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谁是石狮考进晋江季延中学初级中学的!!

福建永春一中、培元中学、季延中学、石狮联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文字介绍,需要完整内容请下载!
福建永春一中、培元中、季延中、石狮联中2014届高三上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下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
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清朝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
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  )
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2.下图为商代出土的青铜器,所包含的信息有(
①商代青铜铸造业发达  ②青铜器具涉及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
③我国进入铁器时代   ④金属制品已应用于农业生产
3.隋唐时,皇帝可指派其他官员参决大政,行宰相之权。唐代290年间共有369名宰相,
数量之多为历代所仅见。这意味着(
A.三省六部制遭破坏
B.宰相之权严重削弱
C.举制下选人之盛
D.集思广益民主决策
4.《东京梦华录》中写道:“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大三门上皆是飞禽猫犬之类
珍禽奇兽,无所不有。第二、三门皆动用什物……卖铺合、簟席、屏帏、洗漱、鞍辔、
弓剑、时果、腊脯之类……殿后资圣门前,皆书籍、玩好、图画及诸路罢任官员土物、
香药之类。” 这反映出的北宋商业活动的特点是(  )
A.已出现了繁荣的“夜市”和“草市”
B.已打破了“坊”和“市”的界限
C.商业活动受到相国寺的控制
D.已出现了专业化的商品交易场所
5.“(北宋中期)天下印书,以杭州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福建多以柔者(松软
板)为之,取其易成而速售,故不能工……福建本几遍天下,正以其易成故也”材料表明
A.各地私营雕版印刷业竞争发展
B.活字印刷术在北宋时已经普及
C.印刷术的发展推动文化和教育
D.北宋商品经济发展程度比较高
6.欧阳修《盘车图》诗云:“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
见诗如见画。”(《梦溪笔谈》)该诗描绘的绘画及其风格是(
A.文人画,重视写意
B.山水画,重视写实
C.花鸟画,浓墨重彩
D.人物画,形神俱备
近代者陈寅恪说:“佛教经典云‘佛为一大因缘出现于世。’中国自秦以后,迄于今日
,其思想演变之历程,至繁至久,要之,只为一大事因缘,即新儒之产生及其传衍
而已。”下列各项中符合陈寅恪所说的“新儒”的是(
A.建构起天人一体的系统图式
B.形成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潮
C.为汉唐大一统奠定思想基础
D.构造起人伦核心的儒体系
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
第一次是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
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影响共同之处是(
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使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C.开放的商埠均以沿海为主内地为辅
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9.有人认为甲午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界线,这主要是因为甲午战争后(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B.清政府开始引进近代技,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D.发展商业和开设议院的要求出现,维新思想开始形成
10.下表《重庆海关进出口贸易统计表(1
900-1911)》,下列判断与材料信息不符的是(
|出口(银两)|803414 |
生丝、猪鬃、牛羊 |
|皮、烟叶和大黄
|进口(银两)|430557
洋纱、洋布
A.该时期重庆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
B.该时期近代工业已为重庆经济的主体
C.重庆成为列强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 D.20世纪初重庆的进出口贸易增长较快
11.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下表中
党员构成变化的原因理解准确的是(
A.国民大革命运动蓬勃展开
B.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
C.“工农武装割据”的发展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全中国都在动——从沿海漂流到内地,犹如混乱的涡流聚集在这个临时的首都……
政府成员和共产党人同坐在一间会议室里,讨论制定共同作战计划。”这段文字出自
美国作家安娜o雅各布对一场战争的叙述。这场战争是(
A.辛亥革命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13.1946年初“美国计划将中共以一种类似西欧共产党据点的地位,纳入一个实际政体的
政治和军事范围之内,敌对的两党共同参加一个以蒋介石为首的经过改组的联合政
府。”材料反映的美国意图是(
A.要中国共产党交出政权和军队
B.支持蒋介石发动反共人民内战
C.调解国共冲突,避免内战
D.改组国民政府,成立联合政府
14.下表反映的是中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其中,导致从A到B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一五”计划的展开
B.“大跃进”的影响
C.“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15.1970年美国总统外交政策咨文:“我们预备与北京建立对话。我们不能接受其意识形
观点,或者共产主义中国必然在亚洲施展霸权的理念。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施加一
种国际立场,否定了它的合法国家利益。”这段咨文反映美国对华政策的新动向是(
A.强调中美社会意识形态的差异
B.美国愿意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
C.中美关系开始走上正常化道路
D.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外交政策
16.罗马法的基本思想和原则已融入西方乃至世界各国的法律中,但也有一些内容反映
了时代的局限性。下列罗马法的原则属于这一类的是(
A.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B.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
C.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
D.平民和贵族不得通婚
17.“民主政治框架乃空中楼阁,缺乏群众基础;在空中楼阁里,只有一群高高在上的贵
