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发展在1850年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历史学科组-欢迎访问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网站>>
>>正文内容
第18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发布日期:日 08:55:18&&&&点击次数:
&&&&作者:殷静玉&&&&来源: 本站原创
[考点清单]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1.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
1.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出现变动,表现为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外资在华企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先后产生。
易混易错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但就整体而言,其瓦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二、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中的“一、二、三、四”
一个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
两类企业:军事工业、民用工业。
三支海军:北洋、南洋、福建。
四大活动: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筹划海防、改革教育。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王朝陷入内忧外患的窘境。
2.目的: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
2.洋务运动的兴起,顺应了世界工业文明发展的潮流,迈出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但是受时代和阶级属性的局限,洋务派用进步的经济基础去适应腐朽的上层建筑,不能从根本上变革封建制度,最终导致洋务运动没有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也没有实现中国的工业化。
特别强调 近代化,不单指经济的工业化,而是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的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其核心是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
近代主要经济形式的相互关系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曲折发展的历程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1)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2)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3)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
(1)上海的发昌机器厂(2)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3)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
(1)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
(2)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1)民间出现办厂热潮
(2)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
(3)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1)辛亥革命的鼓舞
(2)“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3)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4)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侵略
(1)纺织业、面粉业发展迅速
(2)厂矿企业增多
(3)一战后萧条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2)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长
抗战爆发后
(1)沦陷区:日军的破坏和吞并
(2)国统区: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官僚资本的压榨
官僚资本膨胀,民族资本日益萎缩
抗战胜利后
(1)美国取得在华特权
(2)官僚资本的挤压
(3)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
工厂、矿山、店铺等纷纷倒闭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民族工业发展特点
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很多,其中最根本的是中国的国情,即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是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原因,但哪一方面是最主要的原因,应根据具体历史时期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易混易错 民族资本主义与早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不同
(1)背景不同:前者主要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下产生。后者是在明清时期封建社会内部产生。
(2)生产组织方式不同:前者是工厂;后者是手工工场。
(3)生产规模:前者规模大,比较正规;后者规模小,稀疏而又微弱。
(4)结果及影响:前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较大发展,并改变了中国的经济和阶级结构;后者没有发展起来,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
