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一频道焦点访谈主持人方静有哪几个

问一个国内的视频网站, 主办人是原来cctv《对话》的一个女主持人,网站内容包含教育,人生,访谈形式的_百度知道
问一个国内的视频网站, 主办人是原来cctv《对话》的一个女主持人,网站内容包含教育,人生,访谈形式的
提问者采纳
王利芬的优米网
提问者评价
我也搜到了
分就给浆糊了 哈哈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创业://www,获得文学博士学位。2005年及2008年先后创办了《赢在中国》。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电视台教育访谈提纲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电视台教育访谈提纲
电​视​台​教​育​访​谈​,​针​对​高​一​高​二​高​三​学​生​假​期​生​活​,​及​学​习​答​疑​解​惑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上海公交的报站 凯伦公司的语音是80后女孩 戴佳琪 录的,全国有80%的城市用的凯伦报站器都是她录的音。。。博闻公司的报站是请中学老师和电台主持人录制的有专门请的四个人。上海人民广播电台 上海电视台都采访过她。 录一条路线200块 你以为呢!根本不是什么软件合成的声音
上海公交的报站 凯伦公司的语音是80后女孩 戴佳琪 录的,全国有80%的城市用的凯伦报站器都是她录的音。。。博闻公司的报站是请中学老师和电台主持人录制的有专门请的四个人。上海人民广播电台 上海电视台都采访过她。 录一条路线200块 你以为呢!根本不是什么软件合成的声音
不区分大小写匿名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电影电视领域专家心目教育陶丽访谈
心目教育陶丽访谈
稿件来源: 新华网北京频道
陶丽: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有助于孩子成长
陶丽:人的成长过程需要情智教育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收看新华访谈,近几年来呢,情感治理对于一个人的事业成功,包括个人的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多的被社会各界以及心理学界所重视。那么青少年是一个人身心发展变化的关键时期,也是进行这种情感教育的最佳时期。目前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走进了中学、大学的课堂,那么如何使这些青少年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灵呢,今天我们演播室就请到的是,心目教育的创始人、董事长陶丽女士,欢迎您陶女士。
陶丽:主持人好,各位新华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陶老师,前不久我听说您倡导并举办了一场精彩的家庭教育峰会,主题是观念致胜,是这样的一个概念,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一个理念呢?
陶丽:这个”观念致胜”家庭教育峰会,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也是和金宝贝中国联合举办的。那么在举办之前呢,我和金宝贝中国的总裁,包括参与我们这次峰会的几个专家代表也都进行了沟通,大家对现在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达成了一些共识,认为家长在教育里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最根本的问题呢,应该说还是这个家庭教育观念的问题。因为不管是教育的方法也好,或者是目标也好,背后根基都是这个教育的理念。为此我们达成这个共识,做了这样一个峰会,也是希望能够倡导更多的家长来学习一些更先进的教育观念,这样才能把教育做的方向更正确。
主持人:方向更加正确,这次峰会应该说是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您在组织这场峰会是基于怎样的考虑呢?
陶丽:主要的考虑呢,就是基于三个方面。第一个觉得德育教育和情智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的重要。但是孩子们在知识的学习,学科的教育体系下,在这部分内容相对有一些缺失。所以我们一个目的,希望能够倡导德育和情智教育的重要性,引起更多人的关注。那么第二个考虑,也是专家们达成的共识,家长在孩子教育的过程中,起到了一个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个作用应该说家长在背后负有很重的一个责任,那么家长如果在这么重的责任背后,没有去学习科学的方法,没有学习科学的一些理念,那么对于孩子的成长可能会影响到他的一生。所以我们第二个考虑,希望能够让更多的家长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孩子共同来成长。
主持人: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咱们这个心目教育,使他们获得全面性的成长。所以刚才您也提到两个概念,一个是情智教育,一个是德育,那么这个情智教育,它包含哪几个方面呢?
