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硫化锡铝与氢氧化钠反应应方程式无现象?

 下载
 收藏
免费索要,请勿扰!
我是一个性开朗活泼的女孩子,单纯充满激情,有时间我会把我个人觉得最好的资料分享给大家,欢迎浏览.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高中化学与量有关的离子反应方程总结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高中化学与量有关的离子反应方程总结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584|
上传日期: 12:19:28|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高中化学与量有关的离子反应方程总结.DOC
道客巴巴认证
机构认证专区
加  展示
享受成长特权
官方公共微信大家好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现象,化学方程式 题_百度知道
大家好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现象,化学方程式 题
大家好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现象,化学方程式题
提问者采纳
然后变澄清。原因向饱和氢氧化钠通入过量二氧化碳的现象 是:溶液先变浑浊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的解决了我的问题!
其他类似问题
化学方程式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6条回答
现象 有气泡冒出
NaoH+CO2 =Na2CO3+H20
CO2+2NaOH=Na2CO3+H2O
CO2+2NaOH=Na2CO3+H2O
CO2 + 2NaOH = Na2CO3 + H2O 无明显现象
无现象 2NaOH+CO2=====Na2CO3+H2O
无现象,CO2+2NAOH=NA2CO3+H2O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三硫化二砷和硫化钠反应化学式,硫化亚锡与二硫化钠反应,硫化钠与二硫化碳反应_百度作业帮
三硫化二砷和硫化钠反应化学式,硫化亚锡与二硫化钠反应,硫化钠与二硫化碳反应
三硫化二砷和硫化钠反应化学式,硫化亚锡与二硫化钠反应,硫化钠与二硫化碳反应
As2S3+Na2S =2NaAsS2SnS+Na2S2=Na2SnS3Na2S+CS2=Na2CS3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答案】分析:(1)根据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氯化铁溶于水呈黄色,写出反应的方程式;(2)根据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写出反应的方程式;利用指示剂指示溶液酸碱性的变化;(3)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后有白色沉淀产生;(4)根据硫酸的化学性质与选择的药品反应产生特殊的现象分析.解答:解;(1)试管②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氯化铁溶于水呈黄色,反应的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2)试管③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2HCl+CaCO3=CaCl2+CO2↑+H2O;试管⑥中元素和氢氧化钙反应没有明显现象,要证明该试管中确实发生了中和反应,可以利用紫色的石蕊试液或无色的酚酞试液作为酸碱指示剂,指示发生中和反应的过程中酸碱性的变化,方案为:先向试管中加入紫色石蕊(或无色酚酞)试液,再滴加澄清石灰水,溶液由红色(或无色)变成蓝色(或红色),说明发生了反应;(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方程式是:Ca(OH)2+CO2=CaCO3↓+H2O,利用该反应可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4)因为硫酸有剩余,硫酸与酚酞试液无现象、使石蕊试液变成红色、与稀盐酸不反应、与铁粉反应产生气泡、与铜粉不反应、与氧化铜粉末,溶液变成蓝色、与大理石反应产生气泡,因此可以选择石蕊试液、铁粉、氧化铜粉末、大理石这四种物质进行证明.故答案为:(1)黄;Fe2O3+6HCl=2FeCl3+3H2O;(2)2HCl+CaCO3=CaCl2+CO2↑+H2O;先向试管中加入紫色石蕊(或无色酚酞)试液,再滴加澄清石灰水;(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有沉淀生成);(4)4.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盐酸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的探究,全面综合的考查,角度新颖,解答时抓住盐酸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难度不大.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化学
题型:阅读理解
28、以下是有关金属问题的研究.某实验小组在探究金属化学性质过程中的部分实验记录,请你根据记录回答下列问题.(1)大小、形状都相同的金属与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都相同的稀盐酸反应的记录:
开始无气泡,过一段时间后缓慢出现气泡
产生气泡且速度较快
产生气泡但速度缓慢
无气泡①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和以上记录可知,能与稀盐酸反应的金属应具备的条件是.②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铝片应比锌片活泼.但记录显示铝与稀盐酸的反应速率比锌的(填快或慢),你认为该记录中出现与金属活动性顺序相违背的现象的原因是.(2)实验小组同学认为,用下列两组试剂都可以完成铜与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比较:A.铜片与AgNO3溶液;B.银片与Cu(NO3)2溶液.请你选择要选用的试剂组并写出对应的实验现象或化学方程式.所选用的一组试剂是(选填编号).相应的实验现象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把相同体积、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分别滴到等质量、颗粒大小相同的X、Y、Z三种较活泼金属中,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假如X、Y、Z都是+2价金属,则相对原子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科目:初中化学
(2013?许昌一模)某化学小组以“酸碱盐”为主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探究活动.探究l:研究常见的物质---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程度.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取反应后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固体化台物Na2CO3(或CaCO3),.
