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我家的孝老敬亲故事爱亲故事

频道头部广告调用
他们是我们的榜样:9个最佳孝老爱亲家庭感人故事(图)
9家庭获最佳孝老爱亲家庭殊荣。 记者 李文科 摄
  华龙网10月15日17时讯(数字记者 庞可)
重阳节期间,重庆向社会征集了99个孝老爱亲家庭,在今日永川区茶山竹海举办重阳敬老宴上,有9个家庭荣获了最佳孝老爱亲家庭殊荣,在这些家庭背后,都有着感人至深的故事,让我们来分享他们的故事,共同在重阳佳节到来之际,敬老、爱老,体验亲情的温馨。
  涪陵区胡祖国家庭:每周为母亲洗一次脚
  胡祖国现任涪陵区龙桥街道北拱社区党委副书记,是2007年涪陵区十佳返乡创业明星。由于父亲于90年代因肺癌去世,所以让他倍加珍惜亲情、珍惜与母亲共度的时光。每晚回家,他再累也要陪着母亲在沙发上坐坐,看看电视聊聊天,每周都要给母亲洗一次脚。“这个时候我真正感受到陪在亲人身旁是那样的满足,那样的温馨。”
  身为龙桥街道北拱社区党委副书记的他,06年创建了一家装卸公司,吸纳了200多名乡亲就业,“我要让乡亲们能在家门口挣钱,能更好地照顾家庭,关爱老人。”
  大渡口区邱文先家庭:“我永远是你的儿子!”
  今年44岁的邱文先是大渡口区新山村街道钢花社区的“名人”,邻里一提起他都竖起大拇指:“这汉子,不错!”
  邱先文还未出生,他的父亲就因病去世了。母亲刘仕清一个人早出晚归,艰难地支撑着这个家,两年后,母亲嫁给了比她大13岁的邱云清,从此邱文先多了4个哥哥姐姐,还有一个他称为“爸爸”的继父,并且随继父改姓“邱”。
  随着时光流逝,两位家长都年老了,18岁的邱文先表示,自己愿意留在老人身边照顾他们。十几年来,在他的精心照顾下,老两口生活得快快乐乐,邻居们都羡慕地说:“这是刘仕清和邱云清上辈子行善,上天给他们这么一个好儿子。”
  现在,邱先文也成家了,唯一不同的是以前他是一个人照顾父母,现在是邱文先一家人来照顾父母。他的女儿邱盈从小孝顺爷爷和奶奶,每天都为老人打洗脚水,夏天总为老人打扇,阴雨天总为老人按摩关节。邻里看到邱云清和刘仕清总羡慕地说:“您老两口真是好福气啊,儿子这么孝顺,孙女也这么孝顺。” 
  沙坪坝区李永红家庭:老两口与小孙女的快乐生活
  沙坪坝的李永红和罗宗元老两口同是重庆农化集团退休职工,今年都已61岁了,与祖国同岁的他们最大的爱好就是唱歌。由于女儿、女婿常年在外地工作,为了让他们能安心工作,两位老人主动承担起了照顾外孙女的责任。李永红老人告诉记者,外孙女何舒窈今年5岁,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小天使”,老伴主要负责外孙女的生活起居,他主要负责她的教育和学习。
  在两位老人的熏陶下,小舒窈也成为了一个能歌善舞的小女孩,在今年暑期在井口镇举行了“唱读讲传”活动中,她表演的《山羊老师的学生》获故事二等奖,并代表井口镇参加了沙坪坝区文广新局举办的少儿暑期“唱读讲传”活动,进入了半决赛。老两口与小孙女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其乐融融。
  北碚区龙万志家庭:满载荣誉,享尽天伦
  说起龙万志,蔡家岗镇石井村的人们无人不知,因为她的家庭成员有:69岁的继母潘先珍、84岁的继父陈绍文、67岁的幺爸龙正华、丈夫向天国和区中医院工作的女儿,其中三人没有直接血缘关系。由于她照顾老人尽心尽力,几十年如一日,所以曾先后于2001年被评为市第三届“五好文明家庭”;2002年被评为重庆市文明市民;2003年被评为“幸福家庭重庆行”大型系列活动“幸福家庭”;2003年区非典防治工作先进个人;2004年在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中荣获“葆春杯”“孝亲敬老之星”、在“健心健身强素质,诚信文明奔小康”活动中被评为市诚信文明模范家庭;2005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孝星、2007年荣获重庆市道德模范提名奖、2009年被评为重庆市孝老爱亲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江津区侯祥贵家庭:“郑二嫂”带着公公婆婆出嫁
