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在冰天雪地的意思里看到梅花独自绽放时会不自不由自主的想起朴善子咏梅中的诗句

chy195603喜欢过的文章存档
张大千人物画赏析之一
&桃园夜宴 &镜心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款识: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蜀人大千居士张爰写于大风堂中。钤印:蜀客、张爰私印、张爰之印、西川张八。
&七贤图&&镜心 纸本 1932年作
&&&&题识:画史载米芾亦善写人物,尝写王谢人于山泽间,今略师其意,用大风笔意为之。壬申二月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私印(白文)、大千居士(朱文)。
&&&&&&&&&&&&&&&&&观瀑图&&立轴 纸本 1926年作
&&&&款识:银河忽如瓠子决,泻诸老之正舞前。我拟天孙织素练,素练脱轴垂青天。便须手借并州剪,剪取一幅玻瓈烟。观瀑图,仿宋徽宗笔为之。丙寅十二月,大千张爰写于大风堂。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张押、大风堂。&&&&张大千30岁以前的画风可谓“清新俊逸”,此幅作品是张大千的早期作品,时值27岁,但是,一代大师的风格已初见端倪,作品的整个构图,即疏朗又严谨,山水错落有致,人物维妙维肖,古树下一老者凝视远方,观瀑赏景,一种静中有动的朝气扑面而来,使人观后惬意无比。作品在图左上角长跋作句,书法之秀逸,与画相得益彰,堪称佳作。
&松山观瀑图&&绢本立轴 1929年作
&桐下清供图&&立轴
&&陆游诗意图&&设色纸本 1926年作
&&&&题识:1.绿章夜奏通明殿,乞借春阴护海棠。放翁句以吾家孟晋笔法写之,大千居士。2.此予二十年前所作也,与近时笔法固当不同,或有疑为赝本者,因为识之。丙戌(1946)十月大千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张爰、大千所作、大风堂。
&&&&大千以南宋诗人陆游《花时遍游诸家园》诗句作为画中之意,“绿章夜奏通明殿,乞借春阴护海棠“,此诗前两句为“为爱名花抵死狂,只愁风日损红芳”。张大千喜爱海棠,此作也是借古人诗句表达自己对海棠花的喜爱之情。图中以两棵海棠树为主角,近景画山石竹枝,以淡墨晕染,焦墨点苔,中景以工笔钩绘人物,男子手执绿章遥望夜空,以期上奏通明殿中的玉帝。女子手托烛台立于男子右侧,点明了诗句情境。海棠花设色清雅明丽,花朵与男子衣着相呼应,枝叶与女子罩衫颜色相衬。本画的巧妙之处在于没有单纯描绘海棠花,而是将诗句的情景还原,做到以诗入画却又不局限于诗句本身。秋海棠象征苦恋,古人称它为断肠花,借花抒发男女离别的悲伤情感。作品用笔包含文人意趣,设色淡雅,与陆游诗句相互映照,实为大千海棠题材作品中的精品之作。
&林和靖探梅图&&设色绢本 1928年作
&&&&题识:和靖先生策杖探梅之图。戊辰(1928年)十二月蜀中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林和靖即林逋(967-1028),宋代诗人,终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自谓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
松巢高士图&&立轴 设色纸本 1930年作
&&&&题识:苍严削铁嵌青松,坚贞不许暴秦封。波涛飒飒来天风,只恐破壁成飞龙。骑龙顾盼君何雄。庚午冬十月过嘉善写此,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印、大风堂、苦瓜滋味。
&&&&张大千的艺术生涯和绘画风格,经历“师古”、“师自然”、“师心 ”的三阶段:40岁前“以古人为师”,40岁至60岁之间以自然为师,60岁后以心为师。早年遍临古代大师名迹,从石涛、八大到徐渭、郭淳以至宋元诸家乃至敦煌壁画。此幅作品是1930年张大千32岁在浙江嘉善所作,这也是大千先生“师古”的学习阶段,画中描绘了一位高士坐在崖壁的松枝之上,崖壁陡峭峻拔,松枝太大而倒向峭壁之下,老翁就安静的坐于松杆上,眼神望向远方,长衫在风中飘起,画中可见很鲜明的受明清画家的画风影响。
&&&&仿六如笔意&&设色纸本 1930年作(201.6万元,2011年5月山东天承)&&&&款识:庚午五月,仿六如居士笔,写于大风堂下,蜀人张大千。钤印:张爰之印(白文)、大千(朱文)。&&&&张大千的画风,早期以临古仿古居多,该作品就是仿六如居士笔意。六如居士乃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号,唐伯虎早年随周臣学画,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大千深得六如居士艺术要义,画中人物造型准确,情态刻画得生动入微,神韵独具。衣纹用笔多为细劲中锋,犹如游丝描,纤而不弱,力而有韵,具有刚柔相济之美。画中山石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表达方式含蓄。虬松挂壁,墨竹铺地,格调高雅,一派堂堂君子之气。
曾熙画像&&立轴 设色纸本 1930年作
&&&&款识:衡阳曾农髯师七十造像,庚午五月二十六日门人张爰。钤印:张季(白)、大千居士(朱)、大风堂(朱)。
东坡画像&&立轴 纸本 1932年作
&&&&款识:到处聚观香案吏,此邦宜着玉堂僊。壬申十一月,病中敬写东坡先生象,寄奉纕蘅道兄供养。大千弟张爰。 钤印:张季、大千。&&&&此乃张大千早岁人物画之精品,画中人物是其同乡东坡居士。子瞻步履稳健,宽袍大袖,慈眉善目,长髯飘於胸前。衣纹用李龙眠复勾法,简约灵动,神采奕奕。张大千极敬仰苏轼,此作较好地表现了作为旷世文豪的东坡先生,俊美儒雅,风度翩然。
梅花高士 &立轴 1932年作
&&&&款识:一、壬申秋日,写呈仁冰老伯教政,大千张爰。二、汪吉麟补梅。 钤印:季爰之印、大千、蔼士。&&&&《梅花高士图》尺幅较大,兼入梅花、高士两种题材。该画画风简洁高逸,高士的造型轻松悠闲,布景萧然出尘,一树梅花高洁清雅,意境有大千“读书养性,摆脱尘俗”的风貌,堪称此一时期的精心之作。人物衣纹的勾线紧劲连绵,柳枝的穿插彰显功力,设色典雅精良,端妍秀丽。张大千一向喜欢“高士”题材,具有很强的自寓性,是其自写尘貌的笔墨倾诉方式。可以说高士图是大千内心思意的一种投射,高士的心境和生活正是他所向往和追求的。高士之风度翩翩,犹如大千内心之纯粹画境,令人倾慕。
