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挖掘机厂家每小时会排出多少污染物,怎么收取污染费

环境税明年出台几无悬念 污染物排放从量计征|环境税|排污费|污染物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环境税明年出台几无悬念 污染物排放从量计征
  环境税明年出台几无悬念
  污染物排放从量计征,税率不低于排污收费标准
  □记者 赵婧 北京报道
  《经济参考报》记者20日从接近财政部人士处获悉,环境税改革的时间表渐已明晰,明年环境税极有可能完成立法并出台。环境税征收采用从量计征方式,计税依据为应税污染物排放量。税率不低于现行排污费的收费标准。税收征管有望采取环保部门配合税务机关征收的模式,即环保认定、税务征收的征管模式。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选择防止任务繁重、技术标准成熟的税目开征环境保护税,逐步扩大征收范围。”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苏明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明年是‘十二五’最后一年,我认为明年中央的决策应该到位,明年环境税应该出台。据我了解的情况,一年前三部门已经把方案报给国务院,现在正在立法,立法过程中有很多难点需要突破,但是坦率讲,我比较有信心,明年环境税变成法律出台的可能性都是有的。”
  苏明表示,我们现在对水污染排放、垃圾等通过收费的手段进行治理,环境税开征主要就是要进行“费改税”。苏明建议“费改税”一步到位,即一次性把全部收费都改成环境税。“一步到位比较好,如果收费和收税并行,情况比较复杂,成本比较高。”苏明称。
  记者从一份财政政策研究内部报告获悉,如果以保持企业负担不变作为前提,则排污费的收费标准就是污染物排放税税率设计的最低水平。但是,从现行排污费的运行情况来看,其征收标准过低,部分地区已经对2003年的排污费征收标准进行调整,将部分污染物排放的征收标准提高了一倍。因此,污染物税目的税率水平可以选择将排污费征收标准提高一倍作为最低税率水平。
  “收费标准提高一倍为下一步环境税出台奠定了非常好的条件。建议环境税率最低点在现在的收费标准之上,以后随着社会接受程度的提高再把税率逐步提高。”苏明告诉记者:“尽管收费标准提高了一倍,但是还远远达不到环境的治理成本。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污费不低于每污染当量1.2元,我们做过测算,治理的成本在每当量3元到3.4元。以后能否提到3元以上还比较困难。”
  除了税率之外,如何征管也是改革要考量的重要方面。记者了解到,计征方式的选择与污染物排放税的具体征管模式相关。如果选择税务部门自行征收的模式,由于排污费在废气和废水等污染物的计征方式上涉及环境监测等方面的专业要求,如果由税务部门按此方法进行征收难以满足相关条件,因此可能需要对计征方式进行相应调整。
  “从收费改为税收后,我认为税收的征管模式应该是税务主导、环保配合。现在收费主要是由环保部门说了算,有专门的监测部门,比较专业。下一步应该是税务主导,还需要环保部门的专业知识配合。”苏明表示。
  此外,多位专家表示,由于二氧化碳排放造成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因此国际上也将碳税作为生态保护的一个重要税收手段。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促进国内节能减排,适时开征碳税应该作为环境税的一个重要内容。财科所多位专家建议,希望在2018年左右出台碳税。在起步时把碳税作为环境税的一个税目更现实,社会阻力较小。随后应该逐步把碳税独立出来,作为一个单独的税种,并适当提高税率。
