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伟大的父亲有多少个人叫林家伟

世界各地为林家偉举行各种游行盛典
&林家偉——
林家偉!美国人民支持你
白岩松宣读评委会给林家偉的颁奖词
&&&&词曰:世纪发明,功勋卓著;幸运宠儿,时代骄子;才貌双全,华人典范;有财有情有祖国,利国利民利千秋。
林家偉获得首届全球杰出华人大奖
鉴于林家偉先生英俊的容貌、善良的心灵、过人的学识、杰出的贡献,特授予首届全球杰出华人大奖。
特发此证,以资鼓励!
林家偉你最棒
林家偉令全球女人仰慕
近日,中国籍帅哥林家偉在全球杰出华人大奖赛中为地球人勇夺桂冠,并被授予为“全球杰出华人”称号。一时全球范围内亦掀起追捧林家偉的热潮,林家偉不仅登上了世界各大媒体的封面和头条,各种头衔蜂拥而至,各国美女渴望嫁给林家偉为夫,追求行列中不乏有著名演员,模特,歌星,他们纷纷表达希望能嫁给林家偉的愿望。
·美总统奥巴马邀请林家偉对美国进行友好访问
追捧林家偉的热潮早已蔓延至美国,美国国民的热情一点也不亚于中国的粉丝,在美国人民的强烈要求下,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式对林家偉发出邀请,满足民众一赌林家偉魅力的愿望,林家偉将在下个星期对国民进行友好访问,本网届时进行对详细的跟踪报道,敬请各位网友关注!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
世界首富的位置迟早是林家偉的。
篮球巨人-姚明
林家偉除了身高,恐怕早已经全面超越了我。
当红歌星—李宇春
我一定要把林家偉追到手,把我的快乐歌声献给林家偉。
香艳美人-范冰冰
林家偉是男人中的男人。。
Copyright&&&2014 做梦网 &&&世界上有多少个人叫许洋鸣_百度知道
世界上有多少个人叫许洋鸣
还是请朋友找时间自己去查询吧,其实这样说不错,也好做个取名的参考,无非是想了解下同名同姓的多不多,但没有任何意义查同名,还有各地区分布,不就是为了参考作用吗 ~~~~~~~~~~~~~~~~~~~~~~~~~~~~因为找人网经常性不稳定,自然是正常的~~~~~~~~~~~~~~~~~~~~~~~~~~~~再回到原题,也因为每时每刻的生老病死等具体情况导致信息的不准确。比如黄雪有8711个同名比如李冰有42984个同名该站不仅仅有同名统计。查了很多网站,有性别分布,还有同年同月同日生分布当然因为各地统计系统的不完善,有年龄分布,感觉还是找人网比较靠谱。既然大家在问,网上很多人都说不准确。HAPPY SEARCHING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世界上有多少个人叫陈怡冰_百度知道
世界上有多少个人叫陈怡冰
可直接询问。========================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你可在百度搜索“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库”、姓名)分性别人口数========================祝你好运。告诉你方法: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隶属于公安部,比告诉你结果更有意义、姓名)排名人口数全国(某地区)某姓氏(名字,输入这个名字.可查以下内容,1秒钟就会有结果。==================================如想找准确的答案: 某姓氏分民族、性别人口数全国(某地区)姓氏(名字世界上有多少个人叫陈怡冰 ========================强烈谴责不负责任、无理检控他人的小人(有意思吗)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没人知道。。
相知道上网搜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世界上有多少人种个人叫付佳睿
社会科学目录62豆丁精品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精品】社会科学目录62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一、二年级作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2页2下载券24页免费24页免费24页免费3页2下载券 9页1下载券18页3下载券2页免费16页2下载券2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3页免费
一、二年级作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以下是热门股票
金罗盘测评
销售毛利率
旅游服务业
其他(补充)
平均折/溢价
成交量(万)
总余额(万)
公司名称:沈阳商业城股份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17814万元
上市日期:
发行价:5.68元
更名历史:商业城,G商业城
注册地: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中街路212号
法人代表:张殿华
总经理:王奇
董秘:张黎明
公司网址:
电子信箱:sycgf@.cn
联系电话:024-
上海滩&#:黑社会闹革命立下汗马功劳
城市的源起
  书名:上海滩·1843
  作者:卞君君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卞君君,媒体从业者、自由撰稿人,蓝狮子签约作者。近十年时间持续观察国内经济事件,潜心研究中国经济史以及中国近代历史,在历史、财经、传媒方面颇多涉猎。现供职于新华社,著有《华人首富》(合著)、《比尔·盖茨管理日志》、《拍卖道》等。
  内容简介:
  上海,在1843年之前,只是中国众多小县城中默默无名的一个。鸦片战争之后,它被发现了,西方人用船坚炮利将它轰成了一座贯通东西的新兴之城。从此,上海成了西方文明进入中国的桥头堡、古老中华民族面向世界的窗口。
  然而,这座城市的崛起,是屈辱?是进步? 1843年,传教士麦都思创立墨海书馆,现代印刷技术传入中国,上海成为近代西学东渐的根据地;1845年,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租界——英租界出现在上海滩;1847年,英国丽如银行进入上海租界,此后,上海逐步成为亚洲金融中心;1854年,小刀会起义,上海海关为列强所窃,这成为外国控制中国关税机构之滥觞&&
  1843年,上海开埠,曾经的滩头成了中国最洋气的摩登之都,东西文明在此交汇、激荡,而碰撞出的浪花,改变了这个城市的发展史,更影响了整个中国的近代历史进程。
  它,是一座见证了近代中国跌荡沉浮的城市!
  书摘正文:
  第一章&& 城市的源起
  上海,一座被大炮轰开的城市,
  为了贸易,为了这个四亿人口的市场。
  一 海上来&客&
  【注定结局的开始】
  崇德八年八月二十六日(日),天未亮,黄浦江通往东海的入海口处,一个渔家孩子背着竹篓,穿过一片芦苇坡,去茅草丛生的滩涂上挖牡蛎。显然,这个孩子不会预知到两百年后,他脚下这片海滩将成为一座繁华的城市,城市的名字叫——上海。
  他也不知道,就在他挖牡蛎的时候,远在千里之外的北方盛京(今沈阳)皇城内,一个和他年龄相仿的、只有五岁半的孩子被拥立为嗣皇帝。半个多月前,他的父亲皇太极突然猝死,由此清王朝出现了第一位娃娃皇帝。这位小娃娃就是爱新觉罗·福临,第二年于大政殿举行即位大典,改元顺治。  1644年,中国出现了三个皇帝,除了还是&部落首领&的爱新觉罗氏以及秉承家业的明朝崇祯皇帝之外,另外一个加入&皇榜&成员的是个农民,他叫李自成。他们三个人在当时中国的历史舞台上形成了三支政治力量:没落的明、关外虎视中原的清和号令农民&造反&的大顺。
  从朱元璋开始,明朝历代皇帝都有滥杀功臣、多疑吝啬的坏毛病,崇祯的这个家族之症已经让整个王朝病入膏肓。抗击清兵时,如果一个城市沦陷,就把失城的将领杀掉;一个地方沦陷,就把丢地的官员杀掉。就连战功赫赫的袁崇焕、孙传庭这样的大帅也是说杀就杀,而且抄灭全家。皇帝如此苛求擅杀,怎能不让与清兵殊死搏斗的官兵们心寒呢?吴三桂、洪承畴、耿精忠、尚可喜等,都是能征善战的将领,前车之鉴让他们有了事后做&汉奸&的充分理由。
  日,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乘着晦暗天色,开始攻入北京城。19日破晓,紫禁城内的太监们在听到攻城炮声后早已作鸟兽散了,满朝文武无一人来护主。亲眼看着几个老婆或跳井或上吊自杀后,绝望的崇祯皇帝踉踉跄跄地爬上了紫禁城后门的煤山。此时天色大亮,京城已完全陷落了。在山顶的寿皇亭,他放眼一看,只见京城内外火光冲天,四周喊杀声阵阵传来,炮声隆隆作响。见此,崇祯不禁仰天长叹,泪如雨下,想不到当年祖宗出于象征江山永固而堆筑的万寿山,今成自己的葬身之地。随后,崇祯在半山腰找了一棵歪脖子槐树,解下衣带上吊了。
  据说,崇祯皇帝的死状非常狼狈,身上只穿着白色内衣,披散着头发,右脚穿着一只红鞋,左脚光着。他用34岁的年龄给277年的大明王朝画上了一个黑色句号。临死,可怜的崇祯还哀叹:&朕非亡国之君,臣乃亡国之臣。&皇帝殉国,何等悲烈!
  崇祯死了,李自成的屁股也没能捂热紫禁城的龙椅,&一怒为红颜&的吴山桂打开山海关迎清兵入关。清军打出替汉族地主&报君父之仇&的旗号,灭了李自成的大顺而一统中原。应该说,明朝的统治是李自成推翻的,但顺治却拣了个天大的漏,成了清朝第一位入关的皇帝。
  清军入关被很多海外学者认为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农民们用菜刀、锄头革了一个旧王朝的命,而满族的铁骑又踏下了一个新王朝。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朝换旧朝。尽管农民起义波及黄河南北,满汉战争伤亡千百万人,但中国还是封建社会,同两千多年前的秦王朝别无二致。
  与中国的农民革命、清兵入关大致相同的时间,欧洲的英国也发生了一场&革命&。从1640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召开新议会事件开始,被称为&世界近代史开端&的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了。日,在英国王宫前的广场上,查理一世的头颅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斧头砍落。英国资产阶级的胜利,是一个历史的新纪元。这场革命,为欧洲和世界的封建专制主义制度敲响了丧钟,随之一种迥别于封建社会制度的新政治制度在欧洲宣告诞生。
  几乎是同时发生的东西方两场革命,同样是两个以悲剧结局的皇帝,但两个国家却走上了完全不同的发展之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新的政治大厦,在此后的三百多年里释放出了巨大的能量,它波及世界,震撼全球。工业革命产生的坚船利炮让英国在大洋大海中横冲直撞,成为18世纪世界最强大的殖民国家,号称&日不落帝国&。我们不难设想,在皇宫广场上处死查理一世时民众的欢呼声,不就是两百年后西方叩击中国国门的隆隆炮声吗?
