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新词酒一杯中的移用词有哪些

汉语新词体现当代中国社会变化
语言是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当代汉语新词汇折射出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其中,网络语言极大地助推了新词语的产生和发展。社会各界对于新词语基本上持肯定的态度。新词语的收录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汉语新词体现当代中国社会变化
作为人类文明的产物,语言是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语言和社会共变。构成语言的三个要素是语音、语法和语汇,其中,语汇又称词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合,它是语言里最活跃和最敏感的要素。在一个社会的发展中,有的词语渐渐消失了,有的词语消失后又回来了,有的词语改变了它原有的意思,有的词语原来没有后来被创造出来了。词语的“生老病死”—创新、积淀、淘汰—真实地折射出社会发展变化的轨迹。词语的发展变化在社会转型或急剧变革时期表现得尤为迅猛。
本文首先回顾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新词语,接着分析当代新词语产生的社会诱因和方式,其次特别研究助推新词语产生和发展的网络语言,之后讨论社会对新词语的反映,最后指出新词语的研究价值。
新词语是社会嬗变的产物
回首中国历史,新词语一直都是社会发展的写照。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传入产生了“世界”、“菩萨”等新词。张騫通西域,带回来
“狮子”、“石榴”等新词。戊戌变法时期西学东渐产生了“科学”、“民主”等新词。五四新文化时期,出现了“德律风”、“沙发”、“尼龙”、“坦克”等新词。新中国成立后,出现了“土改”、“阶级成分”、“三反五反”、“修正主义”、“纸老虎”、“脱裤子、割尾巴”等等带有时代特色的词语。而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发生的巨大变迁更是导致了新词语呈井喷之势大量涌现:“万元户”、“下海”、“皮包公司”、“大款”、“小资”、“白领”、“下岗”、“再就业
”、“包二奶”、“试婚”… …
在改革开放了二十多年后的今天的中国,层出不穷的新词横空出世,如“草根”、“丁宠家庭”、“房奴”、“奔奔族”、“山寨精神”、“火星文”、“躲猫猫”、“打酱油”、“干物女”、“压洲”等等。“新词语来得这么猛、这么快、令人振奋!”媒体的感叹是有依据的。教育部和国家语言工作委员会发布的《2006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列出了171条汉语新词语选目(樊金戈,2007),《2007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采集了254条新词语(“教育部最近发布的254条新词语”,2008),而《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2008》一书则包括了359条新词语(桂杰,2009)。由此,我们看到,新词语诞生的又一个高峰时期已经到来。
当代新词语产生的社会诱因
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宣称汉语新词“作为一种社会语言现象,它实际地反映出了人们的所思所想”(樊金戈,2007)。李宇明表示,新词语的衍生出世有三大社会诱因。首先,全球性现代化进程的飞快速度已使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中国社会近些年的开放和多元使老百姓的视野越来越开阔,新的语素也因此越来越容易形成,如“电话门”、“伊朗门”
等;其次,现代社会过快的节奏对人们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冲击,为了表达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不同现象,人们不断地创造出新的社会生活词语,如“房奴”、“车奴”、“学术超女”、“学术超男”、“半糖夫妻”、“橱窗夫妻”、“高薪跳蚤”、“毕婚族”等;最后,老百姓针对社会各界的种种现象有着不同层面的衡量尺度,于是褒贬不一的新词语开始进入语言系统,如“福利腐败”、“科研包工头”、“阳光公选”、“跑官要官”、“特殊党费”、“结实宝宝”、
“范跑跑”、“猪坚强”等(樊金戈)。
新词语产生的方式
