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如何培养英语语感语感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请扫描分享到朋友圈学英语怎样培养语感?
学英语怎样培养语感?
学英语怎样培养语感,有什么好的方法?
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读多用咯,我的语感就是这样培养的,读多了、用多了就熟悉了,感觉就能出来了。不过不要死读硬背,这样可能适得其反,最好用心去读用,培养一定的兴趣
我认为如果有手机的话,录下几段英语录音,经常放,没事的时候就放,会不知不觉的有了语感
因为听和看接收能力远远比读和写接收能力强。通过听录音培养语感会很快!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外语领域专家初中语文上饶名师工作站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怎样培养语文语感
上传: 陈昌华 &&&&更新时间: 20:50:02
一、 语感含义及意义&
1,什么是语感&
语感,就是言语交流中指人(主体)对语言文字表达的直觉判断或敏锐感知,对词语句子的迅速领悟能力。也可以说,语感是人(主体)对语言文字或语文现象(客体)从语表到语里、从形式到内容,包括语音、语义、语法、语用等在内的一种&正确丰富的了解力&(叶圣陶语)。语感这种对语言文字&正确丰富的了解力&,包括形式上的文感、象感,内容上的意感和情感。&
2,语感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季羡林先生对汉语言文字特点分析中指出:中国的汉语是没有形态变化的语言,现代汉语的综合性依然存在,因而模糊性依然存在,多义性依然存在。学习汉语,还得重视语感。可见,培养良好语感的重要性。&
语感修养较好的人,能够在一瞬间就辨别出词义的细微差别和感情色彩,可以从语句或语段的开头立即预测到整个语句或语段的审美(中心主旨)趋向。培养良好的语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提高成绩,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同时,培养良好的语感也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二、培养良好的语感是探究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
要探究科学的知识教授法,就首先要明晰知识的性质。知识的性质按不同的标准来划分,可分为客观性与建构性、普遍性与境域性、个体性与社会性、明确性与默会性、简单性与复杂性。其中,默会性知识(即缄默知识)就是一种以实践为基础体验获取的知识。具体说来就是指空间感、数感、方位感、语感之类的知识。根据汉语&偏重心理、略于形式&的特点,对语文课程的学习自然特别重视言语主体的心理因素,语感这一缄默知识则是重中之重。&
默会性知识具有非逻辑性、非批判性、非传递性,是学生智慧发展的核心和基础,是习得的。依据上述划分的性质,学生良好语感的形成其实是一种内隐学习,需要的是直觉、顿悟、想像、审美,这样的缄默知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给学生留下意会的空间。因此语感的习得过程应该是&实践&意会&鉴赏&表达&这样的过程。
三,怎样培养良好的语感&
以上关于语感这一默会性知识的解读换用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来解读,培养语感就是必须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体现人文性,必须遵循语文实践性的特点。培养良好的语感可从识字教学开始,其中最重要的途径是在阅读中培养良好的语感。《语文课程标准》亦指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所以我们应当以阅读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阅读中培养良好的语感。&
&阅读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语感形成的过程:感知(看文字,读语音)、理解(理语义,解语义)、想象(合语境、生语象)、体味(拟亲历,品语味)。阅读,一般按声音的有无,可分为朗读和默读;按阅读方式,可分为精读、略读、浏览、通读和扫读;按阅读速度,可分为速读和慢读;按阅读目的划分,有感知性阅读、直觉性阅读、理解性阅读、探究性阅读、评价性阅读、积累性阅读、感受性阅读&
1, 在朗读中培养语感&
在朗读过程中,学生需要口、耳、眼等多种感官参与,通过将文字转化成声音的方式,直接感受语言。在全文诵读中,获得对课本的整体感知,进而在分段落或单句朗读中,感受文章的语气、节奏,体会作者蕴含在其中的思想和感情。文章用词造句的精妙之处也在学生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得到意会,从而获得语感这一默会知识的习得。那些感情色彩强烈的文字,通过朗读,能引起感情上的共鸣,有助于语感的培养。&
因此,早自习的晨读、课堂上的朗读等都是形成良好语感非常好的机会。多给学生展示锻炼的机会,比如可在学习课文齐读之后再进行分合读、分角色朗读、轮读等,也可在课前、课间开展一些朗诵小活动。&
除此外,教师在范读中的榜样作用也很重要。一名教师若拥有出色的朗诵能力,在组织课堂教学中,其激情澎湃或声情并茂优美的诵读必然会大大增强文章对学生的感染力,从而激起学生的朗读欲望。最终,在学生自己的诵读中,更真切地体会文章的节奏、韵味、情感等。&
2, 在比较中培养语感&
在阅读中,可通过形象、思想、情感的比较,写作思路、文章结构的比较,句式、句型、修辞变换的比较,句子成分的增删比较,词义比较等更好地感知,增强语感。&
比如小学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小壁虎借尾巴》中,截选三句进行缩减比较来说:a&小鱼姐姐,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小鱼,你的尾巴借给我。&b&黄牛伯伯,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黄牛,你的尾巴借给我。& c&燕子阿姨,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燕子,你的尾巴借给我。&从中对比出小壁虎待人礼貌,语言表达的得体性。学生更能体会到在日常交际中,要礼貌待人,对长辈要有尊称,用&您&字表达自己的尊敬,求助别人时要学会用商量的语气,如&好吗?&&行吗?&;再如a&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不行,我要用尾巴拨水。&b&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赶蝇子呢!&&&&不行,我要用尾巴赶蝇子。&c&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掌握方向呢!&&&&不行,我要用尾巴掌握方向。&从中对比出改动后的句子显得很生硬,很不近人情,而原句才能比较贴切地表达出无奈、为难的感情。&
3,增强课外阅读&