修竹高士&&设色纸本 壬申(1932年)作
&&&&题识:壬申之三月,大千张爰居魏塘来青堂。 钤印:张爰印、大千无恙。&&&&题跋:高虖文与可,长揖王子猷。真赏,邈千载,人物怀风流春眼媚晴埜,长川动清讴。安得入图画,避世霾离尤。玉岑居士拜题。钤印:觐虞私印。&&&&水竹清幽暑亦寒,俱园随处是盘桓。蜩蟾家国无完土,不及高人画瑞安。王师子题于大风堂。 钤印:王师子、前身画师。&&&&大千能写古筼筜。吴李之间起抗行。我忆西溪千百竹,正思归去卧沧浪。余家珠江之南,龙溪之西,曰天外苹洲,有筼筜多种,猗猗可爱,吴李冯白庵,芸甫得堂错刀者也。壬申六月,潘飞声七十又五。钤印:多石山房。
李白行吟图&&立轴&水墨纸本&1932年作
&&&&题识:梁楷有李白行吟图,今藏日本内府。予亦作此,于幽秀之中,自具劲挺之气,绝似吾家大风,惜无周栎园题而赞赏之也。壬申春日,蜀人张爰。钤印:张季、大千。&&&&题跋:大千临梁楷画,略变其折芦描法,有飘飘神仙之气,溥儒拜观并题。 钤印:袌冰卧雪。
&李白行吟&&立轴 设色纸本 1932年作
&&&&题识:梁楷有《李白行吟图》,今藏日本内府,予亦作此于幽秀之中,自具劲挺之气,绝似吾家大风,惜无周栎园题而赞赏之也。壬申春日,蜀人大千张爰。钤印:张爰私印(白文)、大千居士(朱文)。
&&&&张大千的人物在二十世纪中国画中代表的是与徐悲鸿完全不同的两种观念,后者以西方素描写实主义带入人物画,希望通过精准的造型使绘画更好地表现现实;而张大千则是探索一条复兴明清以前更早传统人物画传统的道路。大千最初的人物画学任颐等海派画家,在1920年代晚期,他开始有意识地远离海派过于程式化的表现,转向华嵒、张大风人物画的学习,一直维持到三十年代中期,再参以唐寅、浙派吴伟等人物画风,梁楷作为简笔人物画的鼻祖,自然是大千学习的对象,此幅中李白形象便直接借自梁楷《李白行吟图》,而以花青与墨染画出几片芭蕉,简逸间又增添几分幽秀。
石上看书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32年作
&&&&题识:1.书教清与竹教和,人影瘦同石影符。壬申之二月十一日写于沽上。蜀人张大千。&2.丁丑正月六日重墨。钤印:大千居士、阿爰、张季。
&&&&此幅作品创作于日,届时张大千34岁,画中描绘了一位高士坐于石间悠然自得看书的场景,画中高士衣着魏晋服饰,衣饰宽大修长,发冠朝上,左臂依靠在坡石之上,右手托举着书,神态祥和的在阅读思考,周围配置以山石和竹木花草,竹子墨色清幽,树叶颜色红润,为画面烘托了良好的读书气氛。
&东坡居士后赤壁游&&镜心 水墨纸本 1932年作
&&&&题识:东坡先生后赤壁游。昔人无写之者,予尝戏作狡猾,以意拟大涤子一幅颇为侪辈所称。涵础仁兄属画,复以此呈正。壬申二月,大千居士爰。钤印:季爰之印、大千。
&&&&作品绘东坡居士立于赤壁之上。东坡居士头戴东坡巾,身着长袍,俯首望赤壁之下,人物用白描手法写出,多用长线条,流畅而富有动感。东坡眉宇微皱,眼神怅然有所失,胡须尽写出,神情描绘精到传神。山石用短线勾勒,淡墨渲染之,表现其高险,偶用墨块缀之,山石向背处略施皴法,笔墨恣肆,方圆结合,秀拙相生。作品构图作“半边之景”,布局新奇,无限苍茫有怀古之情怀,体现张氏画面经营能力。此件作品系张氏效仿石涛风格而作,笔墨空灵,有超凡脱俗之意境,风格几能乱真。
松山读书图&&立轴 设色纸本&壬申(1932年)作
&&&&款识:清明才过又重三,乞取春风与破颜。犹觉林亭有秋意,要添红粉对青山。壬申重三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张爰、大千。
&竹林七贤&&镜心&壬申(1932年)作
&晋人高致图&&手卷&癸酉(1933年)作
&&&&题识:(文略)冠五道兄命写人物矮卷,略师吾家大风笔意为此,虽复草草,亦颇得晋人闲散之致。冠五兄不将以予为夸妄耶。癸酉十月,游罗浮归广州并记,大千弟张爰。钤印:张爰、大千所作、大风堂。&&&&此卷为1933年张大千画赠广东收藏家何冠五,绘七、八高士,或行于山径,或卧躺树下,或聚坐江边,有眺望者、回首者、揖手而立者,大千笔下各种姿态的高士,似在卷中相聚,甚是难得。
一树梅花一放翁&&设色纸本 1933年作&&汪吉麟合作
&&&&款识:一树梅花一放翁。癸酉九月写颂蔼士先生大寿,丹阳汪吉麟、内江张爰合作。钤印:蔼士六十后作(朱)、蜀郡张爰(白)。
&&&&汪吉麟(),字蔼士,江苏丹阳人。少能诗擅画,乡中称爲奇才,擅山水,尤精梅竹。一生爱梅、植梅、咏梅,画梅千幅。北京荣宝斋,上海朵云轩,南京十竹斋收其作品作爲镇店之宝。
松下高士&&立轴 1934年作
&松岩观瀑图&&立轴 1934年作
&松下高士&&立轴 1934年作
&&&&&款识:踏遍千万山,两脚犹未茧。青白当分明,保此看山眼。甲戌十一月昆明湖上作,蜀人张爰。钤印:蜀中张爰、大千豪发、两到黄山绝顶人、大风堂。
&&&&张大千的传统功力,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曾用大量的时间和心血临摹古人名作,他临仿石涛和八大的作品更是维妙维肖,几近乱真。此画作于1934年,此时属于张大千“师古”时期,他的传统功力极其深厚,艺术趋于成熟,工笔写意,俱臻妙境。1934年8月,张大千寓居北平,住颐和园听鹂馆,馆内有“蝴蝶会”之举,与会者有王梦白、于非厂、何亚农、汤尔和等人。闲时常去城南观音寺清音阁游玩,遇上杨宛君台上演唱京韵大鼓《黛玉葬花》,当时就被杨宛君的“一种纯真清新之美吸引”,此画正是张大千和杨宛君的热恋时期的力作,画中所描绘的居士从容、恬静享受生活的心情和张大千的热恋心情相吻合。
柳下高士图&&立轴&设色纸本
&&&&款识:自来画人物,以减笔而有高逸之致,宋惟梁风子,明惟张大风,清惟新罗山人,其余诸人皆不足论。若吴小仙、张平山直堕恶趣,何与风雅。大千画并记。钤印:大千居士(白)、大风堂(朱)。
&&&&此幅柳下高士图,描绘的是秋冬时节的场景,柳树叶落枝条分明,一高士小坐于溪边,注视着淙淙流水。此番情景,虽无远山,却让人想起高山流水的境界。柳树后写了两丛疏竹,与倪云林的有几分相似,充满着逸气。画上的题跋,概述了简笔人物画的历史,同时也说明了张大千作人物画的思考与取法。
