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觉得精英移民都不爱国?基本都通过各种方式出国移民走了

投资移民 |
您的位置: >
【金征远移民】为什么精英都选择移民
文章来源:编辑:Cabbage时间:浏览次数:
  越来越多的人,以奋斗的名义,以未来的名义,而选择了。原本应该是一个社会支柱的财富和知识精英,纷纷选择远走他乡。他们带走的,不仅有他们自身数十年发展所累积的智识和财富,更严重地说,他们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带走了这个社会的灵魂,带走了那种激励个体奋发向上并努力改造社会的精神。金征远移民顾问表示,面对富豪的迁移,我们不要把爱国联系在一起,更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是,为何,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成长起来的富豪,不愿居住在中国。
  一,教育环境好,利于子女成才
有这样一句描述青岛的老板们移民的话:&青岛10个老板中有3个已经移民,有4个在移民的路上,还有3个打算移民。&有超过58%的表示:子女教育是他们移民的首要原因。相对于国外,国内的孩子整天在重复做一些他并不感兴趣的计算题,整天处于压抑中。学校和老师根本不教他们如何做人,只是一味地学习。从小在各种辅导班和学习作业的压迫下,孩子已经失去了自己原有的可贵的创造力。
而移民们希望他们的孩子移民后可以去探寻到内心的自由度,而不是急功近利,中国的教育体制缺乏人性化的考虑,现在很多老师都在课外办学习班,提前讲后面的课;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国内教育亚文化的影响下,过早学会察言观色,说一些违心的场面话;他们希望这一代人在社会大环境下无法改变的悲哀,不要再将它延续到他们的孩子身上。比如,在国外读大学,学习就不会再有那么大的压力,可以分出时间做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一方面,外籍学校在孩子的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中,更注重对于孩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西方式教育更倾向于把孩子教育成感情丰富,而且能够学会真实表达真实的个人,而并非一味强调某些功课的应试成绩,这种不那么急功近利的教育,更容易让孩子们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另一方面,在国外,比如在新西兰,从小学到高中都是义务免费教育,即使是到了高等教育阶段,孩子也可以自己申请学生贷款,以后再免息偿还,即便一个孩子读到博士,他也可以领取不低于正常工薪阶层的薪资,就是说他即使是依靠读书深造,都能养活自己。
  二,为了国外健康的生活环境
大多数移民国外的企业家,很多都是喜欢上了国外的一种生活环境,更是为了在国外&养老&.比如食品质量、空气质量等都比国内要高。国内的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部分富豪的一块心病,比如:关于牛奶中掺入三聚氰胺和关于地沟油的新闻屡禁不止。另一方面,国外的医疗体系更完善,很多有钱人愿意花钱买健康。国外的医疗体系比国内要好,这个是一个无需争论的事实。
  三,投资环境与安全因素
一位移民加拿大的人曾说其选择移民的原因:一、国内的投资环境不好,你想投的他不让,他让投的不挣钱;二、各种税费太高;三、现在贫富差距这么大,说不定哪天又要均贫富,太没有安全感了。另外,国内的投资环境不好,很多都是要人际关系来解决,隐形的东西太多。为了做成一笔生意,除了要在正常竞争秩序上劳心费神以外,还要另外动多少歪脑筋,才能得到本该属于自己的利益。如果相关政策能够更加完善,保护企业家的切身利益,竞争机制更加透明,减少潜规则带来的不安全感,谁又愿意背井离乡?
  与以往移民目的是追求财富相比,现在移民的人群不是为了简单的生存需求而离开,他们要追求安全感。也许他们都很热爱这个国家,也想在发财后为国家做更大的贡献,但渴望这个时代能尽快进行体制变革,给很多致富试图思源的人创造更适宜生存的阳光、空气、温度和水。
  社会仇富,政策又不稳定,有钱的人谁能有安全感呢?移民到了国外,可以享受到更为安全的保护,无论是经商还是从事其他行业,资产相对来说,比较安全。有钱人也会担心,自己的财富会不会被怀疑来路不明?还有一个原因:很多人都有的&私有欲&,但是,这个想法在国内无法实现。比如想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譬如土地、房子。在国内,是无法满足个人的这种&私有欲&的。&房子说到底是租的,土地也只有使用权。个人是没有财富的完全支配权的,因为,都是公有的。
四,移民后的其它优惠
通过移民后的身份转变,很多老板在不放弃中国的挣钱机会的同时,还能获得在发达国家的种种好处。比如,在拿到发达国家的身份以后,来去很多国家可以免签证。获得外国国籍,或者拿到绿卡,对于富人们来说,也是一种非常便利的出入各国的方式。相比中国护照的13个免签国家,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新加坡的免签数量分别为125个、120个、130个和122个。
许多移居美国只为持有绿卡、以便自由往返美中两国的大陆新移民,数年后,都十分自然地希望申请加入美国国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国护照享有的全球最高礼遇----免签证前往世界150多个国家。华人有旅游、探亲、商务需要的国家基本上都在美国护照免签证国家和地区名单附上。与此相反的是,目前持中国护照前往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甚至包括归属中国特区的香港、澳门等地,都要申请签证或入境许可。
  【金征远移民近期活动预告】
9月20日:美国、加拿大、澳洲大型说明会
地点: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26号长富宫饭店
特邀嘉宾:GDRC区域中心总负责人、Green Box总裁、加拿大项目方
媒体:搜狐出国
  会议详情:
跨国公司团队全程跟踪,一人申请全家移民!参会嘉宾尊享资深顾问一对一VIP活动,现场评估!席位有限!敬请预约!全国免费咨询电话:400-801-6090!
如有更多关于移民资讯请参看/,或拨打金征远全国免费咨询电话:400-801-6090。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将本文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果你对移民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论坛热帖更多>>
· · · ·你是否对“一出国,就爱国”的观点有同感?
刚刚看了张维为教授的演讲“中国人,你要自信”,张先生在谈到移民问题时说“一出国,就爱国”,不知道海外的同胞有没有这种感觉?
