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体现说明方法用词准确的一个句子两个动词加分析.

阅读宋末诗人周密的《野步》。(6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小题1】诗题“野步”意为郊野漫步。“____”与“____”两字说明诗人已经被美景深深吸引。(2分)【小题2】从前两句中选择一个能体现春的气息的字眼,并加以分析。(2分)【小题3】全诗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乐乐题库
& 边塞诗歌四首知识点 & “阅读宋末诗人周密的《野步》。(6分)麦陇...”习题详情
175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62.8%
阅读宋末诗人周密的《野步》。(6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小题1】诗题“野步”意为郊野漫步。“&”与“ &”两字说明诗人已经被美景深深吸引。(2分)【小题2】从前两句中选择一个能体现春的气息的字眼,并加以分析。(2分)【小题3】全诗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4-江苏兴化常青藤联盟八年级下第三次月度联考语文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阅读宋末诗人周密的《野步》。(6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小题1】诗题“野步”意为郊野漫步。“____”与“____”两字说明诗人已经被美景深深吸引。(2分)【小题2...”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阅读诗歌,即可从诗中找出写诗人心理感受的两个字,直接摘引即可。试题分析:抓住题中表现“春的气息”这一要求选出句子,从描写的方法和表出景物的特点方面分析评价,并选出几个生动的字词,一一点评。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小题3】试题分析:古诗常用的写作是写景抒情,从诗歌所描写的景物特点即理体会诗人借写春景表达自己对恬淡生活的喜爱。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阅读宋末诗人周密的《野步》。(6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小题1】诗题“野步”意为郊野漫步。“____”与“____”两字说明诗人已经被美景深深吸引。(2分...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阅读宋末诗人周密的《野步》。(6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小题1】诗题“野步”意为郊野漫步。“____”与“____”两字说明诗人已经被美景深深吸引。(2分)【小题2...”主要考察你对“边塞诗歌四首”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边塞诗歌四首
与“阅读宋末诗人周密的《野步》。(6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小题1】诗题“野步”意为郊野漫步。“____”与“____”两字说明诗人已经被美景深深吸引。(2分)【小题2...”相似的题目:
古诗文默写。(8分)⑴人生在世不称意,&&&&。(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⑵&&&&,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⑶人生自古谁无死,&&&&。(文天祥《过零丁洋》)⑷同窗好友将随父去远方就读,请你选择古诗名句赠别留念,以示万水千山隔不断真挚的友谊:&&&&,&&&&。(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⑸但愿人长久,&&&&&&&&。(苏轼《水调歌头》)⑹《五柳先生传》中表明作者生性恬淡,无意于功名利禄的诗句是:&&&&,&&&&&&&&&&&&&&&。&&&&
用课文原句填空。1.树树皆秋色,&&&&。《野望》2.乡泪客中尽,&&&&。《早寒江上有怀》3.&&&&,一览众山小。《望岳》4.&&&&,恨别鸟惊心。《春望》5.夜久语声绝,&&&&。《石壕吏》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7.少壮不努力,&&&&。《长歌行》8.造化钟神秀,&&&&。《望岳》&&&&
默写(8分)1.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2.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3.不畏浮云遮望眼,&&&&。4.&&&&,流水前波让后波。5.杜甫《望岳》中,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的句子是&&&&,&&&&。6.《钱塘湖春行》中,从植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的句子是&&&&,&&&&。&&&&&
“阅读宋末诗人周密的《野步》。(6分)麦陇...”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阅读宋末诗人周密的《野步》。(6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小题1】诗题“野步”意为郊野漫步。“____”与“____”两字说明诗人已经被美景深深吸引。(2分)【小题2】从前两句中选择一个能体现春的气息的字眼,并加以分析。(2分)【小题3】全诗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阅读宋末诗人周密的《野步》。(6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小题1】诗题“野步”意为郊野漫步。“____”与“____”两字说明诗人已经被美景深深吸引。(2分)【小题2】从前两句中选择一个能体现春的气息的字眼,并加以分析。(2分)【小题3】全诗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相似的习题。语文中考阅读技巧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语文中考阅读技巧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作者为了清晰地说明事里,很讲究词语的选用.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能否省去,试作简单的分析1.一个体重60公斤的人,体内含水量达40公斤.2.瓜果蔬菜的含水量一般在98%以上.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作者为了清晰地说明事里,很讲究词语的选用.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能否省去,试作简单的分析1.一个体重60公斤的人,体内含水量达40公斤.2.瓜果蔬菜的含水量一般在98%以上.