有气泡产生
盐酸过量探究2:研究酸的性质--硫酸、盐酸和锌反应通过探究实验,同学们发现硫酸和盐酸溶液都可以和锌反应产生氢气.产生这种共同现象的原因为硫酸和盐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探究3:探索未知---浓硝酸和铜制取气体.已知Cu+4HN03(浓)=Cu(&NO3)2+H2O+2N02↑.N02能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0.NO和NO2都是空气的污染物.(1)利用该反应制取二氧化氮的发生装置,应选用图所示装置中的B.收集N02的方法为向上排空气法.(2)反应NO+X→N02中,X的化学式应为O2;若用浓硝酸和铜制取NO,应采用的收集方法是排水法.探究4:兴趣小组同学向盛有澄清石灰水1000g的大烧杯中加入l0g碳酸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过滤去沉淀,剩余液体总质量为1009.8g,请你计算所加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科目:初中化学
题型:阅读理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一年的学习,相信你的实验能力一定有了很大提高,请你一同参与回答以下问题.(一)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1)写出仪器A的名称分液漏斗.(2)甲同学认为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I、Ⅱ装置,可以制取并收集氧气,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H2O+O2↑2H2O22&.&2H2O+O2↑.(3)乙同学认为利用Ⅰ、Ⅲ装置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关闭K、K1、K2,用凸透镜引燃B中的白磷,待冷却后打开K2,整个实验过程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①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②待冷却后打开K2,Ⅲ中的水倒流入Ⅰ中约占瓶内气体体积的.(4)丙同学认为可以利用Ⅰ、Ⅲ装置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他在广口瓶B中预先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在仪器A中盛放氢氧化钠浓溶液,烧杯中盛放稀盐酸,K1关闭、K2打开,然后打开K将氢氧化钠浓溶液滴入广口瓶中,关闭K,依据Ⅲ中稀盐酸倒流入Ⅰ中,并有气泡产生现象,可以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二)甲、乙两同学对有关镁与盐酸的反应进行了系列研究(如图2)探究一:镁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以及反应速率的变化:(1)实验时需将镁条进行打磨,其目的是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2)反应中试管外壁发烫,说明镁与稀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化学方程式为Mg+2HCl═MgCl2+H2↑.(3)实验测得镁片产生气体的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3所示,你认为在t1~t2时间内反应速率逐渐加快的主要原因是:镁与盐酸反应放热,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探究二:.反应后所得溶液的酸碱性探究【发现问题】(1)反应后甲同学用pH试纸测定试管中溶液的酸碱性,发现pH小于7,说明甲同学所得溶液呈酸性,(选填“酸”“碱”或“中”).(2)反应后乙同学的试管中镁条有剩余,向试液中滴入两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查阅资料】氢氧化镁微溶于热水,且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提出猜想】甲同学:猜想Ⅰ:稀盐酸过量,使溶液pH小于7;猜想Ⅱ:氯化镁溶液pH小于7.乙同学:猜想Ⅰ:氯化镁溶液呈碱性使酚酞变成红色;猜想Ⅱ:镁与热水反应后生成碱使酚酞变红色.【实验与思考】(1)为验证猜想,甲、乙两同学均需测定氯化镁溶液的酸碱性,实验表明该溶液显弱酸性.(2)乙同学为验证猜想Ⅱ,在滴有两滴酚酞的热水中放入一段打磨过的镁条,观察到溶液很快变为红色,同时还观察到镁条表面有气泡产生,收集并点燃该气体,发现气体能燃烧,请根据以上现象写出镁与热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OH)2+H2↑Mg+2H2OMg(OH)2+H2↑;(3)乙同学在进行上述猜想Ⅱ的探究时,发现实验一段时间后,酚酞的红色总是会逐渐消失,于是他猜想可能是镁与热水反应后生成的碱逐渐被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掉了,但甲同学猜想可能是水温逐渐降低,导致Mg(OH)2的溶解度减小而析出沉淀,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甲或乙的猜想是否成立&(写出相应的操作、现象和结论):方案一:将褪色后的溶液加热,若溶液又变红,则是由于温度降低导致Mg(OH)2的溶解度减小.方案二:在滴有两滴酚酞的热水中放入一段打磨过的镁条后,立即滴入适量的植物油进行液封,使溶液与空气隔绝,若冷却后红色依然褪去,则是由于温度降低导致Mg(OH)2的溶解度减小..【结论】镁与稀盐酸反应,若镁反应完全后所得溶液显酸性,若镁过量时所得溶液显碱性.