陶丽:说到这个情智教育包含的方面,我们可以先来看看,就是这个情智这个词的起源,原本它是在90年的时候,美国的两位心理学博士提出来的。但是后来在95年丹尼尔-戈尔曼在写了这个《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这样一本书之后,才得到广泛关注。所以戈尔曼也被誉为“情商之父”。丹尼尔-戈尔曼自己也认为呢,情绪、情感智慧,这个用“情智”这个词要比情商更加准确。
主持人:那么这个情智,是这个情感智慧这样的一个概念,是不是?
陶丽:对,那么其实到底情智是怎么样一个定义,实际上现在还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实际上它还有很多可以扩展的内容,在提到情智问题上的时候,我们把它分成五个方面。一个就是自我的认知,对自己的识别、判断,包括自己情绪发生变化的时候这种觉察力;第二个就是自我控制的能力……
所谓的情绪、情感的这种控制能力,当然因为自我控制涉及到很多方面,我们暂且是把它狭义的看成是情绪、情感的一个控制。里边也包括了这个自我的监督,自己的管理,包括疏导等等各个方面。应该说现在有很多的社会问题,其实孩子们并不是这个他不懂,他可能都是情绪控制的问题,产生的一些这个恶果。
那么第三个方面呢就是在自我激励,包括根据自己设定的目标,能够对自己有一个内驱力。那么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也能够激励自己去度过难关。
第四个方面就是在认知他人方面的能力,怎么去看待周围的事物,看待周围的人。也就是移情的能力,比如说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这个也是对认知他人的一个能力。最后一个,是第五个方面,就是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能力。前三方面是针对自我的,那么后两方面也是针对他人,或者是跟其他人进行交往,跟家人,跟朋友,跟老师,或者社会各层面的关系进行和谐相处的这样一种能力。
主持人:但是你说的这五个方面,我觉得应用到我们这个社会人的身上,可能是要获得成功具备的几种要素,但是对于青少年来讲,他们的学业也比较繁重,大家都知道,所以作为这个情智教育,对青少年具有怎样的现实价值呢?
陶丽:我觉得这个问题也是挺深刻的。实际上这个情智呢,很多人可能觉得用情商更好理解。从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我觉得我们中国人很多说法,比如说“为人处事”和价值观,为什么人,怎么为人,处什么事儿,怎么做事,实际上我觉得它和这个情智的概念,是非常紧密和相通的关系。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情智其实是在人成长过程中,都是需要的。
情智教育:家长的影响比学校更明显
主持人:那么这样的一种能力,在哪一个阶段形成是比较最多,或者说最佳的一个时期?
陶丽:应该说情智的培养,一生都在伴随着我们。我们每个人都在这个过程中在慢慢成长,可是在儿童、青少年时期,特别是在青少年心理发育到这样一个阶段,培育和影响是更加明显的。那么很多孩子现在钢琴、舞蹈、绘画,技能很全面,智商我相信今天来看,大部分都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最后他们出现的问题,基本上都是情智上的问题。孩子们通常是学校和家,这两个地方是他们主要的活动空间。在学校学到很多知识,考试压力也比较大……
那么老师、学校也比较看重他的成绩,那么孩子自然就像这个“看不见的大猩猩”(一个著名的实验),揭示我们,在关注一个事情的时候,有时候就很容易忽略很多其他方面的事情。而学校教育,也是因为对考试的关注,让老师、家长和孩子们,都没有太多的专注于知识背后很多深层的含义里边去。比如说语文也好,或者历史也好,它背后有很多人生成长的哲理在。可是关注点没有在这里,所以责任集中在了家长身上。孩子的情商发展,就给家长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如果这个孩子在智商和情商这两个方面,缺失了一个部分,那么显然他在未来步入社会的时候,他会存在很多的困难。可是在情智这部分呢,更多的需要家长的影响。
主持人:需要家长的影响,同样这个情智教育和我们的学科教育也要联系起来是不是?
