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子为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有意义的英文单词?

志的意思_志组词_志字组词_怎么读_读音拼音是什么【亿辞网】
-& 在线查询志的意思,怎么组词,怎么读,志的读音,志的拼音是什么,在字典中的解释★★
五笔输入法:
基本解释: 上一篇: 下一篇:
志 zhì 意向:志愿。志气。志趣(志向和兴趣)。志士(有坚决意志和高尚节操的人)。志学。 记,记在心里:志喜。志哀。永志不忘。 记号:标志。 记载的文字:杂志。志怪(记载怪异的事)。 称轻重,量长短、多少:志子。用碗志志。 姓。
笔画数:7; 部首:心; 笔顺编号:1214544
★查看更多
详细解释:
志 zhì 【名】 (形声。从心,士声。战国文字,从心之,之亦声。意为心愿所往。本义:志气,意愿:心之所向,未表露出来的长远而大的打算) 同本义〖will〗 志,意也。――《说文》 志,德义之府也。――《国语?晋语》 夫志,气之帅也。――《孟子》 在心为志。――《毛诗序》 思虑为志。――《春秋?说题辞》 志者,臧也。――《荀子?解蔽》 志者,欲之使也。――《鬼谷子?阴府》 诗言志,歌永言。――《书?舜典》 父在观其志。――《论语?学而》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后汉书?班超传》 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身将老寂寞,志欲死闲暇。――唐?韩愈《县斋有怀》 又如:志志诚诚(真心实意);志局(意志和器量);志干(意志坚强);志意(意志);志坚如钢;有志者事竟成;志分(志向与才分);志虑(志向思虑);志抱(志向和抱负);志尚(志向;理想);志况(志趣);志好(志趣好尚);志略(志气谋略);志局(志气器量);志介(志气和节操);志高气扬(志气高昂而自得) 记事的文章〖annals〗。如:风土志;志乘(志书) 心情〖frameofmind〗 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礼记?曲礼上》 又如:志情(心情);志意(志愿;思想;精神);志识(思想意识;见解);志度(气度);志思(情志,怀抱) 神志〖consciousness〗 罔兮不乐,怅然失志。――《神女赋》 通“帜”。旗帜〖flag〗 卫宫设兵张旗志。――《史记?叔孙通传》 沛公以周昌为职志。――《史记?张丞相传》。索隐:“志,旗帜也。” 不用麾志,举矛为行伍。――《华阳国志》 皮肤上生的班痕。后作“痣”〖nevus〗 约左目重瞳子,腰有紫志。――《梁书》
志 zhì 【动】 有志;立志;专心〖devote〗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 又如:志于学(专心求学);志道(有志于道);志古(笃信古道) 记着〖keepinmind〗 疆志而用命。――《国语?晋语七》 一经目辄志于心。――《新唐书?褚亮传》 博闻志。(知识广博,记诵的事多。闻,学识。,同“”。志,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又如:永志不忘 向慕〖admire〗 老生惜岁月,烈士志功名。――陆游《感秋》 记载,记录〖record〗 《齐谐》者,志怪者也。――《庄子?逍遥游》。释文:“志,记也。” 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变动。――《周礼?春官?保章氏》 就是张华的《博物志》,也不过志其一二。――《醒世恒言》 又如:志书(记事的书);志乘(记载历史的书);杂志 叙述〖narrate〗 汝将行,盍志而子美德乎?――《荀子?尧问》 志 I zhì 【动】 (形声。言形志声。本义:记忆) 同本义〖recall〗 I,记I也。――《说文新附》 I,记也。――《字诂》 亮少警敏,博见图史,一经目辄志于心。――《新唐书》 又如:志而不忘(牢记心中,永远不会忘怀) 记录〖record〗 太古之事灭矣,孰志之哉?――《列子》 又如:志异(记载奇异之事);志怪(记载怪异之事);志记(史书中的志和记) 做记号〖mark〗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晋?陶潜《桃花源记》 又 寻向所志。 志 I zhì 【名】 标记;记号〖mark〗 襄阳土俗,邻居种桑树于界上为志。――《南齐书?韩孙伯传》 又如:志桩(刻有尺度的木桩) 记事的文章或书籍〖record〗。如:墓志;地方志;志表(墓表);志铭(墓志名)
志哀 zhì'āi 〖expressone'smourningforthedeceased〗表示哀悼 下半旗志哀 志大才疏 zhìdà-cáishū 〖havegreatambitionbutlittletalent〗立志远大而能力低下 从小就要扎扎实实,不要志大才疏,贻误终生 志气 zhìqì 〖ambition〗积极上进或做成某事的决心和勇气 人小志气大 志趣 zhìqù 〖aspirationandinterest〗志向与情趣;心意所向 志趣相投 志士 zhìshì 〖personofidealsandintegrity〗有远大志向和高尚节操的人 爱国志士 志同道合 zhìtóng-dàohé 〖cherishthesameidealshaveacommongoal〗志向相同,意见一致 志行 zhìxíng 〖aspirationandbehaviour〗志向和操行 志学 zhìxué 〖dedicateoneselftothepursuitoflearninginone'sfifteenyearsold〗《论语?为政》指人十五岁的代称;专心求学 志学之年 志愿 zhìyuàn 〖aspiration〗∶志气与心愿 他的志愿是当个教师 〖volunteer〗∶自告奋勇;甘愿 志愿提供情况
相关词语、组词(志组词、志字组词、志怎么组词):
& 《汉语大辞典》新华字典 客户端下载网址:&&
