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个最基础的初中化学关于配平和解化学方程式配平方法。

例谈初中化学方程式常见的几种配平方法--《中学生数理化(尝试创新版)》2014年02期
例谈初中化学方程式常见的几种配平方法
【摘要】:正化学方程式一直是初中化学考试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而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关键,有的学生在化学方程式的配平过程中存在着"猜测性"和"盲目性",为了提高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能力,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四种常见的配平方法。一、最小公倍数法这是一种最简单的方法,配平的着眼点,在于找出左右两边各出现1次且原子数变化较大的元素。配平步骤是: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634.8【正文快照】:
化学方程式一直是初中化学考试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而化学方程式的配乎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关键,有的学生在化学方程式的配平过程中存在着“猜测性”和“盲目性”,为了提高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能力,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四种常见的配平方法。 一、最小公倍数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苏良瑞;[J];江苏教育;1987年07期
王本凤;[J];当代教育科学;1994年05期
张志茂,马向谦;[J];黑龙江教育;1995年Z1期
李光人;[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995年05期
卢爱珍;[J];甘肃教育;1997年12期
张康贤,刘宗龙;[J];山东教育;1997年10期
王寿荣;[J];学科教育;1998年11期
邓九皋!北京西城区;[J];中学生理科月刊;1999年12期
朱向阳;[J];中学生理科月刊;2001年03期
朱向阳;[J];中学生理科月刊;2004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凡芳红;;[A];甘肃省化学会二十六届年会暨第八届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李晓霞;;[A];甘肃省化学会二十六届年会暨第八届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程良武;;[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4年
王继勉;;[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4年
刘学林;;[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4年
赵俊来;;[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4年
张晶;王荣梓;;[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4年
罗届中;;[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4年
邢菊荣;;[A];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付德嗣;;[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江苏省滨海县正红中学
金正海;[N];学知报;2010年
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实验初中
罗翠琴;[N];学知报;2010年
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第一初级中学
窦传魁;[N];学知报;2011年
南郑县新集中学
刘刚;[N];汉中日报;2011年
毕节市岔河镇中心校
陈祖明;[N];毕节日报;2009年
盱眙县维桥初级中学 周建新;[N];江苏教育报;2009年
青然;[N];朔州日报;2009年
江苏省滨海县蔡桥初级中学
李其芬;[N];学知报;2010年
湖南省祁东县白鹤镇中学
江德平;[N];学知报;2010年
王德安;[N];伊犁日报(汉);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吉南;[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梁青;[D];鲁东大学;2013年
霍晓俊;[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余琦;[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邢美丽;[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唐少华;[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张冰;[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冯嘉瑞;[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李媛媛;[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邢俊艳;[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杨娇荣;[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当前位置: >
初中化学方程式计算题型总结
  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这样,化学方程式不仅表达了物质在质的方面的变化关系,即什么是反应物质和什么是生成物质,而且还表达物质在量的方面的变化关系,即反应物质和生成物质的质量关系,同时包括反应物质和生成物质的微粒个数关系,这是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论依据。
  1.有关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计算
  这是化学方程式计算中最基础的题型,要深刻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理解反应物质和生成物质在微观上和质量上的关系。例如将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点燃后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中,它们的关系:
  2CO+O22CO2
  微粒比:2∶1∶2
  质量比:2&28∶32∶88(7∶4∶11)
  *体积比:2∶1∶2
  (同温、同压)
  质量守恒:56+32=88
  可以看出,化学方程式能表达出多种量的关系,这些关系都是解答有关化学方程中的已知和未知的隐含的已知条件,这些条件都可以应用于计算时的&桥梁&,是整个计算题的基础和依据。
  2.不纯物的计算
  化学方程式中所表示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指纯净物,不纯物质不能代入方程式进行计算。遇到不纯物质时,需要将不纯物质换算成纯净物质的量,才能代入方程式,按质量比进行计算。计算关系为:
  纯净物的质量=不纯物的质量&纯净物的质量分数
  例用含Fe2O375%的赤铁矿石20吨,可炼出含杂质4%的生铁多少吨?
