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追求是永无止境为题写一篇作文800字的作文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高考各类材料作文题命题理由及指导汇编2
二、寓言类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片罂粟开花了,娇艳美丽的花朵在风中摇曳。
罂粟对过路的人说:&如果你能采食我的果实,一定会给你带来快乐。&
路人对罂粟说:&如果我陶醉于你片刻的快乐,就会给我带来长久的痛苦!&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理由】
人生在世,&痛苦&与&快乐&这对矛盾的情感会伴随终生。如何正确地对待这一矛盾体,值得青年学生思考。在高考中,&关系型&话题是一个重要的命题方式,本题采用材料作文的方式提出一个&关系型&命题是一种新尝试。
【命题指导】
这是一则寓言,讲了&痛苦&与&快乐&的辩证关系,写作时要注意辩证地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两者看似对立却又紧密统一,相互转化。从小的角度看,可立意为&任何时候都不要被眼前的一时的绚丽所迷惑&。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孩子第一次看到大山,他高兴地说:&我看到了高峻!我懂得了高峻!&
大山笑了:&你只看到了高峻的一部分,你还没有真正懂得高峻!&
孩子第一次来到海边,面对大海,他激动万分:&我看到了浩瀚!我知道什么叫浩瀚了!&
大海笑了:&你只看到了浩瀚的一部分,你还没有真正理解浩瀚!&
孩子第一次来到草原,他骑马在草原上奔驰,兴奋极了:&我看到了辽阔!什么叫辽阔?这下我全懂了!&
草原笑了:&你只看到了辽阔的一部分,什么叫辽阔,你还没有全懂呀!&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理由】
人生无限,求知不止,探索不停,本题的命意在此。对于正在求知中的学生而言,懂得如何求知,知识的海洋有多深;如何探索,探索的道路有多广阔,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命题在全国各地的高考中时有体现,符合高考命题规律。
【命题指导】
这则寓言从整体上说,谈的是&大自然奥妙无穷,我们对它的认识永无止境&。由此可立意为认知、成长、求索;从局部看,可立意为高峻、辽阔、浩瀚
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个人为大家奉献了毕生的力量,于是,人们在他老得不能行动的时候用尽所有能够称赞的词汇称赞他。
一个人对此感到肉麻,表示不满。他吹灭了在他面前的蜡烛,说:&一个人的生命不就像这样一根蜡烛,一吹就灭吗?它怎么跟太阳永恒的光辉相比呢?&
一个智者说:&你太谦虚了。一个人的肉体可以像蜡烛,一吹即灭,但是,一个伟人的思想和功绩,却可以像太阳的光辉,光耀万代啊!&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理由】
价值观问题始终是高考命题的一个核心内容。本题的命意在于引导考生思考人生价值在精神层面的意义,有一定的深度。重点考查学生的思维深度。
【命题指导】
这则寓言通过两个人的对话揭示了人生价值的意义。审题时要注意&一个智者&的话,根据这句话可立意:人的伟大来自奉献,世界上只有精神是永恒的;伟大与平凡;人生追求:永恒。
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好事者从小河里取了一些水,并把这些水装进高高的玻璃杯,放在豪华的桌子上。
水很高兴,得意洋洋地说:&以前我总是匍匐在别人的脚下,现在我终于可以高高在上扬眉吐气了。&
正说着,只听&啪&的一声,玻璃瓶跌倒在地板上,碎了。水流了一地。没等它叹息,不一会儿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理由】
人生在世,应该用怎样的态度对待别人与这个世界,这是考生应该思考的问题。它关系到考生步入社会后能否顺利融入社会,让自己的人生不断走向成功。本题的这一命意很有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命题指导】
