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麦哨一课中第四段中的最后一句把麦芒和最大的麦穗ppt课件儿比作什么

查看: 2965|回复: 2
人教版《麦哨》公开课教案(推荐)
《麦哨》公开课教案 1
【设计理念】
  经典的文本语言是一条绝美的长径,连着读者的心,作者的情,文中的境。让同学以文本语言为通道,一路“读、听、赏、抒”,便拥有一路的风景,最终到达文本所描绘的唯美境界,发生情与美的共鸣,用个性的语言与情感构筑起属于自身的一片新的意境。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等8个字。
  2、自主读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和乡村小朋友憨厚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感受语言的丰富与优美,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包括放大的课文插图和课文重点语句段落)
【课时布置】
  一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听田园牧歌
  1、板书课题:
    给这两个字分别组一个合适的词,想想麦哨是什么?(用麦秆做成的哨子)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听听吹响麦哨的声音是怎样的?看看课文几次写到“麦哨”?是怎样描写的?
  3、交流:
    读通相关段落(课文第一、二、七、八自然段)。读准多音字“和”、“应”。(提示:这两个字意思相近,可以组成一个同样意思的新词“应和”。)
  4、读了课文,谁能来模仿吹响麦哨的声音?
    (提示:吹得短促,吹得悠长,与同桌合作“应和着”吹一吹,忽高忽低)
  5、变化丰富的麦哨声就像一曲曲风格不同的田园牧歌,俺们听着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短促的麦哨声是一曲欢快的乐曲,悠长的麦哨声是一曲柔美的乐曲,而相互应和着的麦哨声就像一曲合奏曲。)
  6、有感情朗读描写麦哨声的段落。
  7、学习写法:
    麦哨声一呼一应,你呼俺应,此起彼伏,欢快柔美。你还发现什么也前后呼应着?
    (小结:课文首尾两次写到“麦哨”。你呼俺应,让俺们一直沉溺在麦哨所吹响的田园牧歌里。)
〖设计意图〗
  “麦哨”的声音是课文的线索,紧扣文题初读课文,能快速理清课文脉络。其后,让同学联系文中“和、应、欢快、柔美”等词对 “呜卟呜卟”的麦哨声展开想象,能有效掌握学习语言的实质性目标。同时,那欢快而柔美的麦哨声在课堂里吹起一股清新的风,使同学仿佛置身于田园之中。
二、赏田园画意
  1、为什么小朋友们的麦哨声吹得那么欢快、那么柔美?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的其他段落,去欣赏乡野生活里的“欢快”与“柔美”的画面。
  2、同学自读自悟,把“欢快”与“柔美”标注在相关的句子边。
  3、随机交流所欣赏到的“乐”与“美”和画面,边交流边指导朗读,读出相应的感受。
    小朋友们衣服美:“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看图品味:碧蓝的湖水边,茵茵绿草地上,小朋友们玩耍割草,就像是绿草地上盛开了无数美丽的花儿,好一幅色彩艳丽的画。随机板书:碧湖,绿田,小朋友,色彩斑斓的画)
    田野里花果美:“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哪些颜色映入你的眼帘?(圈划:鹅黄嫩绿、浓阴、金黄、黑白相间、雪白、浅黄色)这些颜色是一起出现的吗?(圈划:前几天、转眼间)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好一幅千变万化五彩纷呈的画。随机板书:油菜,蚕豆,稻花)