中国的语言学家认为新词语产生的方式主要有八类(高庆华,2008),其中的七类是内部产生的。第一类是国家领导人和政府文件里创造和使用的新词语,如“生态文明”、“财产性收入”、“八荣八耻”等。第二类是新造词,如“网民”、“基民”、“生活馆”等。第三类是“旧瓶装新酒”,旧有的词语出现了新的意思,如“下课”、“同志”、“小姐”、“美女”、“恐龙”、“双飞”、“俯卧撑”、“打酱油”等。第四类是缩略,多音节词语被缩略成较少音节的词语,如“海归”,(海外归来)、“卫视”(卫星电视)、“个唱”(个人演唱会)、“冻容”(冻结青春容颜)、“博文”(博客文章)、“裸替”(裸戏替身)、“文替”(文戏替身)、“白托”(白天托管老人)等。第五类是利用新兴的准词缀形成一批带有该词缀的新词,如“零”:零距离、零投诉、零风险;“软”:软广告、软实体、软着陆;“族”:月光族、装嫩族、飞鱼族;“奴”:房奴、车奴、白奴;“门”:艳照门、女友门、车震门;“客”:晒客、试客、绿客;“吧”:网吧、爽吧、手工吧;“山寨”:山寨版、山寨帮、山寨明星;等等。第六类是随着经济浪潮进入普通话的方言,包括港台的和海外的。其中港台方言比重最大,如“”、“斥资”、“廉政”、“按揭”、“互动”、“派对”、“的士”、“大排档”等。第七类是网络工具语言,如“斑竹”、“楼主”、“菜鸟”、“灌水”、“拍砖”、“顶”、“人肉”、“潜水族”等(高庆华)。
最后一类是数量庞大的外来词语,它主要包括七种借用:一是译音词,如“咖啡”、“沙拉”、“逻辑”、“土司”等;二是译义词,有直译词素的如“热狗”、“足球”、“超级市场”、“马力”等,也有观点转换的如“电脑”、“冰箱”、“电梯”、“吸尘器”等;三是音意兼译的词,如“骇客”、“迷你”、“伊妹儿”、“可口可乐”等;四是音意混译的词,有一半音译一半意译的如“剑桥”、“冰淇淋”等,也有在音译的基础上再加个词补充说明的如“卡片”、“吉普车”、“芭蕾舞”、“高尔夫球”等;五是日本汉字转借,有西方概念的如“新闻”、“科学”、“经济”、“教育”等,也有日本用语的如“料理”、“写真”、“人气”、“恶搞”等;六是字母词,如“CEO”、“MBA”、“EQ”、“CCTV”等;七是罗马字转借,如“okay”、“high”等(李文肇,2009)。
助推新词语产生和发展的网络语言
从2008年的新词语中,我们可以看到,网络具有强大的渗透力,它极大地助推了新词语的产生和发展。前几年,网络词语主要与网络工具有关。而2008年收录的网络用语,只有“QQ隐身族”、“MSN隐身族”、“论坛潜水族”、“百虎谷”、“人肉”和“刷博”与网络工具有关,其余的都是在反映社会生活,如“范跑跑”、“猪坚强”、“郭跳跳”、“食草男”
、“泡良族”、“裸官”、“追客”、“雷人”等。这些词语最早由个别网民在论坛或博客上使用,接着一下子在网络上蹿红,然后又经网络新闻蔓延到其他媒体上(桂杰,2009)。
网络词语的出现是社会心理的映射。很多网络词语在构词上生动活泼,反映出老百姓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显网民的才华和智慧。比如,从双关词“八宝饭”、“什锦饭”、和“八宝什锦饭”,我们可以看到青年一代对国家领导人的爱戴,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民主化进程的加速。又如,一些与特定事件相关的词语如“打酱油”、“叉腰肌”、“俯卧撑”等在造词上融合了比喻、飞白和借代。而新造的准成语“秋雨含泪”、“兆山羡鬼”、“欧阳挖坑”等等也都有它们各自的典故,让人忍俊不禁(桂杰,2009)。
虽然网络语言丰富多采,但到现在为止并未对各种媒体的新闻领域造成冲击或威胁,占主流的仍旧是日常性词语。这些在小范围内使用的网络语言是否能逐渐成为全民日常的交际工具,还得看它们发展的力量。
社会对新词语的反映
社会各界对新词语有肯定的声音,也有否定的态度。一些社会学家认为,大多数的新词语既有感染力和个性又能记录某个特定年代的民众心理,这些鲜活的文字准确地反映了社会现实,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与变迁,它们的存在是有价值的。与此同时,社会上也有一部分人谴责新词语的出现污染了汉语的纯洁性,干扰了标准语的使用。
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赵冉表示,新词语的产生是语言发展的一个自然现象,每个时代都会产生一些新词语,它们的生命力会由时间来检验,民众不必对它们进行过于排斥(樊金戈,2007)。的确,就像一个人在真空中无法存活一样,语言也需要在与“病菌”的抗争过程中才会提高免疫力,语言本身的自我清洁功能最终只会让使用频率高的、结构合理的、功能强大的新词留存下来,而那些不被大众认同的词语自然会逐渐淘汰。比如,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一些音译外来词,到现在还在用的只有“尼龙”、“坦克”等,其它的已退出使用的舞台。北京联合大学李运教授也指出,社会发展越快,出现的新情况越多,当人们无法用以前的语言来准确地表达所思所想时,新的词语就诞生了。李运觉得民众不必太在意新词语,还建议民众从社会语言入手去了解社会现象(樊金戈)。
新词语的研究价值