作者为了清晰地说明事里,很讲究词语的选用.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能否省去,试作简单的分析1.一个体重60公斤的人,体内含水量达40公斤.2.瓜果蔬菜的含水量一般在98%以上.
(1)“达”字表明人体含水量之多,从而让读者明白水对人生命的作用,若删去“达”字,就不能表达这个意思.(2)“一般”说明是通常的情况,若去掉就会使人误解瓜果蔬菜的含水量都在 98%以上.
请问楼主哪里加点的词语?麻烦用括号括起来吧。好来给你解答。
希望采纳,谢谢!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我希望读者能够原谅我讲这些私事,我之所以说明这些事情,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B.昨天穿了件红色T恤的小张,脸上露出如沐春风般的笑容,仍然沉浸在胜利..域名:学优高考网,每年帮助百万名学子考取名校!问题人评价,难度: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我希望读者能够原谅我讲这些私事,我之所以说明这些事情,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B.昨天穿了件红色T恤的小张,脸上露出如沐春风般的笑容,仍然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C.“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之日,就是人类自己灭亡之时”,这种说法虽然太极端,但绝不是骇人听闻,人类至今安全的原因之一,就是它的奥秘还不为人所知。D.在2012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上,我国运动健儿即使顽强拼搏、奋勇争先,也终因技不如人,无缘金牌,令人扼腕。马上分享给朋友:答案A点击查看答案解释B“如沐春风”形容受到良师的教诲、熏陶。? C改“耸人听闻” D改“虽然”点击查看解释相关试题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粗加下划线词的含义,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
  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A.强调蚊子到死仍然不服气,因为它战胜过强大的动物。
B.说明蚊子至死都不明白自己被灭亡的原因。
C.蚊子为自己的强大而遭覆灭感到惋惜。
D.蚊子已感受到自己的得意忘形,使他遭受失败。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甘肃兰州卷)语文(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18分)①2011年12月,美国密歇根大学的昆虫学家希恩等人通过全球顶级学术杂志《科学》,向全世界公布了一个重大发现——和人类一样,纸巢蜂能够认识同伴的脸孔!②在自然界,数只纸巢蜂的蜂后时常共同建立巢穴,它们通过比武来确定各自在巢穴中的地位。此时,纸巢蜂必须要记住那些比试过的同伴,以避免反复争斗。为确定它们确实是依靠记忆同伴的面容来对此进行分辨,科学家设计了一个有岔路的带电迷宫,一边是没有电的安全区,另一边则为通电道路,岔路用纸质的蜂脸图片作为路标。试验结果显示,纸巢蜂能够识别这种路标,当代表“有电”的蜂脸出现时,纸巢蜂都会避开这条路,并选择走向“没电”的蜂脸道路。③其实不仅是纸巢蜂,蚂蚁中有一种厚结猛蚁也能互相识别,并且认得巢穴中的每一个成员。不过,这种情况只出现在成员比较少的群体中,如果蚁巢成员数量太多,它们就认不过来啦。过去,如果昆虫稍微表现出学习或者智力倾向,满脸严肃的专家们立刻就会纠正说这是一种本能。因为,昆虫的大脑好比针尖大小,和我们的人脑相差太远。“15年前,如果有人说昆虫能够识别同伴的面容,肯定被认为是疯了!”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的动物行为学家拉尔斯教授这样评价道。④无独有偶,2010年10月,法国图卢兹大学的行为学家奥若瑞等人训练蜜蜂分辨方向也取得了成功。他们也使用分叉的迷宫来做实验,并将绘制有位置的简单图像展示给蜜蜂,蜜蜂只有飞到正确的位置才能获得蜂蜜作为奖励,如果飞错了则会受到一些惩罚性刺激。