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总复习资料平衡问题求解

高中化学平衡题目_百度知道
系数相等.8.4所以a的最小值为0.4(2)答案0.1.3假设平衡时的浓度,反应掉或生成的量都一样,则A得到0.4---1,假设都往逆方向反应完.所以a一定要比b多0,剩余B有0.8.3,都往正方向反应完.4 采用一边倒的计算方法,则A也反应掉0.B少量。平衡时的浓度,剩余A为0。C反应掉1.当B反应掉0.6mol&#47.9
所以a的最大值为1;L,B也得到0.这样剩余A有1,按照B计算.1(1)a=b+0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高中化学的相关知识
其他2条回答
1):2将他们替换C可以计算出a和b的关系:(1:(b-0:1。你自己计算吧。a的取值(a-0.6-c)=1.5)
【思路点拨】由于无法判断平衡是从哪个方向建立的,可以分两种情况分析:①从正反应方向进行,②从逆反应方向进行。根据题意,建立如下关系:A2(气) + B2(气)2 C(气)起始浓度
1.6浓度变化①
(a-0.5) (b-0.1)
(1.6-c)或者
(c-1.6)根据浓度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得:(a-0.5)∶(b-0.1)∶(1.6-c)=1∶1∶2或者(0.5-a)∶(0.1-b)∶(c-1.6)=1∶1∶2解得:a=b+0.4,a=(c+2.6)/2①若从正反应方向建立平衡,b= 0时,a取最小值0.4。②若从逆反应方向建立平衡,c= 0时,a取最大值1.3。所以a的取值范围是0.4≤a≤1.3。【解
答】(1)a =b+0.4;(2)0.4≤a≤1.3【解法指要】用极端假设法求极值,用讨论法确定范围。◆难点解说:由于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都不能进行完全,所以可逆反应除起始状态外的任意状态(包括平衡状态)下,反应体系中的所有物质的物质的量或浓度均大于零。这就产生了一些不等式,化学平衡中有关范围的问题都是用这类不等式来解决的。建立不等式的方法:分别假设某反应物和某生成物的量为零,计算出各物质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但要注意最小值不能小于零。不等式中不等号的问题:因为只有起始状态物质的量可能为零,所以关于平衡状态的不等式不带等号(如例1),关于起始状态的不等式可以带等号(如例2)。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当前位置:
>>>下表是几种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Ksp(25℃)..
下表是几种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Ksp (25℃)。回答下列问题:(1)由上表分析,若①CH3COOH ②HCO3- ③C6H5OH ④H2PO4-均可看作酸,则它们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须填编号);(2)写出C6H5OH与Na3P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25℃时,将等体积等浓度的醋酸和氨水混合,混合液中:c(CH3COO-)&&&&&c(NH4+);(填“>”、“=”或“<”)(4)25℃时,向10ml 0.01mol/L苯酚溶液中滴加Vml 0.01mol/L氨水,混合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若混合液pH>7,则V≥10 B.若混合液pH<7,则c((NH4+) >c (C6H5O-) >c (H+)>c (OH-) C.V=10时,混合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小于10ml 0.01mol/L苯酚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 D.V=5时,2c(NH3·H2O)+ 2 c (NH4+)= c (C6H5O-)+ c (C6H5OH)(5)水解反应是典型的可逆反应.水解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称为水解常数(用Kh表示),类比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请写出Na2CO3第一步水解反应的水解常数的表达式&&&&&。(6)Ⅰ.如下图所示,有T1、T2两种温度下两条B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回答下列问题:① T1&&&&&T2(填>、=、<), T2温度时Ksp(BaSO4)= &&&&&&;②讨论T1温度时BaSO4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入Na2SO4可使溶液由a点变为b点B.在T1曲线上方区域(不含曲线)任意一点时,均有BaSO4沉淀生成C.蒸发溶剂可能使溶液由d点变为曲线上a、b之间的某一点(不含a、b)D.升温可使溶液由b点变为d点Ⅱ.现有0.2mol的BaSO4沉淀,每次用1L饱和Na2CO3溶液(浓度为1.7mol/L)处理。若使BaSO4中的SO42-全部转化到溶液中,需要反复处理&&&&&次。[提示: BaSO4(s)+ CO32- (aq) BaCO3(s)+ SO42- (aq) ]
题型:填空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16分)(1)①④③②(2)C6H5OH + PO43-= C6H5O-+ HPO42- (3) ="&" (4)& D&(5)&&(以上每空2分)(6)Ⅰ. ① T1&& ≤&&& T2(填>、=、<)& Ksp(BaSO4)="&" 5.0×10-9(各1分)②ABC Ⅱ.&& 3&&&次(各2分)略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下表是几种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Ksp(25℃)..”主要考查你对&&离子共存&&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离子共存:所谓离子共存实质上就是看离子间是否发生反应。若离子在溶液中发生反应,就不能共存。 因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共存的离子有:(注:“√”表示能发生反应,“×”表示不能发生反应)