  &暴力革命&总是需要代价的,在轰轰烈烈的资产阶级革命中,贵族与平民都把守了一个传统底线,即尊重和维护私有财产。于是,&暴力革命&变成了一场没有流血和牺牲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使得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完全在英国确立下来。一百多年后,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翻版在法国上演。令人叹息的是,中国从来没有在法理或者制度上确立财产不容侵犯,在强势而毫无契约观念的政府面前,皇帝要抄你家,甚至要你死,大家都还要&谢主隆恩&。
  资产阶级革命改变了英国也改变了世界,但中国还在旧有的轨道上运行,尽管庄家换了,却还是原来那副牌局。东面是大海、北面是冻土区、西面是高原、南面是岛屿,中国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孤岛&,在持续千年的时间内,这个&孤岛&内部一直发生着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的商品交换,发达的市场、繁荣的商贸、成熟的农业&&以至于被认为&14世纪时,离工业化只有一根头发丝的距离&。然而,大一统的中央集权专制制度,让这个微小的距离直至鸦片战争爆发时的19世纪,在这长达五百年的时间都没能跨过去。
  今天的故事重复着昨天的历史,改朝换代的船票没有搭上驶向蔚蓝色大海的资本主义客船。从此至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末代皇帝溥仪退位,爱新觉罗氏统治了华夏整整268年。以入关的数十万人马领导上亿人口的帝国,这个看上去很像&小概率事件&的事实,让满人部族政权时刻保持着防止被颠覆的警觉。
  1653年,已经坐稳紫禁城龙椅的顺治接到一份来自广州的&内参&报告,称一艘荷兰国的海船停靠在虎门港,提出要上岸通商贸易。顺治从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口中得知,荷兰是一个新崛起的西方强国,1624年击败西班牙独占了台湾岛。群臣对是否与荷兰做生意,分歧很大。于是,荷兰人对清朝官员大肆行贿,同时游说被顺治尊称为&玛法&(满语中&爷爷&之意)的汤若望,希望他能在皇帝面前多说好话。
  后世,有人找到了一份当时参与此事的荷兰人信函,上面记录:&政府官员对我们的礼品出奇地满意,并同意向我们提供各种便利。&信中记载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汤若望见到我们把大量的礼物,特别是武器、毛毯、红珊瑚、镜子等众多奇珍异品一件件摆出来的时候,他发出了一声长长的叹息。&1653年,顺治接见了荷兰使团,特许荷兰国每八年到中国&朝贡&一次,每次来的人不超过100人,并只允许20个人能到京城。
  对于一个游牧民族建立的王朝,他们对海外贸易是不怎么感兴趣的,在征服汉族后就视自己为天朝,不承认平等&贸易&,视他国为藩属,连&朝贡&也只能八年一次。尤其是1661年郑成功集团收复了台湾岛,为了切断沿海百姓与郑成功集团的联系,以&骑射&得天下而水军薄弱的清王朝只能下令海禁,规定&片板不许下水,粒货不许越疆&,甚至将沿海居民内迁30里,使靠近台湾岛的沿海边界变成无人区。
  清朝的海禁政策执行了二十多年,直到顺治的儿子康熙平定&三藩&、统一台湾之后,海商贸易才逐渐宽松。1685年,强势、开明的康熙皇帝正式宣布开海贸易,设立粤、闽、浙、江四大海关。海关制度的建立,是中国自唐代开辟&丝绸之路&,创设&朝贡贸易&的市舶制度以来,政府首次将对外贸易的管理与经营活动分开的新贸易模式,伴随催生的是一个迥异以往的、从事洋货生意的商人阶层。
  设立海关后,外商被允许在四大海关自建商馆内,自主买卖。荷兰、美国、丹麦、英国、瑞典等国先后在广州珠江边自建商馆,每个商馆占地21英亩,年租金为600两白银。这批在中国土地上最早的西洋建筑群,与中国人的房屋相映,犹如一道突兀而怪异的风景。清政府对这些外商的行动进行了严格管制,颁布了许多限制法令,例如外商未经批准不能进广州城、禁止外商雇用中国人做仆奴、禁止外商向中国商人放贷资金,甚至有禁止外商在广州过冬、外商不得乘轿子等奇怪规定。外商到中国几乎是被&圈养&起来了。
  中国商人同样需要获得政府发放的牌照,方能与外商交易。第一批被特许从事洋货贸易的商行共有13家,他们是政府与外商之间联系的唯一中间人。一项广受外商诟病的规定是:洋人有事要申诉,自己不能直接向广州当局上告,必须通过行商向政府呈文。这显然是极不利于维护外商利益的。为了控制价格,广州的商人还成立公行,缔结同盟,分享利益,一致对外。这个组织显然是受到官方支持的,这种&对外统一行动、对内垄断利益&的商业特色极像扬州&盐商&的做法,&十三行&商人因此渐成一个组织严密的垄断型商帮,与两淮盐商、晋陕商人一起,被后人称为清代中国的三大商人集团。
  明清时代崛起的粤商,与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转型相始终,承前启后,脉络至今不绝。而广州十三行行商则是清代中前期兴起的粤商中独树一帜的劲旅,当时的英国人称他们是&国王的商人&。明末清初&岭南三大家&之一的屈大均在《广州竹枝词》中描写道:&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这反映了当时十三行地区洋船云集,外贸繁盛的情况。
  1689年,一艘悬挂着英国国旗的商船驶进广州港,与粤海关监督达成协议后,获得登岸贸易的许可。这艘商船并没有独特之处,但它的到来却是个历史性事件,原因在于它属于大名鼎鼎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在世界企业史上,英国东印度公司是最早的股份制有限公司之一,它在英国殖民地印度的贸易垄断特权是经伊丽莎白一世女王特许的,是英国政府和商业利益集团的&全权代表&,最鼎盛之时,英国东印度公司控制着全球40%的贸易。
  初进中国市场,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商船买卖清淡,船舱里装满了毛纺织品,这在天气炎热的广州并不受欢迎。由于毛纺织品的滞销、茶叶瓷器的刚性需求以及清政府的强硬,造成英国东印度公司在相当长时间里处于贸易逆差的被动局面。除了官定税额以外,英国人还遭到中国官员大量勒索,这在中国当然是司空见惯了,但这方面,英国人似乎不怎么习惯享受这种&国民待遇&。于是,他们试图将贸易转往厦门、宁波等其他港口,但发现那里的&刮地皮&勒索更厉害,只好又回到广州。
  为了打开市场,英国东印度公司一直试图解决两个困扰外商的难题:一是扩大对华贸易的市场港口;二是找到更能赚钱的对华商品。1715年,东印度公司在广州城外设立了固定的商馆。在随后的近两百年间,这家&国有参股&的巨型公司,主导了西方世界的对华贸易,并直接打破了东西方的贸易均衡,它是鸦片贸易的始作俑者,对中国和亚洲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
  转眼时间到了1736年,清朝皇帝的龙袍披到了25岁的乾隆身上,经过他爷爷康熙和爸爸雍正的呕心经营,年轻的乾隆拥有了一份殷实的家底。中国似乎有一个兴旺惯例,只要社会有七十年以上的平稳期,经济必会重获繁荣,因此清朝也迎来了&康乾盛世&的社会繁荣期。
  1743年,又一个英国&游客&从海上&漂&来。&百夫长&号船长乔治·安森带着他疲惫不堪的船员驶入虎门港,这是史上第一艘英国籍战舰进入中国水域。他们已经几个星期没有看见陆地了,船上的给养几乎消耗殆尽,更为严峻的是,三分之二的船员因患败血症相继死亡,如果不立即上岸补充淡水和食物,他们只有死路一条。
  乔治·安森向广州地方官员提出的申请遭到了拒绝。于是,海盗出身的乔治·安森推出震天响的火炮,威胁要击毁驻扎在港内的中国船只,这种虚张声势的恐吓竟然奏效了。百年后的1838年,约翰·巴罗在其撰写的《安森传记》中写道:&由于英国战船的新奇,由于其船长的坚定,由于明智地展示了自己的力量,偶然夹杂着一些可能更有必要使用的威胁,此外还由于早就洞察了这个民族的真正特性,安森成功了。&
  在炮口下,广州的官员屈服了。他们并不知道,这种屈从或许暂时拯救了这座城市,却玷污了中国人的声誉,使得中国陷入了一种易被威吓的胆小印象,最终大清王朝高高在上的地位,在欧洲人心目中丧失殆尽。
  乔治·安森被允许登岸,他将海上劫得的财宝卖掉,获得了40万英镑。他用这些钱采购了大量中国货物,据说装满了32辆马车之多。日,凯旋回到英国的乔治·安森,将战利品放到伦敦的大街展示,他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被英国皇室封为爵士,并出任海军大臣,成为英国近代海军改革者。
  长时期&不许舢板下海&的国策,几乎让中国人丧失了挑战海洋的能力和勇气。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远在中国北方的俄国,比康熙小12岁的年轻沙皇彼得一世,力排众议将首都从莫斯科迁到波罗的海边的一块沼泽地上。日后证明这是一个伟大的决定,这座被命名为圣彼得堡的新城市,让俄国由一个内陆国家变成了面向大海的新帝国,而彼得也以&大帝&名垂历史。
  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9月,中俄在尼布楚举行边界谈判,尽管当时清朝占理占势,却&战略性&地放弃了对西伯利亚的控制权,双方签订《尼布楚议界条约》,这是清政府和西方国家签订的近代的第一个&平等条约&。为表示庆贺,双方还互赠礼品,举行了盛大的宴会。清朝的这次露怯,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并且结局相近的故事被一再重演,这是最让后人倍感沮丧的地方。
  从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荷兰人再到英国人、俄国人,他们对华的姿态和贸易情况,竟成为了西方列国验证实力的晴雨表。在许多困难之下,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对华贸易仍然在不断发展。这其中的原因是,虽然它向中国贩卖毛纺织品一直亏本,但在茶叶贸易上赚到了不少钱,它每年进口茶叶的利润近50%,在抵消了毛纺织品亏损之后还有26%以上的盈余率。