&更多内容请查看【】。关于志怎么读、志字怎么读,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常用偏旁部首查字:
Copyright(C)2006
版权所有 Email:QQ邮箱 QQ:7117780
备案号: 沪ICP备号姚姓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姚姓
姚氏一般指姚姓
姚姓与、媙姓等二十个古姓均起源于公元前两千多年前的母系氏族社会,至今近5000年,是中国四大古姓之一。姚姓出自五帝之一的,舜(有虞氏,名:重华)生于姚墟,他的后裔子孙便以地为氏,称为姚氏。姚姓在全国的分布如今主要集中于浙江、安徽、广东、江苏四省,在宋版《》中排第101位,在2007年中国百家姓氏排行第51位。普通话读音yáo xing出&&&&自五帝之一的
源于舜帝姚重华,《通志·氏族略》记载:&舜有二姓,曰姚曰妫。因姚墟之生而姓姚,因妫水之居而姓妫[1]。“世代相传至今,史称姚氏正宗。
源于“癸”(舜之妻名)。女+癸=姚。
远古部落联盟时期,炎黄先祖,登泰山祈祷,天乃降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神州依据天意,两两而合,命名五大宗族,并铸十鼎,永铭天德。其中,帝标记“癸戊”。  帝(癸戊)。皇族的儿子戊即帝族,皇族任氏首领----壬娶丁,生下儿子戊和女儿己。皇子戊娶癸,产生了帝族,帝(羲、舜)字即戊癸合文。癸+戊=帝(或“羲”、“舜”字)。戊手持斧钺,武威四方。癸,规也,癸手持张开的圆规。戊部落十分有趣,戊人自称“我”(戊变体)、“吾”(戊同音)。他们首领自称“羲”“舜”或者“帝”,羲、舜字也是癸+戊的合文。癸的后代,祭祀癸女,念念不忘,诞生了一个重要的姓---姜。姜=癸+女。癸女的后代自称姜姓。因为舜娶了一对姐妹(二姚),所以他娶了两个癸(娥皇、皇英),其中一支癸女的后代,将母亲“癸”下加“女”,形成姜姓,另一支癸女的后代,将“癸”左边加“女”字,形成姚姓。所以,姜姓、姚姓,是同父异母的两支帝的后代,他们都是帝的后代,因为母亲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姓。姚、姜皆因母得姓,皆为癸女之后。姚实为舜与癸女之后。姚发音与癸女之父“尧”音同。
母+父=合文
其它合文皇
癸+戊=羲 / 舜 ; 女+癸=姚 / 姜
女+己+丁=姬
载︰春秋早期有姚国,虞舜后代,子孙以国为氏,称为姚氏[2]。
源于,出自后汉西羌烧当羌部首领姚弋仲,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晋书》记载,南安郡赤亭地(今甘肃陇西东南)羌族首领弋仲,本是汉朝西羌烧当氏的后人,他自称是帝舜的后代,故而改姓姚,称姚弋仲。在姚弋仲的后裔子孙中,皆以首领之改为姓氏,称姚氏,世代相传至今[3]。
源于,出自元、明时期蒙古族禹尔部,属于明朝赐姓为姚姓。据《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明朝时期,有蒙古族人饶五十,因有功于朝廷,受赐姚姓而姓姚,称“姚名智”,其后裔子孙世代称姚氏至今等。
源于,出自金国时期女真岳佳部,属于明朝炀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耀佳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岳佳部,满语为Yao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叶赫乡),后多冠汉姓为姚姓[4]。
源于,出自明朝时期德昂族拉耐氏族,属于汉化为氏。在明朝万历年间中央政府大力推行改土归流运动时,被归入为云南副总兵邓子龙所辖姚营兵,驻扎在姚安,因此取汉姓为姚氏[3]。
  源流八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苗族、水族、羌族、拉祜族、彝族、土家族、壮族、白族、俄罗斯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姚氏族人分布。多为明、清时期,中央王朝在中南、西南、西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运动中,被地方汉族最高行政长官赐予的汉姓,亦有汉族兵员驻守边疆时与各民族联姻后带入的汉姓[3]。
《大荒南经》中说“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国,姚姓,黍食,使四鸟”等等 ,《山海经·海外西经》:“三身国在夏后启北,一首而三身。” 三身国应在今日西南地域,即四川、贵州一带[5]。始祖
虞舜、陈仲敬、姚戈仲[6]。
姚德相:迁善始祖,字声川,生殁未详,葬善邑六都中甲地名纱帽衡瓦屋後右边由丙卯山酉向。元配:罗氏:之女,生没未详,葬善邑六都中甲地名纱帽冲瓦屋对岸茅庄屋下首山丙酉山卯向。生子:国湘。
姚衅禄:字在中,号六亭,原籍江西吉安太和县圳上人元时筮仕燕京宛平县令迁山西晋宁即今平阳县辅升湖南宝庆太守致仕后桥寓资阳爱山水秀丽卜居永乐乡之缺头岭东公标觜,今19里七区,生卒年月日时未详,葬上月形山辛山乙向有碑其坟地界刋勒碑阳前十五弓后三十弓左十七弓右壹百零八弓周围一百肆拾六弓祠建邑城东阙内,其基地契纸附刋坟图后。元配:颜氏,生卒年月无考膺元诰命,封恭人,性厌华,饰布衣,练蔉课子严谨待仆婢仁恕时称闺秀葬今十九里七区下月形山壬丙向有碑。子二:生承仕;承任。
姚彦国:鹏公长子彦国,字安邦,行都一郎,居汴州吴兴续贤乡巾.隋进士及第任豫章富州山长教授敕遂居灵源。生子二:明;胜。按旧谱自黄帝至彦国公一百零三世支分派别子孙蕃衍全载以长子孙次第傅之今我祖彦国公居於灵源有九十名溪之胜嘱子孙凡遇有名溪卽置立书舍田庄号所居日华溪后子孙迁居皆如其言,故彦国公为大宗。湖南平江姚氏始祖。