因能发生复分解反应而不共存的离子有:
离子间相互结合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
离子间相互结合生成气体或挥发性物质
离子间相互结合生成弱电解质
因能发生双水解的离子有:
因发生络合反应而不共存的离子有:
判断离子是否共存的几种情况: (1)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①有气体产生&&& 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 ②有沉淀生成&&& 如Ba2+、Ca2+、Mg2+、Ag+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 Pb2+与Cl-,Fe2+与S2-、Ca2+与PO43-、Ag+与I-不能大量共存。 ③有弱电解质生成&& 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CN-、C17H35COO-与H+不能大量共存;&&&&&&&&&&&&&&&&&&&&&&&&&&&&&&&&&& 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与OH-大量共存;&&&&&&&&&&&&&&&&&&&&&&&&&&&&&&&&&&&&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 (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①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 如S2-、HS-、SO32-、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 ②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如MnO4-、Cr2O7-、NO3-、ClO-与S2-、HS-、SO32-、HSO3-、I-、Fe2+等不能大量共存;&&&&SO32-和S2-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由于发生2S2-+SO32-+6H+=3S↓+3H2O不能共存&;H+与S2O32-不能大量共存。 (3)能水解的阳离子跟能水解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双水解)例:Al3+和HCO3-、CO32-、HS-、S2-、AlO2-、ClO-等;Fe3+与CO32-、HCO3-、AlO2-、ClO-等不能大量共存。 (4)溶液中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Fe2+、Fe3+与SCN-不能大量共存。 主要题目要求的限定: (1)酸性溶液(H+)、碱性溶液(OH-)、能在加入铝粉后放出可燃气体的溶液、由水电离出的H+或OH-=1×10-10mol/L的溶液等。 (2)溶液的颜色:有色离子MnO4-(紫色)、Fe3+(棕黄)、Fe2+(浅绿)、Cu2+(蓝)、Fe(SCN)2+(红)、Fe(SCN)63-(血红)。 (3)要求“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 &&
发现相似题
与“下表是几种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Ksp(25℃)..”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44639323533368864203299215947329052当前位置:
>>>(15分)已知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和溶解平衡均符合勒夏特..
(15分)已知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和溶解平衡均符合勒夏特列原理。请回答下列问题:(1)可逆反应FeO(s)+CO(g)Fe(s)+CO2(g)是炼铁工业中一个重要反应,其温度与平衡常数K的关系如下表:T(K)9381100K0.680.40&①写出该反应平衡常数的表达式__________。②若该反应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若升高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_____;充入氦气,混合气体的密度____(选填“增大”、“减小”、“不变”)。(2)常温下,浓度均为0.1 mol·L-1的下列六种溶液的pH如下表:溶质CH3COONaNaHCO3Na2CO3NaClONaCNC6H5ONapH8.89.711.610.311.111.3①上述盐溶液中的阴离子,结合质子能力最强的是&&&&&&&&&&&②根据表中数据判断,浓度均为0.01 mol·L-1的下列五种物质的溶液中,酸性最强的是&&&&&&;将各溶液分别稀释100倍,pH变化最小的是&&&&(填编号)。A.HCN&&&&&&&&B.HClO&&&&&&&C.C6H5OH&&&&&&D.CH3COOH &&&&&&&&E.H2CO3③据上表数据,请你判断下列反应不能成立的是&&&&(填编号)。A.CH3COOH+ Na2CO3=NaHCO3+CH3COONa& B.CH3COOH+NaCN=CH3COONa+HCNC.CO2+H2O+2NaClO=Na2CO3+2HClO&&&&&&&D.CO2+H2O+2C6H5ONa=Na2CO3+2C6H5OH④要增大氯水中HClO的浓度,可向氯水中加入少量的碳酸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已知常温下Cu(OH)2的Ksp=2×10-20。又知常温下某CuSO4溶液里c(Cu2+)=0.02 mol·L-1,如果要生成Cu(OH)2沉淀,则应调整溶液pH大于&&&&&&&&;要使0.2 mol·L-1的CuSO4溶液中Cu2+沉淀较为完全 ( 使Cu2+浓度降至原的千分之一)则应向溶液里加NaOH溶液,使溶液pH为&&&&&&&&&&&。
