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春 齐师伐我翻译”这句话交待了哪些内容

曹刿论战&部分中考问答题集锦(含答案)
1.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3分)
答案:大国难测,怕有埋伏;通过考察敌情,弄清齐军退却真相,再决定是否追击齐军。&&&&&&
既克,公问其故。
2.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说:“可以一战”。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5分)
刿:&&&&&&&&&&&&&&&&&&&&&&&&&&&&&&&&&&&&&&&&&&&&&&&&&&&&&&&&&&&&&&&&&&&&&&&&
鲁庄公:&&&&&&&&&&&&&&&&&&&&&&&&&&&&&&&&&&&&&&&&&&&&&&
答:曹& 刿:具有爱国思想,且政治上拥有远见的卓识的人。
鲁庄公: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但能善于纳谏
(如用课文从具体做法阐述亦可)
3.结合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既克,公问其故”中的“其”指代什么?(2分)战争取胜
4.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2分)
&答: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时机。(意思对即可,每条1分,共2分)&.
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时机。(意思对即可,每条1分,共2分)
曹刿为什么必待“齐人三鼓”而后才认为可以击鼓进军?曹刿为什么在“齐师败绩”之后还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然后才认为可以追击?(意思对即可,每条1分,共2分)
6.曹刿不听乡人劝阻,执意请见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
&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7、在战前的谈话中,曹刿认可的是庄公的哪一句话?(1分)
&&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8.文中刻画人物采用的方法是什么?文中运用的主要写作方法又是什么?(2分)
&& 语言描写&
9.曹刿的主要战略思想是什么?(2分)
(1)战前:
(2)战中:
10.战前: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战中:齐人三鼓。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夫战,勇气也。
11.曹刿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3分)
有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政治远见表现在战前对可否一战的讨论。
军事才能表现在掌握战机,详察敌情,
12【甲】文中曹刿的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1分)
&(1)智慧表现在:能够针对敌我双方的实际,选择恰当的反击时机和追击的时机,显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13.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3分
答案:大国难测,怕有埋伏;通过考察敌情,弄清齐军退却真相,再决定是否追击齐军。&&&&&&
既克,公问其故。
14.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说:“可以一战”。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5分)
刿:&&&&&&&&&&&&&&&&&&&&&&&&&&&&&&&&&&&&&&&&&&&&&&&&&&&&&&&&&&&&&&&&&&&&&&&&
刿:具有爱国思想,且政治上拥有远见的卓识的人。
鲁庄公: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但能善于纳谏
&&&&&&&&&&&&&&&&&&&&&&&&&&&&&&&&&&&&&&&&&&&&&
11.结合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既克,公问其故”中的“其”指代什么?(2分)
12.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2分)
曹刿为什么必待“齐人三鼓”而后才认为可以击鼓进军?曹刿为什么在“齐师败绩”之后还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然后才认为可以追击?(意思对即可,每条1分,共2分)
12. 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时机。(意思对即可,每条1分,共2分)
13.(2分)本文详细介绍了曹判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而对于交战的具体过程则略写,这样安排的原因是什么?
13.因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是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而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其他内容与中心关联不大这样处理,表现了军事家曹刿的远见卓识,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意近即可)
11.面对齐军压境,庄公欲仓促迎战,乡人闲议漠视其战,曹刿却以布衣之身“请见”,曹刿入见后与庄公的一番对话,使庄公明确了战争胜利的基础,这个基础是什么?(2分)
12.文中第二段,仅用“将鼓”“将驰”寥寥数语,便将庄公的鲁莽少谋之“鄙”表现得神情毕现那么,作者极言其“鄙”有何作用?(2分)
13.长勺之战,齐败鲁胜,鲁国为军事史册再添以弱胜强之经典战例曹刿功不可没,且一战成名;庄公虽鄙,但不乏可取之处庄公身上值得肯定的方面有哪些?(3分)