  她叫侯祥贵,1956年4月出生在璧山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今年55岁,1987年从璧山改嫁到江津四面山,现居住在江津区四面山龙潭湖居委会,现在的丈夫叫郑祖其,在家排行老二,所以街坊邻居们都亲切地称呼她“郑二嫂”。特殊的变故造就了特殊的家庭,但一家人相濡以沫,和谐相处。夫妻俩早出晚归,不仅要照顾三个老人,还要教育三个小孩,她平凡而坎坷的人生感动着世人。
  侯祥贵第一次结婚后,生活的甜蜜让她和所有人一样,是幸福而平淡的。但天有不测风云,结婚没几年,前夫因患直肠癌突然辞世,家里失去了顶梁柱,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侯祥贵一个人身上,母子俩孤苦怜仃、相依为命,日子过得非常清苦。但侯祥贵并没有被生活的重担击垮,拿出了女人的刚强和毅力,奋力与生活抗争,把照顾公公和婆婆、教育孩子的家庭琐事打理得井井有条。
  1987年,经人介绍,她带着公公婆婆和前夫的孩子远嫁到江津,与现在的丈夫郑祖其重新组合了家庭,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在四面山场上经营着一家小餐馆,虽然收入不多,但全家人过的也还算幸福。
  两个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家庭在一起生活会面对许多困难,但侯祥贵每天都在克服着。作为一个小小的个体户,她的收入并不是很多,除了全家人的生活,还要负担三个儿子的学习费用。但即使这样,她依然会竭尽所能为老人和孩子改善生活、添置衣物。尽管前夫家公婆的性格古怪,但侯祥贵一直默默忍受,不吭不说。
  20多年来,侯祥贵顶住了世俗的眼光,像亲生女儿一样孝对两家公婆。2007年,她走出了大山,走上了“感动重庆十大人物”的领奖台,成为了新时代妇女的典范。
    永川区聂绪云家庭: 尽心尽力为岳母送终
  聂绪云的家庭是一个庞大的家庭,不管是他的父母,还是他的兄弟姐妹及子女,都是孝老爱亲的表率,在当地方圆几十里是人人称道的和谐家庭。他母亲当年就已经是众人称道的贤惠女性,照顾老人,相夫教子。在他母亲的教育及影响下,聂绪云等六个儿女都成为了有用的人,有孝心的人。其中的四个子女分别在“海军、陆军、空军”当军人,他母亲也被人们尊称为“双枪老太婆”。 
  聂绪云是家里的长子,也许是继承了母亲的因素,结婚过后,为了分担父母的困难,主动担当起是老大的责任。因此在赡养老人问题上,他对爱人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小事不计较,大事做表率”。为了让两边的兄弟姐妹出去挣钱,自己把照顾父母和岳父母的责任全部揽了下来。白天在村里工作,晚上回家就去照顾老人。前几年岳母瘫痪后,他更是忙里忙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照顾了这边的父母,又赶紧将做好的饭菜送到岳母那里。因岳母长期大小便失禁,他有时就干脆和岳母一起睡一个床,为的是在岳母尿床后好帮老人换衣服,屎尿沾在身上也从没怨,直到今年3月,老人才安心的离去。
  永川区金树林百岁老人家庭:家庭和睦其乐融融
  金树林老人是本次重阳敬老活动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今年已经102岁了。一家10口人,家庭全体成员尊老爱幼,夫妻之间、父母子女之间相互尊重,倡导文明的生活方式,家庭成员之间、邻里之间和谐相处。
  据了解,金树林及儿子金光明先后在永川监狱任职,孙子是永川中医院的医生,孙媳是重庆文理学院的老师,家庭其他成员积极参与村里的各项活动,爱护环境,热心公益事业。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民众,但他们积极参与经济建设,现在家庭富裕而快乐,整天忙忙碌碌,各有建树。如今儿媳十年如一日的侍奉老人,任劳任怨,一家人团结互助,尊老爱幼,和谐相处,一提起金树林一家,全村人都竖大拇指。
