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宝娟翻译大写26个英文字母大小写

求《圣经》全文
求《圣经》全文
08-12-17 & 发布
首先,《圣经》是一部宗教典籍。它就像《古兰经》、佛经一样。有对世界的独特解释和大量的布道内容。它教导信徒信仰什么,遵从什么,背弃什么,以何为善,以何为恶,如何生活,如何赎罪等等,包括怎么制作宗教用品和举行宗教仪式。它还预言了未来。 其次,《圣经》是一本史书。它较为完整地记录了希伯来人的历史,同样也记录了基督教产生、传播和变迁的历史,有相当的史料价值。 同时,因其丰富的内容和出色的记述,《圣经》也是一部文学经典。它收录了大量的神话、传说、传记、语录、诗篇、预言等等,或引人入胜,或憾人心魄,大部分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圣经》分《旧约》和《新约》。《旧约》记录的是天主耶和华与人类立约的时期;《新约》记录的是耶稣以自己的血洗去旧约,与人类重新立约的时期。 《圣经》全文(中英文):gb/ --------------- 《旧约》要点 天主造世 天主造成了天神天地世人,赐给人类的原祖亚当、夏娃居于伊甸园。原祖食禁果背命,被天主赶出。天主预许救世者。加音杀亚伯尔。 天主以洪水惩罚世人 原祖子孙渐变为恶。独有挪亚一家是善的,天主命他造成大船,乃降洪水罚世。 天主特选一个民族 亚巴郎:亚巴郎奉命杀独子祭献天主,天主许他要作救世之祖。 雅各伯:雅各伯诡得长子的名分,避长子的报仇,在远方婚配,有子十二人。 若瑟:若瑟是雅伯各之子,被嫉妒的兄弟卖往埃及。因解国王的梦,选为宰相,救济兄弟,迎养老父同居埃及。 梅瑟:在埃及作奴仆的希伯来人。梅瑟遇救。梅瑟奉天主的命,救出百姓,罚埃及九年大灾殃,命众人食巴斯卦羔羊,领希伯来人过红海,经旷野。在西乃山上接受天主十诫。他因怀疑天主不能达到福地,让若苏爱继任领袖。 若苏爱:希伯来人到了福地,若苏爱分疆各族,但须向邻近民族作战。 天主之民成国独立 撒乌耳:天主梦告撒慕耳,将罚爱莅司祭,后果丧亡,撒乌耳被选为希伯来首位国王;但后渐渐轻忽终受主罚。 达味:达味被视视圣为主,打败仇敌的巨人。撒乌耳败仗自杀,达味升王,犯罪做补赎,受太子亚撒隆的叛逆;临终劝嘱子撒落满遵守主诫。 撒落满:求智得智,审判奇案,建立圣殿,晚年朝拜邪神。 厄利叟先知:厄利亚升天,留下衣服使厄利叟能行圣迹。厄利叟救济寡妇,复活死孩。 多俾亚:行爱德,双目失明,教子孝敬父母,恢复眼明。 依撒尔分裂:依撒尔民族分两独立的国家。依撒亚先知预言救世主要生自童贞女胎中。 敌人大胆地进攻:敌军压境,厄则纪亚赴圣殿求助,主派天神退敌人。玛纳色因敬邪神失败,囚于巴比伦。热肋米亚预言耶路撒冷的毁灭。 天主之民被掳至巴比伦 达尼厄尔:任巴比伦首相。三个青年不拜金像处火刑,主遣天神救出。达尼厄尔投入狮圈,天神救他。 救世主降生的近预备 厄则纪尔:预言天地终穷,及众人复活听公审判。 爱来亚济:为天主致命,鼓励了母子八人殉教。 如达斯玛加伯:为主打仗,深信炼灵可得救助,并重要建殿,为护国卫教光荣遭死。罗马帝国占据犹太国,托王位于黑落德。 《新约》要点: 天主耶稣降生 圣母玛利亚以处子之身领报。救世主诞生于马槽,牧童及三王来朝拜。圣母献耶稣于主堂。 耶稣的青年 黑落德怕耶稣为王,下令杀死白冷(伯利恒)两岁以下之婴孩。圣家避往埃及。耶稣十二岁时在圣堂讲道。 耶稣开始传教 若翰讲道。耶稣受洗。到旷野去守严斋。在加纳婚筵变水为酒。若翰坐牢后致命。耶稣驱贩卖者出圣殿。讲真福八端,拣选十二位宗徙,责法利塞人伪善。 耶稣行圣迹 耶稣医治麻疯病者,百夫长的仆人;复活雅依禄的女儿,寡妇的儿子;以五饼二鱼食饱五千人;开明胎瞽,复活辣匝禄。 耶稣的比喻 亡羊,荡子扣头,十个智愚童女,富翁等喻。 耶稣的预言 耶稣在山上显圣容,预言自己及难受死,第三日复活,将来公审判的情形。法利塞人聚议谋杀耶稣。耶稣光荣进耶路撒冷城。与宗徙吃最后晚餐时,预言茹答斯卖主,伯多禄背主三次,立圣体圣事。 耶稣受难 在山园祈祷,被茹答斯负卖于法利塞人。伯多禄背主,茹答斯失望吊死。比辣多判耶稣死罪,背十字架上加尔瓦略山。右盗悔改。耶稣托付圣母于若望,在十字架上死。士兵穿透耶稣圣心。天上的奇迹。士兵警备耶稣的坟墓。 耶稣光荣复活及升天 第三日大地震动,耶稣从死者之中自己复活。显现于宗徙,于玛大肋纳,于怀疑的多默宗徙。耶稣立伯多禄为圣教会之首,打发宗徙教训万民,然后升天。 圣神降临 宗徙拣选玛弟亚补茹答斯的缺位。圣神降临。伯多禄讲道感化三千人。初期圣教会的热心,宗徙的圣迹。犹太人煽动民众起风波:斯德望致命,伯多禄入狱被天神救出。保禄宗徙归化后到处传扬福音。耶路撒冷的公会议。圣伯多禄及保禄致命。依耶稣的预言,敌军灭耶路撒冷,打退犹太人。圣教会在教难中日渐发扬光大。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圣经不是一本书   按汉语“圣经”一词,原指儒家正统经典。《唐书·艺文志》云:“自孔子在时,方修明圣经以绌缪典。”此词自何时专用以指基督徒所谓的“旧约”、“新约”,笔者尚未考实。臆想起来,很可能是近代西方传教士或其助手的译笔。他们往往借用汉语中固有的词汇来对译基督教概念。
  作为一种交流工具,语言文字本无善恶是非优劣之分别,可一旦联系到具体的使用者和对象,其蕴涵的褒贬好恶等情调就会因立场不同而发生转移。把“新、旧约”称作“圣经”的,最初应仅限于基督徒。换个立场,彼所谓“神圣”者,此也许会视为“异端”。基督徒不就喜欢把一切非基督教的思想斥为异端邪说,一切非基督教信徒叫做异教徒吗?试想,基督徒有可能把伊斯兰教徒视为神圣的《可兰经》叫做“圣经”吗?可奇怪的是,国内有些作者写文章时,无论自己是否基督徒,竟也跟着西方的作者把“新、旧约”称作“圣经”,把基督教诞生前的古希腊人或基督教诞生后的非基督徒叫做“异教徒”,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接受了“西方(基督教)中心论”的价值观念。其实,“圣经”一词并非中性的专有名词,它是暗含有使用者的价值取向和情感立场的褒义词。儒家的“圣经”是《诗》、《书》、《礼》、《易》、《春秋》等经典;道教的“圣经”是《道德经》、《南华经》以及“道藏”中的一些著作;佛教的“圣经”是“三藏”中佛祖所说的部分;伊斯兰教的“圣经”则是《可兰经》。
  再者,准确地说,“圣经”也不是一部书的名字。希腊原文是指纸草的内皮,后来则具有了纸、卷子和书的意义。再后来才用以特指犹太教和基督教的经典,但用的是复数形式意思不过是“那些书”而已。“那些书”最初仅指犹太教经典,是基督教作者的叫法。犹太教徒对自己的经典自有叫法,叫做“塔纳赫”,是其三个组成部分的名称的开头字母组成的缩略语。犹太教经典共包括《创世记》等二十四部书,所以“塔纳赫”可译作“二十四经”。至于“旧约”,亦非正式的书名,而是基督徒赋予它的另一称呼,是相对于有关耶稣教法的诸书——所谓“新约”——而言的。他们认为:“旧约”所述是神与人(犹太人)过去所订立的契约,“新约”所记则是神与人(基督徒)重新订立的契约。“新约”也是由《马太福音》等一部部单本著作汇集而成的。在西方文字出版物中,“Bible”、“Old Testament”、“New Testament”之类的词开头字母大写并加定冠词,而不用斜体字排印,无疑表明它们不是书名,而是一种称呼。   《圣经》(拉丁语:Biblia,希腊语:Β?βλο?,英语:Bible,本意为莎草纸,中文亦称耶经)可以指犹太教和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基督新教)的宗教经典。犹太教的宗教经典是指《塔纳赫》(或称《希伯来圣经》),而基督宗教的则指《旧约圣经》(《旧约全书》)和《新约圣经》(《新约全书》)两部分。   Bible(圣经)的希腊文biblion是「书」或「卷轴」的意思。这字是从byblos一字而来,byblos是指一种生长于尼罗河畔,沼泽地带的纸草(papyrus)。将一英尺的纸草木髓切下,剥去树皮,让烈日把它晒干,就能制成书写的材料。人要将横的木条放在直的木条上面,互相交迭,好像现代三夹板的制法。横的木条表皮较为光滑,可用来书写;将多个断片的木条合起来,就可制成长达三十英尺的卷轴。 后来,说拉丁语的基督徒,用biblia(biblion的众数)这字来称新旧约的书卷。   Scripture(经卷)的希腊文是graphe,意思是「著作」。在旧约,这种著作被确认为带有无上权威(比较王下十四6;代下二十三18;拉三2;尼十34)。后来旧约的「著作」逐渐被收集,分成三类:称为律法书(Laws)、先知书(Prophets)和圣卷「Writings,或称诗歌(Psalms)」。这些著作构成旧约的三十九卷,就是现在的旧约正典了。
