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散黑穗和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害循环与防治策略有何不同?

&&&&标题目录
小麦散黑穗病发生与防治技术
河北省植保植检站推广研究员 杨彦杰
&&&&小麦散黑穗病,俗称黑疸、乌麦、灰包,是由担子菌亚门小麦散黑粉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由于近年来很多地方的农民朋友放松了对小麦散黑穗病的防治,大多白籽下地,使该病发生程度和面积呈上升的态势,特别是2009年小麦播种后低温来得早,冬冷春寒且持续时间长,致使小麦抗逆性明显降低,大大加重了小麦散黑穗病的发生程度,一些地块病株率高达10%以上,远远超过了0.1%的防治指标,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如再放任蔓延,将对小麦生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现针对生产实际要求介绍小麦散黑穗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要点如下:&&&&一、病害特征&&&&该病主要危害穗部,病株较矮,抽穗比健株早,穗小。抽穗初期,小穗外包裹一层灰色薄膜,里面充满黑粉(厚垣孢子)。薄膜破裂后黑粉随风吹散,只剩裸露的穗轴。&&&&二、主要发生规律&&&&小麦散黑穗病属毁灭性病害,种子带菌是唯一的传播途径,是通过花器侵染的系统性病害。潜伏在种子内的菌丝随小麦一起萌发并随上胚轴向上生长直至侵入穗原基,孕穗期在小穗内迅速生长,破坏花器,产生厚垣孢子。一般主茎、分蘖都出现病穗,但在抗病品种上有的分蘖不发病。也有少数小穗仍为健全的,留在穗子的上半部。当小麦扬花时,病穗薄膜破裂散出厚垣孢子(即黑粉)随风传播,通过伸出或张开的雄蕊颖片裂口,落入颖壳内部的柱头、花柱、子房壁上,一天内即可萌发,长出侵入丝,直接从子房壁表皮侵入,18天左右进入胚分生组织并潜伏在胚内。外表不显症。当年发病程度与种子带菌率密切相关,小麦扬花期遇连续风雨天气,湿度大、多露有利于该病的传播侵染,形成带病的种子多,翌年发病重。一年只侵染一次,感病的小麦植株一旦受害即造成绝产。厚垣孢子在田间仅能存活几周,没有越冬(或越夏)的可能性。&&&&三、防治技术&&&&1、农业措施: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建立无病留种田。在小麦散黑穗病病穗抽穗初期注意检查并随即拔除病株,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防止穗部黑粉病菌传播。发病麦田及临近地块小麦均不作种子使用。&&&&2、药剂种子处理:当前,选用高效对症的药剂进行种子处理是有效控制小麦散黑穗病(包括腥黑穗病)的唯一有效措施。所以,在小麦2010年播种期间必须采用有效药剂进行种子处理,坚决杜绝白籽下地和滥用药、乱用药现象。一是选用3%苯醚甲环唑(农华华丹)悬浮种衣剂20毫升加水兑成100~150毫升药浆,处理种子10~15公斤(一亩地的播种量);二是用种子重量0.2%的2%戊唑醇拌种;三是用2.5%硌菌腈200ml,对水500ml,拌麦种50公斤。&&&&以上处理种子可现拌现用,也可以拌好晾干后储藏,播种时使用。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C)2006 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 Idoican 京ICP证050487号
方正集团旗下网站吕梁市小麦腥黑穗病发病规律与防治,小麦腥黑穗病,小麦矮腥黑穗病,小麦散黑穗病,小..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吕梁市小麦腥黑穗病发病规律与防治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小麦矮腥黑穗病菌的防治方法_病害防治_行业资讯_植物网
您当前位置: & & &&&&&正文
小麦矮腥黑穗病菌的防治方法
&&&&  小麦矮腥黑穗病是麦类黑穗病中危害最大、防治最难的一种病害。病菌系统侵染使植株矮化,病穗上的籽粒被黑粉所取代,通常发病率约等于产量损失率。
  症状特点
  1.病株矮化。高度为健株的1/4-2/3,最矮的病株仅高10-25cm。在重病田可明显见到健穗在上面病穗在下面,形成&二层楼&的现象。
  2.分蘖增多。病株分率一般比健株多一倍以上,健株分蘖2-4个,病株4-10个,甚至可多达20-40个分蘖。矮化与多分蘖的症状变化很大,除取决于寄主与病菌的基因型外,与侵染的时间及程度密切相关。
  3.小花增多。一般健穗每小穗的小花为3-5个,病穗小花为5-7个,甚至11个,使病穗宽大、紧密。有芒芒外张。
  4.粒近球形,较硬,不易压破,破碎后呈块状。在小麦生长后期,如水分多病粒可胀破,使孢子外溢,干燥后形成不规则的硬块。
  生物特性
  冬孢子萌发需要长期低温与光照、萌发温度为最低-2℃,最适3-8℃,最高低于15℃。在最适宜的5C光照条件下,至少3周才开始萌发,最高萌发率出现在6-8周。孢子若先在5C培育3-4周,再移至0--2℃,在短时间内便可大量萌发。孢子萌发不需游离水,在最大持水量35%-88%时都可萌发。