经过训练,蜜蜂迅速完成了学习,它们不仅能分辨出图像中代表的“上”“下”“左”“右”,并且能从混合图像中找出学过的图像,甚至能够理解一些和原来不同的图像,可谓战绩惊人! ⑤而这些小生灵给我们带来的震撼还远不止这些。数年前,有人曾饲养并观察黄獠蚁的行为。这是一种利用丝黏合树叶做巢的树栖蚂蚁,上千年来广东的果农都用它们来猎杀柑橘害虫。当时,他们将黄獠蚁的巢穴从树上摘下来,因为怕它们逃逸,还特意用一个大号鱼缸装满水,做了一个孤岛把巢放上去。为了美观,人们还在水中养了些很小的热带鱼。随后怪事便发生了,这些小小的热带鱼莫名其妙地少了许多!这让所有的人都百思不得其解。⑥终于,人们从黄獠蚁的巢中找到了小鱼的尸体,揭开了谜底。原来,树栖的黄獠蚁很快适应了鱼缸的环境,这些原本是树上的猎手竟然搞起了渔民的营生,它们将不经意间游到岛边的小鱼拖上岸来吃掉了!这真的是单纯的本能吗?我无法确定。但是,如果将我们放在孤岛上,估计也会是同样的做法吧?⑦尽管,我们在内心不断地告诉自己,只有像人脑这样“规模”的脑才算得上是聪明的,昆虫应该是愚蠢和低劣的。但是,当代昆虫行为学的研究正在一点点挑战我们这些大脑子智慧生物的心理极限:一些昆虫能够将物品分类,一些昆虫能够数数,还有一些昆虫甚至能够记住人脸!【小题1】给本文拟写一个能显示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标题。(3分)【小题2】联系上下文,说出下列划线词语的指代内容.(5分)(1)而这些小生灵给我们带来的震撼还远不止这些。(3分)(2)终于,人们从黄獠蚁的巢中找到小鱼的尸体,揭开了谜底。(2分)【小题3】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小题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能体现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一项是(3分)A.它们不仅能分辨出图像中代表的方向,并且能从混合图像中找出学过的图像,甚至能够理解一些和原来不问的图像,可谓战绩惊人!B.这几乎让所有的人百思不得其解。C.如果将我们放在孤岛上,估计也会是同样的做法吧?D.当代昆虫行为学的研究正在一点点挑战我们这些大脑子智慧生物的心理极限。【小题5】从文中昆虫的行为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3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甘肃兰州卷)语文(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18分)
①2011年12月,美国密歇根大学的昆虫学家希恩等人通过全球顶级学术杂志《科学》,向全世界公布了一个重大发现——和人类一样,纸巢蜂能够认识同伴的脸孔!
②在自然界,数只纸巢蜂的蜂后时常共同建立巢穴,它们通过比武来确定各自在巢穴中的地位。此时,纸巢蜂必须要记住那些比试过的同伴,以避免反复争斗。为确定它们确实是依靠记忆同伴的面容来对此进行分辨,科学家设计了一个有岔路的带电迷宫,一边是没有电的安全区,另一边则为通电道路,岔路用纸质的蜂脸图片作为路标。试验结果显示,纸巢蜂能够识别这种路标,当代表“有电”的蜂脸出现时,纸巢蜂都会避开这条路,并选择走向“没电”的蜂脸道路。
③其实不仅是纸巢蜂,蚂蚁中有一种厚结猛蚁也能互相识别,并且认得巢穴中的每一个成员。不过,这种情况只出现在成员比较少的群体中,如果蚁巢成员数量太多,它们就认不过来啦。过去,如果昆虫稍微表现出学习或者智力倾向,满脸严肃的专家们立刻就会纠正说这是一种本能。因为,昆虫的大脑好比针尖大小,和我们的人脑相差太远。“15年前,如果有人说昆虫能够识别同伴的面容,肯定被认为是疯了!”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的动物行为学家拉尔斯教授这样评价道。
④无独有偶,2010年10月,法国图卢兹大学的行为学家奥若瑞等人训练蜜蜂分辨方向也取得了成功。他们也使用分叉的迷宫来做实验,并将绘制有位置的简单图像展示给蜜蜂,蜜蜂只有飞到正确的位置才能获得蜂蜜作为奖励,如果飞错了则会受到一些惩罚性刺激。经过训练,蜜蜂迅速完成了学习,它们不仅能分辨出图像中代表的“上”“下”“左”“右”,并且能从混合图像中找出学过的图像,甚至能够理解一些和原来不同的图像,可谓战绩惊人!