这则寓言比较简单,审题时注意&水&的态度和结果。材料的核心思想是:&那些自以为是,一心想高高在上的人,最终只会跌个大跟头,到头来悔之晚矣!&由此可立意为:高与低;站得高未必看得远;态度与成败;狂妄与冷静;位置,等等。
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庄子送葬,经过他的好友惠子的坟墓,回头对随从讲了如下的故事:有个楚国郢地人,鼻尖上沾了一层薄薄的白灰,像苍蝇翅膀一样薄,便让一个名叫石的工匠用斧子把灰削去。石便挥动斧子,呼呼作响,随手向下削掉了白灰。郢人的鼻子毫无损伤,站在那里面不改色。宋元君听说这件事,把石召来说:&给我试试。&石说:&我以前倒是能削,不过我的搭档早已经死了,没有人能同我配合了。&自从惠施死后,我也失去了对手,没法同人辩难与讨论问题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要求: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理由】
运用寓言故事作材料来命题是近几年高考命题形式之一,如:2003年高考以《韩非子&说难》中的寓言故事作话题材料,2004年广东卷根据《郁离子&冯妇》改编的寓言故事作材料,2006年全国卷I的乌鸦学老鹰抓羊的寓言故事,等等。上述材料中,庄子讲的故事能给人多角度的思考,有利于考查考生的审题立意能力。
【命题指导】
可以从多方面去立意,如:从匠石&运斤成风&,用斧子把鼻尖上的灰削去的角度来思考,可以确定&获得成功,需要熟练的技艺&的立意;从匠石不答应宋元君以及庄子说的几句话来思考,可以确定&没有恰当的对手,难以成就一番伟业&&默契的合作,方能把事情做到极致&&主客观相统一,才能创造美&等立意。
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片树叶从树枝向下跌落。
&我想落到大地上。&树叶说。
西风刮起并改变了树叶的方向,树叶说:&其实我正想向东飞翔。&
转眼东风刮起把西风压倒,树叶说:&向西飞行其实更妙。&,
接着是势均力敌,西风对抗东风,树叶说:&理智告诉我悬浮在空中。&
东风和西风都停了,树叶猝然跌落。
树叶说:&我已决定径直走向地球。&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以材料的寓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命题理由】
寓言往往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结构大多简朴,主人公可以是人、物,但都是借此喻彼,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寓深刻的道理于简明的故事中。本题着重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思考和分析问题,冷静思索,理性看待。
【命题指导】
这则材料,可以从两个角度去思考:
落叶的旅程给我们凸现了缺乏主见、没有抗争、随波逐流、没有原则等落叶意象。飘零的落叶可以飘零出失意人无法主宰自己命运的哀叹,飘零出夹缝中生存的人的无奈和辛酸,飘零出随遇而安者维护面子的&精神胜利法&,飘零出某些甘愿做奴隶者的媚骨丑态。
飞舞的落叶在跌落的欢歌中,舞起弱小卑微者探寻生存空间的勇气,舞起芸芸众生俯仰一世的交际艺术,舞起人们身处劣境的乐观豁达,舞起生命回归时的最后辉煌;可悲可怜的落叶映衬出的更是不屈于压力的抗争者,不人云亦云的清醒者,不同流俗的革新者等的不凡&&当我们不能改变世界的时候,要学会改变自己,并乐观地生存。
三、片段类
1.阅读下面三句诗,任选一个角度,自拟题目,自定体裁,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②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③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命题理由】(同题1)
【命题指导】
一句诗就是一个写作思路,一句诗就是一个联想对象。第①句,侧重的是对人生之路的探索,表达的是一种执著与追求。第②句,侧重的是对前途的自信与开朗,体现的是坦然面对前路的精神。第③句,是一种辩证的关系,不仅仅是指现实的路,更具有广泛性,可以运用到生活的各个层面。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报载,成都一妙龄女因感情问题跳楼,围观者起哄,并有吉他&伴奏&。
