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金属和卤族元素递变规律的递变性有哪些

高一化学碱金属、卤族元素知识归纳及题型例析人教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高一化学碱金属、卤族元素知识归纳及题型例析人教版
高​中​化​学​ ​课​件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高一化学西城答案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碱金属元素结构特点递变性_百度作业帮
碱金属元素结构特点递变性
碱金属位于IA族,其周期律性质主要表现为自上而下,碱金属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每个碱金属元素最外层都是一个电子,并且每向下一个周期,就多一层好像就是这么简单,
碱金属就是第一主族的元素除了氢之外,其中包括锂2 1、钠2 8 1、钾2 8 8 1、铷2 8 18 8 1、铯2 8 18 18 8 1、钫2 8 18 32 18 8 1;越是向下金属性越强,氢氧化物碱性越强(思考与交流)
1. 通过上述实验归纳钠和钾性质的相似性和不同。
2.钠和钾的性质和你根据元素的结构进行的推测一致吗?
3.请预测整个碱金属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学生这时由于通过实验验证了元素结构和性质的这种关系,可以大胆预测)
(归纳总结)通过大量实验和研究
1.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都有一个电子性质相似,都能和氧气和水反应,生成+1价化合物。
2.碱金属从锂到铯,随着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半径增大,失电子越来越易,与氧气、水反应越来越剧烈。
(研究方法)元素的金属性强弱比较(教材P7注释)
&&&& 元素的金属性比较可以从两个方面比较:①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越容易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②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碱性越强。
教材在科学探究了碱金属元素的结构与性质的相似性、递变性规律后,又以学与问栏目引出卤族元素的结构与性质的相似性、递变性规律的学习。
在处理此部分教学时建议关注以下几点:
1.由于学生在必修一已经学习了氯元素,在萃取实验中接触过碘,对卤族元素要比学习碱金属时陌生感小很多,所以先从物理性质学习。
2.对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没有再安排实验,而是通过直接给出实验事实,让学生用归纳的方法得出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告诉我们规律不一定非得通过实验探究,也可通过分析已经存在的科学事实归纳得出。
3.卤素之间的置换反应实验告诉我们同主族元素的递变性不仅可以通过和同一种物质反应的剧烈程度对比得出,也可以通过这种置换反应得出。
4.最后给学生总结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对比的方法(教材P9注释)。
元素的非金属性比较可以从两个方面比较:①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越容易与氢气反应,生成的氢化物越稳定;②非金属性越强,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学生通过碱金属、卤族两个主族元素的学习后,得出同主族元素结构和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规律,那么如何运用此规律进行举一反三,灵活应用呢?
建议关注教材P29复习题第10题有关氧族元素的研究。这就要求学生将学会的方法运用到处理实际问题中。
本章节有大量的表格、数据。在教学中要使学生了解数据处理方法和表示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让学生体会通过分析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形成概念,发现规律的思维方法。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中P14科学探究: 先是以1-18号元素为例探究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原子半径和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然后又以第三周期为例,探究其中一个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性规律,归纳出周期律。
对P14的科学探究,建议让学生填好表格后,学生分析数据,并以原子序数为横坐标、分别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化合价为纵坐标画直方图、折线图从而得出元素周期律。
教学片段(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学生活动1]填写教材P14页表中所缺的内容;
[学生活动2]对表中各项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寻找其中的规律。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
在右图中继续画出3-18号元素以原子序数为横坐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纵坐标的直方图。观察所画图形,你的结论是什么?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 变化。
2.元素原子半径变化的周期性
在右图中继续画出3-18号元素以原子序数为横坐标、原子半径为纵坐标的折线图。对于原子半径的变化,你的结论是什么?
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呈现&&&&&&&&&& 变化。
②.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的原子随原子序数的增加,半径逐渐&&&&&&&&&& 。
③.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同主族元素,电子层数越多,半径&&&& &&&&&&&&。
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教材中没有列出,它跟邻近的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相比显得特别大,这是由于测定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的根据与其它元素的原子半径不同。
影响原子半径的因素
(1)电子层数相同时,影响原子半径的因素是&&&&&&&&&& 。
(2)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其影响因素是&&&&&&&&&& 。
3.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周期性
在右图中继续画出3-18号元素原子序数为横坐标、元素的主要化合价为纵坐标的折线图。对于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变化,你的结论是什么?
1.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化合价呈现&&&&&&&&&& 变化。
2.│最高正价│+│负价│=&&&&&&&&& -
[总结]:通过上述探究,我们发现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 、&&&&&&&&& 和
&&&&&&&&& 都呈现周期性变化,其中&&&&&&&&& 的周期性变化带来另外两方面的周期性变化。
P15的科学探究是以第三周期为例研究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第三周期钠镁铝为金属元素,后面硅、磷、硫、氯四种都是非金属元素。对于钠镁铝三种金属元素的金属性强弱判断,学生已经在碱金属学习中掌握了金属性强弱判断的方法,所以可以让学生先设计好实验方案才做实验。对硅、磷硫氯的非金属强弱对比学生也应该利用卤族学习中掌握的非金属元素的强弱判断标准,列出比较的项目,然后通过阅读教材分析科学事实资料,归纳出非金属的非金属性强弱对比。
在进行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判断后,要让学生思考同周期元素性质的这个变化规律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从元素原子的结构进行分析判断,紧扣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关系这个主题。从而让学生理解周期律的本质。
最后得出规律:
1.第三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渐弱,非金属性渐强
2.除第1周期外,周期表中每一周期都是从活泼的金属逐渐过渡到不太活泼的金属元素,再到非金属元素,最后到性质极其稳定的稀有气体元素结束。
3.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这个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这三个科学探究看似安排在不同的地方,要解决的问题不同,但其实有一点是共同的:不论是周期表的主族元素的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规律,还是周期表的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
变性规律,其本质都是由原子结构决定的,都体现出本章节的主线——物质结构(原子结构),逐步让学生建立元素的原子结构、周期表的位置和元素的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
3.运用元素周期表(律)促进学生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认识发展
在必修一中,学生基本掌握了学习元素化合物的几个工具---分类法、氧化还原理论、离子的角度等,那么对于未知物质的学习,我们有什么科学的方法呢?
周期表(律)的重要用途就是预测功能,在教学中通过建立认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模型,教会学生学会对未知物研究的方法。
4、化学键教学的几点建议
1)、注意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的认识方式
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是遵循宏观、微观和符号的三重表征的逻辑顺序,在教学中也要层层推进,架起学生宏观和微观的桥梁
2)巧搭支架,梳理常见物质的化学键类型
你知道哪些阴离子?哪些阳离子?它们之间能形成哪些化合物?填写下表
阴、阳离子形成的化合物
你能归纳出上述化合物的类型吗?
(1)活泼的金属元素(IA,IIA)与活泼的非金属元素(VIA,VIIA);AlCl3& BeCl2 例外
(2)活泼的金属元素和酸根阴离子(SO42-,NO3-)及OH- ;
(3)铵根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或活泼非金属元素)
3)提供科学事实论证
& 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科学前沿的一些知识,如科学家目前已经用原子力显微镜拍摄到一些物质的化学键和氢键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化学键的存在,进一步了解物质的组成
必修2中教学的建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卤族元素ppt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