试问渭南市政府时任领导:1986年在减少多一半返迁移民人数的问题上,当时渭南地委和地区行署有没有向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呈送上报请示的红头文件?陕西省委和省政府有没有向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呈送上报请示的红头文件??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又有没有向陕西省下发正式批复的红头文件呢?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央对大幅度压缩返库人数根本就没有作过任何批复的情况下,你们为何有如此大的胆量而竟然擅自减少多一半返库移民人数呢?&&&&&&&&&&&&&&&&&&&&&&&&&&&&&&&&&&&&&&&&&&&&4、共产党的组织原则历来是:“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试问渭南市政府时任领导:在对待三门峡库区返迁移民人数这一重大原则的问题上,你们有何权利不报经陕西省委和省政府、不报经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而竟敢擅自压缩和任意减少大量返迁移民人数呢?你们的心目中究竟还有没有党中央和国务院?究竟还有没有“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组织原则和党性观念呢?究竟还懂不懂党的规程和党的王法呢?甚至你们的行为是不是还有点另搞独立王国或资产阶级自由化之嫌呢?&&&&&&&&&&&&&&&&&&&&&&&&&&&&&&&&&&&&&&&&&&&&5、渭南市当初开展的移民返迁安置工作是用3年时间实施完成的,即1986年进行3个乡的试点安置,1987年进行大规模的全面安置,1988年进行最后的扫尾安置。在当时,即就是还有个别移民因特殊原因未安置完毕,那么再延长到1989年也都全部、彻底的搞结束了。在此值得指出的是,又过了长达3年之后,在1992年编写《渭南地区移民志》时,根据库区各县、市向移民办统计上报的实际返迁安置人数,共计为73965人。按照渭南地区地方志办公室关于“编写地方志务求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准确”的要求,因此在编写《移民志》时便如实地写入了“73965人”这一客观真实和准确无误的返库安置移民总数。可是,后来移民办领导将返迁总人数任意加大到“12万人”,随后由于受到举报又改成了“近10万人”,这均属领导的个人意愿数字。领导们这些人为的作弊行为,只不过是出于他们某种不可告人的不良动机与特殊需要而已。&&&&&&&&&&&&&&&&&&&&&&&&&&&&&&&&上述返迁移民数字, &&&&&&&&&&&&在当时的很多文字材料中也有应证,如1992年1月,移民办在给省移民办的一份《汇报材料》中称:“经各方面共同努力,渭南已成功安置移民12万余人。”事隔7年后,这一数字却悄然发生了变化,在1999年3月一篇题为《走开发性移民道路》的文章中,程远向媒体宣称:“陕西省三门峡库区十万移民返库平稳有序……。”&&&&&&&&&&&&&&&&&&&&&&&&&&&&&&&&&&&&&&&&&&&&对库区的具体安置人数,当初程远一口咬定“安置了12万人”。但当有人问他为什么《渭南移民志》上写的是73965人时,程远思考良久后又纠正说:“当时我们的确下达了12万的指标,但实际没安置那么多。”问他为什么要按12万而不按15万下达指标时,程远似乎明白了问话者的意图,干脆承认“行署考虑人多了不好安置。”问他“改变安置人数是谁批准的?”程远回答:“未经国务院批准,也未如实报告国务院,是我们报经行署同意而决定的。”问他没有安置12万移民,为什么要虚报安置了12万?程远坦言:“为了有利于争取中央更多的移民资金。”此后,移民办的确是争取到了不少资金――中央有关部门仍然是按15万人给予拨款、划地和供物。&&&&&&&&&&&&&&&&&&&&&&&&&&&&&&&&&&&&&&&&&&&&1985年,国务院给移民办拨付了2亿元经费、30万亩土地及大批计划内物资等(《渭南市移民志》上记载“接收了31.2万亩”,据当初负责接地的同志说“实际接收了36万亩”),用于安置最困难的15万移民。随后,移民办经市政府、省政府、水利部,又先后向国务院呈报了3.4亿元投资的《移民安置补充规划报告》、0.96亿元的扶持移民生产周转金、0.45亿元的《移民遗留问题处理项目计划投资报告》、17亿元的《陕西省三门峡库区移民遗留问题近中期规划报告》、12.83亿元的《移民遗留问题处理六年规划报告》以及其它各类名目的索款报告。其中,部分《报告》经国务院“同意”或“原则同意”后,便由中央财政逐年逐项向移民办付诸拨款。同时,移民办为要钱还到处伸手,曾向地处河南郑州的黄河水利委员会多次呈文,索要了大量的移民防汛经费、器材及小轿车等。此外,移民办又报经省政府、水利部,向国务院申请将库区的9个移民乡镇列入国家重点扶贫对象,要求中央加大对移民办移民经费的投资数量。&&&&&&&&&&&&&&&&&&&&&&&&&&&&&&&&&&&&&&&&&&&&由此而来,移民办“钱多地多、家大业大”之“款爷”形象在渭南一下子出了名,凡想借钱、索款者,无不寻情钻眼围着移民办的领导团团转。当然这种富有,也给日后某些领导随意将移民资金外借、随便把富余土地送人等侵害移民利益的行为,留下了偌大的自由活动空间,也对库区的社会稳定酿造了不小的麻烦与祸端。&&&&&&&&&&&&&&&&&&&&&&&&&&&&&&&&&&&&&&&&&&&&程远等人为了在实际安置人数这一重大、敏感的问题上掩人耳目,欺骗上级,便在对外宣传方面以及在给中央和省上的有关汇报与报表中,将进库安置的移民总数说成是12万人,而比实际安置的73965人超报了4.6万多人。自从1993年移民局在实际进库安置人数上弄虚作假的问题被举报之后,移民办又将进库安置的移民总数说成是“近10万人”,并且将这一说法(即“近10万人”)一直延续至今。在此人们不禁要问:“‘近’10万人究竟是多少人?因为8、9万是‘近’,6、7万也是‘近’,其间的伸缩性太大了。这个‘近’到底是多少呢?”总之,移民办领导在上报实际进库安置人数之事上真是煞费苦心,绞尽脑汁,他们使用“近10万人”这一含糊其词的行政用语,继续一再地糊弄着上级,欺骗着中央。 &&&&&&&&&&&&_
用手机看帖文,请扫一扫。用微信/易信等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延伸阅读|最新热帖
[外文书店]
[空谷回音]
[sh一针见骨]
[成为螃蟹]
[绿红兰青]
[捷虎如风]
已获打赏(0)
还没有人打赏此帖,觉得帖文写的好,点击右边的按钮打赏。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3:44:33 &&