基准考点一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主题一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史料 天朝帝国万世长存的迷信受到了致命的打击。野蛮的、闭关自守的、与文明世界隔绝的状态被打破了。英国的大炮破坏了皇帝的权威——与外界隔绝曾是保有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这种隔绝状态在被英国暴力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
[信息解读] 本段史料是马克思对鸦片战争影响的论述,它分析了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客观进步性。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侵略打破了清王朝闭关锁国状态,冲击了落后的专制制度,传播了西方文化;同时,促使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中国的产生。
图示:近代中国几种主要的经济形式
A代表小农经济(自然经济),B代表洋务企业,C代表外商企业,D代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E代表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主题二 洋务运动
视角1 洋务企业兴办的目的
史料 同治五年(1866年),左宗棠上奏朝廷,要求在福州创办船政局,他说:“窃惟东南大利在水而不在陆……无事之时,①以之筹转漕则千里犹在门户……则七省之储可通一水。”“……自洋船准载北货行销各口,北地货价腾贵,江浙大商以海船为业者,往北置货价本愈增,比及回南费重行迟,不能减价以敌洋商……是以非设局制造轮船不为功”。②“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师不可;欲整理水师,非设局监造大轮船不可”。清政府批准了左宗棠的请求。
[信息解读] 史料反映左宗棠上奏朝廷要求在福州创办船政局,并陈述了创办福州船政局的理由。①划线部分的关键信息:“以之筹转漕则千里犹在门户”说明创办福州船政局是为了漕运,与洋商争夺货运市场,是为了“求富”。②划线部分的关键信息:“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说明创办福州船政局是为了建设水师,加强海防,是为了“自强”。
视角2 洋务企业的性质
[信息解读] 上图直观地体现了洋务企业中的军事工业是封建性质的企业,而民用工业则具备资本主义性质,二者都是近代化企业。
视角3 洋务运动开启中国的近代化
史料 中国洋务派从鸦片战争中以朦胧的非系统的形态,萌动着对域外文明的新知,洋务运动在创办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的同时,积极地派遣留学生和创办新式学堂,1862年创立京师同文馆、1865年在上海创办机器学堂、1866年在福州创办船政学堂,均开有关教育之先河。
洋务派是域外城市文明的感知者,同时也扮演着清王朝这个封建王朝的掘墓人。故有论者讥讽洋务派实质上是“种豆得瓜”。
[信息解读] 史料反映了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学习域外文明。划线部分反映了洋务运动涉及到军事、经济、教育等诸多方面,对中国的近代化产生了重要
基准考点二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曲折发展
主题一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动力
中国民族火柴业兴起于清末,发展于民国。这期间,内忧重重,外患频频,民族火柴业从无到有,工艺从落后到先进,资本从薄弱到增强,在夹缝中脱颖而出,顽强成长。
[信息解读] 民国初年中国火柴的商标体现出支撑中国近代火柴业发展的动力是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主题二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阻力
史料一 中国资本家组建的一个公司,使用外国机器轧花……以资本五万元开始营业。日本大阪造的机器,包括蒸汽机和锅炉……已于1887年(光绪十三年)10月运到宁波。并聘了日本工程师和技师,已从英国买了一座强有力的新发动机和锅炉。又一家私人经营的公司,职工有外籍技师一人,中国职工一百人……由于原料昂贵及与日本纸的竞争,业务难以改进,此厂已濒于停业——希望它只是暂时停业。
——《海关十年报告》年
[信息解读] 史料反映了民族工业规模小、资金少、依赖外国机器及技术人员,受外国产品的恶意竞争,生存困难。
史料二 采用机器来缫丝已引起很多人反对。……机器动力代替手工操作,使人们在幻想中觉得恶果很多,这是主要的反对理由。……第二个理由是因为男女在同一厂房里做工,有伤风化。第三个理由是……工匠操纵机器,技术不纯熟,容易伤人。人们又反对汽笛声音太吵闹,机器响声太大,又说高烟囱有伤风水。
——1874年《捷报》卷12
[信息解读] 史料反映了民族工业受到旧习俗、旧观念的制约,民族工业发展困难重重。
史料三 民国时期100元法币的购买力变化
——(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信息解读] 史料反映出国民政府的货币政策和掠夺给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带来巨大压力。
主题三 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近代民族工业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投资和发展方面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瓦解着中国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新政”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源泉
一些民族工业自身技术的不断革新、合理的经营策略也是其顽强发展的因素
主题四 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1.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它的产生冲击、瓦解着封建自然经济,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入侵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从政治上看,它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力量的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同时也促进了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3.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4.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就通商口岸与中国近代史关系,不同的观察视角会有不同的评价。毛泽东认为,帝国主义利用通商口岸为基地,造成“买办的和高利贷的剥削网”,培养出为帝国主义服务的“买办阶级和商业高利贷阶级”,便利其剥削广大中国农民。
探究思考:
(1)与中国传统城市相比,近代通商口岸有哪些突出特点?