材料二:一名动了轻生念头的青年男子,在海南省人民医院的一座楼上作生死抉择的时候,禁不住楼下围观看客们的起哄,&显然被激怒&后,纵身一跳,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材料三:广西柳州市一名有轻生念头的女子也因为围观者的&嘲讽挑逗而情绪激动&,从窗台上跳下身亡。令人气愤的是,还有围观者打电话叫朋友&快来看&,有的干脆坐下&细细品味&,还有的小贩趁机叫卖望远镜&&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理由】
本题的命制意在引导考生思考&生命&的内涵。纵观当今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情景,从事故频发的各地&煤窑爆炸&,到山西的&黑砖窑&,再到材料中列举的情景,都表现出当代社会人们漠视生命、不尊重生命的现状。
【命题指导】
三则材料极其相似,透过材料看内涵,我们要明白,那是人啊,那是一个血肉鲜活的生命,不是一具玩偶,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尊严是现代社会维持道义和良知的底线,越过它,恐怕也就越过了做人的底线。
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日祭孔大典在孔子故里曲阜举行,&国人不可不知的五句《论语》经典&征集活动结果也同时公布。分别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邻;礼之用,和为贵。这五句最能体现孔子思想精华的经典名句,将推荐给北京奥组委,作为2008北京奥运会的迎宾语,以体现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的理念,表达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人民对四海宾朋的热情欢迎。
可结合五个名句,也可任选其中的一个名句,根据你的感受和认识写一篇文章。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命题理由】
《论语》是中国人的圣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轫,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以《论语》中凝结了孔子思想精华的这五个句子为写作对象,意在引导考生关注中华传统文化,并将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与构建和谐社会结合起来思考,既富浓厚的文化底蕴,又具鲜明的时代气息。
【命题指导】
写好这道作文题,首先要准确理解五个句子的语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不要加到别人身上,也就是说推己及人、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想一想;&德不孤,必有邻&的意思是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温家宝总理在出访时,曾用这句话来形容我国有很多很好的邻邦,远处也有很多朋友。&礼之用,和为贵&是说礼的运用,以和谐为最重要。写作时,立意的范围比较宽泛,可以结合五个名句来写,也可以根据自己对其中体会最深的某一句或两句来写:可以虚构一个引人入胜的具体故事,也可以就某一句子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4.阅读《两份名单》,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曾经把两份名单给十个人看,问他们对这些人是否熟悉,为什么熟悉,结果在我的意料之中.
第一份名单是:傅以渐、王式丹、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沅、刘福姚、刘春霖。
第二份名单是:李渔、洪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
十个人对第一份名单一个都不知道的有7人。十个人对第二份名单中的大多数人都知道。
我敢说,熟悉第二份名单的比熟悉第一份名单的肯定多得多。
可是,在当时,第一份名单中的人物是多么辉煌显赫啊!他们被众星拱月,万人景仰,上至皇帝,下至平民,都把他们捧在手心里;而第二份名单中的人物呢?曾经是那样寂寞孤独,郁郁寡欢,门庭冷落,默默无闻。
