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何努是毛左吗?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字号:大 中 小
社科院考古所称陶寺遗址发现尧舜之都 各方质疑
公元前2300年左右,一座庞大的史前古城在晋南的汾河之滨崛起。在这里,王族墓地、宫殿区、下层贵族居住区、普通居民区、手工作坊区等一应俱全。这里出土的一件陶壶上,两个朱砂书写的符号被认为是目前所知最古老的中国文字。一处半圆形遗迹,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台。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认为,凡此种种,足以将中华民族可以考证的文明史往前推进500年。然而,围绕这些结论、推断和分析,争议之声从未止息…[]
第1页:亦真亦幻一古城 第2页:两个朱书符号 第3页:受质疑的“观象台”
陶寺遗址出土的陶壶上,两个朱砂书写的符号被认为是目前所知最古老的中国文字。  公元前2300年左右,一座庞大的史前古城在晋南的汾河之滨崛起。  在这里,王族墓地、宫殿区、下层贵族居住区、普通居民区、手工作坊区等一应俱全,作为都城的基本要素,它全部具备。人们不禁将它和传说中的“尧舜之都”联系起来。这里出土的一件陶壶上,两个朱砂书写的符号被认为是目前所知最古老的中国文字。一处半圆形遗迹,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台。  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认为,凡此种种,足以将中华民族可以考证的文明史往前推进500年。然而,围绕这些结论、推断和分析,争议之声从未止息。  在7月30日开幕的社科院考古所成立60周年成果展上,陶寺遗址的考古发现首次向民众展露真容。  亦真亦幻一古城  陶寺遗址位于山西襄汾县陶寺村以南,地处汾河以东,塔儿山西麓,距县城约15华里。  很少有人知道,这个藏身麦田的考古工地,在47岁的何努心里分量有多重,又有多纠结――他是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陶寺遗址考古队领队。  这位谦和寡言的学者,只有谈到那些4000多年前的坛坛罐罐才会兴奋起来,娓娓道来不知疲倦。他说那些在地下沉睡已久的遗迹,在他眼里都是活的。一座亦真亦幻的城,在他的脑海里不时闪现,“跟电影似的”。  那是一座都城。君处庙堂之高,锦衣玉食。民居江湖之远,一贫如洗。  到了中期,城中掌权者易手。城址扩大数倍,社会更趋繁盛。城中恢弘的宫殿中,住着一位崇尚文德的“王”,城墙牢固,府库充盈。官营的手工作坊里,工匠们开始掌握青铜铸造技术,最初的文字被用于称颂“王”者。  文明持续300年,不料一朝衰落。乱世者,毁宫殿、扒城墙、挖祖坟。“王”们不见踪影,成为千古之谜。  “考古最吸引我的,是我可以跟4000多年前最伟大的人物对话。”何努说,这样的快乐很少有人能够分享。  然而正是这个给他带来无限乐趣的陶寺遗址,也让他吃了不少苦头。田野考古生活的清苦、枯燥和孤寂,何努总是一语带过,真正让他记忆深刻的,是发掘、求证过程的曲折。  更大的压力则在于,无论是他对陶寺遗址的诸多论断、推测,还是他的考古学理论和方法,在考古学界都质疑者甚众。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张忠培、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严文明、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张长寿、徐苹芳等人都出现在质疑者名单中。  这些学者或是何努在北大读书时的授业之师,或是他现在供职单位的老领导、老前辈,在考古学界个个一言九鼎,他们的质疑对于何努而言,其分量不言而喻。何努的同门师弟、天文史学家武家璧给记者讲了这样一桩往事,有一次何努去参加一个同仁聚会,面对众多质疑,他当众泪流满面痛哭失声。  不过何努表示,这些前辈学者的质疑都属于正常的学术讨论,不会对他的工作造成干扰。
