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引强这名字不财运不好怎么转运怎样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校补.pdf143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硕士学位论文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校补
姓名:胡俊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中国古典文献学
指导教师:毛远明
座机电话号码
《新唐害?宰相世系表》校袖
中国古典文欣学毒桨研究生 胡俊
指尊教缔毛逮明教授
《新唐言?宰相世系表》 筒稻《世系表》 是_二十四史中唯一纪鲸帝室王族以外猎系的
巨表,共收入唐代宰相三百六十九人,凡九十八姓的世系。南北朝以来直至唐末的世家犬族,
基本上在表中反映出来。其中扑多人物及其字虢、官爵是雨《唐軎》纪、傅及其他文献材料
未曾记述的。运些内容封於唐代屋史、文学、社台赭方面的研究I:作有著重要的参考惯值。
因此,胫柬菊唐史研究者所重视。
然而,由於鞍孚及屋代傅抄、刻印等原因.《世系表》有不少脱漏疆错。通遇前人研究,
可以知道,《世系表》熊瀚是在姓名、官皲遢是世系上都存在着静多错误,甚至有些是舆雨《唐
害》中的纪、停不符。至於脱漏的情况就更裔普遍。遗檬便殷重影譬了《世系表》作为屋史
文献的参考便值。徒宋代以柬,就不断有孕者3 寸其逛行授IE、袖闼。
作南石刻材料的一獯,墓港除了具有石刻材料的原始性、可靠性之外,更锅重要的是,
它裹面纪鲸了菇主祖、父、子、繇的世系,及各人的屋官情况,可以楠史忐之明,且数量巨
大。本文通遇利用近年柬出十的人耸唐代蕈菇材料,在前人校桷的基罐上,封‘世系农》绻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您当前的位置:&&&&&正文
高句丽遗民高足酉墓志铭考释
&&& 有关高句丽、百济遗民的最初研究,当首推清末民初著名金石学者罗振玉。罗氏收集上个世纪30年代之前,在洛阳北邙山一带发掘面世的高句丽遗民泉男生、泉男产、泉献诚、高慈、高震、泉毖,以及百济遗民扶余隆的墓志铭,编成《唐代海东藩阀志存》一书。在该书中,罗氏对诸墓志铭一一跋证考辨,其中的许多看法,至今仍为海内外众多的研究者所信从。  在中国大陆地区,八十年代中期,以及九十年代之后,有关唐代的金石墓志汇编类书籍大量出版。著名的如武志远、郭建邦合编《千唐志斋藏志》(上下,1983)。李希泌编《曲石精庐藏唐墓志》(1986)。北京金石组编《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1989)。《隋唐五代墓志汇编》(1991)。周绍良主编《唐代墓志汇编》(上下,1992),《唐代墓志汇编续集》(2001)。吴钢主编《全唐文补遗》(1~7,1994年至今)。中国文物研究所、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合编《新中国出土墓志?河南卷》(壹,上下,1994)。张沛编《昭陵碑石》(1995)。李献奇、郭引强编着《洛阳新获墓志》(1996)。中国文物研究所、陕西考古研究所合编《新中国出土墓志?陕西卷》(上、下,2000)。地区八十年代以后也出版了毛汉光氏编纂的《唐代墓志汇编考》(1984年至今),以及《石刻史料新编》(1~3辑,1982)等。  在韩国,五十年代之后,一些学者如李丙焘、李弘植、卢泰敦、金文经[1]等教授,在他们的著作中不同程度地引用以上墓志铭资料,一些专门的金石资料集随后亦开始收录结集出版。如八十年代出版的许兴植编《韩国古代金石文》(1984),延世大学校出版的《高句丽史研究》(史料篇,1988),均收录了上引高句丽遗民的墓志铭。