(2)毛泽东是从什么视角(运用什么史观)来观察通商口岸的?试分别从全球联系和文明演进的视角来评价通商口岸。
答案 (1)通商口岸是在华外国人主要集中地,西化程度较深的城市;外国人享受领事裁判权等特权,租界成为“国中之国”。
(2)阶级斗争(或革命史观)。
全球联系视角:通商口岸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中国被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文明演进视角:通商口岸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化工业文明的窗口,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
例1 (2012·安徽高考)19世纪70年代末,一位英国人写道:“一个重庆商人如果要在上海采办洋货,他可以到一个钱庄……押借一笔款项,……(然后)将订货单寄予他在上海的代理人;钱庄经理也通知与他有关系的上海钱庄或其分庄,由后者向洋行或其中国的代理人处付予这笔款项。”可见此时的钱庄&&&&&&&&&&&&&&&&&&&&&&&&&&&&& (  )
A.已经完全变成了洋行的附庸
B.在中外贸易中居于关键地位
C.一般不愿支持土货出口业务
D.在洋货内销中具有重要作用
审题突破 本题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中对于“钱庄”作用的描述。从材料看,在钱庄资金转移中发生牵连的是内地商人、内地商人在上海的代理人、钱庄在上海的分庄或商业伙伴、洋行或其代理人。起因是内地商人购买上海洋行的洋货,中间的桥梁是钱庄,因此只有D项符合题目要求。A项从材料中找不到依据;B项混淆了中外贸易和国内贸易的区别;C项也缺乏材料支撑。
例2 (2012·江苏高考)右图为《点石斋画报·快枪述奇》描绘的
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试验武器的情景。图中三
人为:官员郭月楼和徐仲虎,工首唐履堂。图中文云:
“工首……匠心运用,造成快枪。”从图文中可以得出
的信息是&&&&&&&&&&&&&&&&&&&&&&&&&&&&&&&&&&&&&&&&&&&&&&&&&&&&&&&&& (  )
①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 ②洋务产品足令洋人为
之汗颜 ③“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 ④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审题突破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洋务运动时期军事工业的特点。由官员督造并联系史实可知晚清政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发展,也是“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①③正确。从材料信息看,未涉及洋务企业所造产品与外国产品的比较,而且在事实上洋务企业产品总体上仍落后于西方,排除含②的选项。洋务企业属于官办,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具有本质区别,故排除含④的选项。
例3 (2012·浙江高考)下边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川、滇、黔、陕、甘、湘、桂)开办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44)。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A.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逐年递增
B.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大后方工业发展迅猛
C.大后方和沿海工业比例发生很大变化
D.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是抵制日本的经济侵略
审题突破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解读图表中的工厂指的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的工厂,还有图表中数据的变化。根据柱状图数据变化可以直接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沿海工业内容,所以排除C项;抗战时期大后方工厂发展迅猛是在1941年到1943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于1941年12月,所以B项正确;抗战时期工厂的发展主要目的是战胜日本侵略,所以排除D项。
       &&&&&&&&&&&&&&&&& 柱状图类试题的“三看、两注意、一相联”
(1)“三看”:一要看表头及出处。确定表格总体反映的历史事件、现象及历史时期。二要看表格中的项目。根据题干设问,阅读表格数据信息中的时间、空间、数量的变化(升降)。三要看表格中的数据纵横变化并综合分析表格中的有效信息,与己掌握的历史基础知识建立正确的联系,从而作出判断。
(2)“两注意”:一注意表格数据图形式的不同,不同的图表有其特定的技术要求和特点,适合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优势,在提取信息时应根据其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取信息。二要注意反映不同历史内容的表格数据图,如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类型。
(3)“一相联”:联教材、掘信息。据译成的文字信息,联系教材,揭示其深层隐含信息。
例4 (2011·上海高考)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口税率按5%征税。后经过新政府的谈判,这一税率提高至7.5%、20%、80%等14个等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该新政府是
