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麦47小麦叶锈病病对产量的影响

小麦品种介绍-陕西省合阳县人民政府
&&&&&&&&&正文山西省2010年-2011年审定通过的农作物新品种简介(部分)-其他公开事项-运城市阳光农廉网
&&平陆县·农委
当前位置: >> 其他公开事项 >> 山西省2010年-2011年审定通过的农作物新品种简介(部分)
山西省2010年-2011年审定通过的农作物新品种简介(部分)
来源:运城市阳光农廉网
发布时间:
录入:农委
浏览次数:
&&& 1、晋麦89号
&&& 审定编号:晋审麦2011002
&&& 申报单位:山西华科种业有限公司&&&&
&&& 育种单位:山西华科种业有限公司&&&&
&&& 品种来源:冀5219/石9426,试验名称“华科8006”。
&&& 特征特性:半冬性品种。幼苗半匍匐,芽鞘浅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74~76厘米, 叶片深绿色、有蜡质,成熟期茎秆白色。穗长方形,穗长9厘米,长芒,白壳。护颖卵形,颖肩圆肩,颖嘴直,小穗密度中等。粒椭圆形,白色,粒质中度,籽粒较饱满。一般亩穗数43~45万,穗粒数35~37个,千粒重42克。抗冻性较强,抗倒性较强,抗青干能力中等,成熟落黄一般,熟期与对照烟农19号相当。
年山西省农科院植保所人工接菌鉴定:中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
2011年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分析:粗蛋白质14.28%,湿面筋28.4%,沉降值25.5ml,吸水量61.1 ml/100g,形成时间2.8min,稳定时间2.3min,弱化度162F.U,粉质质量指标43mm,评价值39,硬度68.3。
&&& 产量表现:年参加山西省小麦南部水地组区试,两年平均亩产380.3公斤,比对照烟农19增产6.0%,试验点16个,15点增产。其中2009年平均亩产386.9公斤,比对照增产5.7%;2010年平均亩产373.6公斤,比对照增产6.3%。
&&& 2011年参加山西省小麦南部水地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1.0公斤,比对照烟农19增产6.8%,5个试点全部增产。
&&&栽培要点:适宜播期为9月下旬至10月中旬,亩播量10-12公斤,浇好越冬水、拔节水、灌浆三水,后期及时防治蚜虫。
&&& 适宜区域:山西省南部中晚熟冬麦区中上等肥水地。、
&&&& 2、长8744
&&& 审定编号:晋审麦2011003
&&& 申报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
&&& 育种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
&&& 品种来源:晋麦62号/本所中间材料98-6160
&&& 特征特性:冬性品种。幼苗半匍匐,芽鞘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70~80厘米,叶片绿色、无蜡质,成熟期茎秆紫色。穗纺锤形,穗长7厘米左右,长芒、白壳。护颖卵形,颖斜肩,颖嘴强弯,小穗密度中等。粒椭圆形,白色、硬质、饱满。一般亩穗数35~45万,穗粒数25~30个,千粒重40~44克。抗冻性强,抗倒性强,抗旱性强,抗青干,成熟落黄好,熟期比对照晋麦47号晚1天。
&&& 年山西省农科院植保所人工接菌鉴定:高感条锈病、白粉病,中感叶锈病。
&&& 2011年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分析:粗蛋白质14.73%,湿面筋34.1%,沉降值28.5ml,吸水量59.3ml/100g,形成时间3.5min,稳定时间2.2min,弱化度127F.U,粉质质量指标47mm,评价值47,硬度67.1。
&&& 产量表现:年参加山西省小麦南部旱地组区试,两年平均亩产213.9公斤,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13.6%,试验点14个,全部增产。其中2010年平均亩产200.0公斤,比对照增产18.6%;2011年平均亩产227.8公斤,比对照增产9.6%。
&&& 2011年参加山西省小麦南部旱地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13.2公斤,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9.4%,6个试点,5个增产。
&&& 栽培要点:播期以当地适播期为宜。基本苗以每亩22万左右为宜。一般要求施足底肥,生育期间不再追肥;施肥用量以每亩施12-16 公斤纯N和10-12 公斤纯P为宜。及时中耕除草,防治病虫。
&&& 适宜区域:山西省南部中熟冬麦区旱地。
&&& 3、晋麦90号
&&& 审定编号:晋审麦2011004
&&& 申报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 育种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临汾继农种业有限公司&&&&&
