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位克隆中如何确定目标基因与哪个基因连锁不平衡

水稻小穗特征基因FZP的图位克隆--《遗传学报》2003年09期
水稻小穗特征基因FZP的图位克隆
【摘要】:FZP是水稻中控制小穗分化的一个关键基因 ,先前已将它定位在第 7染色体上。通过进一步对该基因进行精细定位和图位克隆 ,找到 2个SSR标记NRM6和NRM8,将该基因锁定在一个遗传距离为 1 2cM的范围内 (两标记与目标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为 0
2cM和 1 0cM) ,相应的物理距离为 14 4kb。发现在预期的目标基因位置 ,存在一个具有类似AP2结构域的基因。已知AP2是一个控制植物花发育的重要基因。因此 ,这个基因应是FZP的一个候选基因。PCR扩增结果显示 ,突变体中该基因有一个大约 4kb的插入片段 ,与fzp共分离。由此可以初步认为 ,该基因就是FZP。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S511【正文快照】:
一个典型的被子植物从营养生长阶段转向生殖生长阶段的标志是茎顶端分生组织在内外多种因子的共同作用下向花序分生组织的转换[1~ 3 ] 。花序分生组织在其侧翼产生花分生组织代替叶原基 ,花分生组织进一步分化成各轮花器官原基。决定花分生组织特征和发育的基因常被称为花分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肖巧珍;江立庚;秦华东;;[J];南方农业学报;2012年07期
张治国;郑霞;路铁刚;;[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8年06期
韩芸;高建明;孙守钧;裴忠有;罗峰;;[J];湖北农业科学;2012年17期
邵元健,陈宗祥,张亚芳,陈恩会,祁顶成,缪进,潘学彪;[J];遗传学报;2005年05期
李明芳,郑学勤;[J];遗传;2004年05期
姜树坤;张喜娟;王嘉宇;张凤鸣;;[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2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坤;[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陈春霞;[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李怀志;[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黄碧光;[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舒小丽;[D];浙江大学;2006年
韩锁义;[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翁建峰;[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郑燕;[D];福建农林大学;2004年
张积森;[D];福建农林大学;2004年
林岸清;[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朱磊;[D];南昌大学;2005年
李飞;[D];南昌大学;2006年
史俊;[D];扬州大学;2006年
王俊兰;[D];福建农林大学;2006年
张凯;[D];厦门大学;2005年
马明;[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武广珩;[D];福建农林大学;2007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段远霖,李维明,吴为人,潘润森,周元昌,祁建民,林荔辉,陈志伟,毛大梅,张丹凤,刘华清,薛勇彪;[J];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鞠玉栋,李金泉;[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0期
陈志伟,吴为人,周元昌,景艳军;[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梁康迳;王俊兰;姚小兰;林晶;陈仁财;柯庆明;林文雄;;[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陈在杰;吴煜兵;陈少游;刘华清;王锋;;[J];福建农业学报;2010年06期
毛毕刚;刘华清;陈建民;陈在杰;彭永宏;王锋;;[J];分子植物育种;2008年02期
陈峰;高洁;周继华;朱文银;朱其松;孙公臣;袁守江;杨连群;;[J];江苏农业学报;2009年05期
段远霖,吴为人,张丹凤,刘华清,周元昌,潘润森,林荔辉,陈志伟,官华忠,毛大梅,李维明,薛勇彪;[J];科学通报;2003年15期
吴为人;黄碧光;;[J];科学通报;2006年18期
陈瑞;程在全;黄兴奇;张伟;;[J];遗传;2007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裴承国;[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刘华清;[D];福建农林大学;2003年
陈志雄;[D];浙江大学;2005年
黄碧光;[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罗洪发;[D];西南大学;2006年
李云;[D];四川农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鲁君;[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鞠玉栋;[D];福建农林大学;2003年
何小娜;[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林岸清;[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朱磊;[D];南昌大学;2005年
陈涛;[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肖巧珍;[D];广西大学;2007年
公杰;[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许君;[D];四川农业大学;2009年
周鹏;[D];四川农业大学;2009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孙旭;柳絮;李润芳;王文英;姚方印;刘开启;;[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10期
詹园凤;党选民;袁建民;张秀明;;[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8期
王守海;;[J];安徽农业科学;1987年01期
朱启升,王安东,杨前进,李布青,张德文,许家平;[J];安徽农业科学;2000年02期
杨联松,白一松,许传万,胡兴明,王伍梅;[J];安徽农业科学;2001年03期
刘月英;周志平;马俊莲;张子德;唐霞;;[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3期