良好语感的培养要靠长期的积累,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古语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强调的就是培养语感要从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去获取感悟。&
学生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通过整体感知、感悟、积累和熏陶,才能培养良好的语感。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也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所以,学生不能局限于语文课本的学习,要拓宽语文学习的领域,多接触丰富的语言材料,在语言实践中去解读、感受。《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优秀诗文的背诵篇数和课外阅读量的明确规定也着意于此。&
4,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又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
语感这种默会知识是学生与文本对话之后的共鸣。每位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存在,每个人的成长环境、文化背景、生活经验等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对于同样的文本每位学生的解读会不一样。也就是说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不已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也是语文课程人文性质的体现。&
总的来说,依据自身性质,语感这一缄默知识的培养需要在大量语文材料的接触中去体会、应用。不仅应该是是课内教学过程中的加强和锻炼,课外阅读和生活实际中的人际交往、口语表达等也是培养良好语感的重要途径。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谈语感培养的策略与方法--《文理导航(下旬)》2014年10期
谈语感培养的策略与方法
【摘要】:正语感是人们在接受语言信息的过程中对语言文字正确敏锐而丰富的感受力。这是由语言文字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识活动过程,是人们直觉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的一种能力。培养语感是语文新课程中语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课程的基本理念")。其实早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著名语文教育家夏丏尊就提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633.3【正文快照】:
语感是人们在接受语言信息的过程中对语言文字正确敏锐而丰富的感受力。这是由语言文字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识活动过程,是人们直觉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的一种能力。培养语感是语文新课程中语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激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郑锐;[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潘新新;;[J];青年文学家;2011年12期
黎昌抱;[J];台州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王先海;;[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年34期
杨鹏盛;;[J];甘肃教育;2006年03期
董芳;;[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09年11期
李华;;[J];新课程(中学);2010年11期
吴宁亚;;[J];语文教学与研究;1993年07期
杨春英;[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11期
华泽秋,蒋锦旗;[J];辽宁高职学报;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春霞;;[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周健;;[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李园园;;[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王玲玲;;[A];首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周健;陈萍;;[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程慧琴;;[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黄淑芬;;[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镇江市丹徒区三山小学 丁志云 张芬;[N];江苏教育报;2009年
临沭县曹庄镇曹庄初级中学
吴清茹;[N];学知报;2010年
宿浩新;[N];江苏经济报;2002年
山东省利津县汀罗二中
张建林;[N];学知报;2011年
陈庄镇中心学校
薄其鑫;[N];学知报;2011年
贵阳市白云区沙文中学
陈蔚;[N];经济信息时报;2007年
何继梅;[N];黔西南日报;2010年
张店区城中小学
于东丽;[N];淄博日报;2008年
郑昭华;[N];伊犁日报(汉);2009年
张仲超;[N];中国商报;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异;[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张蕾;[D];苏州大学;2010年
丛晓妍;[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河釉美;[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高辛凡;[D];浙江大学;2011年
安娜娜;[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胡争飞;[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张卫东;[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郝彦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刘永芳;[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叫语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