按投票排序
207 个回答
留学英国,并没有这种感觉。除了很想念家人朋友,对国内美食异常怀念以外其他都还好。反正现在一看见人多的地方都烦。由于集体主义教育的成功,大部分留学生把对家的思念上升到了对国的思念,其实你爱的并不是国,而是家
反对第一名已蔚然成风了啊------------------------------- (ytb)看完这些,那些出国认为自己不爱国的有什么感受?这也是我爱国的原因是,出国后心里会默认台湾和中国是两个地方,但要明白。我爱国,因为我是中国人。-------------------------------我在哈尔滨的时候,我爱沈阳,去南方的时候,我爱东北,出国的时候我爱的就是中国了。这份爱和政治无关,一份认同感外加一份思想之情罢了。嗯,爱与国家好不好没关系,我们不是那种谁有钱就可以随便叫老公艹我的。另,无论美剧也好,FB也好,这些只能是国内的人不爱国的原因,而不能说是海外党爱国的原因。更何况,FB,Twitter这种的,即使能上,那些在国内的人能加几个好友呢?(即使出国了也天天刷B站的飘过)对了,还有一点我常去的中华料理店的师傅也爱国,因为他在日本没归属感的,其实大多数人都没有归属感滴。而这和既得利益者也没半点关系。吐槽一句,第一名答案有两个致命问题:第一个是我不知道他以谁的角度来回答问题,以他自己的?也不是。第二个问题就是,他可能以一种大众客观的角度去试图分析,但他回答的答案对应的是,为什么国内的人不爱国,而没有特别的回答出国的人是否爱国。此外,第一名答案可能是日语罗马音,姑且认为是留日圈的,可实际上留日圈是最穷的,大家都很拼。有钱的都在美国澳洲英国新西兰什么的,没钱才去日本(可以打工,奖学金也可观)。所以不是很明白他的答案从谁的角度考虑的、还是想当然认为是这样。看了看,好几个人开贴反对第一名了。我在想、哪些点赞的,大概是因为第一名开喷而引起共鸣了吧。再更一下,那个人逻辑混乱啊,他说的客观上人那些人占有特权了。现在我真不知道多少中国家里拿不出10万来(中产现在也是特权阶级了,醉。再这么说下去,兜里有1000块钱的也是特权阶级了),退一步,就算这些特权中产,出国是不是活的狗都不如啊,比在国内还惨。最后,爱国是普遍情感,不分国籍,你让我朋友,那些俄罗斯,美国,枫叶,泰国小伙伴怎么办?一口一个小留,让这些不要国籍要永驻的人怎么看。
这种事情不用说的那么复杂,英语里有个说法叫rosy retrospection,中文大概就是记吃不记打。就好像我会记得小时候身体不好,爸妈是怎么带我去看中医,大夫的和颜悦色,临走前还总提醒我不管去哪都不要吃凉的。现在在美国喝着冰水,也很难再想起一排就是一下午的队,医院厕所有多脏,医院边上的饭馆又有多难吃了。在回忆里一年也就是一秒钟的事情,何况那一下午呢。就好像我会记得考完期中的下午和同学们去学校边上的小店吃烤串,记得谁爱吃烤翅谁爱吃板筋,还有个傻比专吃腰子,哥几个一块又八了谁的卦,但很少想起在人大东门边上吃凉皮吃出食物中毒,想起了也只会记得在家里养病假看的足球周刊,肚子有多疼就很难感同身受了。就好像我会记得每天中午不吃午饭去操场踢球,有几个球是怎么进的,有几个球是怎么扑出来的,专吃腰子的撒比一上场就肾虚。甚至因为谁把谁从背后放倒了,打了一架,谁玩个马赛回旋把自己摔成脑震荡了。但是人造草皮有多脏,把白校服弄成黑的,身上这些伤疤又是怎么来的,踢完球不能洗澡下午第一节课多难受,就也只是想想而已了。就好像我会记得初三的时候天天借同桌手机打Real Football,一个诺基亚键盘机,射门瞄准是靠一个圆点滑到黄色的那段。考完试没事干了拿自己手机玩寿司被老师从后门看见了,没收一个月还回来还有电。至于手机屏幕小看的眼睛疼,被老师cei一顿有多不爽这种事早就忘到爪哇国去了。同理,如果我哪天回国了,也大概会记得校医院不用排队,学校周围的法餐泰餐,不收钱的健身房,聪明绝顶的同学,智力超群的教授,平易近人的校领导,和室友在PS4上打FIFA,打大菠萝,在WiiU上打Super Smash,和女票雪天开车去新罕布什尔爬山;不会记得食堂多难吃,从宿舍走到健身房要五分钟,第二天有面试室友半夜不睡放摇滚,游客在窗前走来走去还拍照这些有的没的了。即使记得,也只是有这么个事情,感情上不会再有什么影响了。the grass is greener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fence这山望着那山高呀
对很多留学生来说,“一出国,就爱国”,这是事实。但是,“在国外养出来一身的五毛气,回国一个礼拜就吹没了”这事挺有意思的
爱祖国哪有那么多高大上的理由。小时候生长的小山村也没教育我要爱它,但是离开以后你还是会想它;我上的大学没给我洗过脑要爱她,校友们在一块还是会像当年一样骂这个学校今不如昔,但是哪个外人敢说她一句不好,我立马黑脸。同样道理。承载了我那么多年童年记忆青春记忆的地方,我熟悉她,我了解她,我说她的语言,我懂她的文化,这个地方,我会骂,我也会爱。接下来的这些话未必政治正确,但是不管政治正确不正确,都是真心实意的话,也算是一个角度吧,希望对知乎有帮助:我出国以后又回国工作过一年。地沟油火锅吃的很开心,毕竟自己在灯塔国也没少吃剩饭剩菜;脏兮兮的小馆子里面,7块钱一碗的炸酱面比什么都好吃;早上一块钱一个的大肉包子,咬一口满嘴流油,明知道里面没用啥好肉,但就是比健康干净的subway强;可惜国内的啤酒实在是太难喝,经常怀念灯塔国的各种好酒;交通乱不敢自己开车,好在小城市里面打车也不贵,然后跟出租车司机一起骂到处乱窜的小电驴;大晚上八九点敢上街溜达,路边都是吵吵嚷嚷的烧烤摊,很呛,很香;蓝天很少,雾霾天也遇到过几次,专门买了口罩;gmail被封了很不爽,气得骂人,但是也有办法解决,毕竟也不指望着gmail过日子。