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前赴后继和前仆后继,媲美,挑衅,道听途说,鼠目寸光

模仿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用法,用下列成语造句。心惊肉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头晕目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心翼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6分)七⑴班在学习“狼”专题时开展了以下活动,请你也参与进来,相信你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小题1】活动:知识窗&龙年即将到来,小明随手写出以下文字。请你根据小明的思路,以“狼”为对象,写一个成语,再用这个成语造句。(4分)小时:龙—龙飞凤舞—他的字写得龙飞凤舞,简直无法辨认。狼—&&&&&&&&—&&&&&&&&&&&&&&&&&&&&&&&&&&&&&&&&&&&&&&&&&&&&&&&。【小题2】活动:思辩台&小明在读到 “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时,认为“狼亦黠”“禽兽之变诈”只是文学家蒲松龄的评价。如果从科学的角度来评价这两只狼的举动,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请你帮助小明写出这样的结论。(2分)
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6分)
七⑴班在学习“狼”专题时开展了以下活动,请你也参与进来,相信你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1.活动:知识窗& 龙年即将到来,小明随手写出以下文字。请你根据小明的思路,以“狼”为对象,写一个成语,再用这个成语造句。(4分)
小时:龙—龙飞凤舞—他的字写得龙飞凤舞,简直无法辨认。
狼—&&&&&&&&
—&&&&&&&&&&&&&&&&&&&&&&&&&&&&&&&&&&&&&&
&&&&&&&&&。
2.活动:思辩台& 小明在读到 “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时,认为“狼亦黠”“禽兽之变诈”只是文学家蒲松龄的评价。如果从科学的角度来评价这两只狼的举动,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请你帮助小明写出这样的结论。(2分)
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6分)七⑴班在学习“狼”专题时开展了以下活动,请你也参与进来,相信你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1.活动:知识窗& 龙年即将到来,小明随手写出以下文字。请你根据小明的思路,以“狼”为对象,写一个成语,再用这个成语造句。(4分)小时:龙—龙飞凤舞—他的字写得龙飞凤舞,简直无法辨认。狼—&&&&&&&&—&&&&&&&&&&&&&&&&&&&&&&&&&&&&&&&&&&&&&&&&&&&&&&&。2.活动:思辩台& 小明在读到 “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时,认为“狼亦黠”“禽兽之变诈”只是文学家蒲松龄的评价。如果从科学的角度来评价这两只狼的举动,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请你帮助小明写出这样的结论。(2分)&八年级下册导学案《旅鼠之谜》
八年级下册导学案
13.《旅鼠之谜》
课型:自读&&
审核:八年备课组&&
执笔:王艳凤
1、认知目标:了解作者,了解科学小品文的文体特点,了解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
2、技能目标:理解本文独特的写法,体味其知识性、趣味性。学会生动形象地介绍科学知识,清楚明了的说明复杂事物,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科学理性的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关注社会问题,善于观察生活,热爱自然。
学习重点难点:
(1)把握文意,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
(2)把握本文独特的写法.
一、你认识它吗?叫什么?用书面语介绍一下 &
二、你一定还想知道更多,那就速读《旅鼠之谜》。了解还有那些不知道的?
(一)读一读,写一写,尽量记住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
例如:媲美(p&):美好的程度不相上下;比美。&&
&挑衅(x&n):故意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再接着例举字词写在下面)
(二)积累知识(认真读一读)
科学小品:是科学与文学相结合的一种介绍科学知识的散文小品。“科学小品”篇幅短小,具有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和文学性,善于兼容逻辑抽象思维与艺术形象思维,熔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要而言之,“科学小品”的文学功能,一在窥视科学的素质和科学内含的趣味,二是在发现科学与社会、生活、文化、人生的联系。
三、自己了解了多少,在小组中交流一下,并且共同解决下列问题。
(1)归纳北极旅鼠有几大奥秘?