  谈及开征环境税对行业的影响,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税收研究室主任张斌曾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如果对基础性产品征收环境税的话,会体现在整个价格链条上。“举个例子,如果对电力企业征收环境税,发电行业的利润将下降。企业为了保持利润,可能会提高电价,那么所有用电企业都会承担税负、增加成本。”张斌表示:“短期内,一些行业的利润会受影响,但是从长远来看,企业通过采购环保设备,降低税负,达到减排的效果,利润应该是可以保证的。”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四川土地重金属污染触目惊心 寸草不生20年难恢复【】【字体:
】【】稿件来源: 央视网发布时间: 17:34:32
再来关注一下与我们生活、健康密切相关的环境问题,昨天环保部首次公布一季度污染事件的处理情况,共有13个地方企业登上黑榜,其中包括公众最为关注的山东潍坊部分化工厂和造纸厂利用高压水井向地下排污事件,河北省沧县张官屯乡小朱庄村地下水污染问题。对于潍坊地下排污事件,环保部表示,未发现确切地下灌污证据。对沧县地下水污染的问题。当时曾因说过“红色的水不等于不达标的水”,“洗过红豆的水也是红色的”,而被网友戏称为“红豆局长的”沧县环保局党组书记邓连军,此次被免职。此外,还有一起环境污染事件也与水污染相关。内蒙古自治区腾格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停用、企业私自排污及污水管网“跑冒”问题,目前园区内所有生产企业已停产整治。
对于这13起污染事件,我们也进行了梳理,其中8起都是对当地土壤、水质造成污染,另外5起是通过粉尘、噪声、废气等方式对当地环境造成污染。而在这13起污染事件中,山东、浙江、河北各2起,江西、贵州、福建、吉林、安徽、湖北、内蒙古各1起,污染企业主要涉及化肥、造纸、化工、水泥、钢铁等多种行业。
从环保部披露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了我国环境污染的头号杀手,而矿山过度开采是造成重金属污染的首要原因,在我国众多的矿藏资源中,煤矿的储量是最大的,占世界第三位,全国拥有大大小小的煤矿近一万家。那么煤矿的过度开采究竟会给环境带来什么影响,污染物主要有哪些。近日我们的记者赴小煤矿较为集中的四川省进行了调查。
四川省古蔺县地处云贵高原北麓,这里的煤炭储量占到四川全省的30%,拥有大大小小的煤矿近40座。记者所调查采访的水口镇苗林村就分布着两座煤矿,年产量都在6万吨。近年来由于煤矿的过度开采,当地原本和谐自然的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
记者在四川省古蔺县水口镇庙林村四组的一片农田里,不远处的这个小山坡便是当地煤矿堆积了多年形成的煤渣,就在离它三四米远的地方便是村民的房屋,而顺着镜头看过来我脚下的这片农田已经被煤水完全淹没,这个煤水我们看上去呈现明显的金黄色,因为这里面含有多种重金属,这些重金属对农田具有极大的破环性,我脚下的这片农田便是经过煤水浸泡过后,成为了现在寸草不生的状况,在顺着我左手边看过去,这片山头至少有十几亩农田也是这样的状况。
四川省古蔺县苗林村四组村民 牟道敏告诉记者:我的这块地什么都种不了了,至少20年是恢复不了了。
牟道敏便是这块被矿井水淹没的农田的主人,他指着煤矸石堆旁边的房子告诉记者,这就是水口煤矿原来的矿井口,沿着村里的小路向东便是矿井的开采方向,沿途还有30多亩农田被矿井水污染。
四川省古蔺县苗林村四组村民说:我们的地现在什么都种不了,现在我们吃的水稻全部是买的。
张云能祖祖辈辈生活在庙林村有几百年了,他告诉记者,自从煤矿过度开采,致使地下水位下沉,原先灌溉农田的泉水再也看不到了。