    田园里丰收乐:“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哪些词语让你看到了丰收的景象?(圈划:到处、密密的、一蓬蓬、丰满、齐刷刷。)重点品味“擎”。(与举、托相比,“擎”字更显出果实的丰满,突出麦子的自豪与献礼般的郑重。)你又从哪里感受到了丰收的欢乐?跳动的音符奏出的是什么乐曲?(好一曲欢庆丰收的歌。随机板书:欢庆丰收的歌)
    小伙伴游戏乐:男小朋友跑到铺满青草的土坡上面,翻跟头……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看图想象说话,在这天然的草垫子上,小朋友们会怎样快乐地游戏?(例:只见小牛来了个倒竖蜻蜓,还倒立着“走”起路来,两条腿在空中一颠一颠的,引得妞妞直拍手。哎哟,不好了,他手一软支撑不住,一头栽倒在草地上。不过,没事,那柔软的“垫子”让他乐得打起滚来。)难怪“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随机板书:翻跟头,竖蜻蜓,小伙伴们乐开花)
    茅茅针滋味美:“……一股甘甜清凉的滋味很快从舌尖直沁肺腑!”草地是天然的垫子,那茅茅针呢?(是天然的绿色饮料)
  4、小结并整理板书。(见板书)
〖设计意图〗
  以“欢快、柔美”为重点,让同学自主读悟,能有效地延续第一层面对“麦哨”的解读,掌握课文的主旨,寻找到解读感悟的突破口,并搭建起一个有效的学习空间。在学习中抓重点词句品词想象,使同学对语言的感悟,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从而真正品味到文本语言所流淌着的浓浓的情趣。
三、抒田园诗情
  1、同学们,刚才俺们品味着课文,仿佛看到了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小朋友们玩耍嬉戏的情形,那快乐美好的田园生活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假如你再仔细读读课文,一定会发现课文中的好多词句也像麦芒一样齐刷刷的,也是那样的美。
  2、同学自读,寻找有规律的词句,交流美的语句,诵读积累喜欢的词句。(通过师生对读、同桌对读等形式读出句的节奏美,积累词句)
    一声呼,一声应 玩累了,喊渴了 密密的 鼓鼓的 嚼嚼,吮吮
    你呼俺应,此起彼落 一张张 一朵朵 一蓬蓬 那么欢快,那么柔美
    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重叠与对称)
    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排比句)
  3、作者用极富诗情画意的语言为俺们制作了一部田园风光片。其实那让人向往的田园景色何止这一些呢?诗人刘定安用一首首短诗向俺们展示了江南田园美景。(同学自由诵读)
    惊飞油菜地里/几只鹧鸪/哨音竟沾住了几片白羽─—《麦哨》
    又是一场雨/好多人被淋湿/湿润的清晨和黄昏/原上草色迷离/雨伞长出叶子/蘑菇戴上斗笠/炸雷翻滚在牛角上/少年心事在风里飞─—《在雨季》
    像俺来时一样/油菜花在拂晓开放/凝露的风/在三月的轻烟里/吹过有梦的村庄─—《三月》
  4、课外作业:
    请同学们选用这一单元中欣赏的词句,尝试着写几句诗,赞美田园景色。
〖设计意图〗
  在理解和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同学发现语言规律,并熟读积累,定能使文本丰富的语言浸润同学的心灵。另外,作为本单元最后一课的学习,引入拓展阅读,尝试写作练习,把学习的视角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使得文已尽,而学无尽意未尽。
【板书设计】
        碧湖,绿田,小朋友,一幅色彩斑斓的画;
        油菜,蚕豆,稻花,一曲欢庆丰收的歌;
        翻跟头,竖蜻蜓,麦哨声声,小伙伴们乐开怀!
