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高一必修一地理笔记地理

提问一道高一地理选择题(题目见图片,手机用户勿入)
提问一道高一地理选择题(题目见图片,手机用户勿入)
晨昏圈与经线重合的时候只有,春分和秋分。
由于春分秋分时,全球昼夜平分,南北两极也不会有极昼极夜现象。
并且在地球上,自转速度最大点都集中在赤道上,所以E点在赤道(0度纬线)上。
通常我们说的两分两至,在我们北半球,“夏至”时地球在近日点,“冬至”时地球在远日点,而春分和秋分则分布在地球绕太阳运行轨道两侧,既不属于远日点也不属于近日点。
由图可知,在春分秋分这两天,太阳直射赤道,太阳高度角最大。
所以答案选A
其他回答 (1)
晨昏线与经线重合的日期只有春分、秋分日。两分日时全球昼夜平分,所以A项为答案。另外赤道上自转线速度最大,所以E点在赤道上,两分日时,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角一年最大。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地球科学领域专家一道高一地理题(懂得进来!请详细说明!谢谢!)_百度知道
一道高一地理题(懂得进来!请详细说明!谢谢!)
南水北调工程输水线路需逐级提水A 东线工程
C 西线工程
D 东、西、均需要
提问者采纳
楼错听哥选A东线工程沿京杭运河黄河界黄河南段要提水北段要所提水工程部黄河恰河专家设想通打穿河面隧洞输水线三峡丹江口水库提高水位自流西线工程江黄河游即青藏高原区要凿巴颜喀拉山
提问者评价
O(∩_∩)O谢谢!
其他类似问题
高一地理的相关知识
其他3条回答
我等待答案
C东线工程借助京杭大运河 并且过黄河后可以自流中线工程经过地区地势自南向北倾斜 且有水库帮助只有西线工程经过山区 跨多条河流 须逐级提水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几道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的简单题(在线等)_百度知道
几道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的简单题(在线等)
1、读图完列要求 (1)请球公转轨道旁短线画箭表示球公转向并轴北端标球自转向(2)请甲、乙、丙、丁、戊五图与A、B、C、D四点应关系写:A__________图B__________图C___________图D____________图(3)E、F、G、H、M五点白昼短_____________,处于黎明___________黄昏___________(4)甲、乙、丙、丁、戊五图直射点纬度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读右图(阴影部表示黑夜)答列问题:(1)图_________节气______期_____月_____前;__________现极夜现象(2)太阳直射点理坐标_______________(3)图晨线_________昏线__________(4)A、D、E三点午太阳高度由排列顺序______________午太阳高度达值范围_______________午太阳高度与E点相等另条纬线纬度______(5)E点__________C点_________乙点夜____,由知乙点间几_________落间几________(6)际标准间________________
提问者采纳
1 能及赶北京间比纽约间早北京间东八区区纽约间西五区区相差13北京间9月205点纽约间1916点<img class="word-replace" src="/api/getdecpic?picenc=0ad202点所迟2 甲比北京间晚17北京间东经120度经度相差15度相差1所该经度西经135度3 北京间东八区区比西八区早16起飞洛杉矶间3-16=711与810相差234 北京间东八区区西七区比北京间晚15达北京间1月20<img class="word-replace" src="/api/getdecpic?picenc=0ad<img class="word-replace" src="/api/getdecpic?picenc=0af前200112月20225 热带范围别向南、北扩1纬度北寒带向南扩1度南寒带向北扩1纬度南北温带都向南、北缩<img class="word-replace" src="/api/getdecpic?picenc=0af度北温带、南温带范围缩<img class="word-replace" src="/api/getdecpic?picenc=0a006c655f纬度
其他类似问题
高一地理的相关知识
其他5条回答
3.B5.D7.D8.B10.A6.D
两分日太阳直射赤道27
0度是18点,12点比18点晚,应该在0度西边,差6个小时,就是90度30
自转只是昼夜轮替,公转管日夜长短,若北半球随着黄赤交角的变大
变长,则南半球昼逐渐变短,相反也是一样
21点整1点2018点整120°E
1.对流层是: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逐渐降低
平流层是: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逐渐升高
高层大气: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逐渐降低2.由低纬度地区向两极,生物量逐渐减少,生物种类也越来越单一.3.太阳辐射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并且决定了决定生物的种类和植物带的分布.4.热带雨林:树木高大,繁茂,降水量多,多呈森林分布,树木常青
亚寒带针叶林:植物多为松树等耐寒的树木和灌草.