11.围绕“政治上取信于民”回答(或“民心所向”;或“百姓的支持”;或“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共2分,意思对即可)
12.围绕“(对比)突出曹刿的从容镇定;胸有成竹;指挥若定;能详察敌情;善于把握战机;谨慎果断;远谋(深谋远虑)”回答(共2分,对比手法不设分,答出人物特点中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
13.围绕“善于纳谏;知错就改;能虚心请教;不耻下问;虚怀若谷;用人不疑”回答(共3分,答出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
15、乙文中孟子论述决定战争胜负的三个要素是天时、地利、人和决定长勺之战胜负的要素是“人和”,请你从甲文中找出体现这一观点的句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3
16、一直以来,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被人认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他不“鄙”表现在哪里?根据甲文概括总结(4
17、孟子在两千年前就发出警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请举一个事例谈谈你的认识(4
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
分)&&&&&&&&&&&&&&&&&&
取信于民(1
意思对即可得分))从两个方面表现鲁庄公的不“鄙”:广开言路,礼贤下士;尽职尽责,
言之有理、通顺即可)
例 1:二战初期,法西斯横扫欧洲大陆,涂炭生灵欧洲人民团结一致,奋起反抗,最终正义战胜了
例2:八年抗日战争,日寇践踏我国土,山河破碎国共两党合作,同仇敌忾,浴血奋战,以弱胜强,
最终将日寇赶出中国
本文选自《左传》,记叙的是长勺之战,在选作课文时编者却将标题定为《曹刿论战》,请简要谈谈你对此的理解(2分)
答:&&&&&&&&&&&&&&&&&&&&&&&&&&&&&&&&&&&&&&&&&&&&&&&&&&&&&&&&&&&&&&&&&&&
&&&&&&&&&&&&&&&&&&&&&&&&&&&&&&&&&&&&&&&&&&&&&&&&&&&&&&&&&&&&&&&&&&&&&&&
7.(2分)本文略写战争过程,重点突出了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标题切中要点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6.根据选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2分)
《曹刿论战(节选)》第一段,叙述了&&&&&&&&&&&&&&&&&&&&&
的经过;《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第一段,邹忌分析了&&&&&&&&&&&&&&&&&&&&&
17.曹刿指挥作战,邹忌委婉劝谏,结果怎样?& (4分)&&&
(1)曹刿指挥作战的结果:&&&&&&&&&&&&&&&&&&&&&
(2)邹忌委婉劝谏的结果:&&&&&&&&&&&&&&&&&&&&&
14.(5分)(1)驱车追赶&
(2)第二次&
15.(4分)(1)他们的勇气已尽而我们的勇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
(2)能在公共场合议论(我的)过错,让我听到的,可得到下等赏赐(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16.(2分)齐鲁长勺之战&
齐威王受蒙蔽(各占1分意思对即可)
17.(4分)(1)鲁军打败齐军,克敌制胜(2)齐威王纳谏,燕赵韩魏来朝(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福建福州市
(一)阅读《曹刿论战》,完成9~13题(15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小惠未编,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食者谋之&&&
(2)弗敢加也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小惠未徧(&
(2)小信未孚(& )
(3)公将鼓之(&&&
(4)再而衰(&&&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2.选文详略得当,详写,略写,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4分)
13.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从选文可以看出,他身上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请找出一处作简要分析(3分)
12.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或: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双方交战的过程(4分,每空2分)
13. ①“公将战”表现鲁庄公面对强敌毫不畏惧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或:勤政爱民)
& ③“公与之乘”表现鲁庄公礼贤下士
④“公问其故”表现鲁庄公不耻下问
⑤鲁庄公发现曹刿才华出众,加以重用,表现鲁庄公知人善任
⑥在作战时机的选择上,两次遭到曹刿否定,鲁庄公毫不介意,表现鲁庄公胸怀宽广,从善如流
(3分,任选一处分析,意思对或言之有理均可)
12.文题相应是写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曹刿论战”是编者给《左传》选段拟就的一个题目。试从文章剪裁的角度对编者如此拟题进行简要分析。(2分)
&&&&&&&&&&&&&&&&&&&&&&&&&&&&&&&&&&&&&&&
12.示例:“曹刿论战”,重在一个“论”字,即主要交代曹刿对战争的见解和主张。《左传》选段在行文上,对长勺之战的作战过程进行简单交代,把重点放在详细记述曹刿和鲁庄公战前分析和战中的指挥上,两者在内容和题目上是统一的。
7.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是否多余?请说说你的见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试从齐、鲁双方分析长勺之战“齐师败绩”的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3分)不是多余的。(1分)这一对话点明了曹刿拜见鲁庄公的原因,(1分)同时也显示了他不同于一般人的见识。(1分)8.(3分)齐师倚仗强国,没有讲究战略战术,没有把握好战机;鲁国曹刿善谋,鲁军善战。