  在新约希腊文圣经,grapho(当作动词使用)被解作「圣经」约有九十次;而以名词出现(graphe)也有五十一次,差不多全部都用来指圣经。新约有几种对经卷不同的称呼:有指全本圣经(如太二十一42,二十二29,二十六54;路二十四27、32、45;约五39;罗十五4;彼后三16),有指圣经中的个别部分(可十二10,十五28;约十三18,十九24、36;徒一16,八35;罗十一2;提后三16),有用作「神的话语」的同义词(如罗四3,九17,十11;加四30,提前五18)。它们也被称为「圣经」(Holy Scriptures)(罗一2)。提摩太后书三章15节用了另一个希腊文hiera grammata(神圣的著作)。提摩太后书三章16节强调,这些著作不是平凡的著作,而是「神的所呼气默示的」,这正是指它具有权威,在教训上没有错误而说。   《塔纳赫》是犹太教的经典,记载关于上帝和古时犹太人的历史。《塔纳赫》亦同时是基督教圣经的《旧约》部分。   《希伯来圣经》记载的是从上帝创造世界,人类犯罪,犹太人的历史及关于世界的预言。基督教的圣经由《旧约》和《新约》两部分构成,而其《旧约圣经》与《希伯来圣经》内容大致相同,不过天主教版本就多了数篇《塔纳赫》跟基督教新教《旧约》都没有的数篇经卷。《新约圣经》记载耶稣基督和其门徒的言行与早期基督教的事件纪录,使徒书信及关于世界末日的预言。   据统计现在共有大约一万四千多种不同语言版本的圣经,尤其是“希伯来圣经”部分,而基督教新约部分,就有大约五千三百种不同语言版本。在众古书中可说是现在世界上最多不同语言翻译版本的书。[1]
[]圣经书卷结构(the bible structure)  圣经,拉丁文为''Biblia'',意思是“神圣的书”,是由希腊文的''Β?βλια”一字演变出来的。   犹太教塔纳赫 基督教旧约圣经 天主教旧约圣经 东正教旧约圣经
  妥拉   1. 创世记 Genesis   2. 出埃及记 Exodus   3. 利未记 Leviticus   4. 民数记 Numbers   5. 申命记 Deuteronomy   先知书:   6. 约书亚记 Joshua   7. 士师记 Judges   8. 撒母耳记上、下 Samuel (I & II)   9. 列王纪上、下 Kings (I & II)   10. 以赛亚书 Isaiah   11. 耶利米书 Jeremiah   12. 以西结书 Ezekiel   13. 十二小先知书 The Twelve Minor Prophets   I. 何西阿书 Hosea   II. 约珥书 Joel   III. 阿摩司书 Amos   IV. 俄巴底亚书 Obadiah   V. 约拿书 Jonah   VI. 弥迦书 Micah   VII. 那鸿书 Nahumv   VIII. 哈巴谷书 Habakkuk   IX. 西番雅书 Zephaniah   X. 哈该书 Haggai   XI. 撒迦利亚书 Zechariah   XII. 玛拉基书 Malachi   圣录:   14. 诗篇 Psalms   15. 箴言 Proverbs   16. 约伯记 Job   17. 雅歌 Song of Songs   18. 路得记 Ruth   19. 耶利米哀歌 Lamentations   20. 传道书 Ecclesiastes   21. 以斯帖记 Esther   22. 但以理书 Daniel   23. 以斯拉记-尼希米记 Ezra-Nehemiah   24. 历代志上、下 Chronicles (I & II)   *中文译名根据和合本旧约圣经   1. 创世记 Genesis   2. 出埃及记 Exodus   3. 利未记 Leviticus   4. 民数记 Numbers   5. 申命记 Deuteronomy   6. 约书亚记 Joshua   7. 士师记 Judges   8. 路得记 Ruth   9. 撒母耳记上、下 Samuel-1,2   11. 列王纪上、下 Kings-1,2   13. 历代志上、下 Chronicles-1,2   15 以斯拉记 Ezra   16 尼希米记 Nehemiah   17 以斯帖记 Esther   18 约伯记 Job   19 诗篇 Psalms   20 箴言 Proverbs   21 传道书 Ecclesiastes   22 雅歌 Song of Solomon   23 以赛亚书 Isaiah   24 耶利米书 Jeremiah   25 耶利米哀歌 Lamentations   26 以西结书 Ezekiel   27 但以理书 Daniel   28 何西阿书 Hosea   29 约珥书 Joel   30 阿摩司书 Amos   31 俄巴底亚书 Obadiah   32 约拿书 Jonah   33 弥迦书 Micah   34 那鸿书 Nahum   35 哈巴谷书 Habakkuk   36 西番雅书 Zephaniahv 37 哈该书 Haggai   38 撒迦利亚书 Zechariah   39 玛拉基书 Malachi   *中文译名根据和合本旧约圣经   1 创世纪 Genesis   2 出谷纪 Exodus   3 肋未纪 Levitcus   4 户籍纪 Number   5 申命纪 Deuteronomy   6 若苏厄书 Joshua   7 民长纪 Judges   8 卢德纪 Ruth   9 撒慕尔纪上、下 1, 2 Samuel   11 列王纪上、下 1,2 Kings   13 编年纪上、下 1,2 Chronicles   15 厄斯德拉上 Ezra   16 厄斯德拉下 Nehemiah   17 多俾亚传 Tobit   18 友弟德传 Judith   19 艾斯德尔传 Esther   20 玛加伯上、下 1,2 Maccabees   22 约伯传 Job   23 圣咏集 Psalms   24 箴言 Proverbs   25 训道篇 Ecclesiastes   26 雅歌 Song of Songs   27 智慧篇 Wisdom   28 德训篇 Ecclesiasticus   29 依撒意亚 Isaiah   30 耶肋米亚 Jeremiah   31 耶肋米亚哀歌 Lamentations   32 巴路克 Baruth   33 厄则克尔 Ezekiel   34 达尼尔 Daniel   35 瓯瑟亚 Hosea   36 岳厄尔 Joel   37 亚毛斯 Amos   38 亚北底亚 Obadiahv   39 约纳 Jonah   40 米该亚 Micah   41 纳鸿 Nahum   42 哈巴谷 Habakkuk   43 索福尼亚 Zephaniah   44 哈盖 Haggai   45 匝加利亚 Zechariah   46 玛拉基亚 Malachi   *中文译名根据天主教思高版旧约圣经   1 起源之书 Genesis   2 出离之书 Exodus   3 勒维人之书 Leviticus   4 民数之书 Numbers   5 第二法典之书 Deuteronomy   6 纳维之子伊稣斯传 Joshua   7 众审判者传 Judges   8 如特传 Ruth   9 众王传一、二 1, 2 Samuel   11 众王传三、四 1,2 Kings   13 史书补遗一、二 1,2 Chronicles   15 玛拿西祷言 Prayer of Manasseh   16 艾斯德拉纪一、二 Ezra   17 奈俄弥亚纪 Nehemiah   18 托维特传 Tobit   19 虞狄特传 Judith   20 艾斯提尔传 Esther   21 玛喀维传一、二 1,2 Maccabees   23 玛喀维传三 3 Maccabees   24 圣咏集151篇 Psalms of Solomon   25 约弗传 Job   26 索洛蒙箴言 Proverbs   27 训道篇 Ecclesiastes   28 歌中之歌 Song of Songs   29 索洛蒙的智慧书 Wisdom of Solomon   30 赫拉赫的智慧书 Ecclesiasticus   31 奥西埃书 Hoseav 32 阿摩斯书 Amos   33 弥亥亚书 Micah   34 约伊尔书 Joel   35 奥弗狄亚书 Obadiah   36 约纳书 Jonah   37 纳翁书 Nahum   38 盎瓦库穆书 Habakkuk   39 索佛尼亚书 Zephaniah   40 盎盖书 Haggai   41 匝哈里亚书 Zechariah   42 玛拉希亚书 Malachi   43 伊撒依亚书 Issiah   44 耶热弥亚书 Jeremiah   45 瓦如赫书 Baruth   46 耶热弥亚之哀歌 Lamentations   47 耶热弥亚之书信   48 耶则基伊尔书 Ezekiel   49 达尼伊尔书 Daniel   50 玛喀维传四(附录) 4 Maccabees   [2]   《希伯来圣经》   希伯来圣经包括了不同时代的作品,最早是摩西五经。写作目的是作历史纪念[3]、律法条文。后期加上不同时期的先知和君王的智慧和诗歌,为当时的人明白神的心意[4]。所以《希伯来圣经》在当时来说是没有固定的版本。   《希伯来圣经》发现最早的版本是用希伯来文和亚兰文(例如但以理书和以斯拉记)抄写。《希伯来圣经》书卷构成,一般可以分为三个版本,三个版本都有一点不同之处,但主要在编排和经卷数目,三个版本分别是由犹太教拉比所编定的《塔纳赫》24卷,而加了注音符号的《标准犹太圣经》就有39卷。基督教新教的《旧约圣经》就跟犹太教《标准犹太圣经》基本上一样,都是有39卷,只是在排序上有一点不同。而基督教旧教(即天主教)的《旧约圣经》就有46卷之多,东正教《旧约圣经》就有50卷,多出来的那些在基督教新教跟犹太教称为次经。   除了这三个现在最流通的版本之外,还有很多其他不同古本,这些古本都比这三个流通版本多了或少了一些经卷,这些古本有:《七十士希腊文译本》(Septuagint,简称LXX)、《武加大译本》(Vulgat)、《别大西译本》(Peshitta)、《塔库姆译本》(Targum)、《撒马里亚五经》(The Samaritan Pentateuch)和《死海古卷》(The Dead Sea scriptures)。