〖设计意图〗
  本板书概括了课文所描绘的景与情,有助于同学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掌握课文脉络主旨。其次,诗化的板书与本文意境相统一,增添了几分诗情画意,并为同学最后的课外创作提供了有效的范例。
【特别建议】
  本公开课教案布置了“理解─—感悟─—积累─—运用”等学习步骤,如何让这四局部连贯成一个学习语言的整体,让同学得到有效发展,还需在教学中重点掌握以下几点:
  1、公开课教案中的“理解─—感悟─—积累─—运用”等环节,理解感悟是基础,积累运用是目标,四者缺一不可。但在时间上掌握哪一局部为重点,偏重于哪一局部的学习,需要根据同学的基础而定。如同学自主读悟的能力较强,那么教师可引导同学当堂熟读积累,并把课外创作练习交流引入课堂学习中。如同学自主读悟存在一定的困难,那么教师必需在学习引导上作一番努力。
  2、课文描绘的情景对于城镇同学来说,有一定的距离感,在理解感悟课文时,更需要激发同学的想象,通过对比、教师语言描述介绍乡土风情等手段让同学有所体会。
  3、本课是略读课文,基于有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只布置了一课时。但因本文文质兼美,尤其是许多语句值得同学去品味积累,所以如需要,可以放慢教学节奏,布置两课时的教学时间,使每一环节的学习扎实有效。如布置一课时教学时间,可以在四个环节中有所偏重,有所取舍,从而做到重点突出,学有效果。
《麦哨》公开课教案 2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2、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3、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恋。
【教学准备】
  课件,同学课前收集田野风光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过乡村生活的经历吗?想了解乡村小朋友的生活是怎样的吗?看录象。俺们就一起来读读《麦哨》这篇课文,读完后,相信你一定会有更美好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
  1、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给定时间,读得快的多读几遍。
  2、反馈:
   ⑴ 有哪些地方容易读错?给同学提一个醒。
   ⑵ 词语检查。指名读,齐读。
     应和 掠过 湖畔 衬衫 肚兜 晶莹 鹅黄 嫩绿 芽苞 初放 麦穗
     黑白 相间 裹脚 剥开 嚼碎 肺腑 此起 彼落 撩起
三、感悟课文
  1、课文录音范读。课文几次写到麦哨?是怎样描写的?你从中感受到什么?读一读首尾段,比较异同点。你还从文中的哪些地方读出欢快、柔美?
  2、默读课文,画出你最喜欢的局部,说说为什么喜欢?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⑴ 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这是一个比喻句,这里把“小朋友们的脸蛋”比作了一朵朵晶莹剔透的月季花,这样形象生动的语言,会发生一种意境的美)
   ⑵ 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① 写了哪些农作物?
    ② 读一读,还有哪里让你觉得美?
    ③ 分号前后的三个分句有什么相同之处,这样的句子该如何读?读出韵律美,读出排比句的气势。
   ⑶ 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简直”表示完全如此,这里运用对比、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草地的茂密、柔软,也写出了小朋友们的玩耍是那样地贴近自然,更写出了作者由衷的赞叹。阅读时,要读出赞叹的语气)
   ⑷ 每根麦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把麦穗儿比作了什么?这样些让你感觉的到什么?)
   ⑸ 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巾。全文就这一句描写小朋友们的衣着,文字精练简洁,念上去有些顺口。这样的句子铭记在心,多念几遍,记在脑海里。
四、总结,谈感受
  1、乡村的生活为什么柔美、欢快呢?仅仅是因为乡村景色怡人吗?
    提示: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家里的老人、小朋友、家长,以及邻居,他们和人们的“欢快、柔美”有关系吗?
    (经老师的这一点拨,同学不难感受到人们“欢快、柔美”的背后,是老人的健康短命,是小朋友的聪明可爱,是夫妻的恩爱美满,是邻居的和睦友好。从小朋友们欢快的神情,看到人们的欢快生活;从人们的欢快生活,联想到整个乡村欢快、柔美的生活。)
  2、学完课文,麦哨和吹麦哨的小朋友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有什么话对他们说吗?
  3、拓展阅读诗歌《麦哨》:
麦哨(诗)
               春的原野
               鼓起浑圆的唇
               期待
               麦秆的一头传出
               悦耳的清脆
               碧野之间
               若有所思的人
               淹没,看天
               浑然一体
               一支悠扬的乐声
               传来
               仿佛跋涉的路
               足以酣睡百年
               俺呼吸的节律
               感触年少情怀
               如歌
               在青春的另一面
               春天的少年再次鼓起腮帮
               春天的少年和着麦哨
               拌着亘古的声调
               喜悦满眼
  4、摘抄自身喜欢的词句。
《麦哨》公开课教案 3
一、激趣导入
  1、吹哨子:
    同学们,请你猜猜是什么发出的声音?
