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中引用汤一介书生汤一介原话和他人评价有什么用

汤一介:儒家思想及建构性的后现代主义
日14:19&&&来源:
E-mail推荐:
我们处于什么时代?
从世界角度来看,我们现处的时代可能被看作是一个过渡期,从18世纪初期开始的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启蒙运动到后现代社会的“二次启蒙”。从中国角度来看,我们的时代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严峻时刻。总之,现在的这个时代对人类社会来说将是走向新时代的一次难得的机遇。
自从18世纪的启蒙时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经历了大约300年,在此期间西方世界实现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现代化”。但是现在,“现代化社会”正在遭遇越来越多棘手的问题。康德主张启蒙运动的标语应该是理性,但是近年来该“理性”面临着自身的很多问题。最初,“理性”包含两个相关的方面:“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这两方面在人类发展进程中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当今世界的现实是“科学万能”以及“工具理性”,已经使得人性化的“价值理性”相形见绌,而后者渐渐趋于边缘化。因此,一切都变成了“工具”:人们成了别人的工具,自然界也变成了人类用来谋取利益的工具。
人类毫无节制地开采、破坏、浪费自然资源,已经严重破坏了人与自然之间正常、和谐的关系。反过来,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也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虽然早在1997年12月,人类就在日本东京签署了关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但是有些发达国家在其实施的过程中设置了重重障碍。这说明启蒙运动所倡导的“理性”正被一些西方领袖改变为“非理性”和功利主义的“工具”。
随着工业化的兴起,“自由市场经济”促进了人类财富的大幅增长,人们从中获利匪浅。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也造成了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如果“自由市场经济”继续像贪婪的怪兽那样增长,没有有效的监督、控制或限制,迟早会引起经济危机和社会紊乱。耶鲁大学的保罗?肯尼迪教授认为自由主义将人们从以前市场经济时代的桎梏中解放了出来,但是它又将人们推进了金融危机和社会灾祸的危险之中。启蒙运动的另一条标语“个性解放”,最初是针对宗教迷信和大众愚昧,鼓励人们全面意识到自己的长处,从而全面发掘他们“自由的”创造力。但是今天,国家已成为统治其他国家的工具,帝国主义国家对该工具别有所用,以此来支持自己的霸权,将自己的价值体系强加在其他国家和民族之上,推动一种普遍主义。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的畸形发展使得人们不再追求“理性”,而是沉迷于权利欲望及金钱崇拜中。因此,不管何种群体的人们都生活在痛苦以及精神冲突中:普通人竭尽全力地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知识分子不断经历着自责与内疚,因为他们无力解决社会混乱,无法赢取人们的信任;政治家生存在自我欺骗的状态下;企业家想方设法地找出自己的路子来解决相互矛盾的规则和制度。不管级别和身份,似乎人人都向往的幸福生活难以企及,而幸福躲开了所有人。但是,这不是任何一个个体造成的问题,而是在重要的过渡时期的阵痛中整个社会难以避免的伤痛。因此,这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迎接新时代的到来而努力奋斗。
(责编:万鹏、赵晶)
热点导航[新闻热词]
&&&推荐新闻
&& &&&&&&&&&||&&|&|&|&&&|&|&|&&|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
1.2.3.4.5.6.7.8.9.10.
