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个人的管理读后感】的读后感

第41期中青班学员感言集
第41期中青班学员感言集
弘扬井冈精神&
展示青春风采
中共长沙市委党校(长沙行政学院)校长(院长)&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红动井冈,激情飞扬。在这个充满喜悦、等待收获的季节,市委党校第41期青干班的全体学员赴红色革命圣地井考察学习,接受党性锻炼。短短三天的学习之旅,学员们深受教育,深受震撼,感悟良多。回来后,每位学员认真整理思绪,结合真情实感,联系自身实际,写下心得体会。班委会的同志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将大家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整理提炼,编辑成集。即将定稿付梓,班长将书稿摆在了我的案头,请我作序。翻开带着淡淡墨香的书稿,我强烈地感受到了青干班学员47颗火热的心灵,感受到了学员们青春的活力与风采。加之向来对青干班高看一眼,厚爱一分,于是砰然心动,不加思索,我便欣然应允,写下这些权当作序。
巍巍八百里井冈,孕育和容纳了伟大的中国革命。70多年前,在艰苦卓绝的井斗争中,在开创井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形成了以“胸怀理想、坚定信念,实事求是、勇闯新路,艰苦奋斗、敢于胜利,依靠群众、无私奉献”为主要内容的井精神,为中国革命播撒了燎原火种,成为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这种精神穿越时空,永放光芒。
此次党性锻炼,选择革命圣地井,这是一次难得的红色培训,是一次特殊的人生历炼,是一次全方位接受井精神的洗礼过程。可以说,既锻炼了体魄,洗涤了心灵,又锤炼了党性,汲取了力量。学员们普遍认为,这是一次涤荡心灵的洗礼之旅,是一次锤炼党性的教育之旅;一次井冈行,一生滋心田。作为活动的组织者,作为党校,就是希望青干班的学员,通过在烈士陵园敬献花圈,重温入党誓词,深情缅怀革命先辈丰功伟绩,激情高唱红色革命歌曲,吃着红米饭南瓜汤,身着红军服漫步在红色土地,徜佯于八角楼、大井毛泽东故居、小井红军医院,重走朱毛红军挑粮小道,亲临黄洋界哨口,聆听革命后代亲口讲述先辈们的英雄事迹等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中,感受井精神,将井精神发扬光大。
井精神不仅是鼓舞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指引,也是我们共产党人永远的精神家园。新中国成立后,井精神被中央四代领导核心一再强调:人民群众生活富裕了,日子好过了,宝贵的井精神不能丢,要发扬井精神,大力弘扬井精神。胡锦涛总书记深刻指出:“伟大的井精神集中反映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我们要结合时代的发展,结合党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任务的变化,结合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实践,让井精神大力发扬起来,使之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放射出新的光芒。”因此,传承、弘扬井精神是我们的职责所系,使命所在。我们要认真领会和深入贯彻胡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结合崭新实践,在发扬光大井精神中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积极开创未来。
中青年干部是长沙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和希望所在,肩负着推动长沙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的重任。围绕如何弘扬井精神,结合青干班学员的实际,我提以下四点,与学员们共勉:首先,胸怀理想、坚定信念是井精神的灵魂。新的时代条件下弘扬井精神就要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崭新实践中拼搏奋斗。其次,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井精神的核心。新的时代条件下弘扬井精神就要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坚持用新眼光看待新事物,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思路谋求新发展,在破解发展难题、探索发展新路中与时俱进。第三,艰苦奋斗、勇于胜利是井精神的基石。新的时代条件下弘扬井精神就要戒奢戒侈、戒骄戒躁,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永葆革命的政治本色。第四,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井精神的根本。新的时代条件下弘扬井精神就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足本职创先争优中践行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观有所感,感有所悟,悟有所动。借此机会,衷心希望广大学员朋友将这段难忘的记忆珍藏心底,将井精神永远铭刻在心,自觉做井精神的实践者和传播者,在今后的工作中,无论面对多大的考验和磨炼,坚持做到理想信念不动摇、革命意志不涣散、奋斗精神不懈怠,更加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努力工作和学习,为长沙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率先发展,为民族复兴、国家强盛争光添彩,奉献自己应尽的力量!