1.北京东八区比美国西五区早了13小时。故此人在北京时间9月20日上午5点出发时,纽约时间应为9月20日上午5点-13小时,也就是说纽约时间为9月19日16点。那飞机再飞10小时,则纽约时间为9月19日16点+10小时,即他到纽约的时间为9月20日凌晨2点。所以他能及时到场。2.西经135度。甲地时间与北京时间两地时间差20-3=17小时,北京比甲地早。北京时间的经度是东经120度,由东加西减可知,甲地的经度=120E-15*17=-135,故甲地的经度为西经135度。3.11小时。北京东八区比洛杉矶西八区早了16小时。北京时间7月8日下午3时,洛杉矶的时间为:7月8日下午3时-16=7月7日23点。那飞机到达的时间为:7月8日上午10时。故飞行时间:7月8日上午10点-7月7日23点=11小时。4.日4时。上海为北京时间东八区比温哥华西七区时间早15小时,温哥华比北京慢15个小时。日15时=日15时。故有日15时+15时-12日2小时=日4时。5.如果黄赤交角扩大1度,热带和寒带地区各扩大2度,温度地区缩小4度。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一道高一地理题_百度知道
一道高一地理题
列关于水循环意义叙述确A 使陆淡水资源断更新B 使全球水资源总量断增加C 使内流区域水量增加外流区域水量减少D 使球水体构比例发显著变化答案C我想问选C其三选项错哪希望家详细解答要复制网答案谢谢我急线等
提问者采纳
  A、能完全立能说部或部陆淡水资源包括冰川尤其永久性冰川像南极洲、西伯利亚冰川冻土区、青藏高原高海拔冰川基本受水循环影响;  B、水循环终结维持全球水资源总量基本平衡断增加能;  D、能够使球水体构比例发显著变化主要原能气候变化温室效应导致冰川溶解水  C、内流区域气候、形、海陆位置等原通降水量稀少水循环结使内流区域水量增加外流区域水量减少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1人觉得有用
按默认排序
其他6条回答
水循环具非重要意义1、维护全球水量平衡2、使淡水资源断更新3、使球各圈层间海陆间实现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4、影响全球气候态并断雕塑表形态我觉选择A既维持水量平衡现水量增加或者减少海陆间循环虽陆降水表径流使水资源流向海洋另外内流区、外流区关系
选AC是错误的,从长期看水循环,内流区、外流区的水量保持平衡。
A各种水体都在不断更新B中总量是不可能会增加的..本来只有这么多水虽然还要蒸发..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D过于肯定..水平衡是要维持的.不然生态平衡会打破.A水资源不断更新 水循环只是有海陆循环.陆地间自循环海上内循环等..有1.联系调节作用
2迁移交换作用
3平衡更新作用
4影响塑造作用..【3】水循环通过一系列过程和环节把大气圈.水圈..等联系起来.并进行能量交换...C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不好意思..可以排除了
a,因为陆地上的淡水资源是不会更新的,就算是流进海里,也不会,它只会变咸水b,水资源是有限的,不可能用完了他还会增加d,水体的构成是什么?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了水原子,so,这个选项也错了
A项,淡水资源总量是稳定的,更新的只是一小部分地表淡水,不断得到更新,有些夸张,不合实际;B项水资源总量也是稳定的,不可能不断得到增加;D项,水体构成比例是一定的,不会发生显著变化
这题目选C,内流区域因为气候、地形、海陆位置等原因通常降水量稀少,水循环的结果之一可以使内流区域水量增加,外流区域的水量减少。
高一地理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一道高一地理题
一道高一地理题
要说明理由!!!
