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读式子1十2十3下面的句子,想一想带点的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读读下面的句子.想一想带点的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1)“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一场危机_似乎_过去了。(2)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_似乎_感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读读下面的句子.想一想带点的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1)“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一场危机_似乎_过去了。(2)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_似乎_感
读读下面的句子.想一想带点的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1)“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一场危机_似乎_过去了。(2)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_似乎_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我是用横线画的,要有90%的效率!
(1)答:不能去掉.“似乎”一词准确地反映了危机的过去只是暂时的.(2)答:不能去掉.“似乎”一词逼真地反映了伯诺德夫人此时紧张的心理.六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半截蜡烛》 - 同桌100学习网
您好,欢迎您来到![]或[]
&&&&您现在的位置:
>> 六年级 >> 语文 >>
下学期 >> 正文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半截蜡烛》
课程内容:
《半截蜡烛》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诺德夫人。她身边只有两个幼小的儿女,为了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母子三人都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
  伯诺德夫人的任务是把收到的绝密情报藏好,等自己的军队派人前来取走。为了情报安全,她想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倒反而骗过了前来搜查的德军。
  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他们坐下后,一个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少校军官面前。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里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晚上这么黑,多点支小蜡烛也好嘛。”他说。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了许多。中尉快步赶上前,一把夺回烛台,厉声喝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着。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国军官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突然,小女儿杰奎琳站起来,“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像你这么大的小女儿。”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课后练习:
1 用钢笔描红。
截& 诺& 熄& 厨& 芯& 嘛& 梯
2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想一想带点的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1) “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2) 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国军官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3 画出描写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有关词句,想象他们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再和小组同学合作,将故事演一演。
共有16条评论
&&dengdawei123 IP:180.109.*.*
发表时间:
&&还好,去掉学生读书的一段就行了
&& IP:119.120.*.*
发表时间:
&&老师讲的非常好!很详细!谢谢!
&&tyf123 IP:121.231.*.*
发表时间:
&&还行,就是有点吵
&&frya IP:112.2.*.*
发表时间:
&&又乱声音又大,根本听不懂!!!
&&frya IP:112.2.*.*
发表时间:
&&真的好吵。。
&&frya IP:112.2.*.*
发表时间:
&&额,看大家的反应这么大,我在没看之前就有点不想看了,特别是听到那个teacher的声音的时候。。。(惊恐ing)
&&th701 IP:114.221.*.*
发表时间:
&&dmhao IP:112.80.*.*
发表时间:
&&还行,不过有点唠叨
&& IP:120.43.*.*
发表时间:
&& IP:120.43.*.*
发表时间:
&&学生读书的时后很吵
&& IP:120.43.*.*
发表时间:
&&加点作文课
&& IP:120.43.*.*
发表时间:
&&taizhouwangxin IP:121.230.*.*
发表时间:
&&吵,不是一般的吵
&&lianyueer IP:123.168.*.*
发表时间:
&&还不错,不过有一点点唠叨
&&maoqingzhi IP:122.193.*.*
发表时间:
&&chashengpps IP:58.255.*.*
发表时间:
&&惊险!good!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当前位置:
>>>为了准确地说明事物,说明文用语很讲究分寸。想一想,如果把下边..