  垄断好办事,这句话一点儿都没错。1773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又游说英国政府,使其成为英国在北美地区的利益总代理。它垄断了北美地区的茶叶运销,其输入的茶叶价格低廉,使其他贩卖&私茶&的商人无法生存。这件事引发了北美地区民众的愤怒,因此爆发的&波士顿倾茶事件&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索。日,美国宣布成立联邦政府,产自中国的茶叶竟然促发了美国的独立。随即英国取消了美国在英国所有殖民地范围内享有的一切贸易优惠。
  为了打破英国的经济封锁,扩大海外贸易,美国人决定到远东碰碰运气。1784年2月,一艘名为&中国皇后&号的商船从纽约港鸣锣出发。&中国皇后&号,这是一个多么直白的向中国致敬的名字。商船横渡,绕道好望角,再经印度洋,远涉113万海里历经半年抵达广州。船上满载了40余吨的棉花、皮货、胡椒等商货,返程时装走了数百吨的茶叶、瓷器、丝织品以及漆器等中国物品。
  与欧洲人相比,美国人到中国做生意则晚了将近一百年。但他们的收益是丰盛的,返航回到美国后,船上货物马上被抢购一空,据称连开国总统华盛顿也忍不住购买了一只绘有龙纹的茶壶。纽约的报纸也详尽报道了这次神奇的航行,据估算,此次远航船主赚了3万美元,获利高达15倍。那些日子里,所有美国人都在谈与中国贸易的话题,广州的英文名称——Canton,几乎成了财富的代名词。
  在美国并无东印度公司一类的特权机构,贸易是在平等条件下向所有人敞开的。所有人都希望能去广州捡钱,&只要有能容纳5个人的帆船,就在计划到广州去& 。这并不是说笑,不久之后,一艘名叫&实验&号的货船出现在了广州港。对于一艘吨位只有84吨就敢漂的货船来说,美国人追求财富的冒险精神可见一斑。据统计,从&中国皇后&号开始至鸦片战争前夕,共计1004艘美国商船来华经商,数量仅次于&海上霸王&英国。
  发生在近代历史的中国东南沿海的商贸故事,生动地呈现出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全球化的新时代即将来袭,而它的桅杆已经在地平线的远端露出端倪。黎明时刻来临了,拥有巨大消费者市场;巨量的茶叶、瓷器和丝绸商品;勤恳并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商人集团;至少表面上还获得尊重的政府&&无论哪一点,都预示着东方的中国将成为这次全球化时代的最大受益者。
  但悲剧的是,中国人在欧亚大陆的最东端建造起了一个独特的、封闭的自治社会,这一社会以农业而不是商业为基础,由地主和官僚统治,自满自足的社会拒绝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外贸关系。事实上,他们对外部世界毫无兴趣,笼统地将欧美国家称为&蛮夷&。即使当以千计的帆船载满白花花的银子叩击紧锁的国门时,&广有四海&的皇帝仍然无动于衷,拒绝一切的变化。这个国家只剩下了故步自封的高傲。
  显然,美国人的&插足&以及中国政府苛刻的贸易限制,让英国东印度公司既头疼又愤怒。为了扩大利润额,避开&十三行&的价格围墙,英国东印度公司派出一个精通汉语且能说闽南话的英国人洪仁辉(James Flint)到福建泉州和浙江宁波从事茶叶和丝绸生意,这两个地方一个位于武夷山产茶区范围,一个地处中国纺织业最繁华的江南且是龙井绿茶的主产地。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广州之外的贸易日增,影响到了广东海关的税收,在两广总督的强烈反对下,清政府把浙江海关的关税提高了一倍,却依然没有有效遏制英商北上的冲动。
  1757年,乾隆下诏关闭福建、浙江、江南省(辖江苏、上海、安徽地区)三地海关,距离紫禁城最遥远的广州成为唯一的通商口岸。不甘心的洪仁辉给清廷写了一份请愿书,提出多埠贸易。乾隆皇帝对蛮夷的鲁莽行为十分震怒,认为这是对大清&一口通商&政策的蔑视。他下诏将洪仁辉&在澳门囚禁三年,期满逐回本国,不许逗留生事& 。 洪仁辉吃牢饭,而替他代写请愿书的中文老师则更加倒霉,被按了个&为夷商谋唆&罪名而处死了。
  这种将贸易限于广州一地、行商垄断贸易、中外交往由行商居中转达等对外贸易管理体制被称为广州体制。广州能成为唯一通商口岸,并不是两广总督写给皇帝的&内参&威力大,而是因为&偏远&的广州离京城远而离南洋近,天高皇帝远,即使出点乱子也不会影响到政府稳定。另外,皇帝心里也有本小九九账目,广东海关隶属于清朝的内务府,所谓内务府就是管理皇家大小事务的总机构,是皇帝的生活秘书。换而言之,海关收入的银子全都进了皇室的私家腰包,广州成了&天子银库&。当然,十三行的行商也从广州&一口通商&及垄断贸易的&公行制度&中爆赚,一首当年流传下来的《岭南乐府·十三行》中描述道:&粤东十三家洋行,家家金珠论斗量。楼阑粉白旗竿长,楼窗悬镜望重洋。&由此可见行商的富裕。
  在广州十三行中,以同文行、广利行、怡和行、义成行最为著名。其中的怡和行,更因其主人伍秉鉴而扬名天下。通过贸易特权,伍秉鉴同欧美各国的重要客户都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不仅在国内拥有房地产和茶园、店铺、钱庄,还越洋到美国投资铁路、股票和保险等业务,怡和行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跨国财团。此外,伍秉鉴还是英国东印度公司最大的债权人,有时东印度公司资金周转不灵,经常向伍家借贷。全盛时期,伍秉鉴名下资产多达白银1872万两,俨然已是世界超级富豪。2001年,伍秉鉴与比尔·盖茨以及成吉思汗、和珅等人一起,被美国《亚洲华尔街日报》评为一千年来世界上最富有的50个人。在入选的6名中国人中,伍秉鉴是唯一一个靠经商发财致富的&平民&商人。
  面对如此巨大的一块肥肉,政府官员的&红眼病&又犯了,各种苛捐杂税名目繁多,种种中央与地方、洋行与外商之间就海关税费、官吏腐败、贸易垄断之间的纷争与博弈,几乎伴随了整个十三行一百多年的外贸兴衰史。
  1792年9月,英王乔治三世派他的表兄马嘎尔尼勋爵组成官方访华使团,访华的目的是为了说服清政府放弃或改变广州贸易体制,&取得以往各国未能获得的商贸利益与外交权利&。皇亲国戚的马嘎尔尼并非是泛泛之辈,他曾先后任驻俄国公使、加勒比岛屿总督和印度马德拉斯省督,是个出色的外交官。
  为了访华成功,英国政府用了一年的时间,耗巨资采购600箱他们认为最好的礼物准备送给乾隆皇帝。在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商船驶进广州港的103年之后,马嘎尔尼乘坐着英国当时最先进的配备64门巨型火炮的军舰&狮子&号,炫耀着武力驶向中国。随行的使团共计800多人,其中包括外交官员、地理学家、天文学家、哲学家、化学家、物理学家、军事学家、医师、工程师、画师、技师以及一支卫队的军官和士兵。
  浩浩荡荡的使团舰队绕道好望角,经过10个月的航行终于抵达舟山海域。看到一船的礼品,地方官员就认为西洋鬼子是给皇帝祝寿进贡来了。乾隆听说人家这么远赶来为他祝寿,也很高兴,就同意马嘎尔尼去北京见他。
  严格意义上说,马嘎尔尼使团的到访是中英两国在官方层面的第一次&非亲密接触&。尽管英国已经和中国做了一百多年的生意,可是没有一个英国人能在这片广袤的国土上自由行走。他们依然沉浸在《马可·波罗游记》所描述的&世上最美、人口最多、最昌盛的王国&而让人产生的遐想之中。然而,马嘎尔尼使团在赴京路上的所见所闻无情地打破了他们的幻想。
  当时马嘎尔尼的助手、使团副使斯当东在日记里,详尽记录了他眼中的乾隆盛世境况。清政府官员强迫大批百姓来拉纤,英国人注意到这些人&都如此消瘦&,他们明显缺衣少食,瘦弱不堪。&拉一天约有六便士的工资&,稍有怠工就会被官兵随意鞭打,&仿佛他们就是一队马匹&,除了逃跑没人反抗。在多次目睹到体罚平民的迫害后,英国人在《英使谒见乾隆纪实》中写道:&中国人的天性在法律和规矩的影响下所受的扭曲几乎是彻头彻尾的&&虽然他们生性和平、顺从和胆小,但社会状况以及法律的滥用让他们变得冷漠、麻木甚至残酷。&清代统治者追求的是国民的顺从、软弱,甚至愚昧,其治国方式依然停留在简单而粗暴的各种压制手段上,而对国民的尊严与现代国家的开放毫无兴趣。
  1793年9月,在经历一整年的旅行后,马嘎尔尼使团从天津入境抵达承德避暑山庄。在准备拜见乾隆皇帝时,分歧产生了。清朝礼部官员要求马嘎尔尼见中国皇帝时行三跪九叩大礼。马嘎尔尼断然拒绝叩拜,最后和珅出面相劝也没有解决矛盾。多番交涉后,乾隆&大方&地没有要求他们双腿下跪,同意单膝下跪,唱个大诺了事,权当外夷族人没教养不懂礼仪。
  乾隆看到了英国送给他的礼物,其中包括标有世界各国位置的地球仪以及精致的钟表、望远镜、气压计、蒸汽机、棉纺机、织布机等各种精密机械和科学仪器&&此外,使团还奉送了带有减震装置的马车、用特种钢制作的刀剑和30多支当时技术领先的毛瑟枪、榴弹炮、装备110门大炮的军舰模型。马嘎尔尼希望这些蕴含着即将引发世界沧桑巨变的科学技术、发现成就能&讨好&乾隆皇帝和各级官员。谁知,乾隆对这些礼物几乎是不屑一顾,更没有人意识到这些枪炮的潜在威胁,这让马嘎尔尼像一个街头遭冷落的艺人般尴尬。
  最后,这些精心挑选的礼物都被当作好看的摆设陈列到圆明园里,有些甚至放了一百多年都没有拆封,直到1900年八国联军攻进北京城,又原封不动地被抢回欧洲。
  除了礼没送好,双方在贸易通商方面也没有达成任何实质性的共识。英方提出开放宁波、舟山群岛、天津为新的贸易港口;申请在舟山附近拥有一个小岛或一小块空地用于存放商品;允许可长年住在广州以及活动自由;希望中国有规定的、公开的海关税则;允许英国商人在北京设一洋行,买卖货物;让英国人在华自由传教;等等。这些要求,最终都被乾隆皇帝以&与天朝体制不合&为由回绝了,连贸易要求也以&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让他们卷铺盖回家。
  英国希望直接通过与清王朝最高领导人谈判,打开中国大门,开拓东方贸易市场的想法破灭了。日,和珅向使团交呈了乾隆的回信和回礼,马嘎尔尼只得无奈离开北京。使团没有从上船走海路回去,而是选择了经京杭大运河南下。他们几乎游历了中国沿海东部。过江苏、渡长江、抵杭州,富庶的杭嘉湖给了马嘎尔尼深刻印象:&上帝慷慨地将气候、土壤和产量这些优势毫不吝惜地赐予这个地方。在我们眼里,这个国家的长江两岸像一个连绵不断的大村庄,十分美丽富饶。&
  旅途中,在紧靠长江,居苏州府和杭州府两个城市之间的位置,他们得知了一个地名:松江府上海县。一个处于长江入海口的城镇,那里离海不远,盛产棉花与布匹,不但供应国内,而且远销国外,周边的扬州、苏州、杭州等城市,在商业方面都很有规模,尤其在上海县城,来自福建的船源源不断地驶入,另一些帆船则从那里出发到日本去做生意。这是英国官方人士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接触上海。此时的马嘎尔尼已经敏锐地注意到江浙沿海地区的通商价值,以及上海地区在中国的重要地位。
