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师是教什麼的?

高中信息技术课应该教什么?_百度知道
高中信息技术课应该教什么?
专家?请各位教师由于高中生信息技术知识掌握程度不同;学校硬件设备落后,我想咨询各位信息技术教师、专家传授小弟一些经验和方法!谢谢,学生想学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教材内容严重脱节;教材知识陈旧;面对高考的压力!作为一名参加工作不久信息技术教师,信息课该教什么:请问您们上好信息技术课有什么好的经验和方法?当面对这些实际问题,小弟万分感谢;等等原因制约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开展
我有更好的答案
对于信息技术的教学
我发现很多时候学生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往往由于基础知识不扎实跟不上节奏其实兴趣还是教程之间的取舍这很次要,你作为老师,从功利角度看只要努力提高成绩就行,不是不负责任不用管他们的个人技能,电脑这东西要是喜欢的人自己会去琢磨,提高很快。不喜欢的人你提高了他的能力不还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建议注重基础的培养,尤其是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操作系统的熟悉度培养,你换位思考就会发现,对你来说很简单的windows界面,在学生眼里是那样陌生。很多时候你让他打开右键菜单,基础差的人愣是不懂你在说什么。我曾经试过专门讲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流程,一些基本的硬件知识,告诉他们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每个硬件有什么用,打破他们的神秘感,让他们与计算机没有距离感。还有要剖析操作...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高中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⒈办公室文员的基本素质是什么? - 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⒈办公室文员的基本素质是什么? - 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江苏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师资格证种类是高中、初中还是小学的啊?_百度知道
江苏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师资格证种类是高中、初中还是小学的啊?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中专的话对应的是小学!。大专的话一般应该是初中,本科生进初中(当然有例外),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除外!,不过现在就业形势导致的是,其余的师范生就不得而知了。理论是这样的、初中),研究生进高中(或者大城市的小学。教师资格证一般都是高中本科的师范专业
我是江苏师大教技的本科应届毕业生,我们的教师资格证申请的是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当然你也可以申请初中和小学的,到大四下学期学校会统一通知网上申请和上交申请材料。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也可以教初中和小学,是往下级通用的。所以还是直接申请高级中学教师资格比较好。补充:教师资格的适用范围和融通性如何?答:按照规定取得的教师资格证书在全国范围内通用。取得教师资格的公民,可以在本级及其以下等级的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担任教师。其中,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相互通用;但取得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教师,只能在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或者初级职业学校担任实习指导教师,不能与其他教师资格融通。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
湯志民( 2014 )。校園規劃新論 。臺北市:五南。
出版社: 五南
出版日期: 2014年09月出版一刷
語言: 繁體中文
ISBN: 978-957-11-7694-9
裝訂: 平裝
湯志民( 2006 )。 學校建築與校園規畫(第三版) 。臺北市:五南。
湯志民( 2000 )。 學校建築與校園規畫(第二版) 。臺北市:五南。
湯志民( 1992 )。 學校建築與校園規畫 。臺北市:五南。
作者: 湯志民
出版社: 五南
出版日期: 日
語言: 繁體中文
裝訂: 平裝
湯志民( 2006 )。 臺灣的學校建築(第二版) 。臺北市:五南。
湯志民( 2002 )。 臺灣的學校建築 。臺北市:五南。
作者: 湯志民
出版社: 五南
出版日期: 日
語言: 繁體中文
裝訂:平裝
湯志民( 2004 )。 幼兒學習環境設計(第二版) 。臺北市:五南。
湯志民( 2001 )。 幼兒學習環境設計 。臺北市:五南。
作者: 湯志民
出版社: 五南
出版日期: 日
語言: 繁體中文
裝訂: 平裝
湯志民( 2002 )。 學校遊戲場 。臺北市:五南。