陶丽:是的,孩子成长过程中是从小慢慢长起来的,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一点一滴的。应该说在情智教育方面,家长的影响比学校更明显。但是说和学科教育结合,这是当然需要结合的。我们也不能说学科教育就没有包含情智教育的内容,只是说它的侧重点可能没有放在这里。
我们可以看几个我们社会上现在很多有成就的人,比如上像马云先生。他曾经在讲他父亲的时候,觉得父亲像是一把铁锹,父母在他成长的过程当中,并不是帮助了他很多,而更多的是发现他的兴趣,发现他的潜能,然后去鼓励激发他的这个潜能。那么还有像这个一直让我非常感动的力克-胡哲,一个没有胳膊没有腿,很著名的励志演说家,他影响了全球很多人。那么他小的时候成长过程,也一样,父母没有给他过多的帮助,反而是把他当成正常的孩子一样,面临各种困难的时候,可能让他自己去解决。另外还有很多成功的人士,包括我在中欧就读的很多校友,我也访谈过,跟他们聊过。很多这些优秀的人,背后可能跟我讲的故事,大多都会是讲到父母,或者是小的时候成长过程中某个人对他很重要的一个影响。所以就可见说,在成长过程中,家庭影响对他是深埋在心灵深处的一种源动力。
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有助于孩子成长
主持人:现在在中国,您认为我们家庭教育的趋势是怎么样?
陶丽:总的来说我觉得家庭教育趋势可能会有这么几点:
第一个就是,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的观念,有人提出说家族教育文化。这个是近百年来中国人已经不太去提的了,但现在已经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有这样的一个认识导向,树立一个正确的家庭价值观,一个家族的教育文化,这是一个趋势,当然家族教育文化依托于整个社会这样一个教育文化作为背景。
第二个,我觉得重视孩子的情智教育,也是一个大的趋势。因为他是社会的一个客观需要。我们看到美国也好,还是日本也好,各国都有自己教育的特点。但是他们的特别归根结蒂,它有一个共性。大多数发达国家它有一个共性就是,它的教育和它的社会需要是基本相匹配的。尽管在学生年代,更多的还是以知识学习为主,但是他们也注重其他方面,比如说美国的孩子,可能注重创造力的培养,可能注重他们这种思维力的培养,与人沟通的能力。那么日本的孩子可能很注重他在灾难面前,在这个危难面前要怎么样去做,包括在社会一个群体里边,要遵守什么样的规矩等等。我觉得不管是哪些国家,终归也有很多教育优秀的可传承的东西,但是如果把这个普世价值东西拿出来看的话,不管家庭教育也好,学校教育也好,趋势上还是要适合社会的需要。
主持人:今天听了陶老师说了前边这部分内容,我觉得真的是令我们应该好好的深思一下,但是我想如果把这种情智教育,真正的列入到我们这个教育体系当中,是不是需要一场教育的创新?
陶丽:应该是这样的,其实这是一个挺深刻的话题。因为一说到教育体制的变革是所有人都关注的,我个人呢也是觉得,这个教育体制的这种改进,是一个必然的但是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也很相信这一天是终究会到来的。
主持人:可否请陶老师简单说说,心目教育是如何帮助青少年在情智方面的培养呢?
陶丽:我们针对情智培养的五个方面,从意识、行为和环境三个角度进行培养。其中环境主要是指家庭教育环境,家庭是孩子情智培养的摇篮,因此我们会从家庭教育文化的角度入手。一方面是帮助家长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是帮助孩子解决成长过程中的情智问题,我们有完整的课程体系来提供相应的服务,也得到很多专家的支持。
(责任编辑:
新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或&稿件来源:新华网北京频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华社和新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或&稿件来源:新华网北京频道&,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或&稿件来源:新华网北京频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华网&或'稿件来源:新华网北京频道&,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新华网联系。 联系方式:新华网北京频道电话:010-58361515未来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主持人?_新浪教育_新浪网
未来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主持人?