  为了准确地说明事物,说明文用语很讲究分寸。想一想,如果把下边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去掉,表达的意思有什么变化?(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问答题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
(1)“比较早”程度较轻,这样表达比较稳妥。(2)“几乎”强调了石拱桥分布范围很广,但并不排除有的地方没有石拱桥的可能。(3)“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从程度上限定。这样写更符合实际情况。(意对即可)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为了准确地说明事物,说明文用语很讲究分寸。想一想,如果把下边..”主要考查你对&&课文理解,名著赏析&&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课文理解,名著赏析
课内课文的理解以及课外名著的赏析,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 课文理解的步骤和方法:第一、理清文章的结构。首先,可以抓住课文的题目,课题往往是最直接体现文章主要内容的。如看到“拥抱大树”这个题目,脑海中自然会出现问题:谁拥抱大树?为什么要拥抱大树?怎样拥抱呢?于是课文的主要脉络就自然呈现了。其次,可以尝试给课文加小标题的方法。这也是给课文分段的一种变化形式,但相比较之下学生的兴趣会比较浓厚。如《猎人海力布》一课,课文内容比较长,学生一时无法理清,可以让学生尝试加小标题,学生出现几种回答:分成两部分“救龙女、得宝石”和“救相亲,变石头”;分成四部分,将以上的两部分分别再分开;也有学生分成三部分,将“救龙女,得宝石”分开……在大家相互的讨论中,学生对事情的发展过程就清晰地掌握了。第三,找当然,对于课文结构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工具书等方法,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第二、找特殊的句子,比如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等。这类句子能很好地告诉我们课文的主要内容,如《音乐之都维也纳》,文章开始就以总起句告诉我们“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接下来以“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以及“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其中以创建于1869年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最为著名”,文章的结构自然就清晰了。第三、句子的理解。文中总会有些重点的句子,怎样在全文中找到这类句子,有时需要教师的 引导,才能找到这类句子,如《看不见的爱》一课,学生都能理解文章中描写了母亲对孩子的爱,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呢?学生自然会主动地到文中寻找描写母爱的动作、语言的句子,并从这些句子中来感悟母爱。理解句子还可以找一些有修辞手法的句子,修辞的句子,学生能通过理解其修辞手法,感悟作者的用意。此外,也可以通过变式比较来理解句子。对一些描写比较生动和含蓄的句子,可以给出一些句子加以比较,让学生感受原句的魅力。第四、对词的理解。对词的理解,应当是以上方面的基础。但是很多词的理解不是简单查字典就能感受到在文中的含义的,应当联系句子的理解一同进行。一些重点词语的理解,也是在分析重点句子的同时进行的。
发现相似题
与“为了准确地说明事物,说明文用语很讲究分寸。想一想,如果把下边..”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095051084179490310710290550161101学年上期期末调研测试五年级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0—2011学年上期期末调研测试
五年级语文试卷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共35分)
&&&&&&&&&&&&&&&&&&&&&&&&&&&&&&&&&&&&&&&&&&&&
 &&&&&&&&&&&&&&&&&&&&&&&&&&&&&&&&&&&&&&&&&&&&&&&&&&&&&&&&&&&&&&&&&&&&&&&&&
(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
&hu&&&&&&&
bǔ&&&&&&
&&w&i k&nɡ&
&&&&&wǔ&
&&&&)&&&&&
&&&&&&)&&&&&&
&&&&&)&&&&&
zh&nɡ
fǔ&&&&
&&ch&nɡ
&&zhī
chēnɡ&&&&
&yǔ zh&u
&&&&&)&&&&&
&&&&&&)&&&&&&
&&&&)&&&&&
(二)选择表示“看”的词语填到句子中。(5分)
&&熟视无睹
&&&司空见惯
&&&视而不见
经过仔细的&&&&&&
&&&&&&&,我们不难&&&&&
&&&&&&&&:很多同学对我们身边的事物都&&&&&&&