形似齿轮的陶寺文化器物。  两个朱书符号  陶寺遗址发现于上世纪50年代。1978年至1984年,为寻找历史上最早的朝代――夏朝的遗存,中国社科院考古所联合山西临汾地区文化局,对陶寺遗址进行了第一轮大规模发掘。  那时何努还是一名年轻学子,从小就对京城古塔寺院深怀兴趣的他于1981年考入北大历史系考古专业,后专攻夏商周考古。  发掘结果表明,陶寺遗址与所谓的“夏墟”并无关联。考古队揭露了6000余平方米的居住区和墓葬区,发掘墓葬1300余座,其中包括9座大型墓葬,出土了一批彩绘龙纹陶盘、玉器、彩绘木器等文物。从发掘的墓葬来看,当时的社会已呈现金字塔式等级结构,处在塔尖的大型墓随葬品丰富精致,有鼍鼓、彩绘龙纹陶盘等重要礼器,墓主应当是掌握祭祀和军权的部族首领,初具“王”者性质。占墓葬总数90%的小型墓,墓圹仅能容身,死者往往身无长物,应是平民阶层。  这些现象反映出当时社会等级分化已十分明显,充分说明了社会的复杂化程度和文明化进程。有学者很快将其同古史传说中的尧帝联系在一起。  有两件出土器物引起人们长久关注。其中之一是一个出土于陶寺晚期墓葬的铜铃。经化学定量分析含铜97.86%、铅1.54%、锌0.16%,采用合范浇铸技术制造。虽然铸造工艺粗糙,器壁厚度不匀,但合范浇铸仍是前所未见的创举。这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金属乐器。  在陶寺遗址发现的一把残破陶制扁壶,则可能改写我们对中国文字史的认识。扁壶的两侧有两个用朱砂书写的符号,多数专家认为其中一个是“文”字,对另一个符号则分歧较大。何努将其解释为“尧”,“文”、“尧”连起来解释,可能是当时人们对尧帝的一种称颂。另有专家将后一个符号解释为“命”、“[”、“邑”、“唐”等字。也有专家认为,这不一定是一个字。  “(这两个符号)是文字的可能性很大。”北大考古文博学院院长赵辉说,甲骨文被发现时,经常是成串、成片的字符一起出现,即便我们一时无法准确判读出这些字符的含义,也不影响我们认定它就是文字。在陶寺遗址,目前发现的只有这么两个符号,要下结论说那时已经出现文字证据不足。  王都和王陵  2001年,科技部决定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确立为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陶寺遗址再次成为焦点。  这一年,重回母校深造并获得博士学位的何努从北大毕业,随后进入社科院考古所,并被派往山西担纲陶寺遗址的考古发掘。作为领队,何努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在两年内大致摸清陶寺城址内部布局。  一个一个探洞打下去,一铲一铲黄土挖上来,大地两易寒暑,一座庞大的古城,渐次展现在何努面前。早期城址长约1000米、宽约580米,面积为58万平方米;中期扩建成长约1800米、宽约1500米,面积达280万平方米的巨型城址。  宫殿区位于城址东北部,在这里发现了1万平方米的大型夯土建筑基址,出土了迄今年代最早的陶制建筑材料――瓦和精美的刻花墙皮。宫殿周边有一道20米左右宽度的空白地带形成隔离,表明在这个时期,日后为都城所特有的“双城制”已在孕育之中。  下层贵族居住区和大型仓储区离宫殿区不远,分别位于宫殿区的西南侧和东南侧。普通居民区位于城址西部,手工作坊区则在城址最南边。在陶寺城址东南部,有两个相距约300米的墓地。何努说,这分别是陶寺早期(公元前2300年―公元前2100年)和中期(公元前2100年―公元前2000年)的王族墓地,这两个时期的王族之间不存在宗族关系,据此可以推断,从早期到中期,陶寺地区经历过一次政权更迭。  陶寺文化在中期达到鼎盛。2002年出土的一座陶寺中期大墓长5米、宽3.7米、深8.4米,在同一时期墓葬中,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都难寻能与之匹敌者。出土的随葬品也令人惊叹,在墓主遗骸正前方的墓壁上,嵌有一副猪下颌骨,两侧立着6把玉钺,墓中出土的玉钺总数达9把。何努介绍,猪的下颌骨象征财富,钺则是王权、兵权的标志。在此前的考古发掘中,从未见过二者以这样的组合方式出现。  4000多年前的这位“王”,究竟想向后人表达什么?后来何努查到,《周易》有云:“k豕之牙,吉。”意思是说潜匿住猪的尖牙,吉祥。寄意通过威慑力将对方压服,是为上策。何努分析认为,用猪的下颌骨和钺组合起来使用,说明当时这位手握兵权的最高统治者崇尚文德,希望通过威慑力而非杀伐捍卫政权。  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900年间,陶寺文化进入晚期并迅速衰败。何努推测,陶寺文化可能败于内乱。  在何努的描述下,一幅礼崩乐坏的末世图景清晰呈现:宫殿、城墙、王陵悉数被毁,随处可见死相惨烈弃于沟渠的亡者,连草草掩埋的迹象都没有。