作者: 湯志民
出版社: 五南
出版日期: 日
語言: 繁體中文
裝訂: 平裝
湯志民( 1986 )。 國民中學學校建築研究 。臺北市:五南。
作者: 湯志民
出版社: 五南
出版日期: 日
語言: 繁體中文
裝訂: 平裝
湯志民( 2014 )。後現代校園建築。載於湯志民(主編),後現代教育與發展(頁193-217)。臺北市:高等教育。
編者:湯志民(主編)
出版社:高等教育
出版日期: 2014年1月
語言: 繁體中文
ISBN: 978-986-266-072-0
裝訂: 平裝
湯志民( 2010 )。2010年優質學校校園營造指標及其意涵。載於吳金盛等編著,優質典範學校―情境與資源篇(頁220-233)。臺北市: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編者: 吳金盛(主編)
出版社: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出版日期: 2010年11月
語言: 繁體中文
裝訂: 平裝
湯志民( 2009 )。空間領導的策略與方式。載於臺北縣政府教育局編印,2010臺北縣邁向卓越學校-指標系統與行動方案(頁75-90)。臺北縣:作者。
湯志民( 2009 )。生命教育:多元智慧觀。載於黃政傑、江惠真(主編), 人是什麼 - 生命教育(頁 197-221 )。臺中縣:教育部中部辦公室。
作者: 黃政傑、江惠真(主編)
出版社:教育部中部辦公室
出版日期: 2009年10月
語言: 繁體中文
裝訂: 平裝
湯志民( 2007 )。學校建築與校園規劃。載於秦夢群(主編), 學校行政 (頁 203-250 )。臺北市︰五南。
作者: 秦夢群(主編)
出版社: 五南
出版日期: 日
語言: 繁體中文
裝訂: 平裝
湯志民( 2007 )。優質學校校園營造的指標及其意涵。載於吳清基(主編), 優質領航-校園營造篇(頁 6-27 )。臺北市: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作者: 吳清基(主編)
出版社: 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出版日期: 2007年10月
語言: 繁體中文
裝訂: 平裝
湯志民( 2007 )。一步一腳印,築夢踏實。載於國立花蓮教育大學(主編), 六十週年傑出校友文集(第一輯)(頁 347-354 )。花蓮市:作者。
作者:國立花蓮教育大學
出版社: 國立花蓮教育大學
出版日期: 2007年10月 27日
語言: 繁體中文
裝訂: 精裝
湯志民( 2006 )。教育設施規劃。載於謝文全(主編), 教育行政學:理論與案例(頁 421-467 )。臺北市:五南。
作者:謝文全(主編)
出版社: 五南
出版日期: 日
語言: 繁體中文
裝訂: 平裝
湯志民( 2006 )。 不教之教―開創自尊尊人的敎育情境。 載於吳清基(主編), 品格回流: 22 位校長邀約您一起來重視並實踐品格教育(頁 120-126 )。臺北市:聯經。
作者: 吳清基(主編)
出版社: 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 日
語言: 繁體中文
裝訂: 平裝
湯志民( 2005 )。學校評鑑理論與實務:北桃三縣市國民中學校務評鑑之探析。載於潘慧玲(主編), 教育評鑑的回顧與展望(頁 251-299 )。臺北市︰心理。
作者: 潘慧玲(主編)
出版社: 心理
出版日期: 日
語言: 繁體中文
裝訂: 平裝
湯志民( 2005 )。二十一世紀的新高中―政大附中的經營理念與策略。載於林文律(主編), 中小學校長談校務經營(上冊)(頁 3-26 )。臺北市︰心理。
作者: 林文律(主編)
出版社: 心理
出版日期: 日
語言: 繁體中文
裝訂: 平裝
湯志民( 2004 )。學校建築評鑑:用後評估的發展與模式。載於國立敎育資料館(主編), 敎育評鑑專輯( 29 輯)(頁 381-412 )。臺北市:國立敎育資料館。
湯志民( 2003 )。敎育行政視導。載於林天祐(主編), 敎育行政學(頁 283-322 )。臺北市:心理。
作者: 林天祐校閱主編、吳清山、林天祐、張德銳、湯志民、丁一顧、周崇儒、蔡菁芝著
出版社: 心理
出版日期: 日
語言: 繁體中文
裝訂: 平裝
湯志民( 2001 )。新世紀臺灣教育設施規畫的方向。載於黃德祥(主編), 教育改革與教育發展(頁 237-286 )。臺北市:五南。
作者: 黃德祥(主編)
出版社: 五南
出版日期: 日
語言: 繁體中文
裝訂: 平裝
湯志民、廖文靜( 2000 )。教學空間的革新。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 新世紀的教育願景(頁 157-180 )。臺北市:臺灣書店。
作者: 中國教育學會
出版社:臺灣書店
出版日期: 2000年12月
語言: 繁體中文
裝訂: 平裝
湯志民( 1999 )。一步一腳印,築夢踏實。載於施冠慨(主編), 永續經營的理念。臺北市:師大書苑
湯志民( 1993 )。現代教學革新的趨向與策略。載於臺灣省政府教育廳(主編), 二十一世紀中小學教育新發展(頁 255-288 )。臺中縣:作者。
作者: 臺灣省政府教育廳
出版社:臺灣省政府教育廳
出版日期: 1993年4月
語言: 繁體中文
裝訂: 平裝
 ★國科會研究計畫
湯志民、魏琦和施佩吟(2013)。國民小學校長空間?導、教師組織承?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行政院國家科學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NSC 101-2410-H-004-131)
湯志民、魏琦和施佩吟(2013)。國民小學校長空間?導、教師組織承?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行政院國家科學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NSC 101-2410-H-004-131)