姚文信:字春浦,配张氏,子一,德瓘,公妣合葬枫树林甲山庚向后改卯酉向有碑,公自江右来,迁卜居熙湖东南隅大河之滨土,名勤立业,诗书训后,越数傅子孙繁衍聚族而居者,甲一乡遂易今名曰:姚家埠焉公宝为姚家埠各股始迁之祖。赞曰:望溯吴兴籍,原江右迁居太湖公为之首质朴性真勤,劳德厚延及孙支庆馀厥后十有三傅宝繁而久族谊相聊,人烟成数食公之福,报公之寿,当知奕叶云翔必能大且光兮以永垂于不朽。特授宝应县县凤罔万廷梧拜撰。姚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62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504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3%左右[3]。
先秦时期,姚姓主要的活动地区在河南、山东地区[3]。秦汉两晋时,姚姓正支迁吴兴郡,其余迁到北方各地、东南各省,西北羌族姚姓的兴起和进入中原,大大扩增了姚姓人群的数量,同时甘肃洮水地区的姚姓南下四川和西南地区。唐朝的两次南下移民东南,姚姓开始进入福建和广东。明初姚姓进入台湾。
宋朝时期,姚姓大约有32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1%,排在大姓的第五十六位。姚姓第一大省是河北,约占全国姚姓总人口的25%。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北、浙江、陕西、江苏,这四省姚姓大约占全国姚姓总人口的60%,其次分布于四川、山西、广西、安徽、河南、江西六省。当时的河北、江浙、陕西是姚姓的三大聚集中心。
明朝时期,姚姓大约有56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62%,为明朝第33大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这二省姚姓大约占姚姓总人口的48%,其次分布于广东、江西、安徽、山西四省。浙江为姚姓第一大省,大约占姚姓总人口的33%。宋元明期间600余年,姚姓人口主要向东南迁移。姚姓人口的重心由北向东南漂移,浙苏赣皖是姚姓的密集地区。当代姚姓的人口已达到504万,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宋至今千年中姚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形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如今主要集中于浙江、安徽、广东、江苏四省,大约占姚姓总人口的26%,其次分布于河南、四川、河北、湖北、湖南,山东这六省又集中了33%的姚姓人口。安徽为当代姚姓第一大省,居住了姚姓总人口的8.7%。全国形成了以皖浙苏、粤湘为中心的两个姚姓高聚集区。从明朝至今600年期间,姚姓人口流动由东南部向华中、华北、西部的回迁十分强劲,大于由北向南的迁移。姚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姚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在皖苏浙大部、上海、江西北部、湖北东部和西北、湖南西部和东北、广东大部、桂贵、云南东部、四川西南、重庆南部、福建南部、陕西中部、河南西部、宁夏南部、甘肃东部、山西南端、黑龙江东部和西部,姚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44%以上,其中中心地区可达0.8%以上,以上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9.4%,居住了50%的姚姓人群。在青海湖和云南横断山脉以东的其他地区,姚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22%一o.44%之间,以上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45.3%,居住了49%的姚姓人群。姚姓自诞生后至春秋期间,主要在河南发展,到秦代以前,姚姓已经发展到了山西,广西,四川等地。公元384年,姚姓建立了后秦政权,姚氏因为有了这支来自甘肃陇西一带姚姓的加入而壮大起来。后秦政权消亡后,据《晋书》记载,刘裕将姚姓“余宗迁于江南”。因此,江南的姚姓人中有不少是这支姚姓的后裔。之后姚姓的繁衍的速度更快,播迁的范围更广,到唐代以前,就已经成为今天浙江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以及甘肃陇州一带的望族。后来吴兴的一支姚姓,迁入陕郡。唐朝以后姚氏的繁衍更加广泛,已遍及中国的大江南北。唐朝,姚姓首次进入福建。据史书记载,陈元光入闽开辟漳州时,随行人中就有姚姓人。其中,唐武德4年(公元621年)因云南的姚安、大姚等县的姚姓人最多而专门设姚州。宋朝,姚姓发展到了广东。 福建莆田姚姓,同时播迁外地[7-9],莆田姚姓姚天明九世孙姚东夫,在宋绍熙二十八年,从莆田迁往潮州,创立横沙姚姓,衍为海阳姚姓(潮州潮安县旧称),姚天明九世孙姚立夫,宋淳熙二年,从莆田迁往揭阳定居。其后又在揭阳海湖村 仙阳 开族,衍为揭阳姚姓,姚天明九世孙姚粢, 那时任职潮州 潮阳县三任县尉后, 宋淳熙九年 ,由莆田举家迁居潮邑 城西,其后代亦衍为潮阳姚姓,称作莆田姚姓昆仲三人创三阳,一海阳(潮州潮安县等),二揭阳,三海阳。此后,潮汕姚姓又传衍海外 。明朝初年,祖籍福建莆田人,户籍广西的姚武定、姚武宽、姚武官进入海南,成为姚姓入琼始祖。 江西籍姚姓中的一支也于这一时期迁入云南蒙化(现云南省巍山县),2001年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发现了一份由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亲笔题序的《姚氏族谱》,落款为“熙宁四年辛亥年,现文殿学士特进上柱国太子少师、六一居士欧阳修书”。书字后盖“六一居士&”篆字方形图记。