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得百花方成蜜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啥意思

>>>>>>正文
聂洪海: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记盖州市矿洞沟镇薛屯村主任聂洪海
作者:孙奇 来源:中华先锋网&
从来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无怨无悔的默默付出;从来也不张扬炫耀,但他的行为却散发着熠熠光辉。他把“诚实守信、求真务实”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把“一人富了不算富,全村富了才是真的富”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
他叫聂洪海,2013年3月20日以92.5%的得票率高票当选为盖州市矿洞沟镇薛屯村主任。说起聂洪海,他可是土生土长的薛屯村人。十几年前,他由农民工起步,带领几十名老乡在外地组建了建筑工程队,以诚实守信、科学管理、高质高效等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和支持。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他组建了营口市洪海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铁路桥梁的建设工程,业绩卓著,业务遍及全国各地。花红不忘根系养,在公司实现发展壮大的同时,他始终没有离开养育他的家乡沃土,始终不忘回报家乡的父老乡亲。多年来,他为家乡各项事业捐助的款项达200多万元,为全镇老百姓做的好事不胜枚举,当地老百姓都称他为难得的大好人、慈善家。
聂洪海(中)与村干部检查村路(资料图片)
“路”见不平& 解囊相助
薛屯村五组、六组有近2公里的道路弯弯曲曲、坑洼不平,尤其是下雨天,更是行路难。2011年,为改善五组、六组村路路况,作为普通村民的聂洪海出资40万元对路面进行了水泥硬化。硬化后的道路平整、笔直,而且在路旁还修、建了排水设施,路边也栽满了鲜花。为了实现道路长期的美化、亮化,他每年雇专人定期进行清理。如今,走在这条路上没有了往日的泥泞和颠簸,没有了厌烦和焦躁,所呈现的是道路两旁的五彩缤纷,是村民们茶余饭后坐在路边石凳上闲聊的惬意,是孩子们在阳光下追逐嬉戏的欢畅。
2012年8月3、4日两天的强降雨,导致太平庄地区的堤岸、道路、桥梁严重损毁。灾后第一时间,聂洪海积极参加镇政府组织的抢修工作,动用自家的挖掘机义务奉献10天,为灾后自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同年,薛屯村新建村部,聂洪海向村里捐助7万元,在上级补助的基础上帮助村里扩建了村部,又出资 1万元在村部旁新建了文化广场,配置了体育健身器材,从此,薛屯村村民也有了自己的锻炼、娱乐场所。此外,聂洪海还在2013年为薛屯村的一事一议工程个人垫付资金30万元。
乐善好施& 心甘情愿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聂洪海就是这样一个人。每逢矿洞沟有大型活动,无论镇、村还是学校,他都积极响应,踊跃捐款。2011年镇里举办全民运动会,他向镇政府和薛屯村分别赞助3万元、1万元。2013年春节前夕,聂洪海同往年一样,借回家过年之际,走访慰问了薛屯村的老党员、老复员军人、老村干部和困难户共80多人,分别给他们送去了米、面、水果和现金,各项花费累计达9万余元。2013年的教师节,已经当选为村干部的他,为村里的教师送去3000元慰问金,同时出资近万元给薛屯小学和塔寺小学的学生买了校服、学习用品等。2013年新兵入伍,他又以个人名义赠给本村入伍的新兵2000元。
对于一些弱势群体,他更是经常慷慨相助。薛屯村的姜永文妻子重病卧床,但无钱医治,他第一时间送去5000元的救助金。2013年秋天,16组村民臧家斌的房子着火,屋内东西全部烧光,聂洪海及时组织村干部送去棉被、米面等生活必需品,并个人资助5吨水泥,30立沙子和2000元现金,帮助其建了新房。此外,邻村蒋屯村的一位老人患病,承担不起6000元的医疗费。他得知后,帮助解决了全部药费,使老人深受感动。还有本村大西沟屯因车祸致贫的徐仁清、靠山屯无钱送女儿上学的王继富以及那些素不相识的拾荒老人、异地他乡的流浪者等也都得到过他的无私援助。
不慕名利& 务实求真
有人问聂洪海,“捐出去那么多钱不心疼啊?老婆愿意吗?”聂洪海却微微一笑,“能帮就帮点,有啥不乐意的。”尽管这些资助都是聂洪海用血汗赚来的,但他从来都没感到不舍,反而心里增添了莫大的欣慰。他不图名、不为利,一直都默默地奉献、默默地付出着。
