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教师用书招聘的教育综合知识用书能用去年的书吗?

打开微信扫一扫
孔网客户端
安卓版苹果版扫描下载
华图2015年福建教师招聘考试用书《教育综合知识(中小学通用)》专用教材
开&&&&&&本:8开
页&&&&&&数:
字&&&&&&数:
I&&S&&B&&N:4
售&&&&&&价:23.00元
原书售价:48元
品&&&&&&相:
运&&&&&&费:北京市海淀区
快递:6.00元
上书时间:
购买数量:
(库存298件)
商品分类:
关 键 字:
详细描述:
主编简介&&&&《福建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编委会是华图教育集团为编写本教材而专门建立的,其中选聘了多位不同学科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以期为参加教师招聘考试的考生提供最具代表性、最权威的服务。&目录&&&&2014年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考试大纲&&&&模块一&&时事政治&&&&&&&&考情预览&&&&&&&&考点串讲&&&&&&&&第一节&&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考点一&&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时政方面)(了解)&&&&&&&&&&&&考点二&&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教育方面)(了解)&&&&&&&&第二节&&2013年5月至2014年3月期间国内外重大时事&&&&&&&&&&&&考点一&&国内重大时事(了解)&&&&&&&&&&&&考点二&&国际重大时事(了解)&&&&&&&&模块题库&&&&模块二&&教育法律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第一节&&教育法律法规&&&&&&&&&&&&考点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了解)&&&&&&&&&&&&考点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修订)(了解)&&&&&&&&&&&&考点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了解)&&&&&&&&&&&&考点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了解)&&&&&&&&&&&&考点五&&《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了解)&&&&&&&&&&&&考点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摘要)(了解)&&&&&&&&&&&&考点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摘要)(了解)&&&&&&&&&&&&考点八&&《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摘要)(了解)&&&&&&&&&&&&考点九&&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了解)&&&&&&&&&&&&考点十&&教育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了解)&&&&&&&&&&&&考点十一&&《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了解)&&&&&&&&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考点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和基本内容(识记)&&&&&&&&&&&&考点二&&加强师德修养的途径、方法(识记)&&&&&&&&&&&&考点三&&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了解)&&&&&&&&&&&&考点四&&福建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了解)&&&&&&&&模块题库&&&&模块三&&教育学&&&&&&&&考情预览&&&&&&&&考点串讲&&&&&&&&第一节&&教育学及其发展&&&&&&&&&&&&考点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识记)&&&&&&&&&&&&考点二&&教育学的萌芽阶段(识记)&&&&&&&&&&&&考点三&&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建立(识记)&&&&&&&&&&&&考点四&&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识记)&&&&&&&&&&&&考点五&&当代教育学理论的发展(识记)&&&&&&&&第二节&&教育及其发展&&&&&&&&&&&&考点一&&教育的概念及其本质属性(识记)&&&&&&&&&&&&考点二&&教育的起源(识记)&&&&&&&&&&&&考点三&&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考点四&&教育的发展阶段(识记)&&&&&&&&第三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考点一&&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理解)&&&&&&&&&&&&考点二&&教育与科技、文化的关系(了解)&&&&&&&&&&&&考点三&&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理解)&&&&&&&&第四节&&教育与个体发展&&&&&&&&&&&&考点一&&个体身心发展的含义(识记)&&&&&&&&&&&&考点二&&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识记)&&&&&&&&&&&&考点三&&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掌握)&&&&&&&&&&&&考点四&&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掌握)&&&&&&&&第五节&&教育目的&&&&&&&&&&&&考点一&&教育目的及其功能(理解)&&&&&&&&&&&&考点二&&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掌握)&&&&&&&&&&&&考点三&&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及其组成部分(识记)&&&&&&&&&&&&考点四&&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理解)&&&&&&&&第六节&&学校教育制度&&&&&&&&&&&&考点一&&学校教育制度及其发展(识记)&&&&&&&&&&&&考点二&&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掌握)&&&&&&&&第七节&&教师与学生&&&&&&&&&&&&考点一&&教师的职业角色(掌握)&&&&&&&&&&&&考点二&&教师劳动的特点(识记)&&&&&&&&&&&&考点三&&教师的素养(掌握)&&&&&&&&&&&&考点四&&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理解)&&&&&&&&&&&&考点五&&学生的特点(了解)&&&&&&&&&&&&考点六&&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观(理解)&&&&&&&&&&&&考点七&&师生关系的意义(了解)&&&&&&&&&&&&考点八&&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掌握)&&&&&&&&&&&&考点九&&新课程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掌握)&&&&&&&&第八节&&课程&&&&&&&&&&&&考点一&&课程及其意义(理解)&&&&&&&&&&&&考点二&&课程类型(掌握)&&&&&&&&&&&&考点三&&制约课程的因素(了解)&&&&&&&&&&&&考点四&&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了解)&&&&&&&&&&&&考点五&&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识记)&&&&&&&&&&&&考点六&&