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皇酒曲韵香数麻雀下载

川口镇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川口镇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川口镇Chuan Kou Zhen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辖镇,县府驻地。位于县境东北边缘,东与甘肃省接壤。人口5.2万,以汉族为主,回族占总人口的42.8%,土族占2.2%。中文名称:川口镇外文名称:Chuan Kou Zhen政府驻地:川口镇人口:5.2万(
)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川口镇总面积约84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66.5%,,平川、台塬占29.6%,河流占3.9%。地形呈东面,西北较高,中间较低的三级阶地。属黄土高原的边缘地带。四季不甚分明。开发较早。历史悠久,乃青海之门户。辖享堂、史纳、山诚、米拉湾、南庄子、川口、吉家堡、红卫、东垣、边墙、驼岭、南山寺、牙合、果园14个村委会。明嘉靖十四年(1533年)筑上川口堡,惯称川口,属碾伯县辖。1931年建县后设川口镇,1958年与北山、马场恒乡合并成立红旗公社,1962年分设川口公社,1984年复设川口镇。地处湟水谷地,湟水河自西向东穿境而过。产业以商贸、运输、建筑和饮食服务业为主,农业以小麦、蔬菜种植为主。 兰(州)青(海)铁路、甘(肃)青(海)公路穿境。经济较发达,年产值超过亿元。境内有新石器山城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授予“中国乡镇之星”称号。1、西汉(公元前60-58年),在今下川口设立允吾(读铅牙)县,上川口为其属地。2、东汉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陇西太守马援率兵平河湟羌人之乱,在享堂筑点将台。3、东晋太元二十一年(396),南凉秃发乌孤在史纳筑廉川堡。4、明洪武四年(1371),元西宁州同知李南哥降明,授世袭指挥佥事,称"土司",上川口为其封地。5、明嘉靖十四年(1535)筑上川口堡,其后兵备周京筑烽墩。6、明隆庆三年(1569),修筑边墙村一带边墙,底阔七尺,顶阔三尺,实台高一丈,垛墙四尺,共高一丈四尺。7、明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军贺锦部朱永福进军上川口,土司李天俞抵抗失败,土司衙门被毁。8、清顺治二年(1645),李天俞归附清朝,英亲王(阿济格)命其安抚河西各。9、土司暨番族从顺,嗣后授世袭土司指挥同知。10、清雍正十一年(1733),老鸦峡道路初通,仅供单人行走。11、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重修享堂木质握桥,两岸建有牌坊,上书“浩门通衢”,“河湟锁钥”八字。12、民国二年(1913),碾伯县老鸦峡外地区划为上、中、下各七堡,上川口为上七堡之一,称上川口堡.。3、民国十四年(1925),瑞典人安特生来川口,在边墙村发现“马厂塬遗址”。后安氏著《甘肃考古记》一书,向全世界介绍了"马厂文化"。14、民国十八年(1928)大旱,全年未降透雨,又加兵乱,庄稼收获无几,饿死人不少。15、民国十九年(1930)四月一日,建立民和县,县府设在川口土司衙门,改上川口堡为川口镇。十二月县府迁往古鄯镇,第二年又迁回。16、民国二十四年(1935)八月,享堂至西宁公路通车。翌年,川口至西宁长途电话通话。17、民国二十八年(1938)川口楼子沟石崖根(现水文站附近)湟水大桥兴建,1941年竣工,1943年被洪水冲毁。