  南川区李业勇家庭:经历磨难、苦尽甘来
  在1998年的一次意外中,李业勇的父亲李隆其老人因一次意外,导致了腰椎以下截瘫,家庭的顶梁柱倒了,经济来源没了,给全家人蒙上了沉重的阴影,而此时的李业勇正在上大学二年级。
  这是,李业勇的母亲徐仕芬站了出来,她十二年如一日无微不至地照顾着瘫痪在床的老伴,从饮食起居到帮助大小便,从按摩擦洗全身到背着上下楼梯,十多年过去了瘫痪在床的老人身上没有长一个褥疮,居室没有一点异味。
  李业勇体会父亲的痛,更感激母亲的苦,在他大学毕业之后,参加工作的第一个月,他就把第一个月的工资用来为他父亲买了一辆轮椅。下班之后,如天气晴朗,就把父亲推出去逛一逛,二环路、三环路、体育馆、广场等等,南川城区轮椅能够去的地方都留下了父子两的身影。一旦遇到雨天,他就在父亲床前,为父亲按摩他那已经萎缩了的双腿。
  虽然李隆其老人失去了自主活动的自由,但他却逢人边说:我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快乐的人,因为他有贤惠的妻子,孝顺的儿子、儿媳,更有一个和谐而温暖的家。
  荣昌县郭笙家庭:“敬老爱幼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郭笙,女,55岁,曾任重庆市荣昌县人民法院检察长。多年来,郭笙在出色的完成单位本职工作的同时,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恒心和毅力,先后悉心侍候了年老多病的婆婆、娘家母亲,为老人们排忧解难,在病痛中撑起一片蓝天,使老人们充分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展现了一个东方女性的温良贤惠。
  郭笙工作之初经济拮据,当时母亲带着正在上学的1个妹妹和一个弟弟住在农村,生活很艰苦。为了分担父母的困难,小两口精打细算,节约下每一分钱来接济老人。只要休班,她就回老家看望父母,每次除了给老人准备好应付日常开支的零花钱外,还要根据老人的口味置办些食品,每逢春、夏、过年都给老人小孩做好换季的衣服。
  郭笙爱人有兄弟四个,她爱人排行老大,因此在赡养老人问题上,郭笙对爱人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小事不计较,大事做表率”。只要老人有困难,她总是第一个出现
  郭笙的孙子出生时患有严重的溶血症,接受了全身换血手术,在孙子住院的十几天里,她独自呆在医院不眠不休,关注治疗的每一次进展。孙子顺利出院的一年观察期间,她无微不至悉心照料,孙子幸福成长,身体十分健康。她常对孩子们说,敬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是要用自己实际行动坚持做下来的,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多年来,她一直这样说,也一直这样做到了。
&& 相关文章
&& 发表评论
右侧调用-广告
右侧调用-本站
&|&&|&&|&&|&&|&&|&&|&&|&
Copyright&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29-257538 商务:029-
本网站法律顾问: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全国孝老爱亲模范曹于亚:献肾救父携父上学
――四川省成都市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生曹于亚
  人物小传
&&&&曹于亚,女,1987年5月出生,四川广安市邻水县人,1994年9月在邻水县古路乡何丰村小学上小学,2000年9月在荆坪乡读初中,2003年9月到2007年7月在石永中学读高中,2007年9月考上成都纺织专科学校。在中小学学习期间,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学生。
