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作技艺学校都有哪些部门

当前位置: >>
南通民间艺人杨锋:精工细作 传承中华木作技艺
& & & &&红木制品深受国人喜爱,或是工艺品都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通州区平东镇的杨锋作为家具制作技艺(精细木作)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这些年一直致力于复原古老木作工艺及创新具有时代特色的雕刻作品。今天我们就去认识这位钟情传统木艺的民间艺人。
  2月13日,记者来到杨锋工作室时,他首先给我们展示了自己的一件得意之作--仿&清竹丝缠枝番莲多宝格圆盒&。这件作品原件现藏于台北故宫,被誉为&台湾十大国宝&。其用紫檀木制成,整体呈圆柱型,由四扇小柜组成,可将各式珍玩收纳其中。当初,杨锋正是被这件作品巧夺天工的设计所吸引,首次复制共耗时3年。
  杨锋今年42岁,20岁就进入红木雕刻领域。在他的眼中,红木不仅仅是一种家具材料,更多的还是一种文化载体,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缩影。
  这些年来,杨锋先后复制过高难度的乾隆宝座、清紫檀云龙纹多宝格方盒等多件清宫旧藏珍品。作为新一代红木制作接班人,他还积极开拓创作题材,利用镂雕、浅浮雕等新技艺创作了不少新型红木艺术品,其作品《再生》、《无限牵挂》等多次参加国际会展,受到好评。
  随着红木原料的稀缺,如今红木制品大多是以销订产,对工匠手艺也有着要求的严格。针对目前红木制作从业人员普遍年龄偏大这一现状,杨锋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喜欢中国文化,喜欢木刻技艺,更好地将中国精细木作传统工艺传承下去。
已经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最新信息TOP10
推荐红木家具夏元安:木作大师
【】【来源:
位于扬州城东施桥镇的夹江边上,曾是扬州技术最精湛的木匠聚集地。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手工木作在机器大生产的冲击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然而,五代从事木匠,17岁就开始学艺的夏元安却一直在此坚守着传统木作的阵地。为此,他还召回了自己大学毕业的儿子。  
夏元安几十年的坚守,也逐渐收获成果。大明寺供奉舍利子的“佛龛亭”,烟花三月旅游节送给嘉宾的“八宝盒”均出自他手。而他,也成为了目前扬州传统木作工艺的传承人。  
17岁从艺  
木匠世家五代从事精细木作  
据考证,扬州的精细木作,至少有两千年的历史。汉代广陵王墓中的黄肠题凑,制作精良、严丝合缝;隋代江都木工制作的“任意车”安装机关,活动自如;唐代扬州曾以优木和精技制作镜匣,呈献唐玄宗;宋代木工产品远销江南,声誉卓著;明代贵妃田秀英曾从扬州采购大量家具入宫。而到了清代,则是扬州精细木作最辉煌的时代,据记载在当时城东一带,扬州存在着大量的精巧木匠,有的人世代从事木匠工艺。  
而出生于1958年的夏元安,则就是出身于这样一个“木匠世家”里。夏家是一个时代从事精细木作的木匠家庭,第一代来自晚清时期扬州南郊一带有名的木工师夏茂森。他继承夏姓洪都祠堂的木工技艺,使得精细木作得以完整地流传。此后,夏家将此门手艺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在施桥镇一带从事精细木作,且每个传承人都有各自擅长的木雕品类。  
如今,如果算上夏元安的儿子夏磊这一代,夏家已经是五代从事精细木作行业了。  
由于出生木匠世家,夏元安很小开始就接触到木作技艺,在他上十岁的时候,他就开始学着大人,做一些木工活,比如说做小板凳、小桌子。而到了17岁时,夏元安正式成为了一名木匠――当时,位于六圩的邗江红木工艺厂,正招收一批学徒,爱好木工活的夏元安前往应聘,由于具有较好的木工基础,顺利入选。当时,木匠一般都是靠走家串户“揽活”营生,而能够进入一家“国营单位”,已经算是很不错的“成就”了。  
在邗江红木工艺厂,夏元安从最基础的下料开始学起,耐心向师傅们学习木工技艺,最终磨练出扎实的木作技术。“别看这个简单的木匠活,它的工艺其实很繁杂,大体上来说,包括了下料、光料、画线、梭榫、凿眼……等十个工艺,每个工艺都有学问。木工这个活,就是好学,但是难精,你要做一个东西出来,不难,难的是,不用任何钉子,你要把他做的牢靠耐用,还得光滑圆润。”回忆起这段学艺的经历,夏元安感叹,精细木工看似简单,但要学精难,现在可能很少人有这个耐心。  