18、1942年享堂大通河铁桥通车,1949年被八十二军炸毁,并烧毁享堂物资,弹药仓库。19、1949年九月二日,解放军一野第一兵团属六十二军185师进驻川口,九月八日民和县人民政府成立。20、1953年11月川口镇人口(两街一乡,不包括机关居民)为1833户,10103人。21、日,兰青铁路通车民和站。22、1968年川口至山城石拱桥通车。1969年川口至史纳湟水水泥拱桥建成。23、1970年冶金部在史纳筹建民和镁厂,1973年建成。24、1982年7月,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川口共有4176户,24155人。----从1535年筑上川口堡算起,此名也有近500年。它地处湟水南岸,巴州河谷口。《碾伯所志》有"上川在所治东南,即上川口之川,入湟水。"此治将巴州沟河称上川,隆治沟河称下川。顾名思义,因地处上川之口处,故叫上川口,现在习惯上称川口。----一说是土语的汉译音,是楔子(楔形)的意思,因当地山形呈楔形。根据土族的形成约始于元朝,故此名不会早于元朝。另有一说"史纳"来源于藏语(据李文实先生考证),原来史纳北山(阿剌古山)曾被茂密的森林覆盖,且多为针叶林,远望黑黝黝的一片,故藏族人民便叫该地为石乃亥(即史纳)。从历史记录和土,藏民族的分布来看,后一说较为可靠。----位于湟水和大通河交汇处,西北靠阿拉古山。享堂原是供俸祖宗牌位年时祭祀的地方。在明朝英宗天顺元年(1457)以前,土语叫"巴垣庄"(意即富饶的地方)。自葬土司李英为墓地,立神道碑及石人石马,并设有祭祀的"享堂"。同时将这里的土地分配给舍人(土司族属)居住耕种,一方面承担年时祭祀的庶馐仪物,一方面管理墓地。于是巴垣庄就成了李土司子孙祭祀祖先的地方,从而有了享堂之名。另一说:在唐朝击败割据青海东部和兰州一带的薛举,迫他投降后,出现了"降唐"的名称,同时,藏语称峡口滩地为"祥塘"(享堂地处峡口),能种粮食的凹地为"向塘",所以享堂地名远在唐朝时或更远时就有于之相近的名称。----地处湟水南岸,隔河与甘肃海石湾相望。明朝隆庆三年(1569)在这一带地方修筑边墙,堵御当时盘居松山(甘肃永登县东)的蒙古部酋宾兔南侵。由此已有四百多年。----广义是指从塔尔口子起,北沿湟水,南至回龙山根,东到马场垣香水二台边缘的这一块平坦台地而言;狭义是仅指东垣大庄村落而言。按地貌来说,垣字应写作塬,但现已习以为常。东垣大庄名称见于《西宁府新志》,因此在1747年前便有此名。----隔巴州河与县城中心相望。由于村南塬上有古城遗迹,原叫西山城(因东垣建有东山城,明正德八年(1513)修筑的军事防守堡寨。7、果园----在镇治以南五公里,原系李土司的果园。8、吉家堡----在镇治以南二公里,是明初归属土司吉保的封地,其族人筑堡而得名。1. 位置:东经102°45@20〃----102°54′42〃与北纬36°14′36〃D36°22′55〃之间。平均海拔1786米,最低处边墙村海拔1725米,最高为阿拉古山海拔2423米,南北长约12公里,东西宽约7公里,总面积约84平方公里。2. 地貌:地处湟水谷地地带,南北两山环抱,地势由西向东倾斜。有山垣、丘陵、河谷、沟壑、漫滩的复杂地貌。属黄土高原的边缘地带。全境内多是疏松的黄土层,由于地势之差,土层薄厚不一。3. 山系:①阿拉古山----属祁连支脉达板山向东延伸的余脉,从山腰到山根,由于被雨水冲刷和风化剥蚀,基岩裸露。②回龙山----在湟水南岸,属拉脊山向东延伸的余脉,海拔2377米,有三道沟壑,土层厚,在第三系红土层之上的黄土层,最厚处可达200米以上,属浅山区。镇属南山,寺牙合村高居山顶。③罗家山----在湟水南岸,介于巴州沟和米拉沟之间,系拉脊山余脉,海拔2288米,罗家村在其东麓。4. 河流:①湟水----在川口境内流程约八公里,年平均流量每秒66.8立方米,年平均径流17.94亿立方米。年平均输沙量2211万吨。