  解:20吨赤铁矿石中含纯Fe2O3的质量为:20吨&75%=15吨
  设可炼出含杂质4%的生铁质量为x
  Fe2O3+3CO2Fe+3CO2
  160112
  15吨(1-4%)x
  x==12.5吨
  3.选量(过量)计算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论依据就是质量守恒定律。在质量守恒定律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要着重理解&参加&两个字的含义,即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就不应计算在内。在有些计算题中,给出了两种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这时就必须考虑,给出的两种物质的质量是否都恰好参加了反应。这时思考的范围就应大一些。
  例今有氢气与氧气的混合气共20克,在密闭的容器中点燃,生成水18克,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氢气10克,氧气10克(B)氢气2克,氧气18克
  (C)氢气4克,氧气16克(D)氢气1克,氧气19克
  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出氢气在氧气里燃烧时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然后进行比较。
  2H2+O22H2O
  4∶32∶36
  1∶8∶9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时,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8,即若有1克氢气需要氧气8克;若有2克氢气需要氧气16克。本题中生成18克的水,则必然是氢气2克,氧气16克。故(B)、(C)选项都有可能。若按(B)选项会剩余2克,氧气没有参加反应;若按(C)选项会剩余2克氢气。故本题答案为(B)和(C)。这样会得出一个结论:若遇两个已知量,是按少的量(即不足的量)来进行计算。
  4.多步反应的计算
  从一个化学反应中求出的质量,用此量再进行另一个化学反应或几个化学反应的连续计算,求最后一个化学反应的量,一般称之为多步反应的计算。
  例计算用多少克的锌跟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能跟12.25克的氯酸钾完全分解后生成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水。
  本题涉及三个化学反应:
  Zn+H2SO4(稀)=ZnSO4+H2&
  2KClO32KCl+3O2&
  2H2+O22H2O
  可以用三个化学方程式中的微粒关系,找出它们的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式:
  2KClO3~3O2~6H2~6Zn即KClO3~3Zn
  设需用锌的质量为x,根据上述关系式,
  KClO3~3Zn
  122.53&65
  12.25克x
  x==19.5克
  从以上的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可以看出,在计算的过程中,主要应用的关系式是质量比,在一个题目中,最好用统一的单位,若试题中给出了两个量的单位不一样,可以换算成比较方便有利于计算的一个单位,这样可避免发生错误。关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要领可以归纳为:
  化学方程式要配平,需将纯量代方程;
  量的单位可直接用,上下单位应相同;
  遇到有两个已知量,应找不足来进行;
  遇到多步的反应时,关系式法有捷径。
(责任编辑:I孑)
1、凡本网专稿栏目内的所有作品,包括标有“聚能教育”版权LOGO的图片,版权均属于聚能教育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聚能教育( )”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来源:×××(非聚能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
聚能一对一辅导
小学辅导科目 | >>
中学辅导科目 | >>
高中辅导科目 | >>
来源于网络 越复习,孩子越急躁,最近一点小事都会发脾气,我觉得...
1、产生成人感: 表现为生理功能进入早期成人化,自我意识向独立...
