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道高中数列习题题如何得出1/2(m-1)+2f(1)的?

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一道高中数列数学题
共有 3 位网友向您献上回答啦, 对答案满意?赶快给出你的好评,感谢他们吧!
解:(1)X(n+1)=(Xn+4)/(Xn+1)=1+3/(Xn+1)……(1)
假设存在m,使Xm=2,则X(m+1)=X(n+2)=……=2
即Xm后的所有项都为2值.
又X(m-1)=3/(Xm-1)-1
由上式可推知:X(m-1)=X(m-2)=……=x1=2
即如果存在m∈N+,Xm=2,那么数列{Xn}是恒等于2的数列,但已知X1=1,与以上结果相矛盾,因此不存在m∈N+,使Xm=2.
(2)由式(1)可知,当Xn&2时,3/(Xn+1)&1,这时X(n+1)&2.
当Xn&2时,3/(Xn+1)&1,这时X(n+1)&2.
X1=1&2,X2&2
如此类推:当n为奇数,Xn&2.当n为偶数,Xn&2.
(3)由式(1)知Xn≥1(X1=1)
式(1)变为:(X(n+1)-2)/(Xn-2)=-1/(Xn+1)
an=|Xn-2|,即:
q=a(n+1)/an=|1/(Xn+1)|≤1/2
a1=|X1-2|=1
Sn=a1+a2+……+an≤a1+a1*q+……+a1*q^(n-1)
解:(1)X(n+1)=(Xn+4)/(Xn+1)=1+3/(Xn+1)……(1)
假设存在m,使Xm=2,则X(m+1)=X(n+2)=……=2
即Xm后的所有项都为2值.
又X(m-1)=3/(Xm-1)-1
由上式可推知:X(m-1)=X(m-2)=……=x1=2
即如果存在m∈N+,Xm=2,那么数列{Xn}是恒等于2的数列,但已知X1=1,与以上结果相矛盾,因此不存在m∈N+,使Xm=2.
(2)由式(1)可知,当Xn&2时,3/(Xn+1)&1,这时X(n+1)&2.
当Xn&2时,3/(Xn+1)&1,这时X(n+1)&2.
X1=1&2,X2&2
如此类推:当n为奇数,Xn&2.当n为偶数,Xn&2.
(3)由式(1)知Xn≥1(X1=1)
式(1)变为:(X(n+1)-2)/(Xn-2)=-1/(Xn+1)
an=|Xn-2|,即:
q=a(n+1)/an=|1/(Xn+1)|≤1/2
a1=|X1-2|=1
Sn=a1+a2+……+an≤a1+a1*q+……+a1*q^(n-1)
=a1(1-q^n)/(1-q)
=(1-(1/2)^n)/(1-1/2)
=2*(1-2^(-n))
=2-2^(1-n)
limxn=2---&limx(n-1)=2,limx(n-2)=2 (x--&+∞,下同)
xn=x(n-1)+x(n-2)
---&limxn=limx...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大家还关注2014届高考数学(理科)二轮复习专题讲义:专题三 第2讲 数列的综合应用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2014届高考数学(理科)二轮复习专题讲义:专题三 第2讲 数列的综合应用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20080份文档【非常学案】学年高中数学 2.2.1 第1课时 等差数列课件 新人教B版必修5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暂无相关推荐文档
【非常学案】学年高中数学 2.2.1 第1课时 等差数列课件 新人教B版必修5
等​差​数​列​课​件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3.62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等差数列基础习题选(附有详细解答)_(1)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等差数列基础习题选(附有详细解答)_(1)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20080份文档已知首项为x1的数列{xn}满足(a为常数).(1)若对于任意的x1≠﹣1,
练习题及答案
已知首项为x1的数列{xn}满足(a为常数).(1)若对于任意的x1≠﹣1,有xn+2=xn对于任意的n∈N*都成立,求a的值;(2)当a=1时,若x1>1,数列{xn}是递增数列还是递减数列?请说明理由;(3)当a确定后,数列{xn}由其首项x1确定,当a=2时,通过对数列{xn}的探究,写出“{xn}是有穷数列”的一个真命题(不必证明).