湯志民、劉侑承、劉冠廷、曾雅慧(2010)。臺?縣市國民中小學學校創新經營-空間領導之研究。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行政院國家科學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NSC98-2410-H-004-014)
湯志民、湯為國、蔡坤良和蔡念芷(2009)。臺北縣市國中小學校創新經營策略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 97-2410-H-004-030-)。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
湯志民、廖文靜、吳珮君和林韋秀(2006)。學科型教室在教學應用上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 94-2413-H-004-011-)。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
湯志民、李素珍、廖文靜和倪履冰(2003)。臺北市中小學無障礙校園環境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 91-2413-H-004-008-)。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
湯志民(2001)。學校革新的空間規畫之研究。載於潘慧玲、黃乃熒、王麗雲、甄曉蘭、鍾靜、蘇順發、單文經、湯志民、魏惠娟、張明輝和陳嘉彌(合著),學校革新之研究整合型計畫(頁169-205)。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NSC89-2413-H-003-103-F19)。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委託專案報告
湯志民、吳珮青、李佩茹(2013)。國民中小學設備基準。教育部國民教育暨學前教育署委託研究。
林佩蓉、湯志民、藍逸詩(2011)。幼兒園空間規劃與硬體設施設備檢核表。臺北市: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幼兒教育所。
湯志民、蔡明學、吳珮青(2011)。高中教育。教育政策綱領之研究。國家教育研究院委託研究。
宋秋儀、劉春榮、湯志民(2010)。台北市誠正國中遷校評估。台北市政府教育局專案委託(1/2)。
李坤崇、湯志民、宋修德、陳金進、王進焱、王馨珮和徐嘉怡(2006)。高中職學校轉型及入學學區劃分之研究。教育部中等敎育司委託。臺南市:國立成功大學。
湯志民、廖文靜、陳虹君和叢培齊(2005)。普通高級中學學校建築及其附屬設備標準。敎育部中等教育司委託專案報告。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
余霖、湯志民、何耀彰、許照庸、惠沁宜和游璧如(2004)。臺灣地區完全中學現況與未來發展之研究。教育部中等敎育司委託專案報告。臺北市:臺北市立高級中學。
湯志民、邱錦昌、湯誌龍、林紹仁、劉世勳、廖文靜和倪履冰(2003)。高中職社區化︰配套措施規畫之研究。教育部技術暨職業敎育司委託專案報告。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
黃定國、湯志民等(2002)。幼稚園設備基準。教育部國民敎育司委託專案報告。臺北市:中華民國建築學會。
曾文錄、湯志民、李珀、楊雯、楊慶齡、鄧鈞文和賴文堅(2001)。國民小學校務評鑑指標建立及評鑑實施之研究。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委託專案報告。臺北市:臺北市文山區明湖國民小學。
曾漢珍、湯志民、曾漢鈐、許崇憲、吳怡慧、張義華和楊宗熹(1998)。國立政治大學附屬高級中學校園整體規劃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委託專案報告。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邱錦昌、黃國彥、江文雄、湯志民、陳添球、楊慶齡和阮靜雯(1998)。我國教育視導制度改進之研究。教育部教育研究委員會委託專案報告。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
湯志民( 2012 )。臺北市和新北市國民中小學空間領導方式之研究。教育與心理,35(1),1-28。(TSSCI)
湯志民( 2011 )。臺灣學校建築的百年蛻變。教師天地,173,56-64。
湯志民( 2011 )。學校建築與規劃:未來10年的新脈絡與新策略。敎育行政研究,1(1),155-186。
湯志民( 2011 )。學校空間領導指標建構探析。敎育研究,209,68-84。
湯志民( 2011 )。兩岸義務教育發展之探析。敎育研究,205,57-74。
湯志民( 2010 )。原住民校園文化藝術的表現。原教界,34,10-11。
湯志民( 2009 )。空間領導方式之探析。至聖鮮師,65,19-24。
湯志民( 2009 )。校園閒置空間:原因、概況與再利用。教師天地,158,14-33。
湯志民( 2009 )。校園活化 :閒置空間再利用 。 敎育研究, 184 , 5-19 。
湯志民( 2009 )。 教育領導與學校環境 。 敎育研究, 181 , 16-28 。
湯志民( 2009 )。你所不知道的政大附中-校舍工程散步。 政中青年, 4 , 12-21 。
湯志民( 2009 )。學科型教室:規畫、發展與案例。 政大附中學報, 2 , 1-51 。
湯志民( 2008 )。學校創新經營政大附中的理念、策略與環境。 政大附中學報(創刊號) , 1-55 。