卢海敏;高廷旺;单世华;王英华;;[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周德宝;;[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1期
黄丹莹;;[J];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18期
李金才,魏凤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7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段远霖;[D];福建农林大学;2001年
罗琼;[D];四川农业大学;2001年
刘华清;[D];福建农林大学;2003年
张坚勇;[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许永汉;[D];浙江大学;2004年
邢少辰;[D];四川农业大学;1999年
王春连;[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郑雷英;[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2年
汤浩茹;[D];四川农业大学;2000年
孟庆长;[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姜丽;[D];河北农业大学;2003年
张绪梅;[D];四川农业大学;2003年
谭禄宾;[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江泉;[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李雪华;[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丁淑燕;[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贾兵;[D];安徽农业大学;2005年
高玲;[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蒋召雪;[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朱磊;[D];南昌大学;2005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贾小平;王天宇;黎裕;宋燕春;石云素;;[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4期
孙波;鲍毅新;张龙龙;赵庆洋;许婧;;[J];动物学杂志;2009年06期
吴根松;孙丽丹;张启翔;潘会堂;蔡明;;[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周宇芳;舒妙安;朱晓宇;;[J];水产科学;2010年10期
蔡晶;王晓光;季芝娟;李西明;杨长登;马良勇;;[J];中国稻米;2008年06期
于冬梅;匡友谊;马海涛;梁利群;孙效文;;[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魏振邦;孙新;孙效文;鲁翠云;;[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薛华柏;乔玉山;许宽勇;章镇;;[J];西北植物学报;2006年07期
王洪哲;殷倩茜;冯志纲;李大宇;孙效文;李婵;;[J];动物学研究;2008年03期
刘振;王新超;赵丽萍;姚明哲;王平盛;许玫;唐一春;陈亮;;[J];分子植物育种;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卢婷;汪国平;林明宝;方木壬;;[A];中国茄子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薛华柏;乔玉山;章镇;曹尚银;郭俊英;张慧蓉;;[A];第二届全国果树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郑学勤;李明芳;王向社;禤维言;李蕾;朱永强;郑楷;吴新荣;;[A];热带作物产业带建设规划研讨会——热带果树产业发展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树楠;[D];武汉大学;2009年
刘小民;[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陈春霞;[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刘怀年;[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杨惠;[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张秀杰;[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郭媛;[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刘杨;[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方立魁;[D];西南大学;2011年
杜玉娟;[D];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邓姗;[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李霞;[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马栋;[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王国良;[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莫文娟;[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田华;[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王德仲;[D];西南大学;2011年
傅美兰;[D];暨南大学;2011年
谢雁南;[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王海飞;[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华志明;[J];中国水稻科学;2000年04期
贾红武,罗达,丛斌,高之桢,邵坚寅,曹凯鸣,孙崇荣;[J];植物学报;2000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华清,吴为人,段远霖,官华忠,陈娟,李维明,薛勇彪;[J];遗传学报;2003年09期
姜树坤;徐正进;陈温福;;[J];遗传;2008年09期
杨绍华;;[J];中国农学通报;2011年03期
孔萌萌;余庆波;张慧绮;盛春;周根余;杨仲南;;[J];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2006年04期
黄燕娟;华亚鹏;刘华清;苏军;陈建民;王锋;;[J];分子植物育种;2008年04期
于玲,王莱,牛吉山,陈佩度;[J];西北植物学报;2002年06期
任斐;;[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孙万刚;;[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8期