四川省古蔺县苗林村四组村民 张云能说:你看这个出水口以前就是我们村里浇水稻的水源,而现在因为地下挖煤,致使水位下降,从井下的巷道流走了,而这里就没有水了。
张云能指着出水口的金黄色的淤泥给记者看,正是煤矿开采致使矿井水流不出来,而不远处的一大片农田如今是漆黑一片。这几位村民告诉记者,他们每家原来至少有10亩水稻田,按平均亩产1000斤计算,一年的收入可以达到一万元,而从2002年以来,这些稻田被污染后颗粒无收,十一年以来,他们总的损失达到了11万元,而他们村里至少有四分之一的农田遭受矿井水的污染。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说:这些土壤含有了重金属后,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种植不了任何农作物了。而且这些重金属进入人体后,会对人的神经系统、生殖系统都造成严重的危害。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煤矿过度开采造成的污染不仅使农田绝收,村民的灌溉用水和饮用水也受到了严重影响,祖祖辈辈喝山泉水的历史在这一代村民身上划上了句号。
在四川古蔺庙林村东边的一个山头,记者看到十几亩的田地里,间隔种有一些小苗,按照常理,现在地里的庄稼应该已经个头不小了,村民解释后记者才明白缘由。
四川省古蔺县庙林村四组村民 康泽林说:你看这块地现在种的是玉米(,-0.16%),因为煤矿开采使水位下降后,没有水了,只能种点玉米,但玉米的价钱和产量就远不如水稻了。
康泽林介绍说,能改种玉米的情况已经算好的农田了,但玉米的产量一年只能达到五六百斤,而且玉米价格也没有水稻价格高,因此这样算下来,他们全家一年的损失也有五六千块钱。记者之后跟随他来到村东头的一口大井旁,只见这口井被杂草遮挡着,已全然不见其原貌。他告诉记者,原来他们村祖祖辈辈的乡亲都吃这口井里的水,这和山上的泉水是一个水源,喝起来味道很甜。而自从有了煤矿后,这口井的水就越来越少,直到三年前完全看不到水了,偶尔能打上来也完全不是昔日的样子了。
四川省古蔺县庙林村村民告诉记者:要么没有水,要能打上来的话,就是带有颜色的,很浑浊的,没人敢喝。
在庙林村的村口,记者还看到了偌大的一个污水池,四周矗立着密密麻麻的住房几十间,有的村民房屋窗户下面就是这个污水池。当地村民告诉记者,污水池的北侧便是庙林村水口煤矿,这些污水就是从煤矿的排污口直接排出来的。
四川省古蔺县庙林村村民表示:这个污水池在这里已经11年了,这个池子原本是我们的农田,足足有五亩大小的面积。
四川省古蔺县庙林村村民称:这里的气味很难闻,经常发出臭味。
一个年产六万吨的正规煤矿为何没有排污系统,堂而皇之的排在村民的农田里,况且还是在庙林村人口密度最集中的区域。记者带着疑问来到水口煤矿,煤矿的负责人却给了记者这样的答复。
煤矿负责人 表示:我们现在正在重新修建排污系统。
记者问:11年了,一直没有修吗?
煤矿负责人称:我们从去年就开始准备修了。
随后这位负责人拿出一份设计方案,记者清楚的看到,方案下方标注的时间为2013年1月,也就是说,村民所指的存在了11年的污水池,煤矿作为污水的制造者却在十年后才有意识修建。
如果说,土壤和饮用水只是影响了村民的生活质量,那么房屋受损、地质变形则成为直接威胁村民生命安全的因素。山体大裂缝、房屋变形倾斜、房内物品顷刻间埋入地下等等,这些触目惊心的场景,是记者在庙林村采访时亲眼看到的。
今年50多岁的陈美萍告诉记者,去年的一次房屋塌陷差点让他儿子命丧黄泉,谈及去年的塌陷经历至今让她心有余悸。
四川省古蔺县苗林村村民 陈美萍表示:当时是中午我们一家几口人正准备吃饭,突然听到几声巨响,我儿子赶紧跑到旁边屋里一看,房子中间的一大块地陷下去了,儿子和媳妇的双人床被埋在地下连个影子也看不到了,还有200多斤粮食,还有很多东西都被埋在地下了。后来一想,幸亏人不在房间里,要不然两条人命突然就看不到了。