从族谱及序文中可以看出,巍山姚姓原为江西籍,他们的先祖在唐宋时期已经成为海内望族,这支姚姓的第二十四祖克明、克澄跟随明军进入云南后入籍蒙化(现巍山县),欧阳修真迹应为明朝初年带入云南的,成为巍山姚姓家族的祖传之宝。清朝,姚姓进入台湾并开始播迁海外。姚姓在向南发展的同时也向北发展到了内蒙古,辽宁等地。姚姓人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名人辈出,为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有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一点从有历代关姚姓人的对联中便可管窥一斑。如“父子成双史,兄弟号二姚”,上联说的是隋朝散骑常侍姚察,受命修撰《陈》、《梁》两部史书,直到去世时还没有完成,他的儿子继承父志,修完二史;下联指宋代都指挥使姚麟,字君瑞,节度建雄定武军,用兵沉毅多奇策。有功不自夸,治军严明,下属兵将都乐意为他效命。兄弟二人后来都立了大功,人称 “二姚”。“爵封梁国 文重桐城”,上联说的是唐朝著名政治家姚崇,他本人及其家族在政治方面很有成就,官至宰相,曾任武则天、玄宗朝宰相,为政清廉,深得众望,开元初年被封为梁国;下联指清代散文家姚鼐,字姬传,桐城人。乾隆年间进士。参与了《四库全书》的修纂。主持江宁、扬州等地书院长达四十年。姚鼐工古文,与方苞等为“桐城派”代表。著有《古文辞类纂》、《惜抱轩文集》、《竺集》等。另外,谈到姚姓,腊梅和姚黄牡丹也不能不说。河南省鄢陵县的蜡梅在中国最为著名,县城西的姚家村 ,家家户户,房前宅后,遍植蜡梅,历来享有“姚家黄梅冠天下”的盛誉。牡丹花中的名品——姚黄是一个古老品种,据说起源于宋朝一姚姓庭院,被誉为&花王&。据2005年在湖南零陵召开的全球华人公祭舜帝大会上最新统计,由姚姓衍生出的姓氏达70个之多,如陈、王、胡、孙、虞、田、袁、车、陆等姓氏,流布于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 若把姚姓后裔改姓以后的姚氏族人包括在内,姚氏族人的杰出人物就数也数不清了, 是最为显赫的姓氏之一。 表面上姚姓人数排名在几十位,实际上再包括把姚姓后裔改姓以后的姚氏族人在内,就大大超过李、张、刘等中华名义大姓。 全球舜帝后裔共有100多个姓 氏,人数达2.6亿,分布全世界[10]。 《史记·》载:“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云:“德自舜明[11]。” 舜又称舜帝、帝舜,姚姓,名重华,是上古五帝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之一, 根据《尚书》、《史记》等有关典籍,虞舜为人处世、治国理政,皆以德为先导,以和谐为依归,一生追求和合、和平、和谐,其和谐之道内涵十分丰富。
虞舜的和谐之道,始则体现为一种和合、和睦的“家和”思想。因品德高尚、能以德服人,故虞舜后来被尧选定为部落首领。而虞舜代尧行“天子”事后,更注重以德化民,勤政爱民,以求协和天下。
姚姓郡望  
周朝置县,秦汉设郡,三国时期吴国宝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其辖地今浙江省临安至江苏省宜兴一带。东晋朝义熙初年(乙巳,公元405年)移至吴兴(今浙江吴兴),当时辖地在今浙江临安市、湖州市、余姚市、杭州市、德清县、兼有江苏宜兴一带县地。公元前13年舜帝69世嫡长孙西汉大臣举家定居,隋朝仁寿2年(壬戌,公元602年)因濒太湖改名湖州。唐朝时曾改湖州为吴兴郡。姚氏成为吴兴大族、望族,吴兴成为姚氏郡望,姚氏成为吴兴郡姓。外迁异地子孙遂以吴兴标谤郡望。福州闽东地区姚氏,都是吴兴姚氏分支。所以,族谱、楹联都标明吴兴望族、吴兴衍派、吴兴郡姓。
西汉时期置县,治所在狄道(今甘肃陇西)。东汉朝中平5年(戊辰,公元188年)分汉阳郡再置郡,治所亦在狄道(今甘肃陇西渭水南岸),其时辖地在甘肃陇西县东部及定西、武山县一带地区。南北朝时期的梁国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亦置南安郡,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西部各县,为全省三郡之一,辖兴、泉、漳三地。隋朝开皇9年(己酉,公元589年)改郡为县。
姚氏堂号,从总的说,有“历山堂”“耕历堂”,是纪念圣祖舜帝征庸前长耕历山这段历史,以此标榜姚氏之本源。从支派说,多以族居地为堂号,如:长乐“潮山”,宁德“穹窿”,闽侯“中山”,屏南“天马”,福安“隆山”,莆田“中沁”,晋江“罗山”,连江“三畏”,黄柏“仙源”,浦城“南溪”,等等。连江厦乙姚氏“三畏堂”出自《论语·季氏》:“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姚姓的主要堂号有:
圣仁堂:舜帝是至仁圣明的帝王。
求正堂:以舜帝至圣至仁至善至孝至义为正而谓名号。
南安堂:以望立堂。
吴兴堂:以望立堂。
姚姓又以郡望“吴兴”和“南安”或以先祖舜帝姚重华的圣明仁义“”与“求正堂”作为他们的堂号〔全称︰中华姚氏求正堂圣仁代睦堂德府世家〕。四言通用联
书法魏晋;史撰梁陈
上联典指明朝时期的画家姚绶,字公绶,号榖庵、云东逸史、江西逸史,又称丹丘先生,嘉善人。擅长画山水,取法于吴镇、王蒙,好作沙坳水曲景色,墨色苍润;也写竹、石;工行草书,取法魏晋;又能诗,有《榖庵集》。下联典指唐初时期的史学家姚思廉,字简之,本为吴兴人,后迁关中为万年人。父亲姚察,在南朝陈任吏部尚书,入隋著梁、陈二史,未完成而去世。他从小跟从父亲学汉史,得家学,在隋为代王杨侑侍读,入唐为秦王文学馆学士,贞观年间官至散骑常侍。根据家传文稿,兼采其他书籍,撰成《梁书》50卷、《陈书》30卷。
爵封梁国;文重桐城
上联典指唐朝时期的大臣姚崇,本名元崇,改名元之,为避开元年号,又改名崇,陕州硖石人。历任武则天、睿宗、玄宗三朝宰相。唐睿宗时期,因奏请太平公主出居东都以削弱其权力,被贬职;开元初年又任宰相,封梁国公,曾奏请禁止宦官、贵戚干预朝政,禁绝营建佛寺道观,奖励群臣劝谏等十事,并纠正当时不敢捕杀蝗虫的陋习,推行焚埋法,减轻了灾情。下联典指清朝时期的散文家姚鼐,字姬传,室名惜抱轩,又称惜抱先生,安徽省桐城人。清乾隆年间进士,官刑部郎中、记名御史。历主江宁、扬州等地书院长达40年,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为“桐城派”主要作家。有《惜抱轩全集》。