科目:初中化学
题型:阅读理解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等知识进行了研究.(1)根据如图中的实验现象判断,稀盐酸里的A、B、C、D四种金属中,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后面的金属是(填字母)D.(2)为了确定Fe、Cu、H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兴趣小组同学用铁片、铜片、硝酸汞溶液和盐酸四种试剂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其中可行的是(C&)A.Fe+HCl&&&&Cu+HCl&&&&&&&&&Fe+Hg(NO3)2B.Fe+HCl&&&&Fe+Hg(NO3)2&&Cu+Hg(NO3)2C.Fe+HCl&&&&Cu+HCl&&&&&&&&&Cu+Hg(NO3)2D.Cu+HCl&&&&Fe+Hg(NO3)2&& Cu+Hg(NO3)2(3)为了确定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同学们用到的药品有铁丝、铜丝、银丝、稀硫酸和硫酸铜溶液.实验结束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对该实验的废液进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什么物质?[交流表达]①小明通过观察,认为废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铜.他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显蓝色..②小红通过分析,认为废液中一定含有硫酸亚铁,她的依据是: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作出猜想]小华认为废液中还可能含有硫酸.[实验验证]小华同学联想到联想到教材上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相关实验的设计,准备了abcd四朵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取干燥的花a和喷上水的花b分别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两个集气瓶中,发现花a不变色,花b成了红色;干燥的花c喷水,花不变色,说明了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H2CO3(填化学式);在干燥的花d滴加几滴废液,花d变成了红色,说明废液里含有硫酸.通过分析与实验,同学们得出废液中含有硫酸亚铁、硫酸铜和硫酸.[反思拓展]①小明取一条铝片加入少量废液中,开始时,铝片表面没有却气泡出现,一段时间后才有气泡出现.开始时,铝片表面没有气泡出现的原因是铝片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能与酸反应.②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的物质成分,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剩余的反应物.[拓展应用1]①若将废液中硫酸铜、硫酸全部转化为硫酸亚铁,应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铁.②反应完全后,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金属固体.A: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时,用到的玻璃仪器除漏斗、烧杯外,还需玻璃棒.B:固体中物质为铜、铁.[拓展应用2]为比较同种金属与不同种酸反应的速率,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装置如右图所示(夹持和固定装置已略去).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过量的镁条,同时将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和稀醋酸注入相应的试管中,观察产生氢气的速率和体积.试回答下列问题:①盐酸与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2HCl=MgCl2+H2↑,反应后液体质量(选填“增大”、“减小”、“不变”)增大.②实验中收集到氢气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图中曲线变化规律,可以得出镁与稀盐酸反应速率比与稀醋酸(填“快”或“慢”)快.③实验中稀盐酸与镁条反应时,量筒中收集到氢气的体积比理论值高,不可能的原因是(填序号).A.反应放热;B.试管中有氢气残留;C.酸液进入试管,占据了一定体积.
