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课堂张海迪的故事300字字

&&&&&&nbsp
舞蹈考级视频-中国舞蹈考级教学-舞蹈家协会舞蹈考级
舞蹈考级视频-中国舞蹈考级教学-舞蹈家协会舞蹈考级 ...
自动播放下一个视频
展开快捷回复
第1到5条,共0条
专辑名称:serena维多利亚的秘密
简介:维多利亚的秘密内衣秀 ,是全世界瞩目的一场超豪华的
...
分享给站外好友
把视频贴到Blog或BBS
flash地址:2013年报刊杂志目录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2013年报刊杂志目录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相关文章信息
关键词中包含""的文章:
21世纪翻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评《翻译学研究指南》&&
2015&Vol. 413&(5):&72-
《二语写作发展多视角研究》述评
2015&Vol. 413&(5):&69-
话语分析的整体路径&&《如何做话语分析:一个工具箱》述评
2015&Vol. 413&(5):&67-
《莫斯卡特一家》的伦理解读
2015&Vol. 413&(5):&62-
含泪的微笑&&重访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悲剧快感
2015&Vol. 413&(5):&56-
元语言与外语视听说课教学
2015&Vol. 413&(5):&51-
建构商务英语语言学过程中的几个关键性要素
2015&Vol. 413&(5):&47-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以黑龙江大学《商务计划》&顶石&课程设置为例
2015&Vol. 413&(5):&41-
以评促学&&英语教学中的形成性反馈应用研究
2015&Vol. 413&(5):&35-
递送事件及其变式
2015&Vol. 413&(5):&29-
网络语境下不礼貌语用与身份建构分析&&以微博研究为例
2015&Vol. 413&(5):&23-
加的夫语法视阈下的现代汉语&使&字结构研究
2015&Vol. 413&(5):&17-
认知语用学视野下的类同话语研究
2015&Vol. 413&(5):&11-
历史语用学视角下的语法化&&以providing(that)和provided(that)为例
2015&Vol. 413&(5):&5-
语言研究中的思辨与实证
2015&Vol. 413&(5):&1-
0&Vol. &():&71-
显化假说普遍性之再思考&&以招股章程中的连接词翻译为例
2015&Vol. 412&(4):&71-
论翻译的目的和策略&&以《红楼梦》的译介为例
2015&Vol. 412&(4):&66-
机器翻译与噪音诗学
2015&Vol. 412&(4):&59-
翻转课堂对二语学习者交际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
2015&Vol. 412&(4):&54-
中国大学生语料库辅助外语写作态度调查
2015&Vol. 412&(4):&49-
二语学习者词汇心理特征的动态变化研究
2015&Vol. 412&(4):&43-
基于语料库的作为态度资源的明喻研究
2015&Vol. 412&(4):&37-
跨学科博士学位论文摘要的言据性及其人际意义
2015&Vol. 412&(4):&29-
关于同一事件的英语社论的结尾对比分析&&介入系统视角
2015&Vol. 412&(4):&23-
评价系统:历史、现状与未来
2015&Vol. 412&(4):&15-
交通、交流与交际&&文化角度的考察
2015&Vol. 412&(4):&1-
华兹华斯的实验精神对英国诗艺的新发展&&论《抒情歌谣集》中传统歌谣影响下的戏剧性技巧
2015&Vol. 411&(3):&73-
凯瑟琳&贝尔西的文化唯物主义文学趣味论考辨
2015&Vol. 411&(3):&68-
论《特洛勒斯与克丽西德》中的爱的伦理
2015&Vol. 411&(3):&63-
焦虑的形式与意义:西尔维亚&普拉斯自白诗的精神分析
2015&Vol. 411&(3):&57-
基于完形理论的中国古典诗词英译可译性阐释
2015&Vol. 411&(3):&52-
兼容不同视阈,逼近经典内涵&&刘殿爵先生《论语》三个英译本的诠释学视角研究
2015&Vol. 411&(3):&44-
关于走向文化自觉的英语实践课程范式的思考
2015&Vol. 411&(3):&40-
大学英语听力低分者元认知策略培训的有效性研究
2015&Vol. 411&(3):&36-
日语专业学生产出性词汇广度知识发展的研究
2015&Vol. 411&(3):&31-
基于语料库的莎士比亚戏剧汉译本中虚化动词的应用研究&&以&做&和&作&为例
2015&Vol. 411&(3):&26-
基于语料库的莎士比亚戏剧中情态隐喻汉译研究
2015&Vol. 411&(3):&20-
英汉平行历时语料库的创建与语料检索
2015&Vol. 411&(3):&14-
莎士比亚戏剧汉译本中&good&评价意义的再现研究
2015&Vol. 411&(3):&7-
翻译中华典籍& 传播神州文化&&全国典籍翻译研究会会长王宏印访谈录
2015&Vol. 411&(3):&1-
开启语言评估与测试的大门&&《探索语言评估与测试:行动中的语言》评介
2015&Vol. 410&(2):&74-
重塑的经典&&评《阿Q正传》的补偿性风格传译
2015&Vol. 410&(2):&68-
语篇翻译与语篇翻译教学整合论
2015&Vol. 410&(2):&63-
中国MTI学习者翻译语料库的建设与研究
2015&Vol. 410&(2):&56-
丹麦奥尔堡大学PBL教学模式及其对我国MTI教育的启示
2015&Vol. 410&(2):&50-
从英语教材元语言序列看短语教学设计&&一项基于共选理论视角的研究
2015&Vol. 410&(2):&40-
汉语二语关系从句产出研究&&类型学视角
2015&Vol. 410&(2):&34-
本科生普通语言学课程教学改革解析
2015&Vol. 410&(2):&29-
当代西方新修辞学理论研究&&格局与范式
2015&Vol. 410&(2):&24-
英汉学术书评中投射结构的评价研究
2015&Vol. 410&(2):&18-
语音演变的研究方法:现状与发展趋势
2015&Vol. 410&(2):&13-
汉语归附小句在翻译中的及物性转换
2015&Vol. 410&(2):&8-
在博客上研究词汇问题
2015&Vol. 410&(2):&3-
《意识流小说家伍尔夫》再版后记
2015&Vol. 410&(2):&1-
在博客上研究词汇问题
0&Vol. &():&3-
《意识流小说家伍尔夫》再版后记
0&Vol. &():&1-
关于他们的叙述&&从《亲爱的生活》中男性人物的叙事特征看门罗的思想转变
2015&Vol. 409&(1):&70-
小说《白鲸》中埃哈伯人格的&脸面性&解读
2015&Vol. 409&(1):&65-
莎士比亚戏剧汉译研究新进展
2015&Vol. 409&(1):&59-
中国文学英译研究现状透析
2015&Vol. 409&(1):&53-
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模糊限制语习得研究
2015&Vol. 409&(1):&46-
寓教于&行&:二语教师在修正性反馈中的非言语行为
2015&Vol. 409&(1):&39-
基于MALQ的不同听力水平英语学习者元认知意识研究
2015&Vol. 409&(1):&32-
语篇生成者与接受者互动的功能-认知机制&&以一则美国单口相声语篇为例
2015&Vol. 409&(1):&25-
判断和鉴赏中的错位现象对比分析
2015&Vol. 409&(1):&20-
语言学学术期刊论文摘要的意义生成&&系统功能意义学语类分析
2015&Vol. 409&(1):&14-
形式标记功能解释的矛盾及其消解&&以代用代词it的隐性纯理功能为例
2015&Vol. 409&(1):&6-
2015&Vol. 409&(1):&5-
学问、独创与理论框架&&英美文学专家常耀信教授访谈
2015&Vol. 409&(1):&1-
CHUNSHENG YANG
Acquisition of Mandarin Lexical Tones: The Effect of Global Pitch Tendency
2014&Vol. 408&(12):&77-
How to Make L2 Easier to Process? The Role of L2 Proficiency and Semantic Category in Translation Priming
2014&Vol. 408&(12):&62-
JEANSUE MUELLER
Extending the Distributional Bias Hypothesis to the Acquisition of Honorific Morphology in L2 Korean
2014&Vol. 408&(12):&48-
MAN LI & XIAOQING QIN
Development of Implicit and Explicit Knowledge of Grammatical Structures in Chinese EFL Learners
2014&Vol. 408&(12):&32-
JI-YUNG JUNG & ZHAOHONG HAN
Effects of Explicit Focus on Form on L2 Acquisition of English Passive Construction
2014&Vol. 408&(12):&18-
XIANGYU JIANG
& LIANG CHEN
A Meta-analysis of Cross-linguistic Syntactic Priming Effects
2014&Vol. 408&(12):&12-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in China: A Call for Teacher-friendly Research
2014&Vol. 408&(12):&1-
重建的故事与他者的想象&&解读《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电影改编
2014&Vol. 407&(11):&73-
阅读、写作和学习三者之间的对接&&《为写而学、为学而读&&悉尼学派的语类、知识和教学法》评介
2014&Vol. 407&(11):&69-
新世纪外国文学发展趋势研究高端论坛上海圆桌会议笔谈
2014&Vol. 407&(11):&63-
话语互动范式下的译员主体性地位&&从跨文化视角出发
2014&Vol. 407&(11):&57-
口译认知心理学:范式与前瞻
2014&Vol. 407&(11):&52-
FOXP2基因与语言的相关性研究
2014&Vol. 407&(11):&47-
语言存在的思辨进程与时空形式下的路径构建
2014&Vol. 407&(11):&42-
《简明汉德词典》词类标注研究
2014&Vol. 407&(11):&37-
变形&成长&伦理选择&&安徒生变形童话的伦理阐释
2014&Vol. 407&(11):&31-
&杀子虐母&与伦理禁忌&&论《美国梦》中的伦理危机
2014&Vol. 407&(11):&25-
&适者生存&的道德悖论与伦理选择&&论杰克&伦敦的拳击小说
2014&Vol. 407&(11):&19-
论《美国悲剧》中克莱德的伦理选择
2014&Vol. 407&(11):&14-
《回家》中失衡的家庭伦理
2014&Vol. 407&(11):&9-
勤学求真,创新求是:漫谈我的治学之路
2014&Vol. 407&(11):&1-
《论辩语篇中的策略调控》述评
2014&Vol. 406&(10):&75-
《钱:自杀者的绝命书》中叙事策略建构的多重伦理批判
2014&Vol. 406&(10):&70-
错位人生中的复调、移情和互文&&流散视阈中卡里尔&菲利普斯创作特点研究
2014&Vol. 406&(10):&65-
从语义韵看小说翻译中联想意义的损失&&以莫言《生死疲劳》英译本片段为例
2014&Vol. 406&(10):&59-
中国文学外译的基本问题反思:软实力视角
2014&Vol. 406&(10):&54-
