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有什么明显显象,如何使

当前位置:
>>>(7分+4分奖励分)我们知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反应..
(7分+4分奖励分)我们知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王天然同学查阅资料发现: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性质十分相似,也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但此反应无明显实验现象,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2NaOH = Na2CO3&+ H2O。她为了能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在溶液中确实发生了反应,设计了如下方案。请你将她设计的方案补充完整:&实验步骤和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启示方案1向一个软塑料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再注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盖紧瓶盖,摇动塑料瓶。&&从反应物二氧化碳的减少(压强减小)来判断反应的发生方案2&&&从生成物碳酸钠的存在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反思】方明同学认为王天然同学设计的方案1中,不能得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确实发生了反应,理由是什么?请你进一步设计实验把王天然的方案1补充完整。(注意:若答对本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理由】&&&&&&&&&&&&&&&&&&&&&&&&&&&&&&&&&&&&&&&&&&&&&&&&&&&&&&&&&&&&&&&&&&&&&&&&&&&&&&&&&&&&&&&&&&&&&&&&&&&&&&&&&&&&&&&&&&&&&&&&&&&&&&&&&&&&&&&&&&&&&&&&&&&&&&&&&&&&&&&&&&&&&&&&&&&&&&&&&&&&&&&&&&&&&&&&&&&&&&&&&&&&&&&&&&&&&&&&&&&&&&&&&&&&&&&&&&&&&&&&&&&&&&&&&&&【设计实验】&&&&&&&&&&&&&&&&&&&&&&&&&&&&&&&&&&&&&&&&&&&&&&&&&&&&&&&&&&&&&&&&&&&&&&&&&&&&&&&&&&&&&&&&&&&&&&&&&&&&&&&&&&&&&&&&&&&&&&&&&&&&&&&&&&&&&&&&&&&&&&&&&&&&&&&&&&&&&&&&&&&&&&&&&&&&&&&&&&&&&&&&&&&&&&&&&&&&&&&&&&&&&&&&&&&&&&&&&&&&&&&&&&&&&&&&&&&&&&&&&&&&
题型:实验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CO2&+ Ca(OH)2&= CaCO3↓&+ H2O(2分)&&实验步骤和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启示方案1&塑料瓶变瘪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方案2向氢氧化钠溶液持续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再向此液体加入稀盐酸.液体中有气泡产生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理由是:将一个软塑料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再注入水,盖紧瓶盖,摇动塑料瓶,塑料瓶也能变瘪。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在溶于水的同时,也能与水发生反应,使瓶内气压减小。(1分)进一步设计的实验为:将两个同样大小的软塑料瓶中分别充满二氧化碳,再分别注入等量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盖紧瓶盖,摇动塑料瓶,比较塑料瓶变瘪的程度。(3分)试题分析:石灰水是Ca(OH)2的水溶液,与CO2反应生成难溶物CaCO3和H2O,其化学方程式为CO2&+ Ca(OH)2&= CaCO3↓&+ H2O;方案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会使软塑料瓶内压强减小,瓶子变瘪,从而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方案2: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产生气泡,NaOH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与水,无现象,从而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理由]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也能导致软塑料瓶内压强减小,瓶子变瘪。[设计实验]可以通过二者的对比实验,通过比较两实验软塑料瓶变瘪的程度来证明。点评:对于某些化学反应现象不明显或不足以说明问题时,要千方百计通过设计出具有明显现象的实验,来准确推知和认识化学反应。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7分+4分奖励分)我们知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反应..”主要考查你对&&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思路,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化学实验数据的分析,家庭小实验、趣味实验&&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思路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化学实验数据的分析家庭小实验、趣味实验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 1.