天旱之年,夏至以后有时会出现断流。②大通河----在本镇流程约6公里,最大流量每秒1510立方米,年平均输沙量367万吨。③巴州河----发源于东沟,西沟乡拉脊山北麓,流经两乡后,在巴州境内汇合,镇境内流程约6公里。最大流量每秒690立方米,年均输沙量45万吨。④除以上三条河流外,另外还有被雨水冲刷而形成的8条间歇性河沟,即回龙山的头道沟、二道沟、三道沟;巴州河谷内横向的土路司沟、大槽沟、庙儿沟;湟水北岸的素得儿沟、严家沟、楼子沟等。⑤七星泉----于镇治南2公里,是古老的多眼喷泉,涌量充沛,水质清澈甘甜,泉水汇流成溪,俗称"尕磨沟"。现为自来水的主要水源。5. 气候:川口深居内陆,地处高原,降水量少,气候干旱,冬寒夏暑,昼热夜凉,温度变化剧烈,具有显著的大陆性气候特点。①根据年的气象资料统计,川口地区在光能热量方面,为全县之首,年日照时数2609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9,年总辐射量每平方厘米137.9千卡。②年平均温度7.8℃,最高34.7℃,最低零下22.2℃。0℃积温(80%保证)为℃。③年平均风速每秒1.9米,最大风速每秒18米,风向多东南、东北、西北风。④年降水量360.7毫米,降水季节分布不均,一般夏末秋初雨多,冬春干旱,7-9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总量的60%,易造成涝灾。这时冰雹也频繁。最大积雪深10厘米。蒸发量大,年均总蒸发量为1681.6毫米,超过年降水量的4倍多。但有优越的灌溉条件可弥补自然降水的不足和蒸发量的悬殊。⑤无霜期190-200天,晚霜期一般在4月上,中旬结束,早霜期一般在9月下旬出现,可满足作物一年两熟,能扩大复种。6. 土壤:因地形为河谷阶地,受南北两山的制约,土壤分布与地形分布相结合,呈北西―南东条状分布。水平分布自北而南,从高到低,再到高。按海拔2200以上为粟钙土或灰褐土,2200米以下为灰钙土。成土母质,以第四系黄土、第三系红土和近代河流沉积物。以物理分化为主,即以母质的生物作用形成自然土壤,再经人类生产和生物的共同作用而演化成为农业土壤。特点如下:有机质含量少,矿化作用强,腐植质不明显;碳酸盐含量高,钙积层不稳定,形态多样化;母质分化浅,粘化作用微弱;肥力缺磷,少氮,钾有余。7、矿产:阿拉古山有石英石、石灰石、硅石、大理石、石棉、磷、煤等;回龙山及山城垣根,储藏有大量有红泥岩。截至1985年底,川口镇地区总人口为41668人,有12个民族,其中汉族22544人,占54.1%;回族18454,占44.29%;土族425人,占1.02%;其它民族(藏族,东乡族,撒拉族,满族,蒙古族,羌族,朝鲜族,侗族,苗族等)245人,占0.59%。①汉族早在西汉武帝时期,"骠骑将军霍去病,破河西地,开湟中,于是月氏来降,与汉人错居"(《后汉书?西羌传》),显然这时汉民就已进入湟水流域。汉、宋、明各朝积极实行屯田戍边,还有因罪谪发边疆的人(如传说的南京竹丝巷之事)。解放后从全国调入的就更多了。②相传在唐朝时由也门迁来的"缠回"名米勒者,居住在米拉沟(沟因人得名),现米拉湾村治姓是其后裔。《明史》说"元时回回遍天下,及时居甘肃省尚多",当有成吉思汉西征带回的回回军定居。明清两代又有许多内地及陕甘回民因军屯,民屯、经商、兵乱等迁居川口地区。③土族及其它民族多是解放以后因工作需要迁入。川口地区旱垣台地面积大,占总耕地面积的80%以上,荒山荒坡虽多,却难以利用造林。因而全境内植被稀疏,林木覆盖面积为1.26万亩,覆盖率为10.5%。特产经济树林果核桃有鸡蛋核桃、包子核桃等品种,以史纳核桃较有名,皮薄个大肉饱满,但现所剩无几。民和被誉为"花儿的窝窝",内容丰富,曲令多样,有峡门地区的《峡门令》,《尕马儿拉回来》,《水红花》;古鄯一带的《白牡丹》;巴州沟的《尕阿姐》,《山丹红花开》,《溜溜儿三》;马营的《马营令》,《尕妹令》,《哎哟》以及《河洲令》,《循化令》等等。