揭密原黄河三门峡水库上亿移民款、十五万亩土地失踪之谜(二)&&由于陕西渭南移民局领导强行压缩了50%以上的返迁安置人数,从而节余了大量安置经费、土地及物资等,这就给移民部门平时在乱花滥用移民经费、土地和物资的腐败恶习中,提供了充足的余地和便利条件――这与旧社会国民党军队中“大吃空头粮饷”之腐败行径,又有何两样和不同?!中央曾经明确规定:“移民经费属救济性质,必须加强管理,专款专用,不得用于非移民项目。”但移民部门某些领导却强行违反此规定,将移民经费花得一塌糊涂。鉴于国家下拨的移民经费属无偿性质的资金,使用后根本不存在再向国家返还的问题,从渭南市移民局(2002年之前为移民办)成立23年来的客观实践看,在移民经费的管理使用上真可谓“官灯粗油捻,浪费不心疼”,其乱花乱用、滥投滥借、挥金如土、奢侈如流及挥霍浪费的违纪腐败现象十分普遍和严重,凡闻者、睹者,无不为之惊叹与痛心。据不完全统计,20多年来,渭南市移民局和相关移民部门及地方政府所出现的腐败问题,涉及违纪资金高达1亿多元,其中已被糟蹋和损失掉的起码在5000万元以上。部分事例列举如下:&& &&&&&&&&1、1986年,渭南移民局时任一把手程远为了讨好顶头上司,擅自用移民经费给市上党政领导无偿购买了2辆小轿车。此后,下属一些县(市)移民部门效仿此举,也将大量移民经费无偿的给各县(市)党政机关购买小轿车以及建造办公楼等。&&&&&&&&2、1986年,渭南移民局因弄虚作假,用移民资金违规给全体人员购发了大量床头床板,被渭南市审计局在日《渭南报》头版进行了公开通报批评,同时渭南市纪委还责成程远多次写了书面检查。后来,程远在此事上居然顶风违纪干出了更加严重损失移民资金的恶事。&&&&&&&&3、1986年和89年,渭南市移民局先后两次向渭南市物资局借出400万元移民经费。渭南市物资局只归还了320多万元,至89年底仍欠下74万多元未还。对此,陕西省审计厅下发了“陕审农[号”文件《审计结论和决定》,责令渭南市移民局将这笔欠款“必须限期收回,用于移民工作”。但程远对此却无动于衷,毫无行动。后来到了2001年5月,上级移民部门又指示 “务必尽快收回这笔欠款”,可是渭南市移民局至今仍然没有收回一分一文。在此值得一提的是,1993年,渭南市移民局曾有一位干部给程远提出“愿意承包完成向物资局追收欠款的任务”,却遭到程远拒绝。这足以说明程远在当初是收了对方好处费的,故不便于、更不敢强硬地收回此笔欠款。&&&&&&&&4、1992年,渭南市移民局和陕西省移民办及水利部移民办各拿出300万元移民经费,共计900万元,向一家外资(法国)企业投资开发矿泉水项目。而外方仅仅只投资了150万元人民币。该项目建成投产后,从未向三家移民部门分过分文红利。1994年,陕西省审计厅为此下发了“陕审农 [号”文件《审计结论和决定》,责令渭南市移民局对此项投资“必须限期收回,用于移民工作”,但渭南市移民局对省审计厅的红头文件仍然是置若罔闻,无动于衷,没有任何收回此款的行动。后来,该项目终因亏损严重,资不抵债,而于1996年8月被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布彻底破产。对此破产消息,日的《三秦都市报》和日的《西安晚报》均作了公开报道。至此,致使移民部门所投资的900万元巨额移民经费全部化为乌有,竟未收回一分本金,而唯独只落个渭南市移民局一把手程远,于1993年7月被外方邀请,飞赴法国参观访问了近两个月。(该矿泉水厂时任经理:大荔县时任副县长张让欣)。&&&&&&&&5、1993年,渭南市移民局和陕西省移民办及水利部移民办鬼使神差地各拿出75万元移民经费共计225万元,在陕北子长县投资打油井。结果,因油井贫油而报废,所有投资损失殆尽。再者,当时还花数十万元移民经费为油井购置大型油罐车及各类配套设备,油井报废后便把车辆及设备全部廉价拍卖,造成了更大损失,但个别领导却在廉价拍卖中得了外快。&&&&&&&&6、1993年,陕西省移民办原主任姚少华擅自将500万元移民经费投放到广州炒作房地产,结果上当受骗,这笔巨额移民资金全部赔个精光。但据说姚少华和某些经办者却从中获益匪浅。对此,陕西省审计厅专门下发“陕审农[号”文件进行了严肃批评。但是,这500万元巨额损失已成了无法挽回的定局。&&&&&&&&7、1993年,渭南市移民局用移民经费向某港商筹建的万达公司入股55万元,且当时竟然连任何入股或借款的手续也没有。后来,因该公司经营不善,渭南市移民局不但从未得过分文红利,而且至今连本金也没收回分文,甚至据说现在想收回本金已毫无指望,致使这笔移民资金全部化为乌有打了水漂。&&&&&&&&8、1994年,渭南市移民局向澄城县某开发公司借给50万元移民经费。现已时过十年有余,对方至今仍未还清这笔借款。&&&&&&&&9、1994年,渭南市移民局向蒲城县私人牒某借给60万元移民款用于做生意。结果此人生意做烂,本息无归,渭南市移民局便把这笔欠账甩给了蒲城县移民办。&&&&&&&&10、多年来,渭南市移民局将巨额移民经费投资办公司、办基地、办酒店,盲目搞创收,结果无一盈利,反而亏损200多万元。同时,下属各县市移民办兴办经济实体30多个,也无一盈利,全都亏损,总亏损额高达3000多万元左右,其中蒲城县、澄城县、大荔县移民办竟各亏损500多万元之巨。从而,致使国家大量宝贵的移民经费付流东海,损失惨重。&&&&&&&&值得一提的是,程远还向渭南市移民局机关的5个科室各发给10万元共计50万元移民经费,让各科同志一边干行政工作,一边“下海创收”,其所赚利润由各科自行分红。但鉴于“一心不可二用”,结果既影响了干部的本职工作,又没有收到创收效益。甚至有的科室不但未赚一分钱,反而还将10万元本金丢在了“海”里,至今未给单位还清本金。&&&&&&&&因此,在渭南听得最多的,是群众对移民局及下属各县市移民办将数千万移民款投资后“全都象扔进水里而连水泡都没有冒一个”的痛心。至今,大家仍记得程远当年动员各级移民部门领导“要敢试、敢冒、敢闯,要组织大部分人去赚钱盈利,赚大钱、盈大利”时那亢奋的样子。人们惋惜:几千万元若用给移民,该能解决多少人的生活困难呀!可是程远等领导们不这样想,如渭南行署的一份材料中竟然说:“移民部门办经济实体起步迟,经验不足,亏了钱只是一个总结经验教训的问题。”有人曾幽默地说:“渭南各级移民部门损失数千万移民款所换回的唯一收获,就是练大了程远的胆量。&&&&&&&&11、在渭南市移民局1985年成立后的数年间,曾几次将巨额移民经费拆借给渭南市财政部门,让其无偿地用于资金周转与流通。&&&&&&&&12、1995年前后,渭南市移民局曾向渭南市政协借给移民经费30万元。&&&&&&&&13、1995年,渭南市移民局将7万元移民款借给渭南市街道上的一个菜贩子杨某(此人并非移民),让其长期周转使用10年左右(此事有文件作证)。&&&&&&&&14、非移民进库的问题十分普遍和严重。根据移民群众屡屡反映,在压缩了一半多返迁移民人数的情况下,而在正式返库安置的73965人里面,其中非移民身份的假移民有7000人左右,约占返库移民总数的10%。例如,大荔县的仁兴村有假移民360人,雨林二村有假移民400多人;华阴市的孙庄村有假移民520人,演家、庆华及西渭北村的假移民均超过400人(其中西渭北村的假移民竟然占该村总人数的40%)。这些假移民大都来自于陕南山区、陕北高原或外省、区,他们乃属与修建陕西三门峡水库毫无关系的非移民。这些人的非法进库安置,除了少部分是有关系、有后台、有背景外,而大部分则都是花钱购买的移民身份,也就是给移民部门和基层干部以及公安部门送钱、送礼、进贡所走后门得以安置的。据不少知情者反映,在非移民进库方面,确有不少干部从中获得了大量外快和横财。&&&&&&&&15、非移民进库问题还导致出现了一个奇怪现象,由于这些人是以不正当的手段和渠道非法进库安置的,所以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如今都是具有两处户口(重复户口),即:原所在地的户口没有注销,又在库区花钱走后门添上了新户口。&&&&&&&&16、更为严重的是,由于一些干部贪于敛财,放弃原则,从而在非移民进库问题上还给流窜犯留下了可钻的空子,使库区成了罪犯藏匿的庇护所。如河南省中牟县李洪刚,因连杀3人而负案流窜。为了长期藏身隐居,他便逃到大荔县花钱买户口充当了返迁移民,并被安置在该县平民乡3村9组,竟然以合法的移民身份在库区潜伏了十多年,后来在2005年终于被河南警方获悉后抓捕归案。&&&&&&&&17、由于压缩了多一半返迁人数,便剩余了大量的移民专项物资,如计划内的钢材、木材、柴油等。因而,同时也就出现了不少倒买倒卖移民专项物资计划指标,从中非法牟取暴利的严重违纪腐败问题,甚至有的移民工作干部还因这类问题而被处分、被判刑。&&&&&&&&18、1990年,渭南市移民局将原84565部队农场所移交的其场部固定资产变卖了5.05万元,程远指示把此款存入渭南市移民局的小金库,而未记入财务大账。后来,这笔款全都用在了某些领导人的奢侈消费和挥霍上。&&&&&&&&19、程远在渭南市移民局私设小金库及账外账,且直接由他一人操纵和掌握,专门应付各种特殊、非正常的开支与花费。1995年,临渭区检察院还从渭南市移民局的小金库没收了7万多元的移民款。&&&&&&&&20、1995年,陕西省某机关事务管理局由于上当受骗,竟然花20多万元巨款购买了一辆小型客货两用汽车,从而成为“包袱”难以摔掉。随后,该管理局领导寻求陕西省移民办时任主任姚少华帮忙给以倒手转卖,姚当时居然满口答应。于是,姚少华便指示渭南市移民局花移民款,以原价买回了这辆被抛弃的二手汽车。&&&&&&&&21、程远等人将数百万元移民经费给渭南市移民局购置了多辆汽车,甚至还随意调拨和无偿动用库区工程建设的专项资金与物资。&&&&&&&&22、渭南市移民局在一些会议上,乱发现金、皮包、进口手表及各种纪念品等。对此问题,程远在渭南市移民局召开的一次全体干部职工大会上竟然理直气壮地辩解道:“发这些东西算个啥?!这与外地一些单位相比还差得远哩!”&&&&&&&&23、渭南市移民局平时用移民经费超标准请客吃饭、购赠大量礼品、供领导们非法出国访问以及携带家眷出外观光旅游等违纪问题,更是不胜枚举,屡见不鲜。&&&&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3:46:28 &&