进入九十年代,随着韩中两国建交,对高句丽遗民的研究出现了新的景象。其中系统整理介绍有关高句丽遗民金石文的成果,当推1992年韩国古代史研究所编辑出版的《译注韩国古代金石文》一书。一些学者如李文基、李道学、宋基豪、卞麟锡等教授[2]亦在此前后,撰文介绍中国境内和韩国古代相关联的墓志金石资料,从而为从事高句丽、百济遗民研究的学者提供了方便。  到现在为止,明确知道中国发现的在唐高句丽遗民的墓志铭共有8通,即上文提到的渊盖苏文的子孙们,以及高慈、高玄、高震、高震的女儿墓志铭。笔者相信,随着中国西安、洛阳以及其它地区唐代墓葬的不断发掘面世,和高句丽、百济、新罗相关联的金石资料一定还会发现。  笔者在此将要论证考释的高足酉(625~695)墓志铭,是有关在唐高句丽遗民的第九通墓志铭(见附表)。该墓志铭见于上文所及《隋唐五代墓志汇编》(1991)。《全唐文补遗》卷5有录文及标点,郭引强、李献奇编《洛阳新获墓志》、周绍良主编《唐代墓志汇编续集》亦有录文,其中前者录文后还有释文。而上引中国大陆及台湾的其它金石墓志汇编类书籍中未见收录。依据《洛阳新获墓志》(第219~221页)编者释文,高足酉墓志铭1990年四月出土于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平等乡楼子沟村北,现收藏于伊川县文管会。墓志铭石长88.5M、厚17M,墓志铭文每行34字,共有33行,正书。因为墓志铭建于武则天大周中期,故铭文中有天、授、年、证、载、月、日、臣、正、国、圣、地等十二个武周时期所造汉字[3]。篆刻人姓名铭文中未见记载。下面即对墓志铭关联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由于笔者识见不广,文中或许仍有不能自圆其说的地方,敬请诸方家师友指正。
高足酉的主要事迹
  高足酉其人,现存中外文献中,其行踪不见任何记载。依据上文所及《高足酉墓志铭》,其出自于辽东平壤地区(现在朝鲜主义共和国平壤附近),此与以前发现的泉男生墓志铭稍有不同(泉氏为辽东平壤城人)。可能是其出身于平壤城附近或者高句丽平壤辖区之内,故有“族本殷家,因生代□,□居玄兔,独擅雄藩”,足以说明高足酉家族在高句丽具有相当的地位。鉴于高足酉事迹不显于世,故有必要根据墓志铭,对其一生的重大事件试作排列。
唐武德八年(625)&& 出生于辽东平壤。高句丽内讧之前&&& 在高句丽生活。高句丽内讧之后&&& 其间归款唐朝,时年四十余岁。唐总章元年&&&&&&& 唐授其为明威将军守右威卫真化府折冲都尉仍长上。同年&&&&&&&&&&&&& 授守左威卫孝义府折冲都尉,散官如故。唐总章二年&&&&&&& 授云麾将军行左武卫翊卫府中郎将。唐仪凤四年&&&&&&& 授右领军卫将军,制加上柱国。唐永昌元年&&&&&&& 制授右玉铃卫大将军。周天授元年&&&&&&& 拜镇军大将军行左豹韬卫大将军。周证圣元年&&&&&&& 因参与制造天枢,即封高丽藩长,渔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同年五月&&&&&&&&& 率军南下,征讨万州所在的少数叛乱。周天册万岁元年&&& 病死于荆州官舍,时年70岁。周万岁通天二年&&& 埋葬于洛州伊阙县新城原。
从高足酉的生平事迹可以看出,高氏入唐之后,其大部分时间是在唐都城长安或者洛阳度过的,这与高句丽其他在唐遗民如泉男生父子,高慈、高玄等频繁往返征战于京城以外的边方地域等形成一定的差异。与此关联的问题,下文中将予以论述。
高足酉何时归唐