&&&&&&,那是因为他们觉得这些都是&&&&
&&&&&&&&&的东西,所以会&&&&&&
(三)按要求写句子。(4分)
1、枪不是他发明的,造枪的技术不是他发明的,他甚至连一个零件也没发明。(用加点的词语写一句话)
&&&&&&&&&&&&&&&&&&&&&&&&&&&&&&&&&&&&&&&&&&&&&&&&&&&&&&&&&&&&&&&&&&&&&&&&&&&
2、妈妈对我说:“如果你期末考试得了第一名,我会奖你一个礼物。”(改为转述句)
&&&&&&&&&&&&&&&&&&&&&&&&&&&&&&&&&&&&&&&&&&&&&&&&&&&&&&&&&&&&&&&&&&&&&&&&&&&
3、我们要观察事物的静态。我们要观察事物的动态。(用合适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为一句)
&&&&&&&&&&&&&&&&&&&&&&&&&&&&&&&&&&&&&&&&&&&&&&&&&&&&&&&&&&&&&&&&&&&&&&&&&&&
4、我用了整整三天左右的时间才把轮船模型做好。(修改病句)
&&&&&&&&&&&&&&&&&&&&&&&&&&&&&&&&&&&&&&&&&&&&&&&&&&&&&&&&&&&&&&&&&&&&&&&&&&&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或作答。(14分)
1、学了《只有一个地球》后,我想对人们说:&&&&&&&&&&
&&&&&&&&&&&&&&&&&&&&&&&&&。
2、人生的道路曲曲折折,天才伟人也犯错误。错误,不会使他们&&&&&&&&&
&&&&&&&&&&,跌倒爬起来,重新上路!可怕的不是错误,可怕的是&&&&&&&&
&&&&&&&&&&&&&&&&&。
3、在危急时刻,哈尔威船长是这样做的:一是&&&&&&&
&&&&&&&&&&&&&&&&&&&&&&&&&&&,二是向手下了解目前船只的情况,三是&&
&&&&&&&&&&&&&&&&&&&&&&&&&&&&&&&&&&。
4、我是这样理解“微笑是人的最好的身份证”的:&&&& &&&&&&&&&&&&&&&&&&&&&&。
5、黄菊依风村酒熟,&&&&&&&&&&&&&&&&&&
。&&&&&&&&&&&&&&&&&&&
,入山三日得同行。
6、“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这句话出自寓言《刻舟求剑》,意思是:&&&&&&
&&&&&&&&&&
&&&&&&&&&&&&&&&
,这则寓言讽刺了&&&&
&&&&&&&&&&&&&&&&&&&&&&&&&&&&&&&&&&&&&&&。
7、我喜欢冬天的阳光,在迷茫的晨雾中展开。我喜欢那份&&&&&&
&&&&&&&&&,我喜欢那没有&&&&&&&&
&&&&&&&&&&&&&&&&&&。
8、一个微笑,花费很少,却&&&&&
&&&&&&&&&&&;给的人幸福,&&&
&&&&&&&&&&&&&&&。
(五)课外阅读积累(教研室推荐篇目)。(4分)
1、&&&&&&&&&&&&&&&&&&&&&
,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2、梅须逊雪三分白,&&&&&&&&&&&&&&&&&&&&&
&&&&卢梅坡《雪梅》
3、&&&&&&&&&&&&&&&&&&&&&
,不问登坛万户侯。&
&&&&岳飞《题青泥寺壁》
4、凡事豫则立,&&&&&&&&&&&&&&&&&&&&&
&&&《中庸》
二、阅读理解与感悟(共30分)
(一)阅读课内语段《生死攸关的烛光》,完成练习。(16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法国第厄普市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瑙德夫人。她的丈夫被德军俘虏了,留下两个幼小的儿女:十二岁的雅克和十岁的杰奎琳。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这母子三人都参加了当时的秘密情报工作,投身到为祖国解放而斗争的光荣行列。
每周的星期四晚上,一位法国农民装扮的人便送来一个小小的金属管,里面装着地下工作人员搜集到的绝密情报。伯瑙德夫人的任务就是保证把它安全藏好,直至盟军派人来取走。为了把情报藏好,伯瑙德夫人想了许多办法,她先是把金属管藏在一把椅子的横档中,以后又把它放在盛着剩汤的铁锅内。尽管他们安全地躲过了好几次德军的突然搜查,但伯瑙德夫人始终感到放心不下。最后,她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把装着情报的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外面小心地用蜡封好,然后把蜡插在一个金属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德军严密的搜查。
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其中一个是本地区的情报部的官员。他们坐下后,一个少校军官从口袋中掏出一张揉皱的纸就着黯淡的灯光吃力地阅读起来。这时,那位情报部的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后放到长官面前。情况是危急的,伯瑙德夫人知道,蜡烛燃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情报就会泄露,同时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儿女,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