&&?频道精选
基础|||会议|||文献|||事件|||专题|||图集|||视频|||文综历史41题集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文综历史41题集
文​综​历​史​历​次​考​试​第1​题​集​合​。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一介书生一生如是(人物)|汤一介|国学_凤凰财经
一介书生一生如是(人物)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9月10日,第三十个教师节。在燕园,让我们用一天的时间,感念先生的一生,感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真谛。
本报记者 赵婀娜 巩育华《
版)  图片从左至右依次为:2006年1月,汤一介与夫人乐黛云在家中。孙德利摄1957年,汤用彤(右)在给汤一介(中)讲课。新华社记者 傅军摄汤一介在思考《儒藏》。北大供图制图:宋嵩9月9日晚9时许,汤一介先生驾鹤西去,享年87岁。先生于2012年被确诊为肝癌,此后病情一直相对稳定,直到前几日突然恶化。晚上9时,先生离世,走得安详。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副院长干春松说,虽然有心理准备,但还是没想到先生走得如此之快,这种心情,不是“悲痛”所能言表的,应该说是“茫然”,是一种失去了心灵寄托之后的茫然。先生的离去,不仅是北京大学的损失、哲学界的损失,也是整个中国思想界与社会科学界的损失。先生走后,与他相濡以沫一生的乐黛云先生平静地离开了医院。离开前,乐黛云说:“他很累了”。9月10日,第三十个教师节。在燕园,让我们用一天的时间,感念先生的一生,感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真谛。7时,北大朗润园清晨7时,未名湖畔的朗润园,静谧而幽静。先生生前居住的13号楼门前,已有人悄悄地摆放上了鲜花。花中有哀思,有敬重。先生的学生俞菁慧清晨6点醒来,在同门微信群里得知先生仙逝的消息。群里满是哀痛:如果先生还在,今天该是一个多好的日子,第三十个教师节,先生膝下弟子围绕,其乐融融,我们在一起,谈文章、聚观点,那该是一种莫大的幸福。“你在先生的视野当中,而不是视野之外。”这是弟子们的共同感受,俞菁慧说,成为先生的学生是太幸福的事。先生会关照到每一个弟子的学术、生活,会关照到每一个弟子的观点与思想。风骨,文人的风骨;品格,知识分子的品格。两个词,坚守一生。朗润园前,太阳已经升起。先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9时,北大哲学系走进人文学苑2号楼,哲学系安处其中。跨过厚重的红色大门,青砖、绿树、红栏,静谧、安详。先生的办公地点就隐于这里。透过窗户向内张望,书架上摆满了典籍,依稀可以捕捉到先生一生前行的轨迹。6岁时,小妹突然离世,年幼的汤一介开始思考“生从何处来”“死向何处去”。之后80多年的生命中,这一问题始终盘桓在汤一介心头。想来,幼年对“生”与“死”的发问,似乎已经预示了他一生追随哲学的宿命。19岁,汤一介进入北大先修班,后又考入北大哲学系,开始更加积极地探讨人生,日益显露出哲学才华。此后,经历了漫长的战争与动荡年代。1980年,汤一介终于迎来了学术研究的春天,这一年,他已53岁。他以执着、艰辛的付出和生机勃勃的创造力,让学术生命焕发光彩。从最早开设“魏晋玄学与佛教、道教”课程,汤一介就再也没有停下脚步,先后出版了《郭象与魏晋玄学》《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释》《儒道释与内在超越问题》等多部著作;主编了《中国文化书院文库》《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道家文化研究丛书》等大型丛书,还创办了中国文化书院。1983年,汤一介参加第十七届世界哲学大会,他的发言《儒家思想第三期发展可能性的探讨》语惊四座,全场掌声雷动。汤一介没有满足于此。中国哲学的精华散见于浩如烟海的古籍,他开创性地提出,要从大量的史料里梳理、建构出一个中国哲学的体系,于是有了《儒藏》工程。