学闳两汉;书撰梁陈
上联典指元朝时期的翰林学士姚燧,字端甫,柳城人。少从许衡游,有西汉风。有《国统离合表》、《牧庵集》。下联典指隋朝时期的散骑常侍姚察,励精学业,授秘书丞,敕成陈、梁二史,未毕,临亡,戒子思廉续成之。文明世泽;元德家声:上联典指舜生于姚墟,因以为姓。虞舜时代,为华夏文明肇始期。下联典指舜禅让于禹,斯为元(大)德。弘文学士;庐墓家传:上联典指唐朝时期的姚思廉,累官弘文馆学士。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姚栖云与其子、孙、曾孙,四世孝亲,庐墓终丧。
五言通用联
远山岚邑近;斜日树阴疏
此联为唐朝时期的诗人姚伦《过章秀才洛阳客舍》诗句联。姚伦,唐朝任扬州大都督符参军。
大典光华夏;文章耀桐城
上联典指明朝时期的诗画家,长洲人。14度为僧,工诗画,识阴阳数术之学,为燕王心腹谋士。燕王立,录功第一,拜太子师。尝监修《太祖实录》,纂修《永乐大典》等。下联典指清朝时期的散文家姚鼐(公元年),字姬传,桐城人。乾隆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参与纂修《四库全书》。辞官后主持江南紫阳、中山等书院。工古文,与方苞等为“桐城派”代表,提倡唐宋古文传统,对清朝时期的经学、文学影响很大。所著《登山泰山记》等山水文章,为后人称道。有《古文辞类纂》、《惜抱轩文集》、《竺集》等。
父子成双史;兄弟号二姚上联典指隋朝时期的散骑常侍姚察。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都指挥使姚麟,字君瑞,节度建雄定武军,用兵沉毅多奇策。有功不自夸,治军严明,下乐为之用。兄弟均立大功,声盖一时,关中号“二姚”
六言通用联
建德长绵世泽;虾湖丕振家声
此联为安徽省贵池市姚氏宗祠联。上联典出该支姚氏由建德县迁来。下联典出该祠为虾湖(因产大白虾而得名)旧址
七言通用联
但觉眼前生意满;须知世上苦人多
此联为明朝时期的进士姚文然自题联。姚文然,桐城人。入清授国史院庶吉士,累官刑部尚书。于国家利害、吏治得失、民生休戚等,知无不言。所著奏疏及诗文集,皆质实醇厚,有古风,卒谥端恪。
立定脚跟竖起脊;展开眼界放平心
此联为清朝时期的进士、书法家姚文之自题联。姚元之,字伯昂,桐城人。官至左都御史。工隶书、行草,画笔亦妙。有《竹叶亭杂诗稿》。
天开美景风云静;春到人间气象新
此联为明朝通判姚琛撰书春联。姚琛,字弦璧,潮阳人。由抚州通判迁顺天治中,之官三日,即疏乞归养,以孝闻。乡人多所感化。
寨主子终谐贵妇;刺史女得偶相公
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姚雄事典。下联典指唐朝时期的大臣姚崇事典。
十六言通用联
抗心希古,任其所向;含毫命素,动必依真
此联为隋朝时期的散骑常侍姚察《名画记》联语。
既儆既戒,惠此中国;来旬来宣,玉于太原
此联为江碧山赠姚亮甫联。桃木为日晷天竿[12]。“兆”者为“桃”,相传夸父以桃木为权杖,以阳平为桃都(即姚墟,今河南省范县南),以大桃木为日晷(rì guǐ)(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天竿,在桃林塞(今河南西部灵宝)追赶太阳,这就是“夸父逐日”的故事。
古时,日晷的日影运行作“S”形,即“兆”的“儿”,四季各有天地交午,记作“X”符,与“儿”合文作“兆”,“女”旁则表示源自夸父氏女系祖先。“兆”与“女”合而为“姚”。
因此,汉语言文字“姚”拆开来讲,“兆”应为其本意,女旁则是母系氏族社会遗留下来的痕迹。古时占卜时以火灼龟甲,观察龟甲产生裂痕的形态以占吉凶,成为卜兆或占兆,引申为预兆,有未卜先知之意。因为虞舜的居住地姚墟盛产桃,因而桃树成为姚人的神树和社树。姚人在门户上插桃树枝、举桃树枝扫帚引路,以辟鬼驱邪。后来,用桃树木制作的物品演变成为巫师、道士等职业的工具。
由于姚人将桃树视为神灵,久而久之,桃树就成为了姚部落的原始图腾。姚姓的姓氏图腾“”,即是由桃树形状演变而来。 可见,姚姓的姓氏图腾源自桃树,与预测 占卜有关。在古代,预测占卜之术是一种神秘的知识和特殊的智慧。这似乎预示着,姚人将成为一个睿智聪明的族群。河北青县姚氏家谱2卷,著者待考,手抄本两册。现被收藏在河北省青县王镇店小交河村。
上海南汇周浦姚氏家谱,(民国)姚仁焯修,民国5年(公元1916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杭州大学图书馆。
江苏镇江姚氏重修族谱6卷,(清)姚廷甫主修,清道光9年公元1829年世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江苏毘陵姚氏宗谱30卷,首1卷,(清)姚师傅等重修,清同治11年(公元1872年)明恕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镇江润州姚氏宗谱4卷,(清)姚家楫等修,清嘉庆18年(公元1813年)式好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镇江丹徒姚氏支谱,(清)姚文馥重修,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燕翼堂手写本1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镇江丹徒姚氏五修族谱4卷,首1卷,附2卷,(清)姚承宪修,清宣统3年(公元1911年)木刻活字印本8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有2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丹徒姚氏重修族谱稿著者待考,著者待考,稿本1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苏丹徙姚氏族谱四卷,首1卷,附2卷,(清)姚承宪纂修,清宣统3年(公元1911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常州辋川里姚氏宗谱12卷,(清)姚盂廉重修,清同治12年(公元1873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南开大学图书馆。