陶寺文化早期的铜铃。 本报记者胡雪柏摄  受质疑的“观象台”  位于城址东南部的一处建筑基址,是这一轮考古发掘中最引人注目的发现,围绕它的争议也最多。何努称之为观象祭祀台。  这是一个平面呈半圆形的平台,在它的圆心观测点,考古队员发现一个里外三圈的圆形夯土构件。圆心观测点以东约25米,是一道深埋地下约3米的弧形夯土地基,地基之上已无遗存。何努发现,夯土地基上有多处特意留下的豁口,每道豁口宽20厘米左右。这些豁口是做什么用的呢?何努假设:夯土地基之上,原本可能建有夯土柱或石柱,豁口是柱子间留下的观测缝。  在多名天文史学家协助下,何努和考古队员历经数年模拟观测发现,站在圆心观测点往东遥望塔儿山,在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等重要节气,正好可以看到太阳分别从夯土地基上几道对应的观测缝中升起。何努据此分析,当时人们就是通过观测日出位置的变化来确定节气和农时的,这个遗迹很有可能就是一个观象台,同时兼具祭祀功能。  在天文学界,何努的发现和推断获得较广泛的认同。已故著名天文学家席泽宗院士把陶寺观象台的发现,称为“中国天文考古真正的开端”。在中国科学技术馆,陶寺观象台得以模拟复原,被当做华夏先民的一项重要科技成果介绍给参观者。  然而,天文学界的肯定并不能消解考古学界的质疑。正反两方争议巨大。支持者称,这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观象台,这一发现无疑可使华夏文明在天文学领域超越其他三大文明古国。  一位不愿具名的考古大家则表示,该处遗迹地表以上假设的观测柱已经不复存在,仅仅凭借地基上的几道缝隙不足以向上复原。这种先行假设,再根据假设去寻找证据的方法,简直是“学术背叛”和“胡闹”。  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牵头人,北大考古文博学院院长赵辉也对何努提出质疑。“考古学界有一个传统:挖到哪儿,说到哪儿。你现在只挖出了地基,就只能说到地基。至于地基上面有什么,是做什么用的,不能靠引申,得有证据,现在缺少这方面的证据。”身为何努师兄的赵辉直言不讳,但他并不认为何努是在“胡闹”。  赵辉说,何努搞考古和老一代考古学家有所不同,遭受的批评也比较多,但他的努力未必没有价值,“但是你下结论不要太着急,你说"可能是个天文台"也行”。  “再干一百年”  虽然围绕陶寺遗址的争议仍然很多,但在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所长、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牵头人王巍看来,陶寺遗址的考古发现已经足以“改写历史”。  王巍表示,此前考古学界一般认为,中华文明始于夏朝后期的二里头文化时期,距今3700多年。但是陶寺遗址考古发现表明,早在距今4200多年前,文明的几大构成要素(文字、青铜器、都城)均已出现。而且,至迟到陶寺中期,该地区已经进入早期国家阶段。中华民族进入文明社会的年代,至少可以在此前认知的基础上往前推进500年。  在7月30日开幕的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成立60周年成果展上,主办方直接将陶寺遗址命名为“尧舜之都”,似乎是想给这一重大考古发现一个更加响亮的名号。  然而作为这一考古发掘项目的主持人,何努出言谨慎:“就目前情况来看,只能说陶寺遗址是尧都平阳的可能性最大。”他不愿意陶寺遗址像安阳曹操墓那样,被卷入缺乏理性的众声喧哗。  对于陶寺遗址能否认定为“尧舜之都”的问题,北大考古文博学院院长赵辉表示,考古学有其局限性,考古资料往往很难落实到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何况尧舜本身还是传说中的人物,“关于他们的传说,靠不靠谱还两说呢”。  赵辉表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真正目的,是要回答这样一些大命题:中华文明如何起源、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哪些因素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中华文明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会形成这些特点?至于陶寺遗址,就现有考古发现的规模、内容等看,是个都城等级的遗址没有问题,但能否将它坐实为“尧舜之都”,那是一个次要的问题,而且现在讨论这个问题也还为时尚早。  “这么大的一个遗址,要想把它搞清楚,起码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不要急着下结论。”赵辉这样说。  常常因意见相左而和师兄“顶牛”的何努,在这一点上和赵辉的意见倒是完全一致。他说要把陶寺遗址研究明白,“至少还得干上一百年”。  过了这个夏天,过惯候鸟生活的何努将再次离家别子走向田野,去探究那座心中的“尧舜之都”,去寻找那束最初的文明之光。 本报记者 欧钦平 张然
function open_phone(e) {
var context = document.title.replace(/%/g, '%');
var url = document.location.