(2)文中哪些语段对你有所启示:
四、我们在现代文阅读中有个共同的难题就是心里明白,而不会用语言表达。其实,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在于多读多品。好,我们再品读课文第7~16段,试着解决下列问题。
(1)概括这几段所写的内容。
(2)当旅鼠的繁殖达到一定密度时,会出现哪些怪现象?
(3)“所有这些怪现象加在一起,惟一可能而且合理的解释是……”一句中,加点词“可能”能否删去?为什么?
五、积累了阅读方法,怎样组织语言,就不难了吧。如果从全文的角度看,下面的问题怎么回答呢?
(1)课文说,“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尝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讨论一下,课文说得对不对?为什么?
(2)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六、自我检测一下,你的阅读能力怎样?!
阅读下边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美国科普作家、未来学家阿西摩夫在1972年就人口的未来写道:“目前,世界人口正以每日20万或每年7000万的速度增长着……完全有理由担心,到公元2000年,全球人口将超过60亿……如果地球人口继续像现在这样每过35年就增加一倍,那么,到公元2570年人口将增加100
000倍……到公元3550年,人类机体的总质量就会等于地球的质量……到了公元7000年,人类的质量就会等于已知宇宙的质量!……看来很明显,如果目前的趋势持续下去……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恶果。”
1、课文用一系列数字是为了说明(&&&&&&&&&
);本文段用一系列数字是为了说明(&&&&&&&&&&&
2、旅鼠为了减少数量,采用了自杀的方式,自动调节生育,以保持生态平衡,作为会思想的人类,你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过度生育可能造成的恶果呢?
七、课外作业
导学案课题:《旅鼠之谜&&》&&&&&课型:自读展示课
教师寄语:自然法规是最高的法规,是一切法规中最具有强制性的法规。
学习目标:1.了解旅鼠的三大奥秘。
2.学习作者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的写作手法。
重点难点:
学生自己探究课文解答旅鼠之谜,培养探究能力。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介绍旅鼠)
二、检查预习
1.给加横线字注音
媲()美&&
挑衅( )  笃( )信  迷惘( )滑稽(&&
)&&&&&&&&&&&
啮( )齿 
苔藓( )(&&
前赴( )后继
2、解释下列词语
鼠目寸光:
前赴后继:
道听途说:
相辅相成:
3.选择语境说话(选择词语中不少于6个说话)。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写了旅鼠哪几大奥秘?(找出文中标志性的词句)
概括归纳出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
第一大奥秘:&&&&&&&&&&&&&&&&&&&&&&&&&&&&&&&&&&&&&&&&&&&&&&&&&&&&&&
第二大奥秘:&&&&&&&&&&&&&&&&&&&&&&&&&&&&&&&&&&&&&&&&&&&&&&&&&&&&&&
第三大奥秘:&&&&&&&&&&&&&&&&&&&&&&&&&&&&&&&&&&&&&&&&&&&&&&&&&&&&&&
2、从这些难解的奥秘中你获得哪些启示?
&&&&&&&&&&&&&&&&&&&&&&&&&&&&&&&&&&&&&&&&&&&&&&&&&&&&&&&&&&&&&&&&&&
3、结尾丹尼斯的话有道理吗?为什么?