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与特征(理解)&&&&&&&&&&&&考点七&&课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了解)&&&&&&&&第九节&&教学&&&&&&&&&&&&考点一&&教学的意义与任务(了解)&&&&&&&&&&&&考点二&&教学过程的本质(理解)&&&&&&&&&&&&考点三&&教学过程的规律(掌握)&&&&&&&&&&&&考点四&&教学原则及其运用(掌握)&&&&&&&&&&&&考点五&&教学方法及其运用(掌握)&&&&&&&&&&&&考点六&&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实施要求(理解)&&&&&&&&&&&&考点七&&教学组织形式(掌握)&&&&&&&&&&&&考点八&&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理解)&&&&&&&&第十节&&教育评价&&&&&&&&&&&&考点一&&教育评价及其作用(掌握)&&&&&&&&&&&&考点二&&教育评价的主要类型和方法(理解)&&&&&&&&&&&&考点三&&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评价(理解)&&&&&&&&第十一节&&思想品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考点一&&德育及其意义(了解)&&&&&&&&&&&&考点二&&德育的目标与内容(理解)&&&&&&&&&&&&考点三&&德育过程的规律(识记)&&&&&&&&&&&&考点四&&德育原则及其运用(识记)&&&&&&&&&&&&考点五&&德育方法及其运用(掌握)&&&&&&&&&&&&考点六&&德育的途径(掌握)&&&&&&&&&&&&考点七&&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任务(了解)&&&&&&&&&&&&考点八&&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掌握)&&&&&&&&第十二节&&课外活动&&&&&&&&&&&&考点一&&课外活动及其意义、任务(了解)&&&&&&&&&&&&考点二&&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了解)&&&&&&&&&&&&考点三&&课外活动的组织(了解)&&&&&&&&模块题库&&&&模块四&&心理学&&&&&&&&考情预览&&&&&&&&考点串讲&&&&&&&&第一节&&认知发展与教育&&&&&&&&&&&&考点一&&感知觉(理解)&&&&&&&&&&&&考点二&&记忆(理解)&&&&&&&&&&&&考点三&&想象(理解)&&&&&&&&&&&&考点四&&思维(理解)&&&&&&&&&&&&考点五&&问题及问题解决(掌握)&&&&&&&&&&&&考点六&&注意(识记)&&&&&&&&&&&&考点七&&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掌握)&&&&&&&&第二节&&情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考点一&&情绪、情感及其功能(识记)&&&&&&&&&&&&考点二&&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与教育(理解)&&&&&&&&&&&&考点三&&意志及其品质(识记)&&&&&&&&&&&&考点四&&学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理解)&&&&&&&&第三节&&个性发展与教育&&&&&&&&&&&&考点一&&需要(识记)&&&&&&&&&&&&考点二&&兴趣(了解)&&&&&&&&&&&&考点三&&能力(识记)&&&&&&&&&&&&考点四&&气质(理解)&&&&&&&&&&&&考点五&&性格(理解)&&&&&&&&&&&&考点六&&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意义(掌握)&&&&&&&&第四节&&学习心理与教育&&&&&&&&&&&&考点一&&学习及其分类(了解)&&&&&&&&&&&&考点二&&学习的基本理论(掌握)&&&&&&&&&&&&考点三&&学习动机(识记)&&&&&&&&&&&&考点四&&迁移(掌握)&&&&&&&&&&&&考点五&&知识的学习(识记)&&&&&&&&&&&&考点六&&操作技能的学习(理解)&&&&&&&&&&&&考点七&&学习策略(识记)&&&&&&&&&&&&考点八&&如何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掌握)&&&&&&&&第五节&&品德心理与教育&&&&&&&&&&&&考点一&&品德的心理结构(了解)&&&&&&&&&&&&考点二&&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识记)&&&&&&&&&&&&考点三&&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掌握)&&&&&&&&&&&&考点四&&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识记)&&&&&&&&&&&&考点五&&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识记)&&&&&&&&第六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考点一&&心理健康的内涵(理解)&&&&&&&&&&&&考点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了解)&&&&&&&&&&&&考点三&&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识记)&&&&&&&&&&&&考点四&&心理辅导及其目标(理解)&&&&&&&&&&&&考点五&&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掌握)&&&&&&&&第七节&&教师心理&&&&&&&&&&&&考点一&&教师成长的阶段和途径(识记)&&&&&&&&&&&&考点二&&教师威信的形成与发展(了解)&&&&&&&&&&&&考点三&&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区别(理解)&&&&&&&&模块题库&&&&附录&&&&&&&&2015年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预测试卷一&&&&&&&&参考答案及解析&&&&&&&&2015年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预测试卷二&&&&&&&&参考答案及解析&文摘&模块三&&教育学第四节&&教育与个体发展考点一&个体身心发展的含义(识记)&&&&个体发展是指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身体和心理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是教育的直接目的。个体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理的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机体的正常发育,即身体的结构形态的健全发展;另一方面指体质的增强,即生理机能的增强,包括各器官系统生理机能增强。&&&&二是心理的发展,包括认知和意向两方面的发展,认知的发展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方面的能力的发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发展;意向发展,指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的发展,以及与之相关的思想品德的发展。&&&&考点二&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识记)&&&&(一)内发论&&&&内发论者认为人的身心发展是由个体内部所固有的自然因素预先决定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是由人的生理机制决定的。&&&&1.中国古代的内发论的代表首推孟子。他认为,人的本性中就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端,这是仁、义、礼、智四种基本品性的根源,人只要善于修身养性,向内寻求,这些品性就能得到发展。&&&&2.现代西方的内发论者进一步从人的机体需要和物质因素来说明内发论。如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3.