  高足酉何时归唐,现存墓志铭没有明确记载。然而,对证墓志铭文,以及同时期相关人物的传记及墓志铭,似亦可得出其入唐时间的大致情况。  墓志铭载曰:“若夫见机而作,存户君子;慕义而来,妙曰通人。前载著之不轻,来代述而尤重然。而越沧波,归赤县,渐大化,列王臣,JJ焉即高将军韫之矣!”以及“乃效款而往,遂家于洛州永昌县焉”的记载。可以证明,高足酉是少数志愿投诚唐朝的高句丽人士之一[4]。  另外,高足酉是武周天册万岁元年死于荆州征讨任内的,时年70岁,那么,他的生年当是公元625年,即唐武周八年。  据现存石料记载,唐太宗贞观十九年讨伐高句丽之时,曾经接受高句丽大将高延寿,高惠真等的投降,但这一年高足酉才二十岁,如果他是这次投诚的话,此后二十余年间应该有相应的官职,而且绝不会等到总章元年才第一次被授予官职。更何况以上两人均是在战败的情况下,被迫投降唐朝,这与高足酉的情况显然是不同的。此后,贞观末年唐朝廷先后两次小规模的征伐高句丽战斗发生,基于以上相同的原因,其成立的可能性亦不大。唐高宗龙朔元年,曾发起以任雅相、苏定方、契比何力为统帅的征伐高句丽战斗,按照唐朝历来对投诚并立功者安抚、奖赏之惯例,如果是这次投降立功,必定当时立刻就授予其官职,从这个角度解释的话,高足酉的投诚也不是此次唐与高句丽战斗期间。这样,高足酉的投诚必然是在高句丽内讧发生之后,唐廷派兵迎接泉男生[5]等,并共同灭亡高句丽之前。  可能是数十年与唐及韩半岛南部新罗等的对峙和战争,高句丽境内民生维艰,而内讧乍起、民心惶惶,国家乱相几不可收拾,高足酉本人对未来更是迷惘彷徨,最终选择了投诚唐帝国寻求新生活的道路。投诚唐朝后,唐朝廷先将其编籍于东都所在的洛州永昌县,以示重视。可能最终在唐对高句丽的战斗中,高足酉建有相当的功勋,故被授予明威将军,并且担当守卫唐都城长安城内的任务。此大概是唐朝廷鉴于高足酉前来投诚,又在战斗中建立战功,故不仅授予相应的官职,而且还将其安排在都城长安德真化折冲府内任都尉,足见唐廷对高足酉的信任。  也可能是因高足酉家族“殷家”,即为高句丽富裕家族,以及“独擅雄藩”的缘故。当其率领家族投诚唐朝之后,部分的瓦解了高句丽平壤城内中上层富裕民众的抵抗斗志,为唐罗联合攻取平壤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加之高句丽连年与唐作战,高足酉早先或者在此之前即曾有在军中做事的经历,进而就有唐朝廷授予其武官的情况发生。随后使其担当京城长安内部的防守任务。凡此种种,高足酉是在高句丽内讧之
后投诚当是可以推定的。  鉴于墓志铭中对高足酉祖上在高句丽的官任,以及高足酉本人投诚唐朝廷之前行迹缺乏记载,墓志铭只是记载高氏家族“殷家”,以及由此形成的“独擅雄藩”而已,笔者据此认为,高氏家族可能属于高句丽中层富裕地主阶级,这应当和在唐的其他高句丽遗民区别开来[6]。  可以想象,此时已经是四十岁初半的高足酉,他作出投诚的决定当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故而面对唐长安,洛阳的另外一种生活氛围,相信他除过思念家乡高句丽的山水之外,可能相对少了些许对昔日生活的眷恋思念;又因为他并非来自于高句丽贵族上层,故在唐朝野中,也就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小心翼翼或者诚惶诚恐,进而和高句丽王族高氏等,以及泉男生家族在唐人士形成较大的差别。正因如此,也昭示了他此后在唐的二十余年,不仅很快的适应,而且灵活应对此一时期唐廷变化叵测的朝野形势,发挥自己的各种才干,和唐以及代之而起的武周从上到下的各种人士保持关系,受到当是最高统治者的嘉奖和赞许。他给儿子起名或改名(抑或接受赐名)“帝臣”,从另一方面亦可以看出,高足酉力图融入新生活,并和唐最高统治者保持亲密关系。墓志铭中“特隆殊宠”,“并以勋庸见重,武烈称奇,出静边荒,入陪兰”,“圣主闻之,良深震悼”等文句即是证明。正因如此,不仅保证了自身和家族的安全,而且官位升迁不断。这在唐与武周改朝换代酷吏政治的血雨腥风下,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因为在当时,对于唐的朝野官员来说,能够做到这一点也都是相当不容易的[7]。 &
天枢建造与高足酉