&&&&&&&&&&&&&&&&&&&&&&&&&&&&&&&&&&&&&&&&&&&&&&&&&&&&&&&&&&&&&&&&&
&&&&&&&&&&&&&&&&&&&&&&&&&&&&&&&&&&&&&&&&&&&&&&&&&&&&&&&&&&&&&&&&&
四、体味本文独特的写法:
这是一篇很别致的科学小品,它的写法叫做“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我们来总结他的写法:
这是一篇很别致的科学小品,采用了(&&&&&&&&&&
)框架,(&&&&&&&
) 的方式,生动有趣地介绍了有关(&&&&&&&&&&&&&&
)的知识。
把它看作记叙文,因为它具有记叙的六要素,即时间(&&&&&&&&
),地点(&&&&&&
),人物(&&&&&&&&&&&
),事情的起因(&&&&&&&&&&&&&&
),经过(&&&&&&&&&&&&&&
),结果(&&&&&&&&&&&&&&
把它看成说明文,介绍的内容(&&&&
&&&&&&&&&&&&&&&&&&&&&&),介绍的方式(&&&&&&&&&&&&&&&&&&&&&&&&&&&&
)。(知识性和趣味性)
六、拓展延伸
1.除了旅鼠之外,自然界还有一些奇异的现象,请根据你的观察和了解,写一段文字,说明某种动物奇异的表现及原因。
&&&&&&&&&&&&&&&&&&&&&&&&&&&&&&&&&&&&&&&&&&&&&&&&&&&&&&&&&&&&&&&&&&
&&&&&&&&&&&&&&&&&&&&&&&&&&&&&&&&&&&&&&&&&&&&&&&&&&&
&&&&&&&&&&&&&&&
&&&&&&&&&&&&&&&&&&&&&&&&&&&&&&&&&&&&&&&&&&&&&&&&&&&&&&&&&&&&&&&&&&&
《旅鼠之谜》学案
教师寄语:自然法规是最高的法规,是一切法规中最具有强制性的法规。
学习目标:
1.培养研究能力。
2.学习作者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的写作方法。
3.理解并掌握本文运用的几种说明方法。
1、自己探究解答旅鼠之谜。
2、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点字注音
媲(& )美&&
挑( )衅  笃( )信  迷惘( ) &&&&&&&&&&&
啮( )齿 & 苔藓( )&&&
前赴( )后继
2、解释下列词语
第13课《旅鼠之谜》导学练测 【字词综合运用】 (1)注音
媲美(p&)&&
&&&&挑衅(x&n)&&&&&
&笃信(dǔ) 迷惘(wǎng)&&&
&收敛(liǎn)&&&&
&啮齿(ni&) 苔藓(xiǎn) &&&&繁殖(zh&) (2)形似字区别
(3)多音字辨析
(4)解词 媲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比美。 繁殖:生物产生新的个体,以传代。 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收敛:①(笑容、光线等)减弱或消失。②减轻放纵的程度(指言行)。本文选用义项①。
前赴后继: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踊跃前进,连续不断。 不可思议:不可想像,不能理解。(原来是佛教用语,含有神秘奥妙的意思)。
鼠目寸光:比喻眼光短,见识浅。
道听途说: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泛指传闻的、没有根据的话。 【重点句子分析】 (1)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以及给我们的启示。
第一大奥秘是,繁殖能力惊人,为动物世界之最。第二大奥秘是,旅鼠的繁殖并非年年如此,一旦繁殖过多,就有种种奇怪的自杀行为,或停止进食,或在天敌面前主动挑衅,或改变毛色,吸引天敌。第三大奥秘是,死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汇成浩浩荡荡的队伍,奔向大海,葬身大海。
旅鼠奇特的行为给我们一个启示: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 (2)这篇科学小品的写法可以叫做"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
时间:有一天;地点:巴罗附近的爱斯基摩人村落遗址;人物:"我"和丹尼斯;事情的起因:"我"捉到了一只旅鼠;经过:"我"听丹尼斯讲述旅鼠的种种奥秘;结局:丹尼斯就旅鼠的研究和旅鼠的行为的奇特发表他的感想。由此可见,记叙的要素完完整整,是属记叙文体,可这篇记叙文很特别,它所叙述的不是生活故事,讲的全是关于旅鼠的知识。另外,它还有一个特点,通篇几乎都是"我"和丹尼斯的对话。所以,这篇文章采用的是"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生动有趣地介绍知识的科学小品。从文体上说,应是说明文和记叙文的结合体,或者叫跨文体的文体。
【课文背景知识】
作家作品 位梦华,1940年生于山东平度。1982年10月去南极,从此与两极结下不解之缘。主要著作有《奇异的大陆--南极洲》、《北极的呼唤》等。 【课文结构分析】 (1)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6段),由一只旅鼠引出谈论的话题。 第二部分(7~28段),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 第三部分(29段),北极旅鼠奇特的行为带给人们的启示: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 (2)中心意思