&&& 品种来源:晋麦47号/02L013(中国农科院作科所提供的普通小麦与冰草的杂交后代4879-02中选育),试验名称“临抗5069”。
&&& 特征特性:半冬性品种。幼苗半匍匐,芽鞘白色。株型紧凑 ,株高65厘米~72厘米,叶片灰绿色、有蜡质,成熟期茎秆黄色。穗型纺锤形,穗长8~9厘米,长芒、白壳。护颖长圆形,斜肩,颖嘴直,小穗密度中等。粒长圆形,白色,硬质,饱满。一般亩穗数27~30万,穗粒数28~35个,千粒重48~51克。抗冻性强,抗倒性强,抗旱性强,抗青干,成熟落黄好,熟期比对照晋麦47号晚1天。
&&& 年山西省农科院植保所人工接菌鉴定:中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
&&& 2011年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分析:粗蛋白质15.21%,湿面筋35.0%,沉降值45.0ml,吸水量59.0 ml/100g,形成时间4.5min,稳定时间6.2min,弱化度66F.U,粉质质量指标100mm,评价值58,硬度64.8。
&& 产量表现:年参加山西省小麦南部旱地组区试,两年平均亩产203.1公斤,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7.8%,试验点14个,11个增产。其中2010年平均亩产177.8公斤,比对照增产5.4%;2011年平均亩产228.3公斤,比对照增产9.8%。
&&& 2011年参加山西省小麦南部旱地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15.1公斤,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10.4%,6个试点,5个增产。
&&& 栽培要点:适宜播期9月25日至10月5日,亩播量10~14公斤。重施底肥,以农家肥为主。孕穗至灌浆期叶面“三喷”1~2次,以治虫补肥、促进灌浆。
&&& 适宜区域:山西省南部中晚熟冬麦区旱地。
&&& 4、晋麦91号
&&& 审定编号:晋审麦2011005
&&& 申报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 育种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
&&& 品种来源:石)161(山东农科院作物所选育的超高产小麦品系),试验名称“临旱6101”。
&&& 特征特性:冬性品种。幼苗半匍匐,芽鞘浅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75~80厘米,叶片浅灰色、有少量蜡质,成熟期茎秆白色。穗型长方形,穗长7.3厘米左右,长芒、白壳。护颖椭圆形,颖斜肩,颖嘴鸟喙形,小穗密度中等。籽粒卵形,白色、硬质、饱满。一般亩穗数30~35万,穗粒数35~40个,千粒重38~42克。抗冻性较强,抗倒性强,抗旱性强,抗青干,成熟落黄好,熟期比对照晋麦47号略晚。
&&& 年山西省农科院植保所人工接菌鉴定:轻感条锈病、高感叶锈病、中感白粉病。
&&& 2011年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分析:粗蛋白质13.81%,湿面筋30.3%,沉降值26.5ml,吸水量60.8ml/100g,形成时间3.0min,稳定时间3.5min,弱化度70F.U,粉质质量指标61mm,评价值52,硬度66.9。
&&& 产量表现:年参加山西省小麦南部旱地组区试,两年平均亩产203.2公斤,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7.9%,试验点14个,13个增产。其中2010年平均亩产184.5公斤,比对照增产9.4%;2011年平均亩产221.9公斤,比对照增产6.7%。
&&& 2011年参加山西省小麦南部旱地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12.0公斤,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8.8%,6个试点,5个增产。
&&& 栽培要点:适宜播期9月25日至10月5日,适宜播量每亩10公斤左右。播前进行药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结合化学除草防治红蜘蛛,抽穗至灌浆期注意防治麦蚜、吸浆虫和白粉病,进行三喷以促进灌浆,改善品质提高粒重。
&&& 适宜区域:山西省南部中熟冬麦区旱地。
&&& 5、运旱805
&&& 审定编号:晋审麦2011006
&&& 申报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 育种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 品种来源:95中44(中国农科院棉花所的一个品系)/晋麦54号
&&& 特征特性:冬性品种。幼苗半匍匐,芽鞘绿色,株型紧凑,株高80~85厘米,叶片深绿色,成熟期茎秆白色。穗型纺锤形,穗长8.5厘米左右,长芒、白壳。护颖长圆形,颖丘肩,颖嘴中弯,小穗密度中等。籽粒椭圆形,白色、硬质、饱满。一般亩穗数29~33万,穗粒数28~30个,千粒重38~42克。抗冻性较强,抗倒性较强,抗旱性强,抗青干,成熟落黄好,熟期与对照晋麦47号相当。