说这么多不是想说哪边好哪边不好,更不是要为gov开脱什么,gov做的狗屁倒灶的事情多了,但是小老百姓过得是小老百姓自己的日子,用不着把那些东西太当回事。到哪个国家都有不顺意的事情,到哪都会踩到狗屎,能绕绕过去,不能绕的话,回去洗洗鞋底。总跟狗屎较劲,那自己的日子还过不过了。对自己的生活来说,总有主流和支流,总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网上看起来都是严重的不得了的事情,其实生活中未必有很大影响。生活里面自己真正要解决的问题多了,网上又不会有别人在乎。封掉facebook twitter之类的,在信息透明言论自由方面确实做得不好,对于做新闻的人,对于国外朋友多的人来说,是个大问题。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现在人人网都没人玩了,微博也衰落了,facebook开放不开放,对生活又能有多大影响。甚至那些人命关天的事情,如果只是支流,如果离自己很远,其实也不影响生活的感受。美国一年几千起枪击案,黑人区每天都在死人。对于住在差区的朋友们当然是天大事情,但是只要没发生在自己街区,一个枪击案的消息对生活的影响,也不会大于盒饭里面的一颗卤蛋——遇见黑人绕道走,没事别去黑人区乱逛就是了,你不会因为几公里以外发生了枪击案,就觉得美国待不下去的。国内的某些负面新闻,其实也是一个道理。倒是国内的房价是真心愁人,不过想想湾区的百万美元小黑屋,也是一样的发愁。其实,工作挣钱过日子,往大了想想怎么创业,往小了想想怎么让老婆孩子开心,这些才是主流。回国的也没几个就是为了爱国奉献,出去了也没那么多所谓的自由民主。在哪边,其实都是生活而已,好好过日子,别矫情。至于政治那些东西,出国以后也知道灯塔国是怎么玩的,回国这一年也稍微明白了TG是怎么玩的。用一个美国哥们的话来说:“ different asshole, same shit"
排名第一的答案的心目中,外国大概就是发达国家吧?你觉得过去外国工作的人也是特权阶层吗?我去的是GDP第16名(其实还没山东省多),人口3亿多的发展中大国,当我看到这个国家,人民空有广袤的国土,有令人垂涎的资源,清洁的空气,接受西方文明300年的优秀殖民熏陶,和西式的民主制度,结果因为发展工业缺少电力,平民区每天晚上8点准时停电(中产阶级区一个月停一到两次),缺乏有效的公交系统,造成大部分人不得不开摩托车,间接塑造了一个世界最堵的城市(世界十大堵城,这个国家占俩,北上广排不上号)。这个国家的人民的平时娱乐活动就是坐在马路中间的草坪上吃水果聊天。做幼师的每个月拿500块工资,做工人的一天3美元,当司机的一个月800块。(当然,华人工资比他们高几倍)这个民主国家的廉洁排名世界122位(中国六十几位),民族歧视横行,比如大公司里华人永远是领导,开商店的伙计永远是土著。于是,我瞬间觉得当年键盘党时代的自己是个XX。就算是这样的国家,她的小朋友捧着他姐姐的过时笔记本电脑玩着超卡的GTASA(这游戏我高中的时候玩,三年前的普通笔记本玩它都能流畅),他在这游戏里能做的就是玩Garuda航空的飞机的模组,然后跟我说,这是我们国家飞机,然后继续卡着。这个国家的女孩子在我说她们懒的时候,会纠正我,说她可以,别说她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姐弟。做个广告,2万人民币移民民主的缅甸,15万移民民主的印尼,全家移民可优惠,并获赠土著新娘一位。随来随移,欢迎键盘党订购。
有些东西是只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例如中国菜。移民当中哪有爱国的,不过是想念家乡的味道罢了。
老问题了,加一个新看法。发达国家市场极为成熟,一般行业公司净利润8-10%,然后市场规模小而稳定。中国的市规模场发展迅速,消费主意愈演愈烈,可以说是真正冒险家的乐园。放眼世界,只有中美两国创业收益最大,去了美国以后,发现中国创业收益比美国更大。别跟我说十几万美金一年得日子,太无趣了,我过不来。国内市场大的产业随便做一个连锁店一年都几百上千万利润。
咦,排名第一的答主拉黑我了www我这个享受超国民待遇的享受各种待遇的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外语不好的国内上层阶级美帝留学狗还是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吧。题主的这个问题,仔细想了想,直接替换成“一离开家,就想家”好了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家有不同的感情吧题主身边也有那种本来对家里无感但是离开家之后愈发想家的人吧当然也会有本来就很喜欢呆在家里然后离开家了愈发思念家里的人吧还有本来喜欢家里蹲但是见到了大千世界之后就不想回无聊的家里的人吧当然也有就算过年也打死不回家的人吧那出国就是同样的概念啦有本来对我朝无感但是出国之后越来越爱的有本来就爱出国了之后更爱的也有本来爱国爱DANG但是出了国翻了墙之后就瞬间变成带路党的最后国外也不缺本来就不爱国出了国之后也是各种shame of my country我要是美国人就好了之类的人那么为什么不同的人会对家有不同的感情呢?题主自己体会就好没有竞争力的超国民我要去写cover letter了最后吐槽一下那种一竿子掀翻一船人的答案竟然可以排到第一以及春晚倒数之前的神经病VCR呵呵呵呵欢迎折叠我这个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外语不好的在国内享受各种便利走各种后门的上层阶级的答案各位超国民再见———————————————————————————————————————————加点东西经常看到知乎平均月薪百万/分分钟卢森堡之类的言论现在看来并不是哦知乎还是代表了我国广大群众的公平舞台www然后我在排名第一的答案下面的评论,后面被带偏了,偏向了奇怪的方向,大家要看的话看头两条就好=。=