锘||||||||||||
Copyright&&& 芥() All Rights Reserved 娉寰ㄨ椤鹃化学方程式配平  掌握顺序是关键 - 李良彩的个人空间 - 教研空间
- Powered by X-Space
化学方程式配平  掌握顺序是关键
& 22:20:26
&& 542800&&&
化学方方程是化学的基本语言,它是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础,是初中化学重点内容之一,而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难点又在于如何配平化学方程式。配平化学方程式,就是依据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用化学式写出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式子,然后再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调整化学式前边的化学计量数,使得式子左右两边达到原子的种类相同,数目相等。初中化学方程式多数不复杂,只要掌握最基本的方法就可以配平初中大多数的化学方程式。其中最主要的有最小公倍数法和观察法。
简单的化学方程式,用观察法可以配平。
最小公倍数法为最简单最基础的一种方法,能配平初中化学中出现的大多数化学方程式,初中化学课本中仅用角注介绍了最小公数数法。其基本过程为:
1、找出某原子在方程式左右两边的个数   
2、算出这两数的最小公倍数
3、在左右两边该原子所在化学式前加上化学计量数,使左右两边该原子个数都等于最小公倍数。
4、配平其它原子的个数使左右两边相等。
例一配平 P+O2— P2O5
1、找O原子在左边个数为2,右边个数为5
2、2和5的最小公倍数为10
在O2前加计量数5,5×2=最小公倍数10,右边P2O5前加2,2×5=最小公倍数10
&&&&&&&&&&&&&&&&&&&&& P+5O2— 2P2O5
3、配平P原子个数,在左边P前加计量数4,等于右边P原子个数2×2。
&&&&&&&&&&&&&&&&&&&&& 2P+5O2— 2P2O5
4、检查完成。
&&&&&&&&&&&&&&&&&&&&& 2P+5O2== 2P2O5
1、找P原子在左边的个数为1右边个数为2
2、1和2的最小公倍数为2
3、在左边P前面加计量数2,2×1=最小公倍数2,在右边P2O5前加计量数1(省略不写),1×2=最小公倍数2
&&&&&&&&&&&&&&&&&&&&& 2P+O2— P2O5
4、配平O原子个数,在左边O2前加计量数5/2,2×5/2等于右边O原子个数1×5
&&&&&&&&&&&&&&&&&&&& 2P+5/2O2— P2O5
5、将所有化学式前计量数都乘以2,使分数化为整数。
&&&&&&&&&&&&&&&&&&&&& 4P+5O2— 2P2O5
6、检查,完成。
&&&&&&&&&&&&&&&&&&&&& 2P+5O2== 2P2O5
比较上两种配法可知,明显法二要比法一要复杂。因此先配平化学方程式中哪种原子,后配哪种原子,对于配平化学方程式的过程复杂难易是有相当影响的。
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主要要掌握配平原子的顺序。下面归纳配平原子的顺序规律供参考:
1、一般最简单的化学式的原子留在最后配平,其前加计量数留在最后。
2、找数量变化最大的原子(或原子团)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先配平该原子(或原子团)
3、配该原子在&化学式中的其它原子。
下面是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初中阶段出现较复杂的各类反应配平的例子。
(一)化合反应:
见例一配平 P+O2— P2O5
(二)置换反应:
例二:配平C+Fe2O3──Fe+CO2
式子中最简单的化学式是C、Fe,留在最后,数量变化最大的原子是O,其最小公倍数为6。顺序为:
配O:在Fe2O3前加计量数2,在CO2前加计量数3.