&&& 年山西省农科院植保所人工接菌鉴定:高感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
&&& 2011年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分析:粗蛋白质14.57%,湿面筋34.0%,沉降值38.5ml,吸水量61.1ml/100g,形成时间4.8min,稳定时间11.8min,弱化度30F.U,粉质质量指标165mm,评价值65,硬度67.2。
&&& 产量表现:年参加山西省小麦南部旱地组区试,两年平均亩产200.1公斤,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6.3%,试验点14个,11个增产。其中2010年平均亩产184.4公斤,比对照增产9.3%;2011年平均亩产215.8公斤,比对照增产3.8%。
&&& 2011年参加山西省小麦南部旱地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14.5公斤,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10.1%,6个试点,全部增产。
&&& 栽培要点:适宜播期9月25日至10月5日,适宜播量每亩8-9公斤。抽穗至灌浆期进行三喷以促进灌浆提高粒重,丰水年注意防止倒伏。
&&& 适宜区域:山西省南部中熟冬麦区旱地。
&&& 1.吉单535
&&& 引种编号:晋引玉2011001
&&& 申报单位:吉林长融高新种业有限公司
&&& 选育单位:吉农高新北方农作物优良品种开发中心
&&& 品种来源:吉V202×吉V016
&&& 审定情况:2006年吉林省审定(吉审玉2006061)
&&& 特征特性:生育期128天,比四单19晚1天。幼苗第一叶叶鞘紫色,尖端圆形,叶缘紫红色。株形半紧凑,总叶片数19片,株高271厘米,穗位98厘米,雄穗主轴与分枝角度中,侧枝姿态轻度下弯,一级分枝8个,最高位侧枝以上的主轴长30厘米,花药黄色,颖壳黄色,花丝绿色,果穗筒型,穗轴红色,穗长19.3厘米,穗行数18行,行粒数38粒,籽粒黄色,粒型马齿型,籽粒顶端黄色,百粒重36.3克,出籽率82%。
&&& 抗病鉴定:年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抗穗腐病、粗缩病,感大斑病、青枯病、丝黑穗病,高感矮花叶病。
&&& 品质分析:2005年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检测, 容重762克/升,粗蛋白8.47%,粗脂肪4.64%,淀粉75.81%,赖氨酸0.25%。
&&& 产量表现:年参加山西省玉米早熟引种试验,2009年亩产689.6千克,比当地对照增产14.4%,2010年亩产710.1千克,比对照增产16.2%,两年平均亩产699.9千克,比对照增产15.3%。
&&& 栽培要点:一般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亩留苗3300株;多施农家肥,亩底施玉米专用肥30千克或磷酸二铵15千克,追施尿素25千克。
&&& 适宜区域:山西春播早熟玉米区。
&&& 2.纪元128
&&& 引种编号: 晋引玉2011002
&&& 申报单位:河北新纪元种业有限公司
&&& 选育单位:河北新纪元种业有限公司
&&& 品种来源:CY-5×87-1
&&& 审定情况:2007年河北省审定(冀审玉2007006号)
&&& 特征特性:生育期127天,比对照长城799早3天。幼苗第一叶叶鞘红色,尖端匙形,叶缘淡红色。株形半紧凑,总叶片数19-20片,株高249厘米,穗位104厘米,雄穗主轴与分枝角度小,侧枝姿态直,一级分枝5-7个,最高位侧枝以上的主轴长15厘米,花药黄色,颖壳绿色,花丝粉红色,果穗中间型,穗轴白色,穗长20.3厘米,穗行数14-16行,行粒数38-40粒,籽粒黄色,粒型偏硬粒型,籽粒顶端淡黄色,百粒重39.2克,出籽率86.2%。
&&& 抗病鉴定:年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抗穗腐病,中抗大斑病、青枯病、矮花叶病、粗缩病,感丝黑穗病。
&&& 品质分析:2006年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品质检测中心检测,粗蛋白8.09%,粗脂肪3.42%,粗淀粉71.01%,赖氨酸0.29%。
&&& 产量表现:年参加山西玉米早熟引种试验,2009年亩产682.9千克,比当地对照增产13.7%,2010年亩产683.3千克,比对照增产12.5%,两年平均亩产683.1千克,比对照增产13.1%。
&&& 栽培要点:亩留苗株;适时追肥、灌水。
&&& 适宜区域:山西春播早熟玉米区。
&&& 3.正大16号
&&& 引种编号: 晋引玉2011003
&&& 申报单位:襄樊正大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选育单位:正大生物科学(武汉)研究院
&&& 品种来源:CTL127×CLL185
&&& 审定情况:2006年河北省审定(冀审玉2006020号)