因为第一份名单里的人,全是清朝的科举状元,第二份里的呢?全是清朝的落第秀才。
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要求: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理由】
2007年高考,话题作文4道,命题作文9道,新材料作文5道。也就是说,高考作文命题就形式而言,正在走向三足鼎立。新材料作文应该有进一步递增的趋势。因此,我们有必要给予以重视。
【命题指导】
《两份名单》,告诉了我们什么?一个人的成就,决定于后天的发展;一次考试定终身,弊端多多,应该改革;应该建立一套科学的识别人材的机制;仅凭一次笔试或一次面试给人下断语,是以偏概全,等等。我们在作文时,一定要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如此,才会激情澎湃,才会更有说服力。
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下面有两组词,每组有10个词语,我们写在下面:
(1)期待压力迷惘抱负赏识崛起担当体验本源改变(单号考生作)
(2)行悟本孝渐俭味真妙趣(双号考生作)
你对哪个词语最为敏感?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1)立意自定;(2)体裁自选;(3)标题自拟。
【命题理由】
多种题目提供选择,也许是以后高考命题的一种导向,因为这样可以给考生更大的写作空间,更能关注考生的发展,更能体现新课改的理念。前些年湖北题&生无所息/生有所息&是也。
【命题指导】
给了多少个词语,实际上就是给了我们多少个话题。写哪个决定于我们对哪个最为敏感,最有体会,最有材料。需要注意的是,第(1)组10个词语里面,&压力&&迷惘&等是双刃剑,一定要有正确认识。如果稍微有所偏差,我们所写的可能会消沉、颓废,甚至观点错误。文章是用来影响人的,作为中学生,其作文主旨应该是积极健康向上的。明白了这些,接下来可以根据自己的写作情况,或者构思故事,或者议论抒情,一句话,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6.阅读下面关于&清醒&的警句,根据要求作文。
&错误和真理的关系,就像睡梦和清醒的关系一样。(德-歌德)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屈原)
&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富兰克林)
&在对生活存在理智的清醒的态度的情况下,人们就能够战胜他们过去认为不能解决的悲剧。(车尔尼雪夫斯基)
&希望是一种清醒的梦境。(亚里士多德)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少于800字。
【命题理由】
这道题强调人文精神,触及人的道德修养,目的是为考生提供更广泛的自由发挥空间,充分展现自我认识、自我追求。
【命题指导】
这些名言警句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谈&清醒&的。一个人,只有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那他的一生也就无所遗憾与牵挂,能够清醒自己,这也是最难得的一种清醒。因为这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完善自己,实现人生的全部意义。特别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对纷繁的生活和自我的言行都有清醒的认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从这一点说,这是一道展现自我追求、凸现进取精神的作文题。
四、议论类
1.请以下面一句话为开头续写文章。
有时一种力量会很可怕,有时看起来很可怕的东西其实没什么力量。
要求:标题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命题理由】
给出文章的第一句话,然后续写文章,这样的命题会在高考出现吗?实际上,这种题目已经在中考中得到验证了。这种题目的优点在于:一是可以有效地防止抄袭、宿构;二是可以充分考查考生的联想想像&能力;三是可以考查考生迅速审题立意的能力。有这三条,足以让命题人眼前一亮了。所以,在未来的高考中,这种题目完全有可能出现。