C+2Fe2O3──Fe+3CO2
配平C:3C+2Fe2O3──4Fe+3CO2
配平Fe:3C+2Fe2O3──4Fe+3CO2
例三: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 H2↑
最简单的是 Al、H2留到最后,SO4原子团看成一个整体,其最小公倍数为3。
配平顺序:
配SO4:Al +3H2SO4 ── Al2(SO4)3 +  H2↑
配H:Al +3H2SO4 ──  Al2(SO4)3 +3 H2↑
配Al:2Al +3H2SO4──  Al2(SO4)3 +3 H2↑
(三)分解反应:
例四、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
1、式子中O2最简单,O原子要留在最后配平。
2、K数量变化最大,最小公倍数为2,KMnO4前加2,K2MnO4前加1。
2KMnO4 加热 1K2MnO4 + MnO2 + O2↑
3、配K所在化学式中其它原子Mn , 在MnO2加1。
2KMnO4 加热 1K2MnO4 + MnO2 + O2↑
4、最后配O,左边2KMnO4 中O个数8个,右边1K2MnO4 + MnO2 已有6个,所以O2前加1。
2KMnO4 加热 1K2MnO4 + 1MnO2 + 1O2↑
5、检查,完成。
(四)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中多出现有原子团,注意将原子团看成是一个整体。水的化学式看成HOH,复分解反应,先配平原子团。
例五:配平  HCl +  Al(OH)3 ──& AlCl3 +  H2O
   HCl +  Al(OH)3 ── &AlCl3 +  HOH
先配平OH,最小公倍数为3,顺序为
&配OH: HCl +  1Al(OH)3 ──& AlCl3 +  3HOH
&&& 配Al:& HCl +  1Al(OH)3 ──& 1AlCl3 +  3HOH
配Cl:& 3HCl +  1Al(OH)3 ──& 1AlCl3 +  3HOH
配H: 3HCl +  1Al(OH)3 ──& 1AlCl3 +  3HOH
(五)其它反应:
例六:配平C2H5OH + O2 点燃 CO2 +& H2O
最简单O2,O留在最后,变化最大H,最小公倍数为6。
配平顺序:
配H:1C2H5OH + O2 点燃 CO2 +& 3H2O
配C:1C2H5OH + O2 点燃  2CO2 +& 3H2O
配O:1C2H5OH +3 O2 点燃  2CO2 +& 3H2O
在初中化学中有少数化学方程式按以上介绍顺序,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时仍会出现分数的现象,则要将分数化为整数。
如:配平&& Al +& HCl &──& AlCl3& +& H2↑
配Cl:Al +& 3HCl &──& AlCl3& +& H2↑
配H:Al +& 3HCl ──& AlCl3& +& 3/2H2↑
配Al:1Al +& 3HCl ──& 1AlCl3& +& 3/2H2↑
分数化整数:2Al +& 6HCl ==& 2AlCl3& +& 3H2↑
除此外,也有极少量化学方程式用最小公倍数法不好配平的,则要我们注意观察化学方程式,分析反理原理,用观察法能将其配平。
如:配平 CO+& Fe2O3 高温& Fe +& CO2↑
观察,Fe最简单放在最后面配平,反应CO夺取 Fe2O3中的O,一个CO分子只能夺取一个O生成一个CO2分子。所以要不3个CO分子,最后生成3个CO2分子,
配平顺序:
3CO+& 1 Fe2O3 高温& Fe +& 3CO2↑
3CO+& 1Fe2O3 高温 2 Fe +& 3CO2↑
试配平类似反应:
CO+  & Fe3O4 高温&  Fe +&  CO2↑
CO + O2 点燃   CO2
从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用我们最简单的方法最小公倍数法、观察法能满足我们初中化学配平化学方程式的要求,不必要一时追求过多的方法,加重学习负担。同时配平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原子顺序思想在高中阶段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的学习中也是重要的。关于初中化学方程式配平把一个化学方程式配平 的答案是不是有很多,只要使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就行了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关于初中化学方程式配平把一个化学方程式配平 的答案是不是有很多,只要使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就行了
关于初中化学方程式配平把一个化学方程式配平 的答案是不是有很多,只要使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就行了