&&& 特征特性:生育期100天,比对照郑单958晚3天左右。幼苗第一叶叶鞘紫色,尖端圆到匙形,叶缘绿色。株形半紧凑,总叶片数21片,株高255厘米,穗位116厘米,雄穗主轴与分枝角度中,侧枝姿态直,一级分枝8-10个,最高位侧枝以上的主轴长18厘米,花药紫色,颖壳绿色,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型,穗轴红色,穗长17.9厘米,穗行数16-18行,行粒数36粒,籽粒黄色,粒型半硬型,籽粒顶端黄色,百粒重36.2克,出籽率88-90%。
&&& 抗病鉴定:年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高抗矮花叶病,抗穗腐病,感丝黑穗病、大斑病、粗缩病,高感青枯病。
&&& 品质分析:2005年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品质检测中心检测,粗蛋白9.92%,粗脂肪3.56%,淀粉74.44%,赖氨酸0.30%。
&&& 产量表现:年参加南部复播区玉米引种试验,2009年亩产679.3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8.9%,2010年亩产695.3千克,比对照增产9.7%,两年平均亩产687.3千克,比对照增产9.3%。
&&& 栽培要点:亩留苗株。
&&& 适宜区域:山西南部复播玉米区。
&&& 4.济研501
&&& 引种编号: 晋引玉2011004
&&& 申报单位:北京德农种业有限公司
&&& 选育单位:济源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 品种来源:JPV×J9538
&&& 审定情况:2008年河南省审定(豫审玉2008005)
&&& 特征特性:生育期99天,与对照郑单958相当。幼苗第一叶叶鞘紫色,尖端尖到圆形,叶缘红色。株形紧凑,总叶片数20片,株高260厘米,穗位110厘米,雄穗主轴与分枝角度小,侧枝姿态直立,一级分枝10-12个,最高位侧枝以上的主轴长15厘米,花药紫色,颖壳浅绿色,花丝浅紫色,果穗中间型,穗轴红色,穗长18厘米,穗行数16-18行,行粒数38粒,籽粒黄色,粒型半马齿型,籽粒顶端黄色,百粒重30.5克,出籽率88%。
&&& 抗病鉴定:年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抗穗腐病,中抗大斑病、矮花叶病、粗缩病,感丝黑穗病、青枯病。
&&& 品质分析:2007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 容重749克/升,粗蛋白9.55%,粗脂肪4.04%,淀粉74.85%,赖氨酸0.31%。
&&& 产量表现:年参加山西南部复播区玉米引种试验,2009年亩产660.1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8%,2010年亩产708.2千克,比对照增产11.7%,两年平均亩产684.2千克,比对照增产9.8%。
&&& 栽培要点:亩施有机肥2000千克;亩留苗4000株左右;适宜播期为5月末6月初;施肥可采用“一炮轰”,即在玉米9~10片叶时将所有肥料一次施入;若分期施肥,应在玉米7~8片叶时施总施肥量的40%,大喇叭口期施总施肥量的60%;注意增施磷钾肥;大喇叭口期注意防治玉米螟。
&&& 适宜区域:山西南部复播玉米区。
&&& 5.金博士658
&&& 引种编号: 晋引玉2011005
&&& 申报单位:河南金博士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 选育单位:河南金博士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 品种来源:J98-1×J005
&&& 审定情况:2006年河南省审定(豫审玉2006012)
&&& 特征特性:生育期100天,比对照郑单958晚1天。幼苗第一叶叶鞘浅紫色,尖端圆到匙形,叶缘红绿色。株形紧凑,总叶片数19~20片,株高260厘米,穗位110厘米,雄穗主轴与分枝角度小,侧枝姿态直,一级分枝12个左右,最高位侧枝以上的主轴长12厘米左右,花药浅红色,颖壳绿色,花丝红色,果穗中间型,穗轴白色,穗长18厘米,穗行数14-16行,行粒数40粒左右,籽粒黄色,粒型半马齿型,籽粒顶端黄色,百粒重35克左右,出籽率88%左右。
&&& 抗病鉴定:年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抗穗腐病、矮花叶病,中抗大斑病、青枯病、粗缩病,感丝黑穗病。
&&& 品质分析:2005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容重736克/升,粗蛋白11.51%,粗脂肪4.17%,淀粉72.78%,赖氨酸0.32%。
&&& 产量表现:年参加山西南部复播区玉米引种试验,2009年亩产664.8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2%,2010年亩产703.1千克,比对照增产10.9%,两年平均亩产684.0千克,比对照增产9.0%。
&&& 栽培要点:6月10日前播种为宜;亩留苗3500株,高肥水地不超过4500株;苗期注意蹲苗,并注意氮磷钾配合使用。
&&& 适宜区域:山西省南部复播玉米区。
&&& 1. YK511
&&& 审定编号:晋审葵2010001