A.南京临时政府&&&&&&&&&&&&&&&&&&&& B.北洋政府
C.南京国民政府&&&&&&&&&&&&&&&&&&&&& D.重庆政府
审题突破 进口税提高意味着一定程度上废除了列强的关税特权,在近代史上,只有抗战前后的国民政府才有可能通过谈判收回部分主权,故选C。
例5 (2012·广东高考,节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清末)旧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今试任入一人家,观其日常所服用者,无论为必要品为奢侈品,其来自他国者恒十而八九。”&&&&&& ——《饮冰室合集》
材料中的“旧工业”指什么?简要说明其衰落与工业革命的历史关联。
审题突破 这里的“旧工业”显然是传统的家庭手工业,其衰落原因在于工业革命以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答案 传统手工业。英法等国通过工业革命成为工业国家;对外扩张,中国遭到侵略;采用机器大生产的洋货物美价廉,涌入中国,传统手工业受到严重冲击。
在中国近代史上,随着西方列强经济侵略这一外力的推动,中国传统的单一经济结构逐渐向多元化经济结构转变,中国经济开始了艰难的工业化历程。展望2014年高考,对本讲的复习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内容:一是近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及不同经济形态的演变发展历程,要注意不同的经济结构所代表的各阶级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角色和作用;二是近代中国经济的工业化进程(包括产生、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曲折发展四个时期),尤其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等。
命题思想一 隐含社会热点
1.(立意——爱国主义) 由于钓鱼岛等历史问题的因素,中国内地兴起了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运动。辛亥革命后也曾经兴起了“国货运动”。当时民族工商业者创国货品牌,在广告上推销自己的商品,如“大国耻,用人民的血来洗,小国耻,用五洲固本皂来洗”。“国货运动”在当时号称“文明排外”,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盲目排外,影响了学习外国
C.引起了外国武力干涉
D.强化了民众的极端民族主义
解析 “国货运动”就经济方面而言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命题思想二 紧扣主干知识或核心概念
2.(立意——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历史使命) 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  )
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
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C.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D.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解析 近代民族企业注重的是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所办的企业注重民生,即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轻工业。
命题思想三 凸显新史观或核心价值观
3.(立意——从现代化史观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 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原创办轧花厂,因惧怕官吏们反对,所以表面上依附于日本人的保护之下;上海均昌机器厂造的一艘小汽船,船头悬挂英国旗,船尾悬挂中国龙旗。造成以上现象的根源是&&&&&&&&&&&&&&&&&&&&&&&&&&&&&&&&&&&&&&&&&&&&&&&&&&&&&&&&&&&&&&&&&&&&&&&&&&&&&&&&&&&&&&&&&&&&&&& (  )
A.中外合资生产开始出现
B.民族资产阶级得到外国的大力支持
C.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
D.民族资本主义生存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解析 由题干所提供的材料可以看出近代民族工业受到了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其根源是由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生存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D为正确选项。
4.(立意——从阶级斗争史观看待洋务运动) 人教社历史教材曾经有这样的论述:洋务运动的产生是为了“继续镇压中国各族人民的武装起义,是用外国资本主义的技术巩固封建统治”;官僚地主开办的工厂是“资本主义国家军需工业的附庸,充分表现了半殖民地的性质”。这一观点反映的是&&&&&&&&&&&&&&&&&&&&&&&&&&&&&&&&&&&&&&&&&&& (  )
A.阶级斗争史观(革命史观)&&&&&&&&&&& B.近代化史观
C.文明史观&&&&&&&&&&&&&&&&&&&&&&&&&&&&&&&&&&& D.全球史观
解析 分析材料可以理解到,材料是从阶级斗争史观来分析、看待洋务运动和洋务企业的。阶级斗争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把阶级矛盾看做社会的主要矛盾,起决定作用。
命题思想四 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