当代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做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4.心理学家格塞尔则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他认为,人的发展受基因决定的特定的顺序支配,完成了一定顺序后机体达到成熟,教育要想通过外部训练抢在成熟的时间表前面形成某种能力是低效的甚至是徒劳的。格塞尔不仅认为人的机体机能发展程序受到生长规律的制约,而且“所有其他的能力,包括道德都受成长规律支配”。&&&&内发论的贡献在于引导人们去认识人的内在力量,研究人的内部需要和内在的发展机制,但是它强调人的内在因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忽略了外在因素对人的影响,忽略了环境、人的能动性以及教育等的作用。&&&&(二)外铄论&&&&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环境、他人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等外在的力量决定的。&&&&1.我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是荀子的性恶论。&&&&2.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犹如一块白板,它本身没有内容,可以任人涂抹,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3.外铄论的另一个典型代表是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他甚至这样说:给他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的祖先状况如何,他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各种类型的人,从领袖到小偷。&&&&由于外铄论者强调外部力量的作用,故一般都注重教育的价值,对教育在改造人的本性,形成社会所要求的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都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他们关注的重点是人的学习:学习什么和怎样才能有效地学习。但外铄论者由于过分强调外部环境因素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而忽视了遗传的作用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三)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等)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的发展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没有个体的积极参与、不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个体的发展不可能实现。在主客观条件大致相同的情况下,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对人的发展有着决定性意义。&&&&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启发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正确处理好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重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真题链接】&&&&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等,持这种观点的教育家是()。&&&&A.&孟子&&&&B.&荀子&&&&C.&格塞尔&&&&D.&威尔逊&&&&【答案】&B&&&&【解析】&荀子是性恶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生来就是恶的,需要外在力量加以调教。孟子、格塞尔、威尔逊是内发论的代表人物,认为人的发展依靠人的本性和内在力量。&&&&考点三&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掌握)&&&&(一)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1.儿童从出生到成人,他们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如身体的发展遵循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从骨骼到肌肉的发展规律;心理的发展遵循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由一般情感到复杂情感的发展规律。&&&&2.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了我们的教育活动必须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等顺序逐渐前进。“揠苗助长”“陵节而施”都是有悖于身心发展规律的。&&&&(二)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1.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2.不同发展阶段之间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上一阶段的发展水平影响下一阶段发展方向的选择。因此,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阶段的年龄特征和主要矛盾,不同年龄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例如,对少年期的学生,我们在教学上要特别注意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对青年期的学生,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辩证逻辑的思维能力。同时还应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引渡”工作。&&&&【真题链接】&&&&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决定了教育工作要遵循的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是()。&&&&A.&顺序性&&&&B.&阶段性C.&稳定性&&&&D.&个别差异性&&&&【答案】&B&&&&【解析】&本题需要把握的关键词是“年龄特点”,对应的选项是阶段性。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所表现出的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的不同发展任务。&&&&(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1.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例如:青少年的身高和体重有两个生长的高峰期。其次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如:生理方面的神经系统、淋巴系统成熟在先,生殖系统成熟在后。心理方面的感知成熟在先,思维成熟在后,情感成熟则更晚。&&&&2.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我们的教育要善于抓住发展关键期。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生理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内,对个体某一方面的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成效,并能充分发挥个体这一方面的潜力,错过了关键期,训练的效果就会降低,甚至永远无法补偿。如:2—3岁是口语学习的最佳时期,4—5岁是书面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期,5岁左右是学习乐器的最佳时期,10岁之前就应该开始外语的学习。&&&&【真题链接】&&&&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因此教育要()。&&&&A.&因材施教B.&循序渐进&&&&C.&抓关键期D.