陈美萍指着旁边塌成一片的房屋告诉记者,她家原先是村里最早盖房子的,算是富裕人家,后来受煤矿过度开采,房子一点一点出现裂缝,几次大的塌陷后,就全部垮塌了,现在他们全家正在为没钱盖新房子而犯愁。记者在村民提供的四川省煤田地质队所作的地质灾害报告书中看到,该机构所鉴定的40多户人家的房屋全部受到煤矿开采的影响,而出现裂缝和变形。记者在庙林村采访的时候看到,有的村民家里的裂缝足有10公分宽,从墙的一边可以看到另一边。
四川省古蔺县苗林村村民称:我们这个房子已经是第二次修了,前年修好后,你看现在又成这样了,这个地面已经完全变形了。
几位村民向记者透露,不光是水口煤矿,再算上村里另一头的建兴煤矿,整个庙林村至少有100多户人家房子受损,涉及人口达七八百人。在村民的带领下,记者又来到庙林村所在的山上,整个山头大概有三四处的大坑,这些都是煤矿过度开采带来的后果。
四川省古蔺县苗林村村民表示:去年的一个下午,我听到山上轰隆的一声,跑到山上一看,塌下去一个大坑。
记者在山脚下看到,大山中间的一条明显的裂缝,缝隙间足有10公分的距离。当地村民透露,正因为这道裂缝的出现,去年和今年共发生过两次山体滑坡,所幸发生在晚上,没有人员伤亡。在这份地质分析报告中,清楚地看到这样的文字:受水口煤矿二级提升巷道的挖掘,加剧促进了地表下沉和变形进程。
四川省古蔺县水口镇政府干部表示:我们两年前注意到这些问题,有关部门一直在研究这些问题,但需要一个过程。
破解环保难题 一刻也不能等待
看了上面的报道,真是令人触目惊心。11年来,四川古蔺庙林村几千人生活在这日益被破坏的生态环境中,土地、水源、空气、房屋,这些生活的基本要素,却没有一样是安全的,对于这样的情况,当地政府的解释是,要逐步改善。那么庙林村的村民,是否还要再等上一个11年?事实上,全国环境污染的土地水源又何止庙林村一处,试想,如果我们连种粮的土地、呼吸的空气、基本的饮水安全都无法保证,我们何谈经济发展?破解环境污染难题,到底还要等多少年?我们还有多少年能等?期待答案。
延伸阅读:
河北张家口矿山钢厂污染严重 果树长出黑苹果
三天来,《经济半小时》持续关注了河北省新乐、唐山、三河等地的空气污染情况,通过节目反映了当地污染的原因及发展方式上遇到的困惑。节目播出后,各地迅速行动,积极整改。在有效控制污染的同时,也着力寻求转变发展方式,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群众就业谋求新出路。
今天的半小时调查将进入第四站,河北张家口。张家口,一个文化历史名城,一个环保部赞赏有加的城市,可是当记者沿着110国道前行,却陆续发现了煤场、矿山、采石场到处烟尘漫天。村民们种果树种出的是黑苹果,种地长不出庄稼,环保部门就真的管不了吗?
一、怀来:煤场旁村民14年活在黑暗世界里 苹果长出“煤基因”
从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沿110国道往东,一路上看到的几乎都是灰黑色。路是黑的,田地是灰的,就连本应翠绿的行道树,也是灰绿色的。几十家煤炭销售点就分布在公路两侧。
记者赶到一个距离张家口市怀来县土木村大约2.5公里的土木煤炭市场,这里被称为中国十大煤炭市场之一。记者看到,这个煤场里到处是露天堆放的煤炭,没有任何覆盖遮挡,几台挖掘机正在煤炭上进行作业。每当有风刮过,就会有大量黑色的粉尘被风裹胁着腾空而起,散向在空气中。
这里的村民告诉记者,这个煤场每天都会筛煤,只要铲车一装煤,就会立刻扬起漫天的灰尘。
村民们告诉记者,眼下还是煤炭销售的淡季,大部分煤炭销售公司都处于半歇业的状态,污染的情况还不是最厉害的。如果赶上煤炭销售旺季,各家煤炭销售公司筛煤时产生的煤灰汇聚起来,能覆盖到整个村庄的上空,让人躲都没地方躲。
一位村民对记者说,灰尘最严重的季节其实是春天和冬天,九月份一过,煤炭销售的旺季到来,风一吹都连天都看不到。由于筛煤和装煤的车都是露天的,几米高的围墙也遮挡不了。