open("/ishare.do?m=t&u=" + encodeURIComponent(url) + "&t=" + encodeURIComponent(context) + "&sid=70cd6ed4a0");
!觉得精彩就顶一下,顶的多了,文章将出现在更重要的位置上。
大 名:&&[]&&[注册成为和讯用户]
(不填写则显示为匿名者)
(您的网址,可以不填)
请根据下图中的字符输入验证码:
(您的评论将有可能审核后才能发表)
已成功添加“”到
请不要超过6个字社科院考古所称发现“尧舜之都”遭各方质疑(图)
文化中国-中国网 .cn  时间:
07:41  责任编辑: 苏向东
陶寺遗址出土的陶壶上,两个朱砂书写的符号被认为是目前所知最古老的中国文字。
形似齿轮的陶寺文化器物。
公元前2300年左右,一座庞大的史前古城在晋南的汾河之滨崛起。
在这里,王族墓地、宫殿区、下层贵族居住区、普通居民区、手工作坊区等一应俱全,作为都城的基本要素,它全部具备。人们不禁将它和传说中的“尧舜之都”联系起来。这里出土的一件陶壶上,两个朱砂书写的符号被认为是目前所知最古老的中国文字。一处半圆形遗迹,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台。
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认为,凡此种种,足以将中华民族可以考证的文明史往前推进500年。然而,围绕这些结论、推断和分析,争议之声从未止息。
在7月30日开幕的社科院考古所成立60周年成果展上,陶寺遗址的考古发现首次向民众展露真容。
亦真亦幻一古城
陶寺遗址位于山西襄汾县陶寺村以南,地处汾河以东,塔儿山西麓,距县城约15华里。
很少有人知道,这个藏身麦田的考古工地,在47岁的何努心里分量有多重,又有多纠结——他是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陶寺遗址考古队领队。
这位谦和寡言的学者,只有谈到那些4000多年前的坛坛罐罐才会兴奋起来,娓娓道来不知疲倦。他说那些在地下沉睡已久的遗迹,在他眼里都是活的。一座亦真亦幻的城,在他的脑海里不时闪现,“跟电影似的”。
那是一座都城。君处庙堂之高,锦衣玉食。民居江湖之远,一贫如洗。
到了中期,城中掌权者易手。城址扩大数倍,社会更趋繁盛。城中恢弘的宫殿中,住着一位崇尚文德的“王”,城墙牢固,府库充盈。官营的手工作坊里,工匠们开始掌握青铜铸造技术,最初的文字被用于称颂“王”者。
文明持续300年,不料一朝衰落。乱世者,毁宫殿、扒城墙、挖祖坟。“王”们不见踪影,成为千古之谜。
“考古最吸引我的,是我可以跟4000多年前最伟大的人物对话。”何努说,这样的快乐很少有人能够分享。
然而正是这个给他带来无限乐趣的陶寺遗址,也让他吃了不少苦头。田野考古生活的清苦、枯燥和孤寂,何努总是一语带过,真正让他记忆深刻的,是发掘、求证过程的曲折。
更大的压力则在于,无论是他对陶寺遗址的诸多论断、推测,还是他的考古学理论和方法,在考古学界都质疑者甚众。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张忠培、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严文明、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张长寿、徐苹芳等人都出现在质疑者名单中。