①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但是,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晚上这么黑,多点支小蜡烛也好嘛。”他说。烛光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这房子里最可怕的东西。②伯瑙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都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一旦这个情报中转站暴露,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这时候,儿子雅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房子顿时暗了下来。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你不用灯就不行吗?”一手把烛台夺回。
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但在斗争的最后阶段,自己必须在场。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最后的时刻。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一把拉她到身边,用亲切的声音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你这样年纪的小女儿。来,我给你讲讲我的路易莎好吗?”杰奎琳仰起小脸,高兴地说:“那太好了!不过……司令官先生,今晚我的头很痛,我想睡觉了,下次您再给我讲好吗?”“当然可以,小姑娘。”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阶梯时,蜡烛熄灭了。
1、看了文章题目,你会想到什么?请提出几个问题来。(1分)
&&&&&&&&&&&&&&&&&&&&&&&&&&&&&&&&&&&&&&&&&&&&&&&&&&&&&
&&&&&&&&&&&&&&&&&&&
2、“屋里闯进三个德国军官”的“闯”字写出了德军的&&&&
&&&&&&&&&&&&。(1分)
3、联系上下文,辨析“绝密、绝妙”这两个词的异同。(1分)
&&&&&&&&&&&&&&&&&&&&&&&&&&&&&&&&&&&&&&&&&&&&&&&&&&&&&
&&&&&&&&&&&&&&&&&&&
4、判断。(对的打“√”,错的打“&”)。(4分)
(1)“你不用灯就不行吗?”这句话在文中是反问句。 (
(2)“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都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这是比喻句。 (&
(3)最后是小女儿杰奎琳保护了秘密情报。 (
(4)课文所讲的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德国。 (
5、结合课文,体会“生死攸关”的意思。(至少写出两点)(2分)
&&&&&&&&&&&&&&&&&&&&&&&&&&&&&&&&&&&&&&
&&&&&&&&&&&&&&&&&&&&&&&&&&&&&&&&&&
&&&&&&&&&&&&&&&&&&&&&&&&&&&&&&&&&&&&&&&&&&&&&&&&&&&&&&
&&&&&&&&&&&&&&&&&&
6、面对秘密快要暴露的危险,伯瑙德夫人一家是怎样做的呢?(3分)
&&&&&&&&&&&&&&&&&&&&&&&&&&&&&&&&&&&&&&&&&&&&&&&&&&&&&&&&&&&&&&&&&&&
&&&&&&&&&&&&&&&&&&&&&&&&&&&&&&&&&&&&&&&&&&&&&&&&&&&&&&
&&&&&&&&&&&&&&&&&&
7、读一读文中划横线的两个句子,想一想带点的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2分)
&&&&&&&&&&&&&&&&&&&&&&&&&&&&&&&&&&&&&&&&&&&
&&&&&&&&&&&&&&&&&&&&&&&&&&&&&
&&&&&&&&&&&&&&&&&&&&&&&&&&&&&&&&&&&&&&&&&&
&&&&&&&&&&&&&&&&&&&&&&&&&&&&&&
8、想象敌人走后的情景,写下来。(2分)
&&&&&&&&&&&&&&&&&&&&&&&&&&&&&&&&&&&&&&&&&&&&&&&&&&&&
&&&&&&&&&&&&&&&&&&&&
&&&&&&&&&&&&&&&&&&&&&&&&&&&&&&&&&&&&&&&&&&&&&&&&&&&&
&&&&&&&&&&&&&&&&&&&&
&&&&&&&&&&&&&
&&&&&&&&&&&&&&&&&&&&&&&&&&&&&&&&&&&&&&&&&&&&&&&&&&&&&&&&&&&
(二)阅读课外语段《绿手指》,完成练习。(14分)
美国某小镇,有一位老奶奶,长着“绿手指”。千万别以为她是个妖怪或有什么特异功能,这是当地人对好园丁的称赞。
一天,老人在报上看到一条消息,园艺所重金悬赏纯白金盏花。老奶奶想:金盏花,除了金色,就是棕色。白色的?不可思议。不过,我为什么不试试呢?