江苏常州辋川里姚氏宗谱14卷,(清)姚澍垣、姚家骏等续修,清光绪29年(公元1903年)木刻活字印本6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缺第11卷)。
江苏常州毗陵姚氏宗谱6卷,(清)姚世福纂修,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谐孝堂木刻活字印本6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武进毘陵姚氏宗谱6卷,(清)姚世福、姚盘富主修,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谐孝堂木刻活字印本6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江苏溧阳姚氏宗谱45卷,首3卷,(清)姚庆福、姚恩溥等续辑,清光绪15年(公元1889年)藻镱堂木刻活字印本54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常熟城东姚氏世系考,(民国)姚锡祚、姚尔钧等纂修,民国31年(公元1942年)铅印本2册。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南京市图书馆、江苏省常熟市图书馆。
浙江宁波姚氏宗谱6卷,(清)姚煃纂,清嘉庆24年(公元1819年)修,清光绪21年(公元1895年)重校。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档案馆。
浙江余姚古虞姚氏宗谱6卷,(清)姚升南等重修,清同治17年(公元1809年)木刻活字印本6册。注:始修於唐代姚恩廉,是为8修。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余姚云楼姚氏宗谱12卷,(清)姚凤泉、姚安治等纂修,清光绪34年(公元1908年)耕山堂木刻活字印本,今缺第4卷、第8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余姚梨洲文献馆。
浙江鄞县鄞锡山姚氏家乘2卷首2卷末2卷,(民国)张琴纂修,民国19年(公元1930年)察伦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慈溪姚氏宗谱30卷,(清)姚守烈续修,清光绪20年(公元1894年)植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今缺第15卷、第27卷。现被收藏在南开大学图书馆、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象山前山姚氏宗谱1卷,(民国)王醒华重修,民国17年(公元1928年)手抄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象山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嘉兴秀山姚氏学山堂家谱,(清)姚应龙辑,清道光15年(公元1835年)姚允升抄补,清乾隆24年(公元177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嘉兴秀山姚氏家乘,(清)姚澍重辑,清光绪34年(公元1908年)木刻活字印本5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湖州吴兴姚氏家乘6卷,(清)姚淳起重编,清雍正2年(公元1724年)手抄本12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另有1部仅存1卷)、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湖州吴兴姚氏家乘20卷,首1卷,(清)姚培纯、姚学邃等重修,清光绪13年(公元1887年)修,清光绪23年(公元1897年)木刻活字印本12册。现被收藏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今仅存第17卷)、上海市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湖州姚氏家乘世系1卷,支系1卷,谱牒4卷,首1卷,(清)姚世锡纂修,清朝年间红栏格手抄本4册。现被收藏在中山大学图书馆。
浙江湖州吴兴姚氏家乘,著者待考,稿本12册。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浙江绍兴姚氏家谱,(清)姚振宗增修,清光绪28年(公元1902年)增补师石山房手抄本2册。现被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浙江上虞古虞姚氏宗谱3卷,(清)姚日炎修,清同治7年(公元1868年)木刻活字印本5册。现被收藏在北京大学图书馆。
浙江上虞古虞姚氏宗谱6卷,(清)姚文登、姚汝宾修,清同治7年(公元1868年)木刻活字印本6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