高士图&&立轴&甲戌(1934年)作&
&梧桐高士&&立轴 1934年作
梧桐高士&&设色纸本 1934年作&&&&款识:百尺梧桐半亩阴,枝枝叶叶有秋心。何年脱骨乘鸾凤,月下飞来听素琴。甲戌春日,蜀人张爰网师园作画。钤印:蜀郡张爰(白)、网师园客(朱)。
&&&&“梧桐高士”、“梧桐仕女”都是张大千熟悉幷且喜欢的题材,绘来得心应手。张大千在网师园所绘作品都署以“网师园作”或者钤“网师园客”印。“网师园客”印出自粪翁邓散木之手,出刀利索,以浙派切刀法刻就,甚得赵之谦神韵。边款云:“大千道兄移寓网师园属治此印,戴颙居吴人共筑室园,有此客苏邻不孤矣。癸酉又五月,弟散木。”“癸酉又五月”即1933年初夏,由此可知,张大千在作品中钤“网师园客”印是起自1933年初夏,而止于他迁出网师园避难四川青城山之际,时间约为1937年前后。张大千在作品中钤印极为讲究,也有规律,之后他再没有住过网师园,也不再钤“网师园客”印。
&思远跨虎&&立轴 设色纸本 1934年作
&&&&题识:1.思远跨虎称仙灵,宝香逢牛夜不惊。我亦画虎如牛驯,五岳他年驮向禽。甲戌秋,似孟材仁兄法家两正,虎痴张善子泽。2.大千居士写仙人郑思远。钤印:张泽、虎痴、张爰私印、蜀客。&&&&此图为张大千与张善孖兄弟联袂之作,均以各自所长示人。大千的人物飘逸真率,张善孖的老虎也是生动传神。所画内容典出道教仙人郑思远的故事,《云笈七签》中记载郑思远 “仁及鸟兽”,他居处的山头,有一只母老虎生了两只小老虎,山下的居民设法抓住了母老虎,公老虎逃脱了,剩下两只小老虎没有食物,郑思远不忍心,就把小老虎抱回山舍喂养,公老虎知道了这种情况就来投奔郑思远。后来,郑思远每次下山,就骑着公老虎,两只小老虎则驮药箱和衣物相随。有一次,郑思远骑虎到了永康横江桥,遇上一位老友,即停下来在桥边温酒喝,老虎帮助捡柴。突然那位老相识牙齿疼得厉害,向郑思远求虎须,以便插在牙缝间止痛,郑思远一示意,老虎就乖乖躺下,让郑思远拔胡须,“思远跨虎”遂在民间传为佳话。画中描绘郑思远与公虎在山林间泰然相处的情景,公虎雄强而驯服,思远则神情自若,给观者以人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存的超脱意境。
牛背高士&&立轴 纸本 1930年作
&牧归图&&立轴&甲戌(1934年)作
&牧牛读书图&&立轴 1933年作
&&&&款识:癸酉又五月,蜀人张大千造。 钤印:大千毫发。
&&&&张大千的画风,先后曾经数度改变,晚年时历经探索,在57岁时自创泼墨画法,是在继承唐代王洽的泼墨画法基础上,揉入西欧绘画的光色关系,而发展出来的一种山水画笔墨技法,可贵之处,是技法的变化始终能保持中国画的传统特色,创造出一种半抽象墨彩交辉的意境。张大千30岁以前画风可谓“清新俊逸”,50岁近于“瑰丽雄奇”,60岁以后达“苍深渊穆”之境。此牧牛读书图介于“清新俊逸”与“瑰丽雄奇”之间,是张大千大师法石涛的一张佳作。
放犊图&&立轴
&归牧图 &镜框 设色纸本 1952年作
&放牧图&&立轴 设色纸本
&&&&款识:不受田原用,无为宁戚歌,泷头畊已毕,放犊自婆娑。大千居士爰。 钤印:大千居士、阿爰。&&&&此幅张大千《放牧图》是一首高格调清晰的田园诗。苏东坡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即画与诗是融合而贯通的,画之最高原则,则为意境,节奏、趣味、及意境中之渊深,浑穆、雅逸,诗之原则即是如此,诗与画相互融合,须有高超之天才,清醒之头脑,灵锐之感觉,精纯之感情,静观之态度,运用其画的美感,来表达诗的意境,是一种极其高尚,极其精深,极其幽静的美。
&五福图&&立轴 设色纸本
&&&&题识:四海茫茫宇宙宽,神仙变幻本多端。莫怪王岳归晚游,戏须当写自在观。拟大涤子笔意,蜀人大千张爰。钤印:大千、大千大利、大风堂。
&&&&此幅《五福图》,系张大千早年的佳作,充分反应了其“清新俊逸”的艺术风格,是回顾这位艺术大师从艺旅途难得之作品。画面上,老枝斜出,桃红数点,五位神志怡然的童子相约春游,悠然自得,尤其是身后的童子,双手平举,仿佛在招呼画外的同伴。如此一来,扩展了观者的想象空间,起到弦外有余音的艺术效果。
东坡诗意图&&设色纸本 1934年作
&东坡诗意图&&设色纸本 1934年作
&东坡诗意图&&设色纸本 1934年作&&&(46.2万元,2005年5月中国嘉德)
&&&&款识:江边曳杖恍榔瘦,此东坡句也。恍榔二字入诗自东坡始。甲戌春日偶忆南方草木图此。爰。钤印:蜀郡张爰(白文)、网师园客(朱文)。
东坡先生像&&镜心 水墨纸本 1934年作
&&&&题识:东坡先生象。到处聚观香案吏,此邦宜着玉堂仙。甲戌秋,内江张爰写。钤印:大千豪发、大风堂、张爰私印、蜀客。&&&&题跋:月明三李白,波影百东坡。应叹龟山蔽,其如望鲁何。丁丑二月春分节后三日后学溥儒拜题。 钤印:二乐轩、省心斋。&&&&此《东坡先生像》线条简洁流畅,结构疏密有致,用墨浓淡相宜。画中人物目光前视,呈若有所思之状。书法是整幅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张大千早年追随曾熙、李瑞清二师学习时的浓厚金石气息。“东坡先生象”五字,取法《乙瑛》、《曹全》等汉碑,结字平稳,波磔分明。“到处聚观香案吏,此邦宜着玉堂仙。”二句取法北碑书法,字取横向扁势,向右上倾斜,有轻有重,方角清晰。画面左下有溥心畬之题诗,字体取法米元章之行书,点划灵动,流畅自然。通观作品,书画相得益彰,满纸充盈着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梅下觅句图&&立轴 淡设色纸本 1934年作
&&&&款识:《疏影横斜》一联,■绝千古,后人可不著一字。予写此老于山隈水涘间,想见花下徘徊,得句长吟时情态也。甲戌孟陬。网师园梅花盛开写此。大千居士。钤印:元、大千。&&&&本幅1934年春写于网师园。画中高士靠溪岸,倚石而坐,长吟索句。画家舍惯用的梧桐树下觅句,改对岩隙探首伸出的老梅思索。此“疎影横斜”非月下万玉绽放,清香沁人之幽致。入眼处,老梅如枯爪戟张,枝干秃然,见寡冷荒凉之意。大千布局、笔墨皆取法渐江,方折用笔绘岩层,极得嶙峋崚嶒之状。惟配置高士,以细笔薄染出,于清疏逸意境中,稍添生气,与渐师画境略异。&&&&所钤“元”朱文印、取“元”与“爰”音同,即示其名。此印与另一“季”字白文印,属一对印,偶用于二十年代晚期作品上。今仅钤其一,配“大千”白文印,意义、章法具合。从传世画迹所见,钤此印者极稀,从本幅可推知钤用时间的下限了!