⑤而这些小生灵给我们带来的震撼还远不止这些。数年前,有人曾饲养并观察黄獠蚁的行为。这是一种利用丝黏合树叶做巢的树栖蚂蚁,上千年来广东的果农都用它们来猎杀柑橘害虫。当时,他们将黄獠蚁的巢穴从树上摘下来,因为怕它们逃逸,还特意用一个大号鱼缸装满水,做了一个孤岛把巢放上去。为了美观,人们还在水中养了些很小的热带鱼。随后怪事便发生了,这些小小的热带鱼莫名其妙地少了许多!这让所有的人都百思不得其解。
⑥终于,人们从黄獠蚁的巢中找到了小鱼的尸体,揭开了谜底。原来,树栖的黄獠蚁很快适应了鱼缸的环境,这些原本是树上的猎手竟然搞起了渔民的营生,它们将不经意间游到岛边的小鱼拖上岸来吃掉了!这真的是单纯的本能吗?我无法确定。但是,如果将我们放在孤岛上,估计也会是同样的做法吧?
⑦尽管,我们在内心不断地告诉自己,只有像人脑这样“规模”的脑才算得上是聪明的,昆虫应该是愚蠢和低劣的。但是,当代昆虫行为学的研究正在一点点挑战我们这些大脑子智慧生物的心理极限:一些昆虫能够将物品分类,一些昆虫能够数数,还有一些昆虫甚至能够记住人脸!
1.给本文拟写一个能显示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标题。(3分)
2.联系上下文,说出下列划线词语的指代内容.(5分)
(1)而这些小生灵给我们带来的震撼还远不止这些。(3分)
(2)终于,人们从黄獠蚁的巢中找到小鱼的尸体,揭开了谜底。(2分)
3.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能体现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一项是(3分)
A.它们不仅能分辨出图像中代表的方向,并且能从混合图像中找出学过的图像,甚至能够理解一些和原来不问的图像,可谓战绩惊人!
B.这几乎让所有的人百思不得其解。
C.如果将我们放在孤岛上,估计也会是同样的做法吧?
D.当代昆虫行为学的研究正在一点点挑战我们这些大脑子智慧生物的心理极限。
5.从文中昆虫的行为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3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期末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微草堂笔记&&&&&&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①,山门圮②。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阋③十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④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⑤,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 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⑥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⑦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注释】①干:岸边。 ②圮(pí):倒塌。 ③阅:经历。 ④棹(zhào):船桨,这里作动词用。 ⑤柿 fèi:木片。 ⑥颠:颠倒、荒唐。 ⑦河兵:治河的士兵。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 ]&&&&& A、沧州南一寺临河干(面对)&&&&& B、二石兽并沉焉(合并)&&&&&&C、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毕竟)&&&&& D、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停止)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 A、二石兽于水中&&&&&&&&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 B、以为顺流下矣&&&&&&&&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 C、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D、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则移其民于河东3、对下列句子中的“之”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 ②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③一老河兵闻之 ④果得之于数里外 &&&&& A、①和②句相同,③和④句不同 &&&&& B、①和③句相同,②和④句相同&&&& &C、①和③句不同,②和④句相同 &&&&& D、①和④句相同,②和③句不同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5、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背句子记单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