经典与当代的融合:中国文学作品英译的通俗形态
2014&Vol. 406&(10):&49-
教师自主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师教材自主使用情况调查研究
2014&Vol. 406&(10):&43-
网络环境下学生语用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
2014&Vol. 406&(10):&37-
二语/外语课堂中的同伴互动探析
2014&Vol. 406&(10):&31-
语言建筑论框架下的体范畴研究
2014&Vol. 406&(10):&25-
连动结构类型的参数分析
2014&Vol. 406&(10):&17-
意象图式与动词喻义衍生&&谈动词多义性
2014&Vol. 406&(10):&11-
英汉中动结构的语义、结构及类别研究
2014&Vol. 406&(10):&5-
谈自学与治学
2014&Vol. 406&(10):&1-
《视觉叙事阅读》述评
2014&Vol. 405&(9):&74-
与超现实主义的对话&&卡特的&布里斯托三部曲&与拼贴叙事策略
2014&Vol. 405&(9):&69-
湘&杜瓦&&异族舞女的主体性建构
2014&Vol. 405&(9):&63-
当前译学研究视野下的本雅明翻译观思考
2014&Vol. 405&(9):&58-
当代美国外语教育政策演进特征及策略走向
2014&Vol. 405&(9):&53-
美国常春藤高校外语类专业及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2014&Vol. 405&(9):&48-
美国语言冲突的制度化考察
2014&Vol. 405&(9):&42-
隐喻的&两只眼&&&概念隐喻与语法隐喻之融合与互补
2014&Vol. 405&(9):&36-
转喻认知运作机制中的概念突显
2014&Vol. 405&(9):&30-
语法转喻的跨语言研究探析
2014&Vol. 405&(9):&24-
政治隐喻中的意识形态
2014&Vol. 405&(9):&17-
政治话语与政治隐喻
2014&Vol. 405&(9):&11-
从晚明《葡汉词典》看中西词汇的接触
2014&Vol. 405&(9):&1-
《维持控制:自主性与语言学习》述评
2014&Vol. 404&(8):&74-
新文选,新方向&&吉恩&贾勒特教授访谈录
2014&Vol. 404&(8):&71-
政治&空间&性别&未来&&新世纪外国文学发展趋势研究高端论坛上海圆桌会议关键词速记
2014&Vol. 404&(8):&68-
蒙哥马利笔下的&红发安妮&形象及其影响
2014&Vol. 404&(8):&64-
帕慕克,土耳其的灵魂与爱情叙事
2014&Vol. 404&(8):&59-
论儿童文学译者必备之素养
2014&Vol. 404&(8):&53-
2013年中国翻译研究年度综述&&成果、问题与趋势
2014&Vol. 404&(8):&48-
第二语言写作教学与研究&&Paul Kei Matsuda教授访谈录
2014&Vol. 404&(8):&46-
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写作中词块运用的个案跟踪研究
2014&Vol. 404&(8):&41-
教师书面反馈即时效果研究
2014&Vol. 404&(8):&36-
汉语复合词研究的新思路&&基于分布形态学的视角
2014&Vol. 404&(8):&29-
基于语料库的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抄袭行为研究
2014&Vol. 404&(8):&23-
基于语段理论和边界的辖域经济与重组效应
2014&Vol. 404&(8):&14-
词典编纂与语言学
2014&Vol. 404&(8):&8-
向世界贡献出原本没有的东西&&我的学术追求
2014&Vol. 404&(8):&1-
俄汉动物词隐喻表达的认知对比研究
2014&Vol. 403&(7):&28-
黑人作家的政治论战&&弗洛伊德&海斯教授访谈录
2014&Vol. 403&(7):&71-
&爱&抑或&恨&?&&《爱》的文学伦理学解读
2014&Vol. 403&(7):&66-
&土生子&:空间意识形态的牺牲品
2014&Vol. 403&(7):&62-
柏杨译&大力水手&的个案分析
2014&Vol. 403&(7):&56-
法律文本及其翻译中的逻辑连接
2014&Vol. 403&(7):&50-
复述式语言输入对英语听说能力有效性实证研究
2014&Vol. 403&(7):&44-
中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瓶颈及对策&&《美国文明史》课程探索与实践
2014&Vol. 403&(7):&40-
遮蔽与突显&&高校英语教师学术身份的隐喻建构
2014&Vol. 403&(7):&32-
俄、汉动物词隐喻表达的认知对比研究
0&Vol. &():&28-
结果否定句成立要因分析
2014&Vol. 403&(7):&22-
用法决定语法&&认知语言学的用法基础论
2014&Vol. 403&(7):&17-
M. A. K. Halliday的粤语方言研究回顾
2014&Vol. 403&(7):&12-
语料库证据在美国法庭应用的再审视
2014&Vol. 403&(7):&7-
大数据时代的外语教育科研
2014&Vol. 403&(7):&1-
泛时性穿梭波动平衡&&现在主义视野里评价文体学的批评与审美观
2014&Vol. 402&(6):&114-
蒯因&翻译的不确定性&再思考&&兼论文化的可译性和不可译性
2014&Vol. 402&(6):&109-
&意义&的含混:论罗素摹状词理论之无法剔除&涵义&
2014&Vol. 402&(6):&98-
意义整体论的存在论问题
2014&Vol. 402&(6):&91-
从《左传》赋诗活动看&微言相感&的语用功能
2014&Vol. 402&(6):&84-
隐喻的现象论解释
2014&Vol. 402&(6):&77-
英语温度域的意象图式及其隐喻系统
2014&Vol. 402&(6):&70-
&道&与&Logos&之&说&&&中西思想文化差异的语言视角
2014&Vol. 402&(6):&59-
语用学事业:哲学、文化与认知视野
2014&Vol. 402&(6):&54-
克里普克论通名
2014&Vol. 402&(6):&45-
On the Notion of Logical Form
2014&Vol. 402&(6):&34-
语言层面的转化和语言哲学难题的解析
2014&Vol. 402&(6):&26-
语言研究的智慧与方法&&钱冠连的哲学思想和&钱冠连的绳子&
2014&Vol. 402&(6):&20-
论钱冠连学术思想的脉络及其价值
2014&Vol. 402&(6):&14-
贺钱冠连先生七十五寿辰
2014&Vol. 402&(6):&5-
思在菩提树下&&我问学的今生今世
2014&Vol. 402&(6):&1-
《翻译为什么重要》评介
2014&Vol. 401&(5):&73-
Vyvyan Evans
《牛津认知语言学手册》述评
2014&Vol. 401&(5):&68-
批评家的历史使命&&查尔斯&阿尔铁里教授访谈录
2014&Vol. 401&(5):&65-
论解构主义视野下《赎罪》的异质性
2014&Vol. 401&(5):&60-
论《苔丝》中的叙事写实主义与机器隐喻
2014&Vol. 401&(5):&55-
对翻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中几个概念的思考
2014&Vol. 401&(5):&51-
翻译策略与翻译文学经典化
2014&Vol. 401&(5):&47-
汉-英双语语码切换代价实证研究
2014&Vol. 401&(5):&43-
综合英语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导入
2014&Vol. 401&(5):&40-
大学英语多元互动课堂教学模式问题与对策
2014&Vol. 401&(5):&36-
基于大学英语优质课堂环境构建的中外教师团队合作研究
2014&Vol. 401&(5):&33-
基于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的高职商务英语教师发展研究
2014&Vol. 401&(5):&29-
回顾与展望:对中国英语研究现状的反思
2014&Vol. 401&(5):&24-
框架语义学视域下会话幽默的成因
2014&Vol. 401&(5):&20-
英语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中元话语使用之对比研究
2014&Vol. 401&(5):&16-
ICM理论对李煜词作的解读
2014&Vol. 401&(5):&12-
Jackendoff的平行建构理论评述
2014&Vol. 401&(5):&7-
我国商务英语专业教育的起源、现状和发展趋势
2014&Vol. 401&(5):&1-
《截省:跨语言视角》评介
2014&Vol. 400&(4):&73-
从《少女小渔》看严歌苓世界主义视阈的文学书写
2014&Vol. 400&(4):&68-
玛丽&奥斯汀散文代表作的生物区域主义意识
2014&Vol. 400&(4):&63-
英美托尔金研究的第二、三波高潮
2014&Vol. 400&(4):&58-
框架视域下隐喻的话语功能建构与翻译策略&&基于美国财政悬崖报道的批评性分析
2014&Vol. 400&(4):&53-
&语境参数理论&视角下的宋词英译研究&&《江城子&记梦》之意美阐释
2014&Vol. 400&(4):&48-
主流批评话语分析研究与英语专业写作教学
2014&Vol. 400&(4):&43-
歧义容忍度对外语学习焦虑的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研究
2014&Vol. 400&(4):&39-
大数据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
2014&Vol. 400&(4):&35-
基于体裁的商务英语话语能力建构研究&&黑龙江大学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14&Vol. 400&(4):&29-
基于言据性的语篇可信性语用分析
2014&Vol. 400&(4):&23-
&起承转合&之起承转合&&对比修辞视阈下汉语篇章模式研究
2014&Vol. 400&(4):&18-
政治演讲语篇责任型情态的人际意义研究&&以奥巴马每周演讲为例
2014&Vol. 400&(4):&12-
英语篇章话题系统与表达
2014&Vol. 400&(4):&8-
标本兼治才是出路&&高考英语试卷减分引发的忧思
2014&Vol. 400&(4):&4-
我的成长之路
2014&Vol. 400&(4):&1-
《网络语言学:学生指南》述评&
2014&Vol. 399&(3):&74-
《庭审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顺应理论研究》评介
2014&Vol. 399&(3):&72-
一部值得推荐为&必读书&的英国文学研究专著&&评《英国文学思想史》&
2014&Vol. 399&(3):&69-
荒原与净土&&论温特森的女性主义关怀伦理
2014&Vol. 399&(3):&58-
印第安人的女神文化&&以莱斯利 .马蒙 .西尔科的《典仪》为例
2014&Vol. 399&(3):&53-
克努特.布莱恩西沃兹威尔
易卜生笔下的女性&&对中国语境的特别观照
2014&Vol. 399&(3):&47-
外语教学的学科研究现状
2014&Vol. 399&(3):&42-
基于交叉学科视角的ESP教学研究
2014&Vol. 399&(3):&38-
基于ESP理论的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实证研究
2014&Vol. 399&(3):&33-
适应21世纪新形势要求的财经类院校大学英语改革&&基于ESBP框架的CBI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2014&Vol. 399&(3):&20-