  2、假如老师用麦秆来做哨子的话,俺们就可以把它叫做“麦哨”。
     (板书课题:麦哨)
  3、质疑:
    接下来俺们自身就来学习《麦哨》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提示,轻轻读一读:
    学习提示:⑴ 读通课文,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并仔细观察字形。
         ⑵ 考虑:结合课文插图,想想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同学根据学习提示自学课文。
  3、反馈:
   ⑴ 自由练读词语──指名读读词语,纠正字音──齐读。
   ⑵ 说说课文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可以结合课文插图说说。
   ⑶ 欣赏夏季风情。
   ⑷ 同桌互相说说,比比谁说得更美。
     吹哨 组织
三、品读课文,感悟体会
  1、品读课文1~2段,7~8段:
   ⑴ 麦哨的声音又是如何的呢?边读课文,边找找描写麦哨声音的段落。
   ⑵ 学学麦哨的声音。
   ⑶ 自由读读,想想课文出现两次麦哨的声音有什么不同?你能从中读懂什么?
   ⑷ 反馈,朗读指导.
  2、品读课文3~6段:
    那么,声声轻快、柔美的麦哨,乡村的小朋友是怎样生活的呢?
   ⑴ 轻轻读读课文前面的学习提示。
    (出示)
     学习提示:认真读读下面的课文,看看文中小朋友的生活是怎样的?找出自身最喜欢的局部,再对同学说说喜欢的理由。
   ⑵ 根据学习提示学习课文,小组之间进行交流。
   ⑶ 全班交流,根据同学回答的情况指导相应段落。
    第三、四段:
    句子理解:
   ⑴ 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⑵ 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篷篷的种子。
   ⑶ 句式训练:声声麦哨,吹得__________________。
   ⑷ 相机结合朗读指导。
    第五、六段:
    句子理解:
   ⑴ 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⑵ 乡村小朋友是怎样生活的?
   ⑶ 你想对这些小朋友们说些什么?
   ⑷ 相机指导朗读。
     声声麦哨,到底带给了俺们什么?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课外延伸
  乡村的生活多美好啊!其实,正如课前第一句话所说,古人描写的乡村生活也是非常富有情趣的,大家课后可以去读读课文117页的古人描写乡村的诗句,进一步体会乡村生活的美好!
  作业:把课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摘录在自身的本子上。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难怪他们的哨声是那么轻柔,那么欢快-生接:出示:呜卟呜卟呜板块四:嚼草乐1,师..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麦哨教学解构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组 麦哨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下载积分:800
内容提示: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组 麦哨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2|
上传日期: 03:20:27|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组 麦哨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官方公共微信您当前的位置:&>&&>&&>&&>&
抓住课文特点 上出文本精彩《麦哨》教学案例及反思 《麦哨》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作者满怀喜悦之情描写了盛夏季节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在其间无拘无束地玩耍嬉戏的情形,展现了乡村孩子天真、纯朴、可爱的形象,全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情趣。课文以盛夏的乡村特有的“麦哨”为题,富有诗意。以麦哨的声音为线索,开头设疑。接着点出湖畔割草的孩子,重点描写了孩子们生活的自然环境和他们生活在这种天然娱乐场所中游戏的情形。最后再次以欢快柔美的哨声作结。全文首尾呼应,行文流畅,意韵悠长,暗示着孩子们的童年生活也如同那麦哨的声响,欢快、柔美,悠远、绵长。语言生动优美,比喻、拟人手法运用得形象传神,既有画的意境美,又有音乐的韵律美。细细读来,我觉得《麦哨》这篇课文无论是文章的题目、布局构思,还是修辞手法的运用,都不失为学生揣摩文章表达顺序,领悟文章基本表达方法的蓝本。