徐明良,杨金水;[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1997年01期
宋小民;李宝光;黄冬华;谢启鑫;倪国平;张春;;[J];江西农业学报;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海滨;赵德刚;李迪;;[A];海南生物技术研究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宋成标;白羊年;;[A];海南生物技术研究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赵志刚;江玲;张文伟;谢坤;田华;刘玲珑;万建民;;[A];200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张在宝;王晨;李宏;余沛涛;王全喜;杨仲南;;[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年会暨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学术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黄青阳;;[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李万昌;周时荣;江玲;王春明;刘玲珑;陈亮明;Hiroshi I万建民;;[A];江苏省遗传学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张勤;;[A];第六届动物遗传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刘学群;谭艳平;李绍清;胡俊;李阳生;朱英国;;[A];湖北省遗传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徐志;段霞瑜;周益林;;[A];植物保护与现代农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刘会英;张勤;;[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邓洪涛 通讯员
包洁梅;[N];湖北日报;2011年
李超;[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6年
;[N];电脑报;2003年
世亮;[N];粮油市场报;2003年
张诚;[N];科技日报;2004年
何红卫 通讯员
项俊平;[N];农民日报;2011年
胡海波?张晓清;[N];国际商报;2007年
陆叶清;[N];上海科技报;2008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启发;[N];光明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易斌;[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朱宏波;[D];福建农林大学;2003年
刘头明;[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刘明伟;[D];四川农业大学;2006年
王春连;[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严松;[D];扬州大学;2008年
何启;[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王益华;[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时振英;[D];武汉大学;2003年
张光恒;[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靖宇;[D];武汉大学;2003年
张学才;[D];河南农业大学;2008年
傅汀;[D];浙江大学;2004年
刘伟;[D];扬州大学;2009年
时克;[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赵仲华;[D];山西大学;2006年
左慧;[D];扬州大学;2008年
袁运动;[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谈应权;[D];安徽农业大学;2005年
吉青;[D];扬州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水稻 功能基因克隆 转基因水稻 杂交水稻是转基因吗 杂交水稻 转基因 杂交水稻与转..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水稻功能基因图位克隆研究进展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DNA克隆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DNA克隆本词条缺少信息栏,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应用酶学的方法,在体外将各种来源的遗传物质——同源或异源、原核或真核、天然或人工的DNA与载体DNA相结合成一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DNA分子——复制子,继而通过转化或转染、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再进行扩增、提取获得大量同一DNA分子,即DNA克隆。
一个完整的DNA克隆过程应包括:目的的获取,基因载体的选择与构建,目的基因与载体的拼接,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筛选并无性繁殖含重组分子的受体细胞(转化子)。利用重组DNA技术构建时,欲插入载体DNA的外源DNA片段中即含有我们感兴趣的或DNA序列—。目前获取目的基因大致有如下几种途径或来源。如果已知某种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或根据某种基因产物的氨基酸序列推导出该多肽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后,再利用DNA合成仪通过化学合成原理合成目的基因。利用该法合成的基因有人生长激素释放抑制、胰岛素原、及干扰素基因等。分离组织或细胞染色体DNA,利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将染色体DNA切割成基因水平的许多片段,其中即含有我们感兴趣的基因片段。将它们与适当的拼接 成重组DNA分子,继而转入受体菌扩增,使每个细菌内都携带一种重组DNA分子的多个拷贝。不同细菌所包含的重组DNA分子内可能存在不同的染色体DNA 片段,这样生长的全部细菌所携带的各种染色体片段就代表了整个基因组。存在于细菌内、由所携带的所有基因组DNA的集合称基因组DNA文库(genomicDNAlibrary)。基因组DNA文库就象图书馆库存万卷书一样,涵盖了基因组全部,也包括我们感兴趣的基因。建立后需要结合适当筛选方法从众多中筛选出含有某一基因的菌落,再进行扩增,将重组DNA分离、回收,获得的—克隆。以mRNA为模板,利用反转录酶合成与mRNA互补的DNA(complementary DNA,cDNA),再复制成双链cDNA片段,与适当载体连接后转入受菌体,扩增为cDNA文库(cDNA library),然后再采用适当方法从cDNA文库种筛选出目的cDNA。