标示-价值结构的功能句法分析&&以&谁是NP?&和&NP是谁?&为例
2014&Vol. 399&(3):&15-
英语语素评价意义的实例化研究
2014&Vol. 399&(3):&9-
再探马丁的语类观
2014&Vol. 399&(3):&5-
多元价值背景下的学术精神与英美文学研究
2014&Vol. 399&(3):&1-
现代语境下的传统资源&&《翻译的功能视角&&从翻译功能到功能翻译》评析
2014&Vol. 398&(2):&73-
翻译学理论的融通、创新与拓展&&论《翻译学理论多维视角探索》的学术思想&
2014&Vol. 398&(2):&69-
名称英译的边界:&文学院&英译调查与思考&
2014&Vol. 398&(2):&63-
从英汉科技翻译教程的编著谈专题类翻译教材建设&
2014&Vol. 398&(2):&58-
从葛浩文英译看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以莫言《师傅越来越幽默》为蓝本&&
2014&Vol. 398&(2):&53-
莫言小说英译中的信息凸显&
2014&Vol. 398&(2):&48-
智性读者与普通青年读者:鲁迅翻译的读者意识&
2014&Vol. 398&(2):&45-
汉语经典翻译&中国英语&的文化主体地位&&
2014&Vol. 398&(2):&40-
《天演论》编译的单位、方式与功用&&严复达旨术研究之一&
2014&Vol. 398&(2):&35-
谁在&偏离&与&迷失&?&&从他人对贾公彦有关疏之诠释及评价说起
2014&Vol. 398&(2):&30-
&意境能否翻译&还是诗学观念问题&&也答陈大亮博士
2014&Vol. 398&(2):&25-
应用翻译之译者角色化行为分析
2014&Vol. 398&(2):&21-
&一体三环&译学知性体系的哲学认识构式
2014&Vol. 398&(2):&17-
重温译学研究&一体三环&论&&祝贺方梦之先生八十诞辰
2014&Vol. 398&(2):&12-
论方梦之应用翻译学研究系统思想与特点
2014&Vol. 398&(2):&7-
慧眼识主体&&评方梦之教授的应用翻译主体研究
2014&Vol. 398&(2):&3-
译界楷模,大家风范&&写在方梦之教授八十华诞之际
2014&Vol. 398&(2):&1-
评价、语料库、短语学的有益联姻——《使用语料库方法研究评价:短语学与评价性语言》评介
2014&Vol. 397&(1):&71-
人文主义传统的捍卫者——巴克斯特?米勒访谈录
2014&Vol. 397&(1):&66-
论语用预设在石黑一雄作品《别让我走》的语篇功能
2014&Vol. 397&(1):&60-
汉英交替传译中主位选择的一致与背离
2014&Vol. 397&(1):&44-
解读《红字》和《磨砺》中的重复与差异
2014&Vol. 397&(1):&55-
试谈美国早期文学及对其书写问题
2014&Vol. 397&(1):&49-
从认知角度看专业技术领域汉英同传中的信息缺失
2014&Vol. 397&(1):&40-
新兴商务英语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构建探索
2014&Vol. 397&(1):&36-
国际化、本地化、全球化——国内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探索
2014&Vol. 397&(1):&31-
两岸三地英语专业博士课程设置比较研究——以语言学方向为例
2014&Vol. 397&(1):&25-
经济语篇中词汇隐喻的人际意义:以评价理论为视角
2014&Vol. 397&(1):&20-
基于语料库的英汉“愤怒”概念的ICM透视
2014&Vol. 397&(1):&12-
汉语语调音系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2014&Vol. 397&(1):&6-
我的学术道路
2014&Vol. 397&(1):&1-
Lawrence Jun Zhang & Donglan Zhang
Thinking Metacognitively about Metacognition in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Teaching, and Research: Toward a Dynamic Metacognitive Systems Perspective
2013&Vol. 396&(12):&111-
Christine C. M. Goh & Limei Zhang
Metacognition Theory and Research in Second Language Listening and Reading: A Comparative Critical Review
2013&Vol. 396&(12):&94-
Catherine DeFelice Box, Sarah Chekkirui Creider, & Hansun Zhang Waring
Talk in the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2013&Vol. 396&(12):&82-
Roger Barnard
Codeswitching in Asian University EFL Classrooms: Reflecting Teachers& Voices
2013&Vol. 396&(12):&73-
Xuesong Gao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Used by Asian Students in English-Medium Universities
2013&Vol. 396&(12):&63-
Fredricka L. Stoller & Reiko Komiyama
Making a Commitment to Strategic-Reader Training
2013&Vol. 396&(12):&46-
Guangwei Hu
Toward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Researching Second Language Production
2013&Vol. 396&(12):&31-
Victoria A. Murphy & Juan T. Castillo
Modality, Vocabulary Size and Question Type as Mediators of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Skill
2013&Vol. 396&(12):&15-
Andrew D. Cohen & Ping Li
Learning Mandarin in Later Life: Can Old Dogs Learn New Tricks?
2013&Vol. 396&(12):&5-
Lawrence Jun Zhang
Perspectives on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Teaching, and Research: What Are the Foci?
2013&Vol. 396&(12):&1-
从文学&非主流&到文化走出去&&&非主流&英语文学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翻译视角专题研讨会侧记
2013&Vol. 395&(11):&75-
第一部口译研究方法论专著&&《口译研究方法论》评介
2013&Vol. 395&(11):&73-
《新话语秩序:多模态、身份与归属化研究的功能视角》评介
2013&Vol. 395&(11):&70-
饮食身份及文化探索者&&许文英教授访谈录
2013&Vol. 395&(11):&65-
一个事件,三个文本,三种视角&&对六人审判事件三个文本的系统功能视角分析
2013&Vol. 395&(11):&60-
关于《雪》中&头巾女孩与自杀&的一些问题
2013&Vol. 395&(11):&54-
翻译过程研究的整合途径及其在翻译教育中的启示
2013&Vol. 395&(11):&49-
中国文化典籍英译出版存在的问题&&以《大中华文库?二十四诗品》为例
2013&Vol. 395&(11):&43-
二语阅读中的&超读障碍&研究
2013&Vol. 395&(11):&36-
书面纠正性反馈与二语习得&&针对英语类指名词短语用法的实证研究
2013&Vol. 395&(11):&31-
词汇歧义与双语语义发展的跨语言实证研究
2013&Vol. 395&(11):&26-
英语中的&时态&语法隐喻
2013&Vol. 395&(11):&21-
英语的there be构式及其隐喻系统&&基于SFG及物性新模式的专题研究
2013&Vol. 395&(11):&15-
语法隐喻中的映射和整合
2013&Vol. 395&(11):&9-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念语法隐喻新探
2013&Vol. 395&(11):&6-
&目标始终如一&&&我的学术道路回顾
2013&Vol. 395&(11):&1-
短篇的巨人,长篇的矮子&&哈罗德&布鲁姆评海明威小说的创作风格
2013&Vol. 394&(10):&62-
戏剧认知文体学研究的新突破&&评《贝克特戏剧文本中隐喻的认知研究》
2013&Vol. 394&(10):&73-
苏珊&哈里斯&史密斯教授访谈录
2013&Vol. 394&(10):&66-
空间政治视域下的身份流变&&《拉格泰姆时代》中的身份问题剖析
2013&Vol. 394&(10):&57-
论《贝利小餐馆》中的黑人男性气概建构
2013&Vol. 394&(10):&52-
冯 奇 徐可珈
翻译硕士校外导师立体管理模式
2013&Vol. 394&(10):&49-
张 琴 杨连瑞 高秀雪
从语义、语用和句法界面看英语中动结构及其习得
2013&Vol. 394&(10):&43-
基于DCT多媒体环境下的口语语块输出研究
2013&Vol. 394&(10):&38-
赵永平 彭 洁
形式教学视域中的语用教学实证研究
2013&Vol. 394&(10):&33-
中国硕士论文引言之副标题的文类分析
2013&Vol. 394&(10):&25-
英语介词的时间语义及其用法研究
2013&Vol. 394&(10):&18-
&的时候&误用的词汇语用批评
2013&Vol. 394&(10):&13-
王振华 张庆彬(译)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演变:小句之外&&J&R&马丁教授访谈录
2013&Vol. 394&(10):&1-
(英)埃玛?博格 著 刘龙根 译
《意义新论》&&第6章 反对最小词义的方法论论辩
2013&Vol. 393&(9):&55-
&与死者生活&以对抗死亡&&弗雷德&L&加尔达菲教授访谈录
2013&Vol. 393&(9):&49-
丰赡的文本,斑驳的&史诗&&&小说《星期六》的空间化叙事研究
2013&Vol. 393&(9):&43-
《白雪公主后传》的女性主义叙事解读
2013&Vol. 393&(9):&39-
生态翻译学的形上建构与学理反思&&道格拉斯&罗宾逊教授访谈录
2013&Vol. 393&(9):&33-
朱 波 支 羽
西方口译研究的心理与生理维度
2013&Vol. 393&(9):&29-
识解与听话人的&视像&&&从汉日对比的角度出发
2013&Vol. 393&(9):&24-
张建华 葛惠君
基于语料库的中高级日语学习者格助词&に&的习得研究
2013&Vol. 393&(9):&18-
书面语篇中的提问-回答模式
2013&Vol. 393&(9):&14-
从索绪尔到戈夫曼:符号学的转折
2013&Vol. 393&(9):&10-
二语习得中的年龄效应和技能习得理论&&专访马里兰大学教授Robert DeKeyser
2013&Vol. 393&(9):&1-
(英)埃玛 博格
《意义新论》&&第5章& 反对最小词义的本体论论辩
2013&Vol. 392&(8):&69-
美国多族裔文学的女作家和编辑&&玛莎 J 卡特访谈录
2013&Vol. 392&(8):&65-
论期待视野视角下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以《茶馆》两英译本为例