《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于是我在实施教学时充分挖掘课文可利用资源,用足用好教材,收到较好教学效果。一、抓住课文题目,渗透写作知识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麦哨”吗?  (不少学生纳闷,摇头。)  师:(出示实物,试吹)它是一种用麦杆做成的哨子,能发出悦耳的声音。  生众:(恍然大悟)哦,原来就是这个呀,我也吹过。  生:我们叫它“叫子”。  师:(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盛夏的农村,大片大片的麦子成熟了,也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他们用麦杆做成哨子,“呜卟,呜卟”地吹着……请大家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为什么要用这“麦哨”作为课文的题目呢?  生:我觉得以“麦哨”为题,点明这篇文章是写农村生活的。  生:我认为“麦哨”也是我们农村夏天特有的,所以作者就以“麦哨”作为题目。  生:麦哨虽小,但给孩子们带来了童年的欢乐,所以作者就以“麦哨”作为题目。这叫“以小见大”。  生:我一看见“麦哨”这个题目,就感觉很美,就喜欢上了这篇课文。  师:是呀,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题目取得好,能给整篇文章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让我们再美美地读一读课题。【反思】  现在的孩子对麦哨缺少感性的认识,因此出示实物显得很有必要。其次,这篇课文的题目取得妙,以盛夏乡村特有的“麦哨”为题,富有诗意,是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知识渗透的好教材。以教材为例子、深入浅出地教学,具体形象,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学生学得有滋有味。二、理清课文脉络,揣摩表达方式  师:同学们,课文几次写到麦哨的声音?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读课文)两次。第一次在课文的开头,第二次在课文的最后两段。  生:我从“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的麦哨?”这句话猜想上一句“呜卟,呜卟”就是吹麦哨发出的声音了。  师:你能联系上下文进行猜想,真会读书。再读课文,体会这两处描写麦哨的好处。  生:课文以“呜卟,呜卟”的声音开头,一下子把我吸引住了,我想这是什么声音啊?我觉得这样的开头有新意。  生:课文以“呜卟,呜卟”开头,然后又提出“田野里是什么声响和着孩子的鼻音,在浓绿的麦叶上掠过?”给我们设下悬念,吸引我们读下去。  生:课文最后又写到麦哨的声音,这样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师:大家体会得真好!同学们,写一篇文章就好比要造一幢房子。在造房子之前首先要考虑我要造怎样的房子,怎样来建造。写文章时也一样,也要先打个框架,比如怎么开头,怎么结尾。【反思】  虽然我们主张学生放胆写文,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为数不少的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存在着盲目性。“由放到收”也是一条有效的作文教学的原则和方法。四年级学生已有了一年的习作经历,学生也开始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进行如何表达方面的考虑,他们急需教师指点迷津。在这个时机适当地对学生进行表达顺序、表达方法上的指点,很有必要。从上面的教学片段来看,学生已有了一定的鉴赏能力,体悟得相当深切、到位。教师形象的譬喻则促进学生的迁移、内化、吸收。三、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师:同学们,造好了房子,要想住得舒适,还需要做什么?  生:买来装饰材料,把房子装修得漂亮些。  师:是呀。写文章也一样,有了大致的框架,还需要用恰当的、优美的语言来表达。这样的文章大家才喜欢读。请大家再读读课文,看看你喜欢课文的哪些句子,大家一起来交流交流。  生:我最喜欢“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这句话了,读起来特别顺口。  师:真有眼光!让我们也一起来享受享受。  生:(齐)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  生:我喜欢这一句:“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它把孩子的脸蛋比作沾满露珠的月季花,多么形象的比喻。  生:我来补充,这样写写出了孩子充满活力,充满生机。  师:好!接着交流。  生:我最喜欢“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这是一组排比句。  师:还有谁喜欢这个句子?