[]基督教旧约圣经  《旧约全书》发现最早的版本是用希伯来文和亚兰文(如但以理书和以斯拉记)抄写的,是犹太教圣经的正典。   在旧约方面,东正教承认48卷;天主教承认46卷;新教承认39卷;而犹太教的《圣经》由于把多个章节较少的书卷合成一卷,总数只有24卷。
[]基督教新约圣经  《新约全书》有27卷。《新约圣经》正典书目,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歌林多前书
  歌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歌罗西书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摩太前书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得前书
  彼得后书
  约翰一书
  约翰二书
  约翰三书
  启示录
[]圣经的连贯性  我们可从圣经教训的连贯性,和圣经非凡的组合,看到圣经的神圣来源。圣经比起其他宗教著作有更高的地位。圣经是由四十多个不同的作者写成,他们来自不同的生活层面。例如摩西是政治领袖,约书亚是军事领袖,大卫是牧羊人,所罗门是君王,阿摩司是个牧羊人和修理无花果树的人,但以理是一国的官员,马太是税吏,路加是医生,保罗是拉比,彼得是渔夫。
  圣经不但是由不同的作者写成,也是写于不同处境、不同场合。可以说,圣经分别在三大洲(欧洲、亚洲和非洲)上写成。例如保罗在欧洲的罗马监狱,和哥林多城中写成多卷书信;耶利米和摩西在非洲的埃及写圣经;而其他大部分书卷都是在亚洲写的。摩西多数是在沙漠写书,大卫在郊野写诗篇,所罗门在皇宫里编写箴言,约翰在老远的拔摩海岛上,以被放逐者的身份写启示录,而保罗则在狱中写了五封书信。 在不同的心情下写:有的写在喜乐的高潮,有的则在悲伤、失望的低谷中写的。在三个不同的洲写:亚洲、非洲及欧洲。以三种不同的文字写成的:旧约是用希伯来文写的:    列王纪下十八章26至28节中称之为“犹太的语文”;以赛亚书十九章18节中称之为“迦南的语文”。
  闪族语系中的亚兰文(Aramaic)是当时远东通行的语文,直用到亚历山大大帝得势时为止(公元前六世纪至公元四世纪)14/218
  新约圣经则是用希腊文所写成的,也是耶稣在世时所通行的国际语文。   大多数的作者,对其他作者都一无所知,他们也不熟悉其他作者的著作。作者之间的相距远达一千五百年。圣经奇妙的地方就在这里,它是一本完整而统一的书。它里面没有矛盾,也没有不一致的地方。圣灵使六十六卷书统一,也使内容和谐一致。这些书卷都一致地教导三位一体、耶稣基督的神性、圣灵的位格、人类的堕落和败坏,以及拯救的恩典。圣经教训的协调如何解释?我们的答案只得一个——圣经的作者是神。
[]圣经正典化过程  正典的定义
  若说圣经是神的默示,必然会产生一个重要的问题:那些书卷是默示的呢?由属神的人去确定那些书卷是神所默示的,那些书卷是有真实权威的;这是一个在历史上重要的问题。
  「正典」(canon)这名词,是指默示的书卷。这个词是从希腊文kanon而来的,很可能,它更是从希伯来文qaneh而来,意思是「量度的竿」。「正典」和「正典性」这两个名词,都是用以量度和确定那书卷是不是受神默示而写的。有一点相当重要,任何时期的宗教会议,都没有权力「令」(cause)一些书卷被默示;这些会议不过是「承认」(recognize)那些书卷在写作时是被神默示的。
  犹太人和保守派的基督徒都承认,旧约的三十九卷书是默示的。福音派教会更承认,新约的二十七卷书是默示的。罗马天主教总共有八十卷书,因为他们也承认「次经」(Apocrypha)为「半正典」(semicanonical)。
  在圣经仍未编定之前,其实很多经卷是独立分开的手抄本,并非像现在这样有一本圣经。一直到公元3世纪初 ,在以拉丁文为主的西部基督教教会中,才开始以书取代卷,就这样,基督徒就开始要选择哪些经典及要如何顺序编成一套书。   在这以前,犹太教的《塔纳赫》还没有正典化,但大约于公元前4世纪末因为希腊化而令很多犹太人不懂希伯来文,所以由犹太教文士将很多经卷翻译成希腊文,最后大约于公元前150年左右译了《七十士希腊文译本》(Septuagint)。   所以在《希伯来圣经》部分,由于有《七十士希腊文译本》作基础,正典化过程中的争议其实不是太大。犹太教的拉比是大约公元100年举行宗教会议正式确立了现在的《塔纳赫》定本(更多有关资讯见塔纳赫)。   而基督教教会就以《七十士希腊文译本》作为主要底本,然后翻译成拉丁文,保留了一些《七十士希腊文译本》中没有列入《塔纳赫》的经卷。   而古拉丁文圣经就包括了很多由基督教的人自己创作的经卷,在整理这些经卷时,他们就将《希伯来圣经》部分列为《旧约》,而基督教的经卷就列为新约。   但基督教新约对犹太教可以说是完全没关系的,因为他们根本不认同基督教信仰核心--即耶稣就是先知所预言的弥赛亚,犹太教只承认一个上帝,同时亦不接受基督教所说的耶稣既是人又是神,所以对犹太教来说,并没有所谓新旧约之分。   到公元4世纪下半叶,杰罗姆(Saint Jerome)开始为《通俗拉丁文译本》做翻译时,发现《旧约》部分比《塔纳赫》多了一些经卷,杰罗姆提议教会将这些经卷定为次经,但当时的教会都认为这些经卷对信仰有益,所以最后都决定保留。   一直到15世纪宗教改革时,当时宗教改革运动领袖之一的马丁路德跟罗马教庭分裂,自己创办教会,在做德文圣经翻译时,就根据杰罗姆的见解,将次经列为圣经的附录,而不列作圣经的一部分,亦因为这样,基督教新教所用的《旧约圣经》,跟犹太教用的《塔纳赫》,只是排序上不同,其他都完全相同。
[]旧约的正典性  希伯来文玛所拉(Masoretic)抄本的旧约,将这三十九卷书分成三类:律法书(五经);先知书(书、士、撒上下、王上下、大先知书、小先知书);及圣卷(有时称为「诗歌」,包括诗歌及智慧书——诗、箴、伯;书卷(the Rolls)——歌、得、哀、传及斯;历史书——但、拉、尼、代上下)。这三十九卷书原本只计算为二十四本,因为撒母耳记上下、列王纪上下、历代志上下、小先知书及以斯拉记、尼希米记是合并为一的。新约时代,这种三分法是被认可的(路二十四44)。其他的名词如「经」(约十35)和「圣经」(提后三15),都表明旧约的正典,一般是被接纳的。这种三分法也被约瑟夫(Josephus,主后37至95年)、撒狄主教墨利托(Bishop Melito of Sardis,约主后170年)、特土良(Tertullian,主后160至250年)及其他人证明。主后90年的雅麦尼亚会议(The Council of Jamnia),一般都认为是旧约正典被公开承认的会议(但还有几卷书的正典性受到争议)。
  旧约书卷被确认为正典,是有以下根据的:哈利斯(Laird Harris)追溯这种认可的源流:摩西被承认是在神的权柄下写书的(出十七14,三十四27;比较书八31,二十三6);五经被认可的标准,是根据它是否来自神的仆人摩西。在摩西以后,神兴起了先知的体系,继续向百姓启示自己(比较申十八15至19 ;耶二十六8至15)。神向他们说话的先知,也将启示记下来(比较书二十四26;撒上十25;赛八1;结四十三11)。哈利斯的结论是:「律法是根据作者的地位,而作者是被称为神的使者。同样地,后来的先知也获得了一定的地位,他们的著作也获得同样的尊崇,被视为神的话语,书卷中包含的见证,令书卷被人接受。》
  圣经的正典性有以下几方面的试验标准。该书是否显明神是作者?该书是否显出是神借着中保说话?(例如出二十1;书一1;赛二1)那位作者是不是神的发言人?该作者是不是先知?或者说,他有没有先知的恩赐?(例如申三十一24至26;撒上十25;尼八3)该书的历史是否正确?该书是不是记录真实的事情?犹太人怎样看那本书?