川口地区流行的"花儿"有:史纳享堂连着哩,海石湾隔河者哩;白日晚夕牵着哩,靠你者活人者哩。金钟玉鼓八棱山,二龙戏珠的享堂;一天三趟鞋跑烂,讨不下尕妹的喜欢。西宁的脚户走民和,过路儿站了个碾伯;右手抓住者问哥哥要,左手|擦了个眼泪。川口镇有个七星泉,担子担,木勺儿舀它水不干;若要我俩的婚姻散,三九天,青冰上开一对牡丹。较流行的酒曲有《尕老汉》、《数螃蟹》、《数麻雀》、《菜籽花儿黄》、《门楼儿高》等,小调有《绣荷包》、《放风筝》、《五更调》、《杨柳叶儿青》、《十二月》、《四季歌》等。《数麻雀》:一只麻雀一个头,两个眼睛明啾啾,两只爪子蹬墙头,一个尾巴朝后头…….《菜籽花儿黄》:菜籽花儿黄,哎哟,菜籽花儿黄,我把客人好比作三国的诸葛亮,袖筒八卦算阴阳,火烧战船美名扬,这一杯薄酒请喝上。喜庆自治县成立(李琳-教师)双龙抢骊珠,看河湟,三百里良田沃土,层层峰峦道道川;一镇雄踞,东瞰金城,西就乐都,南走积石,北横大坂;今见梨英积雪,麦秀堆翠,菜花点金,桃雷泛红;丛林皆绿,风轻日丽,装扮就,高原万家村落;望漫天云霞灿烂,映照八方呈异彩。百代争雄杰,说兴亡,两千年汗简青史,阵阵鼙鼓滚滚雷;九朝轮辖,秦霸西戎,汉立龙耆,唐服土蕃,宋臣青唐;更有珠玑戍边,突厥回东,赞普求亲,吐浑结谊;诸族共和,源远流长,开拓就,中华一片金瓯;喜今日回土自治,建设四化展宏图。1. 马场垣遗址:位于边墙村西北约200米的孤台地上。遗址长350米,东宽约100米,西宽约50米,文化层1米上下,暴露有灰层、灰坑、墓葬等。1923年瑞典人安特生发现并叫做"马厂文化",现定名为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多次考查采集到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齐店文化、辛店文化和唐汪式彩陶片、石器、骨器等种文化遗物,其中辛店文化最为丰富。日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 山城遗址:在山城村南的山城垣头二台地上,有灰坑、残陶片,墓葬暴露。内涵有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等多种。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 吉家堡遗址:吉家堡村南的东侧台地上,为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末期距今约四五千年前的古文化遗存,包含有马家窑文化的马厂类型、半山类型。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 廉川古城:位于史纳村,现仅存残迹一段。《晋书?载记》秃发乌孤传称"谴其将石亦于筑廉川堡以都之"。《甘肃通志》"(廉川城)在县(乐都)东近庄浪(永登)界。晋太元二十七年,鲜卑秃乌孤发击降乙弗,折掘等部,筑湟中廉川堡都之。"5. 古槐:植于南堡子内,周围4.8米,高20米上下。寿命当在三百年以上。信仰释迦牟尼,又名释教。其教义有"四谛"(苦、集、灭、道),"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十二因缘"(生死轮回)等。主张众生平等,苦行修持,以断除烦恼达到成佛的最终目的。川口地区土、汉民族一般都信奉佛教,1984年广隆寺重建开放。尊奉老子为教祖,称为太上老君。《道德经》,《正一经》,《太平洞极经》为主要经典。道教分"正一","全真"两派,"正一"派道士不出家,俗称"俗家道士"。"全真"派道士须出家。另有叫"阴阳"者,也信奉道教,不知兴于何代,阴阳不出家,平素务农务商之外,专从事赶庙会道场,诵经礼忏,为丧家念经超度追荐亡魂;;为病家画符驱鬼,镇祟降魔;为村民看风水,相宅基墓地;为男婚女嫁择吉日良辰等。于元代传入川口地区,明清两代发展迅速,教徒笃信安拉,安拉的使者为穆罕默德。