(很多学生表示喜欢)请大家再读读这个句子,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这几个句子写的都是什么花谢了,结出了什么。  生:我发现这些花都是夏天这个季节的。  生:我还发现这句话用了不少颜色的词,金黄、黑白相间、雪白。  师:看来作者观察──  生:非常细致。  生:这儿还有一处比喻,把蚕豆的豆荚比作小指头,很形象。  师(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这是个排比句。作者抓住了田间最具有代表性的几种作物:油菜,蚕豆,萝卜。它们不同颜色的花相继凋谢,各种形状的嫩果刚缀,为我们生动地再现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田间风光,也营造了丰收在即的喜悦气氛。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我喜欢第四段的“每根麦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我读着这句话,好像看到了丰收的景象。  师:真好!我也有这种感觉。  生:我觉得“齐刷刷”这个词用得很好。  生:我觉得这儿的比方打得特别好,连麦穗儿都要唱歌了。  师:让我们带着喜悦的心情读读这一句。  生:(齐读)  生:我特别喜欢“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这一句,作者拿草地和体育馆的垫子进行对比,可见这儿的草地有多柔软了。  师:说得真好!请大家再仔仔细细地读这句话,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激动地)我发现了这句话还运用了比喻手法。  生众:(恍然大悟)把草地比作了天然运动场。  师:文章太美了,让我们百读不厌。接下来,老师就把这么多美的句子作为礼物送给你们,你喜欢哪些就收哪些,把它们储存到自己的记忆仓库里。  生:(诵读、记忆。)【反思】  孩子们在教师引领下咀嚼、品味和交流,被美文深深地陶醉了。课堂上时而默读静思,时而交流碰撞,时而书声朗朗。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生不仅学会了欣赏,丰富了积累,更重要的是懂得了如何更好地表达。四、体验乡村生活,挥笔倾诉心语  师:同学们,学了《麦哨》这篇课文,我们完全被这篇美文陶醉了。老师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想求助于大家,作者为什么能写出这么美的文章?  生:我猜想作者小时候就生活在农村。  生:他对农村生活很熟悉,也很留恋。  师:说得多好!其实,我们只要细细品味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活就是这样丰富多彩,这样令人回味。接下来,请大家好好回忆,从小到大,你经历了多少有趣的事情。把你最感兴趣,引以为荣的趣事介绍给大家。  生:(回忆)找萤火虫、捕蝉、游泳、翻石蟹、挖番薯……  师:想把这些事情介绍给没有这样经历的人吗?好好把这么多有趣的事情写下来,让更多的人分享你的快乐。当然,大家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挑选自己最想写的来写。  (多媒体出示:练笔超市:         可以写写农村景:田野、山林、小弄堂、百草园……         可以写写农家事:春种、夏忙、秋收……         可以写写农家人:地道的农民,我们这些农家孩子……)  生:(用笔倾诉。)【反思】  我们的学生置身于丰富多彩的农村,有着亲密接触自然的机会;有过亲身体验劳动的感受;更有畅玩农家游戏的经历……今天借《麦哨》的契机,把平时积累的素材纷纷地亮了出来。  田本娜指出:阅读教学和阅读是不同的。阅读就是要读懂文章内容,而“阅读教学”,不仅要读懂文章内容,而且还要了解文章内容是怎样表达的,也就是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因为阅读教学还要教学生去读――怎样去读,去写――怎样会写……尤其是高年级的阅读教学。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应摒弃“以教材为本”和“教教材”的旧观念,确立“以人为本”和“用教材教”的新理念,要善于读懂教材、处理教材、利用教材,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本课教学我采用“了解文章内容,领悟表达方法”的双线齐进的教学方法,如品一杯茗茶,边品读,边揣摩,平中见滋味,淡里有幽香。 抓住课文特点 上出文本精彩──《麦哨》教学案例及反思 来自费尔教育。 点这里回到顶部 &&&
以上是《抓住课文特点上出文本精彩《麦哨》教学案例及反思》的详细内容,《抓住课文特点上出文本精彩《麦哨》教学案例及反思》是拇指教育的编辑和众多的网友会员精心为您奉献。请记得收藏本站。更多有关《抓住课文特点上出文本精彩《麦哨》教学案例及反思》方面的资料,请在网站栏目中查找。转载本文,请注明: 感谢支持!
与抓住课文特点上出文本精彩《麦哨》教学案例及反思相关的精品文章
无相关信息
& |& & |& WA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大的麦穗ppt课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