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发表《文明的冲突?》,汤一介先后发表文章《评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文明的冲突”与“文明共存”》,并带动国内一批学者围绕“文明共存”展开国际“文明对话”,力求把中国文化发扬光大。先生主张,未来世界主流潮流应该是文明的“融合”,形成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的发展,而不是“冲突”。先生提出“新轴心时代”,关注解决当今文明遇到的问题。学界高度评价:汤先生的“新轴心时代”是对人类文明的思考。是的,先生视野开阔,站位高远。“正如4年前,他推动建立的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启动之初,所提出的几个研究方向,中国儒学史、三教关系史、儒学与马克思主义,都是学界最尖锐、最深入,事关思想界未来走向的大问题。”干春松说。10时,湖北黄梅汤用彤纪念馆如果说先生是带着遗憾走的,那么,没能参加汤用彤纪念馆的开馆仪式,应该算其中一个。上午10时,汤用彤纪念馆开馆仪式在湖北黄梅一中举行,“如果先生没有走,他一定会来参加的。”汤一介的学术秘书胡仲平语气中不无遗憾,“都怪我,拖沓了太久。”汤一介先生的为人与治学,都受到父亲汤用彤先生的巨大影响。汤用彤生前是北大著名教授、学校校务委员会主席,也是中国现代哲学家、佛教史家,久负盛名的国学大师。之所以给汤一介取名为“一介”,正是取“一介书生”之意,希望他能坚守书斋,“视读书为本分”。先生曾回忆:对我影响最大的是“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素位而行,随适而安”以及“毋戚戚于功名,毋孜孜于逸乐”的祖训,从父亲的文章中,我们能看到他的为人为学,立身处事之大端,且可看出他忧国忧民之胸怀。遵从父亲的教导,先生为学如此,为人如此,一生如是。13时,北大《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先生放不下的,还有进行中的《儒藏》工程。从2004年起,北大《儒藏》编纂中心成立,繁重的《儒藏》编撰工作已走过了10个年头。《儒藏》的编纂分两步,先选取历史上较有代表性的典籍编为“精华编”,然后再扩展为全本《儒藏》。第一部分“精华编”,将我国历史上的500余种儒学文献编为282册,同时将韩、日、越三国150余种汉文儒学文献编为57册,共计约2.3亿字,有望于2017年编完;第二部分则要再编约5000种儒家著述的大全本。目前,这部典籍已累计出版100册,整个工程预计要花费16年完成。有人说《儒藏》的工程量之大和编纂难度,相当于第二部《四库全书》。生前,汤一介常对身边人说,“中华文明之所以没有中断,就是因为有经典存世。编纂《儒藏》,关系到中国人的文化自强、文化自信。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是知识分子应有的对国家、民族的担当与职责。”先生驾鹤西去,是否会影响到工程进行,学界一片担心。“《儒藏》‘精华编’的编纂已上了轨道,我们也会尽可能地做好后续工作,让先生放心。”北大《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副主任杨韶蓉掩住悲痛说。但也有老师表达了忧虑:先生的学识、眼界、胸襟是无法替代的,能把国内外30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近300位学者集合在一起,共同完成一项如此浩大的工程,没有足够的感召力是做不到的。16时,北大朗润园下午的朗润园,又换了一番景致。在夕阳的映射下,充盈着恬淡与温暖。这份温情,原本属于那一对伉俪,“同行在未名湖畔的两只小鸟”。一个是哲学泰斗,一个是比较文学的拓荒者,1952年结婚,两位先生在60多年的岁月中,共同经历了各种艰难困苦,不离不弃、相携相依。多少回,只要汤一介先生住院,乐黛云也会“住院”,只为陪伴汤先生。多少次,黄昏时,两位老人在未名湖畔散步,汤一介会死死地揪着乐黛云的衣服,生怕患有腿疾的乐黛云跌倒。几年前,太白文艺出版社曾出版随笔集《同行在未名湖畔的两只小鸟》,其中一半是汤一介的文章,一半是乐黛云的文章。从序中,我们能看出两位先生的相处、相爱之道:一个为顺利开展的《儒藏》编纂工作不必要地忧心忡忡,另一个却面对屡经催稿、仍不能按期交付的《比较文学一百年》书稿而“处之泰然”。