5.1890年与2010年中国经济占世界GDP的比重分别约为13%和8%,但前期国人皆感屈辱,今天世人皆曰中国崛起,可见崛起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概念。影响大国崛起的因素可能不包括&&&&&&&&&&&&&&&&&&&&&&&&&&&&&&&&&&&&&&&&&&&&&&&&&&&&&&&&&&&&&&&&&&& &&&&&&&&&&&&&&& (  )
A.包括政、经、军等实力在内的综合国力
B.保卫自己主权和独立的军事能力
C.科学技术创新能力
D.和所有国家保持友好关系
解析 四个备选项前三者是大国内部实力的体现,D项为外部因素的影响,故答案为D。
考点一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曾主持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在其《中国见闻录》中写道:“中国有世界上最好的粮食——大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物——棉、丝和皮毛。他们无需从别处购买一文钱的东西。”这段材料表明当时中国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是&&&&&&&&&&&&&&&&&&&&&&&&&&&&&&&&&&&&&&&&&&&&&&&&&&&&&&&&&&&&&&&&&&&&&&&&&&&&&&&&&&&&&&&&&&&&&&&&&&&&&&&&&& (  )
A.商品经济&&&&&&&&&&&&&&&&&&&& 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C.自然经济&&&&&&&&&&&&&&&&&&&&& D.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解析 由材料中“最好的粮食——大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物——棉、丝和皮毛”和“无需从别处购买一文钱的东西”可知答案为C项。
2.阅读下表:
年广东某地居民离乡谋生的情况
迁出总人数
迁至他乡种田人数
迁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小商业人数
上表反映出这一地区在鸦片战争以后&&&&&&&&&&&&&&&&&&&&&&&&&&&&&&&&&&&&&&&&&&&&&&&&&&&&&&&&& (  )
A.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宗法社会遭到破坏
C.农业领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解析 B、C两项材料不能体现,排除。A项主要讲商品或原料的出口,题目未能体现,排除。人口转移到他乡或别的行业,表明小农经济的逐步解体。
考点二 洋务运动
3.一个大国的真正崛起,最终要看其有没有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有没有一流的大学和研究机构。洋务运动在这方面的实践尝试主要体现在&&&&&&&&&&&&&&&&&&&&&&&&&&&&& (  )
A.求富举措&&&&&&&&&&&&&&&&&&&& B.求强举措
C.育人举措&&&&&&&&&&&&&&&&&&&&& D.外交举措
解析 “科学研究”、“创新能力”均与人才教育关系密切,结合洋务运动的措施,可知C项正确。
4.下侧是一份售书广告,其中有可能在洋务运动中成为畅销书的是&&&&&&&&&&&&&&& (  )
A.①⑤&&&&&&&&&&&&& B.②④&&&&&&&&&&&& C.③⑤&&&&&&&&&&&& D.①③
解析 洋务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到90年代基本结束,主题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大力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再来看这一时期可能的畅销书,可以排除《共产党宣言》和《庶民的胜利》,即③④⑤项都有可能入选。故选C项。
5.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局时说:“伏查各国通商以来……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这表明兴办此类企业的根本目的是&&&&&&&&&&& &&&&&&&&&&&&&&& (  )
A.扩大中外贸易交往&&&&&&&&&&&&& B.抵御外侮求富求强
C.发展官督商办企业&&&&&&&&&&&&&& 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解析 抓住关键词“轮船招商局”、“劝民自置”、“纾商民之困”,可以判断是洋务派创办官督商办性质民用企业的主张,以抵抗外国经济侵略,达到分洋利的目的。
考点三 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6.下表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 &&&&&&&&&&&&&&&&&&&&&&&&&&&&&&&&&&&&&&&&&&&&&&&&&&&&&&&&&&&&&&&& (  )
A.2&&&&&&&&&&&&&&&&&&&&& B.31 &&&&&&&&&&&&&&& C.73&&&&&&&&&&&&&&& D.193
解析 从时间(年)信息上看,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以发展轻工业为主,轻工业以纺织业和面粉业为主,所以纺织业比较发达,最有可能的数量是193。
7.天津是中国民族工业的摇篮。1915年天津第一家大型机器面粉厂——寿星面粉公司诞生;1917年天津最大纱厂之一的华新纱厂建成;1919年近代中国最大的制碱厂——永利碱厂在天津塘沽诞生。促使这一时期天津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有(  )