2013&Vol. 392&(8):&60-
从当代西方译论的哲学内核浅析诠释学与翻译研究的联系
2013&Vol. 392&(8):&56-
&文化回译&研究&&以赛珍珠中国题材小说《大地》的中译为例
2013&Vol. 392&(8):&51-
模因论视域下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公式化语言写作实证研究
2013&Vol. 392&(8):&46-
基于授课内容的教师幽默话语研究
2013&Vol. 392&(8):&40-
研究型高校本科生EAP写作教学设计案例&&关注大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触发机制
2013&Vol. 392&(8):&35-
复杂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应用语言学研究发展综述
2013&Vol. 392&(8):&31-
从动态测量角度探索外语学习动机的培养和发展
2013&Vol. 392&(8):&26-
教师如何践行考试公平性?&&来自问卷调查的反馈
2013&Vol. 392&(8):&20-
网上评卷的实践与思考:香港公开考试视角
2013&Vol. 392&(8):&14-
&全民英检&高级写作纸笔与电脑化测验之平行研究初探
2013&Vol. 392&(8):&6-
漫谈外语教师的治学动力和方略
0&Vol. &():&1-
漫谈外语教师的治学动力和方略
2013&Vol. 392&(8):&1-
范式领航,译论新解&&《翻译理论探究》评介
2013&Vol. 391&(7):&75-
(英)埃玛?博格 著 伍思静 译
《意义新论》&&第4章 意向敏感性表达式
2013&Vol. 391&(7):&64-
小贝克&休斯顿教授访谈录
2013&Vol. 391&(7):&59-
从莫言获诺奖看中国文学如何走出去&&作家、译家和评论家三家谈
2013&Vol. 391&(7):&54-
罗 虹 王明月
从盖茨意指理论看《抹除》的黑人意指性修正
2013&Vol. 391&(7):&49-
关联理论视域下英文影视字幕汉译隐化策略的理据研究
2013&Vol. 391&(7):&44-
中国近现代西方经济文献汉译策略研究
2013&Vol. 391&(7):&40-
刘振标 崔艳嫣
原型-集合理论在二语代词和连词分析中的应用
2013&Vol. 391&(7):&35-
魏 蓉 范 琳
第二语言词汇推理加工研究述评
2013&Vol. 391&(7):&30-
&6+2&外语学习环境的系统构建及实践研究
2013&Vol. 391&(7):&25-
对索绪尔语言理论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的探析与反思
2013&Vol. 391&(7):&19-
论索绪尔与海德格尔语言理论中&人&之概念
2013&Vol. 391&(7):&13-
对于索绪尔语言符号特性理论的再认识
2013&Vol. 391&(7):&6-
我国外语专业教育的定位、布局与发展
2013&Vol. 391&(7):&1-
(英)埃玛?博格 著 伍思静 译
《意义新论》&&第3章 命题论与若干疑难案例
2013&Vol. 390&(6):&64-
解构与重构:话语分析视角下的《莳萝泡菜》解读
2013&Vol. 390&(6):&60-
E&L&多克托罗小说中的大屠杀后意识与犹太性
2013&Vol. 390&(6):&56-
刘殿爵的《论语》翻译策略
2013&Vol. 390&(6):&50-
刘殿爵《道德经》译本中的&天下&概念
2013&Vol. 390&(6):&46-
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英语学习认知策略应用研究
2013&Vol. 390&(6):&41-
唐 玲 王 毅 鲁 吉 王维倩
国内二语&研究性学习&研究现状综述&&一项基于对年有关学术论文的调查
2013&Vol. 390&(6):&37-
中国英语专业学习者情态动词语义发展的语料库考察
2013&Vol. 390&(6):&32-
会话含义为什么可能&&意识涌现的视角
2013&Vol. 390&(6):&29-
心物随附性和意识的涌现&&以句式&&(NP)身体部位&+疼&为例
2013&Vol. 390&(6):&26-
&把&字句的涌现研究&&心智哲学视角
2013&Vol. 390&(6):&21-
示能性和意向归属
2013&Vol. 390&(6):&17-
对隐喻基本运作方式的再解读&&基于&外延内涵传承说&
2013&Vol. 390&(6):&12-
心智哲学视域下的as...as表达式研究
2013&Vol. 390&(6):&9-
&博文而体要,广见且善择&&&徐盛桓教授访谈录
2013&Vol. 390&(6):&6-
白首变法 好个江天
2013&Vol. 390&(6):&1-
上海交通大学&语言?法律?社会&系列讲座综述
2013&Vol. 389&(5):&75-
高职高专英语口语大赛综述及其对教学改革的启示
2013&Vol. 389&(5):&73-
(英)埃玛?博格 著 刘龙根 译
《意义新论》&&第2章 最小语义学与心理学证据
2013&Vol. 389&(5):&64-
文学翻译含意理解与译者语言文化意识培养
2013&Vol. 389&(5):&58-
科技术语翻译的文化特征及策略分析&&以footprint的翻译为例
2013&Vol. 389&(5):&53-
有定性与翻译中的组篇机制研究
2013&Vol. 389&(5):&49-
张顺生 王 丽
中文标题英译方法&&《明清小品文》个案研究
2013&Vol. 389&(5):&43-
美国语言教育政策的科学性&&兼论双语与外语教育政策的异曲同工之妙
2013&Vol. 389&(5):&38-
美国双语教育政策的变迁:唯英语与双语之争&&以加州和德州为例
2013&Vol. 389&(5):&32-
王立非 陈香兰 葛海玲
论商务英语语言学的理论体系
2013&Vol. 389&(5):&25-
简论英语语法范畴的形成对语序和附加语位置的影响&&兼论&语用-语义-语法-语序&链
2013&Vol. 389&(5):&19-
试论分布形态学词根插入模式及相关汉语研究的得失
2013&Vol. 389&(5):&12-
主动&被动态语义与动词题元结构变异
2013&Vol. 389&(5):&7-
从实际出发,求实际成效&&关于大学英语教学的若干思考
2013&Vol. 389&(5):&1-
《当代外语研究》稿例
2013&Vol. 388&(4):&77-
(英)埃玛?博格 著 刘龙根 译
《意义新论》&&第1章 疆域概览
2013&Vol. 388&(4):&56-
唐&德里罗小说中的技术与主体性
2013&Vol. 388&(4):&51-
在诗韵中解放自我&&非裔美国女诗人对黑人妇女身份的解读与重构评析
2013&Vol. 388&(4):&47-
先锋派小说英译管窥&&以余华作品为例
2013&Vol. 388&(4):&42-
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语言硬伤依然存在&&写在莫言获奖之后
2013&Vol. 388&(4):&38-
中美大学生英语作文中无灵主语句使用情况对比分析
2013&Vol. 388&(4):&32-
刘东楼 王祥德
二语习得的社会认知视角
2013&Vol. 388&(4):&27-
RT-SLA理论构建:语用视角下的二语习得研究
2013&Vol. 388&(4):&21-
评价理论视角下的政治演说人际意义分析&&以《我有一个梦想》为例
2013&Vol. 388&(4):&16-
基于加的夫语法的现代汉语&把&字结构及物性研究
2013&Vol. 388&(4):&12-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法逻辑&
2013&Vol. 388&(4):&5-
俄国文学研究和我的人生
2013&Vol. 388&(4):&1-
论语言、社会和身体层面上爱的相互性&&再读《内陆深处》
2013&Vol. 387&(3):&72-
中世纪文学批评与基督教的关系之初探
2013&Vol. 387&(3):&68-
中国术语翻译研究的现状与文学术语翻译研究的缺失
2013&Vol. 387&(3):&59-
Nonreferentiality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2013&Vol. 387&(3):&52-
翻译策略的构成与分类
2013&Vol. 387&(3):&47-
大学英语写作课堂中的网络支持系统&&以明尼苏达大学网络教学平台为例
2013&Vol. 387&(3):&41-
李正栓,田会敏
大学英语教学应有文学教育意识
2013&Vol. 387&(3):&38-
成晓光,赵华威,王国华
大学外语教师语言哲学认知的研究
2013&Vol. 387&(3):&34-
二语习得研究热点与前沿的可视化分析
2013&Vol. 387&(3):&29-
雷丹,覃修桂
体验认知视角下&热&的概念隐喻&&一项英汉对比实证研究
2013&Vol. 387&(3):&24-
击撞动词与致使移动构式的融合&&动词和变式的概念框架连通观
2013&Vol. 387&(3):&18-
维也纳学派的批评话语分析思想论略
2013&Vol. 387&(3):&14-
中国英语再研究
2013&Vol. 387&(3):&8-
再与外语学生谈综合素质
2013&Vol. 387&(3):&1-
《当代外语研究》2012年总目录
2013&Vol. 386&(2):&74-
《美国后现代派小说的后人道主义研究》评介
2013&Vol. 386&(2):&72-
《语言评估实践》述介
2013&Vol. 386&(2):&69-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语境下的外语教师教育新探&&2012全国师范院校外语学院(系)院长(主任)联席会议综述
2013&Vol. 386&(2):&66-
蒂姆&温顿访谈录
2013&Vol. 386&(2):&61-
澳大利亚现代文学与批评&&与伊莉莎白&韦伯的访谈
2013&Vol. 386&(2):&57-
论&文字游戏&的翻译&&以西西小说《飞毡》及余丹译Flying Carpet为例
2013&Vol. 386&(2):&50-
语言、文化与翻译
2013&Vol. 386&(2):&45-
2013&Vol. 386&(2):&45-
姚振军, 郑旭红
中国外语学科的&本体论&研究
2013&Vol. 386&(2):&41-
肖巍, 辜向东
基于神经网络的空白题识别技术及其在CET主观题阅卷中的应用
2013&Vol. 386&(2):&37-
对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能力内涵及其发展过程的再思考
2013&Vol. 386&(2):&32-
哪类练习促学外语
2013&Vol. 386&(2):&28-
吴诗玉, 马拯
隐喻理解加工机制研究的&旧貌新颜&&&从隐含比较到概念构建
2013&Vol. 386&(2):&22-
李舟, 刘正光
汉语短时时间副词&立即&、&立马&和&立刻&的语法化研究
2013&Vol. 386&(2):&16-
语言学理论中的界面
2013&Vol. 386&(2):&11-
我国认知符号学研究的发展
2013&Vol. 386&(2):&6-
我的&古今中外&之路
2013&Vol. 386&(2):&1-
《语用学》述评
2013&Vol. 385&(1):&73-
爱伦&&坡的《跳蛙》与美国废奴运动
2013&Vol. 385&(1):&68-
从《米》的接受看中国当代小说传播中遭遇的&东方主义凝视&
2013&Vol. 385&(1):&63-
在线翻译与双语写作教学/自学平台建设中的语料精加工
2013&Vol. 385&(1):&56-
汉语译文搭配特征研究:&源语透过效应&个案探讨
2013&Vol. 385&(1):&50-
国内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建构与研究现状及展望
2013&Vol. 385&(1):&45-
2013&Vol. 385&(1):&45-
传统与网络齐飞,经典共新锐一色&&数字化写作教学的启示
2013&Vol. 385&(1):&40-
以&思&为基础的外语教育思想
2013&Vol. 385&(1):&34-