独立创业  
开办了精细木作加工场  
在邗江红木工艺厂,夏元安工作了18年。随着时代的发展,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机械化大生产的木工厂开始大量出现,传统手工的木作产业,逐渐面临着巨大的冲击,而当时邗江红木工艺厂,虽然说聚集着扬州大量顶尖的传统木作艺人,但是还是没能抵挡得住时代的变迁,经营效益每况日下。  
1992年,夏元安决定独立创业,他辞去了在邗江红木工艺厂的工作,回到施桥镇老家,创办了一家自己的精细木作场。后来,由于拆迁,他又将厂房搬到了一江之隔的沙头镇夹江边上。  
夏元安的木作厂制作的产品,和在邗江红木工艺厂时都差不多,也都是以小型家具、八宝盒、博古架等小型木作物件为主。不过,面临生存的压力,夏元安决定“走出去”找市场。刚刚创业那几年,每隔一段时间,夏元安便要拖上一个大箱子,乘上火车,行走于苏州、上海等地,推销自己的产品。  
“就像现在的摆地摊一样,到了一个地方,找一个人多的街头,打开箱子,把里面的东西一字摆开,然后叫卖。由于这些东西价格一般比工厂里机器生产的都要贵,一般只有喜欢这种传统手工工艺的人才会买,所以往往并不是太好卖的。一开始时,脸皮薄,又不太好意思叫卖,所以往往半天也卖不出去几样东西,生存是很困难的。”回忆起最初创业的经历,夏元安连连感叹“不容易”。  
不过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由于夏元安制作的东西结实耐用,并且造型优美,很有文化韵味。所以渐渐地,他就积累了一批忠实的“买家”,慢慢的,有一些买家开始主动上门,向他订做东西。到了这个时候,夏元安才算是结束了靠游街串巷维持经营的日子。  
“事实上,当时的邗江红木工艺厂里,是有很多技术很精湛的老师傅的,很多人水平都并不比我差,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手工制作的木作由于耗费的时间长,成本较高,所以难以与机器生产的东西竞争,很多人找不到出路,就放弃了从事这门技术。只有我这样少数的人坚持生存了下来,并且将扬州的传统木作工艺传承了下来。”夏元安告诉记者。  
声名大振  
大明寺“佛龛亭”便出自他手  
经过十多年的坚持,夏元安逐渐在扬州精细木作界中声名远播,很多重要的工程,都找到了夏元安。  
2003年,大明寺要制作一个精美的“佛龛亭”来供奉一粒珍贵的舍利子,专门邀请了国内著名的古建筑专家潘德华来精心设计。这个“佛龛亭”采用斗拱结构,匠心别具,精美华丽。可是,设计图出来了,谁来制作呢?大家很快就想到了夏元安,于是便将此重任交给夏元安。夏元安根据图纸,花了两个月时间,用金丝楠木完美地打造出了这座“佛龛亭”,获得广泛的赞叹。“这件东西难就难在斗拱结构,对木工精细度要求很高,并且是完全按真实的古亭来构造的,工序很复杂,最终我们用了几千片木件,才完全了这件作品。”夏元安这样告诉记者。据了解,这件“佛龛亭”至今仍存放在大明寺栖灵塔中。  
夏元安的另一件代表作,就是用木作技艺仿制复原了《四库全书》的书厢书匣。据悉,乾隆年间,为储存御赐《四库全书》,在全国修建了七座阁,其中江南三阁――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杭州文澜阁中的书架书匣,都由扬州木工参与制作。夏元安复原的书厢书匣,古朴典雅,庄重大方,墩实却显灵趣。这两件作品均为楠木材质,纯手工榫卯制作而成,其中书厢长约50cm、宽35cm、高40cm,为框架结构,牢固美观,轻启两扇小门,木质清香扑面而来。“利用扬州传统精细木作技艺,复制这两件宝贝大约花了半个月时间。”  
由于夏元安复制的书盒造型优美,很有古韵,法国前总统希拉克访问扬州时,这种书盒还作为了珍贵礼物,送给了希拉克总统。  
此后,夏元安还为扬州“4?18”经贸旅游节专门制作过一件木制“八宝盒”,这件精美的八宝盒被当作礼物,赠送给前来参加经贸旅游节的嘉宾,引来一片赞叹。  
而正是在这些复制这些古韵的木作产品的过程中,夏元安开始研究起扬州传统木作的技艺,经常琢磨其中的“道道”,逐渐成为扬州传统木作工艺的专家,成为名符其实的“传承人”。  
子承父业  
让大学毕业的儿子回家做木匠  
夏元安逐渐成为扬州木作工艺的传承人,然而,随着自己年事渐高,下一代传承的问题,却又成为摆在他面前的一道难题。  