她对八个儿女讲了,遭到了一致反对。大家说,你根本不懂种子遗传学,专家都不能完成的事,你这么大的年纪了,怎么可能呢?
老奶奶决心一个人干下去。她撒下金盏花的种子,精心侍弄。金盏花开了,全是橘黄的,老奶奶在中间挑选了一朵颜色稍淡的花,任其自然枯萎,以取得最好的种子,第二年把它们栽种下去。然后,再从花朵中挑选颜色浅淡的种子栽种……一年又一年,春种秋收循环往复,老奶奶从不沮丧怀疑,一直坚持。儿女走远了,丈夫去世了,生活中发生了很多的事,老奶奶处理完这些事后,依然满怀信心的栽种金盏花……
20年过去了。有一天早晨,她来到花园,看到一朵金盏花,开得奇特灿烂。它不是近乎白色,也不是很象白色,是如银如雪的纯白。
她把100粒种子寄给了那家20年前悬赏的机构。她甚至不知道这则启事是否还有效,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是否早就有人培育出了纯白金盏花。
等待的日子长达一年,因为人们要用那些种子验证。终于,园艺所长打电话给老奶奶说:“我们看到了你的花,它是雪白的。因为年代久远,资金不再兑现,您还有什么要求吗?”
老奶奶对着听筒小声说,只想问一问,你们是否还要黑色的金盏花?我能种出来……
黑色的金盏花至今没开放,因为老奶奶去世了。世人再没有了这种“笨笨的”坚持。
但愿你我还能长出新的绿手指。
1、给下面的字分别组词。(2分)
&&& )  待( 
&&& )  持( 
&&& )  特( 
2、照样子填空。(3分)
例:人们把园丁称为“绿手指”。 人们把少年儿童称为(&&  
人们把老师称为( &
&&& )  人们把打扫城市街道的清洁工称为(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2分)
悬赏:(   )
A、指没有解决的问题  B、奖品高挂着  C、用钱征求别人做某件事
兑现:(   )
A、凭票据换取现款  B、比喻实现自己的诺言  C、用一种货币换另一种货币
4、不能证明老人“满怀信心”的一句是(   )。(1分)
A、老奶奶从不沮丧怀疑。  B、你们是否还要黑色的金盏花?我能种出来……
C、白色的?不可思议。   D、她撒下金盏花的种子,精心侍弄。
5、作者用近乎重复的语言——“如银如雪”作比喻,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1分)
                                    
6、儿女反对老人种白色金盏花的理由有三:一是               ;
二是                ;三是            。(3分)
7、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老奶奶是如何种出纯白金盏花的。(1分)
                                    
8、用文中的语言回答“绿手指”是什么意思。(1分)
                                    
三、语言表达(共35分)
(一)口语交际。(5分)
做事情,肯下工夫当然重要,但有科学巧妙的方法也很重要。你在学习时注意总结寻找好的方法了吗?(至少写出三种学习的好方法)
&&&&&&&&&&&&&&&&&&&&&&&&&&&&&&&&&&&&&&&&&&&&&&&&&
&&&&&&&&&&&&&&&&&&&&&&&
&&&&&&&&&&&&&&&&&&&&&&&&&&&&&&&&&&&&&&&&&&&&&&&&&&&&&&&&&&&&&&&&&&&&&&&&
&&&&&&&&&&&&&&&&&&&&&&&&&&&&&&&&&&&&&&&&&&&&&&&&&&&&&&&&&&&&&&&&&&&&&&&&
&&&&&&&&&&&&&&&&&&&&&&&&&&&&&&&&&&&&&&&&&&&&&&&&&&&&&&&&&&&&&&&&&&&&&&&&
&&&&&&&&&&&&&&&&&&&&&&&&&&&&&&&&&&&&&&&&&&&&&&&&&&&&&&&&&&&&&&&
(二)作文。(30分)
题目:面对&&&&&&&&&&&&&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2)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表达真情实感。(3)书写工整,卷面整洁,400字左右。(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2010—2011学年上期期末调研测试