SHU Dingfang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nd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2013&Vol. 385&(1):&26-
五行之土行背后的概念隐喻和借代
2013&Vol. 385&(1):&20-
添加关系话语标记语的句法特征分析&&一项基于学习者语料库的对比研究
2013&Vol. 385&(1):&14-
论反合及其语言踪迹
2013&Vol. 385&(1):&6-
读书& 教书& 写书――兼论&继承与发展 应用兼创新&
2013&Vol. 385&(1):&1-
JOEL HENG HARTSE and LING SHI
Investigating Acceptability of Chinese English in Academic Writing
2012&Vol. 384&(12):&110-
MIN WANG and CHUCHU LI
Phonological Perception and Processing in a Second Language
2012&Vol. 384&(12):&94-
Understanding Quantifiers and Scope Interpretations in a Second Language
2012&Vol. 384&(12):&86-
On Psycholinguistic and Acquisition Studies of Relative Clause: An Interdisciplinary and Cross-linguistic Perspective
2012&Vol. 384&(12):&62-
Sources of Foreign Language Anxiety: Towards a Four-dimension Model
2012&Vol. 384&(12):&49-
Automaticity in a Second Language: Definition, Importance, and Assessment
2012&Vol. 384&(12):&34-
Combining Cognitive and Corpus Linguistic Approaches in Language Research and Teaching: Theoretical Grounding, Practices, and Challenges
2012&Vol. 384&(12):&18-
SHAOFENG LI, NATSUKO SHINTANI, and ROD ELLIS
Doing Meta-Analysis in SLA: Practices, Choices, and Standards
2012&Vol. 384&(12):&1-
INTRODUCTION TO THIS ISSUE
2012&Vol. 384&(12):&0-
《教育语言学发展方向和前景展望》述评
2012&Vol. 383&(11):&75-
邵斌,王文斌
英语语料库语言学的最新发展&&2012年国际语料库语言学年会ICAME 33综述
2012&Vol. 383&(11):&71-
&译文体&经眼录&&港台学者&译文体&研究述略
2012&Vol. 383&(11):&67-
曹迎春,刘悦明,乐秀华
现代汉语量词的评价意义及其翻译简析
2012&Vol. 383&(11):&61-
何三宁,张永宏
层次分析法在翻译质量评估中的应用
2012&Vol. 383&(11):&57-
段燕,王文宇
口译短时记忆训练方法实证探索段燕
2012&Vol. 383&(11):&51-
二语习得视域下的工作记忆研究综述:从理论架构到实证研究
2012&Vol. 383&(11):&46-
外语教育的学科属性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导向
2012&Vol. 383&(11):&43-
教育语言学何为?&&教育语言学的学科特性及其启示
2012&Vol. 383&(11):&38-
教育语言学的学科内涵及研究领域
2012&Vol. 383&(11):&32-
反单向性照应生成句法研究
2012&Vol. 383&(11):&27-
人称代词语篇回指的语义解释模型
2012&Vol. 383&(11):&23-
&自己&的语用解释的约束条件系统
2012&Vol. 383&(11):&17-
&N1死了N2&构式的语用解释&&兼评移位观、话题观和糅合观
2012&Vol. 383&(11):&11-
缓和语的和谐取向及其人际语用功能
2012&Vol. 383&(11):&4-
记一次实证研究
2012&Vol. 383&(11):&1-
自我概念研究新进展&&《探索语言自我概念》评介
2012&Vol. 382&(10):&74-
从《小岛》看安德丽娅&勒维与英国社会的三场&对话&
2012&Vol. 382&(10):&69-
庞好农,刘敏杰
多重人格、幻听人格与后继人格&&《穿蓝裙子的魔鬼》之心理学视阈研究
2012&Vol. 382&(10):&65-
试论汉译英商务语篇中主位推进模式的应用
2012&Vol. 382&(10):&61-
国内《浮生六记》英译研究:评述与建议
2012&Vol. 382&(10):&56-
谭福民,向红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法律英语术语的跨文化翻译
2012&Vol. 382&(10):&52-
赵昌芝,杨连瑞
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认知动机交互研究
2012&Vol. 382&(10):&48-
基于合作学习的大学英语学习策略训练设计
2012&Vol. 382&(10):&44-
国内外二语听力理解研究现状分析
2012&Vol. 382&(10):&40-
梁红梅,何安平
语料库的&教学加工&与教材编写
2012&Vol. 382&(10):&35-
口语语篇中的尾缀语研究及其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启示
2012&Vol. 382&(10):&30-
围绕&重说式&纠错的讨论
2012&Vol. 382&(10):&23-
搭配对句子处理的影响初探
2012&Vol. 382&(10):&19-
音系底层形式的界定:规则交互和制约等级排列
2012&Vol. 382&(10):&14-
俞东明,曲政
中国国外文体学研究:回顾、现状与展望
2012&Vol. 382&(10):&9-
论科学轨道上的语言学学科建设
2012&Vol. 382&(10):&2-
从&心中有而笔下无&说开去&&《朗文英语写作活用辞典》序
2012&Vol. 382&(10):&1-
创新意识与经典重读--评&叙事、文体、潜文本--重读英美经典短篇小说&
2012&Vol. 381&(9):&75-
翁静乐,翁凤翔
商务英语学:一门新兴的有强劲生命力的学科&&第二届全国商务英语学科理论研讨会综述
2012&Vol. 381&(9):&73-
语料库语言学的多维视角&&2011中国语料库语言学大会综述
2012&Vol. 381&(9):&71-
基于教学团队的英语专业写作互动反馈模式研究
2012&Vol. 381&(9):&66-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外语自主学习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2012&Vol. 381&(9):&61-
合作输出任务对词块附带习得记忆的多维比较研究&&基于延伸认知理论
2012&Vol. 381&(9):&55-
中国学生习失英语空主语和空宾语的不对称现象研究述评
2012&Vol. 381&(9):&52-
英语学习者书面语磨蚀研究
2012&Vol. 381&(9):&47-
二语习得中个体差异研究的宏观描述及其新进展
2012&Vol. 381&(9):&41-
精巧的构思 丰富的意蕴&&对凯瑟琳?曼斯菲尔德《莳萝泡菜》的功能语篇分析
2012&Vol. 381&(9):&37-
系统功能语言学情态系统再思考
2012&Vol. 381&(9):&33-
语篇协商机制探讨
2012&Vol. 381&(9):&28-
宣传语篇中&情感呼吁&的评价分析
2012&Vol. 381&(9):&22-
评价的语篇功能
2012&Vol. 381&(9):&15-
弱势群体身份表征的积极话语分析
2012&Vol. 381&(9):&10-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多重述位及其构成
2012&Vol. 381&(9):&5-
2012&Vol. 381&(9):&4-
富贵于我如浮云
2012&Vol. 381&(9):&1-
视野开阔,纵横解读&&评《美国文学评论案例》
2012&Vol. 380&(8):&73-
《英美文学阅读与鉴赏》评介
2012&Vol. 380&(8):&71-
文本意义价值视域下的译者主体性&&严复翻译思想再思考
2012&Vol. 380&(8):&66-
论翻译价值的特性
2012&Vol. 380&(8):&62-
硕士生功能词中弱化元音?突显朗读现象的实证研究
2012&Vol. 380&(8):&56-
校本英语分级考试的构念效度研究&&以QDAU英语分级考试为例
2012&Vol. 380&(8):&51-
李建波 苏立昌
英语专业学生词汇衔接手段运用情况的定量研究
2012&Vol. 380&(8):&46-
柳小丽 李桔元
批评性语篇阅读教学方法探析&&以奥巴马哥本哈根气候大会讲话为例
2012&Vol. 380&(8):&41-
在阅读中培养思辨能力需要的元认知知识
2012&Vol. 380&(8):&37-
动机教学策略、英语学习动机和学生课?堂行为内在结构的实证研究
2012&Vol. 380&(8):&32-
自由间接引语的意向性解释&&以《金色笔记》为例
2012&Vol. 380&(8):&26-
现代汉语动量词层现的认知模式假说&&心智哲学与认知语言学的交叉研究
2012&Vol. 380&(8):&21-
通感的心智&通道&
2012&Vol. 380&(8):&17-
心智哲学视域下的网络语体研究&&以&淘宝体&为例
2012&Vol. 380&(8):&12-
属性二元论与诗的意象
2012&Vol. 380&(8):&6-
我的翻译人生
2012&Vol. 380&(8):&1-
从先锋文学看元小说在当代中国的兴起、发展和流变
2012&Vol. 379&(7):&72-
海明威小说《老人与海》的文体风格研究与教学
2012&Vol. 379&(7):&67-
高等职业教育EOP英语教学模式的理据和路径&&以广东省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为例
2012&Vol. 379&(7):&63-
认知活跃区英汉语言表征差异与翻译
2012&Vol. 379&(7):&58-
基于尼采&视角主义&的笔译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2012&Vol. 379&(7):&53-
把&中国英语&融入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实证研究
2012&Vol. 379&(7):&49-
大学英语学习者学习需求视角下的英语口语语法
2012&Vol. 379&(7):&45-
词汇表征研究概述
2012&Vol. 379&(7):&38-
缓和性冲突回应&&针对冒犯性话语的语用策略分析
2012&Vol. 379&(7):&33-
模糊限制语的&去模糊化&功能探析
2012&Vol. 379&(7):&29-
新颖表达的社会语用解读
2012&Vol. 379&(7):&24-
默认理论与关联理论&&解释&一般会话含义&的两种对立方法
2012&Vol. 379&(7):&19-
Fillmore框架语义学认知观阐释
2012&Vol. 379&(7):&14-
三个世界,三个问题&&对沈家煊《三个世界》的语言哲学思考
2012&Vol. 379&(7):&9-
积极话语分析和批评话语分析的互补性
2012&Vol. 379&(7):&3-
警惕课堂教学娱乐化
2012&Vol. 379&(7):&1-
基于认知语用视域的英汉情感类量词隐喻翻译模态不对等性探析
2012&Vol. 378&(6):&34-
《虎妈战歌》多元文化性之概念隐喻解读