新词语既然是历史的见证,对它们进行整理和研究就十分有必要。毋庸置疑,新词语的研究价值首先体现在语言学上。新词语的产生丰富了汉语词汇,我们现在使用的汉语词汇是通过一代又一代冒出来的新词语而积累起来的。比如,我国古代有几个表示老人年龄的词汇:“艾”(五十岁以上的老人)、“耆”(六十岁以上的年纪)“耋”(七八十岁的年纪)、“耄”(八九十岁的年纪)。这些词都是随着社会观察力加深而产生的。又如,唐代上元间孙强的《玉篇》中已有22561个汉字(词),但是当时的常用词只有3000多个而已。《玉篇》里的许多词是当时新产生的词语,其中单是齿部就有92个汉字,现在人们还在使用的只有少数几个了(俞允海,2003)。
此外,新词语的研究还有超越语言学的意义。词汇是人类文化链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新词语记录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掌握了最新的社会动态,对新词语的研究即有意识地保留中国社会发展的证据,将为今后的人们提供这一历史时期的详实的资料,为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领域的发展提供有利的线索(俞允海,2003)。
在语言的三大要素中,只有语汇最能反映社会的变化。近几年,由于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汉语新词汇大量地诞生,显示了新理念在人们生活中的渗透。正如明代音韵学家陈第的名言中说的:“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一个民族的新词语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文化现象,而逐渐地吸收新词语也是一种语言进化的基本规律,时间会验证哪些新词语最后会积淀下来,哪些会淘汰。
从中国语委近些年公布的新词语来看,中国语言主管部门正在密切地关注着中国社会的语言发展状况,这对保存和积累汉语言资源、激发人们运用和创造汉语言的智慧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今天,中国的迅速腾飞已使中国站在国际的主导地位,我深信,在不久的将来,汉语词汇将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传播汉语言的斑斓文化。
樊金戈。(2007)。新词语体现社会生活新理念。于号摘
高庆华。(2008)。以开放心态对待报纸“双言现象”。于
桂杰。(2009)。08年中国产生359条新词语,山寨居首雷囧等入选。于&
11/03/content_2538447.htm&&&&&&&&&&&&&&&&&&&&&&&&&&
教育部最近发布的254条新词语。(2008)。于号摘自
李文肇。(2009)。2009年秋季旧金山州立大学《音韵学与汉语方言》课程。
俞允海。(2003)。论新词语研究。于号摘自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2010年度新词语分析.pdf59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学校代码:10075
号:座机电话号码
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学位申请人:齐
指 导 教 师 :王强军 副教授
学 位 类 别 :文学硕士
学 科 专 业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授 予 单 位 :河北大学
答 辩 日 期 :二一二年五月
Classified index:
CODE:10075
NO:座机电话号码
A Dissertation for the Degree of M.Literature
Study on Annual New Words of 2010
Candidate:
Supervisor:
Vice Prof. Wang Qiangjun
Academic degree applied for:
Master of Literature Degree
Specialty:
Linguistics and Applied Linguistics
University:
Hebei University
Date of oral examination:
自2006 年,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开始向社会公布年度汉语新词语,并编辑出版编年
本新词语词典。到目前为止,已编辑出版有 2006 年至 2010 年五年间的年度新词语编年
本文以商务印书馆出版,侯敏和周荐主编的《2010
汉语新词语》共 623
词语作为研究对象,遵循“从语料总结出理论、再由理论指导实践”的研究方法,着力
探析 2010 年度新词语的语言学特点、社会学特点以及在语言规范化视角下的年度新词
语等问题。全文分为四章: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词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