“干我们这行的,都是靠手工吃饭,做一件东西需要很长时间,论赚钱,肯定没有机器生产赚钱快,所以很少人愿意学。我之前也带过几个徒弟,但都没坚持多久就放弃了。”夏元安非常无奈。最后,他就打起了自己大学刚毕业的儿子的主意,一直“鼓动”儿子回家跟他“一起干"。  
  “我自己都没想过,将来会有一天当个木匠。”夏元安的儿子夏磊,是一位85后的园林专业大学生,此前未曾学习过木作相关知识。“毕业后,我开了一个奶茶铺。可是爸爸好像对我的创业并不看好,一直劝我回扬州,还希望我能在厂里当个木匠学徒,继承他的手艺。”  
  在父亲的“引诱”下,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夏磊关掉了奶茶店,回家做起了木匠,并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这门手艺。“一开始觉得木匠又脏又累,到处都是木削,自己应该不会坚持很久。但真正开始学习后,我突然感觉自己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很有趣、也很有成就感。”夏磊说。  
对于儿子的接班,夏元安虽然高兴,但也很心疼。他说,儿子不知道多少次被刨子刨断了指甲,没喊过一声痛。苦练加悟性,连夏元安自己都承认,儿子有些作品做得比他好,如木盒、木榫制作等。  
对于儿子的接班,夏元安坦言也会面对一些压力。“好不容易送儿子上了大学,到头来却让他回来和自己一样干木匠,整体和木头打交道,脏兮兮的,也会有一些亲戚朋友会说我,但是我不后悔,因为我相信这个技艺,还是有它的市场前途的。  
文化传承  
将打造扬州首个木作展览馆  
虽然儿子继承了自己的事业,将夏元安家世代从事精细木作的传统继承了下去,但是对于这门手艺的传承,他却仍有点担心。  
“首先是缺少接班人,其次是原料的稀缺。”夏元安说,目前他们厂里,连他本人在内,也不过只有4个师傅,且年纪都在50岁以上。“因为十年的学艺时间太长,再加上过程枯燥、收入有限,所以根本招不到年轻人来当学徒,光靠我们父子俩肯定不行,这门手艺还是有可能失传。”  
另外,传统扬州精细木作中,会使用紫檀、酸枝、花梨、金丝楠木等原材料,但现在这些材料已不多见。“因为材料稀缺昂贵,目前我们都以红木和楠木为主要材料。”据夏元安介绍,相比于原材料,成品的销售渠道更少。“多是熟人介绍,有文化单位,也有私人收藏。如何拓展市场,也是摆在他面前的一大问题。  
  为了进一步开拓木作市场、发扬精细木作文化,夏元安和儿子夏磊,从2年前就开始计划筹建木作展览馆。“一是为了展示我们制作的各种木作样品,方便客户更好地了解我们的业务;二是可以为感兴趣的市民,提供一个参观和了解精细木作的平台。”夏元安介绍,目前他们已经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并且展览馆已基本装修完毕,约有300平米,但因早先未有意识地保存各种样品,展览馆内的样品还需慢慢制作和充实,一些代表作也需还原,正式开放参观可能还需要1-2年时间。  
如顺利建成,它也将成为扬州首个私人木作展览馆。  
  除了建设展览馆,夏元安父子还一直在致力于将精细木作申请非遗保护项目,今年6月,夏元安父子申请精细木作传统工艺,正式成为扬州市级非遗项目。“申请‘非遗’不是最终目的,只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扬州精细木工能够走进大众视野,能够吸引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重视和保护这门传统手艺。”夏元安这样表示。
记者 何世春
我来说两句:
  为了回报扬州人多年的无私奉献,伊犁晚报特地为扬州晚报网与当地知名企业――紫苏丽人牵线搭桥...[]
关于我们 |
| 网站大事记 | 会员注册 | | | 在线咨询: Copyright &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法律顾问:  网站服务热线:2  邮箱:   
ICP备案号:苏ICP备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    扬备:C【论文】汉代建筑大木作技术特征(之一)――斗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00.0浏览总量总评分
评价文档:
&购买后可评价