知识要点详解在初中化学中,主要应掌握O2、H2、CO2的实验室制法。可以从制备所需仪器、药品、反应原理、收集方法、实验装置、验满、验纯及操作要点等方面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能够总结和归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即:研究反应原理一根据所选药品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适当的仪器组成相应的实验装置一根据实验装置的特点,设计合理的实验操作步骤,预测可能的注意事项一根据所制取气体的性质,选择相应的收集、检验、验满及验纯的方法。&&&&& 实验室制取气体及验证其性质的实验,属于基本操作的简单综合实验。通过对比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总结气体的个性及几种气体的共性,提高记忆效果。&&&&&&&2.设计装置的依据制取气体的装置分两部分:气体发生装置和气体收集装置。&&&&& 发生装置的选取根据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的状态而设计,收集装置是根据气体的性质(主要是物理性质)而确定的。&&&&& 确定收集装置的原则——气体的收集方法是由该气体的性质,如密度、在水中的溶解性、是否与空气或水反应、是否有毒等决定的。 气体发生装置:①“固+固”的反应,简称“固体加热型”,装置如图A所示,如用KMnO4或KClO3和MnO2制O2。 ②“固+液”的反应,简称“固液常温型”,装置如图B、C、D、E。如用H2O2和MnO2制O2、用锌粒与稀H2SO4制H2或用CaCO3与稀盐酸制CO2。同B装置相比,D装置具有便于添加液体药品,制取的气体量较多的优点;C装置不仅添加液体药品方便,而且可通过导管上的开关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E装置可通过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加入药品的量和速度。 ③“固+液”的反应的发生装置的其他改进:为了节约药品,方便操作,可设计如下图所示装置,这些装置都可自动控制。当打开弹簧夹时,溶液进入反应器内开始反应;当关闭弹簧夹时,气路不通,反应产生的气体将溶液压出反应器外,液体与同体分离,反应停止。气体收集装置:
药品的选取和实验方案的设计: (1)可行性:所选取的药品能制得要制取的气体; (2)药品廉价易得; (3)适宜的条件:要求反应条件易达到,便于控制;(4)反应速率适中:反应速率不能太快或太慢,以便于收集或进行实验;(5)气体尽量纯净;(6)注意安全性:操作简便易行,注意防止污染。例如:①实验室制取H2时选用锌粒,而不用镁条、铁片,原因是镁价格贵且反应速率太快而铁反应速率又太慢;酸选用稀硫酸,而不宜用稀盐酸、浓硫酸,因为用稀盐酸制得的H2,因混有HCl而不纯,而锌与浓硫酸反应不生成H2.②制CO2时可选用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而不选用Na2CO3浓盐酸、稀硫酸,原因是Na2CO3,反应速率太快,浓盐酸易挥发出HCl气体,稀硫酸反应不能进行到底,也不能煅烧石灰石,因为条件不易达到,不呵操作;④用KClO3、过氧化氢制O2时,要加少量的MnO2,作催化剂,以加快反应的速率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实验操作程序:实验室制取气体存选择好药品、仪器后操作的一般程序:(1)组装仪器:一般按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的顺序进行; (2)检查装置气密;(3)装药品:若是固体跟液体反应,一般是是先装入固体再加入液体;(4)准备收集装置:若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应在制取气体之前将集气瓶盛满水;(5)制取气体; (6)收集气体并验满;(7)拆洗仪器。 注意:①给同体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②用加热KMnO4或KClO3(MnO2作催化剂)的方法制取O2,若用排水法收集,实验完毕时应先把导管移出水槽再移走酒精灯; ③固体跟液体反应制取气体时,要注意长颈漏斗末端要插入液面以下进行液封,以防漏气。 装置的选取与连接: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实验往往与气体的净化、气体的干燥综合在一起。气体综合实验的装置选择及连接顺序为:气体净化的几种方法: (1)吸收法:用吸收剂将杂质气体吸收除去。如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可先用浓NaOH溶液吸收CO2,再用浓硫酸等干燥剂除去水蒸气。常用吸收剂如下表:
(2)转化法:通过化学反血,将杂质气体转化为所要得到的气体:如除去CO2中的CO,可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CuO+COCu+CO2气体的干燥:气体的干燥是通过干燥剂来实现的,选择干燥剂要根据气体的性质。一般原则是:酸性干燥剂不能用来干燥碱性气体,碱性干燥剂不能用来干燥酸性气体,干燥装置由干燥剂的状念决定.(1)常见的干燥剂
(2)干燥装置的选择&①除杂试剂为液体时,常选用洗气瓶,气体一般是 “长进短出”,如下图A。 ②除杂试剂为同体时,常选用干燥管(球形或u 形),气体一般是“大进小出”,如下图B、C。 ③需要通过加热与固体试剂发生化学反应除去的气体,常采用硬质玻璃管和酒精灯,如下图D。装置连接顺序的确定规律: (1)除杂和干燥的先后顺序 ①若用洗气装置除杂,一般除杂在前,干燥在后。原因:从溶液中出来的气体通常混有水蒸气,干燥在后可将水蒸气完全除去。如除去CO中混有的CO2和水蒸气,应将气体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H2SO4。 ②若用加热装置除杂,一般是干燥在前,除杂在后。如除去CO2中混有的CO和水蒸气,应将气体先通过浓H2SO4,再通过灼热的CuO。 (2)除去多种杂质气体的顺序一般是先除去酸性较强的气体。如N2中混有 HCl、H2O(气)、O2时,应先除去HCl,再除去水,最后除去O2(用灼热的铜网)。 (3)检验多种气体的先后顺序(一般先验水蒸气):有多种气体需要检验时,应尽量避免前步检验对后步检验的干扰。