  考察高足酉的墓志铭,可以看出,其和武周初期建造天枢事件关系密切。因而,在此不妨对高足酉,以及其它在唐高句丽遗民与天枢相关联之事件试作探讨。  据《资治通鉴》卷205记载,武则天延载元年(694),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率“四夷酋长请铸铜铁为天枢,立于端门之外,铭记功德,黜唐颂周;以姚q为督作使,诸蕃储钱百万亿,买铜铁不能足,赋民间农器以足之”。另据《旧唐书》卷87《姚q传》记载:“武三思率藩夷酋长,于端门外,刻字记功,以颂走德”,而姚q是天枢督作使。但是,现存《泉献诚墓志铭》则明确记载“天授二年(691)二月,奉敕充天枢子来使,兼于玄武门押运大仪铜等”[8]。天枢建成之后,本文论述的墓主高足酉,被唐朝廷任命为“高丽蕃长”(《高足酉墓志铭》)。《大唐故波斯国大酋长右屯卫将军上柱国金城郡开国公波斯君(阿罗撼)之铭》中亦有“则天大圣皇后招诸蕃王建造天枢,及诸军立功非一”[9]。看来,有关天枢建造的时间,《资治通鉴》与《泉献诚墓志铭》的记载是有差异的[10]。  周证圣元年(695),象征武周政权怀柔万国,四夷归附的天枢最终完成[11]。其“高105尺,径12尺,八面,各径五尺。下为铁山,周百七十尺,以铜为蟠龙麒麟萦绕之;上为腾云承露盘,径三丈,四龙人立捧火珠,高一丈,工人毛婆罗造模,武三思为文,刻百官及四夷酋长名,太后自书其榜曰:‘大周万国颂德天枢’”[12]。天枢的建成,标志着贞观时代四夷共主的“天可汗”局面再次出现。而且给人的感觉是此时似已超过贞观时代,因为那时是没有建造所谓天枢的。当然,这只是人为制造的一种虚幻景象。开元二年,天枢最后被毁掉。  依据上文所引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首先,高句丽遗民高足酉、泉献诚等人,都参与了建造天枢的请愿及其他活动,并且表现积极突出。高足酉墓志铭中有大段描述天枢的形状、特征[13],即就是“悦像子来,雕乃就。干青霄而直上,表皇王而自得。明珠吐耀,将日月而连辉,祥龙□游,凭烟云而矫首。壮矣哉!邈乎斯时也”。可能就是因为建造天枢的功劳,以及其它现实的考虑,高足酉随后被封为“高丽蕃长,渔阳郡开国公”。另外,从上引记载推测,高足酉的名字可能也被刻在天枢之上[14]。同时,泉献诚此前则担当“奉敕充天枢子来使,兼于玄武门押运大仪铜等”。就是说,泉献诚实际上亲自参与了具体的建造领导工作。从此可看出,在唐高句丽遗民各界人士,经过二十余年的在唐生活,已经基本适应了当地截然相反的朝野生存环境,并且将武则天改朝换代与自己的行动紧密联系,加入到当时诸少数首领的请愿建造天枢,即“四夷共主”的潮流中去,支持拥护武则天的“以周代唐”。高句丽遗民的行动,其中是否还有其他的用意?抑或是随当时的潮流而动、明哲保身?因没有具体的史料,现在已不可而知。然而,考察此一时期朝野上下的基本态势,笔者以为后者的可能性要大一些。  众所周知的事例可以说明这一点。天授元年,泉献诚曾面对“武后尝出金币,命宰相、南北衙群臣举善射者五辈,中者以赐。内使张光辅举献诚,献诚让右玉铃大将军薛吐摩支,摩支固辞”的实际情况,其向武则天建议曰: “陛下择善射者,然皆非华人,臣恐唐官以射为耻,不如罢之”[15]。武则天非常高兴的采纳了泉献诚的建议。就是说,当族类之间(特别是和汉族同僚)因利益或民族感情发生冲突之时,作为当时在唐高句丽遗民的精神领袖(高句丽宝藏王和泉男生死后,泉献诚事实上已经成为归附唐朝廷高句丽人士中官职极高并声望最高者)泉献诚,其考虑的就比较周全,其用意表面上看,似乎是提醒武则天注意唐朝汉族军将的面子及感情,而实际上当然也是为了自身及在唐高句丽遗民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从一点看,泉献诚本人已经“基本上”知道怎样处理身边复杂多变的事件及自我保护。然而,从此后的形势发展来看,这里姑且只能说是“基本上”而已。  其次,同样参与建造天枢,高足酉和泉献诚的结局则截然相反。