&&&&川东丘陵邻水县,2007年夏季一直为一位姑娘的故事感动着:该县年仅19岁的石永中学学生曹于亚为了挽救父亲,毅然割舍自己的右肾,用爱延续了父亲的生命。
&&&&感恩:捐肾延续父亲生命
&&&&曹于亚家住四川省邻水县荆坪乡二村五组,排行老大,家中还有16岁的妹妹和12岁的弟弟。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便南下福建打工,她和弟弟妹妹都是在外婆家长大的,父母一年或好几年才回家一次,每次回家都会给他们买漂亮的衣服、好玩的玩具和好吃的东西。父母与她们在一起的时间极少,和父母团聚的日子是她和弟妹们最快乐的时光。
&&&&2006年11月的一天,正在上课的曹于亚突然接到父亲曹洲德患上尿毒症的消息,急忙赶往重庆西南医院看望父亲。医院确诊,曹洲德已经到了尿毒症晚期,双肾坏死,如不及时换肾,生命只能以天来计算。然而巨额的医疗费用和肾源就像是“两座大山”横在他们面前。病榻前,父女俩抱头痛哭。
&&&&在医院的那几天,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曹于亚睁眼闭眼都是和父亲在一起时温馨的场景:慈爱的父亲背着她跨过涨水的小溪去上小学;细心的父亲在夜里为她盖被搭衣;12岁时,父亲还为她洗脸梳头……她不敢想没有父亲的日子是什么样子。
&&&&这时,一个大胆的决定在曹于亚的心中油然而生:用自己的肾救治父亲! 曹于亚当即找到主治医生。长着张娃娃脸的曹于亚,看上去只有十五六岁的样子,医生一口回绝了她的请求。
&&&&曹于亚想努力说服医生,告诉他自己已经19岁了,但医生还是没有答应。曹于亚急了,“咚”的一声跪在了医生面前,哭着求医生:“求求你救救我爸爸!我不能没有爸爸!我真的有19岁了!”
&&&&医生被感动了,同室的病友被感动了,人们饱含感动的泪水争相把这个消息告诉曹于亚的父亲。
&&&&听到女儿曹于亚要把肾捐给自己,曹洲德马上拒绝了,他含着眼泪对曹于亚说:“孩子,父亲已经活了40多年,可你只有19岁,未来的路很长,我不能毁了你啊!”以后十几天,家里的亲友和医院的领导都给曹父做思想工作,父亲最终同意了曹于亚捐肾的要求。
&&&&术前,医生告诉曹于亚:手术有风险,考虑清楚了吗?曹于亚没有一点犹豫,当即就在手术单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目送父亲被推进手术室,曹于亚深深吸了一口气,踏着坚定的步伐走进了手术室。
&&&&坚强:携父上学放飞梦想
&&&&父亲的命算是挽救回来了,但每个月4000多元的持续医疗费让这个家庭难以承担。家中变卖了新修不久的房子,整个春节,一家人只好分别寄宿在亲戚家。
&&&&为了给父亲筹集医疗费和支持曹于亚上学,母亲不得不撇下她和父亲,带着弟妹南下福建打工了,16岁的妹妹进了鞋厂,12岁的弟弟在外面捡垃圾挣钱。曹于亚也想辍学外出打工挣钱,帮助家里渡过难关,可父母知道考上大学是曹于亚从小的梦想,马上就要高考了,丢了太可惜,坚决反对。
&&&&父亲泪眼汪汪地对她说:“孩子啊,不能为了我,毁了你的前程啊!” 曹于亚的故事,感动了石永中学的全体师生,学校减免了她的所有学杂费和住宿费,同学们也纷纷给她捐款。曹于亚的美术指导老师熊利硬是把自己的宿舍腾出来,让他父亲住进去,曹于亚带着她的父亲回到了校园。
&&&&这是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里面除了一张床和一些厨房用品之外,什么都没有,就连他们吃的菜也是一些好心人送的。曹于亚住在学校女生宿舍,父亲的吃、住都在这里。简易的桌子上,那两个没有吃完的素菜碗,向人们诉说着这对父女生活的艰辛。只要有点好吃的,父女俩总是相互推让,一个说是你要养病,一个说是你要长身体。
&&&&曹于亚一边服侍正在康复的父亲,买菜、煮饭、洗衣,一边完成高三繁重的学习任务,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加强学习。高考刚刚结束,为缓解家庭经济困难,曹于亚安排好父亲的生活后,到南充市打工去了。 '