“成如容易却艰辛””。这是一部凝结着作者、编者的心血和愿望的小集子。内容丰富宏阔,题材广泛多样。很多文章回顾艰难岁月,联系现实生活,展望美好前景,既有思想高度,又有理论深度;既情真味浓,有感而发,又清新隽永,颇具文采,细细读来,具有叩响心灵、给人感动、激发斗志、催人奋进的力量。因此,我相信,学员一卷在手,必将受益终身。
&&&&&&&&&&&&&
——井之行有感& 陈敏
踏上井这片红色土地,望见那面标志性红旗雕塑,我那一路飘忽不定的心一下子变得宁静肃穆,六个小时的颠簸疲惫一扫而光,好像找到了一种归属。
这是一片既熟悉又陌生的土地。说熟悉,是因为她在我的记忆中总是那样鲜红;说陌生,是因为她多少年来只是在梦中而从未走近。今天,终于梦想成真,我们长沙市委党校第41期中青班全体学员来到了这块浸满无数烈士鲜血的红土地上,接受专题授课、与老红军后代互动、追寻先辈们走过的足迹。一堂堂生动的课程、一幕幕感人的场景,让我们的心灵在历史和现实的碰撞中受到强烈震撼。
井是英雄山,她有讲不完的传奇故事;井是摇篮,茫茫暗夜的一点革命星火,引燃一场漫天大火,把一个赤县神州烧得通红通红,铸造出一个崭新的中国。徜徉在五百里井冈群峰之间,呼啸的山风,滚滚的流云,仿佛让我们听见当年漫山遍野的厮杀声,闻到那弥漫的战火硝烟,感受到一个时代的激烈震荡。在井革命烈士陵园重温入党誓词,走在小井红军医院的走廊,好象看到了硝烟中医务工作者在不停地忙碌;重走朱毛红军挑粮小道,沿着红军行军路线穿越山林、河谷,深刻感受着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信念坚定的强大力量;站在黄洋界的纪念碑下,好像听到隆隆的炮声在耳边回响;在井革命博物馆参观了井革命各个时期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的雕塑,挂像,模拟战场组合人像,电视片段……我们无一不被老一辈革命家和无数先烈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所感染。在历史情景中学习,在现场体验中受教育。黄洋界哨口、小井红军医院、大井朱毛旧居……当这些耳熟能详的革命故地鲜活地呈现在面前时,当背后的故事被一一道来时,我们仿佛感到历史触手可及。
在切实感受到革命党人伟大精神,感受到革命党人坚定信仰的同时,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问话与思考:到底是什么使四万万同胞围绕在共产党周围?是什么使中华民族拯救于危亡的海洋?是什么推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又是什么能让当今中国充满希望的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无可置疑的答案我们了然于胸,那,就是信仰。伴着初冬井的瑟瑟夜风,坐在宾馆的灯下重读毛泽东当年在《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描述的是在那种白色恐怖形势下,面对强敌,弱小的红军在五百里井冈中段的一个狭小范围内,在一个当时只有两千多村民的山区里,要维持自己的生存是何等之难。没有坚定的信仰,没有百倍的信念,任何一个人都难以坚持下来。“松柴烤火千里香,穷人骨头坚如钢;死了要埋井,活着就跟共产党。”这是我在井读到的许多革命歌谣中的其中一首。这些歌谣话语朴实,却是当年千千万万革命者发自内心的真情,是渴望翻身解放的贫苦民众的呐喊,反映了老百姓对共产党的感激,也正因如此,他们能够在艰苦的岁月里吃着粗糙的红米饭,喝着没有油盐的南瓜汤,盖着干稻草为理想而浴血奋战。是信仰,是忠诚,是坚信革命必胜的信心,是对幸福生活的渴望,支撑他们度过了艰难岁月。这,就是具有坚定信仰的共产党人笑对生活的态度;这,就是今天的人们难以理解的人生旷达。
哲学家萨特曾说过:“世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今天我们眼前的世界前所未有的缤纷和嘈杂,我们的内心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诱惑和冲击,我们曾一度坚信和执着的信仰也似乎扑朔迷离。“信仰危机”、“精神危机”各种思想也鱼龙混杂。生活在和平的年代,可以感受碧血丹心的赤诚,但无法在生和死的抉择中验证在内心深处的信仰,这不是危机,信仰也没有在花团锦簇中掩埋。井精神,从理论到实践,从理想到现实,同学们的心都被填得满满的,同学们的灵魂都被净化,同学们的斗志都被革命的信仰鼓舞着。我们今天的好日子,是用井时期革命者的生命代价换来的,我们今后的好日子,更需要井精神作为信念支柱,自觉地把人生追求和价值目标融入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奋斗之中,做一名无愧于党和人民培养、无愧于人民群众期盼的好公仆。
回顾岁月蹉跎,井冈四处云遮雾罩,群山起伏,烟波浩淼。但是,这云雾让我对历史和现实有了一种感悟:信仰,或许就是一种终极的追求和希望。没有信仰,就如雾里看花,四顾茫茫,不知所往;有了信仰,就像有了指南针,即使云雾再厚冰雹再大也无妨。短暂的三天党性锻炼很快结束了,但井精神已溶于我们的血液,革命的信仰已在我们思想根深蒂固。这种精神,这种信仰将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着我们永远向前!
行走于现实与历史的可触摸或不可触摸的空间,心灵洗礼蝶变成人生的精美华章。——题记
在中青班的两个多月学习的日子里,奔波于校园,行走于精心安排的学习考察活动场所,学习的紧张,难以释怀的工作忙碌,使我的生活犹如苦行僧般疲惫。但内心却在这学习生活的负重中常被感动,心境在短短的时间里经受炼狱洗礼,脱胎换骨,豁然开朗。
初到中青班学习,我把这三个月定位为一个例行的组织程序,可后来随着对学习生活的参与和了解,我完全改变了学习的态度。优美的环境,安逸的学习,精彩的课程安排,让我们耳目一新。项目制教学、无领导小组讨论、公共危机突发事件处理、演播厅新闻发言,一个一个精彩的镜头永恒的定格在每一位学员的心目中。随着与同学们的交往,其聪慧者有之,才俊者有之,沉稳者、雄辩者无不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一向忙碌于工作的我见贤思齐之心陡然而起,深切地体会到学习和思考于青年的我们是何等重要。
行走于党校校园,久违的学习生活让我觉得这种短暂的充电必然成为我人生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加油站。
到市福利院和市特殊教育学院的参观则让我经历从未有过的人生震撼。福利院的整洁、舒适,孩子们的如花笑靥,垂暮老人的淡定平和,让我对伟宏、甲龙院长以及福利院工作的员工充满敬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他们的爱心让这个社会最底层被遗弃的孤儿充满爱心地进入社会,让最需要关爱的老人享受天伦之乐后安详地离开人间。漫步于特殊教育学院的校园操场,我被无数个画面所感动。搭手而过的盲童,在他们的心中,必定有一个光明的世界;激情表演的学生,他们的脸上写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手摸象棋子的学生,他们心中同样感受的是楚河汉界的厮杀声;做手工的学生,他们用无穷的创意把最美的作品贡献给我们……我当过六年老师,但我仍为这群特殊的孩子们所感动。在楼梯口,有个聋哑小女孩提示掉队的我赶紧去追赶前面的大队伍,我向老师学了手势告诉她“谢谢”,她立刻跑过来拉住我的手,高兴的似乎看到了知音。那一刻,我的泪花终于抑制不住地模糊她纯真的笑脸,而她的老师此时正站在远处会心地笑着。一群身体有缺憾的孩子们,他们高扬着的是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人生的美好追求!是可敬的老师们,点燃了他们内心的明灯!