【命题指导】
一般来说,这种文题的审题重点就是所给出的一句话,这句作为&开头&句的话,往往暗含了文章的关键词,我们需要找出关键词,并对关键词的含义进行分析。比如给出的题目,他的关键词就是&力量&,围绕这一关键词我们可以分析一下,题目的态度是什么(实际上是命题人的态度),这一点同样要从句中寻找。我们看到,这句话前后给了两个观点:&力量很可怕&&看起来可怕的东西没什么力量&。我们可以分析一下,什么样的力量很可怕?什么东西看起来可怕其实没有什么力量?这时候就需要联想了,要联想到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历史上的种种事例,以及个人的经历,等等。这样就找到了主题与材料,然后再确定文体与写法,就可以顺利完成写作任务了。
2.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永恒,是大浪淘沙,留下了真金在那里闪烁。瞬间,是小河的细流,沉下了冲刷的碎石。永恒是绝对的,有如真理是永恒存在的。瞬间只是对事物表面的认识,容易受到感情的冲击。当春暖花开、春风和煦的时候你有好的心情出去游玩。在这时候,你就会发现生命的涌动,时光的轮回。这些永恒存在的东西,往往都必须是在一瞬间产生的。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什么感悟呢?根据下面的要求,开拓你的思路,驰骋你的想像,展示你的才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抄袭。
【命题理由】
追求永恒是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但是世上很多事情都是瞬间即逝,而且在历史的长河中,很多所谓的永恒也只是瞬间,这种思辩其实是对人生的思考,能够让考生重构自己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命题指导】
根据材料的提示进行审题立意。&永恒,是大浪淘沙,留下了真金在那里闪烁。瞬间,是小河的细流,沉下了冲刷的碎石&,据此,就可以想出这样的立意:大浪淘沙与小河的细流;闪烁的真金与沉默的碎石;永恒与瞬间,等等;根据&永恒是绝对的,有如真理是永恒存在的。瞬间只是对事物表面的认识,容易受到感情的冲击&,我们可以这样立意:绝对的永恒;脆弱的瞬间;用永恒和瞬间量化感情,等等。
五、新闻类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4岁的辽宁省大洼县农民工刘明明,在暴风雪中遭遇车祸,造成多处骨折。同行者为救其性命,12次向人下跪求救,却屡遭冷遇,刘明明最终命丧狂风暴雪之中。此事前不久经媒体披露后,舆论一片哗然。
12次下跪又能如何?居民拒绝,警车绕道,&120&更是见死不救。几十年不遇的暴风雪寒冷彻骨,而如此的世情冷漠,则凉透人心。当刘明明的同伴一次次双膝下跪又一次次从雪中失望爬起时,这种群体道德缺失造成的悲凉蔓延到每个人。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的含意的范围作文。
【命题理由】
&道德与荣辱&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到新阶段国民十分关注的问题,对于学生而言,正处在成长期的它们更需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荣辱观,正确价值观的确立对他们的终身发展意义深远,对于提高整个国家公民的素质水平也具有深远的影响。本题的设计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命题指导】
事件本身对考生的思想情感会产生强烈的刺激,材料最后提到&这种群体道德缺失造成的悲凉蔓延到每个人&是写作的主要方向。应围绕&道德&从个人、民族、国家的不同角度探讨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道德观。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日,陕西林业厅公布了猎人周正龙拍摄的华南虎照片,照片真假风波迅速成了娱乐直闻。真老虎还是假老虎?真照片还是假照片?周正龙、中科院专家&拿脑袋&赌照片真假,网友&手把手教你拍摄华南虎&,老虎年画开始热销涨价;政府官员、媒体、摄影家、野生动物学家,乃至外国杂志全都卷了进来,形形色色的人&娱乐其中&&&