这篇科学小品,用对话的方式说明了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以及旅鼠带给人类的启示。 (3)写作特点
采用对话体,高潮迭起,寓知识于叙事之中,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紧密。 【课文写作特色】
1.说明和记叙相结合,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
2.言之有序,环环相扣。
【课本习题提示】
一、本题要求通过概括提要的方式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第一大奥秘是,旅鼠繁殖能力惊人;第二大奥秘是,旅鼠的繁殖不但有所节制,而且一旦繁殖过多,会出现种种怪现象,好像想方设法要自杀似的;第三大奥秘是,死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奔往大海,葬身大海。
二、本题是开放性的,意在激发探究兴趣,扩大阅读空间,活跃思维,鼓励创新思维,鼓励奇思妙想。
三、本题意在迁移应用,读写结合。培养我们的科学兴趣,引导我们观察自然,研究自然。这种读写结合的练笔又可以引导我们揣摩课文写法,研究怎样写出一个"奇"字,真正感觉奇妙。
【同步达纲练习】
(1)下列词语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媲美(p&)苔藓(xiǎn) 歧途(q&) 归宿(s&)
B.繁殖(zh&)迷惘(m&ng) 收敛(jiǎn) 橘红(j&)
C.啮齿(ni&)迁徙(x&) 繁衍(yǎn) 种群(zhǒng)
D.挑衅(b&n)徘徊(hu&i) 逃窜(cu&n) 喃喃(n&n)
(2)下列词语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①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②前仆后继:前面的人倒下去,后面的人跟上来。
③媲美:美的程度差不多。
④鼠目寸光:比喻眼光短,见识浅。
⑤道听途说:泛指听别人所说的话。
⑥收敛:减弱或消失。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⑥
C.①③④⑥
D.③④⑤⑥
(3)填写关联词。 ①____________所有的旅鼠都这样匆匆忙忙地跳进大海去自杀了,____________它们不是早该断子绝孙了吗? ②它们不是偶然的来一次大逃亡,____________周期性的,每隔几年就来一次,____________沿着一定的路线,____________不大可能是因为饥饿所致。
③____________它们的视力很差,鼠目寸光,看不到远处的东西,____________很难把大海和小河沟区别开来。 (4)课文说:"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你觉得,这篇文章还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5)你还知道有什么动物也有奇异的行为吗?请你写一段文字,说明某种动物奇异的表现及其原因。
(1)A (2)C
(3)①如果那么
②而是 而且 所以
③因为 所以 (4)如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是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再如科学研究过程要不断调整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等等。(5)略
人教八下13.《旅鼠之谜》
作者:任玉霖
 来源: 时间:2007年3月30日 
13.《旅鼠之谜》【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整体感知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
2.多角度领会本文给人的启示;领会、学习本文独特的写法(记叙文、说明文的杂交体)。
3.了解作者及其创作,了解科学小品的文体特征;过程与方法
1.针对本文“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的方法,体味其知识性、趣味性,学会生动形象地介绍科学知识;学习写作的创新思维模式。
2.用读故事的方法学习本文,体会本文在布局谋篇上的特点。情感与态度
1.激发探究奥秘的好奇心;引起对人类人口问题的关注。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并理解本文带给我们的只有通过创新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才能解开大自然之谜的新的探究科学和思想。【重点难点】
1.领会、学习本文独特的写法(记叙文、说明文的杂交体)。
2.激发探究奥秘的好奇心;引起对人类人口问题的关注。【教学设想】学习这篇文章,一要引导学生比较本文与一般说明文在写法上的不同,二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求知欲和探究学习的欲望。三要与其他课文相参照,把各部分内容串联起来作全面深入的理解,达到融会贯通。【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
1.(放旅鼠图片)“旅鼠”,顾名思义,旅行的老鼠。它有很多令人不解的奥秘。这种生活在北极草原上的小动物,有许多难解的谜团,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家绞尽脑汁却始终解不开他们的奥秘。今天学习这篇文章,相信同学们也会产生探索旅鼠之谜的兴趣。