这出自他们不同的性格,但他们就这样同行了半个多世纪。汤先生曾经为此做过一段动人的总结:用什么来描述我们几十年的生活呢?生动、充实、和谐、美满?也许都是,可也许更为恰当的应是由于我们性格上的不同而形成的“儒道互补”的格局吧。20时,灵堂前月朗星稀,校园内静谧和谐。位于哲学系内的汤先生灵堂还在紧张地布置,准备迎接第二天到来的公开吊唁。这一天感受到的先生的一生,在脑海中一一掠过。感念他的一生,为了纪念,更为了前行。那就让我们记住吧,记住先生的这些话:中华民族也许正处在一个伟大复兴的前夜,当一个民族处在一个伟大复兴的前夜,她必须回顾自己的历史文化,从中吸取力量,“反本开新”。在自由中什么最重要?人的精神自由最重要。换句话说,就是思想自由最重要。因为自由是创造力,你有自由才有创造力。中国传统哲学有三个基本命题: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这三个基本命题表现着中国传统哲学关于真、善、美的特殊观念,从这些特殊观念出发,形成一个不同于西方也不同于印度的理论体系,即“普遍和谐”论。走出北大,感念先生。先生,走好。(吕晓岚参与采写)
[责任编辑:robot]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保本保息,轻松理财。
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随着工业4.0以及信息产业发展,基金长期稳健增值可期。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富盈人生产品,一次性还本付息,1000元起投。
近一年收益率
凤凰点评:十万起购的顶级私募,连续7年为客户带来绝对正收益。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179794
播放数:250067
播放数:83568
播放数:192076
48小时点击排行汤一介:挖掘中国文化的价值和意义|汤一介|民族_凤凰资讯
汤一介:挖掘中国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今年6月19日《汤一介文集》召开发表会,汤先生讲了近一个小时。大家知道他已病入沉疴,他却欲罢不能,一字一句地说出了一生追求的理想,他不是回顾总结个人的思想,而是朝向未来。他说,我爱我的祖国,我爱中国文化,不光只承认中国哲学特有的价值,也承认不同民族都有的价值,重新燃起对未来的火焰,挖掘不同文化的价值意义。这是汤先生的精神遗嘱。听探望他的弟子回来说,这次讲话伤了他的元气,好几天才恢复过来。汤先生用尽气力说出的精神遗嘱,我们要铭刻在心。
原标题:汤一介:挖掘中国文化的价值和意义汤一介和他晚年倾力最多的《儒藏》。他是一个做大事的人听同事们说,汤先生不但学术观点敏锐,而且学术主张新颖,学术主意特别多,很多中青年人都跟不上。1988年我到北大哲学系时,汤先生不常来系里。我第一次见到他的场合是1991年在校外举行的一场学术报告会上。汤先生说道,中国哲学中体用不分,什么样的体有什么样的用;现代却把体用分离开来,把一个体连接到和它性质不同的用上,无论中体西用还是西体中用,就好像是牛体马用或马体牛用。鲜明的观点,尖锐的批评,给我这个听众留下至今不褪色的记忆。从那时候起,我注意读汤先生的书。听同事们说,汤先生不但学术观点敏锐,而且学术主张新颖,学术主意特别多,很多中青年人都跟不上,是一个做大事的人。汤先生上世纪80年代带领系里几个青年教师组织中国文化书院,书院导师是一代学术宗师的群体,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学员,在中国百废待兴的时期首先兴起了文化热。90年代文化书院的活动以小型讲座为主,邀请世界各地著名学者来燕园讲授中国思想专题。书院不时为德高望重的导师祝寿,汤先生很注重“米寿”。记得文化书院为季羡林先生组织的“米寿”特别隆重,书琴诗画的展现格外雅致。汤先生在祝寿会结束时总要说,我们做好为老先生作“茶寿”的准备。想不到汤先生自己在“米寿”前夕离开了我们,岂不令人唏嘘!2001年之后,我和汤先生的接触多了起来,有时还陪同他的学生朋友到位于朗润园公寓二层的汤先生家中拜访,在狭小的书房,在四壁书柜下围坐在一起,乐黛云先生每次都以腰不好为由坐在矮凳上。