高士&&立轴 1934年作
&&&&款识:昔南田石谷同在唐氏半园,月夜徘徊桐荫,南田辄大呼,好墨叶。遂有桐阴夜话图合作,今予与恭兄亦复为此,偶为遣兴。甲戌夏月书上。张爰。钤印:大风堂(朱)、大千居士(白)。
白石词意&&立轴 设色纸本 1934年作
&&&&款识:鬧紅一舸,記年時、常與鴛鴦為侶。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風裳無數。翠葉吹涼,玉容消酒,更灑菰蒲雨。嫣然搖動,冷香飛上詩句。&日暮,青蓋亭亭,情人不見,爭忍淩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風南浦。高柳垂陰,老魚吹浪,留我花間住。田田多少,幾回沙際歸路。甲戌二月,拈白石念奴嬌詞寫此,大千居士。鈐印:張爰印、蜀客、大千豪髮、大風堂、大千大利。&&&&款识:簟枕邀凉,琴书换日,睡余无力。细洒冰泉,并刀破甘碧。墙头唤酒,谁问讯城南诗客,岑寂。高树晚蝉,说西风消息。虹梁水陌,鱼浪吹香,红衣半狼藉。维舟试望故国,渺天北。可惜渚边沙外,不共美人游历。问甚时同赋,三十六陂秋色,惜红衣。拈石帚词,写于吴中网师园,大千居士。钤印:大千大利&&&&看到这幅画,立刻就令人联想起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画中前景绘两株垂柳,用爽利潇洒的笔触书写出柳树干以及柳枝。常言道:“画树难画柳”。尤其是微风掠过,柳枝随风摆动的姿态非常难以把握。细观张大千在这幅画中的描绘,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池塘中墨荷的处理也是十分精彩和地道的。张大千的用笔好似随意点染,轻松活泼,将荷塘的生趣表现得恰如其分。用墨上,浓淡墨互用,层次丰富不单薄,加之浅绛设色,显得格外雅致动人。此画别具一格,清新自然。类似于惠崇一路婉约雅致,似勾似抹,幽,静,清,凉,深远的美感。&&&&这是两幅姐妹作,画于1934年2月。张大千读了姜夔(白石)的词集《白石道人歌曲》。姜白石是南宋著名的词人、音乐家,一生未仕,以其孤高的性格交游于当时的诗人词客中,卒于杭州。张大千以丹青名世,钦佩姜白石的才华和孤高的性格。
竹林高士&&设色纸本 1934年作
荷塘读史&&立轴 纸本 1935年作
&&&&款识:甲戌夏午,侍仲兄虎痴养病万寿山之听鹂馆。晨夕散步,池上芰荷香满,清风穆如,使人尘念都消,特少此数竿竹,便似江南也。爰。钤印:张爰之印(白文)、大千(朱文)、大风堂(朱文)。
赏荷图手卷&&水墨纸本&1935年作
&&&&款识:乙亥八月朔写赠章父任弟还沽上,爰。钤印:大风堂(白)、三十六陂秋色(朱)、大千(白)。&&&&引首:荷花世界梦俱香。思逸仁兄携示旧作,为题其。张大千爰。钤印:大千唯印大幸(朱)。&&&&《赏荷图》是大千的心情小卷。画心作于1934年,引首1935年所题,是赏家爱美不止,在小卷创作一年后请大千先生写的题。此卷的最美是它的意境。水墨的荷塘里,有人泊舟花叶丛中,于无声处听声音。声音在哪里?声音在将开未开的花蕾里,声音在尚未凋谢的花瓣里,声音在郁勃或者枯萎了的荷叶里。张大千的智慧里情愫甚高,故而所作常常以意境动人,此幅就是一例。
&子猷爱竹&&设色纸本 乙亥(1935年)作
&&&&题识∶子猷爱竹。乙亥秋九月,张大千写于故都。 钤印∶张季、大千。
&&&&此画取自子猷爱竹的故事。子猷,即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三公子王徽之。画面中,徽之白衣素裳,抱膝临流而坐,面露喜色,口唇微张,如有佳句正快然吟出。左右竹影娑婆,红叶几枝,序属深秋。竹子的写法有石涛的萧散,水陂浅草如丝,造景用意,格调在魏晋之间。此大千喜欢的题材,曾创作多件,而此幅尤为精彩。
子猷爱竹&&设色纸本
&竹趣闲意 &设色纸本
子猷爱竹图&&设色纸本 1935年作
&&&&&款识:王子猷每到处,辄令种竹,云:何可一日无此君?乙亥十月,大千居士。 钤印:张爰之印、大千。&&&&王子猷爱竹,史称绝唱。《世说新语》谓:“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其后竹获“此君”之雅号,而寓意君子之高洁不屈情操。张大千写竹,亦深寓此意。不过他写竹与其它人不同的是,他着意突出竹的节支,且竹叶疏落,似暗寓其重节气而疏朗为人的胸臆。
竹林高士 &立轴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题识∶王子猷每到处,辄令种竹,云∶何可一日无此君。仲渔先生□笑,乙亥十月大千居士。钤印:张氏大千(白)、大千父(朱)。
&高士张雨像&&镜心 设色纸本 乙亥(1935年)作
&&&&题识:张雨号清虚子。貌清古,寡言笑。常携一瓢,居东峰石洞中。不火食,唯啖松叶及枣栗。与王宏撰。乙亥十月,蜀人张爰。钤印:大千、张爰私印、有心雄泰华。
黄山松下看山图&&立轴&乙亥(1935年)作
松下高士&&立轴 1937年作
松下高士图&&立轴纸本&乙亥(1935年)作
&&&&款识:乔松磊磊多奇节,冬无霜雪夏无热;根头更有千岁苓,知谁可语长生诀。乙亥十月华山归来写此。蜀人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张大千在人物画方面,早年取法明清诸家之笔意,敦煌之行后得唐代高古之遗墨,又参酌传世古人名迹而自出新风。在四十至五十年代的十余年间,张大千画艺多致力于“工”,极进“工笔”之能事。此幅《松下高士图》就是其细笔人物的代表。本作品设色鲜雅,用笔绝精,悉为唐人风韵,人物的姿态与衣着、髯发眉目,纨扇红履及松下的伴童无不描写工致生动,力遵古法,敷然深厚,再现了唐人的绘画精神。画作中的苍松以细笔写出,盘曲斜出,更加突出了高士的文人超逸的气节。整幅作品充满了清逸之气,是张大千融入了文人水墨画风高雅气息的体现。
&促膝清谭图&&立轴
促膝清谭图&&立轴 1935年作
&支许王谢促膝清谭图&&立轴