当他被村民们推选为村主任时,他知道这是大家对他的信任,也体会到了这信任里面沉甸甸的压力。薛屯村是营口市纪委定点帮扶的贫困村。上任之后的聂洪海,付出的比往日更多,他花费大量的精力用于谋划本村的长远发展。他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一道研究制定了薛屯村未来三年的脱贫规划,其中包括在三组、八组修8公里的水泥路,解决这两组村民出行难问题;新打大口井5-6眼,解决农业灌溉问题;增加100亩大棚育种的播种面积,扩大高效农业种植规模等一系列为民举措,他们迈向的目标脚步扎实而坚定。
一年多来,这些既定目标正在逐步实现着,村民们的信心也随之逐渐增强着。可是聂洪海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兴奋,因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路还很长,还需为之付出更大的努力。尽管岁月在无情地打磨着自己,但他心中的追求却永不消磨。
(盖州市委组织部供稿)
(实习编辑:芳宁)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中华先锋网讯)为进一步做好外出务工返乡党员的服务管理工作,抚顺清原县大孤家...袁明志: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中安在线-宁国新闻网
字体切换:
皖 外 宣 办 字 [2005] 2 号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袁明志: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记者:张瀚文/图
  核心提示:
  海有波峰浪谷,才有壮观的气势;路有坎坷曲折,才有跋涉的欢乐;人有昂扬的精神,才有奋斗的辉煌。见到袁明志的人首先会留意到他那右腿裤管空荡荡的摆动,然后是被他身上散发的阳光气息所感染:脸上总是满溢笑意,言谈中永远透着乐观和自信。
  自强不息 重新扬起生活风帆
  1983年6月,在原县水泥厂配料工段工作的袁明志在一次对产品质量进行抽检时不幸因工负伤,导致右大腿1/3处截肢,从此他失去了行走的自由。残酷的事实一度使他心灰意冷,甚至想过自暴自弃。可面对即将临盆的妻子,看着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又感觉到自己肩上还有着责任与重担;&不能这样萎靡不振,我不能辜负我的妻子和即将出生的孩子,更不能辜负父母的养育之恩。&
  然而,对于高位截肢的袁明志来说,他的路在何方?又如何走完这人生的旅途?他苦苦地思索着;&虽说上帝造人给了你一个完整的躯壳,但是心智还得靠你自己去磨炼。我虽然失去了一条腿,但是我的双手和大脑是好的&。袁明志出院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新华书店,购回大学无线电专业等教材。袁明志说:&身体有缺陷了,但我的精神不能垮塌&。在工残休息期间,他自修完了大学无线电专业的全部课程,先后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为县水泥厂的一些老设备进行了技术改造,多次受到领导的表扬。
  &只有面对残酷的现实的人,才能勇于肩负家庭重担和社会责任。&袁明志说,&伤残后我接触残疾人就多了,在与残疾人交往中,感受到一些残疾人心灵深处的无助。我时常想,我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我一定要为他们做一些事情。&1992年4月,袁明志说服了爱人,将家中一些积蓄拿出来创办福利企业,吸收残疾人就业,为残疾人做一些具体的实事。由于他在行业中经验不足和社会中少数人的歧视,福利企业在上当受骗中夭折了。&接踵而来的1996年10月县水泥厂破产,我和妻子双双下岗。用现在一句流行的话来说就是,我当时想死的心都有。&
  为了谋生,为了养家糊口,又一次无奈的袁明志不等不靠,利用自己的技术特长,毅然开办了一家电器修理门市部。在赚钱养家的同时,袁明志还是不忘为一些残疾人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正常人没有真正走进残疾人的内心世界,你是无法理解残疾人的痛苦和精神需求的。他们往往并不需要多大的物质帮助,他们最渴望的就是精神安慰。&2004年袁明志接触电脑后,他决定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为残疾人做一些事情。
  播阳送春,温暖送给弱势群体
  网络是新时期的高技术产物,对于年近半百的他来说,学起来是比较吃力的,但是,凭一颗炽热的心和顽强的学习精神,他终于掌握了一些网页制作技巧和电脑维护技术。在2005年寒梅绽放的季节里,他的名为&希望的翅膀&的网站建成开通了,他在网站里为许多残疾人提供网络维护服务。在这期间,一种新的思考在他的脑子形成: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把有识的残疾人组织起来,形成一种力量,有了这股力量才能真正做到为残疾人办好事、办实事。2006年10月,他毅然前往市残联,与市残联领导探讨筹建市肢体残疾人协会的大胆设想,得到了市残联领导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