如被检验的气体中含有CO2和水蒸气时,应先通过无水CuSO4。检验水蒸气,再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检验CO2.确定气体收集方法的技巧: (1)排水集气法适用于“不溶于水且小与水反应的气体”,如下图A。 (2)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大且小与空气成分反应的气体”(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的气体),如下图B。 (3)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小且小与空气成分反应的气体”(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9的气体),如下图C。&(4)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 ①气体的密度与空气的密度相近时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②当气体与空气中某一成分反应时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5)有毒气体收集方法的确定 ①有毒,但气体难溶于水时,一般采用排水法收集。如下图D②有毒,但气体叉易溶于水时,则采用带双孔胶塞(一长一短的导气管)的集气瓶利用排空气法收集该气体,但必须接尾气处理装置,以免多余的有毒气体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如收集氨气可用图E。气体制取实验中关于仪器或装置选择题目的解题技巧: (1)需要研究气体实验室制法的化学反应原理; (2)需要研究制取这种气体所应采用的实验装置; (3)需要研究如何证明制得的气体就是要制取的气体。根据给出的仪器或装置进行选取时,应明确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主要是两套(同体加热型和固液常温型),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确定选用哪套发生装置;气体的收集装置主要就是三套(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和排水法),依据气体的性质来确定选用什么样的收集装置。选择仪器时要注意先对实验原理进行判断,然后再根据原理确定装置所需要的仪器。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图:&探究二氧化碳的三个性质实验:1.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二氧化碳溶于水显酸性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二氧化碳性质探究实验:1.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1)装置:(2)现象: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结论: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二氧化碳溶于水显酸性(1)装置:(2)现象:1和4实验中的白花变红,2和3白花不变色(3)结论: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或二氧化碳溶于水显酸性)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1)装置:(2)现象:塑料瓶变瘪(3)结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实验过程中的各种测量数据及有关现象,应及时准确而清楚地记录下来。记录实验数据时,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要实事求是,切忌夹杂主观因素,决不能随意拼凑或伪造数据。常见的易混易错的数据:1. 托盘天平称量的质量只能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2. 量筒测量溶液的体积,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3. 温度计测量的温度数据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 4. pH试纸测量溶液的pH值只能精确到整数位。 “家庭小实验”是指利用家庭生活用品来进行化学实验,从而对化学进行学习和探讨的活动。它具有趣味性、探究性、规范性、普及性等特点。常见的家庭小实验:(1)
发现相似题
与“(7分+4分奖励分)我们知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反应..”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56459264870178122168950176534181604兴趣小组同学为了弄清沼气池中气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
【收集气体】
将矿泉水瓶装满水,用细绳吊入池中,再使瓶中的水全部倒出(见下图),然后迅速拉起矿泉水瓶,盖上瓶盖.这种方法属于排水集气法.
【对气体猜想】
猜想 I.全部是CH4;&&&猜想 II.全部是CO;
猜想 III.全部是CO2;&&&猜想 IV.是CH4和CO2的混合气体.
【实验和推断】
(1)若“现象a”为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气体中含有CO2气体.
(2)步骤②加适量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除去CO2.
(3)若“现象b”为杯壁有水雾出现,有同学认为“猜想 I或 IV”成立,其反应方程式为:CH4+2O2$\frac{\underline{\;点燃\;}}{\;}$CO2+2H2O.
(4)若“现象a”无明显现象,“现象b”为杯壁有水雾,“现象c”为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猜想猜想 I”成立
(5)若证明“猜想 II”时,“现象a、b”无明显现象,“现象c”石灰水出现浑浊,则“猜想2应该是全是CO”;
(6)若想证明“猜想 IV”成立,则“现象abc”分别是a处出现浑浊b处有水雾c处出现浑浊.