2012&Vol. 378&(6):&72-
另一种&现代&&&莱纳德 伍尔夫个案研究
2012&Vol. 378&(6):&66-
从接受美学视角谈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传播与对外翻译
2012&Vol. 378&(6):&61-
罗斯玛丽 阿罗约; 梁真惠
哲学与翻译
2012&Vol. 378&(6):&58-
王佐良翻译思想的生态翻译学诠释
2012&Vol. 378&(6):&55-
一位大学英语教师的ESP教学之路&&从自我对质法角度
2012&Vol. 378&(6):&49-
基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高校商务英语课程建设
2012&Vol. 378&(6):&45-
语料库、语块与大学英语视听说主题教学
2012&Vol. 378&(6):&41-
动态外语教学模式构建
2012&Vol. 378&(6):&38-
翻译中的布白
2012&Vol. 378&(6):&28-
词汇的语义韵及其翻译&&基于truly exceptional汉译的个案研究
2012&Vol. 378&(6):&24-
基于普遍认知能力的网络模型及其解释力&&兼比较图式网络和概念网络模型
2012&Vol. 378&(6):&18-
构式语法视角下的离合词
2012&Vol. 378&(6):&14-
&语言奥秘&与&生活形式&&&维特根斯坦与乔姆斯基语言哲学思想比较研究之二
2012&Vol. 378&(6):&10-
在现代汉语研究的道路上
2012&Vol. 378&(6):&1-
《语词如何表意》介评
2012&Vol. 377&(5):&73-
《教师语言意识》介评
2012&Vol. 377&(5):&71-
八面春风拂秦淮,大英盛会话发展&&记&新时期大学英语教育改革及教学法高层研讨会&
2012&Vol. 377&(5):&70-
翻译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现状与趋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翻译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高层论坛述评
2012&Vol. 377&(5):&66-
贝里尔&弗莱彻女性主义三部曲的叙事特征
2012&Vol. 377&(5):&62-
&我不在那儿&&&《纽约三部曲》的身份诗学解读
2012&Vol. 377&(5):&57-
林纾真的是&翻译家&?&&&译者&身份与林纾研究
2012&Vol. 377&(5):&52-
从译者诗学观与文学翻译的互动看译者主体性&&以晚清小说翻译为例
2012&Vol. 377&(5):&48-
二语习得动机理论研究新进展
2012&Vol. 377&(5):&43-
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需求分析
2012&Vol. 377&(5):&38-
确定性与可能性:中国学生口笔语中两类副词人际元话语使用研究
2012&Vol. 377&(5):&32-
论体验式英语教学的语言学理论基础
2012&Vol. 377&(5):&27-
迁移研究的心理认知视角&&心理类型与心理典型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2012&Vol. 377&(5):&22-
论语言学与文化人类学的学科交叉研究
2012&Vol. 377&(5):&18-
从修正行为看会话的动态合作性
2012&Vol. 377&(5):&12-
后现代哲学的转向与超越&&特征与评价
2012&Vol. 377&(5):&5-
我和中国典籍英译
2012&Vol. 377&(5):&1-
历史的空间书写&&论《根》的空间政治性
2012&Vol. 376&(4):&73-
国外缪里尔&斯帕克研究述评
2012&Vol. 376&(4):&67-
作为&思想贸易&原动力的翻译&&斯达尔夫人的翻译思想
2012&Vol. 376&(4):&63-
一切照原作译&&翻译《老人与海》有感
2012&Vol. 376&(4):&59-
商务英语学科的&交叉性&研究
2012&Vol. 376&(4):&53-
2012&Vol. 376&(4):&42-
试论商务英语学科的逻辑起点&&&学科交叉性&纵横谈
2012&Vol. 376&(4):&48-
商务英语:历史、现状与未来
2012&Vol. 376&(4):&43-
语言模因方法在外语写作过程中的使用情况探究
2012&Vol. 376&(4):&36-
叶斯柏森外语教学思想对中国英语教改的启示
2012&Vol. 376&(4):&31-
围绕隐喻的判断和解释&&基于认知隐喻和二语习得的相关研究
2012&Vol. 376&(4):&26-
刺激贫乏论诠释
2012&Vol. 376&(4):&20-
日语称赞语应答方式的跨文化研究
2012&Vol. 376&(4):&16-
词汇层面双语控制的工作记忆效应
2012&Vol. 376&(4):&11-
从心智到语言&&心智哲学与语言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2012&Vol. 376&(4):&6-
我的为学轨迹与领悟
2012&Vol. 376&(4):&1-
我的为学轨迹与领悟
2012&Vol. 376&(04):&1-
孔子学院与塞万提斯学院之比较&&中国文化的现代意识与西班牙文化的后殖民主义
2012&Vol. 375&(3):&155-
词的时间和空间因素
2012&Vol. 375&(3):&148-
外语教师课堂提问的互动性分析
2012&Vol. 375&(3):&142-
批判教育在高等英语教育中的适用性调查与思考
2012&Vol. 375&(3):&137-
写作教学,十大视角&&从经典修辞学到数字化写作
2012&Vol. 375&(3):&131-
叙事符号学的格雷马斯模式&&评《符号学的关键术语》
2012&Vol. 375&(3):&128-
多模态符号资源及媒体系统探索
2012&Vol. 375&(3):&122-
对符号学发展轨迹的再思考:趋异+求同
2012&Vol. 375&(3):&116-
接触文学话语的多元文化认同
2012&Vol. 375&(3):&109-
Translationese及相关概念探析
2012&Vol. 375&(3):&104-
2011年我国外语界文体学研究述评
2012&Vol. 375&(3):&98-
以意愿和愉快范畴为中心的西方当代&梁祝&&&论《廊桥遗梦》情感成分分布模式
2012&Vol. 375&(3):&87-
文体,文心,文本&&重读胡壮麟先生《理论文体学》的思考
2012&Vol. 375&(3):&82-
从话语分析角度看人民币汇率报道中的形象构建
2012&Vol. 375&(3):&75-
多模态小品的功能间性
2012&Vol. 375&(3):&69-
定性及定量分析在跨文化语篇研究中的应用
2012&Vol. 375&(3):&60-
语篇语义结构中的&相&&&序列与语类之间较大语义单位的识别
2012&Vol. 375&(3):&54-
语法、语义和语境对语篇理解的影响
2012&Vol. 375&(3):&48-
翻译能力新探
2012&Vol. 375&(3):&43-
关于视觉语法的几点思考
2012&Vol. 375&(3):&38-
古诗英译的意境传递:概念隐喻分析
2012&Vol. 375&(3):&34-
功能语言学中&体现&概念及意义
2012&Vol. 375&(3):&28-
语言变异的功能语言学思考
2012&Vol. 375&(3):&22-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社会符号视角
2012&Vol. 375&(3):&18-
语言研究之路&&贺胡壮麟教授八十华诞
2012&Vol. 375&(3):&12-
格物致知臻峻岭,高瞻远瞩率大军
2012&Vol. 375&(3):&10-
一本油印讲义开启的学术之路&&写胡壮麟教授八十华诞之际
2012&Vol. 375&(3):&8-
&主位&与&述位&&&庆祝胡壮麟先生八十华诞
2012&Vol. 375&(3):&6-
从澳洲到中国,从中国到世界&&为庆祝胡壮麟先生八十华诞而作
2012&Vol. 375&(3):&5-
道德文章,师兄师父&&庆祝胡壮麟教授八十岁诞辰
2012&Vol. 375&(3):&3-
衷心的祝福&&庆贺胡壮麟教授八十华诞
2012&Vol. 375&(3):&2-
胡壮麟代表了什么?
2012&Vol. 375&(3):&1-
Review of Meaning, Discourse and Society
2011&Vol. 372&(12):&60-
李晶洁 冯志伟
Inter-textual Vocabulary Growth Patterns for Marine Engineering English
2011&Vol. 372&(12):&45-
MICHAEL WALSH
An Overview of Forensic Linguistics: Language and the Law
2011&Vol. 372&(12):&32-
David Singleton
Intergrating Neurolinguistics into Second Language Acuisition Research
2011&Vol. 372&(12):&24-
Challenges of Developing SFL in China
2011&Vol. 372&(12):&15-
弟子眼中的陆谷孙
2012&Vol. 374&(2):&2-
志虽美,道难达
2012&Vol. 374&(2):&1-
《二语习得的心理学》评价
2012&Vol. 374&(2):&63-
论《黑王子》中的爱欲、认知和艺术
2012&Vol. 374&(2):&58-
毁灭自我?重塑自我?&&美国自白诗派的理性与非理性关系辨析
2012&Vol. 374&(2):&54-
傅敬民 居蓓蕾
应用型本科高校外语专业翻译课程建设探索
2012&Vol. 374&(2):&49-
需求,特色,质量&&论翻译学科和专业内涵建设
2012&Vol. 374&(2):&43-
本科翻译专业建设理念摭谈
2012&Vol. 374&(2):&40-
国外关于音乐能力与二语语音习得研究述评
2012&Vol. 374&(2):&35-
双语表征的神经机制研究综述
2012&Vol. 374&(2):&29-
商务英语能力构念界定和测试
2012&Vol. 374&(2):&23-
从图形-背景理论看有关人体的转喻
2012&Vol. 374&(2):&18-
隐喻的认知研究与英语词汇教学
2012&Vol. 374&(2):&13-
大学生英语通感式多义词习得的认知语言学研究
2012&Vol. 374&(2):&9-
认知识解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应用认知语言学探索之一
2012&Vol. 374&(2):&4-
外语学习的意义和我学习外语的历程与体会
2012&Vol. 373&(1):&1-
探析西方哥特式小说研究的&相似性&弊病
2012&Vol. 373&(1):&58-
自传叙事交流情景与自传身份隐喻--源自《富兰克林自传》受述者背后的声音
2012&Vol. 373&(1):&53-
从实体到关系--翻译研究的&间性&探析
2012&Vol. 373&(1):&48-
应用翻译学构想
2012&Vol. 373&(1):&45-
汉英双语心理词库的非选择性语音提取
2012&Vol. 373&(1):&41-
大学体验英语听说自主学习系统有效性的实证报告
2012&Vol. 373&(1):&37-
大学英语写作中常用词超用现象矫正训练程序的有效性论证
2012&Vol. 373&(1):&32-
现代汉语动补构式的标记性研究
2012&Vol. 373&(1):&25-
詹姆斯&R&马丁的司法语言研究及其启示
2012&Vol. 373&(1):&19-
以人为本从语言实践出发对语言进行综合研究
2012&Vol. 373&(1):&11-
中国学者从事外国语言学研究的正道
2012&Vol. 373&(1):&8-
FRANCOIS RECANATI
Context and Content: From Language to Thought
2011&Vol. 372&(12):&1-
《他的东方异教》与罗切斯特