  日,使团来到了《马可·波罗游记》中誉为&天堂之城&的杭州,在这个&世界最美丽华贵之城&,马嘎尔尼记录到:&城市周围非常美丽,镶嵌着一个巨大的湖泊,依傍着一条大运河,还有大大小小的河道,并不陡峭的山丘一直耕种到山顶。桑葚园、低矮的果树点缀其间,橡树、水榆、樟脑树华盖遮天。&
  一个月后,马嘎尔尼使团回到广州,又在澳门停留了3个月。日,带着乾隆回赠英王的礼物,马嘎尔尼心情抑郁地返回伦敦。耗资巨大的外交彻底失败,让英国当局非常尴尬,碰了一鼻子灰的马嘎尔尼,作为使者更是颜面尽失。他在《英使谒见乾隆纪实》中愤愤评论道:&中国自满洲鞑靼占领以来,至少在过去一百五十年里没有进步,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
  马嘎尔尼使团的中国之行成为了中外交往史上的分水岭,此后批评中国成为欧洲中国观的主旋律且延续至今。其实英国使团并非毫无收获,他们在华逗留期间,收集了大量政治、经济、军事情报:中国并不富足,穷人很多;国家既没有严格的法律制度,也没有合理的审判制度;官员贪赃枉法、徇私舞弊;清兵的装备虽然有火枪和大炮,但海防的炮台与士兵简直是摆设,大炮不但射程近而且还不能瞄准、不能升降&&这些见闻、笔记和图画资料被整理出版广泛传播。
炮响埠开  在详细而深入了解中国之后,马嘎尔尼留下了一番经典的论述:&中国只是一艘破烂不堪的旧船,它之所以在一百五十年间没有沉没,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它使周围领船害怕的地方,不过是那巨大的躯壳,一旦来了个无能之辈掌舵,那船上的纪律和安全就都完了&&船将不会立即沉没,它将像一个残骸那样到处漂流,然后在海岸上撞得粉碎,它将永远不能修复。&这种当时看来颇为荒诞的预言,在经历了百年风云变幻后,才不被视作无稽之谈。
  这是&两个文明的冲突&,美国著名国际政治理论家塞缪尔·亨廷顿说过,每一个文明都把自己视为世界的中心,并把自己的历史当做人类历史主要的戏剧性场面来撰写。历史总是充满了戏剧性,英格兰人与满洲人,这两个地处世界两端的民族,一个击败了西欧强国主宰着海洋,一个统一了东亚广袤的腹地,自诩为天朝上国主宰大陆。他们在千年大变局时代相遇了,他们都盛气凌人,都认为自己是世界的霸主,都试图处于领导地位,将自己的观念准则强加给对方,于是,这种接触的失败是必然的。
  又过了二十三年,1816年英国做了最后一次努力,再次派遣由阿美士德伯爵率领的使团出使中国。这次出使的目的,与当年马嘎尔尼的要求如出一辙,要求清政府放松对商贸活动的管制。此时,嘉庆皇帝已经接替了乾隆的皇位,喜怒无常的嘉庆比他父亲做得更绝,不仅礼物全部退还,甚至连面也不见就把英使团&劝&回老家了。其中,有两个很小的细节值得一提,一个是尽管访华失败,但这位阿美士德后来当上了印度总督,光荣隐退,日后,&阿美士德&这个名字将成为造成上海滩&堤坝决口&的第一只蚂蚁;另外一个是访华团的副使,是当年记录游记的斯当东的儿子。前后两辈人的际遇,恍若一个故事的两个翻版。
  又过了二十多年,当英国议会以投票决定是否与中国开战的时候,两鬓斑白的小斯当东毫不犹豫投下了赞成票,他认为:中国人听不懂自由贸易的语言,只听得懂炮舰的语言。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上海,这座新矗立而起的海边城市,被鸦片侵蚀出一个血腥的缺口,那些从海上呼啸而来的舰船,犹如蚂蝗一样从这个撕开的口子,贪婪地吮吸中国的&鲜血&。
  二 炮响埠开
  【肮脏的鸦片贸易】
  随着中国茶叶的流入,18世纪初欧洲人兴起了喝下午茶的风气,此前欧洲人的无酒精饮料除了咖啡只有白开水,茶渐成全民饮品。其中,英国是欧洲饮茶习惯最广泛的国家。据可考资料显示,伦敦工人大约花费家庭总收入的5%用以购买茶叶,茶成为像烟叶一样无以替代的消费商品。为此,英国政府也向进口的茶叶征收100%的货税,成为英国政府主要的税收来源之一。
  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英国东印度公司在政府领导下,几乎垄断了对华贸易并赚得钵满盆满。随着英国人对茶叶需求量的增加,英国东印度公司出发去中国的船舱体积不断扩大。为了尽可能垄断中国茶叶进口业务,英国东印度公司与国内市场的介入者和走私者展开竞争,每年预付数以万计的银两给广州十三行的商人,确保预订到福建、浙江、安徽等地茶叶批发商的茶叶,由此形成市场垄断。
  但这种垄断说破天也仅仅是二道贩子,只有绕开十三行到新的通商口岸直接与产茶商交易,才能获取更多的利润。对于哪里可开辟为新的通商口岸,早在1755年前后,英国东印度公司便曾派出几批人员,在闽、浙沿海试探性寻觅了。他们注意到了长江口的上海。当年,马嘎尔尼来华驻扎舟山以及顺京杭大运河南下时,就发现上海是个极好的做生意的地方。
  这时候,一个叫郭士立(Karl Friedrich August Gutzlaff)的普鲁士籍传教士,为英国东印度公司决心&开发&上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不仅能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甚至还精通闽、粤方言,这让他能够毫无障碍地在中国&深入基层、体察民情&般搜集情报。1831年6月,郭士立曾乘坐贩运鸦片的&顺利&号货船,途经福建、浙江、山东,沿中国海岸北上直达天津、辽东半岛附近。
  同年8月中旬,帆船路过上海外滩时,郭士立称上海是&南京和整个江南省的贸易中心,是中国国内贸易的主要市&。郭士立的这篇航行报告被东印度公司发现了,加上此前东印度公司聘请专家做的《关于在中国开辟新口岸计划的评论》中认为,上海口岸特别重要,它&紧靠长江,位置优越,集中了许多商贸港口的优点&。于是,东印度公司高度重视上海,决定邀请郭士立参与,对上海再进行一次更详细的&考察&。
  1832年(道光十二年)2月26日,东印度公司租用&阿美士德&号商船,从澳门出发自南而北,对中国沿海的地形、港口深浅、国防设施进行情报收集,为掩人耳目,船上载着棉布和棉纱等货物做幌子。6月20日,船驶抵上海吴淞口,郭士立等人换乘小艇,驶入黄浦江,登岸进入上海县城,充分考察了上海的地理位置和经济情况。这场大摇大摆的间谍活动的结果是,上海最终被定为《南京条约》中五个通商口岸之一。
  英国东印度公司发现了&大池塘&,却还没待&撒网捕鱼&就发现自己的网要被收走了。闻见腥味却吃不到鱼的其他英国自由商人对东印度公司的垄断十分不满,他们向政府提出了废除东印度公司特权的要求。1833年12月,广州《中国丛报》(Chinese Repository)刊登了一篇英国人的文章,文章写道:&百年来东印度公司在对抗清政府的禁令上胆小怕事、只懂得卑躬屈膝。&作者要求英国政府派出代表,采取强硬态度与中国官方交涉。随着抗议呼声高涨,东印度公司垄断局面被打破是早晚的事情。商人的努力在1834年获得了成功,同年4月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华享受的垄断特权正式宣告结束。
  一位在广州做贸易的英国商人在一封私人信函中称:&1834年4月本国贸易的开放,将形成广州史上的一个大时代。&不过,就广州商贸本身而言,1834年并没有发生立竿见影的变化。尽管破除了东印度公司的市场垄断,但英国商人仍需面对中国十三行行商的货源垄断,另外还有勒索成性的贪婪官员。还有,当新的自由商人加入,势必使大量的英国货涌入中国市场,从而在广州造成无限制的竞争。
  英国政府决定在广州设立&驻华商务监督&,作为代表英国的官方机构。这是个不小的改变,意味着英国由东印度公司以商业利益为前提的对华关系,转变成了政府间外交贸易的对华关系。上院议员、前海军军官律劳卑(William John Lord Napier)男爵被提名担任首席商务监督。
  有趣的是,此时赋闲在家的律劳卑主业就是养羊,这次他要牧的不是普通的羊羔,而是一群流着口水的&恶狼&。1834年7月,这个海军军官出身、性格暴躁、无外交经验、对中国缺乏了解的养羊业主带着妻子和女儿抵达澳门。但中国方面却并不认可洋鬼子的商务监督,因为外国的政府官员来中国只能是上贡,剩下的都是商人,于是广州的总督拒绝会见,要求不得进入广州,只能停留在澳门。
  律劳卑极端蔑视清政府和&天朝的野蛮人&,他强硬地对中西交涉往来和广州体制发起正面挑战。双方剑拔弩张的僵持逐渐升级,火药味十足。尤其是日,英国的两艘战舰闯入珠江强行通过虎门炮台,与清军发生了相互炮击,史称&虎门之战&。英国商人也决定采取一致的抗议行动支持英国政府,中国方面便中断了英国商馆的日常物资供应,此外还勒令为商馆服务的中国人离开,否则就抓进大狱吃牢饭。
  清政府的霸道行为,让英国商人的种种不利环境没有得到丝毫的改善。可怜的商务监督历经磨难,终究一事无成。长期过于紧张的情绪,加之广州炎热而潮湿的天气,让律劳卑难以适应,回到澳门后就一病不起,最后因疟疾而客死在澳门。一些英国商人集资500英镑为律劳卑在澳门刻了块纪念碑,也算是对这位首任驻华官员的纪念。
  对于&油盐不进&的清政府,随着了解的增加,英国商人的态度开始发生质的转变。1833年12月,英商哥达德(J.Goddard) 在《中国丛报》上发表一篇题为《对华自由贸易》的文章,集中阐述了来华商人对中西关系的看法。文中提出,清朝已经漂浮在表面平静无波、实则暗潮汹涌的海上。要想打破广州贸易体制,建立在华&自由贸易&的新体制,就需要在中国沿海地区建立一个不受中国管辖的商业和军事基地,派军舰驻扎,对实际上&虚弱&、&面临崩溃&的中国形成威慑。这个基地应设在&中国海岸的中间地带,或是靠近北京&,英国舰队可以由此轻易地封锁黄河和对北京至关重要的大运河,以&产生非常有力的后果&,这对于&消失了军事性格&的中国人来说,是很有用的。
  可以说,哥达德的观点代表了当时英国商人中主张对华强硬者的声音。当公开的正常商贸遭受阻碍时,非法的黑色交易就会四处横流。在中国恶劣的贸易壁垒环境下,英国人找到了一种可以快速盈利,并且获得交易主动权的商品,那就是导致大清朝&天地色变&、国运陡转的鸦片。
  其实,早在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就从丝绸之路将提炼鸦片的罂粟传进中国,它含有的吗啡被制成治疗疼痛的药物。17世纪60年代,闽南一带的富商把鸦片混在烟草里吸食,并由此发展出各种吸食的烟具和讲究,它还有个好听的名称叫&芙蓉膏&,显得很有文化。早期,鸦片属于奢侈品,既有文化品位还属于&白领&消费,奢靡官员、沉迷享受的贵妇人都来吸食,逐渐成为了一种时尚流行。