【收集气体】
根据题中的叙述和图示进行分析;
【对气体猜想】
根据沼气的形成和具有的性质进行分析;
【实验和推断】
(1)根据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进行分析;
(2)根据转化的步骤和氢氧化钙的性质进行分析;
(3)(4)(5)根据出现的现象分析存在的元素,然后进行分析;
(6)根据结论推测出呈现的现象进行分析.
【收集气体】
该收集法是通过将瓶中的水排出然后收集气体的,满足排水法的特点,故答案为:排水&&
【对气体猜想】
a处无现象,说明没有二氧化碳,b处没现象说明混合气中没有氢元素,C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碳元素,有具有可燃性,所以只能是一氧化碳,故答案为:全是CO;
【实验和推断】
(1)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答案为:CO2 ;
(2)氢氧化钙会与二氧化碳反应将二氧化碳除去,防止干扰后面的现象,故答案为:除去CO2 ;
(3)杯壁有水雾出现,说明气体中有氢元素,又具有可燃性,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答案为:CH4+2O2$\frac{\underline{\;点燃\;}}{\;}$CO2+2H2O;
(4)现象a”无明显现象,说明没有二氧化碳,“现象b”为杯壁有水雾,说明有氢元素,“现象c”为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碳元素,故答案为:猜想 I&&
(5)a处无现象,说明没有二氧化碳,b处没现象说明混合气中没有氢元素,C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碳元素,有具有可燃性,所以只能是一氧化碳,故答案为:全是CO;
(6)二氧化碳会使a处石灰水变浑浊,生成的二氧化碳会使b处二氧化碳变浑浊,生成的水会形成水雾,故答案为:a处出现浑浊b处有水雾c处出现浑浊.盐酸和碳酸钠溶液反应,会使紫色石蕊试液怎样快,还有氢氧化钠浓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会使澄清石灰水怎样两个问题都要化学方程式_百度作业帮
盐酸和碳酸钠溶液反应,会使紫色石蕊试液怎样快,还有氢氧化钠浓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会使澄清石灰水怎样两个问题都要化学方程式
快,还有氢氧化钠浓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会使澄清石灰水怎样两个问题都要化学方程式
Hcl+Na2CO3=CO2+2NaCl+H2O 第二个题目不对吧,氢氧化钠会吸收二氧化碳,但和澄清石灰水有什么关系?CO2只能使石灰水变浑浊哦,不知道是我理解错了还是你打错了?maybe恩.是CO2+2NaOH=Na2CO3+H2O然后Na2CO3+Ca(OH)2+CaCO3沉淀+2NaOH现象是有白色沉淀生成,方程式已经给你配平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分析:根据软塑料瓶易变形,如果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会使软塑料瓶内压强减小,瓶子会变瘪,就可以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而二氧化碳也能与水反应,需再进一步确定确定两者确实反应了,可以再检查其生成物的存在.解答:解: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会使软塑料瓶内压强减小,瓶子变瘪,从而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而二氧化碳也能与水反应,需再检查生成物碳酸钠来确定两者确实反应了.故答案为:
实验步骤和方法
向一个软塑料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再注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盖紧瓶盖,摇动塑料瓶
塑料瓶变瘪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在溶液中发生了反应
从反应物二氧化碳的减少(压强减小)来判断反应的发生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在溶液中确实发生了反应
从生成物碳酸钠的存在来判断反应的发生点评:此类题考查了二氧化碳和碱的性质,需根据所学内容仔细分析.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化学
题型:阅读理解
进入9年级学习化学,我们亲身体验了一系列的探究实验,感受到了化学的无穷魅力.覃浪在回顾整理下列实验中提炼了许多探究方法.实验一、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取四朵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进行下图所示实验)(Ⅰ)喷稀醋酸&(Ⅱ)喷水&&(Ⅲ)直接放入二氧化碳中&&(Ⅳ)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实验现象:(I)、(IV)中的小花变红.设计(Ⅱ)、(Ⅲ)实验的目的是:验证水和二氧化碳分别是否能使紫色石蕊变色.该实验的探究方法是:设计分析B(填“A”或“B”或“C”,获得结论.A.仅一个单因素的实验&&&&&&&&&&B.有多种因素的对比实验&&&& C.用前面实验的生成物继续实验实验二、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也发生了反应我们知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而变浑浊.彩云同学查阅资料发现: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化学性质十分相似,也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但此反应无明显实验现象,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她为了能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在溶液中确实发生了反应,设计了如下方案.请你将她设计的方案补充完整:
实验步骤和方法
向一个软塑料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再注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盖紧瓶盖,摇动塑料瓶.