  用萌发的冬孢子接种小麦,在0-10℃,甚至15-20℃,可获得成功,但侵染的适温为5℃。接种期湿度大利于侵染,在空气相对湿度67%-100%时都能侵染。
  冬孢子萌发长出很短的先菌丝,其顶端轮生8-20个(最多达28-66个)线形小施于,小孢子可成对进行H形结合,产生纤细的侵染丝次生小孢子、当条件不适宜时,冬孢子萌发不规则,先菌丝很长,并且分枝,延迟了小孢子的产生。
病菌存在生理分化,美国1976年报道有17个生理小种,以后又鉴定出许多其他的致病类型。
  传染途径
  病菌主要随土壤传播,带菌的、粮食也能进行远距离传播。冬孢子粉在土壤中至少存活3年,完整病粒中的冬孢子可存活3-10年。孢子经家畜消化道仍能萌发。病粒经120℃
30min干热处理仍有萌芽力,80℃ 20min湿热处理能杀死孢子。
  落入土壤表层的冬孢子,在冬麦播种后陆续萌发侵染麦苗,侵染期可延续3-4个月(美国西部从12月至次年4月,多集中在l-2月)。在雪下土表温-2-2℃范围内冬孢子能继续萌发侵染,温度不利时前发暂停或延缓。萌发的冬孢子遇干燥条件,30天仍保持侵染力。小孢子在-5-5℃可存活8-12周。在小麦生长期中,只要具有幼嫩的分蘖就较为感病。
  病菌的双核菌丝穿透幼嫩麦苗进行系统侵染,菌丝在细胞间生长,于小麦拔节前到达生长点,并遍及顶端组织,不干扰寄主正常生理,寄主子房组织分化时,病菌从缓慢营养生长转为快速生殖生长,使小麦籽粒完全被各孢子所取代。
  小麦矮腥的发生是突发性的,凡降雪早、雪层厚、积雪期长的地区和年份病害大量发生。在大多数病区这种条件不是每年都有,因此发病率可从多数年份的微量发生到流行年份的发病率60%以上。矮腥的发生、流行与降雪密切相关,但是在虽无积雪,有持续低温(5℃)的地区也可发生。在北京室外播种冬小麦,土表接种冬孢子获得病穗。土壤板结、浅播、早播利于发病,迟播病轻,春麦不发病。
  防治方法
  1.病症检查。样品经长孔筛(l.75mm&20mm)或圆孔套筛(1.5mm、2.5mm)过筛,仔细检查有无病粒及其碎片,对可疑物进行镜检。
  2. 洗涤检查。取 50g样品放入三角瓶内,加 100ml灭菌水振荡
5min,将是浮液倒入离心管,以1000r/min离心5min弃去上清液,加入数滴席尔氏液(Shear),制片镜检。洗涤时加入l-2滴吐温20则效果更好;制片时须用席尔氏液为浮载剂,以避免孢子的胶质鞘变形;测量孢子时最好用油镜(1000倍)可减少误差。每个样品检查25-30个孢子,记录孢子的网脊高、胶鞘厚、网目大、孢子及不育孢的大小。一般矮腥孢子的网脊高在l.5pm以上.而网腥孢子的网脊高多在1.2pm以内。
  3.冬孢子自发荧光鉴定。发现病粒或碎片时,以灭菌水制成孢子悬液滴至载玻片上,自然干燥后以无荧光浸没油为浮载剂制片,在落射荧光显微镜(激发滤片485nm,屏障滤片520nm)下观测200个冬孢子的自发荧光。一般矮腥冬孢子的网纹立即发出澄黄至黄绿色荧光,而网腥冬孢子的网纹无荧光或荧光率很低。
  4.冬孢子萌发检查。当冬孢子的形态测量结果交叉重叠不易区分矮腥、网腥,而孢子量又充足时,可进一步用孢子萌芽方法来鉴别。将孢子悬液接种到3%水琼脂平板上,分别放置在5℃光照和17℃黑暗下培育。小麦矮腥冬孢子在17℃无光条件下不萌发,在5℃光照条件下至少3周才开始萌发,而网腥冬孢子在17℃无光及5℃光照条件下,1周左右便可萌发。
免责声明:本文全部或部分文章和信息均来源于互联网,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植物网无关。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本站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对使用本站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站不作任何承诺。
今日20篇,总计17064篇
今日22篇,总计11365篇
今日28篇,总计9200篇
今日7篇,总计7368篇
今日15篇,总计7076篇
今日16篇,总计2470篇
今日4篇,总计2378篇
今日9篇,总计2292篇
今日11篇,总计2208篇
今日6篇,总计1815篇
今日5篇,总计1297篇
今日5篇,总计1087篇
今日5篇,总计1021篇
今日6篇,总计990篇
今日6篇,总计942篇
今日5篇,总计700篇
今日7篇,总计590篇
今日0篇,总计401篇
今日0篇,总计215篇
今日0篇,总计57篇
/*右侧浮动置顶条*/
/*搜狗转化次数统计*/小麦散黑穗病发生与防治技术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165;0.50
&&&#165;1.00
&&&#165;0.50
&&&#165;0.50
&&&#165;0.50
&&&#165;0.50
&&&#165;0.50
&&&#165;0.5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小麦散黑穗病发生与防治技术
小&#8203;麦&#8203;散&#8203;黑&#8203;穗&#8203;病&#8203;的&#8203;防&#8203;治&#8203;以&#8203;及&#8203;技&#8203;术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麦病害图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