要求:自主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少于800字。
【命题理由】
高考作文命题总是现实社会生活的必然反映,突出对社会和现实生活的思考和体验,强调自我对社会的观察、体验和发现。
【命题指导】
&虎照&是当前社会新闻中的热门主题词,从&虎照&这个词语出发,辐射出了无穷多条线,与周正龙、网友、中科院专家、政府官员、媒体、摄影家、野生动物学家,乃至外国杂志等另外一些点相连,每一个点都是一个绝好的话题。如代表下层民生的周振龙背后的故事,中科院专家和周振龙的&人头担保&凸显出中国科技发展的尴尬问题,地方政府如果在此过程中付出诚信代价,对民众造成恶劣示范,其消极影响远大于生态宣传的正面意义。此外,外国杂志也卷了进来,他们关注的焦点是什么?相信在具体严谨的求证面前,一切都将大白于天下。
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这是中央电视台&情满中国2008年抗击冰雪专题文艺晚会&上《爱心接力》节目中再现的一个场景。这张照片由(《南方都市报》实习生陈奕启、记者方谦华1月30日拍摄于广州火车站。当天部分列车恢复运行,大量的乘客聚集广州火车站,其中一个女孩在人群中昏倒了,众人接力把她抬出来救治。
过年回家,回家过年,这是中国人几千年来的习俗,但一场50年不遇的冰雪阻断了人们的归路,公路因雪被封,铁路因西北大雪破坏电网断电停运。因而有温家宝总理两下湖南一下广州的慰问,有唐山自发组织的农民电网救助队感恩(1996年唐山大地震郴州人民曾奔赴唐山救助)奔赴湖南郴州之行,有军队、武警战士奔赴抢险第一线的决战,有数百万普通百姓自觉到公路、铁路扫雪除雪的行动,有有关省市县自觉组织电力抢险队帮助灾区抢救电网的行动,有广东无数企业挽留外来工在广东过年的热心行动,有相当多省市的领导亲临现场指挥抢险,有全国各地数以亿万计的热心人士的捐助,有贵州、湖南群众自觉发起的绿丝带行动(任何有需要帮助的行人都可以免费搭乘挂有绿丝的带机动车)&&令人感动之余,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比如中央到地方的自然灾害的应急机制有待完善,各地电网在建设过程中的设计问题,铁路、公路部门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沟通、协调问题,有春运交通的疏导问题&&
面对这场50年不遇的冰雪灾害,面对这场人类与冰雪抗争涌现出来的事迹,面对这场数以千亿计损失的雪灾,你是否有很多感动,有不少反思?请你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要求: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理由】
关注生活,关注时事,关注焦点,是新课程改革实验对广大中学生的的基本要求。虽然这样的命题可能不会直接出现在高考题上,但通过这场雪灾的关注,在写其他文章时,会多一场思辨,多一些鲜活的材料,所以不能不加以关注。
[思路点拨]
这道题没有审题障碍,关键要明确一个写作方向&&是写你的感动,还是你的反思?写感动,要注意关注整个雪灾救助过程中涌现出来的感人事迹,并由此生发你什么感想。写反思,你要注意把握一个分寸,不能把话说得太过绝对。
[参考范文]
雪飘,雪融
河北辛集中学高三理(1)班李志肖
雪花,飘在了长江以南,飘着飘着就成了一场灾难。
因大雪,某省境内的铁路和公路已结了很厚的冰层,各线路停止通车,火车站内滞留了大批旅客。飘飞的大雪,黑压的云层,更使得车站内嘈杂一片。
一个摊位前,一个女人领着一个小女孩,女人的眼神在物品间徘徊,最后操着浓重的河南口音问:&大姐,这方便面多少钱一盒呀?&一个胖婆用尖酸刺耳的语调回答:&1
5。&女人一惊,又指着旁边的面包问:&这个哩?&&5块。&肥婆不耐烦地答道。小女孩拉了拉女人的衣角,偷偷地说:&娘,俺想吃方便面。&女人有点为难,转过头对肥婆不好意思地说:&大姐,能便宜点不?俺&&&女人没说完,肥婆就不耐烦地答道:&不买就算了,我又没逼你。现在什么不贵呀!&肥婆的表情有点狰狞,把小女孩吓得往女人后面一躲,半天不敢探出头来。女人看了看女儿,想了想说:&那来一个面包吧!&