&扬长避短&&&&【答案】&C&&&&【解析】&人的发展速度在整个发展进程中不是匀速前进的,而是呈现出加速与平缓交替发展的状态。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教育要掌握和利用人的发展的成熟机制,抓住发展的关键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健康地成长。所以本题选C。&&&&(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1.互补性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技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挥得到补偿;其次,人的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也具有互补性。&&&&2.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者首先要帮助全体学生,特别是生理或心理技能方面有障碍、学业成绩落后的学生树立起信心,相信他们可以通过某方面的补偿性发展达到一般正常人的水平;其次,要帮助学生学会发挥优势,长善救失,通过自己的精神力量的发展达到身心的协调。&&&&(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1.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除了在生理、心理上具有共同的、典型的特征之外,在兴趣、爱好、意志、性格等方面存在着与他人不同的地方,称为个别差异。个别差异包括外部差异和内部差异。外部差异包括身高、体重、体质、身体发育状况等;内部差异包括认知能力差异、兴趣爱好、个性等。&&&&2.学生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者必须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即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受教育者的个别差异和具体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全面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系统掌握其成长发展的资料,注意对个别学生进行特殊培训,采取弹性教学制度等教学组织形式等。&&&&考点四&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掌握)&&&&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非常多,但最主要的是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等方面,这几个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一)遗传&&&&遗传素质在个体身心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遗传素质是指个体从上代继承下来的一些天赋特点,包括一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征,如机体的特点、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首先,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如果没有这些生理条件,人的身心发展就无从实现。其次,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心理学家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的爬梯试验证明,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水平及阶段。再次,人的遗传素质是有差异的,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人的体态、感官和神经活动的类型上。最后,遗传素质又具有可塑性。人的遗传素质会随着外界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的介入而发生变化。&&&&(二)环境&&&&环境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全部外在因素的总和,所有不以培养人为目标的外界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例如社会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亲戚、朋友的交往都可以看做是环境的影响。个体身心的发展离不开外界环境的影响。首先,外部社会环境是个体身心发展、成熟的客观条件,对人一生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如果说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那么社会环境的影响则能把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我国古代的荀子就很重视环境对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他提出:“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其次,环境对人的作用离不开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对于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三)教育&&&&学校是专门培养人的场所,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育是人的发展最重要的外因,教育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能够排除一些外在不良因素的影响,使年轻一代朝着健康、正面的方向发展。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具有主导作用,其目的性、系统性、专门性和基础性对青少年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学校教育的选择性,对于培养目标的选择,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方式、方法和手段的选择都为青少年儿童的发展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和更多的发展可能性。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学校教育对于个体身心发展的主导作用不是无限的,必须要以遗传素质为基础,以外界环境为条件。因此,我们不能夸大教育的作用,而是应该实事求是地看待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四)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教育和环境对个体身心发展的作用,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即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学生只有把内在的需求和外在的教育、环境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只有不断提高自我意识,不断扩充社会经验、增强人的主观能动性,个体才能自觉地作出选择,制定自己的行动目标,主动地调控、安排自己的行为,从而实现个体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目标。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适时地向学生提出要求,引起学生的内在需求和动机,并鼓励学生采取积极的行动去努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其身心的发展。&&&&【真题链接】&&&&简述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答案】&(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新都商城()提示:其余部分暂略,详情请查阅图书。
您可能感兴趣的商品
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
购物车共有0件商品,合计:0.00元
商品已成功添加到收藏夹!您好,请,&
热门搜索:
您好,请,&
加载中,请稍候...