&&& 申报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 选育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 品种来源:03-11-81A×y03-3-5R。试验名称“YK5111”。
&&& 特征特性:生育期84天左右。株高157.7cm,叶片数29片,茎粗2.6cm,盘径16.5cm,百粒重5.6g,单盘粒数1296,单盘粒重68.6g,籽仁率77.4%。
&&& 品质分析:2009年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夏播样品籽实含油率 46.09%,春播样品籽实含油率45.02%。
&&& 产量结果:年参加山西油用向日葵品种区域试验,2008年亩产166.4g,比对照G101增产8.5%,2009年亩产197.0kg,比对照S31增产8.6%,两年平均亩产181.7kg,比对照增产8.6%。
&&& 栽培要点:足墒播种,施足底肥;亩留苗株;两对真叶展开时定苗,并中耕锄草,苗期适当蹲苗;现蕾期为追肥浇水最关键时期,结合浇水亩追15-20kg尿素;花期、灌浆前和灌浆中期遇干旱需进行浇水;成熟后及时收获、晾晒。
&&& 适宜区域:山西油用向日葵产区。
&&& 2.KF3099
&&& 审定编号:晋引葵2010001
&&& 申报单位:山西晋沃种业有限公司
&&& 选育单位:北京凯福瑞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从引进
&&& 品种来源:769A×562R
&&& 审定情况:2008年新疆自治区审定(新审葵2008年10号)
&&& 特征特性:株高160-180cm,茎粗2.9cm,叶片数30片。叶心脏形,绿色,叶缘叶裂多而宽,舌壮花和柱头为黄色,花药褐色,花盘为单盘微凸,倾斜度3-4级,盘径17cm。种子卵园锥型,种皮黑色带暗条纹。
&&& 品质分析:新疆审定公告,含油率49-50%。
&&& 产量表现:年参加山西省油用向日葵引种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82.6,比对照增产8.8%。
&&& 栽培要点:亩留苗3500株左右;亩施磷肥10kg,尿素3kg作种肥;苗齐后第一次中耕,2对真叶时定苗;第一次中耕一周后进行第二次中耕,并亩追施尿素8-10kg;现蕾期第三次中耕并培土,追施尿素15-20kg;生育期间灌水2-3次。
&&& 适宜区域:山西南部油用向日葵产区。
&&& 3.TK601
&&& 审定编号:晋引葵2010002
&&& 申报单位:山西田泽杂粮种子有限公司
&&& 选育单位:内蒙古天葵种子科技有限公司
&&& 品种来源:28013A×RT-55
&&& 审定情况:2007年内蒙古自治区审定(蒙审葵2007009号)
&&& 特征特性:株高166cm,26片叶,叶片心脏形,叶缘中度,无分枝。幼茎及叶脉均为绿色,舌状花鲜黄色,花药浅褐色,开花期花盘平展,盘径17cm左右,籽粒辐射状紧密排列,果皮为深灰色底浅条纹,果型长卵型。
&&& 品质分析:2005年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子实含油率为41.44%。
&&& 产量表现:2009年参加山西省油用向日葵引种试验,平均亩产204.6kg,比对照S31增产12.8%。
&&& 栽培要点:亩留苗3800株左右;亩施磷酸二铵10kg;现蕾期追施硝铵10kg;及时中耕除草,4片真叶时及时定苗。
&&& 适宜区域:山西南部油用向日葵产区。
&&& 晋豆42号
&&& 审定编号:晋审豆2010001
&&& 申报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 选育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 品种来源:(晋豆23号/鲁豆4号)F1//晋豆23号。试验名称“株行3号”。
&&& 特征特性:生育期中部地区春播132天左右,南部地区夏播95天左右。
无限结荚习性。子叶绿色,幼茎紫色。成株株高95cm左右,株型紧凑,分枝2-4个;叶片卵圆形,花白色,茸毛棕色;单株结荚45个左右,单荚粒数2-3粒;籽粒圆形,种皮黄色,脐黑色,有光泽,百粒重21g左右。
&&& 品质分析:2009年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分析,粗蛋白质40.03%、粗脂肪21.54%。
&&& 产量表现:2007年、2009年参加山西省大豆中晚熟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94.9kg,比对照晋豆19号(下同)增产12.0%,两年18个点次16点增产。其中2007年平均亩产196.8kg,比对照增产13.9%;2009年平均亩产192.9kg,比对照增产10.2% 。2009年参加山西省中晚熟区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90.9kg,比对照增产8.7%,8个试点7点增产。
&&& 栽培要点:施足底肥,一般亩施农家肥1500kg左右,硝酸磷肥30kg左右。适时播种,中部春播4月下旬为宜,亩播量5kg;南部复播6月上、中旬,亩播量7kg。合理密植,中部春播每亩8000株,南部复播15000株为宜。田间管理要早定苗,早中耕、早追肥、早治虫,及时收获。
&&& 适宜区域:山西中部地区春播,南部地区夏播。
&&& 晋油9号
&&& 审定编号:晋审油2010002