如上所述,高足酉因此获得新的官职,而泉献诚最终则死于非命[16]。为什么如此?这是应当仔细探讨的问题。笔者以为,这可能和泉献诚所处地位及影响相关联,而高足酉就没有这方面的忧虑和负担。另外,可能还和当时武则天建立大周政权,为打击不同政见者,实行陷恶的酷吏政治有关[17]。为数众多的无辜人士受到牵连冤屈而死,进而成为武周政权痛遭后代史家诅咒的绝好证据。当然,泉献诚之死的具体原因,还要从建造天枢说起。上文业已谈及,“诸蕃储钱百万亿”建造天枢,但是仍然不能满足建造的费用,故将民间的农具也收取充值。在这种大的环境下,作为积极拥护支持武周政权改朝换代的高句丽遗民首领泉献诚,极可能也拿出了一定或相当数量的钱财,以作建造天枢之用;而且,泉献诚还担任“充天枢子来使,兼于玄武门押运大仪铜等”,酷吏来俊臣之流大概以此嗅出万恶的铜臭味道。进而就有“秉弄刑狱,恃摇威势,乃密于公处,求金帛宝物。公恶以贿,交杜不许,因诬陷他罪,卒以非命。”(上引《泉献诚墓志铭》),或者“来俊臣求货,献城不答,乃诬其谋反,缢杀之”(上引《新唐书》卷110),及“来俊臣求金于左卫大将军泉献诚,不得,诬以谋反,下狱。乙亥,缢杀之”(《资治通鉴》卷205)的事件发生。这样,在唐高句丽遗民上层人士首领泉献诚,终未能逃脱酷吏政治设置的层层陷阱,和此前归唐的著名将帅黑齿常之(百济遗民)一样[18],被陷害含冤而死。  泉献诚死后两年余,即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5),天枢建造完成,唐朝廷封高足酉为“高丽蕃长,渔阳郡开国公,食邑两千户”。约三个月后,高氏奉命征讨南方少数民族叛乱,担当经略大使,但在获胜返回途中,患病死于荆州官舍。有关高足酉南征,文献资料《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册府元龟》、《三国史记》均未见记载,只有《全唐文补遗》卷七《大周上柱国相王直司秦府君(婆爱)墓志》中所载,其和高足酉的出征似乎是相同的一次,但事件的全部情
况仍然不能完全了解[19]。故高足酉墓志铭中的记载还有待于发掘更有说服力的史料进行论证。
在唐韩半岛遗民墓志铭表
&[1](韩)李弘植,1956,《对于渊盖苏文的若干问题存疑》,《李丙焘博士花甲纪念论丛》。(韩)李丙焘,1964,《唐朝对高句丽的一部遗民的抽户政策》,《震檀学报》25、26、27合集。 (韩)卢泰敦,1981,《高句丽z民史x究―以辽|、唐鹊丶巴回史矫娴募F中心》《韩佑巢┦客D昙o念史W论丛》。(韩)金文经,1986,《唐高句丽遗民及新罗侨民》,日新社。[2](韩)李文基,1991,《对百济黑齿常之父子墓志铭的探讨》《韩报》总第64辑。(韩)李道学,1991,《对百济黑齿常之墓志铭的检讨》《我们的文化》总第8辑。(韩)宋基豪,1998,《高句丽遗民高玄墓志铭》《汉城大学校博物馆年报》总第10辑。(韩)卞麟锡,2000,《唐长安的新罗遗迹》。(韩)李文基,2000,《百济遗民难元庆墓志的绍介》《庆北史学》总第23辑。[3]关于武则天造字,可参董作宾、王恒余《唐武后改字考》,《故院长胡适先生纪念论文集》(下)台北,1963。施安昌《从院藏拓本探讨武则天造字》、《关于武则天造字的误识与结构》,刊于《龙龛道场铭》,香港三味出版社1993年。何汉南,《武则天改制新字考》《文博》1987年第四期。[4]据《高慈墓志铭》,高慈的父亲高文“预见高丽之必亡,遂率兄弟归款”,时间当是唐总章二年之前。也可能是唐罗联军围攻平壤城之前。从时间上推断,高氏兄弟投诚唐朝当稍后于高足酉。另外,分析现存七世纪在唐高句丽遗民墓志铭及其它史料,似乎在唐高句丽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即第一,以高句丽宝藏王高藏为首的原高句丽王族成员.他们被迫在唐居留,时刻都想恢复在高句丽的王权地位,故一有机会就想反唐叛乱.对此,唐朝极力打击,毫不姑息;同时,基于统治唐东北地域的需要,唐朝又不得不利用他们.