&&揭密原黄河三门峡水库上亿移民款、十五万亩土地失踪之谜(三)( &&&&陕西渭南移民办领导和渭南市有关领导蓄意“压缩”掉一半多的返迁安置人数,从而,最明显的“效益”之一,就是从中“省”出了大量的安民土地。按规定,返迁移民含宅基地在内每人应分土地2亩,实际返库安置的73965名移民只占用了中央划拨31.2万亩土地中的14.8万亩,而除去道路、学校、医院等公用设施占地约1万亩外,下余的10多万亩土地则成了渭南在全国范围内绝无仅有的所谓“富余土地”。&&&&&&&&23年来,移民部门将这些富余土地全部对外出租承包,其每年收入的土地承包费高达千万元左右。此项额外的收入国务院根本不知悉,当然更未纳入国家对移民经费的投入之列。因此,平时乱花滥用土地承包费的违纪现象更是五花八门,如用此款任意购置汽车、彩电、沙发、用具以及乱发奖金等问题,真是习以为常。同时,某些领导还随便将土地送人,从中谋取私利。更有甚者,在对外出租土地中还疯狂地敛财、作弊、贪污、受贿,发了大量的横财和外财,致使移民的利益无辜遭到侵害和损失。对此问题,广大移民群众长期来的确是意见纷纷,怨声载道,反响十分强烈,频频投书举报,但却得不到严肃查处。部分事例列举如下:&&&&&&&&1、渭南市下属的大荔县移民办对库区剩余土地管理不严,有上万亩移民土地被该县河道管理站及库边村(非移民)非法占用。这些土地长期被出租承包,每年收入承包费百万元,至今未归还移民。&&&&&&&&2、大荔县平民乡,曾把2800亩剩余土地出租给了外地的某某公司,一次就收入承包费10万元。&&&&&&&&3、据知情者讲,大荔县有位乡长,一个人就承包了4000多亩土地。&&&&&&&&4、渭南市政府“渭政发[1999]51号”文件规定,发包富余土地坚持“移民优先”原则,提倡“户均小额承包”,承包期一般一年,最多三年。华阴市北社乡不少移民反映:“华阴市移民局把成百上千亩富余土地长期包给外地某些公司种苜蓿,我们移民包不到手。”在该乡东联村,有数百人无口粮田,而一劳释人员却以非法手段强包土地600余亩并长达12年之久。移民对此事多次上访,但至今未得到解决。&&&&&&&&5、渭南市政府“渭政发(1999)51号”文件也承认:“富余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的相当严重,一是非移民和国家机关干部大量承包或变相承包库区预留土地比较普遍;二是以地谋私,优亲厚友,转手倒包,加价转包,从中谋利现象比较严重;三是承包合同不规范。”该文件还承认:上述问题,已成为影响库区移民稳定的突出问题。再者,陕西的一位人大代表在全国人代会上也指出:土地已是影响三门峡库区移民稳定的一个重要问题。&&&&&&&&6、1986年,白水县尧禾镇李文良、姜宏哲等800多名移民填写了《迁安对口登记表》,被正式批准返库安置在华阴市焦镇乡(现改为华西镇)孙庄村,并分得了安置土地。按照当时的有关政策规定,移民在返迁安置期间,可以在库区和原安置区同时耕种3年土地。可是过了3年之后,这些移民由于种种原因未能返库定居,孙庄村的干部便乘机把这800多名移民的1600多亩土地没收了。没有了土地,这些移民就彻底失去了返库安置的资格与条件。无奈,他们便只好又留居在渭北旱塬沟壑的原安置区白水县尧禾镇,但当地村上却让其每人缴纳了460元的土地承包费,才允许他们继续耕种原先的土地。时至今日,据说这些移民在库区和原安置区两处均有户口。现在的问题是,近20年来,这800多名移民在华阴库区的1600多亩安置土地究竟去向何处?又由谁人在控制和耕种?&&&&&&&&7、1985年,经国务院与中央军委协商,决定由部队向渭南划拨10万亩土地安置返库移民。同年日,在国务院“三门峡库区调整土地工作小组”的协调下,解放军总后勤部与陕西省政府在西安签定了《关于陕西省三门峡库区部队农场划交地方十万亩土地问题的协议》。紧接着,陕西省政府和总后勤部及国家水电部于8月21日联合发文,正式转发了该《协议》。该《协议》的“附表1”中明确标示:部队划交给移民的十万亩土地中包括84565部队农场移交的970亩。但这970亩由部队移交给移民的土地却一天也没有真正属于过移民,从部队正式移交的那天起,它便易主他人,只像一个香味四溢的画饼虚挂在移民办接收土地的账册上。&&&&&&&&该地的来龙去脉是:1986年,当84565部队农场将这970亩土地移交给渭南移民办后,该办原主任程远出于不可告人之目的,在未报经省政府和国务院“调整土地工作小组”批准的情况下,与原渭南行署某领导通了个气,便擅自将这970亩地赠送给了他曾经工作过的渭南市民政局(程远在调入移民办前,任民政局副局长),由该局永久管理和无偿经营。当时,不少干部对程远的做法很有意见,并向他郑重提出“这样做不妥”,但程远听了后却态度漠然,无动于衷。为了表示答谢,渭南市民政局在1986年至1988年的每年春节,都要宰杀两头大肥猪作为年货送给移民办,当然送给程远本人的礼物就更重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民政局占用移民土地非法也成了合法,亦不再送年货了。试想,倘若这970亩地交给民政局乃属正常与合法的话,那么他们为何还要送猪谢恩呢?!&&&&&&&&20多年来,渭南市民政局对这970亩土地并未直接耕种,而是以每亩250元左右(目前达到每亩400至600元)的价格长期租赁或承包给外地农民,每年收入几十万元,累计收入500万元以上。这本应属于移民的财产和利益,却被程远当成一种“礼物”和“人情”而白白赠送人。从而,致使移民群众遭受了不应有的巨大损失,但据说程远本人却从中得到了大量的外快和好处。值得指出的是,这970亩土地直到现在仍未收回,移民利益还在继续遭受着侵占和损失。近年来,移民群众经常赴京向中央要地、向部队要地。可是程远却把这些已经到手的移民土地白白送人,移民部门该如何向中央解释?如何向军委答复? 又如何向移民群众交代呢? 记得在上世纪初,臭名昭著的李鸿章因与外国人签定了多份卖国条约,而被国人唾骂为大卖国贼。而如今,程远除了将大量移民经费借贷出去不收回外,又把宝贵的移民土地拱手送人,换取私利。鉴此,广大干部职工无不斥责程远出卖移民利益的卑鄙行为,同时有不少移民群众也大骂“程远是移民部门的李鸿章!”&&&&&&&&程远对此事是这样说的:“这970亩土地,市民政局一直想要,给我和市里讲过多次。后来,X副专员说‘算了,把那块土地交给民政局。’又过了一段时间,X副专员告诉我,常委会已研究了,将那970亩地划给民政局。此后,这块土地就送给市民政局了。”&&&&&&&&据了解,渭南市委对于将这块土地拨给民政局之事,根本就没有召开过常委会进行研究,这完全是程远在狐假虎威,招摇撞骗。铁的事实是,这970亩土地是部队移交安置移民的10万亩中的一部分,根据渭南行署“渭署发(号”文件明确指出的“富余土地的使用目的是保护整个移民的经济利益,扶持移民发展生产,积聚库区移民经济开发基金”的规定,有人问程远:市委把这么多土地划给民政局是不是同104号文件有冲突,他们这样做的政策依据是什么?程远说“不知道”。再问他:能看看市委常委会的会议纪要或市里的通知吗?过了很久,程远才喃喃地说:“我也没有看到过市里的会议纪要和通知。”又问他:“那你凭什么给民政局交地呢?”程远答道:“凭X副专员说的话。”&&&&&&&&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库区的富余土地本来有10多万亩,但在1992年统计时,却成了9万亩;在2003年统计时,又变成5万亩;在2006年统计时,仅仅只剩下3万多亩。估计再过几年,这3万多亩也会“蒸发”或“腾飞”了。由于基层一些县、市及乡、镇本位主义严重,总想把富余土地隐瞒在其小集体的范围和利益内,而人为地一点一点吞没土地,再加之渭南移民办管理不严,监督不力,致使这10多万亩土地日益锐减,不翼而飞。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3:48:07 &&