回到车站的休息区,人还是那么多,女人心里酸酸的,空落落的,拉着女儿一边走一边想:&这人咋这样哩,缺德发国难财,俺在外打工一天才挣20呀!&正想着,女人就听到一个声音好像在叫她:&大姐,大姐来这边吧!&女人寻声一看,是一个戴着眼镜,长得挺斯文的年轻人。女人确定了一下是在叫她,便领着女儿坐了过去。女人礼貌地说了声谢谢,年轻人灿烂一笑,还露出两个酒窝,那笑容让女人心里微微一颤,好像温暖的阳光照了进来。年轻人看着小女孩,小女孩似乎真的饿了,狼吞虎咽的,年轻人微笑着从包里拿出一瓶水递给小女孩说:&小妹妹别着急,慢点!&小女孩看看水又看看女人,没接。女人说:&不行!谢谢你大兄弟!&年轻人笑着说:&大姐,没事。出门在外的,咱们都是一家人,现在又遇到这场雪灾更是缘分,更应该互相关照呀!更何况这只是一瓶水呢!&女人说:&大兄弟,谢谢你!俺该给你多少钱?&年轻人没说话,女人一看就想:这人不会这么单纯地对别人好,哎,认了吧,他要多少,就给他啦。年轻人说话了:&那就让小妹妹对我说声谢谢吧!&女人愣了,半天才反应来。她有点惭愧,对女儿说:&快说谢谢哥哥呀!&小女孩怯怯地笑着说:&谢谢哥哥。&年轻人欣然地点了点头。
女人看着站内嘈杂的人,看着站外飘飞的雪,心中似乎感觉到了春天的到来。她想,雪一定会融的,因为好心人会发出像春日阳光一样温暖的光&&
[点评]此文紧扣材料,采用记叙文的文体,从一个女人及小女孩的视角出发,截取了她们在火车站等车时所遇到的两个生活片断,运用对比的手法,在一贬一褒中鞭挞了自私自利、发国难财的丑恶行为,颂扬了关心他人、为受困人群伸援手送温暖的爱心举动,而这也正是本文要集中表现的主旨。文章自始至终都围绕着雪灾创设意境,烘托氛围,运用言语、神态、举止、心理等描写手法,使得人物形象鲜明突出。(河北辛集中学曹保顺荐评)
六、诗歌类
1.阅读约翰&唐恩的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宇的文章。
没有人是座孤岛
每个人都是一座大陆的一片是大陆的一部分
如果一小块泥土被海卷走一
欧洲就少了一点
如同一座海岬少一些一样
任何人的死亡都是对我的缩小
因为我是处于人为之中
因此不必去知道丧钟为谁而鸣
它就是为你而鸣
这首名诗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在《丧钟为谁而鸣》的开篇引用过。你读后有什么感悟呢?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要求: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理由】
给一首诗歌或一句诗,要求读后作文,属于新材料作文。2006年高考山东卷给了当代诗人雷抒雁的诗,2007年高考北京卷给了唐朝诗人刘长卿的诗,反响都不错。&诗无达诂。&诗歌的这个特点,为现在讲的&自主确定立意&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命题人给予青睐也就在情理之中了,相信未来的高考仍会有部分省市给诗歌作为作文材料。
【命题指导】
这首诗讲的是,在世界上你我他构成了一个休戚相关的整体,正因为如此,如果他人遭遇了不幸,那么丧钟是为他人而鸣,也是为我们而鸣,所以我们要有同情心,要有悲悯心。但现实情况是,灾难除非发生在自己身上,否则我们永远都有一种超强的免疫力,让自己免于撕心裂肺。他人的痛苦,大多数在我们这里就演变为粘结人际、打破沉闷的一种聊资。毫不危言耸听,很多时候,我们旁观,并消费他人的痛苦。正如埃蒙德&伯克所说:&我深信我们对他人的真正不幸和痛苦怀有一定程度但绝非轻微的喜悦。我们如此热情追求的,绝非奇观,而是某种不寻常而悲惨的灾劫。&明白了这些,我们自然知道谈作为保持整体的重要性,谈人要有同情心,谈人性的弱点,都可以。
2.阅读《笑声》为题的诗歌,按要求作文。
笑声是清晨露珠/在叶尖上滚动时的流淌/笑声是玫瑰花/最妩媚最郁香的美丽/笑声是春日阳光/最清新最怡人的普照/笑声是晨曦/是太阳的光环/是小鸟柔声的啭鸣/我们赞美笑声
是啊,人的生活中也少不了笑声,请你根据对诗歌的理解写一篇文章。要求:题目自拟;文体自选;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命题理由】
以诗歌为素材命制高考作文题出现在2006年山东卷。笔者认为,这种选材方式,一方面加强了审题的限制,另一方面也给考生很大的思考的空间,符厶&&在限制中发展自己&的理念。
【命题指导】
根据诗歌本身所蕴涵的深意来构思。诗以赞美笑声作结,暗示作者所说的笑声都是催人奋进、令人难忘的美好的笑声。这些笑声在我们的人生中都有着积极向上的作用,让我们终生受益。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求一篇英语作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