2.位梦华,1940年生于山东平度。1962年考入北京地质学院,攻读地球物理勘探专业。1967年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从事地震成因及地震预报的探索与研究。1978年归入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由位梦华主编的丛书《神奇的北极》获第六届冰心儿童图书奖大奖(1996)和第三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1997)。
3.本文是一篇记叙文,文章有关明确的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本文主要是采用了“我”与丹尼斯对话的方式来讲旅鼠的奥秘。从内容上看,本文又是一篇生动有趣的介绍知识的科学小品。科学小品文就是用文学的笔调介绍科学知识。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检查预习媲(p&)美
迷惘(wǎng)
笃(dǔ)信啮(ni&)齿
滑稽(jī)
徘徊(hu&i)
逃窜(cu&n)鼠目寸光:比喻眼光狭小,见识短浅。
近义词:目光如豆
反义词:高瞻远瞩吵吵嚷嚷:乱哄哄的争吵。前赴后继: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紧跟上来。近义词:前仆后继
反义词:畏缩不前相辅相承:辅,帮助,补充。相互补充,相互促成。指互相依赖对方而存在,缺一不可。近义词:相得益彰
道听途说: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泛指传闻没有根据的话。
2.速读课文,旅鼠有哪几个奥秘?划出文中的标志性句子。
旅鼠第一大奥秘是,繁殖能力惊人,为动物世界之最。一对旅鼠,一年就有近百万后代。旅鼠第二大奥秘是,旅鼠的繁殖不但有所节制,而且一旦繁殖过多,会出现种种怪现象,好像想方设法要自杀似的。旅鼠第三大奥秘是,死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汇成浩浩荡荡的队伍,奔向大海,葬身大海。旅鼠奇特的行为给我们一个启示: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
3.一对旅鼠一年的繁殖数量很不容易说明白,作者是怎样说清楚的?一对旅鼠,一年有七代子孙,作者一代一代说下来,总体上看,是详细说明,详说之中,也有详有略。第二代详说,第三代,第一胎、第二胎详说,其他几胎就不再一一详说。就是一、二两胎,仔细比较,详细的程度也有差别。第四代,详说第一胎的,第二胎到第七胎就概说总数。至于第五代、第六代、第七代、第八代都只说总数,最后是祖孙八代的总数。可见,作者的写法是逐步展开,有详有略。第几代第几代一一交代明白,所以让人觉得烦而不乱。
4.从课文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旅鼠之谜”,“人们研究了好几个世纪,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由此联想开去,大自然还有许多奥秘人类无法解释,有些奥秘是非常难解的,有待继续探究。篇末写丹尼斯说的话:“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人口问题,是全球第一号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文字资料:美国科普作家、未来学家阿西摩夫在1972年就人口的未来写道:“目前,世界人口正以每日20万或每年7000万人的速度增长着。。。。。。完全有理由担心,如果地球人口继续像现在这样,每过35年就增加一倍,那么,到公元2570年人口将增加10万倍;到公元3550年,人类机体的总质量就会等于地球的质量;到公元7000年,人类的质量就会等于已知宇宙的质量!看来很明显,如果不加以控制,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恶果。
我们还可以从课文中得到这样一些启示。第一,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是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科学研究当然不能没有功利目的,但是功利目的不能太狭隘。对于旅鼠,自有一批动物学家和动物行为专家怀着极大的兴趣孜孜不倦地研究,他们离开繁华的城市和温馨的家庭,来到边远极地,醉心于观察和研究。第二,科学研究过程要不断调整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研究的失败,说明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需要调整,只有创新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才能解开大自然之谜。第三,自然界本身具有调节机制,一旦打破生态平衡,就出现向新的平衡转化的新趋势。第四,从自然界的调节中人类应该觉悟,人类也要注意自我调节,以求和谐发展。
5.主题:本文通过对话的方式,借丹尼斯·马洛斯之口,介绍了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向读者展示了动物行为研究的一些难解之谜,启发人们思考,指出人类应向旅鼠学习,主动控制繁殖速度。三、再读课文,质疑探究
1.文末句“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是什么意思?