与基因组DNA文库类似,由总mRNA制作的cDNA文库包括了细胞全部mRNA信息,自然也含有我们感兴趣的编码cDNA。当前发现的大多数蛋白质的编码基因几乎都是这样分离的。(polymerasechain reaction,PCR):目前,采用PCR获取目的DNA十分广泛,应用这一技术可以将微量的目的DNA片段在体外扩增100万倍以上。PCR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以拟扩增的DNA分子为模板,以一对分别与模板5'末端和3'末端相互补的寡核苷酸片段为引物,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按照半保留复制的机制沿着模板链延伸直至完成新的DNA合成,重复这一过程,即可使目的DNA片段得到扩增。组成PCR反应体系的基本成分包括:模板DNA、引物、 DNA聚合酶(具耐热性)、dNTP以及含有Mg 的。1) 变性——将反应系统加热至95℃,使模板DNA完全变性成为单链,同时引物自身和引物之间存在的局部双链也得以消除;2)退火(anneal)——将温度 下降至适宜温度(一般较Tm低5℃)使引物与模板DNA退火结合;3)延伸,将温度升至72℃,DNA聚合酶以dNTP为底物催化DNA的合成反应。上述 三个步骤称为一个循环,新合成的DNA分子继续做为下一轮合成的模板,经多次循环(25~30次)后即可达到扩增DNA片段的目的。外 源DNA片段离开染色体是不能复制的。如果将外源DNA连接到复制子上,外源DNA则可做为复制子的一部分在受体细胞中复制。这种复制子就是。重组DNA技术中的选择和改进是一项极富技术性的专门工作,目的不同,操作的性质不同,载体的选择和改建方法也不同。通过不同途径获取含的外源DNA、选择或改建适当的后,下一步工作是如何将外源DNA与载体DNA连接在一起,即DNA的。 这种DNA重组是靠DNA连接酶将外源DNA与共价连接的。改建载体、着手进行外源与载体连接前,必须结合研究目的及感兴趣基因特性,认真设计最终构建的重组体分子。应该说,这是一件技术性极强的工作,除技巧问题,还涉及对重组DNA技术领域深刻的认识。下面仅就连接方式做扼要介绍。同一限制酶切割位点连接由同一切割的不同DNA片段具有完全相同的末端。只要酶切割DNA后产生单链突变(5'突出及3'突出)的粘性末端,同时酶切位点附近的DNA序列不影响连接,那么,当这样的两个DNA片段一起退火时,粘性末端单链间进行碱基配对,然后在DNA连接酶催化作用下形成共价结合的重组DNA分子。
不同限制性内切酶位点连接由两种不同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的DNA片段,具有相同类型的粘性末端,即配伍末端,也可以进行粘性末端连接。例如MboⅠ(GATC)和BamHⅠ(GGATCC)切割DNA后 均可产生5'突出的GATC粘性末端,彼此可互相连接。DNA连接酶可催化相同和不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的之间的连接。原则上讲,限制酶切割DNA后产生的也属配伍末端,可彼此相互连接;若产生的经特殊酶处理,使单链突出处被补齐或削平,变为平端,也可实行。连接是利用同聚物序列,如多聚A与多聚T之间的退火作用完成连接。在末端(terminal transferase)作用下,在DNA片段端制造出,而后进行粘性末端连接。这是一种人工提高连接效率的方法,也属于粘性末端连接的一种特殊形式。对DNA片段或DNA,可在连接前将磷酸化的接头(linker)或适当分子连到平端,使产生新的位点。再用识别新位点的限制性内切酶切除接头的远端,产生。外源DNA(含目的DNA)与载体在体外连接成重组DNA分子(嵌合DNA)后,需将其导入受体菌。随着受体菌的生长、增殖,重组DNA分子也复制、扩增,这一过程即为无性繁殖;筛选出的含目的DNA的重组体分子即为一或克隆。在选择适当的受体菌后,经特殊方法处理,使之成感受态细胞 (competent cell),即具备接受外源DNA的能力。根据重组DNA时所采用的性质不同,导入重组DNA分子有转化(transformation)、转染(transfection)和感染(infection)等不同手段。通 过转化、转染或感染,DNA分子被导入受体细胞,经适当涂布的培养板培养得到大量或转染。由于每一只携带某一段外源基因,而 转化或转染时每一受体菌又只能接受一个重组体分子,如何将众多的转化或转染噬菌斑区分开来,并鉴定哪一菌落或噬菌斑所含重组DNA分子确实带有目的基 因,这一过程即为筛选或选择。根据体系、特性及外源基因在受体细胞表达情况不同,可采取直接选择法或非直接选择法。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当前所在位置:&&一种水稻基因定位克隆的新方法
一种水稻基因定位克隆的新方法
项目编号:
技术简要说明
一种水稻基因定位克隆的新方法。1.构建基因定位群体。2.构建基因定位群体、作图群体、基因效应群体。3.以性状为导向,以区间作图为基本方法确定目标基因区。4.依据“Match”原理鉴定目标基因。5.建立多个群体用于鉴定基因效应。6.当紧密连锁的标记与基因的遗传距离为0.1-1cm时候选基因,进行功能互补实验在“基因组扫描”阶段减少了实验消耗,作图效率提高、定位基因的时程缩短。容易产生大的“次级群体”,更容易“逼近”目标基因。因为构建了基础群体,其群体多态性高,目标基因多,如果需要构建新的定位群体,可以通过衍生或重新构建新群体。适于定位、克隆多个基因。有利于揭示某些特定性状的基因作用,克隆一个或几个基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
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农学院,未经天津农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
买专利,获国家政策扶持,提升产品附加值!想买这个专利请加我们的QQ:
咨询电话:022-
专利权信息
专利类型:发明
专利申请日:
公开(公告)日: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农学院
申请人:天津农学院
公开(公告)号:CNA
发明(设计)人:王松文;亓娜;孙津伟;张欣;施利利;丁德亮;崔晶
国别省市:
总流量:491
录入日期: 18:40
温馨提示:该专利受国家知识产权法保护。如您希望使用该专利,请联系专利权人,获得专利权人的授权许可。
暂无相关信息。
暂无相关信息。
暂无相关信息。
暂无相关信息。
申请(专利)号
授权公告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类型&
暂无相关信息。
上一篇:下一篇:
您如果有意向投资或咨询,请给技术持有人留言或评论该专利
您的称谓:输入您的称谓
您的电话:输入您的联系电话,您的电话是保密的,只有项目方才可以看到您的电话,不泄露。
评估价格:万您认为这个专利价值多少?
网站名称:提示:
您对此资讯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写出来,让大家看到您的观点。
ip:218.6.135.*来自:四川省雅安市四川农业大学[1]定位指确定方位决定爬上小屋的屋顶定位确定或指出的地方确定场所或界限如通过勘察给这个地产的界限定位
共1条评论,每页显示10条
没有找到相关的专利信息,给您推荐最新专利。
最新出售专利
说明书截图
暂无缩略图。
资讯24小时top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因克隆原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