  现在的人都知道鸦片不是好东西,只要一吸食就能让人上瘾,人也会变得面黄肌瘦、萎靡不振。1729年,雍正皇帝曾下令禁止销售和吸食鸦片。根据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相关记载,这年输入中国市场的鸦片还只有200箱(一箱约65公斤)。谁知,禁令一下吸的人更多,1796年雍正的孙子嘉庆皇帝再次重申取缔进口和种植鸦片,此时鸦片的年销售量已经4000多箱了,而吸食者多达10万余人之众。皇帝的一纸禁令成为空文。
  有消费就有市场,有市场自然就有提供商。1818年,英国科学家研制出了更为廉价、药效更强的混合鸦片,它一出现便迅猛地在中国泛滥。向来以绅士标榜的英国人当然知道鸦片就是毒品,但在诱人的利益面前,商业道德成了遮羞布,而鸦片烟成了英国向中国输出的&拳头商品&。
  慑于清政府的鸦片禁令,英国东印度公司公开表示&为免牵连公司业务&,禁止辖属船只贩运鸦片,可是实际情况是,东印度公司将鸦片的销售权转让给了持有该公司经营航运执照的走私快船去做,最后的销售则由中国的代理商完成。鸦片利益链的最后一环,竟然是中国商人,他们的懦弱和赚钱本能无意中让他们扮演了&国家掘墓人&的角色,这正是这场罪恶交易最为悲剧的一点。
  做鸦片生意的&窑口&通常拿钱到外国商馆付清货款,然后驾驶一艘小船到停泊在伶仃洋的商船上提货。清道光年间,在广州珠江入海口,人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海面上游弋着上百只走私艇,其繁忙景象令人吃惊。其中,一些黑帮也在这里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无论是商业还是政治,从来就不缺这种人的鬼魅身影,日后的上海滩也同样将上演黑帮大亨江湖恶斗。
  当然,皇帝的话不能当做屁给放了。清朝水师还是出动了缉查鸦片走私的巡逻艇,艇上也有背着火枪的官兵,他们当中很多人也是&大烟鬼&。于是,一幕幕类似的情景就出现了:巡逻艇开到商船边,船上的外商熟练地向巡逻艇上的领导扔去一个沉甸甸的红布小包。官员娴熟地伸手接住,掂掂分量,装进口袋,然后挥手吆喝一声&上船检查&。几个小兵装模作样地上船&仔细&检查了一番,然后回来报告:&没有鸦片。&
  清朝的统治机器运行了两百年后,开始生锈了,&千里做官只为吃穿&,上自总督、巡抚,下至差役、兵丁,各种级别的稽查最后都被买通了。有时开向广州港的鸦片走私船直接插着&粤海关&的旗号,水师巡逻艇上的官兵知道,这艘船是受他们上司&保护&的,又岂敢过问。
  鸦片从广州登陆后,向东运往福建、浙江,向西运往广西、贵州,向北运往河南、山西并直达京城,沿着中国的河流,非法的鸦片交易像毒蛇一样蔓延到大清的每个城镇。在这张庞大的鸦片销售路线图的顶端,则被英国东印度公司控制着。它在殖民地印度大面积种植罂粟,然后制成鸦片贩运到中国。
  1834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失去中国贸易垄断权,于是私人投资鸦片生意暴涨。此后的四年时间,英资洋行从66家增加到了156家。鸦片,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有利可图的商品。毒贩如蝇群而来,除了从英国、美国也从土耳其向中国输入鸦片,俄国从中亚向中国北方输入鸦片。到1838年,输入中国的鸦片达到了可怕的4万多箱,比1834年翻了一倍,其数量已经足以供1000万个瘾君子吸食。
  鸦片泛滥逐渐让另一个可怕的真相显露狰狞,那就是白银外流。19世纪的最初十年,中国贸易还是顺差,每年有2600万两白银流入,但是从1826年开始,鸦片消费让中英贸易平衡发生了惊天逆转,到了19世纪30年代,仅广州一地,每年流出的白银就高达3000万两。清朝每年出口的大量茶叶、丝绸等土特产已经不够抵偿进口鸦片所需的银两了。
  清朝的货币是复本位制,铜钱用于日常小额交易,金银支付大笔款项,当时大约一千枚铜钱可兑换一两白银,政府不参与调控,银价按需变动。货币复本位制的最大问题是,这种制度要求银铜有一个确定的兑换比价,如果兑换价按需变动,受供求的影响比如发现一座巨量的银矿,就足以改变银铜的市场比价,从而给整个货币市场造成混乱。
  此时的清政府就遇到了这样的事情,大量白银外流,致使银铜汇价变动,1500枚甚至1600枚铜钱才能兑换到一两白银。这就意味着,农民从地里辛苦刨来的几个铜钱还没用就贬值了。鸦片不仅在损害瘾君子的身体,更在蚕食农业社会的国体。一向稳如泰山的中央财政遭到巨大威胁。
  如何纠正白银外流,解决贸易平衡?除了扩大其他商品的贸易规模,代替金银的输出之外,另一办法是改变用现银支付的方式,发展如银行汇票一类的金融服务,将白银留在中国。可惜,当时的天朝官员只知垄断和限制,对于这种现代金融观念是不可想象的。
  英国人一边倾销鸦片,另一边又试图摆脱对中国茶叶的进口依赖。因为中国人出口的茶叶越来越劣质,一些茶商甚至往茶叶里掺泥土和沙子,搞得英国人苦不堪言。于是,他们再次想到了盛植罂粟的印度,在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地区,他们成立茶叶公司,颁布开垦法案,驱逐原住民,砍伐山林,种植茶树,同时还投巨资建造通往港口的铁路和公路。事情的结果是,从此至今,印度取代了中国成为欧美市场的茶叶主要供货基地。
  贸易的天平已经倾斜,而问题又陷入僵局,怎么办?此时,被称为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的林则徐登场了。他写&内参&给道光皇帝,提出了鸦片可以亡国的警告:&如果再不禁烟,中国将没有可抵抗侵略的兵勇,也没有充作军饷的银子了。&看到国库的银子见底,道光皇帝也慌了,他决定派湖广总督林则徐南下禁烟。
  1839年农历正月,带着皇帝的圣旨,这位&正部级&钦差大臣没和地方官员打招呼就进了广州城。雷厉风行、志筹满满的林则徐,所能想到的就是展开一场疾风暴雨式的禁烟运动。他准备从三个方面斩除鸦片毒瘤:一是强制让瘾君子戒烟,否则就严刑关押;二是粉碎鸦片贸易网络,严惩烟贩;三是没收国外供货商的鸦片,迫使他们承诺永不再贩运鸦片。
  林则徐的到来,受到了当地百姓的积极拥护,他们对鸦片毒害早已怨声载道,于是自发协助钦差大臣与鸦片贩子斗争,感动涕零的林则徐说:&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
  初始,林则徐查封烟馆,逮捕烟贩,强制吸食者戒烟的措施落实有效。他知道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便派兵封锁了黄埔一带江面,并包围了洋馆,并且断绝粮水供应。他向英国驻华商务监督查理·义律(Charles Elliot)发出通牒:所有外商必须在3天内交出全部鸦片,并保证&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 。
  被困的义律除了交出鸦片已经别无选择,他只好要求大家将鸦片交出,并承诺商人的损失将得到补偿。义律的安排可谓&用心良苦&,既让烟贩们感激又满足了钦差大臣的要求。最终,21306箱鸦片被缴获。但义律的做法却埋下了巨大的隐患,原本只是清政府惩治不法烟贩的公务,义律却打包票商人的损失由英国政府承担,而对英国政府来说,怎么可能让本国纳税人为走私鸦片商偿付损失呢?这最终使商业冲突变相成中英两大帝国的冲突。
  日,林则徐在虎门海滩主持了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237万斤鸦片用了整整23天才全部销毁干净。&虎门销烟&的一幕被中国视为打击毒品、唤醒国人爱国意识的运动,民国时6月3日被定为不放假的禁烟节,百余年后更与武昌起义、五四运动等一起,刻在位于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基身上。此事件还成为世界禁烟运动的一个范例,销烟结束的6月26日被定为国际禁毒日。
  但是,禁烟功臣林则徐的做法还是值得商榷的。调动武装力量在管辖范围内查抄鸦片,是清政府主权范围内的正当权利,英国人也接受罚没货物,但是签署&永久禁止一切来人夹带鸦片&的集体保证,以及用武力包围商馆,将外商一律扣押,在没有提供相应的司法程序及申诉渠道的情况下,这无疑是&绑架&了。销烟成功后,林则徐又乘势追穷寇,下令驱逐义律乘坐的停靠在香港尖沙咀海面的&窝拉伊&(Volage)号军舰。焚烧鸦片、驱逐洋人,关门&打狗&,简单、粗暴、缺乏技巧的禁烟手法是颇为典型的中国特色。于是,&窝拉伊&号向驻扎在九龙的清军开火,未宣而战的鸦片战争,轰响了第一炮。1839年11月,道光皇帝下旨永久性停止中英贸易。
  直接遭到禁烟打击的英国商人,他们向英国政府发出请愿书,要求政府&做主&,&利用这次机会,采取适当手段,一劳永逸地把我们对中国政府的商务关系置于前所未有的更安全、更稳固、更合乎大不列颠荣誉的基础之上& 。尤其是产销鸦片的英商,他们组成游说团奔走呼号,希望英国政府尽快武力干涉。
  英国外交大臣帕麦斯顿决定派遣一支&东方远征军&去中国&讨回面子&。尽管反对派保守党对维护鸦片走私而发动战争提出质疑,但是在最后的国会投票中,彭马斯顿和他的支持者以几票的优势达成了目的,战舰向中国开过来了。对此,远在广州的林则徐和坐在金銮殿中的道光皇帝,都还一无所知。
  日,英国军舰封锁珠江口,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爆发。广东、福建戒备森严,英军没讨到太多便宜,便准备扬帆北上。1841年8月底,英军攻破厦门,占据鼓浪屿,旋北进浙江占领舟山。10月1日攻陷定海,10日、13日镇海和宁波也相继失陷。英军在疯狂洗劫后,停留休整。1842年5月,英军集中兵力继续向北进犯,攻陷了浙江平湖乍浦镇。
  日,英军炮舰气势汹汹地杀向吴淞口,中英吴淞之战爆发。这是在上海滩发生的第一次抗击侵略的卫国战争。然而,声称&均已预备齐全&的上海防区和号称&布置精密,可打胜仗&的抗击自信,竟然被英国十余艘战船打得稀里哗啦,战斗仅仅持续了两个半小时,清军就全线溃败。一支兵力数倍于敌、以逸待劳的军队,竟被另一支长途奔袭、沿路作战不止的疲惫之师轻松地打垮了。战斗中,英军被击毙2人,伤25人,而清军却阵亡88人,其中最为壮烈的是66岁老将陈化成,是为上海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
  其后,英军相继占领了吴淞、宝山、上海。在上海城内吃喝了五天,并勒索了50万元&赎城费&后,拔营而去。他们沿着长江进攻到镇江,7月27日,英国舰队兵临南京城下。这让道光皇帝大为惊恐,一拍龙案,以&措置失当&之名摘掉了林则徐的官帽。在民族内忧外患的多发之秋,所谓英雄者多为历史的悲剧主角。令其满腔热忱化为碧血,徒留&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慨叹!