被顶楼的日本人秒删评论屏蔽拉黑ID,不知其出于什么目的,不过我被太多人拉黑了,习惯了,但是这次,这么做倒是让我来了兴致。实验刚好带完,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观点上,我很同意
的看法,“爱国”这个简单的词包含的定义太多了,如何给与其一个准确的可以直接二元论的定义无疑问很难。从此出发,普通人,比如此题讨论包括上大多数答案,对于“爱国”看法可谓是多种多样。在铺开我的答案前,我先给“爱国”下一个个人的较准确的定义,“爱国”即是文化归属感,是对生养祖辈的土地的记忆,是对襁褓到长大的习惯的记忆,是对一个民族一片土地上生活方式社会习惯的记忆,是对自我社会认同以及公众社会认同方式的记忆,根本上说,是对这些记忆的深厚情感。然后,从中国人的祖先崇拜与长绵的历史开始说起。中国人的主体民族文化是很传统保守的,儒家提倡的孝道影响导致中国人总是认为父母抑或长辈总是在心中有相当地位(或是不好忤逆)。中国人祭祖,每逢个把月,总是能看到祭祖的猪头被烤得通红,年长的人执长香,身后跟着一大批后生俯身颔首。这些人的“爱国”思想是什么,是宗族,是家园,过于长久的封建帝王统治使民疏于国,而在不知有君知亦不可拜的情况下同宗姓抱团毫无疑问是最好的选择(虽然拿小说举例非常扯但是我还是想提一下这个典型人物,兰尼斯特家老爷子,泰温兰尼斯特)。“国家"与宗族相比若尚不知轻重,“国家政权”相与宗族对比,则便是个非常冗余的概念了。台湾人回中国祭祖,留美几乎大半生的富商小贾回中国祭祖,连不知几代移民的骆家辉也到中国祭祖,“爱国”从字面理解,似乎与这些人的行为没有一丁点关系。但是他们认识得到,你们应该也认同,这些人是华夏子孙,流淌的是龙子龙孙的血脉,于是我称,这些人在此“爱国”定义下毫无疑问是爱国的。讲到今天,我们是否有这种认同感,即使移民之后的人是否有这样的“爱国”心理呢?我个人给出的答案并不是肯定的。历史角度上,近代史包括部分现代史是中国灾难最深重,社会撕裂情感扯断最严重的一个历史时段。如此剧烈的社会反差(已工业化的资本主义抑或社会主义重炮与小作坊式的小农式的离散封建工农业)瞬间就摘去了许多中国人的膝髌骨,逆向民族主义大行其道。民国时的租界半殖民,对待洋人日本人的点头哈腰,甚至开闸放洪水怒淹同胞,从我的观点出发是社会精英阶层已彻底否定本国本民族本文化的一切,甚至作为文化根本承载的“食古不化”的人也被否定乃至性命无足轻重了。后来更甚,所谓“四旧”“臭老九”,这些其实都是从文化上对自己的否定,爱国么?文化是国还是政权是国?选择不同则上一个问号的回答也就不同了。我觉得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考虑清楚的一点,也是我的答案,文化认同,才是我们应该索求的“爱国”。这个是本,于百年前千年前华夏屹立世界所靠的祖先认同历史认同并无不同;而后,才是所承载的政权。政权可以改变,谁曾见华夏的社会文化认同感改变?后话便是现在太多人本末倒置,你厌恶政权,以此推及不爱国,以此推及排斥中国大陆的一切,不怕祖上的老爷子老太婆们一个个排着队托梦教训你?本末倒置,否定民族,逆向民族主义直至今日依然大行其道,甚至有组织有预谋地社会范围引导公众逆向民族矮化,我看到这些只想一声长嗟,髌骨怕是再也长不回去。与我来说,家园便是家园,祖辈耕作也好,苦读也好,经商也好,我的染色体便是这样,在这样的习惯下,在这样的认同中,亿分之一的概率造就了我。哪怕我出国也好,移民也好,甚至发射外太空(????),都不会忘记,都会“爱国”。离开的故土变得如何不堪,我都会记得它,尽我所能使它更好尽管此力如此绵薄,而不是否定它谩骂它。更何况,故土很不堪么?我看到的是相反,我又有何理由不因它自豪,更加“爱国”呢?是非因果,由你定度
如果你来自一个年收入三十万以上的家庭,如果你对不公正不自由不人道不那么敏感(绝大多数中国人的确对此一点也不敏感),那中国和发达国家的确“差不多“,GFW、食品安全、空气污染与异国他乡的孤独感、对家人亲友的怀念、无法融入主流社会的疏离感、饮食及生活习惯的不适应一对冲,谁好水坏还真的不一定呢。但问题是,年收入三十万以上的家庭,在英美澳加的留学生中的比例起码是百分之80,而在现实的中国社会,不到百分之一,所以你可以说你觉得”都差不多“,却不该替绝大部分挣扎在温饱线的中国人说差不多。我在国内上大学时,发现很多农村来的孩子并不像我一样想家,我没放假就急着回西安,而他们能不回就不回(很多也不是为了打工),我大一时很惊讶他们谈起自己的家乡时一点自豪感与留恋都没有,后来去了他们家才发现并不是每一片土地都是“可爱的”。(多说一句,他们很多也并不像我一样对父母感到自豪)他们对于所就读的省会的认同感远远高于自己的家乡,而对于那些出身于省会中产阶级家庭的小孩,北上广再好也不会比自己的家乡好。我没去美国念书,只知道我同学嘴里的美国和一个偷渡的叔叔嘴里的美国完全不是一个东西。-——————————————————————————————————————————另外”越出国越爱国“、”海外自干五“属于幸存者偏差。一些留学生会越来越爱国,最后通过几年的学习带着一身爱国正气回到祖国,一般在网上代表留学生发表言论主要是这种人;还有一些则是闷声拿绿卡,他们当然不会像前者标榜‘海外爱国者”一样标榜自己为“海外汉奸”,属于沉默的大多数(应该是一部分)。事实上想拿绿卡的肯定比不想拿的多,但如果在只在网上去感受,前者肯定比后者的人数多多了。当然真正绝大部分留学生的态度并不那么泾渭分明,既想拿绿卡又想家,我接触的留学生普遍对政治不太关心,他们最大的感触是国内的人何必对政治这么热衷,过好自己的生活就行。对于这种看法我表示理解,但出国出成自干五的,也真是loser了。