享受权力的盛宴;对于人民来说,连民主的气味也很难嗅到。”英国从贵族寡头政治向
民主政治的转化可谓漫长而曲折,以下符合这一转化的是(
A.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B.1688年光荣革命
C.1721年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
D.1832年议会改革
“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点,营
造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的政体形式。确立这种“政体形式”的法律
文件最有可能是(
A.《权利法案》
B.《德意志帝国宪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1787年宪法
19.很久以来,糖在欧洲只是作为药用并被视为一种舶来奢侈品,直到美洲被发现后,
欧洲人在加勒比海地区大量种植甘蔗并加工制糖,这种情况才得以改变。由此推断在
下表中,英国人均糖消费量与欧洲其它国家相比,呈现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欧洲(除英国外 |英国
A.新航路开辟之初,英国率先进行殖民掠夺活动
B.圈地运动,促使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C.英国逐步控制了海上霸权,从而占据贸易势
D.工业革命的完成,促使英国的生产力飞速提高
20.1563年,英国议会制定法律,规定任何人都不得在没有书面许可的情况下离开其住
否则将被逮捕和遣送。1795年,英国颁布《贫民迁移法》,允许居民在规定的教区内迁
移。1846年,英国修改《贫民迁移法》,禁止对在某一教区居住5年以上者遣返原籍。
促使英国不断调整国内移民法律的原因是(
A.无产阶级的斗争
B.启蒙运动的深入
C.工业革命的发展
D.选举制度的改革
21.列宁说:“俄国革命之所以如此容易发生,只是因为俄国受到沙皇政府极其野蛮的压
榨,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这主要阐明(
A.二月革命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
B.“四月提纲”的指导意义
C.十月革命道路的突出特点
D.《和平法令》颁布的背景
22. 据1932年的《财富》杂志统计,美国有3400万成年人和儿童没有任何收入,失业人
数占当时美国总人口的近3成,这还没有把将近1000万的农民包括在内,否则情况还
要严重。后来罗斯福新政中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是(
23.二战后美国总统杜鲁门指出:“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
”他把世界分成“两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  )
A.是否推行霸权政策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C.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D.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
24.下图是美国在20世纪各个时期经济发展状况示意图,其中标号③阶段发展的原因是(
A.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B.第二次技革命推动
C.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D.战后经济体系的建立
有者指出:“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到达全球范围,它从16世纪在欧洲诞生到今
天已经真正达到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
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的。”这位者实际上是强调(
A.经济全球化同技革命紧密联系
B.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C.各国政治经济体制日益融为一体
D.经济全球化以全球市场经济为基础
第Ⅱ卷(非选择题 50分)
二、非选择题 (3大题。26题16分 ,27题18分,28题16分,共50分。)
26.(16分)妥协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或争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唯一摆脱困境(人们彼此妨害)的方式则是互相妥协。通过契约的方式建
立国家,制定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
一一古希腊思想家伊壁鸠鲁
  整个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妥协的产物。因此也可以说,一个民族不善于妥协,就不可
能走向真正的民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近代史上法德两国成为一对宿敌。然而,1958年,德国总理阿登纳却前往
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家中进行了一次私人会谈。会谈中,戴高乐向阿登纳说:德国是法国
在欧洲唯一的伙伴。
  材料三 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政治斗争中强势的一方从来不懂得妥协退让,即
便是对内部的改良力量也压制打压,直到那些疥癣之疾发展成为心腹之患,逼得在朝与
在野的双方兵戎相见。以至于有人说我们的历史上只有成功的改朝换代,却鲜有成功的
改良鼎新,国人可以向暴力屈服,却拙于制度创新。
一一卢伟《懂得妥协很重要》
依据材料一结合所知识,说明古希腊与古罗马是如何实践伊壁鸠鲁的主张的。
近代欧美国家政治生活中继承妥协传统,请以17世纪晚期的英国和18世纪晚期的
美国史实为例加以说明。(6分)。
材料二描述的是什么历史现象?这个现象的发展趋势如何?后来给世界政治格局带
来了什么影响?(3分)
概括材料三的观点。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史实说明理由。
(4)根据上述材料,你能得出哪些启示?(2分)
27.(18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市场的日益成熟,购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消费的
一个主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
位。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
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
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
——据《白银资本》等
根据材料一,指出13、14世纪世界贸易商品的主要流向。结合所知识,分析造成这
种状况的原因。(3分)
鸦片战争前英国—印度—中国三角贸易的路线图
注:19世纪30年代,中国对英属印度的出超年均在600万两白银左右。
——摘编自《中国近代经济史》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分析英国—印度—中国三角贸易给三国分别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清末)旧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今试任入一人家,观其日常所服用者,无论为必要品