&&&&题识:米芾亦善写人物,其被服效唐妆。尝写子敬练裙图,又作支许王谢于山水间。见者惊为唐以前物,不知其为元章笔也。此拟支许王谢促膝清谭图。钤印:大千、张爰。&&&&此幅《支许王谢促膝清谭图》古意盎然,卷气十足。崖壁高松下,诸多人物促膝而谈,背山临水,布局洒脱,人物错落有致,造型灵动,表情稚拙,山势于粗放中见精致雄伟,气韵清新典雅。款识中“支许”是晋高僧支遁和高士许询的并称。两人皆善谈佛经与玄理。“王谢”为东晋王羲之和谢安。大千以古人为师,从题识中看,他对米芾“善写人物”尤为推崇,米芾常自云:“尝作支许王谢于山水间行,自挂斋室。又以山水古今相师,少有出尘格者,因信笔作之,多烟云掩映,树石不取细,意似便已”。大千作此图以表对这位北宋著名画家的敬意,但是米芾人物画已无存世,大千只是借此名题画而已。具体画法上,明显可见大千师法渊源,其人物从明代张大风,山水学石涛。此作高士用笔自然,寥寥几笔勾勒出高士的飘逸之风,透露出高士的风雅。画家放笔纵横涂抹,笔意奔放,墨韵清润,既富于文人画的游戏三昧,也不失大家气概,确是典型的石涛风格,是不可多得的张大千早期佳作。
东坡观砚 &水墨纸本 1935年作
&高 士&&立轴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成道士图&&立轴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款识:成道士,不知何许人,晦名隐迹。唐开元末,中使谒金天庙闻成真人之名,遽候之。有道士弊衣负布囊而来,询其姓名,曰:姓成。延于传舍,问所习,不答。以骑与之至成都,密奏之。明皇异其说,召入馆于蓬莱院。问道术及所修,皆不对。未几乞归山,乃挈布囊去,人皆叹之。而后因彻幕壁上有题曰:蜀路西行,燕师北至。本拟白日升天,且看黑龙饮渭。其字刮洗愈明,上闻之,亦莫知其意。不数月,果狩蜀。乙亥十月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私印、蜀客。
&成道士&&立轴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题识:成道士不知何许人。唐开元末住于金天庙内。明皇诏至都未几即还惟。留诗四句曰:蜀道西行,燕师北至。本拟白日升天,且看黑龙饮渭。偶读真仙通鉴写此。丙子秋日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长寿、大千豪发、长髯张郎三十八、三千大千。
自称臣是酒中仙&&纸本 1936年作
高士图&&立轴&丁丑(1937年)作
&太白行吟图&&立轴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款识:自称臣是酒中仙。丙子春日散辉十三兄属写君家太白行吟。以吾家上元老人笔法图此呈正,弟爰。钤印:张爰、大千、除壹切苦厄。
高士图&&设色纸本 1936年作&
&松阴读易图&&镜心
松下高士&&设色纸本 1936年作
&&&&款识: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好去期麋鹿,渔歌入浦深。仿梅瞿山本,丙子十二月蜀人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长寿、长髮张郎三十八、大千豪髮。
&桐荫高士&&立轴 设色纸本
&&&&款识:琴一仁兄法家正之,蜀人张大千。 钤印:张爰之印、大千父。&&&&张大千的人物画以工笔居多,早年多取法明清诸家笔意,后落脚于敦煌的供养人物,于其中汲取了六朝和隋唐人物画的创作技法。此图从整体风格来看应该属于张大千全盛面貌的转变期风格。画中人物以淡墨线条浅勾轮廓,运笔注意转折虚实,从而表现出人物和服饰的阴阳凹凸,脸部线条和衣纹褶皱均清晰明显而有律动感。人物面部用淡赭石色烘托,与周围环境气氛统一。近景的树、石、竹工写兼备。树干以两道虚实有别的墨线画出,突出了树的立体感;又以墨线、墨点画树干纹理,寥寥几笔,形神皆现;树叶则用浓淡水墨阔笔写出,层次分明,笔简意全。树下湖石则皴擦写染结合,石形以中锋、侧锋沾淡墨写出,并随笔皴出石头肌理;又以淡赭石色染出石质,布色合理,并与人物相互照应。石后纤竹以篆书笔意写出,虽只有数枝,却也精心细写。纵观全图,其设色鲜雅,用笔绝精,力遵古法,敷然深厚,充满了清逸之气,是张大千画作融入了文人水墨画风而有高雅气息的体现。
&宋人词意图&&立轴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题识:庭前春迟汀苹香。老数声佩悄苍至。晚江空天寒日暮,壮怀聊寄幽独倦。游多盛处西此,高廔送目佳人,不见慷慨怨歌夕阳乔木。丙子十一月,爰。写宋人词意。钤印:大千大利、张爰。&&&&此作写宋末词人王易简《庆宫春》词意,全词为:“庭草春迟,汀苹香老,数声佩悄苍玉。年晚江空,天寒日暮,壮怀聊寄幽独。倦游多感,更西北、高楼送目。佳人不见,慷慨悲歌,夕阳乔木。紫霞洞云深,袅袅余香,凤箫谁续。桃花赋在,竹枝词远,此恨年年相触。翠芳字,谩重省、当时顾曲。因君凝伫,依约吴山,半痕蛾绿。”王易简为宋末进士,国变之后隐居不仕,多写词追溯过去的生活,寄托对故国的愁思。此画颇合乎《庆宫春》的意境,在悠闲的景致中,一位年迈的高士坐在树下,远望深山和飞流的瀑布,虽然只看见高士的侧面,但可感受其孤独的幽思。此作章法疏朗简略,山石树木以干涩的笔法勾勒,并以淡色染之,皴笔不多,唯见山石的轮廓和树木婀娜的姿态,整幅以淡雅的色彩和疏简的笔法表现出一个清幽寂静的山林和一个落寞的士人。
开岁百吉&&立轴 设色纸本 1937年作
&&&&《开岁百吉》作于1937年,是张大千壮年时期少见的牧牛题材作品,为陈云诰六十大寿贺寿所作。牧童依偎于牛背之上,神态祥和欢乐,整体和谐融洽。并以田园小景作衬托,意境深远,大气磅礴。蛰庐即陈云浩()字紫纶,号蜇庐。直隶易州人。清光绪29年进士,癸卯科翰林,授翰林院编修。其工书法、文学、史学、诗词等项,尤擅书法。《开岁百吉》的创作蕴含了张大千与陈云诰深深的友情。此画画面清新,富有逸趣,尤以作品处于陈云诰先生开岁之年,更显得吉祥,弥足珍贵。