我其实挺烦动不动把爱国标签贴在个人情感上的。无非就是距离产生美,在家乡我可以坐十块钱的出租车,可以上午网上订货下午收货,可以吃很多很多的好吃的。在大加州我可以每晚遥望星河思考人生,可以享受新鲜高质的蔬果,可以每天过简单惬意的生活。各有利有弊,待在这就怀念那,和对爹妈一个道理,看不见想念,归家了吵嘴。
身在外国,美帝。多年,所谓多年是8年以上,待过洛杉矶,旧金山,圣地亚哥,芝加哥,乔治城,阿尔巴酷奇,拉菲艳等城市,学习工作,曾经开车去过路易斯安娜,新墨西哥,科罗拉多。算是走了三分之一个美国。特此在这显摆一下,说说为什么出国后特别爱国的原因。不错,本人出国前跟国内那帮整天唧唧歪歪的在学校里没有女朋友却整天上网开嘴炮当键盘侠的愤青们一样,甚至思想比他们更加激进点。也曾经跟在政府供职的亲戚,在事业单位掌权的熟人进行思想激烈的交流,当时就认为国家无望,必须做点什么去挽救国家于危亡一样。同时期的还有几个损友,大家整天一副五四青年的样子,一脸愤恨和不满。来到美帝后,纯属机缘巧合在洛杉矶下了飞机,辗转于华人区,去了一趟chinatown之后就发现有点不对劲的感觉了,好像一下穿越回了上世纪50年代的香港一样,那种感觉就像去了朝鲜旅游一样。这可是自由民主的的发达国家啊。然后又在当地朋友的引领下去了其他的几个新华人区,在一个红绿灯路口等绿灯时,他指着旁边一个小房子跟我说,看,灯箱上写的字。顺着他指的方向我看到靠近街边的灯箱上写着:中共退党中心。当时那感觉哭笑不得。在一个超市停车场门口又看到一个老太太推着一个超市的推车上面挂着横幅是:天咩重工,发论大发好。见到路过的华人就给人传单。那感觉,你懂的,就跟第一次见到活着的恐龙一样新奇。我后来还跑过去和那老太太聊,谁知她说着一口粤语,我们交流不能,人家也不想交流,就是生硬的把传单塞给我,我问她,重工怎么着你了?她也不回答,继续发传单。后来我也遇到一个跟她差不多的人,能说普通话,我刚问完类似的问题,人家就上来要揍我,还高喊“你个工当特务”。我真的是欲哭无泪,切不论他打不过我,'我这么大顶多是混到团员,哪敢奢望入党。然后进入大学上学,很多美国人都不是热衷于讨论政治和国际时事,但是我遇到两个特别喜欢讨论的,都是白人,一个经常问我关于中国的时政的事情,从她那我意识到了原来很多老外都是那么的无知,例如她认为中国的主席是终身制的,干到死。我说不是,是有任期的,最多两届。她认为中国人过年吃月饼。我说不是,我们过年吃饺子,等等。最让我无法忍受的是我们班的几个韩国人和沙特人,老师刚问我中国什么的问题,他们就开始胡说八道,说中国多么贫穷,多么野蛮,有次说到吃上了,一边的韩国人就表现出那种呕吐的表情,发出怪声。我一句,总比你们那些国家吃狗肉要文明的多。然后他就一脸吃了屎样的表情。后来他就想随时找事让我下不来台,有次做演讲,一个沙特人介绍跆拳道,因为他练过。下面的韩国人就开始跃跃欲试,要展现一下自己在军队练过的跆拳道,后来他自告奋勇要表演,然后点名要和中国功夫练习一下,全班就俩中国人,除我之外还有一个女的,这必然是找我的茬。我在国内练过武术和散打,所以上去和他友好的练习了一下。然后他就没有然后了,典型的欺软怕硬。在外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尤其是在美国这种地方,力量和能力代表一切,没人管你的背景和权利,在遇到威胁和不友好时要展现自己的肌肉和强硬,这样才能获得尊重,一味的妥协会被人当做软弱。扯远了,其实在国外你爱国不爱国,没人管的,你的个人自由,你骂自己的国家也只能获得老外的鄙视而不是赞同,你可以试试当着美国人的面侮辱美国,说美国的不好试试,打不死是真的,不友好是必然的。遇到很多对中国怀有偏见和误解的人,其实不需要你去说中国的不好,美帝的媒体宣传就做的很多了,各种抹黑,更不要说种族性的歧视了,前几年洛杉矶有个电视台主持人找了一群小孩装作国会讨论时政,其中一个小孩说要杀光借钱给美国的中国人,此言论一出,全部华人社团都开始游行了,最后主持人道歉,撤销节目,消失了几年,现在又跑出来了。在美帝骂或者侮辱犹太人,必然会被报复,更不要说找黑人的茬了。打死都没人管。所以,你会发现,你身上的中国人的印记越来越明显,你是中国人,身边的很多人都会随时随地的提醒你这一点。你爱国也就是爱自己了。别看那些整天办庇护的中国人如何如何的多,痛诉各种不满的是他们,在移民局里哭完了,出门就扛着五星红旗去日本领事馆门前钓鱼岛示威游行了,老外都快哭了。套用在国内时说母校的一句话就是: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可以骂她千百遍,但是不允许其他人屈辱她一个字的地方。所以,中国,无论我们多么骂她对她不满,我们也不允许其他的人侮辱她哪怕一个字。我就这样变成了一个爱国主义分子