湯志民( 2008 )。 空間領導:理念與策略 。 敎育研究, 174 , 18-38 。
湯志民( 2008 )。 未來學校的展望 。 敎育研究, 165 , 13-21 。
湯志民( 2008 )。 未來學校:學校建築規劃 。 敎育研究, 165 , 63-80 。
湯志民( 2008 )。校園創意設計與優質校園營造。 導航, 2 , 4-24 。
湯志民( 2007 )。 教育新空間的思維與發展 。 敎育研究, 156 , 5-12 。
湯志民( 2007 )。 教育的新空間:中學學科型教室規劃與發展 。 敎育研究, 156 , 86-107 。
湯志民( 2006 )。 政大附中創新經營的理念與策略 。 敎育研究, 145 , 59-72 。
湯志民( 2006 )。 政大附中創意 校園的規畫與經 營 。 敎師天地, 142 , 16-21 。
湯志民( 2005 )。全球永續發展與學校綠建築規畫之探析。 敎育與心理研究 , 28 ( 3 ) , 435-467 。( TSSCI )
湯志民( 2005 )。人權與敎育空間的規劃:兼談政大附中的踐行。 敎育研究, 136 , 10-18 。
湯志民、張淑瑜( 2005 )。敎育環境︰性別與校園空間。 敎育研究, 136 , 93-105 。
湯志民( 2005 )。優質校園營造之實踐―以政大附中為例。 敎師天地, 139 , 12-19 。
湯志民( 2004 )。學校舊建築物整修的思考與實務 -以政治大學井塘樓為例。 敎育研究, 128 , 11-20 。
湯志民( 2004 )。學校綠建築:各國評估工具與案例。 敎育研究, 128 , 96-113 。
湯志民( 2004 )學校綠建築的 規畫與設計。 中等敎育, 55 ( 1 ), 4-31 。
湯志民( 2003 )。優質學校環境規畫與問題探析。 初等教育學刊, 14 , 49-82 。
湯志民( 2003 )。高中職多元入學方案之檢討與改進。 理論與政策, 16 ( 4 ), 89-107 。
湯志民( 2003 )。高中職社區化及未來推展芻議。 敎育研究, 107 , 90-103 。
湯志民( 2003 )。學校行政的新思維-變中平衡。 學校行政雙月刊, 26 , 108-117 。
湯志民( 2002)。臺北市國民中學校務評鑑之評析。 初等教育學刊, 10 , 25-50 。
湯志民( 2002 )。校園文化藝術環境的建構。 教育研究, 95 , 43-56 。
湯志民( 2002 )。中小學校長遴選制度之評議。 教師天地, 118 , 20-27 。
湯志民( 2001 )。幼兒活動室的設計與配置。 初等教育學刊, 10 , 199-228 。
湯志民( 2001 )。幼兒學習環境的建構和設計原則。 初等教育學刊, 9 , 135-170 。
湯志民( 2001 )。 知識經濟與教育轉型。 教育資料與研究, 41 , 13-16 。
湯志民( 2000 )。學校建築之美-臺灣第一所小學(士林國小)。 教育研究, 81/82 , 119-120 。
湯志民( 2000 )。學校空間規畫的新思維。 教育研究, 80 , 13-26 。
湯志民( 2000 )。學校建築之美-百年老校(舊城國小)。 教育研究, 79 , 86-87 。
湯志民( 2000 )。學校建築之美-百年老校(新埔國小)。 教育研究, 78 , 82-83 。
湯志民( 2000 )。學校建築之美-百年老校(太巴塱國小)。 教育研究, 77 , 68-69 。
湯志民( 2000 )。學校建築之 -百年老校(清水國小)。 教育研究, 76 , 85-86 。
湯志民( 2000 )。學校建築之美-百年老校(建國中學)。 教育研究, 75 , 73-74 。
湯志民( 2000 )。九二一大地震校園重建之因應。 教育研究, 74 , 1 。
湯志民( 2000 )。「九二一大地震振災學校環境重建的困難與問題」座談會紀要。 教育研究 , 74 , 4-10
湯志民( 2000 )。學校建築之美-百年老校(南師實小)。 教育研究, 74 , 68-69 。
湯志民( 2000 )。學校建築之美-百年老樹(菩提樹、芒果樹)。 教育研究, 73 , 91-93 。
湯志民( 2000 )。學校建築之美-百年老樹(刺桐)。 教育研究, 72 , 81-83 。
湯志民( 2000 )。高中教育發展的省思。 教育研究, 71 , 14-15 。
湯志民( 2000 )。學校建築的耐震設計與震害處置。 學校行政, 5 , 135-149 。
湯志民( 2000 )。體檢校園空間元素。 人本教育札記, 135 , 140-144 。
湯志民( 1999 )。學校建築之 -百年老樹(茄苳)。 教育研究, 70 , 102-104 。
湯志民( 1999 )。集集大震與學校建築的耐震設計。 教育研究, 69 , 89-107 。
湯志民( 1999 )。學校建築之美-百年老樹(榕樹)。 教育研究, 69 , 108-109 。
湯志民( 1999 )。學校建築之美-百年老樹(樟樹)。 教育研究, 68 , 31-32 。
湯志民( 1999)。談技職教育的發展。 輔導專輯, 12 , 52-58 。
湯志民( 1997 )。遊戲是「王牌」。 教育研究, 58 , 1-2 。
1997 )。幼兒活動室的設計與配置。 初等教育學刊, 10 , 199-228 。
湯志民( 1995 )。 學校建築的本土教育環境規畫。 初等教育學刊, 4 , 27-62 。
1995 )。本土教育的學校環境規劃。 教育研究, 46 , 20-34 。
1995 )。台北市職業教育的現況與展望。 技術及職業教育, 28 , 8-13 。
湯志民( 1994 )。學校建築的人文教育環境規畫。 初等教育學刊, 3 , 237-264 。
湯志民( 1994 )。現有學校建築設施開放空間設計, 教育研究, 40 , 12-26 。
湯志民( 1993 )。現代教學革新與教室設計的發展趨勢。 初等教育學刊, 2 , 33-92 。
湯志民( 1993 )。教室設計的發展趨勢。 教師天地, 63 , 37-51 。