汤先生夫妇的话题或是北大人文学科的学术规划,或是国内外学术新书,或是对学术热点问题的看法,或是对在座各位的勉励,总之离不开学术,像是开一次小型学术讨论会,给我带来多少激动和振奋的时刻。我在这里第一次听到汤先生关于编纂儒藏的设想和研究儒学的规划,讨论了儒藏与四库全书的不同;多次经汤先生启发开窍,也是在这里,我得到了汤先生亲笔赠与的《郭象与魏晋玄学》、《儒道释与内在超越问题》和英文版的《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等等精神财富。身患癌症,心系学术汤先生的学问变中有不变,古今上下求索常变常新,始终不变的是爱国情怀;中西跨界交叉多多益善,历久弥新的是中国思想体用一源。汤先生得知患癌症之后,见到我们时依然那样从容祥和,思考起哲学问题仍然那样生机勃勃,我对他的音容笑貌、语重心长有一系列记忆。今年寒假,他得知我领衔申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20世纪中国传统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西方哲学关系”获得批准,邀请杜维明先生、王博主任和我一起到他书房,谈如何研究儒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系,那天上午谈论两个多小时。汤先生新近创立的北大儒学研究院确定四个重点研究方向:儒学史、儒释道三教关系、中国经学史、儒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系。前三个方向是国内外学术界一直关注的重点,最后一个方向颇让一些人感到意外。杜维明先生也认为这个方向的研究很重要,解决这个问题是儒学今后发展的一个关键所在。我汇报了申报项目的基本想法。汤先生没有具体谈儒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系的重要性,只是淡淡地谈了一件事:上世纪90年代胡启立和北大的老熟人回忆革命经历,他说,我们年轻时为什么革命,因为爱国,国民党太腐败,我们有救国热情。我第一次听汤先生谈政治,但一下子明白了汤先生为什么一直重视儒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系问题,一切尽在不言中。去年12月23日汤先生在新书《瞩望新轴心时代》发布会上说,我从青年时代起就喜欢思考哲学问题,这个习惯一直没有改变。进入新世纪之后,我是从中西哲学比较中提出问题的,这是一个前提。我马上要迈进87岁了,一生中最有创造力、思想最活跃的时间过去了,被浪费掉了,我希望这样的问题不要再发生了,让大家自由思想,让大家自由讨论,让大家自由发挥潜力,让大家能够有广阔的眼光来关注中国,关注世界,我们的将来才真正有希望。会上大家很激动,老朋友们谈论很多,没有时间发言了,我给汤先生递了个纸条,大意是:汤先生的学问变中有不变,古今上下求索常变常新,始终不变的是爱国情怀;中西跨界交叉多多益善,历久弥新的是中国思想体用一源。今年6月19日《汤一介文集》召开发表会,汤先生讲了近一个小时。大家知道他已病入沉疴,他却欲罢不能,一字一句地说出了一生追求的理想,他不是回顾总结个人的思想,而是朝向未来。他说,我爱我的祖国,我爱中国文化,不光只承认中国哲学特有的价值,也承认不同民族都有的价值,重新燃起对未来的火焰,挖掘不同文化的价值意义。这是汤先生的精神遗嘱。听探望他的弟子回来说,这次讲话伤了他的元气,好几天才恢复过来。汤先生用尽气力说出的精神遗嘱,我们要铭刻在心。用思想启蒙驱散蒙昧专制汤先生对思想自由、讨论自由的追求和冯友兰先生的批判性反思是一脉相承的。由于儒藏办公室事先来打电话说汤先生希望你发言。为在会上谈读第一卷的一点感想:这一卷验证了汤先生“从青年时代起就喜欢思考哲学问题”,我从中体会到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力度。汤先生50年代写的一篇文章讨论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说统治阶级的“积极成员”与“消极成员”和中国古代的“道统”与“治统”是否同一个问题。汤先生那时的解释现在并没有过时,两者有不同的语境,不能相提并论。冯友兰先生在《新编中国哲学史》第七册中用儒家传统中“君”与“师”关系重新思考了这个问题。