从反应物二氧化碳的减少(压强减小)来判断反应的发生
从生成物的存在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官龙同学认为彩云同学设计的方案1中,不能得出CO2与氢氧化钠是否确实发生了反应,理由是什么?也许是CO2与水发生了反应.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学年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县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探究题
进入9年级学习化学,我们亲身体验了一系列的探究实验,感受到了化学的无穷魅力。覃浪在回顾整理下列实验中提炼了许多探究方法。实验一、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取四朵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进行下图所示实验)实验现象:(I)、(IV)中的小花变红。设计(Ⅱ)、(Ⅲ)实验的目的是:&& 43&&。该实验的探究方法是:设计分析&& 44&&(填“A”或“B”或“C”,获得结论。A.仅一个单因素的实验&&&&&&&&&B.有多种因素的对比实验&C.用前面实验的生成物继续实验实验二、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也发生了反应我们知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而变浑浊。彩云同学查阅资料发现: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化学性质十分相似,也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但此反应无明显实验现象,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5&&。她为了能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在溶液中确实发生了反应,设计了如下方案。请你将她设计的方案补充完整:&实验步骤和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启示方案1向一个软塑料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再注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盖紧瓶盖,摇动塑料瓶。4647从反应物二氧化碳的减少(压强减小)来判断反应的发生方案2484950从生成物的存在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官龙同学认为彩云同学设计的方案1中,不能得出CO2与氢氧化钠是否确实发生了反应,理由是什么?&& 51&&。
科目:初中化学
题型:填空题
进入9年级学习化学,我们亲身体验了一系列的探究实验,感受到了化学的无穷魅力.覃浪在回顾整理下列实验中提炼了许多探究方法.实验一、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取四朵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进行下图所示实验)(Ⅰ)喷稀醋酸 (Ⅱ)喷水 (Ⅲ)直接放入二氧化碳中 (Ⅳ)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实验现象:(I)、(IV)中的小花变红.设计(Ⅱ)、(Ⅲ)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该实验的探究方法是:设计分析________(填“A”或“B”或“C”,获得结论.A.仅一个单因素的实验     B.有多种因素的对比实验   C.用前面实验的生成物继续实验实验二、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也发生了反应我们知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而变浑浊.彩云同学查阅资料发现: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化学性质十分相似,也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但此反应无明显实验现象,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她为了能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在溶液中确实发生了反应,设计了如下方案.请你将她设计的方案补充完整:实验步骤和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启示方案1向一个软塑料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再注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盖紧瓶盖,摇动塑料瓶.从反应物二氧化碳的减少(压强减小)来判断反应的发生方案2从生成物的存在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官龙同学认为彩云同学设计的方案1中,不能得出CO2与氢氧化钠是否确实发生了反应,理由是什么?________.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学年新人教版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5)(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我们知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王天然同学查阅资料发现;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性质十分相似,也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但此反应无明显实验现象,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她为了能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在溶液中确实发生了反应,设计了如下方案.请你将她设计的方案补充完整:&实验步骤和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启示方案1 向一个软塑料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再注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盖紧瓶盖,摇动塑料瓶从反应物二氧化碳的减少(压强减小)来判断反应的发生方案2从生成物碳酸钠的存在来判断反应的发生方明俗同学认为王天然同学设计的方案1中,不能得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确实发生了反应,理由是什么?请你进一步设计实验把王天然的方案1补充完整.怎样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将二氧化碳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设计了软塑料瓶变瘪,瓶吞鸡蛋。小胡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_百度作业帮
怎样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将二氧化碳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设计了软塑料瓶变瘪,瓶吞鸡蛋。小胡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
将二氧化碳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设计了软塑料瓶变瘪,瓶吞鸡蛋。小胡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 )小雨同学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其理由是( )请再设计与上述实验不同原理的实验方案证明,必要的话,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搞一个通气的装置 气体少了的话 就是反应了呗~不过记得放置除去水蒸气的装置!
装一个试管的二氧化碳,倒置放入NAOH的水槽中,然后看试管的液面是否上升。不过比较勉强。
加入稀盐酸,若有气泡冒出,则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没分不回答
( )c~c~~@~@
)- - &&\ \
\_O/ - 哇塞
利用压强的变化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使压强变小假如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证明由碳酸钠生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