①辛亥革命带来的政治变革 ②欧洲列强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③天津拥有九河下梢、渤海之滨的优越地理位置 ④有识之士认识到实业的重要性,积极投资新式工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④
解析 1912年民国成立后,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原因有民国政府鼓励、欧美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实业救国思潮影响、群众反帝爱国斗争推动、地缘优势等。
8.南京国民政府发行的货币起初很值钱,两块钱就能办一桌酒
席,但到1949年5月,100元只能买0.粒大米。右图
为当时国统区的反战漫画,这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
面临的哪一方面困境&&&&&&&&&&&&&&&&&&&&&&&&&&&&&&&&&&&&&&&&&&&&&& (  )
A.帝国主义的搜刮
B.封建势力的勒索
C.政府滥发纸币、通胀的变相掠夺
D.官僚资本的压榨
解析 图片中“钞票满天飞,人人活不了”是关键信息,只有C项与此关系密切。
9.下图为某学生绘制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该图中明显错误的一处是&&&&&&&&&&&&&&&&&&&&&&&&&&&&&&&&&&&& &&&&&&&&&&&&&&&&&&&&&&&&&&&&&&&&&&&&&&&&&&&&&&&&&&&&&&&&&&&&&&&& (  )
A.①~②段&&&&&&&&&&&&&&&&&&&& B.②~③段
C.③~④段&&&&&&&&&&&&&&&&&&&&& D.④~⑤段
解析 ④~⑤段是年,其中年一战期间以及年国民政府前期,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了两个发展高峰期,而非图中的持续下降,故选D项。
1.(2012·全国新课标高考)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 (  )
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
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
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
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材料的含义。“捐弃所恃,舍身喂虎”体现了张謇在甲午中日战争后认识到兴办实业对于救国的重要性,但是在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下,商业一直被视为末业,而身为状元的张謇为了救国,毅然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投身于实业救国的实践中,故选A项。
2.下图是南京晨光1865科技·创意产业园。该址原为李鸿章1865年兴建的金陵制造局。其产品除供应南洋、北洋各防营使用外,还接受各省防营订货。以下关于该局表述正确的是&&&&&&&&&&&&&&&&&&&&&&&&&&&&&&&&&&&&&&&&&&&&&&&&&&&&&&&&&&&&&&&&&&&&&&&&&& &&&&&&&&&&&&&&& (  )
A.有利于清王朝镇压天京的太平军
B.是清末洋务运动期间的重要民用工业
C.记录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轨迹
D.见证了中国从传统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的演变
解析 太平天国于1864年失败,金陵制造局兴建于1865年,据此排除A;由“其产品除供应南洋、北洋各防营使用外,还接受各省防营订货”可知该企业是军事工业,故排除B;洋务企业并不是资本主义企业,排除C。
3.(2012·海南高考)一篇发表于1941年题为《三十年来的中国农村》的文章,包括五个主要部分:(一)农产品商品化的加速,(二)纯封建制渐归消灭,(三)高利贷制变本加厉,(四)地权集中、农民离散,(五)劳力锐减、熟荒骤增。可以看出该文的主线是
A.生产关系的变革&&&&&&&&&&&&&&&&&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生产力的发展变化&&&&&&&&&&&&&& D.金融资本的发展
解析 本题考点看似民国时期经济,实际上是考查史学理论的经济学知识。题干中文章提到的五个部分主要涉及到所有权问题、财富分配问题、劳动关系问题等,这些都是生产关系变革的表现。解题关键是学生要对本题出现的这些概念有比较清楚的理解。
4.鸦片战争后,作为第一批开埠通商城市的福州及其周边农村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清末,马铃薯开始引进福建,种植面积很快扩大,主要销往国外市场。《闽海关十年报告(年)》载:“福州周围农村生产很多马铃薯,运往香港和新加坡售卖。但是在35年前,当地很难买到马铃薯,外国人餐桌上的马铃薯要从澳门或者汕头运进来。”到20世纪20年代,“栽种马铃薯已经越来越普遍了,并且获利颇佳”。
材料二 建立原料基地,设立农产品加工工厂也是农业生产结构性变动的一个表现。福建……商人施景辉等人集股票20万元,在……闽侯尚干乡办起了“华兴机器制糖公司”。该公司以高价采购甘蔗,“各乡闻风而起,遂多种蔗,即以新洲而论,所种视往年增三分之一,各乡略同”。
材料三 19世纪末,以福州为中心的机坊数约500家,散布在福州市内及附近各村,……大机坊备有布机30部,年产量1万匹;小机坊也备有数部,年产量500匹。他们接受布庄行的委托而织制,庄行将原料棉纱分送给各厂织制,织成的布再由染坊收回,贴上本庄招牌出卖。这些新兴的农家手工业从属于近代工商业资本的厂商、行号。农民或自置织机,或从厂商处租机,并领取原料,织成后交给厂商,论件给资。&
——以上材料均选自林星《近代东南沿海通商口岸城市城乡关系的透视》
(1)依据材料,概括开埠通商后福州周边农村经济呈现的新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引起以上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认识上述变化。