湯志民( 1992 )。教室情境對學生行為的影響 。教育研究, 23 , 44-53 。
湯志民( 1991 )。學校建築與教育哲學, 教育研究, 19 , 62-68 。
湯志民( 1991 )。新加坡的高等教育制度。 國立政治大學學報, 63 , 101-143 。
湯志民( 1990 )。美﹑英﹑西德小學學校建築規畫與設計簡介, 教與學, 20 , 10-11 。
湯志民( 1990 )。英﹑日﹑西德中學學校建築與校園規畫簡介, 國教研究, 11 , 46-51 。
湯志民( 1990)。康德教育思想對我國國民教育的啟示。 國立政治大學學報, 61 , 151-187 。
湯志民( 1989 )。淺談教室管理。 師友, 269 , 8-10 。
湯志民( 1989 )。南非全國教育部簡介。 比較教育通訊, 20 , 55-60 。
湯志民( 1989 )。電腦教室 : 課程與環境互動之設計。 國教研究, 8 , 44-47 。
湯志民( 1989 )。淺談教室布置。 師友, 267 , 10-12 。
湯志民( 1989)。學校噪音的影響及其防治。 臺灣教育, 461 , 9-16 。
1989 )。思考技巧教學的計畫和實例。 師友, 260 , 28-29 。
湯志民( 1988 )。課程發展模式的評價。 國教研究, 2 , 50-58 。
1988 )。危險教室形成的原因與防範對策。 臺灣教育, 451 , 13-16 。
湯志民( 1987 )。課程研究的新領域-「潛在課程」之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學報, 55 , 207-242 。
湯志民(譯)( 1987 )。 B. Romanish 著。教育改革的懷疑觀。 臺灣教育, 15 , 34-38 。
湯志民( 1986 )。推展以學校為中心的在職教師進修 -- 建立校內教師進修制度。 教與愛, 17 , 67-71 。
★學校建築年會
湯志民(日)。課程、教學、學習與教育空間規劃。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主編),2013學校建築研究:課程、教學與教育空間(頁2-48)。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湯志民(日)教育雲與未來教室。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主編),雲端科技與教育環境(頁30-58)。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湯志民、廖文靜(日)未來校園規劃:問題、趨向與實例。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主編),雲端科技與教育環境(頁131-162)。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湯志民、吳珮青(日)國民小學校地面積合理性分析。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主編),雲端科技與教育環境(頁205-224)。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湯志民(日)大學城的發展、類型與實例。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主編),雲端科技與教育環境(頁255-279)。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湯志民(2011)。跨世紀百年學校校園新貌。載於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2011學校建築研究:百年校園建築創新裝(頁9-47)。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湯志民、曾雅慧、劉冠廷、劉侑承(2011)。國民中小學創新學校經營校長空間領導之研究-以臺北市和新北市為例。載於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2011學校建築研究:百年校園建築創新裝(頁401-425)。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湯志民(2010)。學校建築與規劃:臺灣未來十年的新方向。載於臺北市政府教育局、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編,2010學校建築研究:學校校園建築生態工法(頁9-48)。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湯志民(2009)。優質校園營造:2010新趨勢。載於康宗虎等編輯,2009學校建築研究:校園建築優質化(頁9-49)。臺北市:臺北市政府教育局、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湯志民、何昕家、湯為國(2008)。臺灣學校建築研究之發展-博碩士論文及學會年刊之探析()。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主編), 校園建築與運動空間活化再利用(頁 300-317)
。臺北市: 作者。
湯志民( 2008 )。 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之探析 。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主編), 校園建築與運動空間活化再利用(頁 3-63 ) 。臺北市: 作者。