& 2015年广东教师招聘考试用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材+试卷)2本套餐
折&&&&&&扣: 4折
作  者: 《广东省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专用教材》编委会
出 版 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10
上架时间:
购买数量:
&&商品总价:
  《华图·2015广东省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专用教材: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公共知识)【中小学通用】》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修养、教育政策法律法规等内容。本书针对广东省教师招聘考试考点,精心组织内容,对考试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有针对性的归纳,力求让本书内容在最大程度上与广东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的考点、题型一致,试题的难度与真题保持一致,以帮助考生在复习过程中真正体验考场气氛和把握考试节奏。本教材讲练结合,注重能力提升,针对考试特点,合理安排知识结构。本教材对重点内容进行了标注,一目了然。本书对于考点的重要程度进行了星号标注和波浪线标注,便于考生以该部分知识的重要程度为依据,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合理安排复习时间,提高复习效率。
《华图·2015广东省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专用教材: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历年真题汇编及押题预测试卷》采用“真题+预测试卷”的形式,由5套真题和6套密押试卷组成,每套试卷都有详尽的答案解析。该系列试卷题型多样,包括单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等多种题型。每套试卷在内容上力求囊括广东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知识一科所要求的全部知识点,帮助考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备考效率。
本套餐包括以下2本图书(点击即可进入单本描述):
2014年广州市番禺区教育系统公开招聘
  教师笔试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30分)
  1.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A. 社会制约性 B. 永恒性
  C. 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D. 相对独立性
  2.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B. 德育内容与德育方法之间的矛盾
  C. 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D. 教育者提出的德育目标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3.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帮助学生自己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这是指教师充当()角色。
  A. 管理者 B. 指导者
  C. 知识传授者 D. 研究者
  4.打破传统学科的知识领域,组合两门以上学科知识而构成的课程是()。
  A. 学科课程 B. 显性课程
  C. 综合课程 D. 活动课程
  5.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论的根本分歧在于是以书本知识为中心还是以()为中心。
  A. 社会 B. 活动
  C. 儿童 D. 经验
  6.“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句话反映了()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A. 环境因素 B. 遗传因素
  C. 教育活动 D. 个体因素
  7.涂尔干说:“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化,在我们每个人中,建成一个社会的我,这便是教育的目的。”这句话反映了()。
  A. 个人本位论 B. 教育无目的论
  C. 社会本位论 D. 生活目的论
  8.万绿丛中一点红,“红”很容易被人们区分出来,这种知觉特性是()。
  A. 理解性 B. 选择性
  C. 恒常性 D. 整体性
  9.在教育工作中要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是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
  A. 差异性 B. 顺序性
  C. 不平衡性 D. 稳定性
  10. 问题解决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对当前问题解决的心理准备状态,称为()。
  A. 知识表征 B. 原型启发
  C. 心理定势 D. 功能因素
  11.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所描述的心理冲突是()。
  A. 双趋冲突 B. 双避冲突
  C. 趋避冲突 D. 单趋冲突
  12. 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显现()趋势。
  A. 先慢后快 B. 倒U形曲线
  C. 先快后慢 D. U形曲线
  13. 小王毕业后成为某中学老师,他要求自己的行为与教师角色行为一致。这时他所处的态度阶段属于()。
  A. 服从阶段 B. 认同阶段
  C. 内化阶段 D. 自动化阶段
  14. 个体依据对自身能力、环境等方面的评估而为自己确立的发展目标是()。
  A. 成就动机 B. 期望动机
  C. 抱负水平 D. 动机水平
  15. 一个孩子认为故意打破一个杯子比不小心打破10个杯子应该受到的惩罚更大,他的道德评价能力发展水平所属阶段是()。
  A. 从他律到自律 B. 从评价他人到评价自己
  C. 从效果到动机 D. 从片面到全面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6. 我国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公益性、统一性的特点。()
  17. 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18. 教学过程就是进行智育的过程,教学任务是发展学生智力。()
  19. “知之深,爱之切”说明了认知对情感的促进作用。()
  20. “隐性课程”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
  21. 学习动机强度适中,学习效率才高。()
  22. 为了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教师应努力使全班同学的学习风格趋于一致。()
  23. 相关背景知识的学习有利于长时记忆。()
  24. 灵感和顿悟属于发散性思维。()
  25. 教育现代化就是学校设施、设备的现代化。()
  三、填空题(每空2.5分,共10分)
  26. 未成年人代表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我国专门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法律是和。
  27. 近年来,广州市番禺区在全区中小学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中小学课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2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和规范字。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29. 最先获得的信息资料对于人形成印象有重要作用,这一心理效应称为“首因效应”。简述“首因效应”在教学中的应用。
  30. 有学生认为,“实施义务教育是政府的事,与我无关!”请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相关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五、案例分析题(14分)
  31. 一位物理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把一块铁块和一块木块放在水里,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回答:“铁块沉下去,木块浮在水面。”教师接着问:“为什么呢?”学生回答:“因为铁块重。”教师又问:“而钢铁制的巨轮也很重,为什么浮在水面上呢?”这一问,学生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开始积极地思考。之后,教师引出“阿基米德原理”。
  问题:这一教学案例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在教学中如何运用这一原则?