行走于斯,我在想,快乐和幸福是什么?我们平时是怎样对待我们的工作,对我们服务的对象——老百姓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和态度?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建立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价值观呢?
怀着朝圣的心情,踏上革命圣地井。曾见证了那段血与火的革命战争历史的苍松翠柏,在那朔风凛冽的细雨中卓然挺立,平添几分肃穆。两年零四个月的时间,在历史长河中仅仅短暂一瞬,却决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进程。在小井红军医院,触摸当年他们为理想慷慨赴义的坚定信念。我们难以想象,当年的柔弱女子曾志是怎样的一种毅力支撑着她铁肩担起革命的大义。在茨坪八角楼,站在当年毛泽东同志伏案的桌前,窗外,翠竹无言,见证着当年这里一根灯芯发出的火光照耀中国革命的辉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凭借的是对革命理想的坚定信念,对中国革命洞若观火的精确判断。在朱毛挑粮小道,我们挑战着自己身体的极限,感受着当年红军战士的英姿穿行于这崇山峻岭之中。他们挑起的不是粮食,他们挑起的是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未来。我们可以想象,当年毛泽东小憩于挑粮小道旁,吐着湘音,吞着旱烟,烟雾缭绕之中,是伟人面对艰难困苦无所畏惧、气吞山河的革命豪情。面对一万多个密密麻麻牺牲红军的名字,我们的内心充满敬意。伫立在无字石碑前,我们难以名状对这卑微得连名字都没有留下的三万多名红军战士的感情,他们无声地用生命和鲜血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基,我们无法铭记他们的名字,但我们记住了他们不死的精神,那就是内心永恒追求的理想信念。
黄洋界的炮声穿越历史回荡在耳际,思绪穿越时空融入那段血雨腥风的岁月。脚步行走于相同的土地,心灵漫步于历史的时空。战争的硝烟早已离我们远去,然而伟人的信念,先烈的忠魂,无时不敲打我的内心。
&人生价值到底是什么?级别的高低?财富的多少?物欲横流的功利社会,浮躁的心理往往使人的心灵蒙上灰尘。当官不是一辈子的,财富是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的。物欲的追求,感官的享受只会让一个人迷失自我。我们不再需要为理想信念贡献出鲜血和生命,应该怎样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答案写在福利院老人、孩子的脸上,答案写在特教学院学生的笑脸上。那就是用我们的赤诚之心,用我们的奉献来点燃和照亮别人的内心,让这个社会到处充满温暖和阳光。
快乐是在给予中获得,幸福是在自我实现中体现。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作为一名人民公仆,实现自我价值,那就是心中时刻装着老百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各自担负的工作中,让老百姓住得舒适、工作有保障、收入有来源、精神有追求、生活殷实富裕、幸福美满、社会和谐稳定。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行走,或是脚步匆匆,或是心灵游动。行走于井,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触摸先贤的足迹;行走于慈善之旅,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看到人性美好光辉,审视良知和责任;行走在喧嚣的年代,照亮心境的是静谧之夜高悬的星空,铅尘洗尽,返朴归真。
井党性锻炼有感
在这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期间,市委党校组织安排我们第41期中青班全体学员赴革命圣地井接受革命教育,开展党性锻炼,虽然只有短短三天时间,但我们受到的教育却是生动而又深刻的,我们的党性修养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
井是中国革命的摇篮。红色根据地在这里开创建立,党的领导在这里得到加强,中国革命从这里走向胜利。井的革命斗争史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年零四个月,但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朱德为此亲笔题词:“天下第一山”。
踏上红色圣地,我们怀着对上一代伟人和革命先烈无比崇敬和缅怀之情,在革命博物馆聆听了井革命斗争史,到北山烈士陵园重温入党誓词,凭吊革命先烈,还参观了毛泽东旧居、小井红军医院等革命历史遗址;我们还学唱了革命歌曲,听烈士后人讲述当年革命斗争时期的故事;我们更重走了朱毛小路,登上了有名的黄洋界。每到一处,大家都感到革命的胜利是那样的来之不易,隆隆炮声仍犹在耳,为革命而奉献的无名先辈们英勇奋战、顽强抗敌的景象一次次浮现在我眼前,也深深地激励着每一位站在纪念碑前的学员!红色的种子已经播下,参天大树也已长成,并深深扎根于每个人心中。
井精神告诉我们,井革命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坚持实事求是的结果。井斗争的历史已经证明:坚持实事求是,中国的革命事业就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取得辉煌的胜利。在我们的工作中也要处处从实际出发,要实事求是谋发展,脚踏实地干工作。以实事求是的精神要求自己,在工作上不浮躁、不踏空,将工作落到实处。
与井第一次邂逅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还在上小学时,我每每被毛泽东《水调歌头·重上井》的诗句所感染,对井充满了憧憬和期望。入党多年来,却每每因各种原因,与井失之交臂。
终于,在组织的关心下,我有了第一次赴井党性锻炼的机会。 10月25日下午,在市委党校老师们的带领下,我与第41期中青年干部进修班的全体同学一道,终于到达了仰慕已久的革命圣地——井。在这里我们度过了既充实又忙碌,既充满激情又终生难忘的三个日日夜夜。我们不仅聆听了井干部学院教授们有关井的斗争和井精神的专题教学,又瞻仰了革命烈士陵园,重温了入党誓言,参观了黄洋界哨口、小井红军医院等革命遗址,还亲身重走了朱毛挑粮小道,激情学唱了革命歌曲,与红军后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从专题到现场,从听课到传唱,从交流到体验,我们一次次被工农红军的革命事迹所感染,所感动。“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精神深深触动了我们的心弦、融入了我们的灵魂。我们深深体会到:
一、“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井精神的基石