主要经典为《古兰经》。清真寺为其宗教活动主要场地。称执掌教务的宗教职业者为阿訇。称信仰为"伊玛尼"。要求信徒以"内心诚信和身体力行"两方面遵守教义。"内心诚信"基本有六条:信安拉,信天仙,信经典,信使者,信后世,信前定。"身体力行"主要有五功:念、礼、斋、课、朝。念为心之功:念清真言,作证词,《古兰经》。礼为身之功:每天礼拜5次,即邦达(晨礼),撇什尼(晌礼),地格勒(晡礼),沙目(昏礼),火夫旦(霄礼)。还有每7天的"主麻日"聚礼和每年的"开斋(尔的)节","宰牲(古尔邦)节"的两次会礼。斋为性之功:即成人每年在教历九月(勒麦丹月)封斋1月。课为性之功;即按教规从本人收入中,拿出一定数量的财物,舍散给穷人或孤寡以及糟遇不幸的人。朝为命之功:信徒在身体健康,经济充裕,交通无阻的情况下,一生中要去麦加朝天方一次。对朝觐回来者尊称为"哈智"。原川口清真大寺(现影剧院处)最宏伟,是川口地区的"海依寺"(总寺),其占地面积,建筑规模,雕饰工艺仅次于西宁东关清真大寺,1974年被拆毁,①尔德节又叫开斋节,是回族的年节。伊斯兰教教历每年的九月为"勒麦丹"月份,成年人要在此月份封斋一月。各家在斋月末炸油果、油香,宰牛羊,准备丰盛的开斋食品。至下月初二、三日看见上弦月儿后即开斋。节日全家老少穿戴一新,上坟,请阿訇念经,向家务长辈说"塞俩目"。男子到清真寺举行会礼,互道"塞俩目"问安祝福。之后,亲友们相互拜访,品尝油香。②古尔邦节也称宰牲节,在尔德节之后70天举行,到清真寺会礼,互说"塞俩目",相互拜访,须宰牲。③圣纪节,即教历3月12日,举行诵经、赞圣,讲述穆罕默德事迹,聚餐等活动。民和川口的方言基本上与青海西宁的方言一致,只是发音稍有一同,下面罗列的只是一些较特殊的;东方动了:拂晓巴扎:形容东西不好或事情弄糟了(人死也说巴扎了)玩闲:淘气,调皮满福:美或好,还有事情如意的意思囊载:多,满和丰富,充实的意思掐皮子:吝啬懵懂:糊涂,迟钝,不灵敏撒展:跑,也说"弹展"展脱:舒展洒脱冒谋:揣猜,猜度,没有把握。也说"谋量"挖视:注视,或偷看,多叠用"挖视挖视"受活:舒服,也说"受瘾"傍肩:差不多缘法:情意,有缘份,情投意合亏欠:埋怨刻欠:遗憾,过意不去。还有念念不忘的意思懦臊;狰狞可怕戳唆:挑拨离间,拨弄是非放背水:背后捣鬼,搞阴谋诡计懒食荒:懒惰的意思日馕包:"日馕"好吃的意思,"日馕包"就是好吃懒做的人没耳心:没记心,不接受经验教训厌气:淘气软胎子;没力气干不动活的人猛个子:突然昂啥:是不是,是么木馕;死心眼儿,不灵通冷锅子:没灵性,也说"囊头""楞头"顶岗:替代的人或物半碾汉:有残疾,缺陷的人新姐:嫂子难场:尴尬,难为情,不好意思。有时说给人放难场,是使人为难的意思央及:请求有帮助
相关分词:青海的麻雀都能喝二两酒,谈一谈青海人的酒文化!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参加活动: 3
组织活动: 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 && &曾经有一说:世界上最能喝酒的城市是苏联莫斯科,第二就是我们青海省会西宁市。的确,在我们青海,各族群众的日常生活、婚礼、宴客、祭祀、春游等活动中酒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敬人”之说。不管是酒店包间,还是树下草滩;不管是辣的还是甜的,也不管是啤的还是白的,只要拉开架势开喝,最后不放倒几个人,誓不罢休,大家喝的就是爽快和豪放
  一、青稞美酒
  青海人喝酒,大多喝的是青稞酒,又以互助青稞酒为主,主要是互助青稞酒有限公司生产,俗称大厂酒,中国公认名牌,质量有保证。该厂以青藏高原特有的粮食作物—青稞为原料,在继承古老传统生产工艺的基础上,引进现代技术装备,用无污染的天然优质矿泉水科学配料、精心酿造、久储自然老熟而成。产品具有清香醇厚、绵甜爽净,饮后头不痛、口不渴的独特风格.