原儒有“民贵君轻”、“从道不从君”的传统,明代儒学发展出“道统”与“治统”两立的思想,王夫之说得明白:“天子之统也,是谓治统;圣人之教也,是谓道统”。康熙在兴文字狱时宣称:“道统于斯,治统于斯”,用“君师合一”的高度统一碾碎了中国启蒙思想的萌芽。汤先生对思想自由、讨论自由的追求和冯先生的批判性反思是一脉相承的。由于发言时间限制,有些话没有展开讲,现在续完。冯先生和汤先生的讨论触及中西马哲学比较的一个方法论问题。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和儒家对帝王思想专制的抵制是在不同语境、用不同的术语表达,不能作简单类比,把马克思主义当作公式来套用中国思想传统。但从哲学思考的彻底性来说,两者的批判有用思想启蒙驱散蒙昧专制的共同旨趣,是我们今天关注中国和世界的思想资源。受到这一思路的启发,我在从事20世纪中国传统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西方哲学的课题研究中,初步梳理出从明末清初思想家到现在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中国式启蒙四百年生生不息的发展线索。“道统”与“治统”的关系同样适用于思想界。一般所说的学问家是擅长于治学问者,而思想家则是维系和发扬思想传统的领袖人物。我之所以把汤先生称作中国哲学界的思想领袖,是想表达出这样的心意:汤先生离开了我们!我们沿着汤先生领导的学术事业朝气蓬勃地投入新的生活!!汤先生的精神不朽!!!□赵敦华(北京大学哲学系)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1506557
播放数:1077807
播放数:1701590
播放数:252728
48小时点击排行资料:汤一介感慨家风难传 曾出版唯一传记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田超
汤一介2008年在海南。新华出版社供图
>聊儿女" align="middle" border="1" />
  &&聊儿女
  国学大家汤一介今年已84岁高龄,他的首部传记《汤一介传》近期由新华出版社出版。汤一介在书中口述道,父亲曾告诫他一个诗书之家应有其家风,但面对子孙都已是美国人的现状,他只能感叹家风大概也传不过三代。
  &&谈研究
  起步晚但并不气馁
  据作者李娟娟介绍,当初这本传记的名字叫《汤一介自传》,但是汤老觉得这有点自己给自己著书立传的意思,很不好。她说:“在采访汤老近两年的时间里,他给我的最大印象就是为人谦虚低调,还有就是对学问,特别是中国哲学孜孜不倦的追求。”她表示,这本书是根据汤先生口述整理的,叫自传一点也不为过,但汤先生坚持不署名,而且稿费分文不要。
  汤先生之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多次要求不要称他为大师。在这部传记中也有专门的一节以“反对称自己为大师”为题,汤先生说:“我真正开始做哲学和哲学史的研究应该说在1980年。这时我已经53岁了,但我没有气馁,仍然希望能为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尽一点力,但毕竟最好的年华已经过去了,要想真正成为一名有创造性的、有重大影响的哲学家已不可能,虽不能尔,心向往之而已”。
  在汤先生看来,不仅他不是大师,这个时代也没有大师,他说:“我说现在没有大师,因为还没有一个思想的理论体系被大家普遍接受,还没有出过一本影响世界的划时代著作。”对于这种状况的成因,汤先生以自己为例,称除了天分不够,社会环境也没合适的条件。他认为20世纪后半叶的学术氛围不够自由,把思想禁锢在一个框框里边是不能产生划时代的著作的。
  &&忆祖辈
  诗书之家应有其家风
  汤一介出身书香门第,祖父汤霖是清末进士,父亲汤用彤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是贯通中西的国学大师。传记中,汤一介反复提到祖父和父亲都时常诵读《桃花扇》中的《哀江南》和庾信的《哀江南赋》情景,他称这种忧国忧民的思想对他影响很深。“我和父亲的交流很少,但在人生经历和哲学梦想的追求中,父亲对我的影响却是非常大的,比如《哀江南赋》中传达出的那种忧国忧民的思想。”汤一介表示,父亲曾引用“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来告诫他,一个诗书之家应有其家风。他在传记中提到,祖父《游图》题词中所写的“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素位而行,随适而安”对父亲的影响很深,这与《哀江南赋》中传达出的思想是一致的。