  古巨基被淘汰后,破了《我是歌手》主持人不灭的定律,也令下一个接棒的主持人是谁成为一大悬念。观众们一厢情愿/自作多情地以为会是李健,结果打完牌、抢完红包,打开电视一看居然是孙楠,顿时就有一种受骗的感觉。这感觉就像网友见面,你以为是奶茶妹妹,没想到来的却是石榴姐姐。这画面太美你不敢脑补。孙楠极尽全力地跟观众互动,讲了很多自认为好笑的梗,效果却出奇的冷,这再一次验证了人生真理:你喜欢一个人,会觉得他/她做什么都是可爱的;而你讨厌一个人时,他/她做什么都是错的。舞台上孙楠笨手笨脚地说着冷笑话,后台里一堆芒果三、四线主持人却在聒噪地聊天/给歌手们披衣服、拿话筒/在现场角落里默默落泪……王乔的多嘴(已离开)、张大大的娘,不仅让观众们深感不适,也让大伙集体陷入世界性的哲学思索:他们是谁?他们从哪里来?他们到哪里去?
  这令人徒生悲哀/讽刺的一幕就是今天中国文艺/娱乐生态系统的缩影,艺人的多元跨界以及定位的模糊化,已经让观众/读者们猝不及防:主持人在出书,作家们在当导演,导演们跑去选秀节目当导师,歌手去当主持人,然后所有明星们都被利诱到真人秀节目要么秀萌娃、秀恩爱,要么不停地奔跑、撕名牌,现在电视台连动物都不放过,李宇春、黄轩、胡杏儿等就住在动物园当饲养员,每天给动物们喂食物、打扫粪便(《奇妙的朋友》)……这同时构成了中国电视屏幕上的多元又混乱的奇观,资本/名利/欲望作为背后推手已经严重渗透到电视行业里,使得大家已不安心/甘心、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更有甚者,大裤衩里曾经被年轻人视为偶像的某男女主持人已经跨界到公关公司、司法系统以及高官/高官夫人的床上,这“虚实之间”的自由行走毁了大伙脆弱的三观,也让我们开始思考:未来,电视/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主持人?
  胡紫薇俨然转型成公知,她在《如何成为一个妖孽》里明确表示自己已不想说话,宁可去“找个背风的公交车站,出摊卖煎饼;或者租个临街的小门脸,卖油条豆腐脑”;华少更是发表名为《主持人还有将来吗》的长微博:“习惯活在报幕中的主持人,他们的幸福会在哪里呢?”我们欣慰的是在混沌的娱乐圈里,他们还能保持着如此冷静的思考和较强的危机感,但我们也必须承认的是,他们已经成名,且已经自信/强大到可以承认/说出自己面临的问题以及本行业的危机意识。前辈们这么直白戳破梦想的泡泡,那些一脚已经跨进主持圈然后在默默等待机会的三四线主持人们怎么办?还有那些怀揣着主持人梦想、正辗转在各大艺术院校、在风中排队等待艺考的高中生们呢?
  而另一方面的残酷现实是,越来越多其他行业内的优秀人才正在抢夺主持人的工作机会和资源,他们中有演员(吕凉《档案》)、歌手(戴军《超级访问》/杨坤《最美和声》)、相声演员(郭德纲《国色天香》等)、模特(李艾《幸福晚点名》)、大学教师(蒋昌建《最强大脑》)、舞蹈家(金星《金星秀》)、色彩性格学专家(乐嘉《你有一封信》)……他们以鲜明的个性、更专业的知识视野、亲切自然的互动、机智的现场反应以及靠原来行业积攒下来的名气都获得了更广泛的观众的欢迎,观众们已全然不管他们的脸蛋是否俊美/普通话是否标准/年纪是大还是小/头发是否茂密……
  曾几何时,我们对主持人的期待/要求/培养模式都是男帅女美、普通话标准、说话要有播音腔/起范儿。编导写的解说稿也字正腔圆、慷概激昂,带有社会主义浓厚的宣战腔。央视春晚之所以不好看/令人作呕,除了它积重难返的各种原因外,还有一点就是在一个呼唤“说人话”的时代里,几个光鲜亮丽的主持人用彩排了六次/精确到秒的稿子装作即兴发挥式的一本正经/插科打诨。他们没有也不能即兴发挥,只是成为编导/意识形态靓丽的传声筒/工具。