&&     揭密原黄河三门峡水库上亿移民款、十五万亩土地失踪之谜(四)&&&&对于陕西渭南移民办的举报信引起了中央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重视,国务院办公厅、中纪委、监察部、时任国务委员陈俊生、时任中纪委副书记陈作霖和王德瑛及陕西省省长程安东等,曾先后分别作了批示。随后,中央将举报信批转给水利部,水利部又批转给陕西省水利厅――移民部门的主管上级。1996年4月,省水利厅便派该厅监察室干部马志成和该厅所辖省移民办一位副主任(系被举报人)两人组成的调查组,前来渭南进行所谓的“内部调查”。这次调查严重违反了中纪委和监察部的办案条例和规定,人为的出现了很多极不正常的违规做法与行为,致使这次本应严肃对待和实施的办案工作纯粹走了过场,最后竟然不了了之。&&&&&&&&1、鉴于所举报的腐败案件其中涉及到省移民办及领导的腐败问题,故按照纪监办案规定,涉案者根本就不能直接参加查案工作。可是,参加调查的那位省移民办副主任其本人就是被举报者和涉案者,让被举报人来调查对他自己的举报,这种调查能有公正可言吗?&&&&&&&&果不其然,在调查组从西安出发之前,这位省移民办领导便提前向渭南移民办一把手程远打电话,要其切实安排好调查组的食宿及用车等事项。调查组总共两个人(偶尔有渭南市监察局一干部作陪),但平时陪同他俩吃饭的却有多人。他俩周末回西安休假,移民办必派专车送去,周一再派专车接来。基于程远对他俩的盛情款待,故他们自始至终都是依着程远的意愿开展调查的。&&&&&&&&2、调查组组长马志成与省移民办的领导关系密切,而且据说他与程远也有很深交往。因此,马志成在查案中不顾国家利益、移民利益和廉政建设大局,更不坚持实事求是的办案原则,而是看重于熟人情面,始终按照某些涉案领导的旨意和愿望,一味地站在人情关系、本位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的立场上,想方设法地寻找举报人的不是,所进行的完全是一套反常、自私和带倾向性的不公正调查。他们对实实在在的腐败问题总是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能抹就抹,能灭就灭,竭力地寻找理由对腐败问题辩护辩解,对涉案者姑息迁就,甚至不顾铁的客观事实,极力抹煞错误,强行予以否定,为腐败问题开脱罪责,为涉案者充当保护伞。比如,举报信中反映移民办领导平时不抓廉政教育,导致一些干部在管理移民资金上出现了受贿14万元的问题(有关人员分别被判刑4到7年)。对此,调查人员却辩解并质问举报人:“这个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改革开放大气候和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这跟你们单位的领导有什么关系?!”&&&&&&&&3、中纪委和监察部所联合颁布的《关于保护检举、控告人的规定》第四条明文规定:“纪检监察机关受理检举、控告和查处检举、控告案件,必须严格保密。对检举、控告人的姓名、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等有关情况及检举、控告的内容必须严格保密,严禁将检举、控告人的有关情况及检举、控告的内容透露给被检举、控告单位和被检举、控告人以及其他单位和人员。未经检举、控告人同意,不得公开检举、控告人的姓名、工作单位及其他有关情况。”第五条还严肃规定:“受理机关工作人员无意或故意泄露检举、控告情况的,应追究责任,严肃处理。”可是,铁的事实证明:早在调查组来渭南调查之前,马志成等2人便提前将举报人的姓名及举报信内容吐露给了程远等人。同时,程远为此事还专门召开了一次行政办公会,在会上指示各科长“要尽快做好对省调查组调查案件的应对工作,力争变被动为主动”。随后,调查组来到渭南的头一天,又将举报信面交程远亲阅,甚至还与程远一起商量制定了具体的调查方案。&&&&&&&&4、马志成在每次与举报人的调查谈话中,始终持有一种敌对的心态,总是以冰冷的态度、埋怨的口气、生硬的言词和上级对下级的大官气势,频繁地质问或训斥举报人,甚至大发雷霆,让举报人感到这哪里是调查谈话,分明是在审讯杀人凶犯。如在一次谈话中,当举报人说到对移民办领导在一次移民工作大会上,向全体与会人员各发一个皮包、一块进口手表和150元现金的问题阐述观点和认识时,马志成竟然猛地站起来,扑到举报人的面前,指着举报人的鼻子吼骂道:“你放屁!满口放屁!”马志成对所举报的每一个腐败问题的各个具体细节,都要求举报人讲清楚,一旦发现某一细节汇报得不够具体或不太详细时,便对举报人步步紧逼,甚至野蛮训斥,马志成还威胁举报人:“你不通过省上越级向中央写举报信,这是违纪的,也是违法的,如果再发现你反映的问题有失实之处,我们马上就可以给你定诬告罪。”在长达两个月的调查中,限制举报人起码的人身自由,常常是采取轮换着连续谈话的做法,让其不能按时吃饭和休息,更不允许其请假。&&&&&&&&5、中纪委所颁布的《控告申诉工作条例》第十三条明文规定:“对检举、控告的问题作出处理后,由承办的纪律检查机关或有关党组织将处理结果告知检举、控告人,听取其意见。”第二十九条还规定:“报告检举、控告案件处理结果的必备材料是:(一)(略)(二)检举、控告人和被检举、控告人对调查处理的意见。”2001年举报人曾询问马志成:“你在96年4月受理查处了举报案件,其中涉及20多起、数千万之巨的严重违纪腐败问题,怎么到现在还没把处理结果告知我这个署名举报人,也没让我在《调查报告》上签写我的意见呢?”他竟然回答说:“你当时对有些问题的具体情况谈得不清楚,所以我不想给你告知处理结果,也不想让你在《调查报告》上签写意见。”他只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就剥夺了中纪委和监察部赋予署名举报人应享有的基本权利和表态资格。这就足以说明他在调查过程中肯定有作弊行为,亦足以证明他心中有鬼。马志成把本应严肃对待的《控告申诉工作条例》所规定的严格的办案程序完全是当成了一场儿戏,致使长达两个月的调查工作除了马志成等2人享受豪华招待外,查案毫无所获。&&&&&&&&96年4月的内部调查结束后,马志成等2人调查组在其《调查报告》中作出所谓的结论是:举报人反映的20个问题中,“擅自压缩返库人数、吃空缺安置经费、给财政局借款、给广播局借款、处理农场资金纳入小金库、给上级送贵重礼品”等最主要的六个问题,是失实的;“外出学习考察、领导出国、非移民进库安置”等六个问题不能成立;“给本单位职工发床板”等四个问题,属于手续不完备和一般性违纪问题;“创办经济实体效益差、入股大荔矿泉水厂、地区物资局欠款、对扶持资金管理不严”等四个问题,属于一般工作问题……(注:据说当时移民办主任程远甚至还亲自参与了《调查报告》的草拟与修改工作)。2001年3月,马志成等人所搞的第二次内部调查作出的“结论”,与第一次完全相同。1996年4月的内部调查和此后2001年3月的内部调查,均未向署名举报人通报调查结果,更未向其征求对两次调查的意见。