这些学者或是何努在北大读书时的授业之师,或是他现在供职单位的老领导、老前辈,在考古学界个个一言九鼎,他们的质疑对于何努而言,其分量不言而喻。何努的同门师弟、天文史学家武家璧给记者讲了这样一桩往事,有一次何努去参加一个同仁聚会,面对众多质疑,他当众泪流满面痛哭失声。
不过何努表示,这些前辈学者的质疑都属于正常的学术讨论,不会对他的工作造成干扰。
文章来源: 京华时报
1           
文明上网 登录发帖
版权与免责声明在线人数2449人
头&&衔:活力新兵
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部、教育部、各大学的
中国社科院、文化部、教育部,各大学:
我叫李尚兴,小学教师,山西省临县人。我写这封公开信的目的是要告诉你们,我们中国人千百年来对汉字的研究还停留在初级阶段,远未认识汉字的本质。目前中国社会上出现的各种汉字研究著作,从汉字的本质来讲都是不正确的。最好的汉字研究著作也是不成体统的皮毛之言。对于我国的汉字研究现状,我写了这样几句话:面对皮毛言,一口叹息气。不开天地门,岂可得三昧?我国大学的汉字研究教材我虽未见过,但从社会上的汉字研究信息来看,我已知其内容情况了。这是不符合汉字实际的,是对汉字的误解。这对于学子来说是一种误导。我希望教育部能重新组织专家编写一套符合汉字实际的教材,让中华子孙真正认识汉字的博大精深。文化部也有责任组织专家重新认识汉字,让汉字这颗中华文化的明珠放出它特有的光芒,让中华子孙和世界人民认识中华先祖的高度智慧。
其实2005年夏,我就写了一篇题为《中国人,你识几个汉字》的文章邮寄给了国内两家文化教育的大报社和一家青年大报社,结果都如石沉大海。后来我真想再写一篇题为《中国人,你目能识“丁”吗》的文章在互联网上发表,但又怕惹出许多麻烦,使我不能静心做我的事,特别是怕那些狂热的爱国者的攻击,叫我哭笑不得。
中国人不识汉字真象,这是事实。中国人不仅不识古汉字真象,也不识现代汉字的真象。这实在是一种可悲、可叹、可笑的事。
汉代的学者许慎不识汉字真象,这从他的《说文解字》中可以看出。中国的古圣人孔子虽然为《易经》作过解释,但也不识汉字真象。他的“牛羊之字,以形举也”就是证明。不过这种情况可能与此二位没有见过甲骨文有关。
中国当代的文字专家也不识汉字真象。这能从他们的著作中看出。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象征。我们中国人常夸耀汉字博大精深,但不知从哪里说起?请问这以象形为基点的汉字能博大精深吗?形,状也,表也。这表形之字能有丰富的内涵吗?能博大精深吗?也许有人说,我们不谈象形字,那些指事、会意、形声字可就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了。请问,这指事、会意、形声字是用什么表示的,它们的基点又是什么?
如果我们把汉字定位于形,那么汉字就是依样画葫芦的作品。那指事字中就会有有人摘葫芦的字形。那会意字中就会有有人分葫芦的字形,形声字中就会有葫芦配声符的字形。请问这样的字形能有多少内涵?有什么博大精深?