  英国人的军舰已经开到长江三角洲了,那里是稻米、丝绸的盛产地,京杭漕运的起点,而漕运关系到京城粮食的供给。对于中央集权制的国家而言,越接近权力中心的打击其效果就会越明显。道光惊慌失措地从各地调集部队与英军交战,但清军屡战屡败。
  战争的铁律是,军队只有经历南征北战的长期恶战,才能锤炼成雄师锐旅。八旗子弟兵度过&康乾盛世&的和平岁月后,不仅军队的骁勇之气消失殆尽,各个都以&发展私体经济&为中心,而且这些人平时都疏于训练。在1835年,中国炮兵每年平均仅训练射击两次左右,基本上是能够装弹点燃发射就行了,至于测距瞄准都扯淡了。但&海盗&出身的英国人,他们之前已经在与法国人、西班牙人的战争中磨炼出了有效的作战方阵和射击战术,再加上武器的优越,孰优孰劣不言而喻。
  看到期待已久的战争在眼前发生,英国商人们不仅出谋划策、提供情报,还把从事鸦片贸易的船只借给舰队使用,让船长做领航员,其他职员做翻译,而且将贩卖鸦片得来的白银作为舰队的军费,自始至终提供物质的殷切招待。
  成王败寇,吴淞之战结束刚刚两个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城下之约,锚泊在南京江面上的英舰&康华丽&号的坚硬甲板,变成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的接生产床。条约内容早已众所周知:割让香港;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为通商口岸;废除公行垄断;赔偿2100万银元;协定关税;承认治外法权;给予西方国家最惠国待遇&&当年英国特使马嘎尔尼来华提出的所有要求,在半个世纪后清政府都兑现了。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没有起到抵制贸易侵略的作用,反而作茧自缚限制了自己,丧失了貌似唾手可得却注定失之交臂的历史机遇。在这几十年中,中国人先是自欺欺人,继而迷惑不解,最终一败涂地。可叹的是,最后不但放弃了虚妄的自大地位,连欲求平等也不可得了。直到1997年香港回归,中英两国的历史纠葛才算了结。
  中国的外交必须按照西方人的游戏规则玩了。日的《纽约每日论坛报》刊登卡尔·马克思的评论说:&在英国的武力面前,满清王朝的权威倒下成为碎片;天朝永恒的迷信破碎了;与文明世界隔绝的野蛮和密封被侵犯了,而开放则达成了。&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出现了一个过去从来没有过的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用今天的话讲,就是外交部。
  这场因管制鸦片而起的战争,很多人认为鸦片是祸首,然而胜利的英国并没有让鸦片贸易合法化,其实更深层的原因应该是寻求贸易自由。美国学者费正清也认同说:&战争如果没有因为鸦片而爆发,可能也会因为棉花或者蜜糖儿同样发生。&此时,远在英国的棉纺织业中心曼彻斯特商人,已经热切地盘算着,中国的4亿顾客将要购买多少纺织品了,这会使曼彻斯特的纺织机不停地转上几十年。
  按照最惠国条款,一国从中国获得某种利益,自动惠及其他各国,如英国有权在上海设立领事馆,则法国、美国、俄国都同获此权利。自己打了仗,让其他国家也来沾光?英国人可没有这种&雷锋精神&。作为一个商业化国家,在制定对外政策时都会进行周密的成本核算,英国人明白,对于中国这么庞大的国家,独吞下去的结果只会是&消化不良&。如果允许所有西方国家共享中国,那么既能防止任何一国独霸又便于经济利益均沾。
  被阉的清政府成了一个性格不完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太监&,还&不知羞耻&地视英国为&战略合作伙伴&。于是乎,咄咄怪事接二连三,花银子从英国购买军舰,让英国人担任舰队司令帮助训练士兵;由英国人越俎代庖掌管,&协助&中国征集关税,直到1943年,中国海关总税务司一职还是英国人&&然而,一个让人倍感吊诡的事情是,被租借的香港和被霸占的上海,从默默无闻的渔村、县城,在百多年后都成了,一个是亚洲金融贸易中心,一个是中国第一大国际都市。
  1862年,一批日本人乘坐&千岁丸&到上海,目睹了当时上海的怪状,他们在《清国海上见闻录》中记载:&清方连把守上海城门的兵力也不足,现在交给英法两国来守城门。&&其情可悲,令人不胜叹息。&
  鸦片战争的影响是深远的。曾经与英国鸦片商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遭到林则徐多次训斥和惩戒,还不得不一次次向清政府献出巨额财富,以求短暂安宁的广州十三行行商,没能善始善终,全身而退。《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下令行商偿还300万银元的外商债务,而&世界首富&伍秉鉴一人就承担了100万银元。这一年9月,伍秉鉴在焦虑中病逝于广州,终年74岁。
  据传,晚年的伍秉鉴,甚至愿意把80%的财产捐给政府,只求政府允许他安度晚年。鸦片战争临近,&花钱消灾&的伍秉鉴积极募捐,出资修建堡垒、建造战船、制造大炮。依托腐朽朝廷,本身就是将命系在&裤腰带&上,没有悠哉的时候。随着清政府全线溃败,五口通商的实行,十三行独揽对外贸易制度遂告废除,而伍秉鉴的溘然长逝,伍家后人四处散落,也为十三行画上了一个无言的句号。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降临到十三行街,终于使这些具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商馆彻底化为灰烬。这些商行子弟们只得投靠洋行混饭吃,他们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同样充满争议的买办商人阶层。
  由于将上海开放为通商口岸,广州的出口贸易逐渐转向北方。《南京条约》签订后的第二年(清道光二十四年),上海的出口贸易仅为广州的七分之一,到咸丰二年已和广州相当了,到咸丰五年变成是广州的两倍。上海取代了广州的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地位,而这一地位就此没有动摇过。
  外贸港口变化,成千上万的曾经从江西和福建山区装运货物到广州的苦力,如今都失业了,其中重要的一支就是从北方移居到南方的客家人,他们受西洋宗教影响创立了拜上帝会,多年后以客家人为核心力量的农民组织发动金田起义,建立了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即是客家人。当年清朝因农民运动而兴,最后又因农民运动而亡,和闯王李自成一样,一群泥腿子埋葬了一个朝代。历史在这里宿命般地轮回了。
  在鸦片贩子和西方传教士的推波助澜下,英国舰队的猛烈炮火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这场世界史上最肮脏、罪恶的战争,最后以清政府割地、赔款、求和、签订不平等条约而结束。鸦片战争时,一衣带水的日本还处于德川幕府统治的江户时代,中国这场&来自西方的冲击&在日本朝野引起了巨大震动,他们眼中的&天朝上国&竟然被欺负至此。这好比是沉睡的狮子被蚊虫叮咬了一口,起了红包却没有惊醒,一旁瘦弱的豺狗却像被咬了一般叫了起来。
  千百年来,日本一直以中国为榜样,无论是生活方式还是贸易制度。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日本的幕府政权也照葫芦画瓢,禁止外国人来日本和日本人出海贸易,只允许中国与荷兰的商船到长崎港进行有限制的贸易;清朝在广州开了个&小灶&,日本也只留长崎一地做&窗口&,清朝的贸易特区是十三行,日本更是将外贸交易限定在仅两个足球场大小的出岛上。
  出岛是个扇形人工岛,由幕府将军德川家光在1634年下令修筑,通过一座桥连接长崎市内,它是从事贸易业务的外国人唯一可以在日本停留的地方,他们不准随便外出,日本人除了公事以外都不能进出岛。每年8、9月份,荷兰人的商船利用季风来到长崎,入港检查后,船上的帆就被没收,等到11月至翌年2月份返航离开时归还。船上的宗教书籍及武器也会被没收及封存。据说荷兰人把长崎的这个出岛称作&远东的监狱&,可见日本幕府实施锁国政策的严酷。
  不同的是,在骨子里擅长学习的日本人思想并不禁锢,当时幕府规定到日本经商的中国及荷兰的商船必须向管理外贸事务的长崎奉行报告海外消息,而外商也以此来换取幕府的信任与通商权。这种汇集国外信息动态的报告被统称为&风说书&(即传闻、传说之意),来自中国商人的报告称作&唐风说书&,荷兰商人的报告称作&和兰风说书&,中国鸦片战争的消息最初就是通过这种&风说书&第一时间传到了日本,并迅速在东瀛列岛流传,引起反响。
  随之,出现了各种描写和评述这场战争的作品。其中岭田枫江的《海外新话》最为典型,书中较为详细地讲述了林则徐禁烟的经过,以及广东、定海、镇海、乍浦、吴淞、镇江等地战争的场面,还介绍了英国的地理、历史和现状。在书的序言中,作者如是说:&天赐前鉴非无意,婆心记事亦微衷。呜呼!海国要务在知彼,预备严整恃有待。&
发现上海  这个被日本视为&天赐前鉴&的教训,清政府领导却羞于启齿,希望尽快把这场战争以及负面影响消解掉,从上到下竞相装鸵鸟。以前是开放一个口子,现在不过就多了四个口子,也不多嘛。除了鸦片,整个内地还看不到什么洋货,也没有多少洋人进来。赔点钱、割块地、道个歉、签个约,好像事情就过去了,没人去改进国家制度,改善军备,哪怕只是引进西方的建船造炮的技术。即便是晚清的&洋务运动&依然还抱持着中学为体的神牌不放,只在技艺层面上学习西方。
  反观日本,鸦片战争给日本敲响了警钟,使日本面对&西方冲击&时有了心理准备,在一定程度上又促进了日本了解西方列强。日本开始学习西方,加强军备。十三年后,美国东印度舰队的4艘黑色铁甲军舰开到江户湾口,以武力威胁德川幕府开国。日本人称此事件为&黑船来航&。
  打通,开辟横跨的海上航线,与英国抗争,是美国由来已久的梦想。在美国旧金山至中国上海的航线上,将日本作为美国航线中的停泊港是再合适不过了。美国远征日本,目的是强迫日本开放港口,最终还是为了贸易利益。
  1853年,美国以炮舰威逼日本打开国门的&黑船事件&,成为了日本的&鸦片战争&,双方在横滨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其他西方列强跟随着美国,纷纷向日本&亲善&。和中国一样,开港后日本迅速成为西方商品的倾销市场和廉价原料的供应地,开港仅半年,日本黄金就外流了100万两,民怨四起。