&松阴高逸&&设色纸本 1937年作&
(414万元,2011年5月北京诚轩)
&&&&题识:长松磊磊多奇节,冬无霜雪夏无热。根头更有千岁苓,向谁说与长生诀。丁丑春日,写似仲山先生法家正之,大千张爰。钤印:张爰、三千大千、游艺中原、大风堂。&&&&《松阴高逸》是张大千早期高士人物画的典型。高士伫立画面中央,背手躬身赏松,面貌刻画传神,衣纹以紧劲连绵的圆淳线描法勾勒,笔意高古。松树以浓墨中锋写出,锋颖圆劲秀美,复以赭石皴擦枝干,苍劲挺拔,松针浓密蓊郁。全画用笔秀润,气宇脱俗。从形象、设色、笔法,都有石涛之遗韵。松树四季苍翠,被誉为“百木之长”。《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赋予松柏崇高的人格寓意。张大千画的高士多以松柏相伴,正是他作为一个文人画家高洁志趣的写照。款“仲山先生”为近代画家汪琨,此幅作于1937年,正值汪氏周甲寿辰,张大千绘虬松高士,题诗中有“根头更有千岁苓”句,应为贺寿之赠。
凉谷坐望&&立轴
&&&&题识:一上丹台望,千峰到杖前。云阴封曲径,石壁划流泉。声落空中语,人疑世外仙。浮丘原不远,萝户好同搴。大千居士写于大风堂中。钤印:大风堂、季爰之印、大千、大千大利。&&&&张大千早年拜师曾熙、李瑞清,因曾喜石涛而李好八大,故早期大千多研究石涛、八大,仿品常常以假乱真。此画即是具有石涛风格的山水作品,画面意境开阔,高士在凉谷坐望之间,一书童携琴款款而至,点景人物富有诗意,作品具有浓郁的文人气息。
子猷赏竹&&立轴 1937年作
&竹林高士图 &立轴 1937年作&
&子猷看竹图&&立轴 1937年作
&竹荫策杖&&立轴 纸本
&&&&款识:有清一代写人物当以大风、新罗两家为致佳。若瘿瓢子、闵正斋无乃坠入魔道。大千居士。钤印:张爰、大千。
&&&&大千喜好以高士为题材进行创作,将高逸之士以概念化的形象置于山水林泉之间,象征士大夫归隐后的生活,同时抒发希冀纵情于物外的情致。大千的高士画,可以看作是他作为一个入世画家,希图超凡遁世的自我映照。本幅《竹荫策杖》为先生典型人物画风格,人物以工细笔法写之,而衬景中的修竹则以写意手法概括,以衬托人物的简洁飘逸,从而形成古朴端庄的格调。而修竹所表示的中国传统君子的内涵,更与高士这一意象组成一个丰满完备的意象系统。这一意象组合,其实成为张大千高士题材的固定图式,只是幅中高士的姿势与所倚的物事略有变化而已。
长松高士图 &镜心 设色纸本 1937年作
&人 物&&立轴 设色纸本
&松下雅集&&立轴 1937年作&&(1725万元,2011年6月北京保利)
&&&&题识:1.仿松雪斋用笔作此。蜀人张爰大千父。 2.顾恺之画不可得见,阎立本、吴道元间有墨迹、石刻流传人间。宋有龙眠,元有松雪,明有十洲、六如,清有大风新罗,面目虽异,神理自同一家眷属,不得强分派别也。君璧老长兄重入故都旅邸论画,写此呈政。丁丑四月,大千弟爰。钤印:大千居士、张大千、张爰之印、迟秋簃。
&&&&本幅作于1937年,是年大千与谢稚柳、黄君壁等友人同游雁荡,又重入故都旅邸论画,此作是大千人物画心得向黄君璧“呈政”,从中颇见大千早期摹古之典型风尚。此作与作于四十年代的《换鹅图》、《临赵孟俯秋林载酒图》、《停琴听阮图》等均以赵孟俯笔法写之,是赵孟俯所传承的南宋院体画的风格。与敦煌之行后的作品相比,此图少了一些精丽的装饰性风格,而更多地去表现士气和营造一种古雅的格调。在用笔方面,山石枝干、松针夹叶、流泉波纹,都非常细秀劲挺。松树下的高士,脸相、姿势各不相同,一位抄手站立,另三位坐在草坪上,均呈沉思之状。整幅笔墨工细精谨,色彩明净华美,呈现出一种平静疏朗的氛围。
松下高士 &1937年作
中郎授女图&
&松风高仕&&设色纸本
&老松高仕&&立轴 设色纸本 1938年作
&&&&题识:老松磊磊多奇节,冬无霜雪夏无热。根头更有千岁苓,向谁说与长生诀。戊寅三月写寄云江大哥同门。大千弟故都之双竹庵。钤印:张爰私印、蜀客。
&抚琴图&&立轴&设色纸本 1939年作&
&高士抚琴图&&设色纸本 1936年作
高士抚琴图&&立轴&设色纸本
&&&&萧平跋:斯图作高士抚琴,背景补以峭壁虬松,滚滚波涛,其境令人襟怀一畅,又似闻悠悠琴韵,伴着隐隐风声与涛声,人物须緑描划极为工致,工致中又含着超逸和风流,这是非张大千不能的。图虽无款、印,而画中笔墨处处皆标示着大千的符号。这是大千四十年代的精彩之作,右下角钤有李氏秋君印,秋君乃大千红颜知己也。丙戌秋萧平观识。钤印:萧平审定(朱)。
&天风海水&&立轴 设色纸本
&&&&款识:仿云溪翁笔。写于袖海堂中。蜀郡张爰大千父。钤印:张爰(朱文)、张大千(白文)。&&&&此幅无年款,从绘画风格上看应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期的作品。这个阶段大千的山水仍旧以仿古为主,尤其致力于宋元山水,如钱选、赵孟俯、王蒙,此作便是仿“云溪翁”钱选的笔法。&&&&钱选的山水画以青绿设色为主,其近师南宋赵伯驹,远溯展子虔、李昭道,追求晋唐作风,在元初画坛独树一帜。画面上一棵青松从岩石上探出,一高士在青松下弹琴,奔腾的水流和高士安静的神态形成对比,仿佛已达到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衣饰以精细的游丝描绘出,线条细致生动。人物头部较大,不符合身体比例,但其面部特征更接近于晋唐人物画。松枝与浪花则致力于追究精致的外部形态,具有装饰性。整体运笔有生拙之趣,设色明快而不失艳丽,布局张弛得度,疏密有致,可谓既得钱选笔意,又自成面貌。
&桐荫读书图&&立轴 设色纸本 1937年作
&桐荫读书图&&镜心&戊寅(1938年)作
&松下鸣琴&&立轴 设色纸本 1938年作