&&& 申报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 选育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 品种来源:双低材料4384×晋油7号。试验名称“Y02-225”。
&&& 特征特性:生育期240天左右,甘蓝型冬油菜,中早熟品种。田间生长整齐,生长势强,茎杆粗壮。幼苗半直立,子叶肾脏形,苗期叶椭圆形、绿色,顶叶大,有裂叶1-2对,茎绿色。株高160cm左右,一次有效分枝数8-9个,花瓣黄色,平展,单株有效角果数310个左右,每角粒数22粒,种子黑色,圆形,千粒重3.6g。抗倒性较强,抗寒性较强。芥酸和硫苷含量低,属双低优质品种。
&&& 品质分析: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测,芥酸0.1%,硫苷18.64umol/g饼。
&&& 产量表现:年参加山西省冬油菜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15.4kg,比对照晋油7号(下同)平均增产7.0%,试验点10个,增产点9个,增产点率90%。其中2008年平均亩产138kg,比对照增产6.9%;2009年平均亩产92.8kg,比对照增产7.2%。
&&& 栽培要点:适宜播期为9月中旬,亩留苗1.2万-1.5万株。施足底肥,早施追肥,增施磷肥,补施硼肥。冬前及时进行中耕培土,浇灌越冬水,注意防治菌核病和蚜虫。全田植株的角果有2/3现黄是收获的最佳时期。
&&& 适宜区域:山西省南部冬油菜产区。
&&& 1. 晋早蜜二号
&&& 审定编号:晋审西瓜2010001
&&& 申报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 选育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 品种来源:Y-22-7×小型西瓜。
&&& 特征特性:早熟种,全生育期80~90天,果实成熟期26~28天。植株长势较强,第一雌花着生节位在第10节。易座果,果实长椭圆,表皮深绿色上覆隐暗花纹,果肉深红色。皮厚0.5~0.8cm,皮质硬韧,耐贮运。
&&& 抗病鉴定:2005年经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病室鉴定,中抗白粉病、霜霉病,感枯萎病。
&&& 品质分析:2005年7月经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中心实验室检测,中心可溶性糖12.7%,边糖10%,粗纤维0.050%,可食率71.5%。
&&& 产量表现:年参加山西省保护地小西瓜试验,两年平均亩产3150kg,比对照红小玉(下同)增产12.5%,试验点12个,增产点12个,增产点率100.0%。2008年平均亩产3000kg,比对照增产10%;2009年平均亩产3300kg,比对照增产12%。
&&& 栽培要点:营养钵育苗,培育壮苗。亩留苗株。双蔓整枝,吊蔓栽培,每株留2个果,选留11节左右的第二雌花坐果较为理想。施足基肥,一般亩施沤熟农家肥kg、饼肥30kg、三元复合肥100kg,果实发育膨大期看苗追肥,并保证充足的水肥。采取预防为主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 适宜区域:山西省日光温室或大棚春提早栽培。
&&& 2. 津花魁
&&& 审定编号:晋审西瓜2010002
&&& 申报单位:天津科润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蔬菜研究所
&&& 选育单位:天津科润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蔬菜研究所
&&& 外省审定情况:天津市审定,审定编号“津审瓜2008005”。
&&& 品种来源:Nsug×012FL。
&&& 特征特性:中熟种,全生育期93天,果实发育期31天。植株生长势中等,易坐果。果实短椭圆形,花皮,底色深绿,红瓤,中心糖10.5%,肉质硬脆,口感好。皮厚1.2cm,单瓜平均重5.1kg。
&&& 抗病鉴定:2009年经山西金鼎生物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苗期接种枯萎病鉴定,抗枯萎病。
&&& 产量表现:年参加山西省西瓜中晚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3989.5kg,与对照西农8号(下同)产量持平。2008年平均亩产4621.3kg,比对照减产1.6%;2009年平均亩产3357.6kg,比对照增产1.3%。
&&&&栽培要点:在华北地区4月初育苗,5月初移栽;或4月初地膜小拱棚直播,7月中、下旬收获。种植密度株距0.5米,行距1.7米,三蔓整枝,每株留一个第三雌花以后的果。亩施基肥磷酸二铵15kg、尿素10kg、土杂肥4方,果实有鸡蛋大时追施磷酸二铵10kg、尿素7kg。
&&& 适宜区域:山西省早春露地、地膜覆盖。
&&& 3. 津农10号
&&& 审定编号:晋审西瓜2010003
&&& 申报单位:天津科润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蔬菜研究所
&&& 选育单位:天津科润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蔬菜研究所