22.“十年春,齐师伐我”这句话交待了哪些内容?(2分)
答:&&&&&&&&&&&&&&&&&&&&&&&&&&&&&&&&&&&&&&&&&&&&&&&&&&&&&&&
23.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2分)
答:&&&&&&&&&&&&&&&&&&&&&&&&&&&&&&&&&&&&&&&&&&&&&&&&&&&&&&&
22.战争的时间、交战的双方、战争的性质
23.因为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
13.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3分)
(1)[甲]文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_________,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文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从选段文字看,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局?(2分)
答:&&&&&&&&&&&&&&&&&&&&&&&&&&&&&&&&&&&&&&&&&&&&&&&&&&&&&&&
13.(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及其未既济
14.长勺之战鲁庄公取信于民且善于听取曹刿的建议,战争中善于抓住战机,因此取胜;泓水之战宋公不能听取子鱼的意见,固执己见,不能抓住战机,因此失败。
20.岳飞是抗金名将,曹刿亦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根据甲、乙两段提供的信息,请你概括他们分别具有哪些军事才能。(4分)
答:&&&&&&&&&&&&&&&&&&&&&&&&&&&&&&&&&&&&&&&&&&&&&&&&&&&&
20.曹刿:小心谨慎;知己知彼;相机出击。(2分,每点1分,用“以逸待劳、随机应变”的也对,但意思接近的不能重复给分。意对即可)
岳飞:治军有方(纪律严明,抚恤死伤,颁犒军吏);取信于民;谋而后战。(2分,任意答到2点即可,意对即可)
13.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3分)
答:&&&&&&&&&&&&&&&&&&&&&&&&&&&&&&&&&&&&&&&&&&&&&&&&&&&&&&&&&&&&&&&&&&
14.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后,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答:&&&&&&&&&&&&&&&&&&&&&&&&&&&&&&&&&&&&&&&&&&&&&&&&&&&&&&&&&&&&&&&&&&&&
13.示例一:鲁庄公“不鄙”。(1分)尽管鲁庄公缺乏军事才能,但他能够礼贤下士,虚心求教,听取正确的意见,最终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因此,鲁庄公“不鄙”。
示例二:鲁庄公“鄙”。(1分)战前不知道如何准备,临战不会正确指挥,战后不知何以取胜。因此,鲁庄公“鄙”。
13.你认为“公”回答“何以战”的三个理由中哪一个最重要?为什么?(3分)
&&&&&&&&&&&&&&&&&&&&&&&&&&&&&&&&&&&&&&&&&&&&&&&&&&&&&&&&&&&&&&&&&&&&&&&&
13.答案示例:我认为司法公正最重要。因为司法公正是实现人民权利和义务的基础,有了它,财富共享、礼治国家自然有实现的可能。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北京课改版八上《曹刿论战》word同步测试
下载积分:600
内容提示: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13:46:14|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下载文档:北京课改版八上《曹刿论战》word同步测试.DOC
官方公共微信2010年四川宜宾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答案,2010年,四川中考,宜宾中考,中考语文,语文试..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2010年四川宜宾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十年春,其师伐我”这句话除了交代战争发生的时间外,还指出什么?_百度知道
“十年春,其师伐我”这句话除了交代战争发生的时间外,还指出什么?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小惠未遍:“小信未孚,齐师伐我。曹刿请见,未能远谋,又何间焉。还指出了交战双方:“忠之属也。刿曰:“牺牲玉帛,再而衰。”齐师败绩:“未可,望其旗靡。一鼓作气:“衣食所安?”刿曰:“肉食鄙,故克之。既克,虽不能察。战于长勺。”下视其辙。”对曰。可以一战。”齐人三鼓。”乃入见。刿曰。问,弗敢加也。刿曰,难测也:“可矣,民弗从也,惧有伏焉,登轼而望之,公问其故。其乡人曰?”公曰。彼竭我盈。公将鼓之,弗敢专也。吾视其辙乱:“小大之狱,必以分人。”公与之乘,你打错字了。”对曰。公将战,必以信:“可矣:“夫战。战则请从。”对曰:“何以战。对曰。”公曰,三而竭。” 首先说。夫大国,必以情:“未可。公将驰之。”公曰,曰,勇气也,故逐之,神弗福也:“肉食者谋之原文十年春。”遂逐其师
交战的双方,齐国,鲁国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九下《曹刿论战》之试题精选
下载积分:700
内容提示: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09:29:52|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下载文档:九下《曹刿论战》之试题精选.DOC
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齐师败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