4页¥2.004页¥2.003页¥2.006页¥3.002页¥1.002页¥1.005页¥2.004页¥2.003页¥1.007页¥2.00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汉代建筑大木作技术特征(之一)――斗该​文​对​汉​代​建​筑​大​木​作​技​术​之​斗​​进​行​研​究​.​联​系​考​古​发​掘​实​物​资​料​,​现​代​研​究​论​著​等​,​进​行​系​统​地​分​析​、​论​证​.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同期刊文献第二届全国高职高校学生木作技艺竞赛中木材工程学院参赛选手喜获佳绩——学院新闻——木材工程学院
第二届全国高职高校学生木作技艺竞赛中木材工程学院参赛选手喜获佳绩
第二届全国高职高校学生木作技艺竞赛由国际木文化学会(IWCS)主办;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国际木文化学会(中国)承办;国际林业研究机构联合会支持,经过多方的共同努力,大赛在中国湖南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圆满落幕。
本次技能大赛参赛代表队有本科院校东北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北华大学、浙江农林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广西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12所;高职院校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安徽休宁县第一高级职业中学3所,共计15所高等院校,16名参赛队员参加了本次大赛。本次大赛也首次将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参赛选手统一编组,同台竞技,共同评判,打破了性别、学历级别的限制。
我院在首届大赛所获得的优异成绩,本次大赛被组委会特批允许两位参赛选手参赛的唯一代表队。王宁同学不负厚望以总评成绩第二名的好成绩获得二等奖,刘颖(女)同学以总评成绩第六获得三等奖。 &
& & & & & & & & & & & & & &获奖证书&
国际木文化学会副会长Howard&Rosen&博士(美国)、北京林业大学赵广杰教授为王宁颁奖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副校长刘元教授为刘颖(女)颁奖 &
国际木文化协会执行长侯文彬先生、秘书长苏金玲女士与参赛代表合影
& & && & &
参赛选手比赛现场
& & &参赛选手与获奖作品 & &&
& & & & & & & & & &刘金荣评委为参赛选手刘颖点评指导
& &木材工程学院在赛前积极组织策划,以学生社团&&&巧匠&俱乐部为基础,分别通过实践操作、设计选拔等多种手段,初选出5名选手作为备选队员;又通过&四仰八叉&凳的实践制作选拔出最为优秀的2名队员进行为期10天的强化培训。组建以尹满新院长、朱志民书记为组长,张琦副院长为副组长,李金甲、陈峰、夏兴华、张溢轩、梁淑楠为组员的评判培训指导小组,积极开展全程的评判工作以及后期的专项培训指导工作。通过共同努力与积极准备;选手坚持不懈的强化训练共同获得的以上荣誉。
木材工程学院
附录:国际木文化学会(International&Wood&Culture&Society-IWCS)是世界各地木材相关领域的热心人士为木文化的研究、学习和推广而组成的非盈利性组织。2007年7月在美国正式注册成立。
主校区:沈阳市苏家屯区枫杨路186号 邮编:110101 电话:
鞍山校区:鞍山市铁西区达道湾职教城 邮编:114011
技术支持:“中华木工委”:拯救木作技艺
&&&&河南文化产业网讯:&对不起,纠正一下你的发音,不是四声,应该读平声。&刚一见面,记者就在&木作&的&作&字发音上露了怯。作为刚刚成立的&中华木作文化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木工委)副秘书长,张天舒笑着对记者说:&不光你读错,很多人都是这么错着念的。&
  提起&木作&,可能很多人会联想到木头、家具、木匠,还有鲁班。可是木头家具在市场上随处可见,难道还需要保护和传承吗?成立专门的委员会又有什么意义呢?