&&& 品种来源:Nsug×CN-2。
&&& 特征特性:中晚熟种,全生育期100~110天,果实发育期35天。植株生长势较强,易坐果。果实椭圆形,花皮、底色浅绿,红瓤,中心糖11.5%左右,肉质紧密,口感好。单瓜重8kg左右。
&&& 抗病鉴定:2009年经山西金鼎生物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苗期接种枯萎病鉴定,感枯萎病。
&&& 产量表现:年参加山西省西瓜中晚熟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4183.0kg,比对照西农8号(下同)增产5.1%。2008年平均亩产4768.2kg,比对照增产1.6%;2009年平均亩产3597.9kg,比对照增产8.5%。
&&& 栽培要点:在华北地区4月初育苗、5月初移栽,或4月初地膜小拱棚直播,7月中、下旬收获。种植密度株距0.5米,行距1.7米,三蔓整枝,每株留一个第三雌花以后的果。
&&& 适宜区域:山西省早春露地、地膜覆盖种植。
&&& 4. 科丰一号
&&& 审定编号:晋审西瓜2010004
&&& 申报单位:山西科保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选育单位:山西科保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品种来源:04-107-A×03-5-H。
&&& 特征特性:中熟种,全生育期98天左右,果实成熟期32天左右。植株生长稳健,第一雌花着生节位在第4~5节,易座果。果实圆形,瓜皮绿色上覆墨绿色齿状条纹,成熟瓜表面附有白霜,果肉大红色,质地脆沙,纤维少,籽粒为中小粒。
&&& 抗病鉴定:2009年经山西金鼎生物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苗期接种枯萎病鉴定,抗枯萎病。
&&& 产量表现:年参加山西省西瓜早熟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3371.6kg,比对照京欣一号(下同)增产12.7%。2008年平均亩产3700.6kg,比对照增产6.7%;2009年平均亩产3042.5kg,比对照增产18.8%。
&&& 栽培要点:运城地区一般2月下旬播种,5月初上市, 亩留苗900~1000株。采用双蔓或三蔓整枝,选留第二或第三雌花座果。每亩施厩肥kg,伸蔓期若不旱不需浇水施肥,膨瓜期适量追肥灌水。
&&& 适宜区域:山西省早春露地、地膜覆盖种植。
&&& 晋花7号
&&& 审定编号:晋审花(认)2010001
&&& 申报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 选育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 品种来源:/汾阳小粒花生。试验名称“汾花3号”。
&&& 特征特性:生育期131天左右,较对照晋花4号略晚熟。生长整齐,生长势较强,植株直立而紧凑。主茎高31.4cm,单株总分枝9.8个,结果分枝8.3个,叶片椭圆形、深绿色,开花期、结荚果集中,单株果数19.8个,单株双粒果数13个左右,多仁果数1.5个,荚果属大果普通类型,百果重170.4g,出仁率74.5%,荚果网纹明显,籽仁椭圆型、粉红色,种仁椭圆型,种仁皮粉红色,商品性好。田间未发现明显病虫害。
&&& 品质分析: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测,粗蛋白24.99%,粗脂肪52.76%。
&&& 产量表现:年参加山西省花生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284.0kg,比对照晋花4号(下同)平均增产19.1%,试验点11个,增产点11个,增产点率100%。其中2008年平均亩产289.5kg,比对照增产23.1%;2009年平均亩产278.4kg,比对照增产15.3%。
&&& 栽培要点:不宜重茬或与豆科作物连作,前茬以玉米、高粱等较好。应选择土壤肥力较高、排灌方便的沙质土壤,一次性施入足量优质农家肥、复混肥、钾肥等做底肥。采用机播或人工播种,北部地区适宜在4月15-4月30日,南部地区可提前至4月10-15日播种。留苗密度为水肥地每亩2.0万-2.1万株,中等水肥地2.15万-2.2万株。花期浇水,注意防治病虫害,后期保叶促进荚果正常发育,适期收获。
&&& 适宜区域:山西省花生产区。
&&& 晋芝6号
&&& 审定编号:晋审芝(认)2010001
&&& 申报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 选育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 品种来源:豫芝4号/晋芝1号。试验名称“临芝7号”。
&&& 特征特性:生育期103天左右,比对照略早熟,属中早熟品种。根系发达,茎杆粗壮,抗倒性较强,田间生长基本整齐,生长势较强。株高120.4cm,植株单杆、圆茎,叶色深绿,叶片宽剑形,初花期早,叶腋3花,花冠粉色,始蒴位低,蒴果为四棱、均匀而密集,单株蒴果数95.2个,每蒴粒数64.8粒,千粒重2.7g,籽粒卵圆形、较大、饱满,种皮白色带有浅紫细纹。成熟时茎、叶、果转为黄绿色,中下部叶片自然脱落,熟相好,蒴果不易炸裂。田间有零星枯萎病发生。