题型:解答题难度:偏难来源:上海期末题
所属题型:解答题
试题难度系数:偏难
答案(找答案上)
解:(1)∵xn+2====xn∴a2xn=(a+1)xn2+xn,当n=1时,由x1的任意性得,∴a=﹣1.(2)数列{xn}是递减数列.∵x1>0.∴xn>0,n∈N*又xn+1﹣xn=﹣xn=﹣<0,n∈N*,故数列{xn}是递减数列.(3)满足条件的真命题为:数列{xn}满足xn+1=,若x1=﹣,则{xn}是有穷数列.
马上分享给同学
高中三年级数学试题“ 已知首项为x1的数列{xn}满足(a为常数).(1)若对于任意的x1≠﹣1,”旨在考查同学们对
真命题、假命题、
一般数列的项、
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
递增数列和递减数列、
……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关于数学的核心考点解析如下:
此练习题为精华试题,现在没时间做?,以后再看。
根据试题考点,只列出了部分最相关的知识点,更多知识点请访问。
考点名称:
真命题就是正确的命题,即如果命题的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一个命题都可以写成这样的格式:如果+条件,那么+结论。 条件和结果相矛盾的命题是假命题。
一、真命题:任何命题的真值都是唯一的,称真值为真的命题为真命题。
真命题就是正确的命题,即如果命题的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如:
①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
②如果a&b,b&c那么a&c。
③对顶角相等。
公理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正确的命题,它不需要用其他的方法来证明,初一几何中我们学过的主要公理有:
①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②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③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④如果两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相等。
公理的正确性是在实践中得以证实的,是被大家公认的,不再需要其他的证明,并且它可以作为证明其他真命题的依据。如应用公理
③可以推导出&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定理是根据公理或已知的定理推导出来的真命题。这些真命题都是最基本的和常用的,所以被人们选作定理。还有许多经过证明的真命题没有被选作定理。所以,定理都是真命题,而真命题不都是定理。例如:&若&1=&2,&2=&3,那么&1=&3&,这就是一个真命题,但不能说是定理。
总之,公理和定理都是真命题,但有的真命题既不是公理。也不是定理。公理和定理的区别主要在于:公理的正确性不需要用推理来证明,而定理需要证明。
命题的概念
(1 )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如: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2 ) 命题有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命题有 :题设:已知事项
结论:由已知事项推出的未知事项
(.3 )命题包括两种:判断为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判断为错误的命题称为假命题。
(4)通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如果&后面接题设,&那么&后面接结论。
二、假命题: 条件和结果相矛盾的命题是假命题。
①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②如果a&b,b&c那么a&c.
③对顶角相等.
公理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正确的命题,它不需要用其他的方法来证明,初一几何中我们过的主要公理有:
①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②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③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④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不等于180度。
三、真假命题的判断
正面判断命题的真假。 对于简单命题而言,可依据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判断;对于复合命题而言,先判断简单命题的真假,再利用下面的真值表进行判断。简言之,对于p且q形式的复合命题,同真则真;对于p或q形式的复合命题,同假则假;对于非p形式的复合命题,真假相反。
考点名称:
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项
一般数列的通项公式方法总结:
辅助数列(构造)法 。
求数列通项公式常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题目已知或通过简单推理判断出是等比数列或等差数列,直接用其通项公式。
例:在数列{an}中,若a1=1,an+1=an+2(n1),求该数列的通项公式an。
解:由an+1=an+2(n1)及已知可推出数列{an}为a1=1,d=2的等差数列。所以an=2n-1。此类题主要是用等比、等差数列的定义判断,是较简单的基础小题。
二、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用公式
Sn-Sn-1 (n2)
例: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Sn=n2-9n,第k项满足5
(A) 9 (B) 8 (C) 7 (D) 6
解:∵an=Sn-Sn-1=2n-10,∴5&2k-10&8 ∴k=8选 (B)
此类题在解时要注意考虑n=1的情况。
三、已知an与Sn的关系时,通常用转化的方法,先求出Sn与n的关系,再由上面的(二)方法求通项公式。
例: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Sn满足an=SnSn-1(n2),且a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解:∵an=SnSn-1(n2),而an=Sn-Sn-1,SnSn-1=Sn-Sn-1,两边同除以SnSn-1,得---=-1(n2),而-=-=-,∴{-}是以-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Sn= -,
再用(二)的方法:当n2时,an=Sn-Sn-1=-,当n=1时不适合此式,所以,
四、用累加、累积的方法求通项公式
对于题中给出an与an+1、an-1的递推式子,常用累加、累积的方法求通项公式。
例:设数列{an}是首项为1的正项数列,且满足(n+1)an+12-nan2+an+1an=0,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解:∵(n+1)an+12-nan2+an+1an=0,可分解为[(n+1)an+1-nan](an+1+an)=0
又∵{an}是首项为1的正项数列,∴an+1+an &0,∴-=-,由此得出:-=-,-=-,-=-,&,-=-,这n-1个式子,将其相乘得:∴ -=-,
又∵a1=1,∴an=-(n2),∵n=1也成立,∴an=-(n&N*)
考点名称:
有穷数列的定义:
项数有穷的数列叫有穷数列,即一定有一个确定的个数。特点:有穷数列可以求和,它所有的性质都是明确的,因为只要把所有项都写出来,想要研究什么就都有了。
有穷数列练习题:
有穷数列an 的前n项和Sn=2n^2+n 现从中抽取某一项(不包括首项和末项)后 余下项的平均值是79 则这个数列的项数是?