(1).jpg (34.91 KB, 下载次数: 0)
16:26 上传
  二、敬酒规矩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多数的酒场礼仪和规矩与内地是一样的,但也有一些可能比较的特别。敬酒的人要按辈分的长幼和年龄大小依次相敬,对长辈敬酒,要双手高高端起酒碟子,双目要虔诚地注视着长辈,言语中要透露出对长辈的尊敬。例如孙子敬爷爷:“爷,请喝上孙娃子敬给您的八福长寿酒,祝阿爷儿孙满堂,健康长寿。”辈份越长,敬的杯数就要越多,老人一般是八杯酒,既“八福长寿”酒。当然对于老人的敬酒不要太照直了,酒盅子喝干喝不干是老人们的事,可你必须要让老人们喝完八盅子酒。对于平辈(同龄人)人敬酒。最好敬上六杯酒用来祝福“六六大顺”酒,也可以四杯“四季发财”酒,祝愿同龄人在外出打工挣钱时四季都要平平安安,四季都能发财。在同辈人中也可以用其它含有吉祥寓意的敬酒令儿,或是找些合情合理的由头,或是通过唱歌的方式都可以向客人敬酒,当以能给客人敬酒越多越好,如果直接敬酒放翻(喝醉)客人更好。因此,敬酒的过程也贯穿在整个酒宴当中,敬酒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
QQ截图05.png (302.35 KB, 下载次数: 0)
16:27 上传
  三、划拳(猜拳)
  当“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敬酒也该告一段落,开始了划(猜)拳喝酒阶段。也称划大拳,双方以拳代筹,一边喊叫猜数,一边伸出手指,所猜数字与双方所出手指数总和相同一方胜,输方喝酒。各位酒家猜拳大多不会直呼出数字,专拣喜庆吉祥之词让对方欢愉。如“尕宝送你”、“一心敬你”、“二喜临门”、“三星高照”、“四季发财”、“五魁首”、“六连高升”、“七个巧”、“八仙寿”、“九常福贵”、“十满堂’等。出拳除“零”外“拳拳不离大拇指”,即都要出大拇指,表示尊重双方,掌心上向,为抬举之意。手要平出平收,不可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忌用大拇指和食指同出(因手形似枪)表示“二”。另外,父子不划拳,阿舅外甥不划拳,与其它长辈划拳时还要注意,左手掌心向上托着右胳膊,右手伸出手指,以示对长辈的尊敬。两人手指迅捷变化着姿态,口中喊出更多的喜庆呼出更多的吉祥之词,谁是酒坛老手,此时初见风采。就是多么馋酒的人,此时也只想赢拳后把酒都喝给对方。
  其它划拳方式还有:小拳、走马拳、打通关、拳打胜家、戴帽拳、摆擂台等等,基本上是在划大拳的基础上变化而来。
  小拳:其实是一种不喊数字的哑拳。双方以手指代筹,从大拇指到小拇指,前面的手指胜紧连的下面的手指,小拇指胜大拇指,输者饮酒。
  戴帽拳:划大拳或小拳时,双方先出大拇指呼吉祥拳名,如“二喜好”、“六高升”等,形同戴帽,故名,而后再划拳讲胜负。如忘记“戴帽”便罚酒一杯。
  走马拳:方法如猜拳,唯在席中邻座二人间进行,不论胜负,只划一拳,依次向下进行,输者饮酒后再战,依次类推,形同走马灯。