我们中国人看事物往往不看本质。中国人不识汉字本质就象看人只看皮囊肉体,不看精神道德,象看水只看水形不看水性,象看刀只看刀刃不看锋利一样,只重外形,不重本质。我看中国人对“文化”的定义就不正确。比如说《现代汉语词典》中,“文化”定义之一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这种定义若以“总和”而论,那是不能揭示文化本质的泛泛之言,若以“精神财富”而论,那又是一种以偏概全之言。我不管这是中国人的定义,还是“进口”的定义,我的判分是不及格。再如人与动物的区别,教科书是从动物进化的角度来分析,指出的是人与动物智能上的差别,并不讲有无精神道德的区别。我以为有无精神道德是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
对于认识中国汉字来说,我们应该按照中国哲学观点来分析。应该是有表就有里,有形就有象,有器就有道。里、象、道才是事物的本质。看事物要看本质。丢掉了本质,就丢掉了事物中最有价值的东西。我们中国人看汉字就是只看表形而不知有里象,只知其为器,而不知其中有道。结果丢掉汉字的本质,丢掉汉字中最有价值的东西。这正是千百年来汉字不能被正确解读的原因之一。
应该说中国人对汉字是很熟悉的。从事汉字研究的人也不是少数。但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这样一些现象:为什么同一个汉字在甲骨文、金文、籀文、石经文、小篆文、楷书等文中会有许多个根本不同形的字形?这是象形理论能解释了的吗?为什么每一个汉字都有许多义项,有的多达二、三十项,而且许多义项根本无法与其形相联系?如太阳之“日”竟能“日他娘”,植物之“麻”竟能“麻烦”、“麻利”、“麻醉”、“肉麻”,人之“足”竟能“满足”、“足够”,方位之“方”竟能“方便”、“大方”,还能成“方法”,动物“牛”竟能“牛得很”、“牛气”,绳“索”竟会“索取”等等。象这样的情况在汉字中是普遍的。不知哪个研究汉字的人思考过这些问题?这是一种以象形为基点的汉字理论能回答了的问题吗?再者,请大家再认真看一看,楷书中有几个是真正的象形字?这已足以说明象形说是站不住脚的。
把汉字看作象形体系是把汉字看得太简单、太浮浅了。这是把汉字从天上贬到地上。这不仅不符合汉字实际,而且也是一种民族自贬自辱行为。汉字是神奇的、高超的。它的神奇与高超就在于其字形内部有一种人们不易觉察到的意象。也正是由于其意象内涵极为丰富,才使汉字成为博大精深的文字。汉字是世界上第一流的文字。汉字是一座巨大的文化宝库。它不仅是中华文化宝库,也是一座世界文化宝库。汉字中蕴藏的人文信息和自然科学信息是空前的。汉字的内涵不在《易经》之下。然而这些内涵又岂是一种象形文字能表达了的呢?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标志,是中华国粹,是中华先祖高度智慧的结晶。但数千年来一直是被作为形而下的器使用着。这实在是以金为石之误,以金为石之恨。换句话说,汉字只是中国人情感上的珍宝美玉,并非视觉上的灵通宝玉。因为我们中国人对汉字的解释就是这样一种情况。中国人都知道汉字有丰富的内涵,却不知这丰富内涵形成的原因。数千年来中国人不能认识汉字的真象,不能发现汉字的真正价值。这能对得起创造汉字的中华先祖吗?我们这些自称是龙的传人的中华子孙还配其名吗?这叫爱中华也爱的糊涂。
人类是极其聪明的,然而也是十分愚蠢的,中国人也不例外。当年,中华先祖创造了《易经》。这是十分了不起的杰作。反映了中华先祖的高度智慧。那四大发明、飞船上天与之相比又算得了什么?《易经》作为自然科学,作为人类对宇宙生命规律和天人关系的探索与推演描述,是对人类的伟大贡献。但作为人文理论和社会模式,它主要的是荒谬和反动。它成为三纲五常的源头,是压迫有理的说明书。这是《易传》思想的主脉。这也是说今日流传下来的《易经》,或称《周易》是一部精华与糟粕的掺合物。然而它却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可叹!中国医学是摒弃《易经》糟粕,抽取《易经》精华而建立起的科学理论和治病方法。它不仅是治疗疾病之法,更是治国治人之法。古人早有“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之说。而现代中国人却只知中医是医病之法。可叹!先贤老子的《道德经》是举世无双的中华第一经,是一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著作。虽言简而意深。它的价值在中华诸经之上。目前还没有一种经典能比得上它。但中国人却并未将它置于应有的位置。更可叹!这聪明的中国人不也糊涂吗?