第二,泉男生家族以及迫于形势投降唐朝廷者.这些人来到唐朝后,为唐廷屡建功勋,受到相当的重用,但因其在高句丽时享有极高的地位及权力,而此时频繁接受派遣,东征西讨,或许仍时常想念在高句丽时的特权及荣华富贵,故可能私下里心情郁闷,难于自己.第三,高足酉及高慈父子等.他们经过多方考虑,最后自愿投诚归款唐朝,在唐也颇受重用.因其在高句丽时的情况和一、二类型诸人不同,这样就减轻了因地域、、执政者等差异所形成的包袱,故可能很少回忆此前的生活,或者根本回避、不想触及他们在高句丽的情形,全身心投入新生活.在当时唐朝开放的大气候下,他们和其它在唐少数民族将领一样,很快的适应了唐朝的朝野,并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唐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得到唐最高统治者的认可和嘉\.当然,因此一时期唐、武周政权轮替以及其它原因,一些在唐韩半岛遗民人士死于非命,进而使得遗民增加了特有的悲剧色彩。[5]关于泉男生降唐过程,《泉男生墓志铭》、《泉献诚墓志铭》有详细记载。另外,有关当时唐朝廷的动向,文献史料只是记载唐朝廷派遣契必何力率兵迎接,未有更具体的记载。关于这一点,可参《左武卫将军成安子崔献行状》《全唐文》卷178。另外,李献奇、郭引强认为:是“总章元年九月所俘高句丽高级官员九十八人,当包括高足酉在内”。见《洛阳新获墓志》第220页。[6]如果高足酉一直在高句丽军中服役,并担当高层指挥官,或者其和高句丽王族关系密切,或者在高句丽政权内部有一定的职位(他四十余岁了,也是应当有很高或较高的职位的年龄)。按照现存在唐高句丽遗民墓志铭,以及相关文献史料的记载惯例,墓志铭中一定会不厌其烦的记述他所担当的职务。因为这对于其后代来说,是荣誉而不是负担(不要说众多的唐人墓志铭,现存高句丽遗民墓志铭中也均是这样表现的)。但是,高足酉墓志铭中却没有此方面的记载。同时,高氏祖上,即最起码其祖父、父亲在高句丽担当的官职,墓志铭也未透露只言片语信息。与其相同的内容亦了无点滴。笔者以为,此正说明,高足酉家族只是如墓志铭文中所说的“族本殷家”而已,其因为财富的缘由,才“独擅雄藩”。当然,根据一般的情理,也有以下几种可能:①高足酉的后代不了解父亲及祖上的行迹(高氏在唐另外结婚,故所生之子即嗣子高帝臣不知道高氏祖上及其父亲本人在高句丽的行迹状况?)②因为其它什幺难以启齿的缘故(官位太低?与投诚唐朝有关?),其不愿涉及在高句丽的情况。③上文所及的原因,高氏之子高帝臣受父嘱托,在墓志铭中不愿触及其父祖在高句丽的具体行迹(高足酉70岁去世,按一般的情况,其嗣子高帝臣当是40岁以上的年龄,离开高句丽时估计也有20岁上下,故对家族在高句丽的情况当是应该了解的)。是否如此,因没有具体切实的史料佐证,不敢妄作推断。但很显然,以上的推论只是推论而已,具体的结论还是应该以现存墓志铭为准。另外,韩国李文基氏认为高足酉可能是高句丽王族近支。见氏著《高句丽遗民高足酉墓志的检讨》,韩国庆北史学会编辑《庆北史学》总第23辑,2001年。赵超氏以高足酉姓高的理由,并据现在可以看到的墓志资料,认为来唐的“高姓的四个支系,高藏一支当然是正宗主支。其他三家可能是一般高姓贵族。”见氏著《唐代墓志中所见的高句丽与百济人士》,《揖芬集―张政R先生九十华诞纪念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7]冯慧福、拜根兴《武则天与狄仁杰》,《武则天与文水》论文集,山西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8]罗振玉《唐代海东藩阀志存》(台北)石刻史料新编本。[9]罗振玉《邙洛冢墓遗文》(台北)石刻史料新编本。[10]罗振玉认为,“是天枢之作先后凡三载”,其认定《泉献诚墓志铭》的记载当是显然的。笔者认同罗氏的看法。[11]罗香林氏认为,“天枢之造,出于景教徒之手”,其可备一说。罗氏的见解转自饶宗颐《从石刻论武后之宗教信仰》(台北)《研究所集刊》第45本,1974年。与天枢相关联的主要研究论文还有以下几篇。梁恒唐《武则天与天枢》,《晋阳学刊》1990年第3期。张乃翥《武周天枢与西域文明》,《西北史地》1994年第2期。[12]《资治通鉴》卷205,天册万岁元年(695)。[13]笔者统计墓志铭文可资计算的文字共有1018个,而墓主与天枢有关的内容多达73字,占墓志铭文总字数的7.1%,此确实不是一个小的比例,在高足酉一生中,建造天枢应当是其最为