这位村民的家在奚家堡,村庄紧邻土木煤炭市场西分场,而东侧则为狼山京源煤炭市场。不论是春秋还是冬夏,无论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处在两个煤炭市场夹缝中的奚家堡村,始终都逃脱不了煤灰的覆盖。
这位村民告诉记者,这里的污染已经持续了近14年,种出来的苹果都是黑色的,洗都洗不掉。
据记者调查,土木煤炭市场是1999年11月建成的,从那以后,黑,已经成了这里的基本色。不管是种地、吃饭、穿衣,到处都是煤黑,人们已经忘记了这个大千世界本来的颜色。
这几天虽然下过几场雨,灰尘已经比平时少了许多。但是当村民把我们带到她的家里时,依然可以清楚地看到窗台上积聚的煤灰。村民告诉记者,即使每天都收拾,窗台和炕上还是都落满了灰尘。记者连续走了几家,但家家如此。在这样的现实面前,村民们很是无奈。
为了让记者看到从煤场刮过来的煤灰到底有多少,一位村民将记者带到了儿子结婚时的新房里。今年3月份儿子外出打工后,这间新房便一直闲置着,门窗也一直紧锁。然而仅仅3个多月,屋里各处还是落了厚厚的一层煤灰。这位村民告诉记者,只要风一刮,煤就全都过来了。因为孩子们都不在家,村民也不愿意打扫,因为一进到房间里就会喘得厉害。
随后记者又来到了他们自己的房子,屋里虽然每天打扫,但也仅仅是稍好一些。那些无孔不入的煤灰,依然遍布各个角落,无法阻挡。
大量的煤灰不仅影响了村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甚至还影响了村民们的收入。过去,奚家堡村村民们以种植苹果等经济作物为主,但如今却只能种些玉米。一位村民对记者说,别的作物都种不起来,只有玉米可以,有的作物即使种出来了还是没人要。
村民们无奈地说,因为整天被煤灰包围,苹果里已经长了煤的基因,种出来都是黑的,根本就洗不掉。而种玉米虽说能有些收入,但是却赶不上过去收入的一半。生活的拮据使大家不得不想办法到外面去谋生,村民们告诉记者,当地的有钱人都在外面买了房子搬走了。
当年盖煤场的时候,村民们曾表示过强烈的反对。这些年,村民们也多次找到乡里的领导和县里的环保局等部门,希望能够解决污染问题,然而时至今日,这个地方依然故我,毫无改观。
一位村民说,先前也有卫生、环保等部门来过,但也无所作为,甚至对记者说:别人都不怕污染,咋就你怕。
一方面是村民们不断投诉,另一方面是持续近14年的污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记者查阅土木煤炭市场资料发现,这个市场为当地经济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截至2011年年底,该市场煤炭成交量达5312.64万吨,煤炭成交额达172.75亿元,上缴国家税费达32016.81万元。年连续三年荣获“全国十大煤炭市场”称号。2012年,获得张家口市百强企业第五名。有着如此强大的市场地位,就不难理解,投诉的声音为什么会一直被忽略了。
不仅如此,对于土木煤炭市场所谓的污染补偿,村民们也只是听说过,却从未拿到过真钱。
一位村民告诉记者,曾经听说村里的每户居民可以得到一年几百块钱的污染费,但是钱最近都落到了大队的腰包,村民们一分钱都没拿到。
二、宣化:石料厂炸山漫天扬灰 钢铁厂排烟遮天蔽日
在以经济增长贡献论英雄的标准下,土木煤炭交易市场荣誉纷至沓来,生意蒸蒸日上。而这些好消息对当地村民来说却正好相反,因为那边生意越好,他们要承受的污染就越严重。记者发现,在张家口的宣化县,这样的污染其实并不是最严重的。
离开怀来县,记者沿110国道继续北上,来到张家口市宣化县马家窑村。在与刘家窑村交界的地方,聚集了4家石料厂。这几家石料厂与村子的北面的选矿厂,成了当地村民的心病。每当遇到有风的天气,整个村子就会被漫天的粉尘所笼罩。当地的村民为了挡住灰尘,即使在夏天也会把自家的窗户用窗帘包得严严实实。