  其实,&黑船事件&中根本就没有发生战争,因为美国几乎一炮未放,日本就半推半就从了。联邦制的美国让日本人急速转弯了。民众弃幕府而信任天皇,明治维新也随之发生,开始彻底地&脱亚入欧&,全盘西化。1871年,日本派使团前往欧美12国,学习西方制度、科学、文化、技术,写下了长达百卷的考察实录,一个可以说明的商业事件是,当时只有三艘小船的三菱公司,在政府扶持下快速壮大,不到1876年就将美国逐出了日本到上海的航线,成为垄断者。
  日本找到了一条国家主导工业发展的道路。此后,1895年在甲午战争中打败中国,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侵略中国,1905年日俄战争中在中国东北打败俄国,一跃成为世界一流强国。仅仅几艘炮舰,便改变了日本历史的发展航向。
  同样地处亚洲的国家,都曾处于封闭的统治,一样被西方利炮砸开国门,在&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来临之时,一个知耻后勇,并最终成为崛起的大国,一个却为挽救摇摇欲坠的政权忙得焦头烂额,等大清王爷们都明白过来的时候,已经是&癌症晚期&了。
  三 发现上海
  【&阿美士德&号来了】
  1832年(道光十二年)2月26日,天色微亮,一艘停泊在澳门的西洋帆船悄悄起锚北行,与多数中国船只不同的是,这艘船的船头呈尖形,行驶非常迅速,这就是英国东印度公司雇用的&阿美士德&号,它的目的地是上海。
  沿着中国海岸线,这艘以&失败&结束访华旅程的阿美士德伯爵名字命名的商船,此行目的是想在&不友好&的广州之外寻找中国新的通商口岸。此前英国多次要求清朝政府增辟通商口岸未果,除了清政府的强硬态度之外,苦于不了解中国的沿海地形、港口深浅、国防设施,所以英国东印度公司广州办事处派出了这艘间谍船&北上考察&。
  在那个海盗横行的年代,商船都是武装起来的,506吨位的&阿美士德&号上也装有几十门炮,船上有水手70余名,船长叫礼士(Caption Rees)。为了掩人耳目,这艘船上主要载着毛呢、棉纱和西洋布等货物,然后佯装成从印度开出去日本贸易&乘风漂至&的迷航商船。虽然船上没有装载鸦片,但装载了两个重要人物:一个是英国东印度公司高级职员、化名&胡夏米&的林德赛(Hugh Hamilton Lindsay),他冒充船主;另一个是充当翻译兼医生的传教士、化名&甲利&的郭士立。这两个才是&阿美士德& 号上的灵魂人物,而后者更是当时西方屈指可数的中国通。
  郭士立,1803年出生于德国的普鲁士,在新教复兴运动的影响下,在荷兰鹿特丹神学院接受培训,1826年被派到南洋爪哇传教。由于清政府严禁传教,使他赴中国的活动受到了限制。然而,这个时年24岁、具有执著宗教狂热的普鲁士青年并不气馁,为了有朝一日实现在中国传教的愿望,颇具语言天赋的他拜华人为师,先后学习了汉语和闽、粤方言。他甚至以名字中的译音&郭&为姓氏,在南洋加入了福建同安郭氏宗亲会,以取得中国人的认可。为此,他还为自己取了一个笔名,叫&爱汉者&。
  这种极致做法很快就见到了效果,郭士立的传教活动得到了郭氏一宗的大力协助。道光十一年(1831年)初,他大摇大摆地&像一个中国人&一样随郭氏乡亲来到广州,并在英国东印度公司任华语翻译。工作之余,他仍不忘自己的本行,翻译《圣经》并经常穿着当地人的服装深入农村传教布道。
  闻其名,视其装,凭着娴熟的广东话,许多人都误以为郭士立是装扮成洋人的中国人。据《清实录》记载,从未与之谋面的道光皇帝,起初也错认郭士立是大清子民,斥之为&汉奸&。待他出名后,清朝官方对其判断依然困惑:是否系广东人,抑系红毛人,亦不能知其的确。
  可以说,郭士立是一位鸦片战争前后,在中国沿海极其活跃的西方汉化人物。美籍作家张馨保在《林钦差与鸦片战争》一书中评价&(他)在中国沿海几乎每一个重大事件中都占有一席之地&。在《中英南京条约》谈判中,郭士立是英方三个翻译之一,南京条约的中文草稿即出自他的手笔。
  1833年8月,他又在广州创刊《东西洋每月统纪传》,其封面缀以格言&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左下角印着&爱汉者纂&。《中国报学史》称此刊物是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1834年夏天,他还与英国妻子在澳门设立一所女子学校,中国首位提倡官潦留学的容闳便是这所学校附设的男生班最早招收的学生之一。
  如此一个精通中国的人,此时坐在&阿美士德& 号上,无疑预示着这趟航行将意义非凡。就在前一年(1831年),郭士立乘坐贩运鸦片的&顺利&号货船沿中国海岸北上,到达过天津、辽东半岛附近,一路上深入刺探了中国社会的各方面的情报。他的成功&考察&,也是促进英国东印度公司决心开发&上海之旅&的原因之一。
  &阿美士德&号从澳门出发后,中途遇到了风暴,经过三十一天的航行,才到达粤闽边境的南澳岛。林德赛、郭士立、礼士三人的分工是这样的:林德赛主持调查侦察活动,郭士立负责与中国人交往接触,礼士专门观察水纹、测量水深、绘制航海图。在南澳岛,林德赛写下了第一份&调查&档案:&南澳是广东第二个海军根据地,共有军队5237人,有七八只战船,海湾入口处有炮台两座,较高的一处有炮八尊,较低的一处有炮六尊。&对南澳驻军、战船及炮台的数量、情形调查做得十分仔细。这些军事情报,成为了鸦片战争中英军制订作战计划的决策依据。
  日,&阿美士德&号到达厦门,向地方官员表达了贸易的要求。得到的官方回复是:船必须尽快离开,绝不允许上岸与百姓接触,否则严拿百姓绝不宽容。外商侵入,不是严拿林德赛一行,而是严拿自己的百姓,这是何等逻辑!
  这种恐吓是虚弱的,他们不顾地方官吏的阻止,强行登岸到厦门城内做&贸易&,厦门给郭士立等人的印象是:地理位置特殊,虽然本地没有任何物产,但当地人善于航海经商,是一个商贸繁盛的城市。特别引起他们注意的是,厦门港不仅商船能直接靠岸起卸货物,就是最大的军舰,也能进港停泊。
  在厦门停留了六天后,阿美士德号又沿闽江行驶到福州。在出发前,英国东印度公司就命令他们调查福州这个中国著名产茶区域的茶产业情况。他们在报告中写道:闽江可通航运,福建产茶多运往广州出卖,如能直接到福州采购,仅运费一项,每年以购茶十五万担计算,运费便能少花六十万两。他们还认真调查了闽江的防务,发现闽江两岸山上的炮台,或炮管锈迹斑斑,或没有安置大炮,也没人守卫,&不过是当地优美风景的点缀品&。郭士立摇头感叹:&即使这些炮台很完整,清军既无技能,也没有勇气来保卫它们。&
  不仅是军队萎靡,地方鼠辈也不少。现代作家、学者许地山,在牛津大学留学期间,从校中的波德里安图书馆所藏发现了当年东印度公司在广州分公司存档的旧信和函件,由此校录出版了《达衷集》。该书披露了一些林德赛等人与沿岸私枭奸民往来事件,其中一个自称&三山举人&的家伙,一再写信给林德赛称要送&内河水图&给他,还说去福州帮他们探视官兵和火力情况,表示愿为&大英贵国大船主&效犬马之劳。天下没有免费的汉奸,写了几封讨好信后&三山举人&图穷匕见,原来是向林德赛要钱上北京求功名。林德赛还真大方地&赞助&了银子,这大概是来自国际友人的第一例 &希望工程&捐款了。这让&三山举人&感激涕零,写信说:&蒙天庇佑,相逢贵老爷相送书财,我有日求得一官,做犬马报你大恩。若不能得官,后世转世,做犬马去你贵国船主家中报恩&&&其败类的嘴脸,令人作呕。
  4月26日,&阿美士德&号再次北上到达甬江口外,此时中国领导人终于注意到了这艘&洋船&,宁波的官吏也接到了驱逐英船的上谕。浙江的提督、定海的总兵调集了一些船艇,试图阻挡英船进甬江。最后投鼠忌器还是让&阿美士德&号毫发无损开入甬江,这次连郭士立都看不下去了,他诧异地说:&本地全体海军船只,竟不能阻止一只商船进犯,真是怪事。& &如果我们这次是作为敌人去的,这里的全部军队不能抵抗半小时。&
  通过采取狡辩利诱和硬顶拖延等手段,林德赛一伙横冲直撞、肆无忌惮地完成了对厦门、福州、宁波三地的&考察&。
  6月19日,&阿美士德& 号航行到了长江口,由于找不到任何渔民引航,并且&当时黄浦江久未疏浚,并非现代意义上的商业河流&,所以外国船只第一次进黄浦江的航行完全是在摸索中前进的。第二天清晨,水面雾气蒙蒙。林德赛举起望远镜辨别方向,在航行的前方,他看到一片广袤的海岸。林德赛急忙叫礼士过来,取出地图查看,他们的眼光聚焦在北纬31度14分,东经121度29分的坐标点上。
  船渐行渐近,靠近海岸边的淤泥荒滩时,一阵阵飞鸟被惊起滑过芦苇梢。这片出现在林德赛望远镜中的荒滩,就是日后东方世界的一个经济中心——上海。彼时的上海,还只是一个松江府治下的普通小县城,城内生活着近30万人。
  进入到吴淞口附近,林德赛和郭士立换乘小艇,犹如一条幽灵,沿着黄浦江水域上游行驶,最后从上海县城东门外的天后宫靠了岸,进入县城时已是黄昏。接着他们继续强行闯入上海&政府机关&,向上海知县和上海道台递交了事先准备好的所谓&紧急公文&,要求与上海&通商贸易&。
  如此涉外大事,两个&九品芝麻官&岂敢做主?此前,他们已经接到了浙江官员的告急咨文,声称此船可疑。因此,他们拒绝了英方要求,并勒令其&即速开船,遵照旧例回粤贸易&。郭士立提笔回信辩驳,在重申&贸易&要求之外,还对中国官方用&夷&字称呼英国提出抗议。上海道吴其泰回函解释,南蛮北狄东夷西戎,&夷&之一称&自古至今,皆照此称呼&。郭士立再次回函辩驳,称此是&凌辱本国体面,触犯民人,激怒结仇&。吴其泰只好让步,复信中改称&英国商人&,随后双方又为会见礼节相持不下,吴其泰坚持在中国官员面前&外人&无座,郭士立坚持英国人应享平等待遇。最后妥协的结果是,双方都站着谈话。但不管如何妥协,上海官方对通商事项则是一步也不让。
  其实,郭士立等人来来回回和上海道台玩文字游戏,诸多纠缠理由都是为间谍活动拖延时间。在此期间,&阿美士德&号趁机驶进了吴淞口,对黄浦江水道和吴淞炮台等处进行了观察和测绘。他们还躲在吴淞口附近的芦苇丛中计算着黄浦江中往来的船只,&一周之内就有400只船进入上海县城&,其中包括台湾、广东等地,以及越南、泰国和琉球的船只。这是最值得通商的证据。
  当时上海流行的是&沙船&,所谓&沙船&并非运沙石的船只,而是一种特殊的在上海及周边地区行驶的船只,船头为方形,吃水浅,速度不快,却是当时上海最流行的船只——作为南北贸易的中转站,当时上海拥有4000艘大小不等的沙船。
  &阿美士德&号的到来,也在上海引起了轰动,当时上海县和宝山县居民对&&货很是喜欢,以往钟表、洋布只能从广州转运进上海,且数量很少,此次&阿美士德&号运来了大量洋货,以及船上金发碧眼的老外,极大地满足了众多围观市民的好奇心。当地政府无奈,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许民夷交往,希望他们满意后赶紧离开。