浙江上虞始宁姚氏宗谱6卷,(清)姚沛然纂修,清光绪4年(公元1878年)耕山堂木刻活字印本4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浙江上虞始宁姚氏宗谱6卷,(民国)姚稼夫等修,民国28年(公元1939年)梓井山堂木刻活字印本6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兰溪郡马遗芳姚氏宗谱6卷,著者待考,清光绪23年(公元1897年)木刻活字印本6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文物管理局(共有10部)。
浙江兰溪龙山姚氏宗谱20卷,著者待考,民国2年(公元19l3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共山张乡。
浙江兰溪姚氏宗谱,著者待考,著者待考,手抄本,今仅存第3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兰溪姚氏宗谱,著者待考,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登胜乡文化站。
浙江兰溪姚氏宗谱六卷,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登胜乡东姚村。
安徽歙县歙南武担姚氏支谱3卷,首1卷、末1卷,(民国)姚邦燮修,民国20年(公元1931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安徽桐城麻溪姚氏七修宗谱24卷,首一卷,附姚氏先德传7卷,(清)姚寿昌等编纂,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木刻活字印本12册,今缺第6~11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安徽桐城麻溪姚氏宗谱24卷,首一卷,附姚氏先德传7卷,(民国)姚国桢、姚联奎纂修,民国10年(公元1921年)木刻活字印本16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有两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安徽省博物馆、湖北省图书馆。
安徽桐城姚氏家谱(残卷),著者待考,清朝同治年间手抄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安徽秋浦霞湖姚氏家谱4卷,(明)程文肃纂修,明隆庆3年(公元1569年)木刻活字印本4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西南昌姚氏重修族谱附录,(民国)姚公礼主修,民国20年(公元1932年)铅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江苏省赣榆县档案馆。
山东泰安姚氏家谱,(清)姚克乾纂修,清嘉庐20年(公元1815年)居敬斋木刻活字印本4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山东省泰安县图书馆。
山西晋溪姚氏宗谱16卷,姚肇全重修,民国24年(公元1935年)会宗堂刊印本16册。现被收藏在南开大学图书馆。
河南渑池姚氏宗谱1卷,(民国)姚振华等纂,民国23年(公元1934年)石印本。现被收藏在河南省渑池县档案馆。
河南陕县姚氏族谱,著者待考。现被收藏在河南省陕县档案馆。
河南东姚氏宗谱著者待考,姚氏公修,清同治年间刻本1册。现被收藏在杭州大学图书馆。
湖北汉阳姚氏宗谱16卷,(民国)姚芳勋等修,民国10年(公元1921年)成务堂活字刊印本17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湖北汉阳姚氏宗谱首编8卷,正编12卷,(民国)姚慕水、姚政桓等撰,民国21年(公元1932年)重华堂木刻活字印本20册。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武汉市图书馆。
湖南宁乡姚氏续修族谱,首2卷,(清)姚宗析纂,清同治10年(公元1871年)吴兴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今仅存卷首上下册)。
广东平远姚氏宗谱3卷,(民国)姚克明、姚鸿颖等三修,民国5年(公元1916年)铅印本。现被收藏在广东省平远县档案馆。
四川宣汉姚氏族谱1卷,著者待考,民国元年(公元19l2年)手抄本。现被收藏在四川省宣汉县三胜乡。
四川宣汉姚氏族谱1卷,著者待考,手抄本。现被收藏在四川省宣汉县清溪乡。
四川万翠姚氏後裔重修族谱15卷,(明)姚邦谟纂修,明万历40年(公元1612年)木刻活字印本4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姚氏家乘4卷,(清)姚澍纂,清光绪15年(公元1889年)丽泽堂木刻活字印本4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姚氏宗谱6卷,(清)姚士童等重修,清光绪16年(公元1890年)叙伦堂木刻活字印本4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姚氏家谱4卷,首1卷,(清)姚康泽修,清光绪27年(公元1901年)舜井堂木刻活字印本4册。现被收藏在北京大学图书馆。
城西姚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姚仁寿重修,清钞补光绪30年(公元1904年)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城东姚氏世系考,(民国)姚锡祚、姚鸿祥纂修,民国31年(公元1942年)铅印本2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姚氏宗谱8卷,姚继唐纂修,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余庆堂木刻活字印本8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姚氏家乘,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8册。现被收藏在江苏省杨中县图书馆。