强烈反对排名第一的答案,太cynical了(本人外语水平不过关,也不具备什么核心竞争力,所以找不到cynical这个词的同等汉文词,请见谅)。这其实是归属感的原因。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海外,你才会有归属感的需求,而这种需求很自然就转变为热爱自己的祖国。之所以反对第一的答案,是觉得那位答主很多都是臆想出来的。“1.有机会出国留学乃至移民定居的人,绝大多数本来在国内就属于上层社会,甚至很多在国内还享受着各种各样特权带来的便利,而出了国这一切都不复存在,要跟国外的芸芸众生一起,在同一起跑线上面对社会竞争。对于习惯了享受特权的人来说,没有受到超国民待遇,就等于被歧视了,自然愤愤不平。”首先我本人是在国内一直都到大学,来美国念的研究生。我的中国同学很少有所谓的国内上层社会,并且我不觉得在美国遇到的中国留学生和在国内读大学遇到的普通同学有多大区别。2.人在国外,GFW跟他无关,禁美剧跟他无关,背24个字跟他无关,高税收低福利当然更跟他无关……而中国的“强大”“繁荣”却有助于他在所在国社会上建立起更好的个人形象(至少他自以为如此:“强国人”会被老外高看一眼),等于他不必付出任何实质性的代价,就享受了“强国”带来的红利,这样的安排对他当然是再好不过了,而人都是趋利避害的。老外跟你交朋友看的也是你这个人,没有人会因为你的祖国而高看你,同时也没有人因为你的祖国而看扁你。这位答主所谓的“强国人”到底是海外华人自以为如此,还是您以为如此?3.很多人虽然出了国,但外语水平不过关,也不具备什么核心竞争力,事业上无法进取,生活上也无法融入当地社会,只能在华人堆里讨生活,整天跟华人打交道,人在国外,圈子还是华人的。华人跟华人整天在一起,与所在国主流社会隔绝,彼此影响,彼此强化情绪,想不“爱国”也难,道理跟国内的少数民族比汉人抱团是一样的。更何况华人团体、华人社区跟中国大使馆的关系,以及中国ZF对海外华人群体政治作用的重视,不言而喻,一个没办法脱离华人圈子独自生活的华人,如若在他的同胞中流露出没那么“爱国”的政治观点,恐怕比生活在国内的人要遭遇更多的不利和潜在危害。所以对他们来说,高调“爱国”,也是一种明哲保身的作法。这段最无语了,华人堆里讨生活,您还以为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呢?抱团这种事情其实全世界人民都有,尤其在美国这个民族大熔炉里,爱尔兰人抱团,德国人抱团,犹太人抱团,意大利人抱团,日本、韩国人也抱团,不知道为什么这些就没有人喷,而华人圈就经常被人拿出来喷一下,大多数还是在国内的中国人。补充个问题:什么是所在国主流社会?这个问题一直困扰我,好多国内的朋友会问我,你能不能融入老美的主流社会。我每次都不知道到底什么才是主流社会。其实就连中国的主流社会是什么我也不知道,在哪里都是自己活得开心就好了。
感谢国家让我可以滚蛋,不像朝鲜一样连走都走不掉
1.有机会出国留学乃至移民定居的人,绝大多数本来在国内就属于上层社会,甚至很多在国内还享受着各种各样特权带来的便利,而出了国这一切都不复存在,要跟国外的芸芸众生一起,在同一起跑线上面对社会竞争。对于习惯了享受特权的人来说,没有受到超国民待遇,就等于被歧视了,自然愤愤不平。(2月22日补充:评论里很多自称中产小留的反对这条,现在统一解释一下,今后不再一一回复每个针对这条的评论。首先,这里说的是“很多”出国者在国内享受特权,没说“全部”,你是小留,你出身中产,没问题,但你不能否认特权阶层的子女也大都有海外经历、甚或长期居留海外的事实。其次,能负担得起子女留学的所谓“中产家庭”,一般来说至少居住在二线以上城市,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至少是当地的中等偏上,这至少能够保障他们既不用被迫背井离乡,在异地承受不公平的暂住证、借读证和户口福利差别待遇,也不用面对落后地区的资源、机遇极度匮乏,人脉至上和福利、公共服务缺位。这些虽然不是很多知乎er语境中的“特权”,但按人口比例来看,的确是绝大多数中国公民享受不到的权利。若把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出身欠发达地区农村及中小城市的下层平民所受到的政策待遇看作中国人的常态待遇的话,说中产享受了“特权”,或者至少说他们是很多现行不公平政策中的受益一方,是没错的。要注意这里所说的“特权”仅仅指“政策差别待遇”,如户口福利差别,暂住证/居住证制度,外地人员子女入学制度,分区域高考制度等,不包括“贫富差距”,我们追求的公平是起点公平而不是结果公平,结果公平实际上是不公平。并且这种基于户口制度的不公平也不能跟小留们所说的“同等条件下美国公司优先雇佣美国公民”之类情况简单类比,因为美国政府靠美国公民纳税养活,本来就没有义务保障外国人的福祉,让外国人享受跟美国公民同等待遇更是无稽之谈,就好像我们也从没要求过中国政府必须保障在广州谋生的非洲黑人能够享受到与中国公民同等的权利。但北京市民和贵州山区农民可都是一样拿中华人民共和国身份证的,中国公民在中国国土上就不应该被分为三六九等,施以政策差别待遇。有点扯远了,回到原本的话题:假如我们诚实地承认,能够负担子女出国留学的家庭,肯定在国内已经享受到了大多数中国人享受不到的权利,肯定属于大范围内的“人上人”的话,那么他们的子女出国之后,一下子成了所在国的“外国人”,享受不到所在国公民才有的各项权利和福利保障,就整体而言是所在国社会中的“人下人”,这种身份地位降低所导致的心理落差,肯定是导致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出国后更爱国”的原因之一。)2.