五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一)模糊 逮捕 违抗 舞蹈 政府 崇拜 支撑 宇宙
(二)观察& 发现&
视而不见& 司空见惯&
熟视无睹(如有学生把视而不见与熟视无睹互换,是否考虑酌情给分?)&
(三)2、妈妈对我说,如果我期末考试得了第一名,她会奖我一个礼物。
3、不但……而且……(不仅……还……等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皆可)
4、去掉“整整”或“左右”
(四)1、例: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2、畏缩不前
&&错误地对待错误&
&&&3、命令全体安静,让妇女坐上救生艇先脱离危险&&
用武力威胁的方法让人们有秩序离开船只(意对即可)
&&&4、微笑是最好的语言,最好的通行证。微笑就像身份证一样重要。(意对即可)&&
&&5、柴门临水稻花香(绿蒲低雨钓鱼归)&&
溪水无情似有情&&
6、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剑&
&拘泥守旧、不知变通的人&&
7、宁静淡远
喧哗的光和热&
&&&8、价值很高&&&
收的人回报
(五)1、纸上得来终觉浅 2、雪却输梅一段香 3、斩除顽恶还车驾&
4、不豫则废
二、阅读理解与感悟
(一)课内阅读&&&
2、侵略者的蛮横凶恶的本质(意对即可)&&
3、绝密:形容极端机密的,必须绝对保密的(文件、消息等)。&&
绝妙:极美妙的(音乐),极巧妙的(办法)。& 4、√ &
&(表面上看是这样,但实际上是母子三人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共同战胜了敌人) &
&&&5、“生死攸关”在文中有四重含义:(1)国家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伯瑙德夫人一家参加的斗争,是挽救国家危亡的正义战争。(2)蜡烛里的情报一旦被发现,这个情报中转站将废除,情报里写着的抵抗运动的斗争计划将被泄露,抵抗运动、盟军的斗争将遭受重大损失。(3)情报里涉及的地下工作人员将被捕、被屠杀。(4)伯瑙德夫人一家三口也将因转送情报而牺牲。(学生只要能答出两点即可给满分)&
&6、首先,伯瑙德夫人拿出一盏煤油灯,要取代蜡烛,被拒绝,接着,杰克借口去搬柴,想要拿走蜡烛,同样没有成功,最后是小女儿杰奎琳说要睡觉去,楼上很黑,想拿盏灯上去,获得成功,保住了秘密。(意对即可)&&
7、(1)不能去掉。伯瑙德夫人凭着经验和胆识吹灭了蜡烛,可是“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烛芯重新点燃”,危机又起,“似乎”一词准确地反映了危机的过去只是暂时的。(2)描写的是一个令人窒息的紧张氛围,德军的眼睛并非一定盯着蜡烛,但随着烛光摇曳,德军的眼睛即将盯上蜡烛,后果是“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似乎”一词逼真地反映了伯瑙德夫人此时紧张的心理,也不能去掉。(意对即可)
8、例:小女儿悄悄回到自己的卧室,一直静静的听楼下的动静,在确定妈妈把德国人送走后,下楼来,和妈妈、哥哥回忆刚才那惊心动魄的时刻,妈妈非常高兴的表扬了兄妹两个人,称赞他们机智沉着。
(二)课外阅读  1、侍弄 等待 坚持 特异  2、祖国的花朵&
辛勤的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城市美容师  3、C B   4、C 
&5、近乎重复的语言更突出了花色的纯白,更说明了老人的坚持获得了成功。 
6、根本不懂种子遗传学 专家都不能完成的事 年纪太大 7、选颜色最浅的花种,循环往复地栽种。(意对即可) 8、当地人对好园丁的称赞
三、语言表达
(一)口语交际&&
写出三种学习方法的给满分,写出一种和两种的酌情给分
(二)作文
&&&&&&一类文:26--30分    二类文:21--25分
&&&&&&&&&&&&&&&&
三类文:18--21分    四类文:18分以下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明思教育苏教版十二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明思教育苏教版十二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读一读小说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