湯志民( 2007 )。校園的創意設計:理念與實務。載於國立教育資料館、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中臺科技大學文教事業經營研究所(主編), 創意校園規劃與經營(頁 24-44 )。臺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湯志民( 2006 )。教學空間革新 ― 學科型教室規畫之探析。載於國立教育資料館、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中臺科技大學文教事業經營研究所(主編), 友善校園規劃與經營(頁 24-49 )。臺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湯志民(2005 )。學校建築用後評估:理念、實務與案例。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 學校建築與學習(頁 35-81 )。臺北市:作者。
湯志民、廖文靜、 陳虹 君和叢培齊(2005 )。高級中學校地標準之研究。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 學校建築與學習(頁 121-138 )。臺北市:作者。
湯志民( 2005)。新世紀的優質校園 ― 政大附中的規畫設計。載於臺北市立敎育大學敎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 學校建築︰現代化 VS. 國際化(頁 1-44 )。臺北市:臺北市立敎育大學敎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
湯志民( 2003 ) 。學校綠建築規畫之探析。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 永續發展的校園與建築(頁 11-80 )。臺北市:作者。
湯志民、陳今儀(2003)。學校舊建築物整修之探析-以政治大學井塘樓整修案為例。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 永續發展的校園與建築(頁 81-97 )。臺北市:作者。
湯志民( 2002 )。優質學校環境規劃之探析。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 優質的學校環境(頁 1-39 )。臺北市: 作者。
湯志民( 2002)。無障礙校園環境設計之探析。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 優質的校環境(第 58-93 頁)。臺北市: 作者。
湯志民、廖文靜( 2002)。校園休憩空憩空間之規畫。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 優質的學校環境(頁 133-155 )。臺北市: 作者。
湯志民( 2001 )。學校空間革新趨向之探析。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 e世紀的校園新貌(頁 7-34 )。臺北市: 作者。
湯志民、廖文靜( 2001 )。校園文化藝術環境的規畫。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 e世紀的校園新貌(頁 35-68 )。臺北市: 作者。
湯志民( 2000 )。 學校空間革新的思維 - 「人 - 境」互動 。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 二十一世紀的學校建築與設施(頁 15-62 )。臺北市: 作者。
湯志民、廖文靜(
2000)。教學革新與空間規畫。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 二十一世紀的學校建築與設施(頁 63-100 )。臺北市: 作者。
湯志民、王馨敏( 2000)。學校建築與社區空間資源共享之探討。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 二十一世紀的學校建築與設施(頁 163-184 )。臺北市:作者。
湯志民( 1999 )。校園文化與學校建築。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 校園文化與學校建築(頁 1-51 )。臺北市: 作者。
湯志民( 1999 )。臺灣的地震與學校建築的耐震設計。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 校園文化與學校建築(頁 135-178 )。臺北市:作者。
湯志民(1998 ) 。開放空間及其教學運用。載於中華民國開放教育學會(主編), 開放教育(頁 50-72 )。臺北:作者。
湯志民( 1998)。學校遊戲場設計的原則。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教育資料館(主編), 學習型社會的學校建築(頁 87-119 )。臺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其他研討會
湯志民( 2010 )。兩岸義務教育的發展。亞太文經學術基金會主辦,兩岸教育高峰論壇會議資料(頁3-1~3-25)。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
湯志民( 2010 )。優質校園環境營造。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系主辦,中小學校長高級研修活動培訓資料。上海市:作者。