  日,在袁明志的的积极奔走和不断争取下,市肢体残疾人协会正式成立了。在当天晚上世纪广场举办的&残健融合,共建和谐社会&广场文艺晚会上,吸引观众达3000多人,晚会共收到社会各界人士的捐款达9万多元。&我们就要是充分发挥协会组织自我完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酵母作用。&
  &真的很感谢袁秘书长,没有他的帮助,我们夫妻的合法权益可能永远也得不到保护。&在残疾人刘明琴、李保美家里,两位残疾女工提起之前被企业无故辞退而申诉无门,最后是袁明志帮助解决的事连连握手感激不尽。刘明琴、李保美告诉记者:&我们之前上班的那个企业毫无根据的怀疑我们到残联反映问题,无任何理由地将我们辞退。是袁明志拄着双拐,为我们的维权工作多方奔走,最后使我们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我们俩都获得了该企业辞退补偿金。&此后,袁明志又主动与有关单位联系,介绍俩人到其他福利企业上班,解除了她们的后顾之忧。
  我市各类残疾人2万多人,肢体残疾人8300人,占残疾人口总数的41.5%,大部分分布在农村山区。有的残疾人因残致贫,基本生活无法保障,有的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因残无法得到有效维护。自从市肢残人协会成立以来,袁明志把帮助肢残人就业作为主要工作任务,为肢残人就业排忧解难。几年来,袁明志凭着他那剩下的一只腿,架着双拐,穿梭于企业之间,向各企业推荐有就业愿望、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用工100多人。为36名肢残人举办了&电脑应用&培训班,举办一期&残疾人素质教育&培训班。近年来,在他的积极奔走与努力下,先后有近千名残疾人与用人单位签了《劳动就业合同》。
  辛勤耕耘 甘于奉献赢得威望
  &你的精神真是让我佩服,以后我再也不上访了&。胡乐镇胡乐街肢体残疾人章观林,被当地人称为&上访专业户&。在袁明志不久前对其进行回访时,老章握着袁明志的手还一脸的不好意思。&袁明志一趟一趟的跑,一遍又一遍的做我的思想工作,用他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最后我的要求在合法的范围内都得到了满足。&提起袁明志拄着双拐为他热忱的服务时的情景,章观林还是深深的感动着。
  &几年来,光我处理的经济纠纷信访事件就达15件,接待来访人员我自己也数不清。&在市残联,记者看到市残联的档案记录里经过袁明志调查了解和疏导调解,件件都得到圆满的解决,为信访人员节省其他费用1万3千多元,为信访人挽回直接经济损失约13.5万元。
  &就快到年底了,我要趁着这些天再到部分重度残疾人家里去看看。&12月26日中午,袁明志拄着双拐来到在宁海花园原检察院工作人员魏明娥的家中,因为一场车祸导致高位截瘫这些年一直生活在轮椅上的魏明娥正在吃午饭。&最近身体怎么样?生活有什么困难没有?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忙的记得给我打电话。&平常话不多的袁明志很快就和魏明娥聊上了。
  在随后前往南门山岗原烟草公司职工王双寿的家中走访时,王双寿对记者说:&凡是与袁明志接触过的残疾人,都说与他认识太晚,与他谈心交流非常受益。&袁明志接过话茬,憨厚的在旁边说:&呵呵,也有些人不理解,有一次我在某企业协调职工伤残抚恤金调整问题时,该企业办公室主任说:&你总是站在他们那边,帮他们说话&,我就告诉他&将心比心,他们都是残疾人,是弱势群体,需要得到我们,也包括你们的帮助。他们合理的要求,我们要予以支持,给予他们最大的帮助,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从王双寿家出来,天已经很了。而这时市残联领导打来电话说刚收到《中国残联关于通报表扬全国残联专门协会创先争优活动优秀单位和个人的决定》这份文件。中残联的文件中,袁明志作为安徽省仅有的两位残疾人协会工作人员获得了全国通报表彰。记者向袁明志表示祝贺。袁明志笑笑:&这没什么,工作总要有人来做。&
  袁明志每天都是这样,披星戴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工作在第一线。在农村、在厂矿、在残疾人家中,只要残疾人有困难,只要残疾人需要帮助,就会出现袁明志拄着双拐的身影。他把爱岗敬业的精神用实际行动充分地展现在残疾人面前,把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深深的植根于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责编:石泽凤)
∷【相关报道】∷
宁国市信息中心主办 批准文号:皖外宣办字[2005]2号 皖ICP备号
新闻: 广告: 信箱: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是什么意思?