  总的来说,旧约书卷成书时,都已经是神的默示,是拥有权威的。这些著作得到人的认可;通常是当人确认了作者是神的发言人,著作就被认可。最后,就有一系列的书卷被收纳为正典。
[]新约的正典性  确认一本新约书卷为正典,有以下几个因素。(Ⅰ)假的作品充斥,和真的著作备受攻击是一个原因。举例说,马吉安(Marcion)除了保罗的书信外,拒绝接受旧约和其他新约书卷(他更改路加福音,以迎合自己的教义)。(Ⅱ)新约著作的内容,见证它本身的权威性,这些作品自然地被收集起来,被公认为正典。(Ⅲ)使徒的著作在公开崇拜中被使用,但人还需去确定当中那些作品是正典。(Ⅳ)到最后阶段,在主后303年,罗马皇帝戴克理先(Diocletian)颁布谕令,焚烧所有宗教书籍,这事导致新约书卷被收纳起来。
  书卷的确认和收集的过程,是在第一世纪开始的。很早时期,新约书卷已被确认。举例说,保罗就曾确认了路加的著作,与旧约有同等地位(提前五18引用了申二十五4,和路十7,并且称这两段经文为「圣经」)。彼得也确认了保罗的著作为圣经(彼后三15至16)。使徒的书信在教会中流传,被人诵读(比较西四16,帖前五27)。
  在后使徒时期,罗马的革利免(Clement of Rome,约主后95年)在一封信中,提到最少有八本新约书卷;安提阿的伊格那丢(Ignatius of Antioch,约主后115年)也承认约有七卷新约。约翰的门徒坡旅甲(Polycarp,约主后108年),承认有十五卷书信。这不是说,这些人不承认有更多的正典,这些只是他们在书信中曾提及的数字而已。后来爱任纽(Irenaeus,约主后185年)写道,他承认有二十一卷书。希坡律陀(Hipploytus,主后170至235年)承认有二十二卷。当时的一些问题书卷,是希伯来书、雅各书、彼得后书、约翰贰书及约翰叁书。
  更重要的见证,是穆拉多利经目(Muratorian Canon,主后170年),该经目将教会初期所承认为正典书卷加以收集。穆拉多利经目所收集的,除了希伯来书、雅各书和约翰的一封书信外,包括了全部的新约书卷。
  第四世纪,新约圣经的确认也发生了重大事故。亚他那修(Athanasius)在主后367年的著作中,提及新约的二十七卷书,是唯一真实的书卷。主后363年,老底嘉会议(Council of Laodicea)提到,只到旧约的书卷和新约的二十七卷书可以在教会中诵读。希坡会议(Council of Hippo,主后393年)承认,有二十七卷书。迦太基会议(Council of Carthage,主后397年)确定了,只有这些正典书卷,可以在教会中诵读。
  教会是凭什么去确定这些书卷为正典的呢?以下是回答这问题的一些测试准则。
  (Ⅰ)使徒性(Apostolicity):作者是不是使徒?作者是不是与使徒有联系?举例说,马可是根据彼得的权威写书,而路加是根据保罗的权威写书。
  (Ⅱ)接纳性(Acceptance):这本书是不是被教会整体接纳的?教会对某卷书的认可,是相当重要的,假的书卷当然会被拒绝(但有些合法的书卷,也可能延迟被认可)。
  (Ⅲ)内容(Content):该书的内容是否与已接纳的书卷教义互相一致?一本假的作品《彼得的福音》,就是在这个原则下被拒绝的。
  (Ⅳ)默示(Inspiration):该书是否反映出默示的本质,次经(Apocrypha)及伪经(Pseudepigrapha),就是因为未能满足这个标准,而被拒绝。正典书卷应该包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属灵价值,反映出它是圣灵的工作。
[]圣经的形成  旧的抄本的可靠性
  虽然旧约和新约的原稿已经失传,但我们今天仍拥有可靠的圣经抄本。旧约抄本的发展历史,可以证明这点。抄写古老经卷,是沉闷、繁重的工作,但犹太人很早以前,已经为这任务建立起严格的规律。这些规律限定了所使用的羊皮纸、所抄写的行数、墨水的颜色和校订的态度。当羊皮纸开始磨损,犹太人会以尊敬的态度,将抄卷埋葬,在库穆兰(Qumran)的死海古卷被发现以前,最古老的残存古本的日期是主后900年。
  以斯拉以后,玛所拉学者(Masoretes)时代的抄写工作是非常严格的。玛所拉学者有自己一套精细准确的抄写方法,玛所拉的抄经员,准确地数算每卷书字母的数目,找出一卷书中间的一个字母;此外还有不少其他相似的繁复步骤。举例说,他们找出了希伯来字母aleph,曾在旧约中使用过42,377次。如果在新的抄本中,字母的数字不符,经卷就要重抄。如果一个字眼或一个句子写错了,他们会将它保留在抄本中(称为kethib),但会在旁边加上更正说明(称为qere)。玛所拉学者也为希伯来圣经加上注音符号,在此以前,希伯来文圣经的经文只有子音。
  以下几个古老的抄本来源,都可证明抄本的可靠性。
  死海古卷(Dead Sea Scrolls):学者在库穆兰发现古卷之前,当时最古的残存经卷的时期,约在主后900年。死海古卷中的一些经卷,包括以赛亚书、哈巴谷书及其他经文的抄本,是早于主前125年的,比当时所有的最古抄卷早了一千多年。一个重要的发现是,库穆兰古卷中的以赛亚书,和一千年后的玛所拉希伯来文抄本,并没有显著的差异。这件事确定了今天的希伯来文抄本的可靠性。
  七十士译本(Septuagint):七十士译本是旧约圣经的希腊文译本。这译本是给那些分散在各地,不懂得希伯来文的犹太人使用的。传统说,曾有约七十位希伯来学者参加,将希伯来文圣经译成希腊文(Septuagint的意思是「七十」,这译本也简称为LXX)。主前250至150年,翻译的工作是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分期进行的。这个译本本身并不一致,但因为它所依据的是比现存希伯来抄本早一千年前的版本,所以七十士译本是相当重要的。此外,新约作者也经常引用七十士译本,这译本能帮助我们明白旧约圣经。
  撒玛利亚五经(Samaritan Pentateuch):这本摩西著作的译本,是专供撒玛利亚人在基利心山敬拜之用的(与耶路撒冷的敬拜对立)。这个译本是独立于马所拉抄本的,因为它追溯至主前第四世纪。这个译本对旧约抄本的研究,很有价值,虽然这个译本约有六千处地方与玛所拉抄本不同,但这些都只是细微的差异,关乎文法和拼字上的问题。
  亚兰文他尔根(Aramaic Targums):以色列人被掳巴比伦归回后,犹太人一般都说亚兰文,不说希伯来文。犹太人需要有一本用日常用语写成的圣经,他尔根就是一本这样的圣经。他尔根的意思是「译文」(translations),或「译述」(paraphrases)。他尔根是以自由的方式,复述圣经的记载,不过他尔根「除了作旧约经文的见证外,更给我们提供一个宝贵的新约研究背景」。
  新约抄本的可靠性
  新约的手稿虽已失传,但新约书卷的考据工作非常繁重。例如我们就已经有超过五千个残存抄本,有一些是完整的新约,有一些只存留一部分。
  纸草抄本(Papyrus manuscripts):这些都是古老而重要的抄本,举例说,贝蒂新约蒲草抄本(Chester Beatty Papyrus)的日期,早于第三世纪。
  安自尔抄本(Uncial manuscripts):约有二百四十个抄本称为「安色尔」抄本的,抄本是以一种大圆字体写成(captial letters)。西乃抄本(Codex Sinaiticus)包含了全部新约的书卷,日期是主后331年。梵谛冈抄本(Codex Vaticanus)包含了大部分新约,日期是从第四世纪开始;这是被公认为最重要的一个抄本。亚历山太抄本(Codex Alexandrinus)的日期是第五世纪,除了部分的马太福音,它包括了所有的新约书卷。这个抄本对于确定启示录的抄本很有帮助。其他还有以法莲抄本(Codex Ephraemi,第五世纪)、剑侨伯撒抄本(Codex Bezae,第五至第六世纪)及华盛顿抄本(Washington Codex;第四至第五世纪)。