&&&&款识:蟠空作风雨,发地鸣鼓吹。日晴四无人,声在高林际。伊忧儿女语,蹇浅市井议。我欲抱七弦,写此以卒岁。戊寅六月写山谷老人句于欧湘馆中,大千张爰。钤印:张爰私印(白文)、蜀客(朱文)、大风堂(朱文)、摩耶室(朱文)。&&&&大千早年所绘山水画中也多高士,但人物相比画幅来讲,所占比例较小;此图中高士在形式上有了较大的突破。与早期的高士题材作品相比,大千此时精炼技法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风格也由“清新俊逸”向“苍深渊穆”转变,虽然画面呈现的是笔简墨淡,但增强了艺术的感染力和画作的整体效果。此幅《松下鸣琴图》,作于1938年,作品设色清雅,用笔绝精,悉为唐人风韵,人物的姿态与衣着、髯发眉目,松下的伴童无不描写工致生动,力遵古法,敷然深厚,再现了唐人的绘画精神。画作中的苍松以细笔写出,盘曲斜出,更加突出了高士的文人超逸的气节。整幅作品充满了清逸之气,是张大千融入了文人画风高雅气息的体现。
&东坡行吟图&&镜心 设色纸本 1938年作&&(540.5万元,2011年6月匡时)
&&&&题识:到处聚观香岸吏,此邦宜著玉堂仙。戊寅五月,张爰。振声仁兄方家出予旧作坡翁像,嘱为题识,遂为点枯枝数茎,博笑。癸卯(1963年)三月,张爰。钤印:大千、张季。
&&&&张大千曾用大量的时间和心血临摹古人名作,也由此迈出了他绘画的第一步。三十九岁前主要仿学石涛等安徽画家;四十岁左右研习董其昌、董源、巨然;五十岁左右喜学王蒙。此画作于其四十岁时,即1938年,此时属于张大千“师古”时期。大量的临摹古人,使他的传统功力极其深厚,艺术趋于成熟,工笔写意,俱臻妙境。张大千以此题材描绘过多幅画作,此幅《东坡行吟图》过程颇为有趣,根据题跋,适时张大千于友人家,主人拿出他画的苏东坡旧作,为博一笑,张大千“遂为点枯枝数茎”。画面上苏东坡在寒林烟树中踯躅独行,昂首凝视之姿似乎是突然领悟佳句,笔墨秀劲清雅,充满苏学士的诗意和一片宁静。画中描绘树木和人物的笔法依稀可以看出张大千对宋元绘画的临摹,此画为其早期高士画之佳构。
苏长公行吟图&&镜心&设色纸本&1938年作
&&&&款识:苏长公行吟图。戊寅六月仿盛子昭笔于欧湘馆中,张爰。钤印:张爰、大千大利、摩耶室、不妆巧趣。
&&&&张大千在三十年代致力于对元人山水的临仿,此为其山水发展的一大转机,显示其已超越明清而上,而大量的涉猎古代名迹,再加上他对真实景色的体悟观照,也使他的山水渐入佳境,此作即显示了大千这一时期的山水面貌。
&&&&此幅《苏长公行吟图》作于抗战时期,大千从北京逃往上海,住在红颜知己李秋君家,但是战争并没有剥夺他绘画中的宁静,画面上苏东坡在寒林烟树中踯躅独行,昂首凝视之姿似乎是突然领悟佳句,笔墨秀劲清雅,既有苏学士的诗意,亦有盛懋笔意。
苦存头陀七十二岁造像&&立轴&戊寅(1938年)作
&松下问道 &立轴&设色绢本
松下问道 &立轴&1938年作&&&(246.4万元,2009年5月北京诚轩)
&&&&作题识:1.炼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事,云在青天水在缾。子昂为中庭老书。赵承旨《松下问道图》,从吴中友人假临之,存之箧中,越岁复见承旨诗帖子,因并抚画上。大千居士并注。2.一年来悒郁湖上,间或作画,无可当意者,此帧小有是处,寄上秋君大家哂正,爰客瓮山昆明湖,时戊寅五月朔一日也。钤印:张爰、蜀客、张爰、大千大利、人间乞食、西蜀张爰字大千书画印。
&&&&题识中称此画临自赵孟俯《松下问道图》,据学者傅申研究,此图实源自南宋画家马远的伯父马公显《药山李翱问答图》,马氏原作现藏日本京都南禅寺。两画构图如出一辙,只是马公显一作纯然是南宋院体风格,用笔出之以尖峭劲利,张大千的线条则明显要婉转圆润许多,受元代以来文人画气质影响,张大千所临为赵孟俯临摹马公显的再传之本,而画中题识摹自他本赵子昂诗帖子,包括子昂的款署,纵笔如行云流水,形神并似,得其书体神髓,是张大千仿前人书法中较为鲜见的例子。&&&&大千早年的山水原从南宗入手,偶尔也仿学北宗的画法。马氏的原画本属北宗,但经赵孟俯和大千的两度诠释后,已经被柔化许多。不过,仍然与大千仿石涛、石溪等人风格绝不相类,显示他此一时期开始迈向宋元画的领域。
&戏曲人物&&立轴 设色纸本 1938年作
&&&&款识:开口跳,跑龙套,我虽不歌知其要,绕梁一声四座惊,叫天复生天可叫,山前山后俱找到,余音不绝伤复笑。并世与君谁抗手,彦衡已死叔岩老,写图赠君君绝倒,三千大千几人称内教。戊寅十一月九日,灯下戏博半楼道兄一笑,大千爰。钤印:迟秋簃、张爰私印、大千居士。&&&&除了专擅书画,自成一家,大千亦热爱传统戏曲,一生与众多名伶要角均时相过从、关系匪浅,绘写于1938年的此件正可视为明证。画中除用硬挺线条,复又以如刷墨色疾笔描绘人物,除成功营造出造型之立体感外,更展现出画家深刻的观察能力。值得一提的是,此作上钤有“迟秋簃”一印,为少数大千自得之作方见,益显此件珍贵。
&桐荫清趣图&&设色纸本
&&&&题识:桐阴清趣图。曾见大痴老人有此画法,偶拟之,未识能得其神否。大千张爰。钤印:张爰印、大千、大千居士。
&&&&此幅《桐荫清趣图》画作中,描绘一高士端坐于山间,画中一松一石,联合松下的高士,是张大千惯用之题材,张大千一生中非常眷顾这一题材,不同时期,其表现这类题材的方式都有不同。此幅画中,高士开脸清秀,眉宇间见隐逸神情;衣纹线条流畅,用笔爽利,设色素雅,与画面气氛、意境契合。人物线条无拘无束,收放自如,呈现出一种不拘一格的描绘方式。远处的山峦忽隐忽现,云雾缭绕,而近处之树墨色酣畅,实为张大千高士题材之佳作,抒发希冀纵情于物外的情致。
&赤壁怀古&&镜心 设色纸本 1939年作
&&&&题识:千古风流,谁得似、髯苏赤壁。长相望、游情良夜。风清月白,绿蚁新醅鱼出网,黄泥旧坂霜芟叶。破寂寥、人影答行歌。相从客。波声起、岸千尺;寒水落危崖出。曾几时重到,江山难识。杖舄已惊栖鹘梦,啸欲动凭夷宅。有羽衣,归去揖临皋。逢畴昔。满江红。己卯冬孟,大千张爰。钤印:张爰私印、蜀客。
&&&&张大千甚爱“苏东坡游赤壁”之题材,盖因其找到了与苏东坡在精神上的相通之处。昔日苏东坡被贬黄州,在政治上失意,于是寄情山水,夜游赤壁后,写下了著名的《赤壁赋》,以一股豪迈之气抒写了处世的旷达和精神的自由。此作的题跋即为大千以赤壁为题而赋的《满江红》,词中亦洋溢着一种豪情和一份寂寥。