解:an=Sn-S(n-1)=2n^2+n-[2(n-1)^2+n-1]=4n-1
设抽走了第m项,
余下项的平均数为:
[2n^2+n-(4m-1)]/(n-1)=(2n+1)+2-4(m-1)/(n-1)=79
n=[76+4(m-1)/(n-1)]/2=38+2(m-1)/(n-1)
(m-1)/(n-1)取平均等于1,所以n约等于40
无穷数列的定义:
项数无穷的数列叫无穷数列,即没有一个确定的个数。有省略号的,未知字母不加约束条件的,与实际无关的,未说明有效数字位数的。
无穷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无穷等比数列只有当公比︱q︱<1才能用公式求.
例如一般的无穷等比数列:
a1,a1q,a1q2,&,a1qn-1,&.
当︱q︱<1时,n&&时可得limSn=lim a1(1-qn)/1-q
& & & & & & & & & & =(a1/1-q)&lim(1-qn)
& & & & & & & & & & =(a1/1-q)(lim 1-lim qn)
& & & & & & & & & & =a1/1-q
把lim Sn(n&&)叫这个无穷等比数列(公比q满足︱q︱<1)各项的和,记作S.注意:S与一般的Sn不同,它是这个数列前n项和的极限.
& ∴S=lim(a1+a1q+a1q2+&&+a1qn-1)=a1/1-q.
利用无穷等比数列(公比q满足︱q︱<1)各项的和S=a1/1-q 可以 ⑴ 将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⑵求无穷递缩等比数列的各项和.
考点名称:
递增数列定义:
第一种定义是一个数列,如果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大于它前面的一项,这样的数列叫做递增数列。第二种定义是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叫做递增数列。
一个数列,如果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大于它前面的一项,这样的数列叫做递增数列。
公式:An&A1(n&2)
还有另外一种定义: 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叫做递增数列。
公式:An&A1(n&2)
第二种定义与前一种定义的区别在于:此定义认为某两相邻项相等也算递增数列,而前一种定义是模仿严格单调递增函数的定义来递增数列的。)
递增数列公式:
累加得an-a1=2+3+&&+n=(n-1)(2+n)/2
an=(n-1)(2+n)/2+1
可找出递推关系,然后累加、累乘、裂项、构造新的等差或等比数列求通项;
求和可用公式,分组,裂项,等方法求解
递减数列定义: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可以表示为:S=1/2dn^2+(a1-1/2d)n 关于等差数列的增减性:(1).d大于0时为递增数列,且当a1小于0时前n项和S有最大值;(2).d小于0时为递减数列,且当a1大于0时前n和S有最小值。
&如果数列{an}的第n项与序号n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如an=(-1)^(n+1)+1。
数列通项公式的特点:
(1)有些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有不同形式,即不唯一。
(2)有些数列没有通项公式
如果数列{an}的第n项与它前一项或几项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如an=2a(n-1)+1 (n&1) 。
数列递推公式的特点:
(1)有些数列的递推公式可以有不同形式,即不唯一。
(2)有些数列没有递推公式。& & & &&
相关练习题推荐
与“ 已知首项为x1的数列{xn}满足(a为常数).(1)若对于任意的x1≠﹣1,”相关的知识点试题(更多试题练习--)
微信沪江高考
CopyRight & 沪江网201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数列解题技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