蜜蜂辛苦采蜜,蜜最后被人类取用,这句话就是一生辛苦为他人了!
大家还关注预览(按enter键查看全诗)
手机访问:
&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全诗赏析!
词牌名大全
年代:唐 作者:
新亭结构罢,隐见清湖阴。迹籍台观旧,气溟海岳深。圆荷想自昔,遗堞感至今。芳宴此时具,哀丝千古心。主称寿尊客,筵秩宴北林。不阻蓬荜兴,得兼梁甫吟。
以上为随机展示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全诗赏析!
时间: 02:17:02 分类: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出自唐代诗人的《蜂》《蜂》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蜂与蝶在诗人词客笔下,成为风韵的象征。然而小蜜蜂毕竟与花蝴蝶不同,它是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积累甚多而享受甚少。诗人罗隐着眼于这一点,写出这样一则寄慨遥深的诗的“动物故事”。仅其命意就令人耳目一新。此诗艺术表现上值得注意的有三点:一、欲夺故予,反跌有力。此诗寄意集中在末二句的感喟上,慨蜜蜂一生经营,除“辛苦”而外并无所有。然而前两句却用几乎是矜夸的口吻,说无论是平原田野还是崇山峻岭,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是蜜蜂的领地。这里作者运用极度的副词、形容词──“不论”、“无限”、“尽”等等,和无条件句式,极称蜜蜂“占尽风光”,似与题旨矛盾。其实这只是正言欲反、欲夺故予的手法,为末二句作势。俗话说:抬得高,跌得重。所以末二句对前二句反跌一笔,说蜂采花成蜜,不知究属谁有,将“尽占”二字一扫而空,表达效果就更强。如一开始就正面落笔,必不如此有力。   二、叙述反诘,唱叹有情。此诗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但议论并未明确发出,而运用反诘语气道之。前二句主叙,后二句主议。后二句中又是三句主叙,四句主议。“采得百花”已示“辛苦”之意,“成蜜”二字已具“甜”意。但由于主叙主议不同,末二句有反复之意而无重复之感。本来反诘句的意思只是:为谁甜蜜而自甘辛苦呢?却分成两问:“为谁辛苦”?“为谁甜”?亦反复而不重复。言下辛苦归自己、甜蜜属别人之意甚显。而反复咏叹,使人觉感慨无穷。诗人矜惜怜悯之意可掬。   三、寓意遥深,可以两解。此诗抓住蜜蜂特点,不做作,不雕绘,不尚词藻,虽平淡而有思致,使读者能从这则“动物故事”中若有所悟,觉得其中寄有人生感喟。有人说此诗实乃叹世人之劳心于利禄者;有人则认为是借蜜蜂歌颂辛勤的劳动者,而对那些不劳而获的剥削者以无情讽刺。两种解会似相龃龉,其实皆允。因为“寓言”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作者为某种说教而设喻,寓意较浅显而确定;另一种是作者怀着浓厚感情观物,使物著上人的色彩,其中也能引出教训,但“寓意”就不那么浅显和确定。如此诗,大抵作者从蜂的“故事”看到那时苦辛人生的影子,但他只把“故事”写下来,不直接说教或具体比附,创造的形象也就具有较大灵活性。而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同意义的苦辛人生,与蜂相似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所谓“终朝聚敛苦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红楼梦》“好了歌”);一种是“运锄耕劚侵星起”而“到头禾黍属他人”。这就使得读者可以在两种意义上作不同的理解了。但是,随着时代的前进,劳动光荣成为普遍观念,“蜂”越来越成为一种美德的象征,人们在读罗隐这诗的时候,自然更多地倾向于后一种解会了。可见,“寓言”的寓意并非一成不变,古老的“寓言”也会与日俱新。   这是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寓理诗。诗人借引用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与不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百花蜂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