&&&&感动:爱心簇拥捐肾少女
&&&&曹于亚捐肾救父的事迹在当地引起了强烈反响。
&&&&日,邻水县委书记曾长东主持召开专题工作会,研究部署宣传学习和支持帮助曹于亚的工作。随后,县宣传、教育、卫生、财政、民政、妇联、团县委等相关部门纷纷捐款,市县民政部门按农村大病医疗救助解决父女俩8000元经费,曹于亚父女纳入今年新型合作医疗范畴,每人解决2万元的医疗费用。曹于亚一家也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畴,列入无房户解决6000元建房款,并由荆坪乡政府负责落实建房土地,动员干群投工投劳援建。
&&&&次日,县委、县政府向曹于亚一家赠送了31000元慰问金和棉被、大米、食用油等。 日,四川省教育考试院负责人带着招录工作人员的13500元爱心款和省教育厅厅长的亲笔信,与成都纺职高等专科学校负责人一道专程赶赴石永中学,送给曹于亚录取通知书。“思想品德突出加20分”,让孝心女曹于亚喜圆大学梦。
&&&&曹于亚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好心人的关注。一对不愿留下姓名的年轻夫妇在曹于亚捐肾后的第三天,来到病房探望并捐赠了1000元。在渝打工、工作的邻水老乡也纷纷打电话或到医院慰问父女俩。
&&&&石永镇居民彭素兰听说曹于亚的事后经常到校看望曹于亚,去时总要捎些新鲜的蔬菜水果或大米。一位名叫祝平的打工仔邮来200元钱,信中鼓励曹于亚保重身体、好好学习。一位军人千方百计打听到曹于亚父亲的电话,想尽微薄之力帮帮他们。
&&&&还有好心人知道曹于亚有个想考上大学学服装设计专业的梦想,帮助曹于亚联系大学读书。一双双关注的目光,一声声温情的问候,一元元饱含爱心的捐款……像缕缕春风抚慰着曹于亚父女的心。
&&&&邻水县委、县政府要求在全县中小学广泛开展“知荣明耻 感恩做人”系列教育活动,举办“知荣明耻树新风”演讲比赛,开展“知荣明耻”征文竞赛,让曹于亚的品质走进广大青少年学生心中,全县上下掀起了学习曹于亚同学优秀品质的热潮。 (刘裕国 范安富 熊兴文)
&&&&模范感言
&&&&父母为子女,天经地义;子女为父母,也是天经地义。我只是尽了一个女儿应尽的本分。
(责任编辑:孝老爱亲故事集 -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孝老爱亲故事集ISBN:7
  作者:曾少蘅
  原价:¥10.00
  出版时间:
  印刷时间:
  开本:32开
  装帧:平装
  字数:89.00千字
孝老爱亲故事集 -
  不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深知“子欲养而亲不在”这个道理,在父母遇到困难,需要照顾的时候,默默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用行动反哺父母的养育之恩。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传统的孝老爱亲美德在继续闪光。他们当中有尚未成年的孩子,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挑起赡养父母的重任;有奋力拼搏的学子,兼顾学业和家庭,毫无怨言;有几十年如一日看护公婆的儿媳,履行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美德;也有默默无闻奉献自己的青春,让父母能颐养天年的孝子。曾少蘅主编《孝老爱亲故事集》收集整理了这些从古至今的孝行爱心,挑战当下的道德水准,让离孝道越来越远的孩子们重拾内心的触动。
孝老爱亲故事集 -
  宋代,江南有一个孝女,名字叫。7岁那年,母亲不幸病逝,父亲续娶。菊花没有因此而分辨生养之别,对待继母恭敬。她的继母却居心不良。一天,她的父亲外出做生意,继母乘机将她卖给人家作婢女。凑巧,菊花的父亲在归途中,偶遇菊花。父女相逢,悲喜交加。当父亲问她为何落此地步时,菊花含泪不语,生怕连累继母,在父亲的追问下,不得已才告之。父亲听后大吃一惊,当即将菊花赎了回来。三日后父女回到家。他的父亲见到后妻,十分恼怒,想要将她休掉。菊花见状,当即下跪为继母求情,又说继母没有生子,父亲终被其孝心感动,才不了了之。他的父亲去世后,菊花对待继母和一样孝敬,因此世人有诗颂曰:一片奉心如石坚,一身被鬻亦依然;情深跪动恕宽母,纯孝并齐闵子骞。