  六、教学设计题(20分)
  32. 近年来,国内中小学流行微课教学,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一般时间为5—10分钟。一节优秀的微课,包括合理的教学目标、科学的教学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动感的教学流程和有效的教学评价等。微课设计是中小学教师基本素养的要求和体现。
  问题:请你就正在任教或将要任教(应聘职位)的学科,设计一节微课。
  要求:1. 写出微课的主题(你所选择的学科知识或教学环节);
  2. 写出微课的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的分析)、教学资源、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
  3. 要体现应聘学科的特点;
  4. 不少于800字。
  2014年广东省粤东西北地区乡镇事业单位
  专项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类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判断题:共20题,请在说法正确的括号内打√,在说法错误的括号内打×。(20分)
  1.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2.按照马克思的观点,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现象,在其他动物界则没有。()
  3.根据教育的定义,“教育”就是“学习”“灌输”和“惩罚”。()
  4.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
  5.教育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具有独立于政治、经济等其他社会现象的特性,所以,教育既受到政治、经济等社会因素的制约,又具有教育自身的独立性。()
  6.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是无条件的、万能的。()
  7.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所以教育必须被动迁就儿童身心发展的现有水平和特点。()
  8.在我国,教育方针、教育政策等同于教育目的。()
  9.“人的全面发展”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而不是指一个人事事都懂,样样都会,精神实质是指人在发展上的自由、自主、和谐、丰富和变化。()
  10. 主张教育应该以个人需要为根本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的理论是个人本位论的教育目的理论。()
  11. 学校各项活动的发生、展开和变革都取决于教育活动中的人,其中,教师与学生是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是最重要的因素。()
  1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的、持续的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这句话说明,教师职业是一种以教书育人为职责的专业性职业。()
  13. 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为维护教师的社会地位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保障。()
  14. 教师是在各级各类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中学习的人,他们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
  15. 社会、知识和家长是制约课程改革的重要因素。()
  16. 学校参照国家课程标准、地方课程框架和本校学生发展需要和兴趣而开发的,旨在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属于校本课程。()
  17. 掌握知识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因此,掌握的知识越多,智力发展水平就越高。()
  18. 谈话法属于启发式教学法,而讲授法属于注入式教学法。()
  19.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流中形成的,教育者应该把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作为德育过程的基础。()
  20.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内部矛盾向积极方向转化的过程。()
  21. 班主任要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是教育部在新时代对班主任提出的要求。()
  22.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并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23.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重视人自身的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24. 一个人只有在躯体、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方面都健康,才算是完全健康的。()
  25. 如果一个人的智商是100,说明他的智力处于超常水平。()
  26. 紧张、焦虑、恐惧等消极情绪的出现,对身心健康是有害无益的,应该尽量压抑这类情绪。()
  27. 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是呈正相关关系,动机强度越高,工作效率就越高;反之,动机强度越低,则工作效率也越低。()
  28. 人格是在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的。()
  29. “一样米养百样人”这句话体现了人格的独特性。()
  30. 自然发生的正常的意识状态包括醒觉状态、睡眠状态、做梦状态、催眠状态、冥想状态等。()
  二、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上涂黑。(50分)
  31. 在中外的教育史上,教育被看作是()。
  A. 产生思想的活动 B. 培养人的活动
  C. 锻炼身体的活动 D. 培养品德的活动
  32. 一般来说,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解释教育规律的科学体系是()。
  A. 教育学 B. 教育心理学
  C. 教学论 D. 课程论
  33. 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战国时代儒学思想家撰写的()。
  A. 《中庸》 B. 《尚书》
  C. 《学记》 D. 《朱子语录》
  34.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弟子们编撰的言论记录集里面,该对话集是()。
  A. 《春秋》 B. 《尚书》
  C. 《诗经》 D. 《论语》
  35. 1806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被誉为第一部具有独立学科形态的教育学著作,其作者是德国教育学家()。
  A. 康德 B. 夸美纽斯
  C. 杜威 D. 赫尔巴特
  36. 在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中,教育发挥的作用是()。
  A. 彻底改造 B. 决定