在此对该《调查报告》质疑如下:&&&&&&&&1、中央决定安置15万人,而渭南只安置了7.3万余人(《渭南市移民志》的白纸黑字可以作证),却向中央谎报安置了12万,后又改称10万,但中央在前期和后来都是按15万人给予划地、拨款和安排物资的,返库的7.3万人绝不可能享用15万人的土地、资金及物资,这其中必然存在着大量的空缺。在当年,不少人倒卖移民项目的钢材、木材、柴油等物资计划指标,从中牟取暴利并被处分或法办,这个吃空缺的铁的事实难道是失实的吗?&&&&&&&&2、1993年春节前,渭南移民办用2辆客货车拉着西凤酒等贵重礼品到北京给有关领导送礼,这是失实的吗?(注:程远给一位记者也承认说:“那一年,我们是给北京某些部门和领导拜过年,但不是拉了两卡车礼物,而是两小车,礼品也不全是西凤酒,还有本地的酒和土特产。”)&&&&&&&&3、据大荔县移民群众反映:程远出于巴结省上某领导的动机,给大荔矿泉水厂入股300万移民款与法国佬合资。后来该厂破产时,移民款亏得一分不剩,法国人并无多大损失,程远却因合资而在1993年7月被法国人邀请到巴黎游玩了近两个月,他在巴黎埃菲尔铁塔上的留影就印在他那本没有书号的《心迹集》书中。这个铁证如山的腐败事实,怎么能说是失实的呢?(注:程远给一位记者也承认说:“省上某领导当时给我讲过让渭南地区移民办给大荔矿泉水厂入股的事。我93年在法国参观的费用是由法方支付的。”)&&&&&&&&4、非移民进库安置的问题严重地存在着,移民群众提供了那么多的人证物证,他们为啥不面对铁的事实,凭什么说此问题不成立?!&&&&&&&&5、日的《渭南报》报道:“审计机关查出,地区移民办弄虚作假,把新购的20多套床头、床板(单价177元)折为30元一套处理给职工……”如果就此为止算是一般的违纪问题,但恶劣的是,渭南市纪委责令程远先后作了3次检讨并要求移民办将床收回,收回后过了半年,风头一过,程远干脆一分钱不收,又以“借”的名义把几十副床头、床板全部发给了职工,且一直没收过分文折价款。如今20年过去了也未收回(程远对此事曾向一位记者也作了承认)。难道这也是“手续不完备,一般性的违纪”吗?&&&&&&&&6、中央曾明确规定:“移民经费属救济性质,必须加强管理,专款专用,不得用于非移民项目。”但在渭南,某些领导却把移民款随意借给个人和其他单位,至今仍有上千万元未收回。陕西省审计厅《号《审计结论和决定》严肃指出:“1993年6月,渭南地区移民办将入股大荔矿泉水厂的300万元移民专项资金和借给有关县移民办兴办实体的专款300万元转作落实政策支出,造成虚列支出600万元,外借资金200万元,违反了移民资金管理的规定,违反了财经纪律,本应从严处理,但考虑到今后移民工作的需要,因此不予处罚。对外借资金,落实责任确保收回,及时用于移民工作。”对于这些问题,连省审计厅都认为“本应从严处理”,可是调查组的人为什么认定是“属于一般工作问题”呢?&&&&&&&&7、2006年,有一位中央媒体的记者专门采访了渭南移民办时任一把手程远,在客观事实和证据资料面前,程远对被举报的50多个腐败案件均承认属实。记者在采访后兴奋地说:“真是出乎预料,没想到程远对所有的问题都承认了,无一否认,只不过在有些问题上极力推卸他自己的责任,而把责任往省、市其他领导的身上推。”在采访中,记者自始至终对程远的谈话都作了暗地录音,因此他现在想悔也悔不成,想变了变不了。随后,该记者又对相关领导也作了进一步的深入采访和证实。可是令人不解的是,连涉案人程远都承认属实的腐败问题,渭南市一些领导却以“此案已作结论,不宜再作报道”为由,而蓄意替腐败官员辩解,并抵制新闻媒体对这场反腐败斗争的正常采访和正义监督。&&&&&&&&既然某些涉案领导认为举报的腐败问题“不实”,那么这十多年来众多媒体及网站对举报的案件屡屡进行披露、曝光和抨击,这些涉案领导为什么不让这些媒体及网站公开作以道歉和更正呢?况且在许多网站上,至今仍然继续登载着大量批评移民部门腐败问题的报道文章,这些涉案领导为什么不依法去进行制止和控告呢?在此试问某些涉案领导:你们敢不敢在电视上面对媒体和观众,就被举报的50多个腐败案件一一进行公开提问、公开对质和公开答辩呢?&&&&&&&&至今,每每遇到中央批转来举报信或新闻记者登门采访,移民部门及地方政府某些涉案领导所惯用的应对手法,皆是以“此案已作了结论”为借口,而予以“合情合理”的推辞和抵制,从而便轻而易举地逃脱了组织上对腐败问题的应有查处、对腐败分子的责任追究以及新闻媒体对此反腐斗争的正义舆论监督,而国家和移民的经济利益则继续遭受着惨痛损失和侵害。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3:49:28 &&
&&揭密原黄河三门峡水库上亿移民款、十五万亩土地失踪之谜(五)&&&&&&&&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渭南市三门峡库区移民为了支援新中国的第一座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同时也为了使黄河中下游广大地区的亿万人民免受水害之苦,他们坚决服从国家建设大局,积极响应中央发出的“迁一家,保千家”、“一人迁,万人安”的伟大号召,发扬社会主义的无私奉献和自我牺牲精神,毅然舍弃世代耕耘的膏腴之地,而背井离乡,告别故土,人拉马驮,千里迢迢,远迁到宁夏、渭北的不毛之地。在迁移的过程中,广大党、团员和贫下中农积极行动,带头迁出,有的还屡次搬家,甚至被政府竟然迁移8次之多。他们几经迁徙折腾,致使家产损失殆尽,生活十分困苦,而且还发生了诸多妻离子散、卖儿卖女甚至家破人亡的人间悲剧。移民的安置地点大都是在人烟稀少、土地贫瘠、经济落后的旱塬沟壑区,当时的劳动日值只有几分钱,年均收入仅为数十元,不少移民的全部家产不足百元钱。他们长期不得温饱,有的为生计卖血度日或乞讨要饭,有的借房居住,有的栖身土窑,有的几代人同室,有的竟人畜共舍,有的全家人晚上睡觉只盖仅有的一条被子,还有的甚至因无棉被,便把水缸放倒,而躺在水缸里面苦度寒夜。至于无钱制衣、无钱娶妻、无钱看病、无钱上学的现象,则更是屡见不鲜之常事,因此移民中的文盲者居多。有一些老移民经常哭诉说:“我们迁移前在陕西老家安居乐业,生活幸福,只因后来的多次搬迁,损失惨重,再加上安置区的生产条件极差,从而使我们食不裹腹,缺衣少穿,一贫如洗。”&&&&&&&&&&特别是远迁到宁夏贺兰县和陶乐县等回民地区的移民,更是遭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疾苦。他们所安置的荒漠山区土质低劣,久旱无雨,几乎连野草都不生长,移民播下的粮食种子一个多月发不了芽,最后霉烂在地里。尤其是在60年至62年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中,有不少人居然被活活饿死。有的移民因饥饿难耐,便冒险去偷食当地回民种的玉米,被人家抓住后打得鼻青脸肿,浑身带伤。还有一些七、八十岁的移民老人们,在连续多日吃不到一点食物的情况下,就只好饥肠辘辘地靠着南墙坐了一排排,他们精神萎靡,有气无力,心情凝重,默默无语,晒着太阳,伴着时间,活活地在等待着饿死。饥饿迫使这些向来受人敬重和赡养的老人们绝望地走向了集体死亡的道路。此情此景,真是惊心动魄,惨不忍睹,催人泪下,揪人心碎。当年在动员群众迁移时,地方政府曾向乡亲们承诺说:“凡服从国家安排的移民,迁到宁夏后起码可以获得与当地群众相同数量的肥沃土地,保证让大家过上富裕的生活。”然而,当第一支由青壮年组成的移民突击队到达宁夏后,愕然发现安置区竟是一片荒无人烟的处女地,基本条件极差,令人难以生存。移民在宁夏的数年间,几乎是开荒种地,收获甚微,使这些原本生活在富庶关中的移民们实在痛苦不堪,贫困交加。他们认为,宁夏同陕西相比,真是犹如地狱与天堂之差。&&&&&&&&1964年,中央决定将三门峡水库原先所规划“蓄水发电”的运用方针改变为“径流发电”,大大缩小水库面积,使陕西境内所辖的80万亩库区不再蓄水,重新恢复了过去的本来地貌。此时,这些背井离乡的移民为了逃离在宁夏被饿死的厄运,他们在思乡情切之下,便萌生了返乡的念头。