辉煌的大事件之一(墓志铭文中对高氏南下征讨并死于荆州官舍,特别是对赠官、埋葬,家属及其周围人的感触等,其文字占相当的数量,这应是与唐人墓志铭的体例有关。此在其它高句丽遗民,以及众多的唐人墓志铭中几乎都能看到)。建造天枢之后,高足酉的地位声望达到其一生的最高点。[14]泉男生仪凤四年(679)死于安东,时年46岁。泉氏的生年应当是633年;可以推出泉氏投诚唐朝时(667)年龄为34岁。其子泉献诚时年16岁。高慈万岁通天二年(697)死于磨米城,时年33岁,其668年时?4岁。泉男产大足元年(701)死于私第,时年63岁,668年时为30岁。单从年龄看,高足酉居于此时在唐高句丽遗民高官之首。而且因为上文所及地原因,以及高氏王族,与王族接近诸人士似乎未能获得唐朝廷的信任(宝藏王高藏永淳初年死于贬所,垂拱2年,唐朝廷封高藏的孙子高宝元为朝鲜郡王,而此时高藏的儿子高德武及《高震墓志铭》所及高连尚在;高慈父子被派遣外任,高玄已死)。泉氏家族重要人物因各种原因变故,要幺死亡,要幺如泉男产者,亦不复具备号召力。故而天枢建成之后,高足酉可能成为在唐高句丽遗民,以及唐政府都能认可的人物,他被任命为“高丽蕃长”,并且封“渔阳郡开国公,食邑两千户”,当是很自然的事情。然而,其此时毕竟年龄太大,故不久即死于征伐南方少数叛乱的征程中。[15]《新唐书》卷110《泉男生传附泉献诚传》。[16]《新唐书》卷4《武后纪》,《资治通鉴》卷205卷均载,泉献诚死于长寿元年一月,此正是酷吏极为猖獗之时。[17]胡戟《酷吏与五王政变》《西北大学学报》1983年5期;王双怀《武则天与酷吏的关系》,《武则天研究论文集》,山西古籍出版社1998年出版。[18]见《大周故左武卫大将军检校左羽林军赠左玉铃卫大将军燕国公黑齿常之府君墓志文并序》《唐代墓志汇编》(上)第941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另外,《旧唐书》卷186上记载:“时西蕃酋长阿史那斛瑟罗家有细婢,善歌舞,俊臣因令其党罗告斛瑟罗反,将图其婢,诸蕃长诣阙割耳面讼冤者数十人,乃得不族。……。”可见,当时受到酷吏陷害的在唐其它民族人士实在不少。[19]秦婆爱墓志铭载曰:“以万岁年中,边未平,蛮陬尚阻。有制转输,节加荣w。而此君衔命,连衡击。狄道良委,冀无费留。功成绩着,酬庸褒德。起家授上柱国,迁相府直司。”秦氏长安三年死亡,时年43岁。从上文所引“长安年中”、“蛮陬尚阻”字样判断,墓主秦婆爱当是跟从高足酉出讨万州所在的少数民族叛乱,担当粮秣转输重任。吴钢主编《全唐文补遗》第7辑,三秦出版社2000年版。--博才网
猜你还喜欢的文章
热点文章排行榜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您还有150字可以输入
更多资讯请点击
热门关键字:,,,
【打印文章】
吉林女孩-30℃挑战冰雪瑜伽(组图)
俄罗斯军官舞会照曝光 帅哥美女如云(组图)
600余名考生泳装亮相高校表演专业招生会
范冰冰82岁鹤发苍颜 还原垂暮武则天
“武当妹妹”舞拳抚琴展清纯侠女气质 网上走红
酒吧开业 竟请美女当街脱衣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预测财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