  小楷抄本(Minuscule manuscripts):我们有超过二百八十个小楷抄本,都是用小楷字母(small letters)写成的。这些抄本不及安色尔抄本古老,有一些小楷抄本,反映出在字体上的相近,学者通常都以它为同类的抄本。
  译本(Versions):新约的早期译本,也可帮助我们发现正确的抄本。有几个著名的叙利亚(Syriac)译本,其中有他提安四福音合参(Tatian’s Diatessaron,主后170年)、旧叙利亚本(Old Syriac,主后200年)、别西大译本(Peshitta,第五世纪)及巴勒斯但叙利亚译本(Palestinian Syriac,第五世纪)。拉丁文的武加大(Vulgate)译本是由耶柔米(Jerome,约主后400年)翻译的,这个译本影响了整个西方教会。此外还有在埃及流行的科普替(Coptic)的译本(翻译于第三世纪),其中包括沙希地语(Sahidic)的译本,和波海利(Bohairic)的译本。
  虽然经文鉴别学者,透过对希腊文抄本,及早期译本的研究,可以确定不少原著抄本上的问题,但我们相信,这些抄本是经过多个世纪,在神的手中被保存下来,让今天的学者能够鉴定和研究,去重新整理和建立最接近原著手稿的抄本。
[]圣经的诠释  圣经的诠释,必须符合以下几个重要原则:   A)字面意义(Literallnterpretation):字面意义是指经文的文字和语句,是按「正常」的意义来理解的——就是说,是按在正常的沟通中,这些字句被人所理解的意思。沟通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对话语的字固及正常含意的理解。将新约按字面来解释,是一个先决条件;旧约的预言如诗篇二十二篇,以赛亚书七章14节,五十三章1至12节,弥迦书五章2节等,也都是完全按字面含意应验的。   B)文法关系(GrammaticalRelationships):因为我们确信,圣经是按字句(verbal)和完全(plenary)的默示,所以我们也必须留意经文的语句。文法关系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语句和语句、词语和词语之间,是建立起了一种关系的,譬如研究动词的时态、代名词、前置词、连接词的使用,和结构的规律,对文意的理解都是很重要的。   C)历史背景(HistoricalContext):历史背景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提供了经文解释背后的因素。圣经每一卷书的写成,都有它自己的历史背景,要正确明白该书,理解其背景是必须的。   D)上文下理(NteraryContext):按上文下理去解释圣经,包括了以下三个主要步骤:   a)注意前后上下文关系(immediatecontext):前后上下文必须加以仔细阅读;前面的几段和后面的几段往往都和经文的意思有关。   b)注意较远的上下文关系(remotecontext):一卷书的大分段(通常的篇幅是二至三章),是需要加以留意的。   c)注意全书的上下文关系(contextoftheentirebook):全书必须整体地研究。圣经的解释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要能正确地明白圣经,这是极重要的一环。读者应该多花点时间,去发掘以下提供的宝贵资源。
[]圣经灵修版  天主赐下圣经,是要向我们启示他自己,让我们明了怎样与他建立关系,怎样按着他的方式在这世界生活。换言之,里面所关心的都是一些实际的敬虔生活。   然而 ,很多时候我们都未能过一个稳定良好的灵修生活,以致不能真正明了天主的心意 。我们发现,如果人们能够不断从神的话中与他建立亲密的关系,又能够在灵修读经时体会到生活的应用,人就会更加渴慕神的话语,且对灵修生活不舍不弃 。人的生命,就在这个过程中,被塑造、被建立起来,且活得更像耶稣基督。   灵修版圣经出版的目的 ,就是要鼓励读者怎样藉着圣经与天主建立亲密的关系 ,让你知晓如何挖掘其中的信息,好在生活中实践出来。这本圣经并非只是一本圣经研读本而已,它有独特的使命------为准备读者实践圣经教训而出版,让你我在灵修 、静思时使用 。
[]中文圣经  现在流通的中文圣经主要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天主教普遍使用的思高译本,1968年正式出版。另一个版本是基督教新教普遍使用的和合本,1919年出版。   思高译本跟和合本除了在经卷数目上有分别之外,很多中文译名都不同,除了经卷名称,经卷中很多名称都有分别。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中文译本,例如:《吕振中译本》(1970年)、《现代中文译本》(1979年)、《圣经新译本》(1993年)、《和合本修订版》(2006年-2008年)。   现在天主教会流通的圣经为2000年版耶路撒冷圣经出版社出版的《耶路撒冷圣经》,天主教上海教区光启社在1986年出版了中国国内的第一本通用圣经。由佘山修院负责翻译并出版。
[]圣经中的谜团  《圣经》是世界上发行最多,流传最广的书籍之一。它是基督教的宗教经典著作,也是古代中东地区特别是犹太民族的一部详细的编年史。《圣经》这个名词是公元四世纪时君士坦丁堡大主教约翰·克里索斯通取的,他把犹太人所有的圣书统称为《圣经》。   在《圣经》中保留了众多的犹太民族远古时代的历史传说,这些传说往往带有某些神话色彩,人们曾经以为那是古代人想象力的产物。但随着科学的深入发展,人们重新审视《圣经》,竞发现在这些神话和传说之中,包含着某些超越时代视野的真实记载。   《旧约·以西结书》第一章至第三章中以西结的一段描述,被认为是有关不明飞行物的最早记载之一。那是在犹太人的约雅斤王被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撤掳走之后的第五年(即公元前592年),天上出现了一具奇异的“飞行器”,降落在迦勒底(今属伊拉克)的迦巴鲁河边,以西结写道:   “我观看,见狂风从北方刮来,随着有一朵包括闪烁的大云,周围有光辉,从其中的火内发出路像光耀的精金。”   能够扇起狂风,能发光,能喷出火焰,这是一种什么飞行器呢?下面以西结又说:   “又从其中,显出四个活物的形象来。他们的形状是这样,有人的形象,各有四个脸面、四个翅膀。他们的腿是直的。脚掌好像牛犊之蹄,都灿烂如光明的铜。在四面的翅膀以下有人的手。……行走并不转身,俱各直往前行。……活物往来奔走,好像电光一闪。”   以西结观察得相当仔细,他并没有说他们是“人”。这些“似人的活物”到底是什么?是戴有宇航盔、身穿太空装、系着飞行装置的外星生物,还是受某种摇控指挥的太空机器人?以西结又有如下记载:   “……活物的脸旁,各有一轮在地上。轮的形状和颜色好像水苍玉。……好像轮中套轮,轮行走的时候,向四方都能直行,并不掉转。四个轮轱周围满有眼睛。活物行走,轮也在旁边行走。活物从地上升,轮也都上升。”   这是某种碟形或螺旋桨式飞行器吗?那轮辊上的眼睛是不是飞行器的舷窗呢?   随后以西结“又听见一位说话的声音”,声音告诉以西结,要他按上帝的差遣,对本国子民传渝。他被带上飞行器,飞行器起飞了:   “我又听见那活物翅膀相碰,与活物旁边轮子旋转震动轰轰的响声。