随之,一场惨绝人寰的“闹返陕运动”油然而发,且锐不可当,移民们在没有得到政府批准和许可的情况下,便自发的、不顾一切地逃往陕西。可是,当移民千方百计、冲破阻力回到陕西老家后,一旦被当地政府发现,陕西方面就会又将他们强行遣送宁夏。有些人甚至逃回几次,随之又被抓住后遣送几次。还有一些人,在闯过了宁夏所设立的层层拦截关卡后,不料在返陕途中偷渡黄河时,却被急流活活淹死,甚或掉入黄河冰洞而葬送鱼腹。这真是逃离了鬼门关,又步入了阎王殿。据大荔县平民乡新建村70岁的老移民马连宝回忆说:“在宁夏的苦难遭遇,是三门峡库区移民生涯中最悲惨的一段血泪史,当时死于饥荒、葬身非难甚至自杀而亡的乡亲数以千计。”华阴市五方乡高家村60多岁的史项学,至今仍然清楚地记得当年政府官员在动员他离开家园时那种信誓旦旦的样子,并且亲身经历了50年前被政府强迫搬迁移居他方,从而导致他家破人亡的恐怖恶梦。 就连移民在清明节想瞻仰祖先,祭祀扫墓,可他们的祖坟也早在建库蓄水时已被淹没得无影无踪,无处寻觅了。。&&&&&&&&后来,在广大移民群众多年上访与不懈努力下,党中央和国务院终于在1985年批准移民正式返库定居。然而时至今日,移民存在的许多实际困难和问题并未得到合理解决,生产、生活条件仍未得到有效改善。陕西的全国人大代表马百党指出:“返库移民只是得到少量的贫瘠土地,库区过去原本属于移民的肥沃土地,大部份仍然被部队和国营农场经营着。”在此值得一提的是,1985年移民返库安置时,国营农场和部队农场所移交安置移民的土地大都分布在库区的沿河地带。由于在黄河下游的河南修建了三门峡大坝,致使上游陕西库区境内的黄、渭、洛三河水位抬高,渭河坝内与坝外的落差竟然高达4.5米之多,成为令人望而生畏的悬河,从而导致洪水灾难的频频发生,且移民群众则是首当其冲,倍受其害。例如近年来就相继出现了“87.6”渭河支流柳叶河决堤、“92.8”黄渭洛三河同时泛滥、“94.9”洛河决堤、“96.1”黄河特大凌汛、“96.8”渭河多条支流决堤、“97.4”黄河小北干流在桃花盛开季节发生“桃花汛”、“98.7”渭河支流罗夫河决堤、“99.5”罗夫河再次决堤和“2000.10”渭河及其支流方山河接连决堤等等。&&&&&&&&特别是在2003年秋季,渭河流域接连出现了几十年一遇的5次特大洪峰,渭河洪水不能畅入黄河,形成倒流;同时,渭河6条支流的洪水更是难以注入渭河,形成倒灌。因而,致使渭河及其支流多处垮堤、毁岸,巨大的洪流从决口处居高而下,形成瀑布。抗洪战士将6辆装满石头的大卡车和大客车推入决口堵水,但推下去后却竟然不见了汽车的踪迹与踪影。由此足见悬河的落差之大与洪流之猛,致使华县境内的几条南山支流相继决口,4亿多立方米的洪水淹没了华县的7个乡镇,并危及到了华县县城和渭南城区的安全。为了保障华县、渭南两城的安全,地方政府便采取了炸堤开口――人为地把华县境内的数亿立方米洪水泄入华阴市移民区,从而导致华阴移民蒙受了不应有的惨重损失。当时的实情实景是:数万移民的农田洪水蔓延,庄稼淹没,汪洋一片,一望无际,不少洼地的积水竟达5米多深,移民眼看就要收获的玉米、豆子、棉花、花生及各类瓜果均成了海底植物,致使他们辛苦了一年的汗水,最终换来的却是颗粒无收,劳而无获。为了生活,移民只好踩着木板漂游到田间,在深水里去采捞一些被洪水浸泡而发了芽的玉米棒子充肌。回想,这些移民50年前在修建三门峡水库时,他们为了保障黄河下游的亿万人民免遭洪水之害,而响应政府号召“迁一家,保千家;一人迁,万人安”,给别人作出奉献,牺牲了自身利益。如今在50年后,为了保障华县、渭南两城的安全,他们又响应政府号召而充当遭受淹没的泄洪区,再一次给别人作出奉献,牺牲了自身利益。&&&&&&&&更为惨痛的是,移民群众返库十多年来经过艰苦奋斗和大干苦干,用所创造的积蓄好不容易建起了房子(大部分人为建房还贷款、借款),可是还没来得及享受喜迁新居的幸福滋味,却被这场“不速来客”的洪水一淹而光。他们的屋舍被冲塌,家产被吞没,储粮被泡霉,畜禽被淹死,真是灭顶之灾,惨不忍睹。移民们身处洪魔肆虐的灾区,望着无边无际的大水,面对残酷无情的灾难,他们痛苦万分,悲痛至极,他们在难过、在伤心、在忧愁、在悲哀、在叹息、在流泪……。华阴市罗西村移民妇女王丽红曾给一位记者诉说道:“长期以来,渭河水患就象诅咒一样困扰着移民。我1996年嫁到罗西村后,为了躲避洪水已经搬出、搬进三次了。每次来洪水,房子就被淹,连家具也被泡坏了。”&&&&&&&&再者,移民群众除了屡屡遭受洪水、凌汛的侵害外,同时,鉴于诸多河流的水位抬高,也导致库区出现了大范围和大面积的黄河湿地、沼泽地、嫩滩地及盐碱地。然而,返库移民大都被安置在这些土质极差、生长力颇低的恶劣地域。尽管移民常年累月面对黄土背朝天的辛勤劳作,但其农田收获微薄,效益不佳,有的甚至衣食无着,到处借债,致使苦命可怜的移民为了生活和生存,不得不艰难地、苦苦地挣扎在贫困线上。&&&&&&&&温家宝总理2005年3月在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曾强调:“要关心和支助弱势群体”。众所周知,在中国最贫穷的是农民,农民当属弱势群体。然而移民也是农民,而且是农民这个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应该说,之所以移民如今很贫穷,是由于他们为了祖国的水利建设而几经搬迁折腾所造成的,或者说是由于共和国的历史大车轮把他们调运到了这一地步。试想:就是再富有的人,也经不起多次搬家迁移,因为移民每搬一次家,其房子是搬不走的,他们花巨款所修建的房子就废弃了,加之政府不提供搬迁费,故移民所原置的家当就抛弃了(如有一位移民在搬迁时,将一个上好的楠木大衣柜仅仅变卖了10元钱),而只是带着少量的衣物及生活必需品迁往异地。无可否认的客观事实证明,移民每搬一次家,都给他们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伤害。&&&&&&&&早在修建三门峡水库之前,(后来作为库区的)大荔、华阴、潼关等县市乃属陕西关中平原的“白菜心”地域,这里土壤肥沃,物产丰富,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群众不愁吃、不愁穿。可是自从半个世纪以来,在政府的决策和安排下,三门峡库区移民由于几经搬迁折腾,从而导致他们损失惨重,穷困潦倒,窘迫不堪,生活无着,甚至迄今还存在着不少现实的生产和生活困难。正如渭南市委一位领导同志在2006年2月对国家发改委调查组同志所说的:“我们渭南的移民问题是共产党造成的(共产党所建立的新中国决定修建三门峡水库及搬迁移民),而不是国民党造成的(因为修建水库及搬迁移民时国民党已败逃到台湾)。因此,我们党和政府有责任帮助移民解决问题,克服困难,使他们摆脱困境。”&&&&&&&&在07年3月召开的全国人代会上,温家宝总理又首次把“库区移民”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之中,并严肃指出移民工作方面“还存在一些违反法规和政策而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总理讲这句话,说明了中央对于某些违规违纪,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的高度重视,同时也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移民群众的深切关心与爱护。&&&&&&&&迄今,移民搬迁已历时整整半个世纪,当初的小伙子现也年逾古稀了。这些人的一生几乎都是在搬迁折腾中度过的,又都是在贫困线上长期挣扎和苦苦煎熬的,甚至他们的几代人屡经奋发努力,也未能在贫困的深潭里翻过身。人常说:同情之心,人当有之;天地良心,人当怀之。令人痛心和气愤的是,在2005年10月,一些移民去华阴市政府上访,该市某些领导当时竟然派人把市政府办公楼卫生间的门全都锁住,乡亲们想上厕所上不了,想喝自来水喝不上,对移民简直是无情无义,冷若冰霜。