随后记者来到一家石料厂,看到厂区内堆满了各种石料。尤其是一些细石料,很轻很虚,即使没什么风,只要铲车稍微翻动一下,也会扬起许多粉尘。半山腰处一台挖掘机正在开采山上的石块,山脚下的石料堆上,工人们正在粉碎、打磨石料。伴随着阵阵机器的轰鸣声,腾空而起的是大量的粉尘。这些粉尘随风逐渐弥漫在石料厂的上空。根据风向和风力的不同,附近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范围内的村庄,都会受到灰尘的污染。
让村民们倍感头疼的另一个问题是,石料厂每隔几天就放炮炸山。每当放炮时,村民都能看到从炸山处弥散开来的漫天灰尘。
由于地处北方半干旱地区,这里的山石头多、土壤少,一旦植被遭到破坏将很难恢复。十几年来由于不断地开采石料,四个石料厂所在的山坡如今已经被挖了一大半,过去长满青草的山坡,如今只剩下光秃秃的岩石。
放炮开采和粉碎石料产生的大量粉尘,加上来来往往运输石料的货车挟风而过,不仅路上,就连远离道路的村庄、农田,都被这无处不在的粉尘追得无处可躲。
面对这样的粉尘和年复一年的污染,当地村民也多次向乡里和县里反应情况,然而每次都是无功而返。
与刘家窑村所经历的粉尘污染不同的是,宣化县白庙村旁的一所钢铁厂,是村里人就业的主要保障,大部分村民都在这个钢铁厂里工作。不过,钢铁厂在带来收入的同时,也带来了污染。白庙村的村民告诉记者,现在村里的灰尘非常多,每天钢铁厂生产时,几乎都可以看到烟囱里冒出黑烟。
村民对记者说,一般钢铁厂会在7点多开始生产。果然,7点半左右,一股泛黄的浓烟从高炉中腾空而起,弥漫在空中。尽管天气有些雾蒙蒙的,但是透过工厂的栅栏依然可以看到高炉中红色的钢块夹杂着滚滚的黄色烟雾排向空中,一直持续了半个小时左右。村民们说,这样严重的污染一直存在,当地村民也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过情况,但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
三、赤城:铁矿收入占全县财政收入80% 耕地流失村民抱怨却无人过问
天天呼吸有害的空气,这些村民既是污染的受害者,也是污染的生产者。在他们看来,无论自己去不去钢厂上班,同样会呼吸这样的空气,有点收入总比没有的强。或许正是这样看似合理的想法,使人们对污染变得宽容了。而这,将会造成更多更大的污染。
从宣化县向东行驶约80公里,便进入了赤城县于家沟村。初看上去,这里蓝天白云、青山环绕。然而就在这条只有几公里长的沟里却聚集着多家铁矿干选厂。每天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铁矿开采、干选所带来的粉尘便排放到空中。
在记者走访的4家铁矿厂中,3家都是露天作业,产生的粉尘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另外一家尽管搭建了厂房,然而在铁矿干选后排出精矿时,也同样有粉尘在排放。于家沟村的村民告诉记者,铁矿场对当地的空气产生了极为不好的影响,灰尘密布。
记者来到于家沟村的一条马路上,在记者采访期间,发现来来往往运送铁矿的货车持续不断在这条路上跑,其中绝大部分都没有在车厢顶部进行遮挡或者覆盖防尘布,因此每当有货车经过,路上都会扬起一道长长的烟幕。
当地村民告诉记者,他们于家沟村生活着60几户人家,过去村里面主要靠种地为生,四周青山围绕,环境优美。但是自从90年代末开始大规模开采铁矿以来,生活全变了。不仅村民们小时候在山上栽的树全都死了,每家每户都被厚重的烟尘笼罩,必须每天打扫,衣服在外面晾一会儿就落满了尘土。
随着铁矿的开采规模的扩大,一座座青山变成了荒山,或者是成为了尾矿堆积的场所。村民们一年四季都要和粉尘打交道。他们已经见惯不怪了。
不仅生活环境日渐恶劣,由于铁矿干选和运输长年污染,地里农作物的产量也大幅度下降。一户村民告诉记者,在矿厂开办之前,平均一亩地可以产五六百斤谷子,现在连200斤都不到。