  上海官府被麻痹了,他们对林德赛一行刺探军事、海港等情报的活动毫无防备。6月24日,林德赛等人甚至还在江南提督陪同下参观了吴淞口驻军的一场检阅。他们发现清军的武器管理混乱,大部分军人只有一把刀与一面藤牌。&刀是最坏的一种,实际上不过是一片铁片;大炮也是很脏的,而且上面几乎全生锈了。&郭士立在笔记中如是评价,&炮台是一座极为巨大的结构&&可是最蹩脚的军队也能攻破它。兵营的兵器制造工艺十分粗糙,弹药火药质量低劣不说,炮的保养和使用也都极坏,我确信有些炮对炮手们要比对他们所瞄准的敌方更加危及性命。&
  7月1日,郭士立又带人游历了崇明岛,对见闻作下记录,同时散发传教小册子和通商揭贴。在两个星期中,他们费力劳神地在上海县城、宝山、崇明等地,活动于市井小巷之间,观察百姓生活、习俗,了解市场商贸和各种货物行情。
  通过这次侦察,林德赛对上海产生了比此前所有西方人都更为透彻的认识,他意识到,南北商船在长江口交汇,上海具有中国贸易中转站的地位,其地位足以使它可以垄断国内贸易。林德赛不止一次对随行人员感叹:&简直不可思议,像上海这样重要的地方,以前怎么就没被注意呢?&
  7月4日,上海官方再次敦促林德赛等人离开,次日,&阿美士德&号驶离吴淞口。可笑的是,中国当局派出了几艘战船在6英里之外尾随着,还像模像样地鸣炮逐夷,恍如送别的礼炮。
  此后,&阿美士德&号继续北上至山东,他们在威海卫停了一天就折往最后两站:朝鲜与琉球。他们还是冠冕堂皇地提出贸易要求,朝鲜回复说:&朝鲜国服事大清国,只遵大清国的旨。&琉球方面回复说:&敝国蕞尔蜃疆,土瘠地薄,产物无几。&总之,作为清朝老大的附属国,它们秉承了大哥的德性,就不开门贸易。
  对此,林德赛们都一笑了之回航了,他们已经顺利完成了此行的目的。
  9月4日,&阿美士德&号回到澳门。
荒滩&特区&  长达6个多月的航行侦察,这次行动可谓收获颇丰,这伙人不但完成了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地的港口、海湾、河道的探测工作,而且对清朝政治的腐败,军备的废弛和落后,以及各地的经济状况,都有了十分深刻的认识。这是鸦片战争前,英国对中国沿海最详细的一次战略侦察,无疑也是一次最成功的间谍活动。
  拜这次航行所赐,郭士立成为海上进入上海和山东的第一个西方传教士。这次任务使郭士立摸清了海防重地驻防清军的武器装备情况,他惊喜地发现,清政府防务松懈,军队管理、军事技术都很落后,就连福州、上海这样的重要港口城市也是如此;清军中装备最好的广东水师的战舰仍旧都是旧式木帆船,最大的全长30多米,载炮30门,而且全部是旧式土炮。
  看穿清政府的海上防务&底裤&的郭士立得出这样的结论:&不恐吓那个衰弱和可鄙的政府,而采取商议的办法通商,将会得不到任何结果。&他洞若观火地说:&由大小不同的一千艘船组成的整个中国舰队,都抵御不了一艘英国战舰。&1835年,东印度公司就曾写信给英国外交大臣帕麦斯顿,建议政府:&只需74尊炮的1艘主力舰以及2艘大巡洋舰、6艘三等军舰、武装轮船若干艘,再配上2940名陆战官兵,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将中国沿海海军的威信一扫而光,并把数千只土著商船置于我们的掌握之下。&
  &阿美士德&号离开上海十年后,在英军的炮火中,不平等的《南京条约》打开了上海滩的大门。英国之所以敢于从那么远的距离跑到中国打仗,正是摸到了中国海上力量薄弱的&命穴&。鸦片战争时英军进攻和登陆的地点,都是此次航行所经历的地方,战后《南京条约》中所规定增辟的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四个口岸,又是郭士立他们当时着重调查的港口。这些事实足以说明&阿美士德&号北航的真正意义,及所引起的严重后果。
  对于印象深刻的上海,郭士立在他的《中国沿海三次航行日志》中,根据进出港400艘帆船推断,&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商业中心&,&尤其是中国中部诸省的大门&,&这一地区在对外贸易方面所拥有的特殊优越性,过去竟然未曾引起相当的注意,是十分令人奇怪的&。林德赛也在撰写给英国方面的《&阿美士德&号货船来华航行报告》中,指出上海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称:&上海事实上已成为长江的入海口和东亚主要的商业中心,它的国内贸易远在广州之上。&
  这种预见相当有前瞻性,相对于还是不毛之地的上海滩,当时的广州才是清朝的外交、外贸中心。即使到上海开埠后的第二年,广州海关的关税收入为225万两白银,上海仅17万两白银,还不及广州的十分之一。但后来的事实证明,郭士立和林德赛是颇具慧眼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时候,即1856年,广州海关的关税收入降为108万两白银,而上海则上升到182万两白银,一举超过广州,成为当时中国的外贸活动中心。
  自此,黄浦江中汽笛声不断,跑马路旁灯火长明。
  四 荒滩&特区&
  【租界的物种起源】
  来了,船来了。
  站在黄浦江口,眺望水天相接处,出现了一艘船影。船有三根桅杆,从船身看是地道英国造的东印度型洋帆船。海湾风平浪静,夕阳的余晖洒在水面,闪闪发光。
  轮船逐渐清晰起来,一位身着炮兵上尉衣服的年轻人走到船头甲板,用望远镜瞭望海岸线,他凝视着,并极力地抑制着兴奋,喃喃自语:&新的时代就要到来了!&他就是英国派驻上海的首任领事乔治·巴富尔(George Balfour)。
  巴富尔老家在苏格兰,出身于国企东印度公司的世代军人家庭。子承父业,他14岁就到部队当兵,二十年戎马生涯后,巴富尔成为一名驻扎在印度孟加拉湾畔的马德拉斯炮兵队的上尉参谋。那时,这个&老丘八&还不曾做过当外交官的梦,其命运轨迹的突转是因为他被调派到中国参加中英鸦片战争。在这场肮脏的战争中,巴富尔被老上级、英国公使璞鼎查(Henry Pottinger)慧眼相中,做随行跟班。
  日,鸦片战争胜负已分,璞鼎查全权代表英国和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根据条约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英国人在中国地图上画了一个圈,清政府官员还说是得到皇上&恩准&,实在是意淫而已,因为&客人&已经不请自来了。
  在谈判时,中方代表耆英也曾与英方对港口开放的数量问题力争,但也只是围绕是否将福州纳入其中,因为那里是处于内港的福建省城,希望将福州改为泉州,但对被列入名单之一的上海,耆英却没有提出任何异议。在这个爱新觉罗氏的子孙眼中,上海只是个泥沙堆积的荒滩,一个尚未开化的小县城而已。
  但在英国人眼中,上海是一块未雕琢过的玉璞。从地图上看,上海以一种前突的姿态镶嵌在中国漫长海岸线的居中位置。它面向烟波浩渺的,背靠中国最为富庶的杭嘉湖平原和整个长江流域,它还是黄金水道长江的出海口,与境内的黄浦江、吴淞江水系组成了优质的河口型海港,航运业优势得天独厚。而且这一带的农民商贸概念强烈,自唐代以来这里就是中国市场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他们的生产主要是为了交换,具有根深蒂固的市场网络和商业传统。
  10月初,璞鼎查带着巴富尔等众人从南京沿长江赶到上海,&会同当时上海的中国当局&踏看了&上海县城以北及以东一块地皮&。此时,璞鼎查已经在考虑上海开埠后英国人的居留区了。经过几天考察,璞鼎查看中了黄浦江与苏州河交汇处的一块荒滩,尽管当时还是芦苇丛生,但璞鼎查认定此地是外埠商船从长江口进入黄浦江的必经之地,发展前景不可限量。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黄浦江上有英国军舰停泊,这里是炮火射程之内,把居留地置于军舰的看护之下可以更安全。而此时,璞鼎查心中已经有了替&女王&管理上海的人选了。
  12月1日,巴富尔上尉收到了被任命为首任驻沪领事的委任状,&日不落&帝国急剧扩张的全球霸业,需要巴富尔这样忠诚的军官来支撑。璞鼎查交代巴富尔做好定居上海的准备,而他的第一件官差是——在开埠的上海,为英国人寻找到长期定居地。
  日,璞鼎查来到香港岛,这座&细小、荒芜、不卫生、没有价值&的小岛,却拥有东亚地区少见的港阔水深的天然良港。6月26日,璞鼎查在港督府宣誓就任香港第一任总督,人称&开埠港督&。他随即宣布&香港为英国殖民地&,受英国伦敦政府殖民地部管辖。
  在香港,过了兴奋高潮的璞鼎查细细研读战利品《南京条约》,这时他才吃惊地意识到,这份由他草拟且认真推敲签订的条约,&实际上只是个草约而不是条约&,许多事项还待具体落实。例如,条约里笼统地提到&开放五口,贸易通商无碍&,可是英商具体在哪儿落脚,自由、安全如何保障等,却都没有约定。于是,他催促道光皇帝派&万事好商量&的耆英到香港议订通商章程细约及进出口货物税则协定,以便付诸实施。
  7月22日,作为《南京条约》附件的《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在香港公布实施,规定英国人可以在通商口岸居住及拥有租地权。这项特权促使了租界形式的出现,此后逐渐发展为完全脱离中国政府管辖的&特别区域&。其主要内容还有:中英双方协定关税;承认英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由此,清政府实际上丧失了单独改变税率的权力,同时独立自主的司法主权也遭到破坏,开创了外国人在中国不受中国法律管束的先例。5天后,广州开埠。
  10月8日,耆英和璞鼎查又各自派代表在广东虎门签订《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又称《虎门条约》),对通商规定进行了具体解释,并将海关税则具体化,双方协定&凡未列入本税则的进出口货物,一律&值百抽五&& 。这个税率比鸦片战争前进出口货物的税率普降了50%,有的甚至降低了90%。如此低税率的结果是,中国海关失去了保护本国工农业生产的作用,没了&防护套&的壁垒,中国赤裸裸地成为英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的市场。
说的太好了,我顶!
Copyright & 2014 www.51yue.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0275 second(s), 3 db_queries,
0 rpc_querie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上有多少人叫张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