&&&&&&&&还值得一提的是,当初在修建三门峡水库的上世纪五十年代,由于时值建国初期国家财政相当困难,因此,当时国家拨给陕西三门峡库区移民的人均经费仅为1千元,且此款全部用于政府移民工作部门的工作经费,而移民本身均未享用1分钱。他们在被远迁宁夏时,牛拉马驮的搬迁全都是由个人花费自理,在宁夏的建房以及后来重返陕西的搬迁与建房,也均是由个人花钱自理。试看,如今国家拨给三峡库区移民的人均经费竟然高达4.5万元之多,且移民的搬迁与建房均是由国家出资和实施,个人不花一分一文,一切都是现成、停当和周到的。两地相比,犹如泾渭。因此可以说,国家在建国初期因财力紧缺,当时确实是把陕西渭南三门峡库区的移民亏待了。也可以说,陕西渭南三门峡库区这些老实忠厚、多灾多难但却可敬可爱的60万移民大众,当属社会的奉献者和国家的大功臣。&&&&&&&&显然,移民群众十分亟需并热切渴望国家拿钱帮助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因此他们最痛恨那些人为地肆意盘剥、任意挥霍、损失浪费移民资金的一切腐败现象。《工人日报》披露了移民部门的腐败问题后,因为此事关系着移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所以他们对这一报道倍加关注。鉴于移民中文盲者众多,为了满足那些文盲移民想要了解报纸披露内容的愿望,移民群众便自发地聚集在一起,请有文化的人给大家宣读报纸原文。但就是这么一件极为平常和极其正常的事情,由于某些领导害怕移民群众知道了他们的腐败问题后,会起来反对腐败,会请求纪监机关查处他们的腐败问题,从而损伤某些领导的自身利益。因此,他们便竭力地对移民隔绝报纸,封锁消息,想方设法不让群众了解报纸上腐败问题的事实与真相。为达此目的,他们便绞尽脑汁,费尽心机,利用手中掌握大权而对移民乡亲聚在一起读报之事强行扣以“移民非法集会”的犯罪大帽。紧跟着,便指使公安机关对此发起“治理行动”,甚至无偿地投以巨额移民资金作为治理经费的后盾,并且操纵4个县、市、区公安局又是反复调查乱发报纸的“移民凶犯”,又是在移民居住区大范围地搜查没收《工人日报》,又是极力阻挠和拦截移民群众给中央发信等等。移民部门的某些领导人为何那么讨厌、怨恨、害怕移民群众,甚至视移民群众为仇敌,他们无时无刻都在密谋和策划着“如何对移民群众进行防范和制裁”之高招与伎俩。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3:51:24 &&
揭密三门峡水库上亿移民款、十五万亩土地失踪之谜(六)&& 10年前,为阻止《工人日报》继续披露移民系统的腐败问题,三门峡水库移民部门领导及地方政府分管领导便组织一班人,于1997年2月专程赴京到工人日报社进行游说,他们狡辩道:“移民部门的问题不能报道,否则会引发移民上访,影响社会稳定和安定团结,甚至影响香港回归和澳门回归的统一大业”云云。此后至今,每每遇到中央批转下来的举报信或媒体记者来采访,移民部门和地方政府某些涉案领导所惯用的应对手法,皆是以“移民方面的问题不能翻腾,负面的东西不能报道,否则会影响库区的社会稳定”为借口,而予以推辞和抵制,从而便轻而易举地逃脱了组织上对腐败问题的应有查处、对腐败分子的责任追究以及媒体对反腐斗争的舆论监督。为了阻止媒体披露移民部门的腐败案件,渭南市及下属各县(市)又先后数次赴京向有关媒体做说服、劝阻工作,包括还给个别媒体送礼送钱,收买腐蚀。在2007年6月份,当最高人民检察院主办的《方圆法制》杂志将要报道渭南市移民局的腐败问题时,渭南市委即派遣有关领导一行多人前往北京,亲临该杂志社进行劝阻,甚至还不惜搬请国家新闻出版署的负责人出面说情,经过多日的劝说和求情,方才“挡”住了该杂志的披露曝光。&&&&&&&&可笑和荒唐的是,地方政府和移民部门多年来在对付移民“闹事”的长期实践中,还发明创造了“三防”、“三监”与“三陪”的防范措施和工作方法。“三防”即:防移民聚会,防移民上访,防移民同媒体接触;“三监”即:监视移民行踪,监听移民电话,监控移民活动;“三陪”即:陪移民吃饭,陪移民聊天,陪移民外出办私事。也就是说,为了把移民牢牢控制在政府的手掌之中,他们宁可花公款、派干部整天陪伴移民吃喝、闲聊,消磨时间,拖住移民,控制住移民,就是移民想外出办私事,也必须得由监控干部给其把车票买上陪同前往和返回。据了解,基层政府和移民部门在对移民实施“三防”、“三监”与“三陪”中,的确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精力,比如华阴市政府在2006年,就抽调了300多名党政干部和公安干警进驻库区昼夜监控移民,还在该市电视台每天的节目中不断播映“对于违法上访者,要给予严厉制裁”的警示语。可是,尽管花费了好大的劲,但却效果甚微,移民们照样频频聚会,屡屡上访,并不断地向新闻媒体投诉和求助,仅在一年时间就唤起了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社等12家媒体的关注、采访与曝光。总之,地方政府和移民部门在做移民稳定工作中,不是主动地从根本上查处、解决移民长期关注和反映的违纪腐败问题,而老是被动地跟在移民屁股后面进行防范和布控,其最终的结果往往都是枉费心机,事与愿违,得不偿失,不但把移民没有“防”住,反而还与群众的矛盾更加剧,关系更紧张,以至形成了目前的敌对状态。日,渭南市市委常委、副市长张建华心系移民,冒着严寒前往库区看望群众。谁知大荔县和华阴市获知此事后却如临大敌,严阵以待,两县市马上派出多辆警车和大批干警在移民区到处巡逻,严密防范,并对移民代表进行监视和控制,甚至还动用地方国家安全局秘密侦探所谓的“移民动向”,以防止群众向市长反映基层政府的某些问题,把库区气氛搞得十分紧张,也把广大移民搞得怨声载道。&&&&&&&&在这23年来,移民接连不断地到各级政府和纪监部门上访、信访甚至集会,要求严肃查处移民部门乱花滥用巨额移民经费的严重腐败问题。而对于移民群众正常的上访和信访行为,某些领导将其惯称为“移民闹事”,在他们的眼目中,总是把移民群众看着是喜欢“闹事”的“刁民”与“草寇”。长期以来,移民群众为举报腐败问题频频赴省赴京上访,致使省上和中央屡屡通知渭南前往“领人”,渭南市及下属各县市便急火匆匆地派遣要员出征完成“领人”之重大使命。这已成为移民部门及政府分管领导的家常便饭和经常性工作,渭南市移民局领导一年赴省赴京“领人”就达四、五次之多。在去实施“领人”的时候,偌大的省城京城,光寻找上访移民就得花上几天时间,移民总是与官员们在城里捉迷藏,玩起了“敌进我退,敌找我绕”的游击战。在找到上访移民后,官员们还得对移民苦口婆心,好话说尽,几经说服教育和反复协商,好不容易才将上访移民带领回家。总之,一提起移民上访和前往“领人”,领导们就怕得要命,深感畏惧和头疼。于是,某些领导便发话说:“坚决杜绝移民上访,否则会影响社会稳定和安定团结。”然而,领导指示杜绝就能杜绝吗?用移民的话说:他们的上访是政府逼出来的。常言道:“人非草木谁无情。”应该说,移民一生经历了颇多的人间沧桑,因此他们比起常人则更具人情味和报恩心,你敬他一尺,他会尊你一丈;你对他有一份信任,他会对你有十份拥戴。鉴于此,为何不向这些忠厚善良、贫穷拮据且乃属共和国的奉献者与功臣的移民们,多给他们一些本应享有的关照和本应获得的回报呢?&&&&&&&&众所周知,陕西三门峡库区移民问题乃是一个老大难问题。。。1985年移民返迁安置20多年来,成千上万的移民群众屡屡反映移民部门经常出现的乱花滥用巨额移民经费、擅自压缩返迁移民人数、非法批准大量假移民进库安置、混乱经营库区富余土地、随意截留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民政部救灾款等各类违纪腐败问题,但却总是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立案与查处。无奈,群众只好频频上访和越级上访,赴省、赴京是常有之事,甚至因无人重视和受理移民反映的违纪腐败案件,从而迫使移民出现一些过激行为。不少有识之士常常感叹道:“移民问题乃为陕西稳定的焦点与关键,移民稳定,则陕西稳定;移民不稳定,则陕西难安宁。”&&&&&&&&面对如此严重的官民冲突,陕西渭南移民局等移民部门领导是怎么应对的呢?