  我们并非否定中国传统播音主持学院派的培养模式,也并非说主持人就一定要普通话不标准、人丑、最好是光头的。但是慢慢的,时代在不停地变化,观众对主持人的喜好/兴趣已开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电视的主持人生存格局,人美发音标准是很重要,但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没有一个行业会像主持人那样这么迫切地需要转型/颠覆传统观念,我们更需要的是一个口条利索、临场反应快、有个性、情商高、有文化/掌握某种专业知识的、有观众缘的综合的/全面的主持人。他们不帅不美不年轻都没有关系,比起那些空洞无知的花瓶主持,我们更愿意接受《奇葩说》里的马东、蔡康永、高晓松穿着苏格兰裙、摇着扇子,这不仅深刻地验证出又一条人生真理:“人丑就要多读书”,也证明了网生代是如何选择今日的节目和主持人。《奇葩说》播完后看春晚,仿佛从美国穿越到了朝鲜,分分钟都感觉到自我的精神分裂与不适。
  当然这固然有电视台地位/定位的不同,也有节目类型的差异。央视作为国家台身上自然背负了国家意识形态宣导的重责,其话语体系、语态也就延续了社会主义国家风格的端庄腔/假大空,它不存在交流,它只是自上而下的宣传/询唤,就像过去工厂、农村、学校里的大喇叭。大叔大妈跳完广场舞回到家后最爱看央视,因为他们最熟悉这套话语体系。而随着看芒果台长大尤其是使用智能手机、ipad观看《娱乐猛回头》、《奇葩说》、《晓松奇谈》、《罗辑思维》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对于个性、自然、诙谐、机智的影像与主持人则更为喜欢。今日的观众被井然有序地分成了看央视、看芒果台、看爱奇艺的三类群体,可能后二者有交集,但已是三个世界的人。
  而节目类型方面,新闻主播与综艺节目主持人也是不同世界的人,康辉再帅主持春晚都放不开/也让人高兴不起来;最看重主持人的脱口秀/谈话节目已日暮西山,曾经风光一时的《杨澜访谈录》、《鲁豫有约》、《艺术人生》味如嚼蜡,不再适应这个快节奏、碎片化的时代。目前最为强势的真人秀节目收视诉求点永远在嘉宾身上,节目规则、剧情内容甚至可以用旁白/字幕来交待完成,主持人只能沦为播报广告的工具。为了减轻观众对插播广告的烦恼,节目又要将所有赞助商全部感谢完,因此“中国好舌头”华少才可以借助强势节目一夜间名满天下。但无论是《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还是《奔跑吧兄弟》,主持人都已经成为了“多余的人”,就像华少所担忧的那样:他们似乎遭报应了,他们也似乎可以下岗了。
  未来的行业可能不如华少所担忧的那么悲观,但也不容乐观,我们有那么多的主持人,但真正能力突出又有观众缘的,屈指算来只有那么几个:汪涵、何炅、孟非、董卿、周群等。除了拼专业,更重要的是拼情商。做节目就是做人,什么样的主持人就会有什么样的节目,汪涵就是那么诙谐幽默爱调侃,何炅就是那么能照顾到每个人的情绪,他们亲和、人缘好,还愿意学习、上进,岁月的打磨又让他们懂得把握尺度、知道进退,也因此他们才成为了台柱子,而在这种环境下生存的其他主持人一方面留恋高平台的好处,一方面又不得不深感在二位的光芒之下很难有出头之日。看得开的,就像李好、李响,在其他卫视找到自己的天地,看不开的只能继续留作备胎,在像《我是歌手》这样的强势节目里偶尔出镜,给歌手端水披衣,以刷自己的存在感。作为一档音乐性节目,观众只愿意看歌手表演,他们是一个尴尬/矛盾的存在,既要寻求出镜机会但又不能表现太过,一旦过了就会让观众反感,就好比人家结婚,新郎/新娘还没开始激动,你一个伴郎/伴娘哭成狗算怎么回事。 (作者:黄豆豆 原文首发于《中国日报》天下专栏)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
作者目前只有这一篇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访谈节目主持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