人在国外,GFW跟他无关,禁美剧跟他无关,背24个字跟他无关,高税收低福利当然更跟他无关……而中国的“强大”“繁荣”却有助于他在所在国社会上建立起更好的个人形象(至少他自以为如此:“强国人”会被老外高看一眼),等于他不必付出任何实质性的代价,就享受了“强国”带来的红利,这样的安排对他当然是再好不过了,而人都是趋利避害的。3.很多人虽然出了国,但外语水平不过关,也不具备什么核心竞争力,事业上无法进取,生活上也无法融入当地社会,只能在华人堆里讨生活,整天跟华人打交道,人在国外,圈子还是华人的。华人跟华人整天在一起,与所在国主流社会隔绝,彼此影响,彼此强化情绪,想不“爱国”也难,道理跟国内的少数民族比汉人抱团是一样的。更何况华人团体、华人社区跟中国大使馆的关系,以及中国ZF对海外华人群体政治作用的重视,不言而喻,一个没办法脱离华人圈子独自生活的华人,如若在他的同胞中流露出没那么“爱国”的政治观点,恐怕比生活在国内的人要遭遇更多的不利和潜在危害。所以对他们来说,高调“爱国”,也是一种明哲保身的作法。大年初三统一回复评论中那些自称在国外“没得到平等待遇”“当二等公民”“受歧视”(他们把“同等条件下美国公司优先雇佣美国公民”这种事叫做对他们的歧视,呵呵)的小留们,今后对同类问题不再一一回复:当你愤愤然于“自己作为一个外国人、在美国没有享受到跟美国公民同等待遇”这件事时,有没有想过,在你的祖国,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中国人,也就是那些出身欠发达地区农村或中小城市、且没有背景和特权的人,在自己的国家,作为法律定义上的公民,享受的就是这种待遇,乃至更差的待遇?去发达地区要拿暂住证(现在改居住证了,实际上一个意思),不能平等享受“暂住”地的公共服务和医疗体系;留在本地的话各种社会资源基本被特权阶层垄断,平民毫无出头机会;子女不能在“暂住”地平等地接受教育,要回老家参加高考,付出更多努力、学业上更优秀、PK掉更多人才能跟北京上海的孩子上同一档次的大学……你回到国内不是“二等公民”,不代表别的中国人也不是。假如连“外国人不能跟本国公民享受同等待遇”这种举世皆然且天经地义的事都能让你对美国愤愤不平的话,那你更没有理由对上述把自己国民分成三六九等加以不同待遇的行为视而不见。就算退一万步,暂且按你所说的,美国对待你的方式确实“不平等”的话,那你爱国的原因也不是因为国内平等,而是因为你在国内的时候,是不平等政策中的受益一方。最后,国外那么不好,国内一片光明,那……你为什么不回来?PS:内容对人不对事、不针对回答内容进行反驳,而是上来就对答主和认同答主的知友进行人身攻击(包括但不限于“答主愤青”“答主心理阴暗”“答主一看就没出过国”“这种答案也能顶上第一,笑死我了”等等)的评论,一律见到就删,不会让你秀下限的行为得逞的,请不用浪费精力了。
想起一个词,与有荣焉
强烈反对目前最高票
的回答——信口开河,不负责任。(关于一些争议问题的讨论已更新在文末”2/25更新“部分)1.有机会出国留学乃至移民定居的人,绝大多数本来在国内就属于上层社会,甚至很多在国内还享受着各种各样特权带来的便利,而出了国这一切都不复存在,要跟国外的芸芸众生一起,在同一起跑线上面对社会竞争。对于习惯了享受特权的人来说,没有受到超国民待遇,就等于被歧视了,自然愤愤不平。这种语调透露出满满的“出国的都是富二代、官二代”的思想,不知伤害了多少普通留学生,至少在我的接触人群中,有官二代,有富二代,但更多的是像我一样的普通留学生,在国内也从来没有享受过什么特权,更遑论连学费都要自己挣的众多PHD,答主你是不知道还是在YY?2.人在国外,GFW跟他无关,禁美剧跟他无关,背24个字跟他无关,高税收低福利当然更跟他无关……而中国的“强大”“繁荣”却有助于他在所在国社会上建立起更好的个人形象(至少他自以为如此:“强国人”会被老外高看一眼),等于他不必付出任何实质性的代价,就享受了“强国”带来的红利,这样的安排对他当然是再好不过了,而人都是趋利避害的。GFW是很糟糕,禁美剧也很糟糕,可是我到目前为止几乎还是在国内的论坛或者online资源上找自己喜欢的美剧下载或者在线观看,而且在美国下载bt是非法的,是有可能会被抓的,答主你是不知道还是不说?说道税收,至少我现在在美国,税收高的简直吓人,30%左右的税和杂费从paryroll里流走我想正在工作的诸位留学生应该都司空见惯吧,好了你一定要说“你们税收高但是你们福利好呀”,那么我假设你是不知道,那么我告诉你,美国对中产阶级的剥削已经不是一两天了,大多数留学生在美国开始工作后应该恰好就是落入中产阶级的范围(以纽约为例,中产阶级指家庭年收入$66,400-$199,200),我们交的大量税,拿去干嘛了?——给穷人。我曾亲自和一位偷渡到美国然后洗白的中国人(她在诊所做推拿师,说白了就是体力活),她说刚洗白的时候,丈夫在寿司店打工,她做推拿,还有一个孩子在上高中,家庭收入在纽约属于低保,但是对于他们,可以生活的很好,一家人一个月可以领到政府的500美元的粮食券,在chinatown卖肉买菜卖粮,三个人管饱后还有结余,甚至有几个月都不知道买什么了,因为家里吃的什么都有了。这还只是低保,更多的时候,为了维持救济站接纳homeless的人政府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都需要钱。这里说一下,大多数homeless的人都是健全人,大多数沦为现在的样子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懒,他们宁可每天乞讨或者混迹救济站,也不愿去付出一点体力好好赚钱。