“秋收时节暮云沉,霹雳一声暴动”,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带领工农红军发动了震撼世界的秋收起义。在当时革命形势已处于低潮,敌强我弱,红军受到严重挫折的情况下,毛泽东带领的工农红军从实际出发,主动放弃攻打长沙,退往湘南。历经上坪会议、文家市会议、三湾改编和古城会议,红军艰苦转战一个多月,行程四千多里,终于将红旗插上了井,闯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是人民革命史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可以说:是“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精神铸就了井革命根据地。在当今世界错综复杂的政治形势和日新月异的经济形势下,这种精神同样具有伟大的指导意义。试想:如果不能做到“实事求是、敢闯新路”,而是因循守旧,人云亦云,一个国家如何能昂立于世界前列?一个人又如何能出类拔萃取得成功?
二、“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是井精神的核心
“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这是当时红军中流传着一首歌谣,深刻地反映了工农红军处于白色势力四面包围之中,却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坚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不断战胜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从而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正是由于有坚定的信念,小井红军医院的130多名医生、护士和伤员,才能淡然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慷慨就义。正是由于有艰苦奋斗的作风,“朱德的扁担”才会那样的感动一代又一代人,我和同学们重走朱毛挑粮小道时才会那样争先恐后,挑粮的同学和体弱的同学才会那样坚持、坚持、再坚持。正是由于有艰苦奋斗的作风,小井红军医院的医护人员才能在医疗设备简陋,药材缺乏的情况下,自制了竹镊子、竹软膏刀、竹药筒等医疗器械,上山采集和配制中草药治疗伤病员。也正是由于保持了艰苦奋斗的作风,已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的老红军曾志奶奶,才能含泪拒绝身处井贫困农村的孙子提出的帮助解决户口的请求,为了不给政府添麻烦而毅然选择把曾孙女送到民办大学,一度被儿孙们误解为“古怪的老奶奶”。现在的人们可能会认为老奶奶是那样的不近人情,特别是当下的少数持“我爸是李刚”论调的官二代和富二代眼里,她简直就是十足的傻瓜。同学们却在老红军曾志奶奶值与不值的探讨中,不知不觉的被“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的井精神所打动,纷纷表示: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锻炼,坚持艰苦奋斗,干好本职工作,绝不以权谋私。
三、“依靠群众、勇于胜利”是井精神的精髓
“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这是毛泽东同志对井革命成功经验的总结。正是由于“袁文才、王佐”等地方革命力量的支持,井红色政权才得已建立。正是由于根据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工农红军才能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取得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打败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围剿,不断扩大和巩固红色革命根据地。我深信: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同样只有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体察人民群众疾苦,关心人民群众生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团结和带领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硝烟和战争,成就了一代伟人,造就了无数先烈,更铸就了伟大的井精神。让我们继承和发扬井精神,在实际工作中,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坚定信念,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将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不断推向前进。
难忘井之旅
  10月25日,秋雨绵绵,秋风瑟瑟,我们第41期中青班全体同学乘大巴前往井进行为期三天的培训学习。通过生动活泼的专题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互动教学等形式,通过敬献花圈凭吊红军英烈、参观革命旧址、重走朱毛挑粮小道、重温入党誓词、聆听红军后代讲故事、学唱革命歌曲等活动,市委党校对我们进行了一场革命传统教育、中共党史教育和党风廉政教育。培训时间虽短,但使我们思想受到震撼,心灵受到洗礼,精神得到升华,党性得到锻炼。井之旅终生难忘。
难忘井八角楼的灯光&
从小我就知道八角楼的故事,这一次亲眼目睹了向往已久的八角楼,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八十三年前,当中国革命进入低谷时,毛主席在八角楼的清油灯下,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保存了革命的火种,使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八角楼那微弱的油灯之光,在茫茫黑夜里照亮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此次培训学习,让我更加坚信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那就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中国革命成功的经验总结,也是我们党新时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指引和精神支柱。
难忘井三女杰&
导游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个英雄事迹,特别是文武双全的“井红军三女杰”——贺子珍、伍若兰、曾志的感人事迹更是震撼心灵催人泪下。当年在井的炮火硝烟枪林弹雨中,她们飒爽英姿冲锋陷阵,战功赫赫。
贺子珍是毛主席的夫人和秘书,她参加了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役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更让我感动的是,六度怀孕的她为了革命坚韧不屈始终战斗在一线。
红军美女战士曾志,她历尽磨难九死一生,无论在解放战争时期还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始终如一,毫不动摇。更让我们震撼的是,作为功勋卓著的老红军和位居高位的老领导,直到她1998年去世,她始终没为儿子和孙子安排工作,大儿子石来发至今还是一位农民。她的临终遗言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位真正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和博大胸怀!