  C. 中介转化 D. 激化
  37. 相对于影响人的发展的其他因素,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 社会教育 B. 学校教育
  C. 政治教育 D. 法制教育
  38. 我国学校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中存在“满堂灌”“题海战术”“加班加点”“时间加汗水”等学生负担过重的现象,不管造成这些教育现象的原因是什么,都违背了现代教育的()。
  A. 人道性原则 B. 个性原则
  C. 创造性原则 D. 民主原则
  39.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必须坚持()。
  A. 完整发展 B. 和谐发展
  C. 取长补短 D. 循序渐进
  40. 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受制于()。
  A. 生产力 B. 政治
  C. 文化 D. 社会
  41. 教育能够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和促进政治民主化,这体现了教育的()。
  A. 经济功能 B. 政治功能
  C. 文化功能 D. 发展功能
  42. 教育的文化功能表现为传递和保存文化、改造文化和()。
  A. 仰慕文化 B. 活化文化
  C. 敬重文化 D. 遵守文化
  43. 在我国,教育目的最基本的理论基础是()。
  A. 社会本位理论 B. 个人本位理论
  C.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D. 教育改革与发展理论
  44. 教育幽默是一种()。
  A. 教育方法 B. 教育质量
  C. 教育艺术 D. 教育思想
  45. 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中,为其他方面的教育活动提供科学知识与智慧基础的是()。
  A. 德育 B. 智育
  C. 美育 D. 劳动技术教育
  46. 爱因斯坦认为:“只教给人一种专门知识、技术是不够的,专门知识和技术虽然使人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给他以一个和谐的人格,最重要的是,人要借着教育得到对事物及人生价值的了解和感觉,人必须对从属于道德性质的美和善有亲切的感觉,对于人类的各种动机、各种期望、各种痛苦有了解,才能和别的个人和社会有合适的关系。”爱因斯坦的上述看法反映的教育目的观是()。
  A. 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 B. 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
  C. 实用主义教育目的观 D. 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
  47. 教师教好所教学科的基础条件是()。
  A. 职业道德 B. 科学素养
  C. 学科知识 D. 文化素养
  48. 教师专业化标准的根本体现和核心是()。
  A. 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 B. 法规保障
  C. 政策保障 D. 领导重视
  49. 在现代教育中,教育活动的重心由教师转向()。
  A. 学校 B. 学生
  C. 学习 D. 教材
  50. 现代学生观承认儿童是独立的人,尊重儿童的人格与权利,确立了()。
  A. 教师优先原则 B. 儿童优先原则
  C. 教学优先原则 D. 游戏原则
  51. 教育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对人际关系是()。
  A. 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B.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C. 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
  D.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52. 布鲁纳认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A. 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 综合课程理论
  C. 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53. 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设计的课程称为()。
  A. 经验课程 B. 综合课程
  C. 分科课程 D. 辅修课程
  54. 子曰:“学而时习之。”这句话体现了教学中的()。
  A. 启发性原则 B. 因材施教原则
  C. 循序渐进原则 D. 巩固性原则
  55. 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的教育家是()。
  A. 皮亚杰 B. 维果茨基
  C. 赞可夫 D. 赫尔巴特
  56. 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该教师遵循的教学原则是()。
  A. 启发性原则 B. 直观性原则
  C. 循序渐进原则 D.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57. 我国学校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
  A. 个别教学 B. 小组教学
  C. 现场教学 D. 班级授课制
  58. 将学生的各种有关表现的作品及其他证据收集起来,展示学生学习和进步状况的评价方法叫()。
  A. 档案袋评价法 B. 调查法
  C. 测验法 D. 实验法
  59.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 学生认识深和认识浅的矛盾
  B. 社会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家庭德育要求的矛盾
  C. 教育者提出的德育目标要求和受教育者现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D. 学生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矛盾
  60. 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的代表人物是()。
  A. 杜威 B. 马卡连柯
  C. 班杜拉 D. 科尔伯格
  61. 台湾作家三毛小时候数学总是考不好,有一次数学老师给了一份很难的考题给她做,结果她交了白卷,后来,数学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讽刺三毛,说她最喜欢吃鸭蛋,并在三毛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大黑圈示众。从此,三毛离开了学校,把自己封闭在家里,这位数学老师的做法主要违背了()。
  A. 理论联系实际相结合原则
  B. 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C. 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D. 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62. “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运用了德育方法中的()。
  A. 陶冶教育 B. 榜样示范
  C. 实际锻炼 D. 品德评价
  63. 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最基本途径是()。