为了有一份收入,村里有不少人在矿上打工。但是对于没有劳动技能的老人和妇女来说,种地依然是主业。然而,铁矿开采时间越长,尾矿堆积得也就越多,这让紧邻铁矿的农田一点点被蚕食。这位村民家里一亩多的田地,就位于铁矿的山脚下,山上的尾矿和旁边干选厂的粉尘随着雨水和风堆积到这里,在地表形成了一层灰色的尾矿层,眼睁睁地看着地里的庄稼一年年变少。
记者在田地里见到一位种豆子的农民,他告诉记者,现在一亩地只能收两袋子的豆子。而且,这块地所受的损失还不是最严重的,旁边的一地由于完全被矿渣和粉尘所覆盖,如今已经撂荒。村民们层四处反映,同样无人过问。
赤城县政府公开信息网显示,铁矿是赤城县政府最重要的财政支柱。2012年累计实现铁矿产品税费收入5.47亿元,占全县财政收入近80%的份额。看来,与铁矿带来的经济效益相比,耕地的流失与村民的抱怨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四、央视财经评论员:不以环境代价换取经济增长 实现绿色环保中国梦
张家口不仅是个历史文化名城,而是风景秀丽、草原广阔、空气清新,但是记者的调查确实令人难以相信。央视财经频道评论员张鸿说,张家口处于蒙古高原的边缘,是个风多的地方,空气自洁能力很强。也许正因为如此,这样的污染有时候会让一些人不当回事。从张家口的调查来看,问题主要集中在粉尘污染。什么叫粉尘,学名就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粉尘无处不在,人们不以为意,但是要小心,粉尘太多就会污染大气,危害人类的健康。飘逸在大气中的粉尘往往含有许多有毒成分,如铬,锰,镉,铅,汞,砷等。当人体吸入粉尘后,会引起呼吸道病变。小于5μm的微粒,极易深入肺部,引起中毒性肺炎甚至肺癌。沉积在肺部的污染物一旦被溶解,就会直接侵入血液,引起血液中毒。然而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时间的积累慢慢显现,因此往往容易被忽略。那么究竟是什么支持着这些企业不顾生命健康制造污染呢?仔细看,这些污染无一例外都与地方GDP有关,要么是百强企业,要么是县里的支柱产业,你想想有谁舍得把自己的饭碗不要了,就为了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好一点呢?空气能变成生产力吗?能换来票子和升迁吗?不能。
其实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在很多现实中都面临博弈。几乎每一次的博弈,输的都是环境。那么究竟有没有什么赢的办法呢?这个账究竟应该怎么算呢?
张鸿认为,这是一个国际性的难题,也是我们要真正实现中国梦所不能回避的问题。张家口2012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33.7亿元,同比增长10.0%。其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同比增长30.2%、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同比增长25.8%、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同比增长25.7%、煤炭开采和选洗业同比增长17.8%。从这些数字中可以明显看出矿业和矿产对于张家口的经济的作用有多巨大。不错,我们需要经济增长,但更需要健康。目前破坏环境的代价正在显现,环境正在日益用更加严厉的方式在警告着我们。如果我们的眼里只有那些矿产,我们将看不到绿色。
(中国新闻网)(责任编辑:杨云妃)
查看更多评论&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挖掘机大挑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