红箭头和绿箭头的方向都是递减的,红箭筒是向外递减的,故中心高压,形成反气旋。
绿箭头是向内递减的,故中心低压,形成气旋。
另外在②的附近有一个锋面气旋,也可叫做温带气旋。锋面气旋东西两侧形成冷锋与暖锋。
第一题,故天气系统为气旋,反气旋,冷锋,暖锋,四种天气系统。
第二题 东北风
先做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根据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如图故为东北风。
第三题 晴朗气温低,气压高。冷风后面有冷气团,气压高,且干燥(来自北方内陆)。冷风过境后,冷气团控制该地,气温低,气压高,干燥无降水发生。
另外附上里一张图,(某地的风向要严格按照要求来画)蓝色为冷空气,红色为暖空气。
的感言:非常感谢!!!
其他回答 (4)
地震发生的原因为何 地震可分为自然地震与人工地震(例如:核爆)。一般所称之地震为自然地震,依其发生之原因又可分为:
* 构造性地震
* 火山地震
* 冲击性地震(例如:陨石撞击)
其中又以板块运动所造成的地壳变动(构造性地震)为主。&#10;由于地球内有一种推动岩层的应力,当应力大于岩层所能承受的强度时,岩层会发生错动(dislocation),而这种错动会突然释放巨大的能量,并产生一种弹性波(elastic waves),我们称之为地震波(seismic waves),当它到达地表时,引起大地的震荡,这就是地震。 何谓有感地震、无感地震、前震、余震 凡地震所造成之地表震动,为人体所能感觉到的称为有感地震;反之,则为无感地震。&#10;在主要地震发生之前,有时先发生若干次小地震,谓之前震(fore shock)。在主要地震之后,常有若干次小地震相继发生,谓之余震(aftershock)。&#10;前震有时不易察觉,而余震则较前震明显。 何谓局发、小区域、稍显着地震及显着地震 为区分有感地震之大小,我国依最大有感距离分为:
* 局发地震(local earthquake):最大有感半径小于一00公里。
* 小区域地震(small-felt-area earthquake):最大有感半径从一00 公里到一九九公里。
* 稍显着地震(moderate earthquake): 最大有感半径从二00公里到 二九九公里。
* 显着地震(remarkable earthquake): 最大有感半径三00公里及以 上。 何谓地震序列 相同地震发生特性(如时、空)之地震,依其发生时间先后排列,即为地震序列。而所谓同一系列之地震,系指发生位置邻近,时间上连续之所有地震,包括前震、主震及余震;其定义又分别如下:
* 前震(Fore-Shock):同一系列之地震中,于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称 之。唯有时前震为时甚短,且不显著。
* 主震(Main-Shock):同一系列之地震中规模最大者称为主震;若最 大者有两个,则先发生者称为主震。
* 余震(After-Shock):同一系列之地震中,主震之后发生的地震称之。 何谓假地震 人类对大气运动远较对大地运动敏感。有许多低频率声响往往可以被感到,却不能真正听到,而被误以为是地动。此种扰动称之为假地震(pseudoseisms)。 如何以地震规模区分地震之大小地震之大小若以规模区分,则规模小于3者称微小地震,等于或大于3而小于5者称小地震,等于或大于5而小于7者称中地震,等于或大于7者称大地震。 ●震源 : 地震在地下的发源处 ●震央 : 震源垂直投影到地面上之点 ●地震深度 : 震源与垂直深度 ●地震波 : 地震引起的地震波动●地震规模 : 依地震所释放出来的总能量多少来分级 §现世界通用的为芮氏地震规模 →规模小于5.0者为小地震;5.0~7.0者为中度地震;7.0以上者为大地震 →自开始地震观测至今(1988)世界尚未发生规模9.0以上之地震 →全球发生8.5~9.0地震约十年一次 §同一地震在不同地区的地震规模皆相同(因释放出的总能量只有一个) ●地震强度 : 依地面震撼或破坏程度来分级 分为无感地震(震度微弱至人无法感觉者)及有感地震。分为0~6级:&#10; 震度(级) 名称 震 动 程 度