2011&Vol. 371&(11):&52-
抒情诗中抒情人的表现形态及其叙事功能
2011&Vol. 371&(11):&43-
&名可名,非常名&&&中国文化词音译的认知理据
2011&Vol. 371&(11):&39-
《红楼梦》戏拟互文翻译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2011&Vol. 371&(11):&33-
工科博士生英语学习动机、技能需求调查及原因分析
2011&Vol. 371&(11):&27-
中国英语学习者长距离疑问句习得的原型效应研究
2011&Vol. 371&(11):&21-
从评价理论看报纸社论的意识形态
2011&Vol. 371&(11):&17-
Grice合作原则的哲学轨道
2011&Vol. 371&(11):&12-
波兰语义学派的哲学基础及其六大核心思想&&波兰语义学派研究之五
2011&Vol. 371&(11):&8-
老冉冉修名不立
2011&Vol. 371&(11):&1-
治学就是自学&&回顾和思考
2011&Vol. 362&(2):&1-
我与语言学割舍不断的缘分
2011&Vol. 361&(1):&1-
以《黑王子》为例浅析艾丽丝&默多克的女性意识
2011&Vol. 370&(10):&47-
《一千英亩》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2011&Vol. 370&(10):&43-
铃木大拙《文昌帝君阴骘文》英译本赏析
2011&Vol. 370&(10):&39-
国学典籍翻译主体选择与译者能力培养研究
2011&Vol. 370&(10):&35-
试论翻译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2011&Vol. 370&(10):&32-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2011&Vol. 370&(10):&26-
亢世勇 刘金凤
面向信息处理的大规模句子语义知识库研究述要
2011&Vol. 370&(10):&20-
中国英语学习者虚化动词TAKE词汇型式研究
2011&Vol. 370&(10):&14-
语料库检索的模式、问题及启示
2011&Vol. 370&(10):&10-
创建子语料库,促成对比研究
2011&Vol. 370&(10):&6-
思在昆仑山下&&眼光与定力
2011&Vol. 370&(10):&1-
社会规训、驯化与异变&&从玛丽到安娜:自由女性的漫长之路
2011&Vol. 369&(9):&53-
塑造与被塑造&&论《在美国》中自我塑造的矛盾性
2011&Vol. 369&(9):&48-
梅维恒及其英译《庄子》研究
2011&Vol. 369&(9):&42-
英汉医学平行语料库的创建与初始应用研究
2011&Vol. 369&(9):&36-
时政用语的语义缺省与译语重构
2011&Vol. 369&(9):&32-
语言运作机制解释模型:双机制优于单机制
2011&Vol. 369&(9):&26-
语篇连贯的转喻认知机制
2011&Vol. 369&(9):&21-
句长对英语学习者语调切分的影响
2011&Vol. 369&(9):&16-
辅音声学格局研究
2011&Vol. 369&(9):&12-
英汉陈述句和疑问句语调实验对比研究
2011&Vol. 369&(9):&5-
谈程雨民先生语言研究的基本轨迹&&庆贺程雨民先生八五华诞
2011&Vol. 369&(9):&1-
少数民族部落在城市中的消隐&&《额尔古纳河右岸》与《别了,那道风景》之比较
2011&Vol. 368&(8):&52-
评价理论视角下的《阿拉比》叙事研究
2011&Vol. 368&(8):&47-
《翻译学通论》:翻译学之滥觞
2011&Vol. 368&(8):&44-
文学翻译:重写和竞赛&&实例举隅与点评
2011&Vol. 368&(8):&41-
反论:他山之石,可以毁玉&&对文化翻译派的理论反思
2011&Vol. 368&(8):&36-
自我监控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应用研究
2011&Vol. 368&(8):&30-
英语专业知识类课程研究型教学个案研究
2011&Vol. 368&(8):&25-
从复杂性科学视角阐释认知语言学
2011&Vol. 368&(8):&20-
英汉去及物化和语义自足化机制对比及其语序效应
2011&Vol. 368&(8):&14-
元语的层级性和语用标记性
2011&Vol. 368&(8):&7-
治学之道,旨在创新
2011&Vol. 368&(8):&1-
自传中现在时的身份叙事向度&&《富兰克林自传》的个案研究
2011&Vol. 367&(7):&52-
个人叙事与民族记忆&&论帕慕克及《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
2011&Vol. 367&(7):&47-
从译者主体论角度看20世纪《老子》阴柔思想在英语中的译介
2011&Vol. 367&(7):&41-
新闻翻译中的标题转换模式
2011&Vol. 367&(7):&36-
学术语篇的介入资源与人际意义构建&&基于学习者语篇的个案研究
2011&Vol. 367&(7):&30-
显性语法知识与隐性语法能力的动态平衡探微
2011&Vol. 367&(7):&26-
论文字的本质及文字与语言的关系&&评张朋朋文章中的一些言论
2011&Vol. 367&(7):&17-
&孩奴&的语用预设意义及其认知理据
2011&Vol. 367&(7):&13-
&他的老师当得好&及相关句式&&汉语伪定语的产生机制问题辨正
2011&Vol. 367&(7):&7-
漫话语用学和我
2011&Vol. 367&(7):&1-
&流亡&在上海&&重读梁京(张爱玲)的《十八春》与《小艾》
2011&Vol. 366&(6):&52-
韩国诗人李陆史与中国现代文学&&兼谈李陆史与鲁迅
2011&Vol. 366&(6):&49-
蒋光慈旅日前后的蜕变&&《丽莎的哀怨》与《冲出云围的月亮》之故事结构比较
2011&Vol. 366&(6):&43-
以职业翻译能力为导向的MTI笔译教学规划研究
2011&Vol. 366&(6):&33-
从《毛泽东选集》英译看译者角色
2011&Vol. 366&(6):&29-
再议中国基础外语教育发展之路
2011&Vol. 366&(6):&25-
难以释怀的&徐烈炯之问&&&关于外语学科专业建设的若干思考
2011&Vol. 366&(6):&19-
Eye与&眼/目&多义现象的认知对比分析
2011&Vol. 366&(6):&13-
解构德里达的语言观
2011&Vol. 366&(6):&9-
质疑辩惑,探索求真
2011&Vol. 366&(6):&1-
目的论视角下的庞德翻译实践
2011&Vol. 365&(5):&54-
双语标识译写研究&&通用标识篇
2011&Vol. 365&(5):&47-
一间&谁&的屋子?&&论《一间自己的房间》中的性别麻烦
2011&Vol. 365&(5):&44-
从利己到利他&&厄普顿?辛克莱的自我实现
2011&Vol. 365&(5):&39-
大学物理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
2011&Vol. 365&(5):&34-
英语专业学生产出性词汇发展案例报告
2011&Vol. 365&(5):&29-
汉语语音的鼻化度分析
2011&Vol. 365&(5):&24-
声调格局与元音格局的研究综述
2011&Vol. 365&(5):&18-
为学艰辛路崎岖
2011&Vol. 365&(5):&1-
试论语调格局的研究方法
2011&Vol. 365&(5):&10-
少壮功夫老未成
2011&Vol. 364&(4):&1-
献身神职,救赎自我&&评《死神来迎接大主教》中的精神生态建设
2011&Vol. 364&(4):&56-
超越经验世界的艺术和道德深意&&解读《沙堡》
2011&Vol. 364&(4):&49-
汉语翻译语言中小句的句法异化研究&&一项基于多译本语料库的分析
2011&Vol. 364&(4):&46-
识解理论观照下的&损译&现象探析
2011&Vol. 364&(4):&39-
西部欠发达地区外语教师信息素养的调查研究
2011&Vol. 364&(4):&34-
大学英语教师教学动机调查与分析
2011&Vol. 364&(4):&29-
第二语言习得的几种心理语言学模式
2011&Vol. 364&(4):&25-
&理据&作为语言学术语的几种涵义
2011&Vol. 364&(4):&19-
元语用视角下的功能性言语探究
2011&Vol. 364&(4):&15-
语篇中的概念连贯问题
2011&Vol. 364&(4):&9-
中美&出行&文化情结及其在文艺中的表现
2011&Vol. 363&(3):&56-
中西叙事学界的詹姆斯&费伦研究&&回顾与展望
2011&Vol. 363&(3):&48-
《中国译学大辞典》编撰纪实
2011&Vol. 363&(3):&45-
翻译活动呼唤灵感思维
2011&Vol. 363&(3):&40-
一部以内容为依托、提倡科学素质培养的大学英语教材&&《新核心大学英语》总序
2011&Vol. 363&(3):&37-
基于网络的同伴反馈策略培训效果研究
2011&Vol. 363&(3):&32-
从must看中国大学生说英语的决断口气
2011&Vol. 363&(3):&27-
中、英大学生口语中I think的对比研究
2011&Vol. 363&(3):&22-
认知类&立标语&的线性序列与动态语用功能探究
2011&Vol. 363&(3):&17-
英语教材话语的立场标记语探究
2011&Vol. 363&(3):&10-
发展中国特色的语言理论研究&&纪念高名凯先生诞生100周年
2011&Vol. 363&(3):&1-
译者的文化身份及其翻译行为&&赛珍珠个案研究
2011&Vol. 362&(2):&49-
文化人类学对文化翻译的启示&&&深度翻译&理论模式探索
2011&Vol. 362&(2):&45-
中国大学生英语/i/?/?/感知模式研究
2011&Vol. 362&(2):&39-
英国黑人女性小说发展回顾
2011&Vol. 362&(2):&35-
《人生历程》女性思想的探索和界定&&对个人主义的追求
2011&Vol. 362&(2):&32-
彼得&凯里:从新派小说家的代表到民族神话的制造者
2011&Vol. 362&(2):&26-
对本雅明与傅雷译者显性翻译观的解读与对比
2011&Vol. 362&(2):&53-
方法论视域中的索绪尔语言观&&索绪尔思想系列研究之一
2011&Vol. 362&(2):&22-
语言哲学视域中的命题态度
2011&Vol. 362&(2):&19-
维特根斯坦与弗雷格:继承与超越&&前期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思想系列研究之三
2011&Vol. 362&(2):&14-
结束语言研究&两张皮&现象:语言哲学与语言学的整合性研究
2011&Vol. 362&(2):&9-
欧茨《在冰山里》的规训权力解析
2011&Vol. 361&(1):&53-
精神的悲剧:精神生态视阈下《悲悼》中的家庭
2011&Vol. 361&(1):&48-
BETSY在自动作文评分中的原理与应用
2011&Vol. 361&(1):&44-
外语学习的理想状态:&流&体验
2011&Vol. 361&(1):&41-
二语口语广度测试及其对口语流利度的预测能力
2011&Vol. 361&(1):&36-
I&CARE培养策略下的合作学习效度研究
2011&Vol. 361&(1):&32-
网络环境下的高校英语教师多元评估与专业发展
2011&Vol. 361&(1):&28-
基于语料库的莎士比亚戏剧汉译本中语气词&吧&的应用研究
2011&Vol. 361&(1):&24-
基于语料库的汉英会议口译中被动式的应用及其动因研究
2011&Vol. 361&(1):&18-
四大名著汉英平行语料库的创建:问题与对策
2011&Vol. 361&(1):&13-
戏剧表演在英语专业语音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
2010&Vol. 360&(12):&55-
语境、形式与神话&&《富兰克林自传》的叙事时间与身份建构
2010&Vol. 360&(12):&50-
后现代主义的历史情结:怀旧还是反思?