有“双枪女将”美名的伍若兰,她双手打枪百步穿杨, 她的事迹惊天地泣鬼神。为了保卫军部和首长的安全,自己带领警卫排首先突围吸引敌军,最终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种种酷刑,丝毫未能动摇她坚定的革命信念,年仅23岁英勇就义。
这三位巾帼英豪的典型事迹,让我看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豪迈气概和共产党员对理想信念的坚定信仰!也让我们深深懂得了革命胜利来之不易,更让我们感到肩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责任。追怀她们的业绩和精神,将永远是我前进不竭的动力。
难忘井精神&
三天的井之行,井党校精心组织,热情的谭老师及讲解员,始终满腔激情为我们传播着“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创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精神,让我们耳濡目染深受启迪。学习井精神,更重要的是要实践井精神,我们要坚定信念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井精神与工作实际相结合,为长沙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将井精神这一党的宝贵财富代代相传永放光芒。
大美井冈,红色摇篮。
巍巍井,不屈井冈人。
八十三年前,一支工农革命军在后来成为新中国领袖——毛泽东的率领下,来到井,从此揭开了开创新中国的序幕。那一方热土,诞生了毛泽东、朱德、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留下了卢德铭、袁文才、王佐等一个个鲜活的名字,镌刻了茅坪、茨坪、大小井等一个个鲜红的记忆,更传承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精神。
八十三年后,中共长沙市委党校第41期中青班一行50余人来到井。“红米饭、南瓜汤”,朱毛挑粮小道,一种久违的历史记忆在共和国最基层的党员干部的脑海被唤醒并深植。烈士陵前宣誓,革命歌曲教唱,先烈后人追忆,整个行程紧张而又有序。雨中伫立,一种情结在心头挥之不去,一切是那么的凝重;谛听军歌,一种热血在身体快速奔流,一切是那么的激情;缅怀先烈,一种责任在脑海难以忘怀,一切是那么的发人深思。
八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井冈路。八十三年,一个伟人的生命历程。历史往往是那么的巧合。八十三年后,我们,共和国最基层的党员干部来到井冈,此行,就是要“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不忘历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支军队,都有他的奋斗史。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即便“新兴”如俄罗斯,伟大的苏联卫国战争,依然是她挥之不去的情结。井的斗争,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光辉道路,是一部辉煌灿烂的史诗,是一曲动人心魂的英雄壮歌,历史理当永远铭记。
不忘宗旨。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为民解忧,做人民公仆,是一名共产党人的本色表现。
不忘使命。让中国永远雄立东方,让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世界民族之林,是每一个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使命神圣而光荣,前途任重而道远。使命是航标,使命是动力。“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必须牢记使命,为实现富国强民的宏图伟业而努力奋斗。
不忘精神。中国共产党和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在八十多年的奋斗中,诞生了伟大的井冈精神、伟大的延安精神、伟大的九八抗洪精神,归根结底是一种不屈的民族精神,一种敢于创新、勇于胜利的奋斗精神。精神不死,激励后人。只有信念坚定,奋发有为,与时俱进,锐意进取,才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不忘职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其位,就必须谋其政。“心中唯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家宝总理用一句唐诗表达了一个大国总理居“庙堂之高”的忧国忧民精神,“邑有流亡愧俸钱”,也应当是每一个基层党员干部处“江湖之远”的爱国爱民情结。
美哉,井。壮哉,井冈魂。
井之行党性锻炼心得
同样的事物,同一个人去经历,由于时间各异,学习考察的目的不同,所产生的认识和感悟将有极大差异与区别。我的两次井之行,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1997年3月至7月,在市委党校青干班学习,组织到云南的昆明大理、西双版纳等地考察学习,我的认识仅停留在直观上的粗浅感受:领略祖国河山的无比壮美,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友谊,开拓个人视野。当时看起来,这几点收获弥足珍贵,特别是在开拓视野、加强学习交流、促进工作方面感觉收获颇丰。
而今年中青班的井之行,对我来说,是一次党性锻炼的重要历程。让我的心灵受到震撼得到洗礼。我的思想认识有了新的转变和升华。先辈们为中华的崛起、为广大劳苦大众的幸福而舍小家、甚至牺牲个人生命而在所不惜,一切的一切,让我思绪万千,感动不已。深感一名新时期的党员干部接受党性锻炼是何等的重要。这次井之行是我人生的重要一课。
由于党校的精心组织,这次参观学习安排十分紧凑,内容十分丰富。在井我们瞻仰了革命烈士陵园,向长眠在这里的烈士敬献了花圈,在烈士陵前重温了入党誓词;参观了井革命博物馆、茨坪、黄洋界哨口、大井毛泽东旧居;在小井红军烈士墓前向先烈宣誓;重走了朱毛红军挑粮小道;听了井干部管理学院陈胜华教授《井斗争与井精神》和吴晓敏教授《增强党性,坚定理想信念》两个专题报告;听唱革命歌曲,并与烈士的后代进行了交流,同时领略了井的巍峨雄伟、钟灵毓秀的景色。身处其间,我仿佛看到了三湾改编时的党旗飘飘,听到了大井练兵的阵阵吼声,闻到了黄洋界上的浓浓硝烟,深悟到了当年红军艰苦卓绝,英勇奋斗的革命情怀,井会师的动人场景如在眼前。
我知道我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铺垫而成的,我现在脚踏的土地就是八十多年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及无数先烈为中国革命事业英勇奋斗铸就的热土。通过一系列的现场体验互动式教学,我对1927年9月至1929年2月的那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对井精神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尤其是在听取了红军后代的报告后,我作为“有泪不轻弹”的男儿,也禁不住眼眶湿润,喉咙哽咽……