科目:初中化学
题型:阅读理解
实验探究的方法很多,如实验对比法、排出法、类比法等等,请你认真参与完成以下两个实验探究活动,想一想分别采用了哪种实验方法:(1)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约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时没有明显的现象变化.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所有装置的气密性良好),试图通过观察现象来间接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请根据上图实验装置和下面的操作方法,将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填入横线上:A、将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在水中,是试管内的液面略有上升.B、将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C、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烧瓶,.D、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锥形瓶,.E、将胶头滴管中氢氧化钠溶液挤入烧瓶,烧杯中溶液沿玻璃管上升在管口形成喷泉.通过以上对比实验说明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2)已知盐酸溶酸中含有水分子(H2O)、氯离子(Cl-)和氢离子(H+),该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提出问题】:盐酸溶液中哪一种粒子(H2O、H+、Cl-)能使指示剂变色?【实验步骤】:①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约2ml蒸馏水,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现象;②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约2ml&NaCl(pH=7)溶液,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现象;③在第三支试管中加入约2ml稀HCl溶液,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现象.【现象及结论】:实验①看到的现象是;你的结论是;实验②看到的现象是;说明Cl-离子;实验③看到的现象是;你的结论是.(2013o抚顺)氢氧化钠与硫酸的反应无明显现象,某化学兴趣小组为证明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
小倩在试管中加入约2ml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2滴酚酞溶液,振荡,溶液变为红色.然后向该试管中倒入稀硫酸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证明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
【改进实验】
小娜使用与小倩相同的试剂,通过改进上述实验中某一步的操作方法,不但证明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了反应,还能验证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小娜改进的实验操作中关键的一点是将稀硫酸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改为逐滴加入稀硫酸至红色恰好完全消失
【反思评价】
小霞提出也可以使用紫色石蕊溶液代替无色酚酞溶液进行上述实验.你认为酚酞溶液(填“酚酞溶液”或“石蕊溶液”)更适合用于验证二者恰好完全反应,你的理由是颜色的改变明显,便于观察实验.
【拓展延伸】
不是所有的碱与硫酸反应都无明显现象,例如氢氧化钡(合理即可)(填一种碱)与硫酸反应就有明显的实验现象.
分析:【实验探究】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钠和水,可以据此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改进实验】将稀硫酸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则由于难以控制加入的稀硫酸的量,所以不能判断它们是否恰好完全反应,所以应该逐滴加入稀硫酸至红色恰好完全消失,即可判断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反思评价】酚酞遇碱变红,而酸性和中性溶液则不变色,而石蕊遇酸和碱都会变色,但是颜色的改变不是很明显,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拓展延伸】氢氧化钡可以和硫酸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可以据此解答.
解:【实验探究】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
【改进实验】将稀硫酸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则由于难以控制加入的稀硫酸的量,所以不能判断它们是否恰好完全反应,所以应该逐滴加入稀硫酸至红色恰好完全消失,即可判断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反思评价】酚酞遇碱变红,而酸性和中性溶液则不变色,而石蕊遇酸和碱都会变色,但是颜色的改变不是很明显,所以酚酞溶液更适合用于验证二者恰好完全反应;
【拓展延伸】氢氧化钡可以和硫酸反应属于酸碱中和反应,该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具有明显的实验现象.
故答案为:【实验探究】2NaOH+H2SO4═Na2SO4+2H2O
【改进实验】将稀硫酸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改为逐滴加入稀硫酸至红色恰好完全消失;
【反思评价】酚酞溶液;颜色的改变明显,便于观察实验;
【拓展延伸】氢氧化钡(合理即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氢氧化钠的用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