  在王府井校尉胡同旁一家包装厂的四合院里,张天舒指着木工委办公室的几间空荡荡的房子对记者说:&这就是木作。&然后又指着条案说:&这也是木作。不管是建筑、家具还是小木器,只要是用天然木材做原料,以榫卯结构为工艺基础,都属于&木作&。&
  张天舒说,木作历史悠久,早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时代就诞生了,已知出土最早的带有榫卯结构的木制品,就是河姆渡遗址发现的木地板。在宋朝的《营造法式》中首次提到了木作这个概念。之后明代的木作实用手册《鲁班经匠家镜》中更是记录了常用家具、农具的基本尺度和式样,以及常用建筑的构架形式和名称。
  但时值现代,木作逐渐衰落了。古建筑只剩维修了,文房四宝进杂物箱了,只有在一条条古典家具街上还能偶尔觅到木作的踪影。但在张天舒看来,即使在木作最后的阵地&&硬木古典家具领域,也充斥着很多混乱。
  &别跟我提文化,我不懂,我只知道,学徒时师傅就告诉我要把老祖宗的手艺学好,不能变味。可如今好东西就是没人认,你说咋办?&在北京大兴区狼垡一座8000平方米的院子里,干了一辈子木匠的张金明一见记者就苦着脸。尽管只有小学文化,可一块木头经他的手一摆弄,就能变成典雅雍容的条案、太师椅、罗汉床。一把斧子加上一把凿子,张金明打造出的榫卯,可谓千变万化。但如今他的古典家具厂只剩下9个工匠,6个专卖店也只&活&下来1个。
  张天舒告诉记者,像张金明这样境遇的木作匠人还有很多。原因之一就是在材质和工艺上,硬木家具市场缺乏传承有序的标准。
  张金明指着办公室里的一张黄花梨茶几让记者挑毛病,记者左看右看也没看出什么名堂。&这个茶几是从一条著名的硬木家具街上收的,摆在这就是活教材,让大家看看假木作长啥样。它用的不是榫卯工艺,而是用木销子把几部分连接在一起。由于木销子在暗处,一般人很难看出来,即使有人问,店家也会用&这是暗榫&搪塞过去。&在张金明看来,用木销子还算肯费点工夫,更有甚者,直接用铆钉枪固定连接,之后打上腻子、刷上漆,也当货真价实的木作卖。
  &传统工艺在木材处理上有一整套讲究&,张金明说,现在很多木作产品只要放上半年,不是变形了就是酥了,原因就是没按传统工艺对木材烘干。&硬木大多来自南方,水分很大,在加工前一定要进行烘干处理。操作这个过程要逐渐增温,并随时保持适当的湿度,完工大约需要一个半月。&除此之外,传统木作产品上光时需要擦蜡,这也很有讲究。一般先要用800目的砂纸打磨一遍,所谓800目,就是在一平方厘米内有800颗砂;打磨后涂上蜡,用吹风机烤化;等蜡完全干透后擦掉,再用1000目的砂纸打磨。如此反复三遍才算完成上光。
  过去,圈子里将木作匠人分为&大木作&、&小木作&和&混混&。&大木作&盖房子;&小木作&做家具;&混混&是手艺最差的,只能拼点小木器。让张金明郁闷的是,现在硬木市场上到处都是&混混&,他们出售劣质的&仿木作&,因为价格低廉,买账者甚多。而自己按照古法选材,辛辛苦苦设计打造出的木作,却因为鲜有降价空间而近乎无人问津。
  假的比真的好卖,面对这种尴尬的市场,张天舒告诉记者,问题的关键在于木作已然失去了生活的载体。在古代,不管是有梁有檩的木建筑,还是罗汉床、画案、桌椅,抑或是花盆、木架,处处都离不开榫卯和天然木材。但现在,曾经的木建筑被钢筋混凝土取代,不少人偏爱选择人造板、钉子、胶水拼接而成的家具,木作在更多时候仅仅被视为出于爱好的&摆设&。