孝老爱亲故事集 -
  上:古代篇
  3.哭竹生笋/2
  4.鹿乳奉亲/3
  8.卖身葬父/5
  9.亲尝汤药/5
  10.卧冰求鲤/6
  12.跪父留母/7
  15.孝感动天/8
  17.孔融让梨/10
  18.孝绪得参/10
  19.叔谦乞藤/11
  20.王延色养/11
  21.刘殷祝堇/12
  22.范乔哭砚/12
  23.茅容杀鸡/13
  24.赵咨迎盗/13
  25./14
  26.考叔舍肉/14
  27.文王问安/15
  28.武王/15
  29.鼎臣表文/16
  30.陈荣救母/16
  31.李密孝敬祖母/17
  32.方观承千里探亲/18
  33.孝子坟/19
  34.黄香温席/20
  35.立身行直/21
  36.包公辞官孝父母/22
  37./22
  38.曹娥投江/23
  39.顾恺之为母画像/24
  40.司马迁不负父命/25
  41.戚继光牢记父训/27
  42.郑板桥责行孝道/29
  下:近现代篇
  1.武士敏的孝道/31
  2.朱德曾写信求助老友筹孝顺钱/32
  3.孝顺将军许世友五跪慈母/33
  4.陈毅探母/34
  5.鲁迅敬母/35
  6.冯玉祥买肉敬父/36
  7.孔繁森忠孝两全/37
  8.木碗的故事/38
  9.未完的孝顺/40
  10.母亲和妻子/41
  11.父亲与儿子/43
  12.打电话/43
  13.好好母亲/47
  14.傻瓜哥哥/48
  15.对继父的爱/53
  16.懂事的儿子/55
  17.孝敬公婆/57
  18.一家人的大爱大孝/58
  19.父母是孝子的天/60
  20.“失而复得”的照相机/61
  21.四世同堂,孝老敬亲/62
  22.无条件的爱/63
  23.爱,让她笑面人生/64
  24.病床前的孝子/66
  25.年幼女孩照顾残疾亲人/67
  26.80后的孝/68
  27.爱在残疾家庭/69
  28.孝敬父母是义务/72
  29.80后孝子感动中国/73
  30.每天下班不忘给父母打洗脚水/75
  31.敬婆如母照顾瘫痪丈夫/77
  32.“小扁担”/78
  33.女儿捐肾挽救母亲/79
  34.不能承欢膝下尽孝心只有艺术慰双亲/80
  35.黄荣芝的持家之道/82
  36.妻子深情唤醒昏迷两月的丈夫/83
  37.孝子为母寻药/84
  38.母亲以手喂熊救子/85
  39.为老人办公寓/86
  40.敬老院的“好闺女”/88
  41.孝事无大小/89
  42.真情敬老30年/91
  43.百事孝为先/92
  44.孝敬老人德服乡亲/94
  45.守护妈妈/95
  46.孝心诠释真情亲缘胜似血缘/96
  47.孝老敬业二重奏/98
  48.3岁女孩照顾截瘫爸爸/99
  49.背着妈妈去上学/99
  50.小孝爱父母大孝爱国家/100
  51.少年孝心感动四方/102
  52.孝女真心爱无边/103
  53.6岁儿童照顾残疾双亲/105
  54.祖孙情深/106
  55.孝子照顾植物人父亲/107
  56.10岁残疾男孩撑起一个家/108
  57.13岁男孩挑起生活重担/110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770多万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5次
参与编辑人数:5位
最近更新时间: 10:48:34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孝敬母亲的故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