汉字的真象千百年来一直不能被我们中国人认识,这应该说是一个谜。我以为要解开这个谜还是应该反观我们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
我们中国人有一种严守传统的观念。更有人把传统看作安全套。这样,严守传统观念就象钻进了安全套。他们以为严守传统观念就象钻进了安全套。他们以为严守传统观念做事做学问不会有差错,殊不知钻进了这种安全套就等于自缚其身、自缚其足,不能再前进一步。这也等于把自己囚禁在一个小天地中,不能扩大视野,使思想僵化,使自己的头脑失去灵性。这种头脑看问题,分析事物,象教徒诵经,鹦鹉学舌,人云亦云。那些自以为在安全套中不会出差错的人却往往出差错,更不会得到真知。我以为中国汉字的真象千百年来不能被中国人认识的深层次原因就是因为中国人在思维上把传统的安全套系得太紧。
我知道,世界上的真理都是在艰难的求是中取得的。艰难的求是既包括对真理本身的探求,也包括向世俗、权威的抗争。有时向世俗和权威的抗争要比对真理本身的探索求证艰难得多。世界历史也表明,求是者往往是传统的叛逆者。因此求是往往是向传统挑战。比方说马克思主义就是向传统挑战的产物。
我也知道,我们中国著名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荟萃了十几亿中国人中选拔出来的精英,是专门研究人文科学的。还有许多著名的高等学府里藏龙卧虎、人才济济,是研究和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场所。这些地方,年年研究成果累累,著作千车万车。只是不知对汉字研究有什么新成果?如果有,请告知全国人民。我是很想与你们交流一下对汉字的研究结果。当然我想和你们交流的不仅仅是汉字问题,也包括中国古今文化中的许多问题,比方说教育问题,如教育发展的主要标志是什么?怎样才是真正的教育改革?再比方说科学问题,如怎样看待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关系?这两者有无主次关系,自然科学的发展就等于社会进步吗?再比方说文化的核心是什么?孔子在中国古文化中的地位,就是它的文化价值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又应如何解释?等等。这里还有一个需要说明的是我喜欢在公开的场合,在同一平台上与别人交流,不喜欢奴才向主子禀报或讨示式的对话。不过,这汉字以外的话题我只是随便说说而已。并不奢望能与高士们谈此类问题。我这里主要讲的是汉字问题。
我仅是一名小学教师,我深知我的身份和所处的地位。如果有人说我不知天高地厚,那很好。如果说我胆大包天,那也对。我的这封公开信也确实失恭不敬了。这暴露了我的愚蠢。在大家都爱说恭维话的今天,我不懂得献媚取宠,不懂得讨人喜欢,却要得罪许多人,而且许多是很了不起的人。我虽然感到这比编造鬼话骗人强多了,却也担心招来一些难测的事端。这是我无奈的选择。因为我想登门拜访首长、专家之类并非易事。
这是一封沉重的信,也是一封忧心忡忡的信。如果说这里有一种傲气,倒不如说有一种叹气。我已是年入花甲的人了,追求的只是能弄清事物的本质、真象,比如说要认识汉字的真象。只不知在这人欲横流的今天会有何种回应。
最后,我套用西方哲人的话说一句:我爱古今贤哲,我更爱真理。
李尚兴谨呈
2007年2月24日
我的《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部、教育部、各大学的公开信》已于2007年2月底在中国互联网的几家网站上发表。但收看到的人很少。这大概主要是因为我是地位低微的小学教师。因为我们中国人是很看重名声地位的。在《公开信》(简称)发表前我就想到了这一点。但没有想到收看的人只几千人。更没有想到引不起中国人的注意。但我这火热的心并未因此冷却下来。因为我知道我并没有说假话、胡话。尤其是还有许多上帝指教给我的重要知识与重大发现,我不能不告诉中国人和全人类。我实在不敢不尽我的职责。因为中国和世界各地许多学者直到现在仍在这许多重大的文化秘密中呕心沥血地钻研探索。
我们这个世界是荒唐的。但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荒唐的。我相信真理总会有被人们接受的一天。因此,我仍在努力,决心要把这中国人和全人类应知道的知识告诉中国人和全人类。
《公开信》(简称)之后的说明
& &&&我写的《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部、教育部、各大学的公开信》是希望通过网络媒体把这个信息传递给我提到的有关单位。其实我们中国人不仅没有真正认识博大精深的汉字,还有许多重大的文化秘密没有解开。比如说我们中华民族常炫耀我们是龙的子孙,龙的传人。然而我们至今没有弄清龙为何物,来至何方。再如太极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根基,但我们中国人至今不能正确解读太极图。还有成都平原上的三星堆纵目铜人像已出土多年,但至今无人对这纵目能作出一个正确的解释。等等。作为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我们对以上问题一直没有弄清,不叫人感到可悲、可叹、可笑吗?