&&&&&&&&日,程远等人特意安排在渭南市祥龙宾馆召开了一次省、市、县三级移民干部职工大会。在会上,明目张胆地违反中纪委和监察部《关于保护检举、控告人的规定》中关于“未经检举、控告人同意,不得公开检举、控告人的姓名、工作单位及其他有关情况”和“无意或故意泄露检举、控告情况的,应追究责任,严肃处理”的纪监办案纪律,竟然向全体与会人员公开宣读了国务院办公厅批转的举报信全文,并对举报信中所反映的实实在在的严重违纪问题强行狡辩和刻意遮掩,极力开脱责任,姑息迁就腐败事实,借以企图消除《工人日报》的正义报道对他们带来的所谓不利影响。&&&&&&&&鉴于报纸披露出的移民系统严重腐败问题,直接牵涉到陕西省移民办和水利部移民办,为了防止“拔出萝卜带出泥”而株连省、部等上级移民部门,因此上级移民部门有关领导便竭尽全力要保住渭南市移民局不出乱子、不翻船,并为此马上采取了两项得力与有效措施:一是特意给渭南市移民局主要领导程远颁发了“全国移民系统先进个人”的奖状,使其一跃成为国家级的先进模范人物;二是安排渭南市移民局不惜花费40多万元的巨额移民经费,邀请多家新闻媒体,并历时一个多月时间,大力、广泛地宣传报道渭南市移民局移民工作的所谓“辉煌”成绩,借以企图冲淡、抵销和掩盖渭南市移民局及程远的种种严重腐败问题。其中付给《三秦都市报》的宣传报道费就高达整整10万元之多。同时,又花以巨款,在《人民日报社市场报》(健康周刊)上,刊登了吹捧程远个人的大幅照片和赞颂文章,竭力为其涂脂抹粉、树碑立传,甚至还花钱在不少报刊的广告栏目连连刊登了程远的照片与文章。其宣传势头之猛、舆论力度之大,在渭南市堪称史无前例。&&&&&&&&但客观的的事实却与上级有关领导的企望相悖,比如在2000年渭南市移民局开展的“三讲”教育中,由于机关大部分同志对领导多年来乱花滥用和损失浪费巨额移民资金问题的意见颇大,故作为“全国移民系统先进个人”的程远,尽管作了多次自查和剖析,但因其对存在的诸多腐败问题缺乏应有的认错和自责,所以在进行民主测评时未能过关。为了图谋过关,程远便强行将渭南市移民局的“三讲”教育又延长了两个月。其间,他采取投机取巧和不正当手段,鼓动、策划并操纵一些亲信在暗地里给反对他的同志做所谓的“思想工作”,包括给人许愿,竭力地为他拉选票。同时,程远在后来的自查、剖析中仍然继续遮掩腐败问题,拒不承担渎职责任,甚至出现边整边犯的新问题。因此,在第二次进行民主测评时,仍有一半干部职工给程远划了不满意票,甚至比第一次民主测评还多了2张反对票,致使他到底未能过关。到了11月份,渭南市委和市政府便果断免去了程远的党内外一切职务。当市委和市政府分别下发了对程远免除党内外一切职务的文件而正式宣告他下台时,渭南市移民局的干部职工真是人心大快,欢声一片,聚集一起,饮酒祝贺,有的同志甚至还高兴得燃起了鞭炮,以表示对市委、市政府英明决定的衷心拥护和支持。不少同志兴奋地说:“市委和市政府终于给大家出了一口恶气,为移民除了一大祸害。”总之,象程远在“三讲”教育民主测评中几次未能过关的事例,在渭南市直部门400多名县处级领导干部中的确是少见的。可以说,程远在“三讲”中拖延10个月之久等不正当行为,成为被渭南人民广泛传播的一件奇闻丑事。&&&&&&&&程远在1998年10月编写了一本书,书名叫《心迹集》。书中有一篇他在96年12月作的诗,对《工人日报》96年12月18日第七版刊登该报记者丁国元写的“移民款不能乱用”的正义报道竭力进行诬蔑,肆意给新闻记者的正义报道扣帽子,既把这一报道文章定性为“失实文章”,又无理指责什么“失实文章引起库区移民骚动”,甚至还将《工人日报》的报名谬改为《工人时报》。在此须指出的是,程远的这本书是黑书,书中既没印出版社名称,更没有批准出版的审批号,乃属非法出版物。可是,他却将此书大量出版印刷,并向国家水利部和中、省、市、县(含外省)移民部门及社会各界大范围地销售发行,对《工人日报》影响极坏。程远不让移民群众阅读国家正式发行的报纸,自己却可以公开违反《国家出版法》,任意出版发行他自己编写的黑书。程远《心迹集》书中的封二页,印的是他93年7月去法国旅游时在巴黎埃菲尔铁塔上的留影照片,这乃是一个罪恶的证据。当时,程远把300万元移民款送给法国人搞矿泉水,法国佬为了答谢程远,便根据程远的嗜好与暗示,特邀程远赴法旅游了两个月。法国佬真会算帐,他们为程远赴法旅游只花了几万元,却换来了渭南市移民局300万、水利部移民局300万和陕西省移民办300万之巨款,这真是一本万利。最终,程远等人把这900万元移民款亏得一干二净。&&&&&&&&当初国家在修建三门峡水库时因建国初期财政困难,因此,当时国家拨给陕西三门峡库区移民的人均经费仅为1千元,且此款全部用于政府移民工作部门的工作经费,而移民本身均未享用1分钱。他们在被远迁宁夏时牛拉马驮的搬迁全都是由个人花钱自理;在宁夏的建房以及后来重返陕西的搬迁与建房,也均是由个人花钱自理。而今国家拨给三峡库区移民的人均经费则高达4.5万元之多,且三峡移民的搬迁与建房均是由国家出资和实施,个人不花一分一文,一切都是现成和周到的。两地相比,犹如泾渭。如今,渭南三门峡库区60万移民群众的经济状况仍然很贫困,他们在生产、生活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少现实的困难和问题,确实亟需国家继续多多地给予投资和扶持。移民的贫穷并非懒惰所致,而是由于他们为了祖国的水利建设几经迁移所造成的,或者说是由于共和国的历史大车轮把他们调运到了这一地步。十多年以来,国家给渭南市下拨移民经费并非降低和减少,而是逐年都在大幅度递增。例如:在1985年至1990年这6年中,国家总共只拨了1.2亿元,年均仅为2千万元;此后,国家每年下拨4至8千万元左右;而在近年来,国家平均每年就下拨2亿多元。关键问题是如何才能坚决执行移民资金管理使用的政策和规定,切切实实加强对移民经费的管理,务必确保把有限、宝贵的移民资金真真正正地用在移民事业上,彻底杜绝一切损失、浪费移民经费之违纪腐败问题的屡屡发生。&&&& &&&&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3:52:15 &&
为和谐中国而顶贴
本版块主题总数:2639612 / 帖子总数:
今日论坛共发帖:1455 / 昨日发帖:36227 / 最高日发帖:75754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律师之窗&&├股市泛舟&&├会员阅读&&├史海钩沉&&├舆情观察╋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旅游时尚&&├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网络剧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猫兄鼠妹&&├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原创小说&&├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凯迪海南&&├凯迪广州&&├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苏州会馆&&├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重庆会馆&&├猫眼观渝&&├山城拍客&&├重庆教育&&├巴渝情缘&&├猫人游记&&├健康养生&&├重庆车友&&├两江房产&&├渝民新婚&&├麻辣吃货&&├渝财有道&&├时尚渝女&&├公益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转贴]揭密十五万亩土地失踪之谜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澄城县人民政府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