  A. 各学科教学 B. 社会实践活动
  C. 班主任工作 D. 少先队和共青团活动
  64. 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是()。
  A. 教育学生做好功课 B.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C. 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D. 协调学校与家庭的关系教育
  65. 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基本方法是()。
  A. 考核法 B. 观察法
  C. 问卷法 D. 测量法
  66. 标志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事件是()。
  A. 德国学者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B. 俄国学者巴甫洛夫提出条件反射学说
  C. 瑞士学者皮亚杰通过一系列实验,提出儿童认知发展规律
  D. 美国学者詹姆斯发表经典心理学著作《心理学原理》
  67. 衡量心理测验或实验研究得到的数据是否具有一致性或可靠性的指标是()。
  A. 信度 B. 效度
  C. 难度 D. 区分度
  68. 学生们正在教室上课,突然一只小麻雀从窗边飞过,大家不约而同地转过头去,这种现象叫作()。
  A. 有意注意 B. 无意注意
  C. 有意后注意 D. 集中注意
  69. 复习时,用红色笔画出书中重点是利用了知觉的()。
  A. 整体性 B. 理解性
  C. 选择性 D. 恒常性
  70. 久未谋面的朋友出现在人群中,能够一眼把他辨认出来,这种现象属于()。
  A. 识记 B. 学习法
  C. 再认 D. 编码
  71. 我们常说的“尊老爱幼”“爱护公物”,指的并不是某一个具体的人或物,而是具有共同特性的一类事物,这反映出思维的()。
  A. 具体性 B. 发散性
  C. 间接性 D. 概括性
  72. 感觉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心理过程,是所有心理活动最重要的开端。有了感觉,人们才能知道周围世界的明暗、色彩、声响、味道、触碰、痛痒等,也才知道自己身体变化引起的饥、渴、眩晕、胃痛等。感觉反映了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
  A. 典型属性 B. 整体属性
  C. 个别属性 D. 外显属性
  73. 小王擅长逻辑推理,但缺乏音乐才能;小李擅长绘画,但在数学计算方面表现较差。这反映出不同个体智力的()。
  A. 结构差异 B. 发展速度差异
  C. 发展水平差异 D. 发展过程差异
  74. 小明因为失恋而痛苦万分,但他并没有因此消沉下去,而是把失恋的痛苦转化为勤奋学习的动力,将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中,证明自己的能力。这种反应属于情绪管理策略中的()。
  A. 放松法 B. 宣泄法
  C. 升华法 D. 暗示法
  75. 美国学者艾利斯创立的合理情绪疗法认为,人的情绪是由其观念决定的,合理的观念导致健康、积极的情绪,不合理的观念导致负向、消极的情绪。他提出了ABC理论来解释人的行为,其中的B指的是()。
  A. 诱发性事件
  B. 事件造成的情绪结果
  C. 修正后的新观念
  D. 对事件的观念
  76. 小琳的妈妈承诺她,只要期末考试成绩进入全班前10名,就奖励一个她很喜欢的泰迪熊。小琳为了得到妈妈的奖励而产生努力学习的动机,这种动机属于()。
  A. 主导动机 B. 从属动机
  C. 内部动机 D. 外部动机
  77. “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这说明情绪具有()。
  A. 信号功能 B. 健康功能
  C. 激励功能 D. 调控功能
  78. 《红楼梦》中林黛玉多愁善感,孤僻内向,其气质属于()。
  A. 胆汁质 B. 多血质
  C. 黏液质 D. 抑郁质
  79. 投射测验测量了人格的哪一个层面?()
  A. 意识层面 B. 主观层面
  C. 无意识层面 D. 客观层面
  80. 学校教育者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与规律,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运用心理学等专业知识技能,设计与组织各种教育性活动,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挥个人潜能,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过程叫作()。
  A. 心理活动 B. 心理治疗
  C. 心理咨询 D. 心理辅导
  三、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给出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多选,少选,错选均不给分,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上涂黑。(20分)
  81. 教育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整体系统,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有()。
  A. 教育者 B. 教育内容
  C. 教育手段 D. 受教育者
  82. 关于对教育起源的认识,传统上具有代表性观点的有()。
  A. 地理起源说 B. 生物起源说
  C. 心理起源说 D. 劳动起源说
  83. 总的来说,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有()。
  A. 遗传 B. 环境
  C. 个体活动 D. 国家
  84. 中小学学校教育的特点表现为()。
  A. 基础性 B. 目的性
  C. 专门性 D. 系统性
  85. 教师劳动的特点包括()。
  A. 系统性 B. 示范性
  C. 学习性 D. 创造性
  86.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有()。
  A. 实验法 B. 练习法
  C. 参观法 D. 实习作业法
  87.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德育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
  B. 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等同于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
  C.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D. 德育过程可以从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任何一个方面开始
  88. 根据记忆过程中信息在记忆中存储时间的长短和编码方式的不同,一般可以把记忆分为()。
  A. 感觉记忆 B. 短时记忆
  C. 知觉记忆 D. 长时记忆
  89. 马斯洛认为,人具有七种基本需要,其中被称为缺失需要的有()。
  A. 生理需要 B. 安全需要
  C. 认知需要 D. 自我实现需要
  90. 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包括()。
  A. 全体性 B. 尊重性
  C. 发展性 D. 保密性
用户咨询(共1条咨询)
总计 1 个记录,共 1 页。
用户评论(共条评论)
个记录,共
售后服务电话:
客服中心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师考编用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