作者以北极旅鼠大量而迅速地繁殖和投海自杀的怪诞行为给人类提出警示:要从北极旅鼠身上映射到人类繁衍问题,说明了计划生育的重要性--这是一个种族生存与繁衍的自然规律与法则,人类也不例外。
2.课文主要为我们介绍了旅鼠的三大奥秘,采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可以说是记叙文与说明文的杂交品种,或者叫跨文体的文体。作者为什么采用这种写法?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记叙文。理由:通篇都是对话形式,又具备六要素:时间——有一天。地点——巴罗附近的爱斯基摩人村落遗址。人物——“我”和丹尼斯。事件的起因——我捉了一只旅鼠。经果——“我”听丹尼斯讲述旅鼠的种种奥秘。结果——丹尼斯就旅鼠行为发表自己的感想。记叙的要素完完整整,可见是地地道道的记叙文体。可是这篇记叙文很特殊,它所叙述的故事跟一般记叙文叙述生活故事不一样,讲的全是关于旅鼠的知识。如把丹尼斯讲述旅鼠三大奥秘的话筛选出来,连接起来,是一篇完整地介绍旅鼠知识的说明文。还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这篇“记叙文”还有一个特点,通篇几乎都是“我”和丹尼斯的对话,而且丹尼斯的话大段大段的,讲的都是旅鼠的奥秘。这样看来,说这篇文章是“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生动有趣地介绍知识的科学小品”是不错的。从文体上可以说,是说明文和记叙文杂交品种,或者叫做跨文体的文体。可见,介绍知识的文章也可以不拘一格,应该努力创新,应该考虑怎样讲效果更好,怎样才能吸引读者,让人喜欢。丹尼斯·马洛拉斯先生是纽约动物协会的成员,由他介绍旅鼠,知识的可信度高,而对话的方式又通俗又亲切,“我”不仅是忠实而专心的听者,而且“我”的心理活动和语言也有作用。有对话,有讨论,内容便于展开,而且适合阅读心理。
3.作为说明文的一般学习方法(1)说明对象及其特征,(2)说明顺序及结构,(3)说明方法,(4)说明语言特征。
5.写作特点①用记叙的框架和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文章记叙的要素完完整整。时间:有一天;人物:“我”和丹尼斯先生;事情的起因:“我”捉到了一只旅鼠;经过:“我”听丹尼斯讲述旅鼠的种种奥秘;结局:丹尼斯就旅鼠的研究和旅鼠的奇特行为发表他的感想。文章是地地道道的记叙文,可是这篇记叙文所叙述的故事跟一般记叙文叙述的生活故事不一样,讲的全是关于旅鼠的知识。文章通篇几乎都是“我”和丹尼斯的对话。而且丹尼斯的话大段大段的讲的都是旅鼠的奥秘。②谋篇布局讲究波澜,讲究高潮,讲究结局的有趣和隽永。旅鼠的三大奥秘言之有序。超强的繁殖能力是前提,其他两大奥秘虽然至今还是一团秘,但总与繁殖有关。三大奥秘一个比一个更神秘莫测,第二大奥秘和第三大奥秘都是自杀行为,但是第三大奥秘比第二大奥秘更神秘。所以这样的总体结构有一浪更比一浪高的效果。在安排对话的详略上,丹尼斯讲述前两个奥秘之后,写“我”的反应都比较少,对于第一大奥秘,我由怀疑而计算,由惊讶而感叹。对于第二大奥秘,“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陷入了迷惘的深思”,气氛与前不同,行文显出波澜。讲了第三大奥秘之后,写了反复的谈论,“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发问,谈兴前所未有,如同叙事文学作品的高潮,一问一答之间,实际上也是反复制造悬念,反复解开悬念,最后却又是“一大难解之谜”,让读者也“陷入了迷惘的深思”。篇末,又有丹尼斯发人深思的感慨和让人始而惊吓继而发笑的举止,又庄又谐。通篇寓知识于叙事之中,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让人既长知识又有兴味。四.巩固小结