答案 (1)农业商品化程度加深,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出现了近代工业;农业生产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渗透到农村。
(2)开埠后国内外市场的扩大;通商口岸城市的发展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
(3)开埠通商带来了西方工业文明,推动了开放城市周边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加速了近代化进程。
解析 第(1)问分析材料信息,依据材料一中“销往国外市场”、材料二中“建立原料基地,设立农产品加工工厂”、材料三中“新兴的农家手工业”归纳出特点;第(2)问联系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情况概括出原因;第(3)问从近代化的角度对经济的新变化加以阐述。
5.(2012·四川高考,节选)公司来了,世界变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在中国第一次引入股份制。这种筹资方式,开阔了国人视野并促进了招商局的迅速壮大。此后十年间,中国的股份制企业增至20多家。《申报》评论:“招商局开其端,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公司因之云集。”1877年,招商局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据李鸿章估计:“创办招商局十余年来,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水路运费)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此外,招商局还率先投资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和中国通商银行等。招商局创造了历史上的第一次辉煌。(据虞和平等《招商局与中国现代化》)
材料二 1979年,招商局在蛇口建立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工业区,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口号,试行干部聘任制、用工合同制、退休保障制度等改革。许多改革措施在全国得到推广。招商局还创建了新中国第一家企业股份制银行招商银行和第一家企业股份制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组建了当今全球最大集装箱生产企业中集集团,从单一的航运企业迅速发展成综合性企业集团。到80年代末,招商局总资产达180多亿港元(70年代末仅为1.3亿港元),再一次创造了历史的辉煌。(据虞和平等《招商局与中国现代化》)
(1)轮船招商局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创办的?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轮船招商局在促进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方面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概括招商局创造“两次辉煌”的相似原因并予以说明。
答案 (1)背景:工业革命后,西方公司的示范;洋务运动后期,为解决军事工业
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作用:引入股份制公司组织形式,有利于吸引外
资,促进了民族企业的创建与发展;开创了近代民族航运业,抵制了外来侵略,维
护了民族利益;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为近代工商业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
(2)面对困难,求变求强。第一次:面对内忧外患的困境;第二次:“文革”导致国民经济的严重困境。抓住机遇,促进发展。第一次:抓住工业革命和政府推动洋务运动的机遇;第二次: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和政府推行改革开放的机遇。大胆探索,改革创新。第一次:引入股份制公司组织形式,筹资发展;第二次:大胆探索公司管理改革,推进制度化建设。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归纳概括。第(1)问回答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的历史背景时,注意迁移洋务运动创办民用工业的原因和西方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技术的示范作用分析。该局创办对早期近代化进程的积极作用,注意从两个方面调取答案,一是注意材料中提供的作用(有利于吸引民间投资、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抵制作用等),二是根据所学知识归纳,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在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做了示范作用等。第(2)问归纳出问题的相似点:困境、机遇、挑战创新。一是在困境中求发展:前者是内忧外患的困境、后者是十年“文化大革命”后国家经济的困难;二是面临相似的机遇:前者是面临国际上的两次工业革命,清政府推动洋务运动,后者是面临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政府推行改革开放;三是迎接挑战,大胆创新:前者是引入股份制公司形式,后者是大胆探索公司管理改革。
版权所有: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
网址: www.wjljzx.net E-mail: 电话:4
技术支持:礼嘉中学信息中心 、、 苏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决定性因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