  这种生活形态反过来也导致很多匠人在设计上的文化缺失。张天舒指着记者坐的一把硬木椅说:&这是一把紫檀木的清代款式文椅,在古代是摆在中堂的,应该简洁而朴实。但这把文椅的扶手上却雕着凤嘴等女性化装饰,与用途自相矛盾。&
  实际上,中华木作有着很深的文化和哲学底蕴。张天舒说,木作中的榫卯工艺体现了中国人解决复杂问题的灵活思想。&因为木材会热胀冷缩,这种力量是巨大的,任何胶水或钉子都无法抗拒。榫卯工艺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经由它的连接,当木材胀缩时,力被分散到整个木作的各个方向,保证木作不会变形。&
  此外,木作也蕴涵了古老的东方哲学。张天舒指着对面的窗户说:&这是用木条拼出的冰裂纹,当阳光照射在窗户上时,透过冰裂纹映到屋中的,是光亮与阴影的组合。这种组合会随着季节与时辰变换,在光与影的交替中,体现了古人阴阳互生、阴阳平衡的哲学。&
  谈到木作文化,中国古典家具研究会副理事长张德祥告诉记者,木作体现了儒、释、道三种思想。首先,任何木作都有固定的款式要求,有强烈的序列感。比如椅子就分为圈椅、文椅、太师椅、官帽椅等,与儒家强调的等级制吻合。其次,木作都十分简洁,尤其是明代的条案、圈椅等,往往用很少的木料能实现大部分功用,这种以少胜多的工艺体现了禅宗的意境。而尊重木材的天性,根据南北气候调整榫卯间隙的做法,则与道家崇尚自然的观点如出一辙。
  日,为了保护和振兴中华木作文化,张德祥与张天舒等人发起成立了&木工委&。这个隶属于中国文化促进会的半民间组织,主要负责团结联络木作工匠,挽救木作技艺。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木工委顾问罗哲文告诉记者,木作这种传统工艺的确需要有人研究,但与此同时,木作匠人的地位也有待提高。
  张德祥说,传统的官本位思想使国人普遍不重视工匠。孔子就曾说过&君子不器&,也就是说有修养的人不要干手艺活,因此大部分的能工巧匠都难以青史留名。而西方国家的钟表匠、琴匠却有很高的地位。
  为了提升木作匠人的社会地位,木工委准备在今年举办全国木作代表作品展。届时,将从全国300件木作精品中甄选出30件,每件作品都将按榫卯结构拆解展示,同时还会打上工匠的名款。不过对此,张金明并不感兴趣,他关心的是硬木家具市场什么时候能走出低谷,自己不用每天都为工人的工资发愁。
  木工委的成立,无疑给古老的中华木作撑起了门面。但从王府井校尉胡同到大兴狼垡有几十公里,张金明对市场的抱怨与张天舒对文化的追求之间,亦有不小的距离。可能就像张天舒说的,让木作重新成为生活的载体,前路茫茫。
&&来源:新华网 作者: 编辑:王明慧&&&&&
 ―  ― 服务条款 ―  ―  ―  ― 
Copyright & 2006 河南文化产业网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B2―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南省委员会办公厅 | 主办单位:河南省文化厅 | 运营单位:河南省中原文化信息中心
技术支持:河南省中原文化产业发展中心有限公司 | 文化新发现、产业交流热线:7
交流信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素元木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