为奢:侈品,其来自他国者恒十有八九……1893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近来体察沿海
各口商务情形,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
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地。”
——《饮冰室合集》等
根据材料三,归纳其中反映出的历史信息。(4分)
2005年底,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
国,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
——据《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分析莎拉发现的现象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什么是无法想象
的?中国产品后来大量进入普通美国家庭的历史原因有哪些?(5分)
28.(16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对自然和玄都没有多少兴趣,他们提供讨论的哲是
社会的、政治的和伦理的。从规劝和改良的语气来看,这种哲无疑反映了一个屡起冲
突、政治混乱的时期……哲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
人心的原则。
——[美]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一提出的“晚周时期大动乱”给思想领域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当时的儒家提出
的“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有哪些?(4分)
“孔则严等差,贵秩序,而措而施之者,归结于君权。……于帝王驭民,最为合适,故霸
者窃取而利用之以宰制天下”“儒教之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
——梁启超《论中国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儒统一时代》
依据材料二,归纳梁启超的观点,结合不同时期儒家思想的具体内容来论证其观点。(
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德意志的
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路及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法国的伏尔泰认为,儒不是
宗教;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当时德国的历史背景,说明莱布尼茨为何推崇中国儒文化?
伏尔泰当时推崇中国考试制度的出发点是什么?(4分)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和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
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地指出:以孔子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
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社会的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
“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
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马尚斌等《中国近代史教程》
(4)依据材料四,说明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如何评价儒家思想的?(4分)
高三年第二次联合考试(2014.1)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⑵                                    |
         
|(3分)                
                                 |
|27(18分)⑴
|(3分)    
|                
                     
|                                
                     |
|                
|                     
|28(16分) ⑴
|                                    |
|                                     |
-----------------------
福建永春一中、培元中、季延中、石狮联中2014届高三上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
福建永春一中、培元中、季延中、石狮联中2014届高三上期第二次联考数(理
一、选择题:
福建永春一中、培元中、季延中、石狮联中2014届高三上期第二次联考数(文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福建永春一中、培元中、季延中、石狮联中2014届高三上期第二次联考英语试题
第一卷选择题(满分
福建永春一中、培元中、季延中、石狮联中2014届高三上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一、古代诗文阅读(
福建永春一中、培元中、季延中、石狮联中2014届高三上期第二次联考政治试题
(本卷共24小题,•回答
•回答
•回答
•回答
•回答
猜你感兴趣
服务声明: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不保证内容的可靠性、真实性及准确性,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Copyright &
.&&闽ICP备号&&&
Powered by福建永春一中、培元中学、季延中学、石狮联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数学(文)试题
福建永春一中、培元中学、季延中学、石狮联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数学(文)试题/12该会员上传的其它文档:0 p.9 p.11 p.14 p.12 p.10 p.10 p.12 p.12 p.10 p.9 p.11 p.12 p.16 p.17 p.1 p.3 p.8 p.4 p.4 p.9 p.10 p.3 p.7 p.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选出答案后,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1.若为全体正实数的集合,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B)(C)(D)福建永春一中、培元中学、季延中学、石狮联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数学(文)试题相关文档专题mp3docdocdocdocdocdoc关于我们常见问题关注我们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季延初级中学校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