题型:填空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⑴& ①k=&;②减小;增大⑵& ①CO32-;②D;C;③& C D;④2Cl2+CO32-+H2O=CO2↑+2Cl-+2HClO。⑶ 5; 6。试题分析:(1)①该反应平衡常数的表达式;②由于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常数减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逆反应方向是吸热反应,所以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若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气体的质量减小,而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所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充入氦气,化学平衡不发生移动,但在整个容器内气体的质量增大,所以混合气体的密度增大;(2)①同种浓度的离子结合质子能力越强,则盐水解程度就越大,盐溶液的碱性就越强,即pH越大。由于Na2CO3溶液的pH最大,说明CO32-与H+结合力最强。因此上述盐溶液中的阴离子,结合质子能力最强的是CO32-。③发生反应时应该是强酸制取弱酸。A.酸性CH3COOH& H2CO3,正确。B.酸性CH3COOH& HCN.正确。C. H2CO3&HClO。正确。D.由于酸性:H2CO3&C6H5OH& HCO3-,所以会发生反应CO2+H2O+C6H5ONa=NaHCO3+C6H5OH。错误。④要增大氯水中HClO的浓度,可向氯水中加入少量的碳酸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2+CO32-+H2O=CO2↑+2Cl-+2HClO。(3)c (Cu2+)·c2(OH-)≥Ksp=2×10-20; c2(OH-)≥2×10-20÷0.02=1×10-18; c(OH-)≥1×10-9;所以pH=5; c(Cu2+)= 0.2 mol/L÷-4mol/L,则c2(OH-)≥2×10-20÷2×10-4mol/L=1×10-16,所以c(OH-)≥1×10-8;pH=6.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15分)已知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和溶解平衡均符合勒夏特..”主要考查你对&&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化学平衡常数&&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平衡计算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有天化学平衡的计算一般涉及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转化率、百分含量,气体混合物的密度、平均摩尔质量、压强等。通常的思路是写出反应方程式,列出相关量(起始量、变化量、平衡量),确定各量之间的火系,列出比例式或等式或依据平衡常数求解,这种思路和方法通常称为“三段式法”、如恒温恒压下的反应mA(g)+nB(g)pC(g)+ qD(g) (1)令A、B的起始物质的量分别为amol,bmol 达到平衡后,A的消耗量为m·xmol,容器容积为VL。则有:(2)对于反应物,对于生成物(3)(4)A的转化率(5)平衡时A的体积(物质的量)分数(6)(7)(8)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1)浓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压强对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发生变化的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对于反应来说,加压,增大、增大,增大的倍数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若减压,均减小,减小的倍数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加压、减压后v一t关系图像如下图:&(3)温度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温度降低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对于,加热时颜色变深,降温时颜色变浅。该反应升温、降温时,v—t天系图像如下图:(4)催化剂由于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所以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无影响,v一t图像为稀有气体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分析:1.恒温恒容时充入稀有气体体系总压强增大,但各反应成分分压不变,即各反应成分的浓度不变,化学反应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 2.恒温恒压时 充入稀有气体容器容积增大各反应成分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3.当充入与反应无关的其他气体时,分析方法与充入稀有气体相同。化学平衡图像:1.速率一时间因此类图像定性揭示了随时间(含条件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变化的观律,体现了平衡的“动、等、定、变”的基本特征,以及平衡移动的方向等。&2.含量一时间一温度(压强)图常见的形式有下图所示的几种(C%指某产物百分含量,B%指某反应物百分含量),这些图像的折点表示达到平衡的时间,曲线的斜率反映了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确定T(p)的高低(大小),水平线高低反映平衡移动的方向。3.恒压(温)线该类图像的纵坐标为物质的平衡浓发(c)或反应物的转化率(α),横坐标为温度(T)或压强 (p),常见类型如下图:小结:1.图像分析应注意“三看” (1)看两轴:认清两轴所表示的含义。 (2)看起点:从图像纵轴上的起点,一般可判断谁为反应物,谁为生成物以及平衡前反应进行的方向。 (3)看拐点:一般图像在拐点后平行于横轴则表示反应达平衡,如横轴为时间,由拐点可判断反应速率。 2.图像分析中,对于温度、浓度、压强三个因素,一般采用“定二议一”的方式进行分析平衡移动方向与反应物转化率的关系:1.温度或压强改变引起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反应物的转化率必然增大。 2.反应物用量的改变 (1)若反应物只有一种时,如aA(g)bB(g)+ cc(g),增加A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反应物 A的转化率与气体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有关:&(2)若反应物不止一种时,如aA(g)+bB(g)cC(g)+dD(g): a.若只增加A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而A的转化率减小,B的转化率增大。 b.若按原比例同倍数的增加反应物A和B的量,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而反应物的转化率与气体物质的计量数有关:&c.若不同倍增加A、B的量,相当于增加了一种物质,同a。 3.催化剂不改变转化率。 4.反应物起始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时,各反应物转化率相等。浓度、压强影响化学平衡的几种特殊情况:1.当反应混合物中存在固体或纯液体物质时,由于其“浓度”是恒定的,不随其量的增减而变化,故改变这些固体或纯液体的量,对平衡基本无影响。 2.南于压强的变化对非气态物质的浓度基本无影响,因此,当反应混合物中不存在气态物质时,压强的变化对平衡无影响。 3.对于气体分子数无变化的反应,如,压强的变化对其平衡无影响。这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压强的变化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程度是等同的,故平衡不移动。 4.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同等程度地改变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应视为压强对平衡的影响,如某平衡体系中,,,当浓度同时增大一倍时,即让,此时相当于压强增大一倍,平衡向生成NH3的方向移动。 5.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当改变其中一种气体物质的浓度时,必然同时引起压强改变,但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时,心仍从浓度的影响去考虑:如,平衡后,向容器中再通入反应物,使 c(NO2)增大,平衡正向移动;如向容器中再通入生成物 N2O4,则使c(N2O4)增大,平衡逆向移动。但由于两种情况下,容器内的压强都增大,故对最终平衡状态的影响是一致的,如两种情况下,重新达到平衡后,NO2的百分含量都比原平衡时要小化学平衡移动的含义:1.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如果改变温度、压强、浓度等反应条件.原来的平衡状态会被破坏,化学平衡会发生移动,平衡混合物中各组成物质的质量分数也就随着改变,在一段时间后达到新的平衡状态,这种由原平衡状态向新平衡状态的变化过程。就是化学平衡的移动。以上过程可归纳如下:&2.化学平衡移动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当与化学平衡体系有天的外界条件改变以后,&,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化学平衡不移动;,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化学平衡状态:(1)定义: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叫做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2)化学平衡的建立对于可逆反应,不管从正反应开始(只投入反应物),还是从逆反应开始(只投入生成物),或从正、逆反应同时开始(同时投入反应物和生成物),在一定条件下都会达到的状态。当相等时,单位时间内同一物质消耗与生成的量完全相等,因而各物质的浓度和百分含量保持一定,即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构成化学平衡体系的基本要求是反应物和所有的生成物均处于同一反应体系中,反应条件(温度、浓度、压强等)保持不变。 化学平衡的特征:(1)逆:只有可逆反应才能达到化学平衡状态。(2)动:是动态平衡,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3)等:。(4)定:各组分的浓度及百分含量保持一定。 (5)变:当影响化学平衡的外界条件发生变化使时,平衡便会发生移动而使各组分的浓度、百分含量发生变化,直至建立新的平衡。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1.指的是同一物质的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 2.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质量分数、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保持不变。 3.反应类型分析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qD(g),根据对化学平衡概念的理解,判断下列各情况是否达到平衡。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也不管反应物起始浓度大小,最后都达到平衡,这时各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除以各反应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所得的比值是个常数,用K表示,这个常数叫化学平衡常数。