姚氏续修支谱8卷,清光绪13年(公元1887年)雍睦堂木刻活字印本8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姚氏重修支谱10卷,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雍睦堂木刻活字印本10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姚氏续修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绵江堂木刻活字印本18册,今仅存第1~12卷、第15~20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益阳姚氏字辈:“守道如珍友敦修自景行奇才光后裔盛业继先程经术儒林重勋猷著鼎铭”。
湖南平江姚氏字辈:“仕志用伯叔季廷思自修英标才胜世继武定功周辅佐致文明允执厥中行祖德经纶学佑启步云程善命敷四海敬承先谟训克和栛万邦九歌惟敍韵”。
四川恩溪姚氏字辈:辈序:“一人垂拱御万字仰鸿猷发育齐天峻昭明如日周”;字序:“臣心常贞靖卿士若尹良吏翰文章重蕃宣德惠长”。
四川南江姚氏字辈:“仕志用伯叔季自修英标才胜世继武定功周辅佐廷思致文明允执厥中行祖德经纶学佑启步云程善命敷四海敬承先谟训克和栛万邦九歌惟敍韵”。
广西市里姚氏字辈:“存仲祖广万伯兴再天文世代昌荣远佑启振乾坤”。
安徽合肥姚氏字辈:“励德从大本”。
江苏盱眙姚氏字辈:“瑞玉兰生辉”。
姚氏雍睦堂字辈:“衅承贞福顺念思永志正贤能德国学知喻开绍嘉声振大启运敦修万年华携才光远裔凯泽暎朝霞宗乾元焕孝义为先勋猷恒著教育纯全”。
姚氏一支字辈:“(培)宗纯才炳大孝珍贵万国安康祖德广远孙子荣昌”。
姚氏一支字辈: “文德如玉尚润希正一宏绪绳先世远庆锡万傅荣作善长适吉崇师必显名懋修期继美廷选振家声”。
姚氏一支字辈:永常久福秀 锡成益洪隆 忠贤全德信 瑞肇振玉明[13]
四川资阳姚氏字辈:史翰文章重 卿士若永良 臣忠常贞靖 宣藩德惠长
山东临沂费县姚氏一支辈:汝舜禹扬启章吉玉连锡;应文景德尊宗道学孔思;仁义礼智信正大光明仕;性情自爱国一家庆传之[14]
安徽省当涂县姚氏一支字辈:正志光明,克昌其寿。
湖南省永顺县万坪镇晓寨村姚氏(三公后裔)字辈:良宗千;世文思志子,天永必通惟,正大贤明启,荣华复(良宗);绍祖本源茂,敦伦景象昌,国朝隆上选,英秀定联芳;雄开家声远,先绪德泽长,光前有昭继,永业成兴邦。
姚氏一支字辈:川继永春 堂开百世 山俊发茂 得寿万年
公盛堂江苏省赣榆县姚朱范村姚氏字辈:圣在永世继;万克焕开明;德立延敬慎;肇建善庆同
舜(拼音:shùn), 前2257~前2208 ,是中国上古三皇五帝中的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字;都君。生于姚墟(一说姚墟在今河南濮阳),都城在蒲阪(今山西永济)另有说都城在潘城(今河北逐鹿)。舜为四部落联盟首领,以受尧的“禅让”而称帝于天下,其国号为“有虞”。帝舜、大舜、虞帝舜、舜帝皆虞舜之帝王号,故后世以舜简称之,其后裔以姚姓为主脉。
十六国之一,羌族姚苌所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盛时控有今陕西、甘肃、宁夏及山西、河南的一部分。历三主,共三十四年。西晋永嘉(307~312)年间,羌部落的一支由豪酋姚弋仲率领从赤停(今甘肃陇西西)迁徙到榆眉(今陕西千阳东)一带居住。384年苌自称大将军、大单于、万年秦王,史称后秦。姚苌率军进屯北地(今陕西耀县),渭北羌胡十万余户归附,势力发展很快,385 年擒杀苻坚。及至慕容永率鲜卑三十余万离关中东归,姚苌于386年入据长安称帝,国号大秦。
在4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姚姓英才辈出,名人众多。略举如下:上古圣君;春秋郑国大夫姚句耳、姚般;战国秦国客卿;西汉经学家; 闽浙总督 、 两广总督 、南朝画家,历史学家;北朝医学家姚僧恒,画家,历史学家姚最;后秦王朝奠基人姚弋仲;后秦王 姚兴;唐朝史学家,宰相、,诗人;北宋古文家,名将、、、、,孝子姚宗明,南宋一代名臣、宰相,中国古代三大圣母之一的,词人;元朝一代名臣,政治家、理学家,文学家;明朝政治家、高僧,画家,抗倭民族英雄;
闽浙总督 [15]在清代康熙朝促进台湾统一功勋卓著,于大清帝国任职。清朝一代名臣、,学者、、,文学家、、、、,武状元,华侨实业家。有目录学家,文学家、、、,开国元勋、上海战役抗日名将,等等。岳飞,他母亲 。岳飞母亲是母教典范。在国家危亡之秋,励子从戎,教子尽忠报国,被国人尊为贤母,为中国历史上三大贤母之一。“”成为中华民族母教的经典[16]。
现当代名人
姚明在当代,姚姓名人同样璀璨生辉。政界有国务院副总理;无衔将军、开国中将,无产阶级革命家姚春桂;马来西亚富商姚永芳、、姚森良,商界代表人物姚尚坤、姚文青;文学作家有、、、、、、、张庚(原名姚禹玄)等;历史学家;书画家、、、;作曲家,歌手;滑稽艺术表演家、(艺名);科学家、、、、;演艺界有、、姚成龙、、姚晨、姚政、、、、、、、、、、、、姚谣、姚二嘎(姚建国);体育界有籍出色的单打选手、国家乒乓球运动员,更有篮球国际巨星。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本姓姚姓,本名姚基温。 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妻子。 岳飞母亲姚姓 。总统母亲姚充润(姚姓)是韩国清平一个农民的女儿,在李的自传中有李明博回忆母亲的书《》[17]。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这样一生才有意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