“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道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却能保持着如此的乐观精神,这足以让我心灵深深震撼。这该有怎样一种精神理念!这该是怎样一种人生境界!联想到实际工作,若能有如此的心胸和情怀,还有怎样的困境不能面对?还有怎样的困难不能克服?江泽民同志对井精神作了高度概括:“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井的精神将时刻激励我,在今后的工作和人生中,不断奋斗,努力前行。
在重走朱毛红军挑粮小道的路途中,我又陷入了沉思,重新思考一直以来困扰我思想的三大问题:
一是为什么当年有那么多的热血青年加入到救国救民的斗争中去,虽然力量很弱小,却有着那样坚定的信念一往无前,甚至抛头颅,洒热血,死不足惜?我原来想,在交通不便的偏远山区,涌现了那么多烈士,产生了那么多将军,是不是当时为生活所迫?而今天的学习参观让我认识有了转变,现场的感受使我震撼。我深深自责,尤其在纪念碑前听讲解员讲述革命先烈面对死亡时的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慨后,我更为自己原来幼稚的想法而惭愧,那是对革命先烈精神的玷污。
二是为什么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畏艰辛矢志不渝地开辟一条新中国的道路?那些有志青年,如毛泽东,朱德,曾志等,他们家境富裕、条件优越,生活无忧无虑,但是他们却宁愿冒着生命危险,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加入到革命斗争的洪流中。我从毛泽东在井所写的《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的斗争》两篇文章中找到了答案。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革命力量在农村是否能存在和发展?革命红旗到底能够打多久?毛泽东同志不仅出色地领导了井的斗争,而且找到了革命的规律。他深刻分析中国国情,总结经验,科学地阐述了在敌人四面包围的情况下,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较为完整地论述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解决了在农村革命根据地怎样建立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怎样建设一支人民的军队,怎样建设苏维埃政权,怎样发动群众搞土地革命等一系列问题。毛泽东通过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初步解答了在当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中国如何取得革命胜利的问题。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顽强的革命斗志驱使他们致力于建设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从而走向胜利。我深为自己原有的“早生一百年,我同样去打江山”这种想法而汗颜。我认识到这是低级的功利思想。此次井之行让我受益匪浅。
三是为什么革命先烈的后代没有享受到优待时还如此地精忠爱国,无怨无悔?如袁文才、王佐等烈士的后代。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感人的互动式交流,我明白了这是因为他们对先辈们怀着无比崇敬的情感,对党的事业有着忠贞不渝的精神。在现场,我想,这样的交流应该由党中央倡导在全国省部级干部的层面上广为宣传。而对于我来说,更要洁身自好,廉洁从政,要加强党性修养,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走好人生每一步。
此外,我想,学习井的精神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树立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党的领导。
第二,自主创新,立足本职谋发展。
第三,艰苦奋斗,注重实干,以人为本,廉洁从政。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应时刻牢记党的宗旨,以井的精神时刻激励自己,勇于担当,乐于奉献,自强不息,居安思危。只有这样,才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先辈、无愧于历史与时代赋予的重任,也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1574448000
基层党员干部一定要弘扬井精神
&&&&&&&&&&&&
----井党性教育感悟& 梅文辉
金秋十月的最后一周里,市委党校安排了我们到革命圣地井接受党性锻炼和教育。这是一次全新的体验式教学,让我们一生难忘,学习体验与感悟之深冲击了我们的思想,触动了我们的灵魂,震撼了我们的心灵。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很多的即时感想由于一些条件局限,无法记下来,只能回来后再慢慢回想,细细品味,静静思考。
井之行的回想
25日下午我们师生一行50余人在淅淅沥沥的细雨中参观了井革命烈士陵园,敬献了花圈,并庄严地举起右手重温了入党誓词。接着还参观了茨坪毛泽东旧居。晚上江西省委党校的陈教授给我们上了一堂《井斗争与井精神》革命理论课,让我们深刻领会了什么是井精神。
26日我们继续参观了茅坪八角楼,体验当年革命的艰苦岁月里毛主席怎样领导工农红军建立革命根据地,然后大部队人马重走朱毛挑粮小道,体验艰苦斗争的岁月,经过近2个小时的艰苦攀登,我们全部到达赫赫有名的井五大哨口之一的黄洋界哨口。下午瞻仰了小井红军烈士墓和老红军曾志墓,缅怀革命先烈,并参观了旁边的小井红军医院,接着乘车到井革命博物馆参观,详细了解了井革命的历程。晚上江西省委党校的声乐老师和我们进行了一场激情教学,教我们学唱革命歌曲,场面激情澎湃。
27日上午是听吴晓敏教授主讲的《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专题课,下午是互动式教学,很有幸能听到老红军后代讲红军的故事,让井精神代代相传。袁文才、王佐和曾志之孙均到现场,同学们在听的过程中是那样地认真,又是那样地安静,因为老红军的事迹而多次感动落泪。现场交流时气氛也很热烈,还有两位同学当场作对联两幅,赋诗两首,并邀请三位老红军后人课后共进了晚餐。
井之行的感悟
三天当红军的革命体验历历在目,每一个参观点、每一个场景和每一堂课都让我们感动,让我们的党性在体验中自觉增强了,让我感悟太多,作为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党员干部,我觉得一定要弘扬井精神,特别要牢记历史,不能忘了根本,我在这次体验中总结了几条,觉得在我们当前的工作中必须时刻谨记。