化学表平衡达式:对于可逆反应mA(g)+nB(g)pC(g)+qD(g)来说,化学平衡表达式: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①表示该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进行的程度,K值越大,正反应进行的越彻底,对反应物而言转化率越高。 ②某一温度下的K′与K比较能够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K′&K,反应正向进行;K′&K,反应逆向进行;K′=K,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3)化学平衡常数与浓度、压强、催化剂无关,与温度有关,在使用时必须指明温度。 (4)在计算平衡常数时,必须是平衡状态时的浓度。 (5)对于固体或纯液体而言,其浓度为定值,可以不列入其中。 (6)化学平衡常数是指某一具体反应的平衡常数,若反应方向改变,则平衡常数改变,且互为倒数关系。如:在一定温度下,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 1.K值越大,说明平衡体系中生成物所占的比例越大,正向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物转化率越大;反之,正向反应进行的程度就越小,反应物转化率就越小,即平衡常数的大小可以衡量反应进行的程度,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进行平衡的相关计算。 2.若用浓度商(任意状态的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符号为Qc)与K比较,可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和反应进行的方向。 3.利用K值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若升高温度,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若升高温度,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4.计算转化率及浓度依据起始浓度(或平衡浓度)和平衡常数可以计算平衡浓度(或起始浓度),从而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发现相似题
与“(15分)已知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和溶解平衡均符合勒夏特..”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96995337428383572372682345089370394专题六_化学平衡计算题求解技巧教师版(已整理完)
专题六_化学平衡计算题求解技巧教师版(已整理完)/6该会员上传的其它文档:64 p.7 p.35 p.7 p.14 p.9 p.12 p.5 p.13 p.5 p.13 p.3 p.2 p.2 p.1 p.13 p.12 p.2 p.2 p.1 p.5 p.12 p.5 p.5 p.化学平衡计算题求解技巧知识体系和复习重点一、化学平衡常数(浓度平衡常数)及转..化学平衡计算题求解技巧知识体系和复习重点一、化学平衡常数(浓度平衡常数)及转化率的应用1、化学平衡常数(1)化学平衡常数的数学表达式(2)化学平衡常数表示的意义平衡常数数值的大小可以反映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大小,K值越大,反应进行越完专题六_化学平衡计算题求解技巧教师版(已整理完)相关文档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关于我们常见问题关注我们官方公共微信化学学科中的平衡理论主要包括: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和溶解平衡四种,且均符合勒夏特列原理.请回答下列问题:(1)一定温度下,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g)+2B(g)=4C&(g)△H>0&达到平衡时,c(A)=2moloL-1,c(B)=7moloL-1,c(C)=4moloL-1.试确定B的起始浓度c(B)的取值范围是3mol/L≤c(B)≤9mol/L;若改变条件重新达到平衡后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增大,下列措施可行的是C.A.增加C的物质的量&&&&&B.加压&&&&C.升温&&&&&D.使用催化剂(2)常温下,取&pH=2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各100mL,向其中分别加入适量的Zn粒,反应过程中两溶液的pH变化如图1所示.则图中表示醋酸溶液中pH变化曲线的是B&(&填“A”或“B”).&设盐酸中加入的Zn质量为m1,醋酸溶液中加入的Zn质量为&m2.&则&m1<&m2&(&选填“<”、“=”、“>”)(3)在体积为3L的密闭容器中,CO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CO(g)+2H2(g)→CH3OH(g).反应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表达式K=3OH)c(CO)×c2(H2),升高温度,K值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在500℃,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H2)=B3tBmolo(Lomin)-1.(4)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着电离平衡.在常温下,溶液里各离子浓度以它们化学计量数为方次的乘积是一个常数,叫溶度积常数.例如:Cu(OH)2(s)=Cu2+(aq)+2OH-(aq),Ksp=c(Cu2+)[c(OH-)]2=2×10-20当溶液中各离子浓度方次的乘积大于溶度积时,则产生沉淀,反之固体溶解.若某CuSO4溶液里c(&Cu2+)=0.02moloL-1,如果生成Cu(OH)2沉淀,应调整溶液pH,使之大于5;&要使0.2moloL-1的CuSO4&溶液中Cu2+沉淀较为完全&(使Cu2+浓度降至原来的千分之一)则应向溶液里加NaOH溶液,使溶液pH值为6.