1.本文是一篇“运用记叙的框架,借助对话来介绍科学知识”的科学小品,课文主要谈了北极旅鼠身上的几大奥秘。北极旅鼠和一般的老鼠没有多大差别,“但人们研究了好几个世纪,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它的第一大奥秘是繁殖能力强:第二大奥秘是一旦繁殖过多。就会千方百计吸引天敌的注意,主动通过天敌控制种群数量;第三大奥秘是死亡大迁移,浩浩荡荡,无所畏惧。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无从知道,或许是自然正用一只无形的手控制着这一切,这就揭示出自然的奥妙无穷。由此我们也真正体会到《敬畏自然》中所论述的“大自然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一句的深意。文章的意义不止于此,旅鼠保持种群数量的方式也给我们人类敲响了警钟:“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2.除了旅鼠之外,其他动物也有一些奇异的现象,请根据你的观察和了解,写一段文字,说明某种动物奇异的表现及其原因,在班上交流。
3.写作:观察自然界中的一种事物,并试着去了解它,写一段文字,尽量给人带来新奇感。
【相关资料】世界人口日
1987年7月11日,南斯拉夫的一个婴儿降生,被联合国象征性地认定为是地球上第50亿个人,并宣布地球人口突破50亿大关。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会(UNEPA)倡议这一天为“世界50亿人口日”。联合国人口基金决定从1988年起把每年的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以提高人们对世界人口问题的重视。
1995年2月15日零点,北京妇产医院一个重3700克的婴儿出生,宣告中国第12亿个公民的到来。距1989年4月11日“11亿人口日”不足2000天,庞大的人口列车又增加了1亿名新乘客。进一步唤起全民对人口问题的高度重视。
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达60亿联合国确定今天为世界“60亿人口日”。地球上究竟能养活多少人人口急剧增长,使全世界人均土地资源越来越少,水资源更加缺乏,能源问题越来越严重。它给地球的生态系统以极大的冲击,使得地球上人类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我们知道,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而地球接受太阳光的面积是有限的。因而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也是有限的。生态学家可以根据生物圈所能提供的食物量,计算出地球上到底能养活多少人。地球上的植物每年生产1.65&1017克有机物质,这就等于生产出2.76&1018焦耳的能量。假如按照平均每人每天消费919.6焦耳计算,地球可以养活8000亿人口。但实际上,人类只能利用植物总生产量的1%,因为各种动物都要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植物总产量不能全都用来养活人。另外,有许多植物和动物并不能供人类食用。因此,生态学家得出结论,地球最多能养活80亿人口。假如地球上的人口按现在年增长2%的速度增长,那么每过35年人口数就增加1倍。这样,到3500年,人类机体的总质量就等于地球的质量,显然这是非常可怕的。事实上,人口剧增造成对生物资源的过量索取已经导致生物物种大量灭绝,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的破坏,人类已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因此,地球上的人口不能无限增长,否则人类就会自取灭亡。