(1)基层党员干部都应该要了解井的革命史和井精神。在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争当优秀共产党员的活动中增强党性修养,形成讲党性、讲原则、讲奉献的浓厚氛围,向曾志等老红军学习,向无数为革命捐躯的无名英雄学习。
(2)基层党员干部一定要坚定理想和信念。革命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先辈们具有了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以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战胜一切困难,最终取得革命的成功。社会主义建设中也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我们更应该迎难而上,愈挫愈勇,坚信一定能达到全社会和谐的理想目标。
(3)基层党员干部一定要深入群众。因为基层党员干部时时刻刻要直接面对群众,所以只有和群众打成一片、关心群众,才能赢得民心,从而巩固我们的基层政权,“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革命战争年代总结出来的党的群众路线,要继续更好地走下去。
(4)基层党员干部一定要有铁的纪律。基层党员干部只有遵守铁的纪律才能约束好自己,当好表率带好头,并赢得群众的理解与支持,有了深厚的群众基础,才有利于解决当前的各类矛盾和各类问题。
(5)基层党员干部一定要多搞调查研究。毛主席在井进行了充分的调查研究才写出了《井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而走出了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的崭新道路。只有多深入工作实际,实事求是,脚踏实地,才不会打无准备之仗,不搞拍脑袋决策,还可以避免形式主义,这样有利于科学决策,才能真正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6)基层党员干部一定要保持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艰苦朴素是党的优良传统,革命先辈用鲜血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当年的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自己应有的贡献。&&
在井精神的指引下前行
——井革命根据地学习感悟
井革命根据地,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领导湘赣边界军民开创的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的史册上,井素以“中国革命的摇篮”著称于世,朱德称之为“天下第一山”,彭德怀称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再次登上金秋十月的井,我已不是当年那个只惊羡于井风景的懵懂青年。今天的我,怀揣着朝圣般的心情,与同样梦想寻根革命理想信念的中青班同学,一同走进这革命的摇篮圣地,开始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红色人生旅程。
在革命的故地体会井精神
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微凉的秋雨,宛如在述说当年革命英烈们一个又一个可歌可泣的英勇故事,让身着红军军装的我们心情悲凉如雨;井革命烈士陵园前的入党宣誓让我们对“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朱毛挑粮小道上,沿着红军行军路线穿越山林,我们感受着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精神和越是困难越向前的气概;在茅坪八角楼,旧居内陈列的砚台、桌子、床铺,我们不禁遥想起诞生于此的著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小井革命烈士墓和曾志墓前,我们仿佛触摸到革命先辈鲜活的灵魂,心里涌动着无比崇敬之情。黄洋界哨口、小井红军医院、大井朱毛旧居……当这些耳熟能详的革命故地鲜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时,当背后的故事被一一道来时,我们仿佛感到历史触手可及。一次次体验式的现场教学,我们的思想得到洗礼,灵魂得到净化。在短短三天的时间里,我们接受专题授课、与老红军后代互动、追寻先辈们走过的足迹,一堂堂生动的课程、一幕幕感人的场景,我们的心灵在历史和现实的碰撞中受到强烈震撼。
在动人的故事里感悟信仰的力量
一个人如果没有信仰,精神就没有依归,就是一具没有灵魂的躯壳。在“井红旗飘万代”主题互动教学中,革命烈士袁文才和王佐之孙袁建芳和王生茂、老红军曾志之孙石金龙,分别用朴素的语言、真挚的情感讲述井精神指引下的动人故事,让我们再次深深体会到信仰的力量。当同学们含着泪听着曾志祖孙三代的故事和曾志同志的遗嘱——“死后不开追悼会,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在家里设灵堂……”是什么让位高权重的曾志婉拒分离数十载的农民儿子的小小请求,又是什么让一生传奇的老人如此淡然地安排自己的后事?人性中至善至美和人世间高尚珍贵的品格将我们深深打动。无数革命先辈锻造的井精神是我党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法宝,这就是信仰,我们的信仰就是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这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
在工作中身体力行井精神
弘扬井精神,坚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念。我们应该像井军民一样,把党的最高纲领的共性与最低纲领的个性统一起来,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纲领,用创建井道路的思想武装自己,从而坚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信心,坚信我国将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弘扬井精神,强化公仆意识。公仆意识,是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体现。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是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领导干部无论职位高低,都应强化公仆意识。公仆意识是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的本质体现,我们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不能忘记这一点。我们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必须认真学习体会“依靠群众”的井革命传统,牢固树立公仆意识。