湯志民( 2010 )。學校建築的新紀元。載於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等主辦,2010新紀元的教育行政發展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暨論文集(頁87-108)。臺北市: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湯志民( 2009 )。大學城的理念、發展與啟示。載於國立政治大學主辦,公共政策論壇人文關懷系列6:有機城市、互利共生再造大學城(頁14-26)。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公企中心。
2009 )。 優質校園營造。載於華東師範大學職業技術培訓中心主辦之 「港澳台大陸四地中小學校長高級研修活動(第 28 期)」培訓資料 ,上海市。
湯志民( 2009 )。 優質校園環境。載於華東師範大學職業技術培訓中心主辦之 「港澳台大陸四地中小學校長高級研修活動(第 27 期)」培訓資料 ,上海市。
2009 )。 學校創新經營策略:理念與實務。載於政大教育學院學行碩班、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中華民國教育行政學會聯合舉辦之「 2009 海峽兩岸教育領導與經營策略學術研討會暨教育學院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十周年慶」會議手冊暨論文集 (頁 31-103 ) ,臺北市。
湯志民( 2009 )。 學校創新經營理念與策略之探析。載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教育學系舉辦之 「 2009 教育行政的力與美」國際學術研討會 (頁 125-161 ) ,臺北市。
湯志民( 2008 )。教育領導新論:空間領導的理念與策略。載於臺北市政府教育局、臺灣教育政策與評鑑學會、中華民國教育行政學會、暨大教育政策與行政系、市教大教育行政與評鑑所、中小學校長培育中心聯合舉辦之 「 2008 年教育品質與教育評鑑」會議手冊暨論文集(一) (頁 35-56 ) ,臺北市。
湯志民( 2008 , 10 月)。 領導的新理論:空間領導 。論文發表於澳門教育暨青年局、廣東省教育廳主辦之「 2008 校長論壇」,澳門。
湯志民(2007,11月)。大學校園的創意設計。載於中華發展基金管理會、政治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中華青年交流協會聯合舉辦之「兩岸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頁133-145),臺北市。
2007 )。打造優質學校 ―― 學校行政人員的能力與特質。載於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臺北縣政府教育局聯合舉辦之「 現代學校行政職能」學術研討會手冊暨論文集 (頁 1-9 ) ,臺北市。
2007 )。優質學校之校園規劃與實施。載於國立花蓮教育大學主辦之 「 臺灣東區(宜蘭、花蓮、臺東暨馬祖)優質學校經營」研討會議程與論文集 (頁 41-56 ) ,臺北市。
2007 )。優質學校之校園營造。載於國立臺中教育大學主編之「 臺灣中區(新竹縣市、苗栗縣、臺中縣市、南投縣、彰化縣、雲林縣)優質學校經營」研討會手冊 (頁 144-164 ) 。臺中市。
2007 )。 永續校園與學校綠建築的規畫設計 。論文發表於苗栗縣政府教育局主辦之「苗栗縣九十六年度國民中小學校長教學領導知能 研習」(第四場) ,苗栗縣。
湯志民( 2007 )。不教之教 ― 政大附中的品格教育。載於教育部中部辦公室主辦之「 96 學年度臺北縣高中高職校務發展」研討會會議資料手冊 (頁 42-45 ),臺北縣。
湯志民( 2006 , 3 月)。 學校創新經營的策略 ― 以政大附中為例 。論文發表於香港保良局主辦之「兩岸七地教育」研討會,香港。
湯志民( 2006 )。新世紀的優質學校-政大附中的教育理念與經營策略。載於敎育部主辦之「 優質高中經營座談暨計畫」提報說明會手冊 (頁 33-50 ),臺北市。
湯志民( 2006)。學校創新經營的藍海策略。載於政治大學教育學院主辦之 「 2006 海峽兩岸教育發展與改革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 (頁 34-66 ) ,臺北市。
湯志民( 2005 )。 當教師遇見家長 ── 親師關係經營的挑戰與出路 。論文發表於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實習輔導處舉辦之「 展望新教育系列」座談會,臺北市。
2005 )。永續校園與學校綠建築規劃。載於臺北縣政府舉辦之 「 臺北縣九十四學年學校總務知能進階研習」研習資料 (頁 1-23 ),臺北縣。
湯志民( 2005 )。二十一世紀的優質學校︰政大附中的經營理念與策略。載於國立政治大學敎育學院、中華民國敎育行政學會、臺彎敎育政策與評鑑學會、中華民國學校行政研究學會聯合舉編之 「 2005 年敎育政策與行政學術團體聯合年會」論文集 (頁 46-59 ),臺北市。
湯志民( 2004 )。家長參與敎育之社會意義與功能。載於臺北市家長協會舉辦之 「 九十三年度家長學苑種子家長課程班全國場次」學員手冊 (頁 15-33 ),臺北市。
2003 )。臺灣高等教育擴張與整併之探析。載於政大敎育學院教育學系主辦之 「卓越與效能 ―21 世紀兩岸高等敎育發展前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與研討會實錄 (頁 283-330 ),臺北市。
2003 )。學校綠建築的世界趨勢。載於台灣教育政策與評鑑學會等主辦之 「 2003 年教育政策與行政學術團體聯合年會」論文集 (頁 141-159 ) ,南投縣。
湯志民、李素珍、廖文靜和倪履冰(
2003 )。臺北市中小學無障礙校園環境之研究。載於台灣教育政策與評鑑學會等主辦之 「 2003 年教育政策與行政學術團體聯合年會」論文集 (頁 161-174 ) ,南投縣。