北极昆虫的绝技①在北吸地区,由于环境严酷,气候恶劣,昆虫的种类要少得多,总共也不过几千种,主要有:苍蝇、蚊子、螨、蠓、蜘蛛等。其中,苍蝇和蚊子的数量很多,占昆虫总数的60%~70%。②大的动物和鸟类,可以靠身上的长绒毛抵御严寒,但昆虫却永远只能赤身裸体。那么,它们怎样才能度过北极严酷的冬季呢?实际上,绝大多数昆虫,在一年当中大约有9个月的时间身体都处在冷冻状态,它们存在于土壤、泥巴或沼泽里,和周围物质冻在一起。我们知道冰是一种晶体,但是,如果昆虫的身体结晶的话,就有可能扭断它的脉管从而破坏其肌体。为了防止这一点,北极的昆虫们演化出了一种绝技,就是它们能够自动地将其细胞中的水分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有效地避免结晶。还有北极的牛蝇,是一种极可怕的寄生昆虫,它将卵下在驯鹿的绒毛里,孵化出来之后即钻进驯鹿体内,顺着血管周游全身,长大之后又回到驯鹿的脊梁骨附近,穴没而居,而且开了一个天窗,以便呼吸新鲜空气,直到长成之后钻出驯鹿体外,进行新的一轮繁衍生殖。按理说,小驯鹿细嫩鲜美,又无防御能力,是最好的美食佳肴,但牛蝇却从不攻击它们。因为如果牛蝇在小驯鹿身上产卵繁殖,虽然要容易得多,但却有可能导致驯鹿群的锐减甚至灭种,到那时,牛蝇本身也就难以生存下去了。小小的牛蝇,竟早在人类数十万年之前就懂得如此深奥的道理,不得不引起人类去深思。不仅如此,牛蝇在每群驯鹿中下卵的数量;也有一定的限制,它们使受卵驯鹿的头数保持在一定的比例,也尽量避免在同一头驯鹿身上下卵过多。如果在一群驯鹿的身上下卵过多,就有可能导致整个驯鹿群的灭绝。而如果在同一头驯鹿的身上下卵过多,就有可能导致其死亡,或者由于体弱而被天敌吃掉。这样,它们的后代也就会随之同归于尽了。③生活在北极的昆虫,还面临着另外一种特殊的困难。毕竟北极地广人稀,连动物也很稀少,昆虫怎样才能找到自己进攻的对象呢?据生物学家研究表明,蚊子身上有一种非常先进的红外线探测器,能在相当远的距离,准确无误地遥感到人和动物身上发射出来的红外线,从而顺藤摸瓜,群起而攻之。而人类所用的红外线控测器,只是最近几十年才发展起来的,不仅庞大笨重,而且所显示出的图像还模模糊糊。若与小小的蚊子相比,人类落后了不知有多少个世纪。至于那些蛾子和蝴蝶们,是怎样相距遥遥就能谈情说爱,就更使生物学家们百思不得其解了。④在北极的陆地上进行野外工作,最可怕的东西是黑蝇。它们有非常灵敏的嗅觉,老远就能闯到人的气味,便立即成群结队地飞来,“嗡嗡”叫着,轰炸机似的,使人心惊肉跳。因为即使你穿再厚的衣服也没有用,它们那钢针一般的嘴,连脚上的老皮也能叮透,然后深深地扎进你的肉里,吸食你的血液。与此同时,还吐出一种毒液。被叮咬之处,凸起一个大泡,肿胀疼痛,甚至溃烂,那滋味可不是好受的。⑤在北极,昆虫的世界就是这样奇妙。
1.生活在北极的大多数昆虫遇到了哪些困难?它们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
2.第②段中“如此深奥的道理”指的是什么?这一点对人类有什么启示?
3.本文的主要说明方法是什么?请举一个例子说明。说明方法:例子:
4.从文中介绍的北极昆虫绝技中,我们可以得出一条什么自然规律?
(附参考答案)
1.北极严寒;昆虫找不到自己进攻的对象(或:昆虫找不到赖以生存的食物)。它们自动降低细胞中的水分,避免结晶;用红外线探测器或用敏锐的嗅觉来寻找食物来源(或寻找进攻的对象)。
2.牛绳不在小驯鹿身上产卵繁殖,是因为这样做可能导致驯鹿群的锐减甚至灭种,到那时牛绳本身就难以生存下去;人类为了更好的生存下去,必须保护赖以生存的环境。3.说明方法:举例子。
例子:举牛绳的例子说明昆虫如何抵御北极的寒冷;举蚊子的例子说明北极昆虫如何寻找进攻的对象等。 4.适者生存。(或:只有适应环境的变化,并练就适应变化的绝技,才能生存下去。或:只要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就能生存下去。)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前赴后继造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