  在传记中,汤一介称对祖父了解较少,从父亲口中得知祖父喜欢研究汉朝的易学、玄学。父亲汤用彤也对中国古代佛教史和魏晋玄学有很深的造诣,并著有《魏晋玄学论稿》《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等著作。1980年,汤一介恢复讲课后的第一节课正是“魏晋玄学与佛教、道教”,其之后所著《郭象与魏晋玄学》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等的问世引起学界重视,前者更是多次出版增订版。
  &&编《儒藏》
  整天在为这事儿操劳
  汤一介现任北大哲学系教授、北大儒学研究院院长,除出版过多部“魏晋玄学、佛教、道教”的专著及哲学著作外,他主编的《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等系列著作也成为研究中西方哲学的经典作品。2004年,当时76岁高龄的汤一介担任了《儒藏》编纂工程的首席科学家。
  对于汤一介为何要坚持编纂《儒藏》,传记中也有详细描述。他认为,历史上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历来是儒、释、道三分天下,但自宋朝以来,历代王朝就都编有《佛藏》和《道藏》,“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编辑出版了《中华大藏经》和《道藏》,却唯独没有编出过《儒藏》,这不仅与儒家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不相称,更不能满足传统文化整理与研究的需要。”
  正是由于汤一介的坚持,2002年,他的建议最终得到了张岱年、季羡林的鼓励,《儒藏》编纂工程2003年正式立项,2004年启动。
  前天,汤先生妻子乐黛云女士在电话中说:“现在他都这么大岁数了,还整天为这事(《儒藏》的编纂工作)操劳。《儒藏》系列虽然已经出版了40多册,但完成起来比当初预想的要难很多。”汤先生在传记中介绍,《儒藏》工程总计是完成330册的编纂工作,预期2020年完成,现在看来还需要数十年的时间。
  《哀江南》或已无意义
  传记不但记录了汤一介的成长经历、他对学问的追求、对难忘岁月的追寻,还有他真实情感的流露。这其中便包括他对与妻子乐黛云相恋时光的怀念和对儿女们定居海外的感慨。
  汤一介与乐黛云的相识充满那个年代的印记,两人因为一本名为《绞索套在脖子上的报告》的书相爱。对于传记中的这段描述,两人的回忆有些差别,乐黛云回忆:“我非常主动地表达了对他的情意,我把那本书送给他。告诉他,我很向往两个人的情感完全是心灵上的结合。”而汤一介对此的回忆则是:“有一天乐黛云拿了一本伏契克的《绞索套在脖子上的报告》给我看,告诉我,&书中对于人类的爱深深打动我,我想你会喜欢&,这时我大概已经爱上乐黛云了,但没有充分表露出来。”
  在传记中,还有一节专门是写他对“子孙都变成美国人”的感慨。上世纪80年代后期,汤先生的一双儿女完成学业后便定居美国,他在传记中自述:“我儿子汤双博士也会吟诵《哀江南》,孙子汤柏地也能哼上几句,但吟诵《哀江南》对他们来说大概已成为无意义的音乐了。我想,他们或许已全无我祖父和父亲吟诵时的心情。所谓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三代,大概传家风也不过三代吧。”
  本报记者田超
(责任编辑:un659)
外媒采访中国领导人有门道。[]
数字之道:
新闻当事人: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社区热帖推荐
此举太过野蛮……[]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汤一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