于是灵将我举起,带我而去.……”   飞行器把以西结带到他的流放同胞居住的地方提勤亚毕,以西结在他们中间“忧忧闷闷地坐了七日”。   以西结的经历是一次乘坐不明飞行物的经历吗?美国航空航天局的专家布卢姆里希对以西结提供的飞行器进行了思考和计算,并写成了一本名为《天穹开处》的书。他认为,以西结描述的飞船有着非常可信的程度。几十年内,人类的技术就能够制造出那种飞船。   《圣经》中另一段引起很多人兴趣的描写,是《旧约*创世纪’第十九章》,上帝要毁灭所多玛和娥摩拉这两座罪恶之城。他派了两名天使来通知罗得带着全家逃离这里。天使带领罗得家人出了城,对他们说:“逃命罢。不可回头看,也不可在平原站住,要往山上逃跑。”他们逃出之后:   “当时耶和华将硫磺与火,从天上…降与所多玛和蛾摩拉,把那些城和平原,并城里所有的居民,连地上生长的,都毁灭了.罗得的妻子田头一看,就变成了一根盐柱,亚伯拉罕清早起来,到了他从前站在耶和华面前的地方,向所多玛、蛾摩拉与平原的全地观看,不料那地方烟气上腾,如同烧窑一般。”   那两名天使为什么要对罗德家人强调“不可回头看,也不可在平原站住”?上帝用什么武器,能够在瞬间把两座城彻底毁灭?罗得的妻子回头一看为什么会带来灾难?那两座被毁灭的城市为什么会姻气上腾?直到1944年广岛和长崎被美国的原子弹炸成废墟之后,有些人重看这段文字,才顿感恍然大悟:只有原子弹才能一下子毁灭整座城市,只有原子弹爆炸的光辐射才能对看它的人造成致命的杀伤,只有逃离平原才能避开原子弹爆炸时冲击波的危害,只有原子弹的爆炸才能形成那冲天而起、从遥远的地方都能看到的烟云。古代人讲到神灵降下的灾难时,可能想到大火,可能想到雷电,可能想到洪水和瘟疫,但很难说他们能准确地凭空想象出某种高科技武器!造成的毁灭性后果。   感谢远古时代那些犹太民族的先知,他们忠实而具体地记录下了那些当时他们还并不理解的事件,使今天的人们面对着这一切时,能够重新思考。
  同时也有一种说法认为当年在约旦发现的&&死海经卷&&才是真正&&圣经&&   古经由一些不同文学体裁的书籍组成,着重阐述天主与以色列民族之间的关系,新经是指基督教会初期所写的一批书籍,包括四部福音、宗徒大事寻、贰拾壹封宗徒书信及默示录等共27卷,介绍了天主与其子民籍耶稣基督为中保所订立的新的盟约。
[]中文圣经  现在流通的中文圣经主要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天主教普遍使用的思高译本,1968年正式出版。另一个版本是基督教新教普遍使用的和合本,1919年出版。   思高译本跟和合本除了在经卷数目上有分别之外,很多中文译名都不同,除了经卷名称,经卷中很多名称都有分别。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中文译本,例如:《吕振中译本》(1970年)、《现代中文译本》(1979年)、《圣经新译本》(1993年)、《圣经新世界译本(汉语版)》(2001年)、《圣经恢复本》(2003年)、《和合本修订版》(2006年-2008年)。   圣经版本及工具书   1《吕振中译本》   2《新旧库新约圣经(附诗篇)》   3《圣经寻根版》   4《圣经原文字汇中文汇编》   5《新约圣经中英文逐字对照》   6《新约希腊文中文辞典》   7《旧约中希英逐字对照》   8《旧约希伯来文中文汇编》   9《圣经原文串珠注解》   10《圣经原文字典》(王正中编,浸宣出版)   11《启导本圣经》   12《助读本圣经》   13《研读本圣经》   14《灵修本圣经》   15《注释本圣经》   16《新约原文工具字典》(封志理编)   17《原文编号新约全书》(封志理编)   18《袖珍旧约圣经释义1—6》   19《新约圣经释义》   20《亨利o马太圣经注释》   21《威克o里夫圣经注释》   22《丁道尔圣经注释》   23《盖柏林简明圣经注释》   24《圣经新释》   25《圣经要略》(达秘)   26《信徒圣经注释上、下》旧约、新约   27《新约圣经注释》《旧约圣经注释》(马唐纳)   28《新约全书释义》(蒙爱肢体 牛述光)   29《圣经要义》新、旧约(贾玉铭)   30《圣经综要》(史祈生)   31《旧约精览》(詹逊)   32《新约精览》(詹逊)   33《旧约概论》《新约概论》(马有藻)   34《新约圣经剪影》(林证耶)   35《旧约辅读》《新约辅读》   36《圣经注释》(杰莫生o法赛特o布朗)   37《旧约圣经问题总解上、下》《新约圣经问题总解上、下》(李道生)   38《美国活泉新约希腊文解经丛卷》   39《坎伯o摩根解经丛卷》《圣经概览》(葛普斯)   40《圣经大纲》(李饶伯)   41《圣经总论》(陈崇桂)   42《圣经综览》   43《圣经提要》
  44圣经之钥《旧约各卷》《新约各卷》(活道出版社)   45《神说话了》——旧约各卷精华 (江守道)   《基督是一切》——新约各卷精华(江守道)   46《毗斯迦山》一圣经概要上、下(陈希曾)   47《神永远的旨意》一新约的启示(陈希曾)   48《认识圣经》(皮尔逊)   49《圣经与属灵生活》(皮尔逊)   50《查经心得》(叨雷)   51《圣经汇编》   52《圣经引得》   53《圣经备典》   54《予表》(夏柏逊)   55《圣经百科全书》   56《圣经人地名意义汇编》(陈瑞庭)   57《简明圣经史地图解》(梁天枢)   《圣经动植物意义汇编》(橄榄出版社)   58《圣经手册》(海莱)   59《证主圣经手册》   60《以色列史综览》   61《圣经与末世事件》(胡里昂)   62《末世预言综览》(陆维信)   63《基督教释经学》(兰姆)   64《读经方法与解经原则》(史伯诚)   65《读经指南》(陈希曾)   66《读经之路》(倪柝声)   67《数系圣经》(1—8卷)(葛兰德)   68《圣经字汇阐释字典》(韦恩)   69《新约字汇查考》(文声特)   《新约字汇考查》(胡诗德)   70《圣经各书中的基督》(霍格勒)   71《会幕、供物与祭司》(苏尔图)   72《将来的景象》(班迪科)   旧约各卷注释书推介   1、创世记注释书:   (1)《创世记释义》基督徒阅览室(麦敬道)   (2)《创世记释义上、下》亨利o马太(弘道)   (3)《创造的奥秘》(倪柝声)   (4)《创世记注释》(丁良才)   (5)《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倪柝声)   (6)《活了一就死了》(王国显)   (7)《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学习》(陈则信)   2、出埃及记注释书:   (1)《出埃及记释义》(麦敬道)   (2)《出埃及记读经资料》(何承天)   (3)《出埃及记注释》(丁良才)   (4)《容我的百姓去》上、下(王国显)   (5)《会幕精要》(桑安柱)   3、利未记注释书:   (1)《利未记释义》(麦敬道)   (2) 《利未记注释》(丁良才)   (3)《利未记灵训》(牛顿)   (4) 《神的帐幕在人间》(王国显)   (5)《在耶和华面前蒙悦纳》(王国显)   4、民数记注释书:   (1)《民数记释义》(麦敬道)   (2)《民数记注释》(丁良才)   (3)《在旷野四十年一民数记简记》(王国显)   5、申命记注释书   (1)《申命记释义》(麦敬道)   (2)《你们要谨守遵行一申命记读经》(王国显)   6、约书亚记注释书:   (1)《默想约书亚记一胜利的书》(罗西耳)   (2)《进入迦南地一约书亚记查经》(吴斯拉)   (3)《征服迦南》(宾路易师母)   (4)《约书亚注释》(丁良才)   (5)《约书亚记注释》(詹逊)   (6)《约书亚与应许之地》(迈尔)   (7)《基督徒胜利的生活》(雷亚兰)   《你当刚强壮胆》(王国显)   7、士师记注释书:   (1)《默想士师记一失败与拯救的书》(罗西耳)   (2)《士师记拾穗》(吴勇)   (3)《士师记灵训》(基督人)   (4)《士师记/路得记注释》(路易斯)(人人圣经注释)   8、路得记注释书:   (1)《路得记集解》(拾珍)   (2)《与基督联合》(陈希曾)   (3)《默想路得记》(慕圣)   (4)《爱的跟随》(焦源濂)   (5)《路得记查经大纲》(解博五)   (6)《路得记释义》(享利o马太)   (7)《神的器皿拿俄米》(陈则信)   《路得记伴读》(史伯诚)   9、撒母耳记上、下注释书:   (1)《默想撒母耳记上、下》(陈则信)   (2)《合他心意的人上、下》(王国显)   10、列王记上、下注释书:   (1)《神眼中看为正的事》—列王记上、下读经记(王国显)   11、历代志上、下注释书:   (1)《犹大与以色列诸王》(奈伯)   12、以斯拉记与尼希米记注释书:   (1)《以斯拉、尼希米、撒迦利亚与玛拉基》(邓纳著)   (2)《耶路撒冷的欢声》(王国显)   (3)《基督徒胜利的工作》一尼希米记(雷亚兰)   (4)《恢复神儿子丰满的见证》(史百克)   13、以斯帖记 注释书:   (1)《圣灵中的喜乐》――以斯帖记剪影(陈希曾)   (2)《以斯帖记查经大纲》(解博五)   (3)《以斯帖记灵意》(甘铭)   (4)《以斯帖记灵训》(古宝娟)   (5)《以斯帖记释义》(亨利o马太)   14、约伯记注释书:   (1)《奇哉神的作为》(江守道)   (2)《成长的痛苦》一约伯记剪影(陈希曾)   (3)《约伯记灵训》(宾路易师母)   (4)《默想约伯记》   (5)《约伯记伴读》   (6)《乳香》(微尘)   (7)《炉灰中的懊悔》(焦源濂)   15、诗篇注释书:   (1)《大卫的宝藏》(司布真)   (2)《诗篇月刊》(150期)(提比哩亚发出版社)   (3)《上行之诗》(江守道)   (4)《耶和华是我牧者》(江守道)   (5)《更丰盛的生命》(陈希曾)   (6)《大卫的金诗》(陈希曾)   (7)《可拉后裔的诗》(陈希曾)   《诗苑灵程》(滕近辉)   (9)《诗篇注解》(包忠杰)   (10)《诗篇宝库》(桑安柱)   (11)《赞美一诗篇的认识和欣赏》(兰隆纳)   16、箴言 注释书:   (1)《箴言中的真言》(陈希曾)   (2)《箴言讲义》(许公遂)   (3)《箴言宝训》(欧阳佐翔)   (4)《智慧的开端》(焦源濂)   (5)《箴言乳蜜》(徐松石)   (6)《地上生活的属天的法则》(亚诺特)   17、传道书 注释书:   (1)《传道书》(尔德门)   (2)《超越虚空》一传道书中盼望的信息(赫戴维)   (3)《传道书讲义》(许公遂)   (4)《虚空与充满》一传道书注释(谢友王)   (5)《传道书主题诠释一人生之探讨》(马有藻)   18、雅歌书 注释书:   (1)《歌中之歌》(倪析声)   (2)《雅歌的默想》(丁素心)   (3)《雅歌讲道》上、中、下(圣伯纳多)   (4)《隐藏的泉源》一雅歌书注释(宾路易师母)   (5)《所罗门的歌》(江守道)   (6)《在香草山上》(戴德生)   《从天到地的爱歌》(提比哩亚出版社)   (7)《雅歌概论》(史伯诚)   《雅歌书诠释》(施捍敦)   (9)《雅歌的沉思》(大德兰)   (10)《心灵之歌》(十架约翰)   (11)《雅歌综览》(陈希曾)   (12)《愿祢吸引我》(王国显)   19、以赛亚书 注释书:   (1)《以赛亚书注释》(坎伯摩根)   (2)《碎渣儿》一以赛亚书拾遗(彭忠辉)   (3)《以赛亚书讲义》(贾玉铭)   (4)《以赛亚书注释》(马艾弗)   (5)《以赛亚阐释》(嘉礼)   (6)《先知书的作者》(史祈生)   20、耶利米书与耶利米哀歌注释书   (1)《耶利米书注释》(坎伯摩根)   (2)《耶利米书/耶利米哀歌》(詹逊)   21、以西结书注释书:   (1)《以西结书笔记》(嘉礼)   (2)《以西结注释》(赖尔夫) (人人圣经注释)   (3)《神的荣耀》(江守道)
  (4)《神永远的旨意》一以西结异像的浅思(孙国铎)   22、但以理书 注释书:   (1)《将来的君王》(安德逊)   (2)《但以理得力秘决》(华思德)   (3) 《外邦人的日期》(吴华青)(嘉礼o邓纳)真理的奥秘(第二集)   (4)《但以理书释义》(翟辅民)   (5)《异像和国度》(马有藻)   23、何西阿书 注释书:   (1)《何西阿书注释书目》(提比哩亚出版社、十二小先知书系列)   (2) 《神的泪影》一何西阿书注释(摩根艾著)   (3)《何西阿书伴读》(史伯诚)   24、约珥书注释书:   (1)《荒芜与拯救》一约珥书浅释讲义(陈大卫)   25、阿摩司书注释书:   (1) 《小先知书简介》(嘉礼)   26、俄巴底亚书 注释书:   (1)《见证的失落与回归》一俄巴底亚书剪影(陈希曾)   27、约拿书 注释书:   (1)《先知约拿的教训》(黎附光)   (2)《与主同轭》一约拿书剪影(陈希曾)   (3)《我岂能不爱惜》一约拿书与俄巴底亚书(摩根、达秘等著)   28、弥迦书、那鸿书、西番雅书 注释书   (1)《约拿书/那鸿书》(班斯弗里曼)   (2)《那鸿、哈巴谷、西番雅书注释》(周联华)   (3)《信心的跳跃》(摩根、达秘、柏勒)   (4)《从恐惧到信靠》(钟马田)   29、哈该书注释书:   (1) 《我的殿仍然荒凉》(摩根、达秘、柏勒、盖柏林、艾朗赛等)   30、撒迦利亚 注释书:   (1)《撒迦利亚的异像与预言》(贝伦著)   (2)《异像与复兴》一撒迦利亚书诠释(马有藻)   31、玛拉基书 注释书:
  (1)《我曾爱你们》(摩根等)   (2)《哈该书/玛拉基书》(沃尔夫)   (3)《爱与责》(唐佑之)   附、关于小先知可参阅:   《先知书古典名著系列》《提比哩亚出版社》十二先知简介(嘉礼)   新约各卷注释书推介   1、四福音书概要:   (1) 《福音书指南》(史国志)   (2)《四位传福音者》(柏勒)   (3)《四福音讲经心得》(莱尔)   (4)《四福音书》(礼奥德)   2、马太福音:   (1)《未完成的最后讲章》——马太福音透视(倪柝声)   (2)《马太拾遗》(倪柝声)   (3)《实行的天国》马太福音要义(史伯诚)   (4)《马太福音注释》(坎伯摩根)   (5) 《神奥秘的智慧》一马太福音剪影(陈希曾)   (6)《活像基督》一登山宝训(钟马田)   3、马可福音:
  (1)《马可福音注释》(坎伯摩根)   (2)《乃是服事人》(王国显)   (3)《奴仆的形象》一马可福音剪影(陈希曾)   4、路加福音:   (1)《路加福音注释》(摩根解经丛卷)   (2)《忧伤的人》(达秘)   (3)《配得那世界的人》(王国显)   5、约翰福音:   (1)《约翰福音注释》(摩根)   (2)《默想约翰福音》(史百克)   (3)《约翰福音的信息》(张贵富)   (4)《约翰福音讲义》(贾玉铭)   (5)《恩上加恩》(计志文)   (6)《叫父因儿子得荣耀》(王国显)   (7)《你该认识主》(彭忠辉)   6、使徒行传:   (1)《使徒行传注释》(摩根)   (2)《作主见证人》一使徒行传再思(彭忠辉)   (3)《圣灵的水流》(史伯诚)   (4)《使徒行传阐释》(嘉礼)   7、罗马书:   (1)《保罗所传的福音》(史百克)   (2)《正常基督徒生活》(倪柝声)   (3)《神福音真理》(陈格三)   (4)《罗马书之研究》(王连俊)又名(王约翰)   (5)《罗马书》(钟马田)   (6)《罗马书讲义》(贾玉铭)   (7)《罗马书伴读》(史伯诚)   8、哥林多前后书:   (1)《哥林多书注释》(摩根)   (2)《教会生活实例》(封志理)   (3)《哥林多前、后书笔记》(嘉礼)   (4)《新约的执事》(封志理)   (5)《哥林多后书信息》(张启珍)   (6)《神的用人》(王国显)   9、加拉太书:   (1) 《加拉太书释义》(马丁路得著、韦恩著)   (2)《福音的真理》(江守道)   (3)《得着儿子的名份》(王国显)   10、以弗所书:   (1)《坐、行、站》(倪柝声)   (2)《建立基督的身体》(王国显)   (3)《以弗所书释义》(钟马田)   (4)《长成基督》(许志文)   (5)《基督徒的富足行事及争战》(安汝慈)   11、腓立比书:   (1)《超越的追寻》一腓立比书讲解(沈保罗)   (2)《要在主里同心》(王国显)   (3)《腓立比书讲义》(贾玉铭)   (4)《致腓立比书》(迈尔o嘉礼)   (5)《活着是基督》(封志理)   12、歌罗西书:   (1)《歌罗西书研究》(贺尔)   (2)《与基督合一》(聂可声)   13、帖撒罗尼迦前后书:   (1) 《帖撒罗尼迦书》(贺格、韦恩著)   14、提摩太前后书、提多书:   (1)《致我儿》《带领的领袖》(京克)   (2)《至提摩太书》(韦恩、嘉礼)   (3)《最后的嘱咐》(彭忠辉)   (4)《基督耶稣的精兵》(王国显)   15、腓利门书:   (1)《有了年纪的保罗》(陈希曾)   16、希伯来书:   (1)《至圣所》(慕安德烈)   (2)《希伯来书中心的信息》(陈则信)   (3)《望断以及于耶稣》(史伯诚)   (4)《希伯来书讲义》(贾玉铭)   (5)《竭力进到》(嘉礼)   (6)《希伯来书研究》(韩德胜)   (7)《希伯来书释义》(1—3册)(平克)   《希伯来书讲道集》(礼奥德)   (9)《更美之约的中保》(王国显)   17、雅各书:   (1)《雅各书释义》(嘉礼)   (2)《好像初熟的果子》(王国显)   18、彼得前后书:   (1)《彼得的书信》(嘉礼)   (2)《使徒彼得》(汤慕诗)   (3)《被火试炼》(迈尔)   (4)《在盼望中儆醒》(曾立华)   19、约翰一、二、三书:   (1)《约翰的书仗》(嘉礼)   (2)《你们要住在主里面》(王国显)   20、犹大书:   (1)《犹大书》(嘉礼)   (2)《离道行传》(郭德耳)   21、启示录:   (1)《启示录释义》上、下(倪柝声)   (2)《默想启示录》(倪柝声)   (3)《启示录要义》(倪柝声)   (4)《耶稣基督的启示》一启示录透视(江守道)   (5)《神旨意的完成》(史伯诚)   (6)《启示录之研究》(王连俊)(王约翰)   (7)《耶稣基督的启示》(何赓诗)   《启示录释义》(盖柏林)   (9)《启示录释义》(吴华青)   (10)《基督的启示》(葛兰德)   (11)《启示录》(史葛特)   (12)《启示录讲义》(杨俊哲)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圣经是一本书,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旧约》要点 天主造世 天主造成了天神天地世人,赐给人类的原祖亚当、夏娃居于伊甸园。原祖食禁果背命,被天主赶出。天主预许救世者。加音杀亚伯尔。 天主以洪水惩罚世人 原祖子孙渐变为恶。独有挪亚一家是善的,天主命他造成大船,乃降洪水罚世。 天主特选一个民族 亚巴郎:亚巴郎奉命杀独子祭献天主,天主许他要作救世之祖。 雅各伯:雅各伯诡得长子的名分,避长子的报仇,在远方婚配,有子十二人。 若瑟:若瑟是雅伯各之子,被嫉妒的兄弟卖往埃及。因解国王的梦,选为宰相,救济兄弟,迎养老父同居埃及。 梅瑟:在埃及作奴仆的希伯来人。梅瑟遇救。梅瑟奉天主的命,救出百姓,罚埃及九年大灾殃,命众人食巴斯卦羔羊,领希伯来人过红海,经旷野。在西乃山上接受天主十诫。他因怀疑天主不能达到福地,让若苏爱继任领袖。 若苏爱:希伯来人到了福地,若苏爱分疆各族,但须向邻近民族作战。 天主之民成国独立 撒乌耳:天主梦告撒慕耳,将罚爱莅司祭,后果丧亡,撒乌耳被选为希伯来首位国王;但后渐渐轻忽终受主罚。 达味:达味被视视圣为主,打败仇敌的巨人。撒乌耳败仗自杀,达味升王,犯罪做补赎,受太子亚撒隆的叛逆;临终劝嘱子撒落满遵守主诫。 撒落满:求智得智,审判奇案,建立圣殿,晚年朝拜邪神。 厄利叟先知:厄利亚升天,留下衣服使厄利叟能行圣迹。厄利叟救济寡妇,复活死孩。 多俾亚:行爱德,双目失明,教子孝敬父母,恢复眼明。 依撒尔分裂:依撒尔民族分两独立的国家。依撒亚先知预言救世主要生自童贞女胎中。 敌人大胆地进攻:敌军压境,厄则纪亚赴圣殿求助,主派天神退敌人。玛纳色因敬邪神失败,囚于巴比伦。热肋米亚预言耶路撒冷的毁灭。 天主之民被掳至巴比伦 达尼厄尔:任巴比伦首相。三个青年不拜金像处火刑,主遣天神救出。达尼厄尔投入狮圈,天神救他。 救世主降生的近预备 厄则纪尔:预言天地终穷,及众人复活听公审判。 爱来亚济:为天主致命,鼓励了母子八人殉教。 如达斯玛加伯:为主打仗,深信炼灵可得救助,并重要建殿,为护国卫教光荣遭死。罗马帝国占据犹太国,托王位于黑落德。 《新约》要点: 天主耶稣降生 圣母玛利亚以处子之身领报。救世主诞生于马槽,牧童及三王来朝拜。圣母献耶稣于主堂。 耶稣的青年 黑落德怕耶稣为王,下令杀死白冷(伯利恒)两岁以下之婴孩。圣家避往埃及。耶稣十二岁时在圣堂讲道。 耶稣开始传教 若翰讲道。耶稣受洗。到旷野去守严斋。在加纳婚筵变水为酒。若翰坐牢后致命。耶稣驱贩卖者出圣殿。讲真福八端,拣选十二位宗徙,责法利塞人伪善。 耶稣行圣迹 耶稣医治麻疯病者,百夫长的仆人;复活雅依禄的女儿,寡妇的儿子;以五饼二鱼食饱五千人;开明胎瞽,复活辣匝禄。 耶稣的比喻 亡羊,荡子扣头,十个智愚童女,富翁等喻。 耶稣的预言 耶稣在山上显圣容,预言自己及难受死,第三日复活,将来公审判的情形。法利塞人聚议谋杀耶稣。耶稣光荣进耶路撒冷城。与宗徙吃最后晚餐时,预言茹答斯卖主,伯多禄背主三次,立圣体圣事。 耶稣受难 在山园祈祷,被茹答斯负卖于法利塞人。伯多禄背主,茹答斯失望吊死。比辣多判耶稣死罪,背十字架上加尔瓦略山。右盗悔改。耶稣托付圣母于若望,在十字架上死。士兵穿透耶稣圣心。天上的奇迹。士兵警备耶稣的坟墓。 耶稣光荣复活及升天 第三日大地震动,耶稣从死者之中自己复活。显现于宗徙,于玛大肋纳,于怀疑的多默宗徙。耶稣立伯多禄为圣教会之首,打发宗徙教训万民,然后升天。 圣神降临 宗徙拣选玛弟亚补茹答斯的缺位。圣神降临。伯多禄讲道感化三千人。初期圣教会的热心,宗徙的圣迹。犹太人煽动民众起风波:斯德望致命,伯多禄入狱被天神救出。保禄宗徙归化后到处传扬福音。耶路撒冷的公会议。圣伯多禄及保禄致命。依耶稣的预言,敌军灭耶路撒冷,打退犹太人。圣教会在教难中日渐发扬光大。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6个英文字母大小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