再者,每当看到美国为了非法移民们尽心极力,餐馆打工的,路边搬砖的,超市卖菜的,全都是绿卡和公民,再看到我们广大留学生为了每年少得可怜还要抽签的工作签证而发愁或无奈,你来告诉我,什么是美国的公平?3.很多人虽然出了国,但外语水平不过关,也不具备什么核心竞争力,事业上无法进取,生活上也无法融入当地社会,只能在华人堆里讨生活,整天跟华人打交道,人在国外,圈子还是华人的。华人跟华人整天在一起,与所在国主流社会隔绝,彼此影响,彼此强化情绪,想不“爱国”也难,道理跟国内的少数民族比汉人抱团是一样的。关于英语/外语,我自认为英语算是很好的(托福裸考106,GRE1470 top 4%),但是我依然没有真正融入美国人的圈子,原因两点:确实有gap。而且是无法跨越的鸿沟,只要不是在美国长大的中国人,几乎都无可避免的难以融入,而且这一点是不以你在美国的时间或者英语的流利程度而转移的。为什么?我给你举个栗子:很多公司下班后会有happy hour,就是大家一起喝喝酒聊聊天,于是有一次我端着酒杯凑在一群美国同事中间,你猜他们在聊什么?——小时候看的动画片。我当时唯一的感觉就是无力,这犹如一个美国人想过来跟一群中国人聊天,却发现我们在聊舒克和贝塔,答主你告诉我,这是英语水平的问题吗?我们根本不想融入。这一点也许只有真正出国留学的人才能深深体会,你听过美国人的笑话才知道他们的笑点有多奇怪,很多时候不是我没get到,而是我get到了也觉得根本不好笑(这种情况已经是留学生间基本公认的了)。所以与其有些“谄媚”地为了与美国人有点话题而去大做功课,我们选择let it be,跟中国人一起聊天的时候不知道要比和美国人聊天开心多少倍,大家都这么忙,何必让自己强颜欢笑呢?-------------------------------- 2/25更新 --------------------------------本来不想再多说,但是看到这么多人在这里关于留学生家庭条件的问题吵得不可开交,我想再谈一点自己的感受:首先,大家要明白我的回答里反对的是什么,我反对的是最高票回答中“而出了国这一切都不复存在,要跟国外的芸芸众生一起,在同一起跑线上面对社会竞争”这句话,或者更确切地说,是这种思想。因为把这作为我们“一出国,就爱国”的一个原因,相当于默认了我们一旦回国就可以过上比在国外明显优越的生活,而这样的福利来自于我们的家庭条件和社会关系。其次,评论里一直在被提及的“留学生60%以上都来自家庭年收入20、30万以上的家庭,原高于中国国民的平均收入水平”,用于支持“留学生大部分都来自中国的’上层社会‘,或者至少是家庭收入在中国国民顶端的人群”这一论点,我们对这一数据的真实性暂且不作讨论。好了,现在我们结合这两点能得出什么结论,反对我的人的逻辑过程大致是:大多数留学生来自于中国收入水平顶尖的家庭 -& 你们可以在国内过上“超国民”的优越生活而在国外无法过上同等的生活 -& 你们“一出国就爱国”。这个推断其实存在两个逻辑漏洞:第一,从数据上看,家庭年收入在20、30w以上确实在中国可以称得上是顶尖的人群,但是平均的数据是最不能说明问题的,即使我们属于社会的Top 5%,但是在中国真正掌控社会地位和有足够经济条件为子女谋求“超国民”生活的人群可能不到1%。全国一线城市的家庭,父母一代奋斗半生,家庭年收入达到20-30w真的不是太值得荣耀的事,即使像我的家乡杭州,虽说是二线城市,但是消费水平和房价几乎是和一线城市齐平的,家庭年收入20-30w的人群能做到的无非就是不用砸锅卖铁送子女出国留学,交完学费和供应生活费之后家庭还能维持正常的收支平衡罢了,根本无力再为子女的回国做更多的安排。第二,我们回国后,是否真的能立刻获得比国外更优越的生活水平,甚至“超国民”待遇。至少在我看来,答案是否定的。为什么这么说呢,高处不胜寒是有道理的,出国留学当然并不是人人都负担得起的投资,因此我们有了这个机会后,对自己今后的发展其实自然而然地会有更高的要求,甚至你的亲戚、朋友、老同学,都会成为你生活中无形的压力来源,因为就如很多反对我答案认为留学生都来自顶尖家庭的人一样,他们会认为既然你享受了别人享受不到的出国机会,你理应比我“高大上”,你理应比我赚多好几个零的工资。这些“理应”有多少是无理我们无法辩驳,只能承受。因此,当我们考虑回国的时候,不管从自身还是从他人的压力角度,都面临着比其他人更为难的选择,也许年薪20w人民币在中国其实算是很不错的收入了,但是因为你是留学生,这就成为了理应的事情,甚至很多时候,如果没有在国外工作过一段时间而毕业就回国,还会被扣上“一定是在国外留不下来才回来”的帽子。结合在第一点里已经说了的,20-30w家庭收入的这部分留学生,回国后父母其实几乎不能帮到更多,因此,我们如果回国,面临的压力将是那些一直在声张“20-30w年收入已经是顶尖家庭”的人所无法想象的。也因此,我们回国后,几乎是没有可能立即过上超国民的生活,甚至很多时候,还要在心理层面过上比在国外压力大得多的生活。说了那么多,只是想告诉大家,不论出生在Top 5%还是Top 1%还是below average的家庭,每个层面都有其他层面看不到的方方面面,don't judge.
出國後文化和價值觀不能融入當地生活產生被邊緣化感覺,虛空,身份認同發生焦慮,於是精神上回頭擁抱西太平洋那個強國是為愛國~~
「融入國外主流社會。」不覺得主流社會很無聊嗎,無論哪國,無論膚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出国留学移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