&&&&此图系大千1939年的作品,与其多幅“赤壁夜游”图有所不同,此作绘东坡居士一人执杖步行至山崖顶端,向下俯视。构图颇具危势,倾斜的山岩和山岩上垂下的巨松形成倒三角状。下方不着一墨,大片空白,或为云雾缭绕,或为开阔水域。整幅章法新奇巧妙,笔法有明显的石涛笔意,笔情恣肆,淋漓洒脱,具有一种豪放郁勃的气势。
&&&&&&&&&&&&&&&松荫高士&&立轴 纸本 己卯(1939年)作
&&&&款识:山云自多态,虎魄邈难寻。千载维爰意?悠悠契素心。己卯冬,孟欧湘馆中作,大千居士。钤印:张爰、大千大利。&&&&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先生青城一住,将近三年。正值其年富力强、精神最旺、笔墨最勤、创作最丰、诗多画亦多的阶段。《松荫高士图》即为这一段时日中常做的精品之一。图中的山崖、涧水、奇松、古人,无一不表现出形象、笔墨和意境的独创性,既破陈规旧套,又具规矩法度;既有古人笔墨精华,又有其个人创造。画面一扫文人画的逸笔草草、院体画的刻板繁琐之陋习,示人以清新爽朗的艺术风貌,是一幅大千先生一贯主张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画家之画”。
高士图&&立轴 设色纸本 己卯(1939年)作
&&&&题识:一、老松磊磊多奇节,冬无霜雪夏无热,根头更有千岁卷,向谁说与长生诀。己卯春月大千张爰。二、伯贤学兄别二十年来会青城山中小聚,旬日将还成都检此奉贻留念,弟大千记。钤印:大千居士、张爰、三千大千。&&&&此件作于1939年,越年,张大千举家迁居青城山。青城山为道教圣地,远离喧嚣,环境极其清幽,足以沉淀去浮生乱世中滋生出来的那些纷烦。张大千居青城山长达两年许,在这里创作的作品多达上千件。从此,张大千之山水便无法离开青城山之绿,青城山这段经历也成为他一生师法自然的创作顶点。从款识行文中可知,当张大千山居寂寥时,旧交契友伯贤来青城山中,盘桓旬日,畅叙二十年契阔。故友深情于此图依稀得之。当伯贤将返成都时,张大千特地检出这件上一年(1939)精心之作相赠,也所谓曲遇知音者。此图写一老者放旷不羁,卧于老松之下,悠然自在。这种理想而浪漫的生活方式,也正契合张氏寓居青城山时的心境。
杜甫觅句图&&立轴 设色纸本 1939年作&
东篱采菊&&立轴&设色纸本&1939年作
东篱采菊&&立轴&设色纸本&1939年作
&&&&题识:采采东篱间,寒香爱盈把。人与境俱忘,此语谁者与。兰荪老长兄西安别来忽忽五年矣,相逢海外欣慰无似而彼此发种种矣。写此为别便有归来何处之叹,盖君与予昔皆卜居吴门也。己卯十二月,大千弟张爰。海防客舍。钤印:大千、大风堂。
三闾大夫&&立轴 设色纸本 1939年作
&&&&题识:三闾大夫之像。静农老弟供养。已卯夏五大千张爰青城山中写寄。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人间乞食、大风堂。
&&&&“三闾大夫”,是战国时候楚国的一个官名,管理王族中势力最大的昭、屈、景三姓子弟的教育,历史上担任此职最著名的要数屈原,所以“三闾大夫”常常成了屈原的代称。张大千为人作画讲究题材与受画人之间的关系,这是他的用心之处。1939年时的台静农,既是文学家,也是教育家,在身份上与屈原当年颇为相似,绘赠一幅《三闾大夫》,在题材选择上是颇费一番斟酌的。
&&&&张大千21岁那年,因未婚妻谢舜华突然病世而过度伤感,曾一度出家,之后一直以居士自居。他的闲章中有许多是佛家箴言类印,约略在四十方左右,著名的如“摩登戒体”、“大千豪发”、“三千大千”等。“人间乞食”印是张大千常用的佛教箴言类著名印章,与之相类的还有一方“乞食人间尚未归”。所谓“乞食”是指佛教十二头陀行之一,比丘为资自己之色身,向人求食。佛经中有“上从如来乞法以练神,下就俗人乞食以资身”的说法,因此以前有人把和尚称为“乞士”。后来文人据此仿效,作画着文便有了润格和稿酬,比如苏东坡《和陶乞食》诗云:“鲁公亦乞米,炊煮尚不辞。渊明端乞食,亦不避嗟来。”清代画家罗聘也有一方“画梅乞米”印,其意思与佛家之“乞食”是一样的。
&&&&张大千既是信佛的居士,又是鬻画养家的“职业画家”,从年轻时起他画画就有了润格,而在画上钤“人间乞食”印大约是三十几岁开始的。张大千共有多方“人间乞食”印,此幅《三闾大夫》所钤“人间乞食”印依风格看应该出自方介堪之手。1949年张大千经香港移居海外,这方“人间乞食”印未及携带,遗珠大陆,现藏四川省博物馆。
九歌屈原&&镜心 设色纸本 1939年作
&&&&题识: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遂去,不复与言。近得赵文敏九歌册子。东生道兄见而好之,嘱为临此,深惭学术短浅,不能传其仿佛也。己卯冬孟,大千弟张爰。钤印:张爰、大千大利、游艺中原、大风堂。
&&&&画幅上长题出自《楚辞?渔父》,诗文描述了一个戏剧性的场面:楚国的忠臣屈原被朋友背叛,被朝廷放逐,失魂落魄地在河畔徘徊,但始终坚持信念。通过屈原和渔父的对话,含蓄地表达了屈原的崇高理想和清白人格。此幅屈原像造型基本上是反映《渔父》诗的首五句:“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这些诗句传达出屈原投江前的情绪和外貌。&&&&此幅作于1939年冬。是年冬,大千得赵孟頫的白描《九歌图》,这是大千赴敦煌之前,对其人物画影响最大的藏品。从此幅图中可以看出,屈原之形象显然来自于赵孟俯,流畅的笔线、清雅的设色也受到赵孟頫的影响。不给大千并没有刻意表现屈原的激愤情绪,而是保持了其庄严的学者风范,只是从屈原眉眼间的忧郁可以体会到其“行吟泽畔”时的心境。
人物册页&&册页绢本 1939年作
人物册页&&册页绢本 1939年作
|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冰天雪地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