  打通关:由一人按座次分别向各位客人划拳,拳数大家约定,输者饮酒。划完最后一人即打完关。有时如果打关之人赢了所有客人,那还得重打一次,叫打赢关。
  拳打胜家:由一人依次轮流打通关,若打关人胜,继续往下打;若打关人输,则由胜家接着往下打关,输者饮酒。
  打擂台:既所有参加者分为两拨人对战,输方喝酒。
  一脚蹬:每人猜三拳,一拳一大杯,当官的不能代,应官的随你喝,一官下来两三斤,看你倒不倒。
QQ截图01.png (308.22 KB, 下载次数: 0)
17:21 上传
  四、行酒令儿
  河湟地区汉族、土族中流行的酒令很多,且幽默诙谐,非常有趣,富含深厚的文化底蕴,除了上面提到的一些以外,还以下面这些。
  “满堂大喜”令儿:“满堂大喜”意为大家都有喜,而且都是大喜,喜事好成,喜气洋洋。在如此好的喝酒兴致上,来上一段“满堂大喜”行酒令儿岂不快哉!席间,行令人与应令人先出左手巴掌齐呼“满堂大喜”,两手十指意为全家福贵满堂喜,紧接着双方出右手猜拳,同时高呼“几个喜”,喊法与平常猜拳时的一样,只是要带一个喜字。如果一方猜对赢了拳,就要双手握拳伸出大拇指向对方示意喝酒并直呼“请酒喜”,对方也要用同样的方法伸出大拇指表示谢意并呼“我喝喜”,最后双双握手同呼“大家喜”,一次“满堂大喜”的行酒令儿就算完成了。真够麻烦的,但是你要记牢,千万不要做错喊错,那样就会罚酒的。
  “数麻雀”令儿:“一个(么就)雀儿一个(呀)头,两只(那个)眼睛明(呀么)明晶晶,两个爪爪蹬(呀么)蹬墙头,一个尾巴(哈就)撂(者个)墙外头”。一定要顺利数下去一字不落,更重要的是千万不能数错了头、眼睛、爪爪和尾巴的个数,还要把手势做了来,如果数错其中之一就要罚酒。罚酒的数量是按照“一个雀儿两杯酒,两个雀儿四杯酒”逐一向上加的,越往后喝酒的杯数就越多。酒过三旬,头脑眩晕的朋友同学,尚且可以数一个、两个雀儿,到了三个四个雀儿的时候就招架不住了,只有喝酒的份儿,再也无法数下去了。
& &&&五、唱酒曲儿
 传统酒曲,在河湟地区的汉族、土族中非常流行。酒歌词意风趣幽默,寓意吉祥美好,音调古朴优美,曲调丰富多彩,动作诙谐滑稽,规则有趣逗人,极具魅力。酒歌中一部分纯是表示对亲戚朋友的欢迎、感谢、贺喜等,为了增加欢乐的气氛。一部分则是做为酒令,通过唱酒歌让对方饮酒。
  如《尕老汉》“一个价的尕老汉哟哟,七十七来吧哟哟,再添上四岁者呀吱哎哟,八十一来吧哟哟。三十两价白银者哟哟,买大马来吧哟哟,怎么样价骑来者呀吱哎哟,怎么样价跑来吧哟哟”。
  《花花牛儿》“养(的)个花花牛儿,长(的)个盘盘角,架上了犁地走,把我的铧打掉,阳世三间(的)穷人多,那一个就像我”。
  《骑大马》“八仙(的个)桌子上(哟哟),喝一杯(子)尕酩溜(么哟哟),这么样(子)喝来(者叶子儿青呀么)酒(呀么酒)不醉”。
  《十道儿黑》“吃上一杯酒(呀),心儿里醉,听我们来唱上,一道儿黑,白布汗榻青丝带(来吧)太平年,勒在(那个)腰里”等等。
  唱到尽兴处,或为独唱或为齐唱最后成为了大合唱,一曲唱罢,余音绕梁。现如今,传统酒曲不再是酒场上的主角,人们往往从传统老歌唱到流行歌曲,再到花儿小调,曲目包罗万象,最终唱得酒醒意尽。
   如果你来到青海,热情的青海人愿意和你美美地喝一顿酒,那么不用说,你绝对享受到了最高级别的招待!