0&#10;没有感觉
1 微震 人静止时,或对地震敏感者可感觉到。
2 轻震 门窗摇动,一般人均可感觉到
3 弱震 房屋摇动,门窗格格有声,悬物摇摆,盛水荡漾
4 中震 房屋摇动甚烈,不稳物倾倒,盛水达容器八分满者溅出
5 强震 墙壁龟裂,牌坊、烟囱倾倒
6 烈震 房屋倒塌,山崩地裂,地面断裂或变形极浅地震 : 震源深度在0~30公里者 ┬同一规模时,对地面破坏力较强 浅层地震 : 震源深度在31~70公里 中层地震 : 震源深度在71~300公里者 深层地震 : 震源深度在301~700公里者(深度很少超过700公里者)防震A.地震前
地震是无法预报的,而台湾又处地震频仍地带,所以应随时注意防震(如建筑物的防震设计),尤其在地震的高危险期间(例如几乎所有的专家都预测嘉义地区在近期内定会有强震),更应注意防震(如防火器的设置,高悬重物的处理..等)B.地震时 1.尽量保护身体不受重击→尽量往空旷处避难。→可躲在墙角、桌下等不易倒下且坚固的地方。→遇大地震时,已天崩地裂,躲在墙边也不安全 ! →总之,所有的避难原则都可能因事因地而有一些变化,但有一原则是可以通用的 : 不要毫无考虑的乱钻乱窜,要能临危不乱,不过以现在的情形,我们倒是可以做好一些防范措施,例如准备好防震背包,设计好避震路线....等,千万不可过度紧张,更不可听信谣言,甚至加入散播的行列 ! 因为这除了无补于事外,更可能造成更大的恐慌而导致一些不必要祸害 !!!!! 2.地震后的火灾其造成的灾情常更加严重!→地震时应将瓦斯及电源关闭 3.住在海边的居民应防地震后引起的海啸。 4.住在河边的居民应防止山洪爆发。C.地震后
据报导,地震后仍会有数百次的余震,以7月17日的这次地震而言震后的几天内共测得超过600次的余震,其中有17次是有感的,而甚有规模超过四者,地震后各高山公路几是柔肠寸断,山上松动的土石及到处可见的断壁残垣也随时会有坍塌的可能,为求安全,应避免到这些地点。 921大震后余震超过八千次以上,其超过70次是有感的(88.9.27止),而且余震中更有多次的规模是超过6以上的,以88.9.26早上7时52分所发生的余震而言规模更高达6.8,这是相当罕见的,不过根据中央气象局的报告,余震规模是不会超过主震的,但仍需小心防震。
1:四种。气旋、反气旋、冷锋、暖锋
2:西北风。(图略)
3:冷锋过境前天气晴朗温度高,过境时出现阴雨刮风天气,连续性降水,气温降低,过境后气温回升,天气晴朗。图中为冷锋过境后,因此答案是气温逐渐回升,天气晴朗。
怎么判断天体系统的所在位置,怎么知道是西北风
①处处于甲反气旋和锋面气旋之间,风从高压吹向低压,大体走向是西北—东南走向,虽然北半球风要像右偏转,但综合全图来看,该地风仍是西北风。天体系统分别是反气旋(甲)、气旋(乙)、冷锋(②左边锋面)、暖锋(②右边)。
(1)4种.甲:明显里面1022PA向外面递减所以是(高压中心,也就是反气旋) 乙就不用说了- -,(低压中心,气旋),三角符号为冷锋.半圆为暖风
(2)明显图上显示北半球,而②左边为冷锋,冷锋的前进方向为西北风,故①处是西北风
(3)图上显示冷锋过境可以答气压升高 气温降低 天气转晴
太阳系内行星位置。由内到外是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地球科学领域专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一地理必修一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