3.弘扬井精神,增强节俭意识。作为中青年干部的我们肩负着社会主义建设的重担,节俭意识对我们而言尤为重要。在为政过程中,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努力提高行政效率,建设节约型政府;努力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降低能耗、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同时通过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办实事,求实效,珍惜民力,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不搞铺张浪费的“政绩工程”。
短暂的三天学习时间很快结束,但井精神已溶入我们中青班学员的血液里,这种精神将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渗透进我们的灵魂深处,永远指引我们前行的道路。
——井所见所闻所感
对于井,我并不陌生。因为在童年的记忆里,井冈翠竹、闪闪红星、八角楼上的灯……,这些早已深深打上烙印,刻在脑海里,挥之不去,历久弥新。加之慕“天下第一山”之盛名,前些年我曾亲临实地,因此这次能有机会再次近距离感受井,我心中充满期待、兴奋与喜悦。
十月底,第41期中青班的全体学员在刘国杰教育长、支部书记金立槟、班主任姚庆武等老师的带领下,赴井参观学习。走进巍巍井冈,踏访当年革命先辈的足迹,追忆往昔峥嵘岁月,那血与火的搏斗,那生与死的考验,那惊天地、泣鬼神,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英雄壮举,犹如一部气势恢宏、悲壮感奋的史诗画卷,历历展现在我们面前。一路行来,瞻仰革命烈士、重温入党誓词,参观毛泽东旧居和茅坪八角楼,重走朱毛挑粮小道,参观黄洋界哨口和小井红军医院,听专题讲座,与红军后代作互动交流,学唱革命歌曲……所见所闻,催人泪下,感人肺腑。通过现场教学、专题教学、激情教学、体验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全体学员普遍感觉到心潮澎湃,受益匪浅。
回来之后,整理思绪,我感觉真是不虚此行。可以说,这次井之行真正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一次信仰的锤炼,一次灵魂的升华,是一堂生动、直观的革命传统和党性教育课。这次活动,
对我触动很大,尤其让我对井精神有了自己的更深刻、更准确的理解与认识。结合这次参观学习和党性锻炼,我觉得,要让伟大的井精神发扬光大、世代相传,让井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放射出新的光芒:
首先,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指路的明灯,是前进的动力。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撒热血,为追求信仰、实现理想而坚贞不屈、英勇牺牲。在纪念堂,有的烈士的照片是本人的历史照片,有的只是根据他们的亲属和战友的回忆而作的画像,而还有很多因无法征集到照片只能用党旗和青松代替。在吊唁大厅,墙面嵌刻着井斗争时期壮烈牺牲的15744位烈士英名录,而许多为革命牺牲却未留下姓名的先烈则尽在无名碑了。作为新时期的共产党员,在缅怀这些悄然逝去的英雄,深受震撼和感动的同时,我们一定要树立崇高和远大的理想,要强化坚定和必胜的信念,对党忠诚如一,为党建功立业。
其次,要有坚强的奋斗品格。坚强的奋斗品格是井精神的灵魂。坚强的奋斗品格,说到底,就是要艰苦奋斗。在茨坪朱毛旧居里,陈设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当时的生活用品,当时根据地的最高领导人生活条件异常简陋,两条凳子架一个床板,每人每天只能点一根灯草,“红米饭、南瓜汤,挖野菜,也当粮”,当时的生存环境和斗争条件是何等的艰苦。小井红军医院战士的病床就是一块放在地上的木板,药房里的药品少得可怜,大部分是医院工作人员上山挖的草药。很多截肢手术都是在无麻药的情况下,在一张破桌子上进行。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我们真该好好思考一下,如何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怎样才能做到不骄奢、能吃苦、肯吃苦。因为,只有不贪图享乐,吃得苦中苦,方能苦尽甘来,取得成功。
第三,要有坚实的群众基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是革命改革建设的基础。任何事业,没有群众支持将失去根基,寸步难行。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井革命根据地是怎样从小到大、不断发展壮大的。通过重温这两年零四个月的历史,梳理这一错综复杂的战争与发展脉络,我深深懂得,是因为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同心同德,万众一心,才会有“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才能在敌强我弱情况下打败敌人反革命“围剿”,取得一次又一次的伟大胜利。因此,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充分相信群众,广泛发动群众,想群众之所想,谋群众之所难,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群众才会积极地配合和参与,最后才能取得较好的绩效。
第四,要有坚毅的创新探索。这是井精神为我们指引的道路和方向。换句话说,就是要实事求是、敢闯新路。建立井革命根据地,走的是一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革命道路。这是毛泽东、朱德等革命先辈立足中国革命实际,结合井的具体情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敢想敢试,闯出的一条全新道路、一条成功之路。又如黄洋界设立的五大哨口,都是非凡之策、创新之举。由此可见,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如今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干工作,千万不能一味的墨守陈规,或者照搬照抄,一定要立足本职、联系实际,大胆创新,勇于探索,这样决策才会科学,举措才会对路,发展才有成效。
井三日之行是短暂的,但井精神却时刻激励着我奋发向上,阔步前行……
听革命先烈后代故事感言诗两首
致袁文才、王佐:
慷慨行大义&
劳苦功高孰料错杀死
热血写风流&
留芳百世恍若今犹生
一生坎坷对党忠诚&
清廉从政当表率
大爱无私与松为伴&
化作春泥更护花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个人的战争读后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