乐享生活,爱上西宁!
使用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如何添加新设备?
登录 “百度音乐” 移动客户端,即可添加设备,刷新页面就可以看到新设备。
收取短信不会扣除你的话费,下载歌曲需要你支付相应的无线上网费用
百度音乐客户端听歌,随时随地
感谢您使用手机百度音乐
下载会在几秒内自动开始,如浏览器长时间没有响应,请点击
您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下载百度音乐手机版
微信扫一扫精选音乐每日推送!&&&&北方居民因歷史和地域、氣候等自然條件的影響,多出豪飲之士。伴隨飲酒,衍生出的各種酒歌歷史悠遠,長傳不衰。縣境內人們所言"酒曲",就是當地群眾酒酣之時演唱的數十種小曲的統稱,在漢、藏、土等民族中盛行,尤以漢族為重,是漢族群眾逢年過節、嫁女娶媳,或親朋升遷、搬入新居,或田間野外、茶館、酒廝中朋友小聚等場合喜唱喜聽的民間小曲,大多在猜拳行令之間隙,或酒酣耳熱之際演唱。演唱者手舞足蹈(沒有固定動作,即興而舞),邊唱邊飲,一來勸酒助興,取悅對方,增強歡樂氣氛,加深友誼;二是放松身心,忘卻煩惱,減緩生活帶來的壓力;三則考察飲酒者敏捷應變的思維能力。臨夏"花兒"裏唱道:"八仙的桌子上坐滿了,弟兄們高興者就唱了,三拳兩勝的喝幹了,酒醉時如山者就倒了",形象地反映出高朋滿座,舉杯暢飲,吟唱酒曲,醉態朦朧的快樂場面。
&&&&傳統酒曲唱詞傳承久遠,何人作詞作曲已無從考證,其總的特點是生動樸實、通俗易懂、內容健康、易于傳唱。有的詞風趣幽默,詼諧誇張,有的詞樸實無華,暗蘊做人的哲理。曲調有的高亢悠揚,音律歡快;有的哀婉纏綿,如泣如訴。縣境內流行的酒曲曲調有數十種,演唱形式有"數數式",如《數麻雀》《數螃蟹》《擔杯》等;"敘述式",如《尕老漢》《擋皮襖》等;\"問答式",如《酒醉了》等;"繞口令式",如《飛鳳凰》等。
&&&&縣境內還有其他民間小調,曲調有的與酒曲、回族宴席曲互相穿插,不能截然分類。主要曲目有《書生哥》《牧童放牛》《北方過年》《放風箏》《十盞燈》《送大哥》《老來難》《孟姜女》《相思病》《織手巾》《鬧五更》《馬五哥》《繡荷包》《父母好比江河水》《採花調》《十勸人心》《十裏亭》等。
&&&&《父母好比江河水》選段
&&&&父母們呀好比個呀,江河裏的一股水呀,水深者呀浪大者呀,水面上養魚者呀。
&&&&姐妹們呀好比個呀,花園中的牡丹花呀,花開者呀常艷者呀,綠葉子扶持者呀。
&&&&弟兄們呀好比個呀,江河裏的一只船呀,船幫水呀水幫船呀,阿哥的親兄弟呀。
&&&&嫂子們呀好比個呀,鍋臺上的一摞碗呀,隨擦者呀隨抹者呀,甭叫它碰撞者呀。
&&&&鄉親們呀好比個呀,高山上的松柏樹呀,根深者呀葉茂者呀,四季裏常青者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酒曲韵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