湯志民、陳今儀( 2003 )。學校舊建築物整修的思考與實務-以政治大學井塘樓為例。載於台灣教育政策與評鑑學會等主辦之 「 2003 年教育政策與行政學術團體聯合年會」論文集 (頁 175-183 ) ,南投縣。
湯志民( 2002 )。教學空間的創意設計。載於澳門敎育暨青年局(主編), 創思敎學的理論與實際 (頁 13-21 )。澳門︰教育暨青年局。
湯志民( 2002 )。 無障礙校園環境之規畫與省思 。論文發表於臺灣師範大學主辦之「敎育研究與實務的對話︰回顧與展望」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市。
湯志民、廖文靜( 2002 )。 校園休憩空憩空間之建構 。論文發表於臺灣師範大學主辦之「敎育研究與實務的對話︰回顧與展望」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市。
湯志民( 2001 )。 學校空間規畫與革新之探析 。論文發表於臺灣師範大學主辦之「知識經濟與教育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市。
湯志民、廖文靜( 2001 )。 校園文化藝術環境之建構 。論文發表於臺灣師範大學主辦之「 知識經濟與教育發展 」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市。
湯志民(2001 )。知識經濟與教育轉型。載於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舉辦之 「現代教育論壇:知識經濟與教育」研討會手冊 (頁 33-39 ),臺北市。
湯志民(2001)。 學校空間規畫的新趨向 。載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舉辦之「學校革新研討會」會議手冊暨論文集,臺北市。
湯志民( 2001 )。臺北市國民中小學校務評鑑之評析。載於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初教系、國教所主辦之「 教育行政第八次論壇 」 論文集 (頁 109-1 32 ),新竹市。
Tang, Chih-Min. (2000, January). The innovation of school space: Problems and possibilitie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thirteen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gress for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Improvement, Hong Kong.
湯志民(2000 )。邁向新千禧年的學校。載於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主辦之 「教育行政第六次論壇」論文集 (頁 227-248 ),臺北市。
湯志民( 2000 )。 學校空間革新的趨向 - 「人 - 境」互動 。論文發表於臺灣師範大學舉辦之「新世紀教育發展願景與規劃」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市。
湯志民( 1999 )。校園的創意設計。載於教育部技職司主辦之 「八十七學年度技職校院校園環境規畫」研討會手冊 (頁 19-31 ),臺中市。
湯志民( 1999 )。境教與校園創意設計。載於國立花蓮師範學院主辦之 「吳兆棠博士紀念學術講座」手冊 (頁 6-17 ),花蓮市。
湯志民( 1999 )。 二十世紀臺灣教育設施的回顧與展望 。論文發表於臺灣師範大學舉辦之「教育改革、師資培育與教學科技:各國經驗」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市。
湯志民( 1990 )。 如何讀書與考試。載於臺北市政府教育局(主編), 臺北市國民小學七十八學年度教育講座專題講演記錄專輯 (頁 47-61 )。臺北市: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湯志民( 2007 , 11 月 26 日 )。閒置教室如何再利用:考量師生需求創造最大效益。 國語日報 , 13 版。
湯志民( 1999 , 9 月 17 日 )。不可承受之重。 民生報 ,現代生活版。
湯志民( 1999 , 9 月 2 日 )。臺灣的教育改革, 育達周刊 , 7 版。
湯志民( 1999 , 8 月 2 日 )。如何看待孩子的錯誤, 民生報 ,現代生活版。
湯志民( 1999 , 7 月 2 日 )。泡沫式的教育, 民生報 ,現代生活版。
湯志民( 1999 , 6 月 9 日 )。學習不等於考試, 民生報 ,現代生活版。
湯志民( 1999 , 5 月 26 日 )。給校長一點掌聲, 民生報 ,現代生活版。
湯志民( 1999 , 5 月 14 日 )。教育是無限的可能, 民生報 ,現代生活版。
(C) since 2002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所有著作僅提供學術分享與引用 最佳螢幕解析度1280 * 1024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暨教政所 11605 台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TEL:(02) 轉 62217  FAX:(0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师与现代教育技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