2010&Vol. 360&(12):&45-
作者角色的视角化元话语体现
2010&Vol. 360&(12):&39-
行为群体与性别语言差异&&以模糊语使用为例
2010&Vol. 360&(12):&35-
本维尼斯特与语言学的话语转向
2010&Vol. 360&(12):&32-
X-bar之弊&&从名物化分析到最简方案
2010&Vol. 360&(12):&25-
&蛋果&词的形成机制研究
2010&Vol. 360&(12):&21-
委婉表达的认知机制新解
2010&Vol. 360&(12):&17-
&水&为何可以喻&剑&&&从一首古诗说起
2010&Vol. 360&(12):&12-
外延内涵传承说与语篇建构
2010&Vol. 360&(12):&6-
外延内涵传承与类-属思维
2010&Vol. 360&(12):&1-
同步在线的同侪互评对英语专业学生写作动机及写作水平之影响
2010&Vol. 359&(11):&52-
&隐士&杜甫:雷克思罗斯英译杜诗文本价值观
2010&Vol. 359&(11):&47-
阿凡达之身心谁做主?&&身份构建的文化和认知视角
2010&Vol. 359&(11):&41-
英语习语理解方式的类型综观
2010&Vol. 359&(11):&37-
反身性X?self结构的主观性&&视角标记功能
2010&Vol. 359&(11):&32-
词义演变与理解的转喻阐释
2010&Vol. 359&(11):&28-
构式语法与二语习得:现状、问题及启示
2010&Vol. 359&(11):&23-
穿越时空的对话&&论《火山恋人》的作者型叙述声音
2010&Vol. 359&(11):&17-
&我们都是流亡者&&&论马洛夫小说《约翰诺》中的流亡意识和民族身份认同
2010&Vol. 359&(11):&12-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
图绘世界&&弗雷德里克&詹姆逊访谈录
2010&Vol. 359&(11):&1-
汉语的介入与级差现象
2010&Vol. 358&(10):&55-
马丁基于语类理论的写作教学框架
2010&Vol. 358&(10):&50-
马丁对语篇语义的研究
2010&Vol. 358&(10):&43-
马丁对语域理论的发展和应用
2010&Vol. 358&(10):&39-
马丁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发展
2010&Vol. 358&(10):&34-
马丁的语类研究
2010&Vol. 358&(10):&29-
语篇中的意识形态与语言学家的社会责任&&论马丁的相关理论及其应用
2010&Vol. 358&(10):&25-
马丁的语篇分析观
2010&Vol. 358&(10):&19-
CBI教学模式对学生英语学习策略及英语水平的影响
2010&Vol. 357&(9):&55-
帕慕克的小说创作与苏菲主义
2010&Vol. 357&(9):&49-
夏目漱石写生文观意义新解
2010&Vol. 357&(9):&44-
基于对译信息的汉英句子自动对齐
2010&Vol. 357&(9):&40-
基于语料库的学术期刊论文英文标题对比研究:学科及文化的双重维度
2010&Vol. 357&(9):&34-
学习者硕士学位论文中的词串研究
2010&Vol. 357&(9):&27-
平行语料库设计及对应单位识别
2010&Vol. 357&(9):&22-
&层面排序&假设与形态?音系接口
2010&Vol. 357&(9):&17-
孟, 邓小燕,
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五十年之争
2010&Vol. 357&(9):&10-
R&canati真值条件语用学视角下的&所言&观
2010&Vol. 357&(9):&5-
语用歧义的双语义特征及相关认知阐释
2010&Vol. 356&(8):&54-
论句法层概念化的机制与层次
2010&Vol. 356&(8):&48-
意识形态对翻译文本的操控
&&一项基于《鲁滨逊漂流记》全译本的实证研究
2010&Vol. 356&(8):&40-
文化语用预设理论视阈下的跨文化翻译
2010&Vol. 356&(8):&35-
典籍英译纵横谈
&&林戊荪先生访谈录
2010&Vol. 356&(8):&28-
中国外语学习者自我生成的&形式关注&研究
2010&Vol. 356&(8):&22-
基础英语课堂话语语料库的建构与研究功能
2010&Vol. 356&(8):&17-
西裔美国文学源流
2010&Vol. 356&(8):&12-
继承与改写:厄德里克的《爱药》与印第安文艺复兴的归家模式
2010&Vol. 356&(8):&8-
楷模:杜波依斯、非裔美国知识分子与盖茨的《十三种观看黑人男性的方法》
2010&Vol. 356&(8):&2-
对单词联想测试与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研究的再思考
2010&Vol. 355&(7):&55-
&Obama&类词&误用&之符号学解读
2010&Vol. 355&(7):&52-
英语主位化评述结构的功能语言学研究评述
2010&Vol. 355&(7):&48-
语法理论、习得研究和历时研究方法的完美统一
&&语法竞争模型及其修正
2010&Vol. 355&(7):&41-
自我的迷失与精神救赎
&& 论托尼&莫里森对美国黑人女性身份的剖析与建构
2010&Vol. 355&(7):&37-
人和自然的&神圣统一体&
&&论D&H&劳伦斯后期的泛神论思想
2010&Vol. 355&(7):&32-
叙述结构和聚焦多重性
&&让&埃什诺兹《我走了》和《一年》的叙事学解读
2010&Vol. 355&(7):&26-
世界文学版图中的女性写作
&&以J&K&罗琳为个案
2010&Vol. 355&(7):&22-
培尔&金特、阿Q与世界文学
2010&Vol. 355&(7):&18-
从&世界文学&到&文学人类学&
&&文学观念的当代转型略说
2010&Vol. 355&(7):&14-
&&世界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研究的突破
2010&Vol. 355&(7):&10-
世界批评理论的可能
&&以广义叙述学的时间讨论为例
2010&Vol. 355&(7):&2-
曾利红 黎明
南方哥特小说中的幽灵意象
&&兼评《押沙龙,押沙龙!》和《宠儿》
2010&Vol. 353&(5):&56-
转喻在新闻语篇的语义表征及语用功能
2010&Vol. 353&(5):&51-
语言类型学视角下的汉英语序对比研究
2010&Vol. 353&(5):&45-
基于语料库的中国高级英语学习者过程词汇使用研究
2010&Vol. 353&(5):&41-
中国大学生鉴别英语提升和控制动词的实证研究
&&兼论适用于二语学习者的句法诊断法
2010&Vol. 353&(5):&33-
作为文化译介单位的&字&与&词&:
世界表达的中国化、中国表达的世界化
2010&Vol. 353&(5):&28-
庞德创译汉诗之&俄狄浦斯情结&
2010&Vol. 353&(5):&23-
功能语言学关照下的翻译形式等效
&&《游子吟》英译文的及物性剖析
2010&Vol. 353&(5):&18-
罗伯特 杨 生安锋
后殖民理论的反思与期待 &&罗伯特&杨教授访谈录
2010&Vol. 353&(5):&1-
话语分析的训练
&&《话语分析》(第二版)述评
2010&Vol. 352&(4):&58-
新版《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评述
2010&Vol. 352&(4):&54-
普及推广叙事学研究的基本建设
&&《劳特利奇叙事理论百科全书》评介
2010&Vol. 352&(4):&51-
论高校&英语语言学&与&高级英语&
课程体系的有机契合
2010&Vol. 352&(4):&43-
特指性对中国学生英语冠词习得的影响
2010&Vol. 352&(4):&38-
陈德民 秦艳艳
《朱子家训》两个英译本的比较
&&典籍英译初探
2010&Vol. 352&(4):&30-
从增译效果看翻译中的&阐释有度&原则
&&以《干校六记》英译本为例
2010&Vol. 352&(4):&26-
小说《马蒂斯》结尾艺术管窥
2010&Vol. 352&(4):&23-
英语词语搭配的渐次性特征及其认知解释
2010&Vol. 352&(4):&18-
语言哲学视阈下的语言交际博弈论
2010&Vol. 352&(4):&13-
分布形态学理论述评
2010&Vol. 352&(4):&6-
戴维 戴姆罗什 生安锋
文学经典的重构与比较文学的未来 &&戴维&戴姆罗什访谈录
2010&Vol. 352&(4):&1-
《我的名字叫红》的后现代叙事手法解析《我的名字叫红》的后现代叙事手法解析
2010&Vol. 351&(3):&57-
理论的流变与概念的延伸
&&梳理当代西方文论中的&话语&一词
2010&Vol. 351&(3):&52-
韩久全 靳涵身
约翰 & 厄普代克的宗教观
2010&Vol. 351&(3):&47-
李方木 宋建福
福克纳非线性艺术叙事范式及其审美价值
2010&Vol. 351&(3):&42-
语料库语言学在中国的成长与发展语料库语言学在中国的成长与发展
2010&Vol. 351&(3):&36-
沃尔夫冈 托伊贝特
语料库语言学未来发展趋势
2010&Vol. 351&(3):&21-
语篇评价的语用维度阐释
&&兼论英语学术书评中的评价策略
2010&Vol. 351&(3):&17-
张德禄 周娜娜
论英语反意问句中附加问句与主句的可分离性
2010&Vol. 351&(3):&12-
从态度系统考量奥巴马获2009年度
诺贝尔和平奖引发的争议
2010&Vol. 351&(3):&7-
透视文化、重构历史:新历史主义的缔造者
&&斯蒂芬&格林布拉特教授访谈录
2010&Vol. 351&(3):&1-
吴诗玉 葛明永
从母语到外语的阅读加工:迁移亦或通达?
2010&Vol. 350&(2):&50-
尹延安 章晓雯
英语专业研究式学习的探索与思考
2010&Vol. 350&(2):&46-
走在几句口号及名言翻译的边上
2010&Vol. 350&(2):&42-
许钧 宋学智
超现实主义在中国的译介
2010&Vol. 350&(2):&36-
语料库语言学发展新动态
&&语料库语言学发展战略研讨会综述
2010&Vol. 350&(2):&32-
英语进行体之语用法的语法化探赜
2010&Vol. 350&(2):&28-
语言&实体观&和理论&权宜性&的陷阱
&&基于当代语言演变理论的目的论浅评
2010&Vol. 350&(2):&22-
西尔维安 格朗热
跨语言研究中的对比与翻译语料库
&&设计、分析及应用
2010&Vol. 350&(2):&14-
生安锋 周允程
跨越政治批评与学术研究的疆界
&&乔姆斯基访谈录
2010&Vol. 350&(2):&7-
探索艺术和生活的多种可能
&&易卜生《培尔&金特》的多重视角解读
2010&Vol. 350&(2):&1-
新叙事学,复数的叙事学,还是复数的后经典叙事学?
&&也从《新叙事学》的译名说起
2010&Vol. 349&(1):&58-
《天演论》&写&的单位与方式
&&严复达旨术研究之一
2010&Vol. 349&(1):&54-
Douwe Fokkema
文化研究和文化科学
2010&Vol. 349&(1):&46-
战后英国小说的现实主义、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之争
2010&Vol. 349&(1):&35-
美国犹太作家笔下的现代城市
2010&Vol. 349&(1):&30-
王逢振 陈才
后现代语境下的现实主义
2010&Vol. 349&(1):&25-
刘泽权 苗海燕
基于语料库的《红楼梦》&尚红&语义分析
2010&Vol. 349&(1):&19-
语言与性别的多视角研究
2010&Vol. 349&(1):&14-
对语言象似性和任意性之争的反思
2010&Vol. 349&(1):&5-
蒋跃 陈文君 寇英
《探索模糊语言》评介
2010&Vol. 354&(6):&57-
文化语境下的翻译研究&&评《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
2010&Vol. 354&(6):&54-
外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估体系的建立
2010&Vol. 354&(6):&48-
基于多媒体语料库的数据驱动学习模式研究
2010&Vol. 354&(6):&44-
陈建生 崔亚妮
基于语料库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词汇特征研究
2010&Vol. 354&(6):&39-
李慧 李经伟
基于语料库的情态动词can否定式口语化研究
2010&Vol. 354&(6):&35-
基于语料库的中国英语学习者连接词使用研究
2010&Vol. 354&(6):&28-
蒋平 王琳琳
《背影》及其英译的态度意义比较
2010&Vol. 354&(6):&23-
语篇格律在实现英语社论目的中的作用
2010&Vol. 354&(6):&17-
张德禄 秦双华
马丁论跨学科性
2010&Vol. 354&(6):&13-
驭生之力量,赴死之权利&&论《达洛维夫人》中的权力关系
2010&Vol. 354&(6):&9-
小说中现在时的叙事功能:《斯通家史札记》个案分析
2010&Vol. 354&(6):&1-
小说中现在时叙事功能
2010&Vol. 355&(7):&1-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神话故事作文300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