(5)常温下,某纯碱(Na2CO3)&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呈红色.则该溶液呈碱性性.在分析该溶液遇酚酞呈红色原因时,甲同学认为是配制溶液所用的纯碱样品中混有NaOH&所致;乙同学认为是溶液中Na2CO3电离出的CO32-水解所致.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给甲和乙两位同学的说法以评判(包括操作、现象和结论)向红色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如果溶液还显红色说明甲正确,红色褪去说明乙正确.【考点】;;;.【专题】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分析】(1)由正反应开始建立平衡,B的起始浓度最大,由逆反应开始建立平衡,B的起始浓度最小,据此计算;结合选项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解答;(2)从醋酸是弱电解质的角度分析,醋酸与Zn反应同时,电离出H+,pH变化较缓慢;pH值变化相同,醋酸参加反应的氢离子比盐酸多;(3)化学平衡常数等于生成物的浓度系数次幂之积除以反应物的浓度系数次幂之积;根据图象可知,温度越高,甲醇的含量越低,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说明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先根据图象依据v=求出求出v(CH3OH),然后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求出v(H2);(4)根据c(OH-)=spc(Cu2+)计算氢氧根离子浓度,从而确定溶液的pH;(5)常温下,纯碱(Na2CO3)&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呈红色,则该溶液呈碱性;向红色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生成碳酸钡沉淀,根据颜色的变化分析.【解答】解:(1)由正反应开始建立平衡,B的起始浓度最大,B的浓度变化量为4mol/L×=2mol/L,故B浓度最大值为7mol/L+2mol/L=9mol/L,由逆反应开始建立平衡,B的起始浓度最小,B的浓度变化=2△c(A)=2mol/L×2=4mol/L,故B的浓度最小值为7mol/L-4mol/L=3mol/L,故B的起始浓度c(B)的取值范围是3&mol/L≤c(B)≤9&mol/L;若改变条件重新达到平衡后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增大,应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增加C的物质的量,等效为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的质量分数降低,故A错误;B.加压,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的质量分数降低,故B错误;C.升温,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的质量分数增大,故C正确;D.使用催化剂,平衡不移动,C的质量分数不变,故D错误;故答案为:3&mol/L≤c(B)≤9&mol/L;C;(2)由于醋酸是弱电解质,与Zn反应同时,电离出H+,所以pH变化较缓慢,所以B曲线是醋酸溶液的pH变化曲线.由图知盐酸和醋酸的pH变化都是由2到4,盐酸中氢离子浓度逐渐减小,但醋酸中存在电离平衡,氢离子和锌反应时促进醋酸电离,补充反应的氢离子,所以醋酸是边反应边电离H+,故消耗的Zn多,所以m1<m2.故答案为:B;<;(3)因化学平衡常数等于生成物的浓度系数次幂之积除以反应物的浓度系数次幂之积,故CO(g)+2H2(g)?CH3OH(g)的平衡常数K=3OH)c(CO)×c2(H2);由图可知,升高温度,甲醇的含量降低,平衡逆向移动,则化学平衡常数减小;由图象可知,在500℃时,2min到达平衡,甲醇的平均反应速率v(CH3OH)=Bmol3LtBmin&molo(Lomin)-1 =B3tBmolo(Lomin)-1 ,由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求出,则v(H2)=2v(CH3OH)=B3tBmolo(Lomin)-1;故答案为:3OH)c(CO)×c2(H2);减小;B3tBmolo(Lomin)-1;(4)c(OH-)=-200.02mol/L=10-9 mol/L,则c(H+)=10-5 mol/L,所以溶液的pH=-lg10-5=5;使0.2moloL-1的CuSO4&溶液中Cu2+沉淀较为完全,Cu2+浓度降至为2×10-4 mol/L,故c(OH-)=-202×10-4mol/L=10-8 mol/L,则c(H+)=10-6 mol/L,所以溶液的pH=-lg10-6=6,故答案为:5;6;(5)常温下,纯碱(Na2CO3)&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呈红色,则该溶液呈碱性;要验证该溶液遇酚酞呈红色原因,可用以下方法:方法一:向红色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如果溶液显红色,说明甲正确,如果红色褪去,说明乙正确;方法二:加热,如果红色不变说明甲正确,如果红色加深,说明乙正确,故答案为:向红色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如果溶液还显红色说明甲正确,红色褪去说明乙正确.【点评】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弱电解质的电离、化学平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盐类水解等知识点,难度较大,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化学平衡是高考的热点,应熟练掌握.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答题:mxl老师 难度:0.60真题:1组卷:0
解析质量好中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5浦东高三化学二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