&&& 品质分析: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测,粗蛋白22.86%,粗脂肪54.22%,油酸45.4% ,亚油酸40.5%,亚麻酸0.5%,花生酸0.6%。
&&& 产量表现:年参加山西省芝麻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2.0kg,比对照晋芝1号(下同)平均增产10.3%,试验点12个,增产点10个,增产点率83.3%。其中2008年平均亩产72.6kg,比对照增产6.9%;2009年平均亩产71.4kg,比对照增产13.8%。
&&& 栽培要点:合理施肥,N、P、K肥配合,重施P、K底肥,盛花期结合浇水或降雨亩追施尿素10kg。春播应在5月15日后,夏播越早越好,在山西南部不宜迟于7月1日;春播亩留苗1.0万株,夏播1.2万株为宜。及时防治枯萎病。在叶片大部分脱落、蒴果变黄时收获为宜,收后应捆成小捆竖直凉晒。
&&& 适宜区域:山西省芝麻产区。
&&& 1. 中杂15号
&&& 审定编号:晋审菜(认)2010006
&&& 申报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 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 品种来源:05g-234×05g-263。试验名称“06h-42”。
&&& 特征特性:无限生长类型。中早熟,植株生长势中等,节间较短。果实圆形,幼果无绿色果肩,成熟果粉红色,单果重180~220g,硬度高,耐贮运。
&&& 抗病鉴定:2010年1月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所进行根结线虫苗期人工接种鉴定,高抗南方根结线虫,病情指数为0.5。
&&& 产量表现:年参加山西省早春日光温室番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9431.1kg,比对照粉果06-2(下同)增产11.7%,试验点共6个,增产点5个,增产点率83.3%。2008年平均亩产11807.2kg,比对照增产9.9%;2009年平均亩产7055.0kg,比对照增产13.5%。
&&& 栽培要点:适期育苗,苗龄不宜过长,早春茬以45天左右为宜,育苗夜温保持在10℃以上;越冬茬苗龄以30~45天为宜,小苗定植效果好。合理密植,亩栽株,越冬茬可适当稀植。施足底肥,以农家肥为主,适当增施磷钾肥,氮肥用量不宜过大。为提高地温,可采用地膜覆盖。5、开花后采用生长素沾花,浓度不宜过高,待坐住果后打掉侧枝。留5~6穗打顶,疏花疏果,每穗留3~4个果实。勤追肥并辅以必要的叶面肥。转色及成熟期忌大水漫灌,早春栽培棚内湿度不宜变化过于剧烈,果实成熟后及时采收。
&&& 适宜区域:山西省各地早春温室。
&&& 2. 矮红宝
&&& 审定编号:晋审菜(认)2010007
&&& 申报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 选育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 品种来源:W04-78×H03-12。
&&& 特征特性:自封顶类型。早熟种, 2~3花序封顶。植株生长势较强,普通叶型,叶量中等,第6~7节着生第一花序,花序间隔1~2片叶,节间较短,总状花序。果实近圆形,幼果无绿色果肩,成熟果大红色,果面光滑,果脐小,不易发生畸形果、裂果,果实硬度好,耐贮运,品质风味好,单果重200~300g。
&&& 抗病鉴定:2009年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所进行人工接种番茄花叶病毒抗病鉴定,中抗番茄花叶病毒(ToMV);人工接种叶霉病菌鉴定,抗叶霉病。
&&& 品质分析:2008年经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中心化验室检测,可溶性固形物4.92%,还原糖2.66%,有机酸0.62%,糖/酸比为4.3,VC15.6mg/100g鲜重。
&&& 产量表现:年参加山西省春露地早熟组番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4759.4kg,比对照合作903(下同)增产11.7%,11个试验点全部增产。2008年平均亩产5288.8kg,比对照增产12.8%;2009年平均亩产4229.9kg,比对照增产11.3%。
&&& 栽培要点:苗龄一般60天左右为宜,苗期温度高时,苗龄适当缩短,最好采用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采用双干整枝方式,露地栽培一般每亩3200株左右,第一穗果坐住后一定要加强肥水管理。栽培时间根据各地气候、具体条件及栽培习惯而定。注意施足底肥,适当追肥。
&&& 适宜区域:山西各地喜红果番茄区。
版权所有:运城阳光农廉网 主办单位:中共运城市纪委、监察局 承办单位:运城市农业委员会
地址:山西省运城市河东东街248号 电话: 邮编:04400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影响小麦产量的因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