对于一些常见的很容易配平.但一些数字比较大比较偏的,怎么配?如下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在化学方程式各化学式的前面配上适当的系数,使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这个过程叫做化学方程式配平.配平的化学方程式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正确表现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为化学计算提供准确的关系式、关系量.配平方法有多种:(1)观察法观察反应物及生成物的化学式,找出比较复杂的一种,推求其它化学式的系数.如:Fe2(SO4)3+NaOH—Fe(OH)3+Na2SO4 Fe2(SO4)3 所含原子数最多、最复杂,其中三个SO4 进入Na2SO4,每个Na2SO4含有一个SO4,所以Na2SO4 系数为3;2 个铁原子Fe 需进入2 个Fe(OH)3,所以Fe(OH)3 系数为2,这样就得到:Fe2(SO4)3+NaOH—2Fe(OH)3+3Na2SO4 接下去确定NaOH 的系数,2Fe(OH)3 中有6 个OH,3Na2SO4 中有6 个Na,所以在NaOH 前填上系数6,得到:Fe2(SO4)3+6NaOH—2Fe(OH)3+3Na2SO4 最后把“—”改成“=”,标明Fe(OH)3↓.(2)单数变双数法如:C2H2+O2—CO2+H2O 首先找出左、右两边出现次数较多,并且一边为单数,另一边为双数的原子—氧原子.由于氧分子是双原子分子O2,生成物里氧原子总数必然是双数,所以H2O 的系数应该是2(系数应该是最简正整数比),如下式中①所示:C2H2+O2—CO2+2H2O ① 由于2H2O 中氢原子个数是C2H2 的2 倍,所以C2H2 系数为2,如下式中②所示:2C2H2+O2—CO2+2H2O ② ① 又由于2C2H2 中碳原子个数为CO2 的4 倍,所以CO2 系数为4,如下式中③所示:2C2H2+O2—4CO2+2H2O ② ③ ① 最后配单质O2 的系数,由于生成物里所含氧原子总数为10,所以反应物O2的系数是5,如下式中④所示:2C2H2+5O2—4CO2+2H2O ② ④ ③ ① 核算式子两边,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已经相等,把反应条件,等号、状态符号↑填齐,化学方程式已配平.(3)求最小公倍数法例如:KClO3—KCl+O2 式中K、Cl、O 各出现一次,只有氧原子数两边不等,左边3 个,右边2 个,所以应从氧原子入手来开始配平.由于3 和2 的最小公倍数是6,6 与KClO3中氧原子个数3 之比为2,所以KClO3 系数应为2.又由于6 跟O2 的氧原子个数2 之比为3,所以O2 系数应为3.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 =2KCl+3O2↑ 有不同版本:①最小公倍法:选择方程式两端各出现一次,且原子数相差较多的元素入手配平.例1 配平C2H5OH+O2——CO2+H2O 选择氢原子,最小公倍数为6(用①、②、③表示配平步骤.) ②奇偶数法:选择方程式两端出现次数最多,且一端为奇数,一端为偶数的原子为突破口,依次推断.例2 配平FeS2+O2Fe2O3+SO2 第一步:选择氧原子为突破口,Fe2O3中氧原子为奇数,配以最小数字为系数,使氧原子数变为偶数 FeS2+O2——2Fe2O3+SO2 ③观察法:从分子的特征变化入手,分析配平.例3 配平Fe3O4+COFe+CO2↑ 由观察知:CO+O→CO2,Fe3O4可提供4个氧原子,则 ④归一法:选择化学方程式中组成最复杂的化学式,设它的系数为1,再依次推断.第一步:设NH3的系数为1 1NH3+O2——NO+H2O 第二步:反应中的N原子和H原子分别转移到NO和H2O中,由 第三步:由右端氧原子总数推O2系数 ⑤代数法:设各物质系数为未知数,列出它们的关系,解一元或多元代数方程式,进行讨论.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当前位置: >>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化学化学方程式配平经典练习题> 初中三年级 >> 化学 >>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标)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化学化学方程式配平经典练习题
  化学方程式配平经典练习题
该资源能应用于平时教学。
相关资源:
学科新帖:
1、推荐使用Flashget、迅雷等下载工具下载。如果没有使用下载工具,在存储的时候选择存储格式为“所有文件”!
2、如果下载的资源不能打开,请到首页“常用软件下载”下载对应的资源查看工具。
3、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或有不良信息的请点击报错 ,欢迎广大作者给我们提供资源,谢谢合作!
4、未经本站明确许可,任何网站不得非法盗链资源下载连接及抄袭本站原创内容资源!
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
热门关键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化学方程式配平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