世界上的事物多数是有常规的。但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能用常规来解释。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奇妙的很。有许多事物是人类永远不能凭着自己的智慧作出正确答案的。我曾在一篇《中国人,你识几个汉字》的文章写到“我真不知道这汉字是人造还是神造”。我们中国人需要弄清的问题太多了。我写这封公开信的目的就是想把这些问题答案告诉大家。但是我不能这样随便,要具备必要的条件。
我知道我在这个世界上是一个地位低下的卑微人物。而我又不愿意跪拜在别人面前乞讨。不愿意在主子面前求赏赐。我不准备在报刊杂志刊登我的研究结果。更不会在网络媒体公布我的发现。我盼望的是能举办一场古文化大揭秘发布会,能将我的汉字研究和古文化研究的发现公布于世。因为我发现的是重大的文化秘密。我有必要这样做,也应该这样做。我现在还不知道哪一片云是我的天。
《公开信》(简称)之后的再说明
&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汉字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石经文、小篆、隶书、楷书等。有的人对汉字的概念不清楚。所以当人们一提起汉字的时候,就把目光死盯在现在通用的楷书上。因为他不知道汉字的渊源,所以他对现代汉字也没有一个深刻的认识。甲骨文是汉字的祖宗。古代汉字是现代汉字的根基。所以要认识现代汉字首先要认识古代汉字。特别是要真正认识甲骨文,其次要认识金文、籀文、石经文、小篆文。中国汉字,从书写方便来说楷书最好。从表意性来说甲骨文最好。其次是金文、籀文、石经文、小篆。再其次是楷书(主要是繁体字)。隶书最差。中国汉字是博大精深的,但博大精深的主要不是楷书,而是古汉字,特别是甲骨文。到目前为此,中国的文字专家们并没有真正认识中国汉字。主要原因是不知道汉字的性质。
中国汉字是博大精深的。但是博大精深的东西并不都是先进的。如中国汉字有许多缺点。如难认难记难写等。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否定汉字。如我对孔子思想是持批判态度的,但我决不敢否认孔子的才能。孔子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文化巨匠,了不起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有许多我们需要学习的。另外,中国、印度、埃及、古巴比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都曾创造过灿烂的古代文化。但因各自背负的古文明包袱太重,在世界文化发展中落伍了。现在世界上兴起了汉语热。但这并不是因为汉语的先进,而是世界各国都瞄准了中国这块有发展潜力的大市场。我这里想说明的意思是,中国的汉字虽然博大精深,但也不是完美的。汉字的使用方法是需要改革的。汉字的博大精深与汉字(现代汉字)的使用改革是不矛盾的,这是意义不相同的两回事。相反,我们更需要加强对汉字的研究,特别是加强对古汉字的研究,做到真正认识汉字的博大精深。然后用好的汉字使用方法向中国人和全世界人公布汉字的博大精深。提高中国人的自信心和国际威望。这样才能对得起创造了博大精深汉字的中华先祖。
最后,我再一次告诉大家,我的研究发现,汉字,特别是古汉字是一株生命力很强的长青树。是永不腐朽的。因为它把根基建立在生命基因之上。同时我也认为在语言传播上,现代汉字与汉语拼音的结合使用是可行的。
《公开信》(简称)之后的第三次说明
& &&&我的《公开信》发表以来,被一些人质疑,甚至斥责。从中国人的思维角度来看确实是正常现象。我也很理解这种现象。因此也心情平静,毫不惊慌。因为我心中是有数的、有底的。但是这让我又一次想起了“中国特色”几个字。我知道假如这封公开信,不是出自我这个小学教师之手,而是出自一位大教授或一个大院士之手,或者是出自一位国家领导人之手,那必定就是另一种看法,另一种景象了。我们中国就是这样可爱,永远保持着中国这样的特色。在这里我再一次说一句得罪一些中国人的话:我们的国学并不都是国粹。国学中的许多东西是糟粕。一些被认为是国粹的东西也是糟粕。
我写《公开信》的目的是为了通过网络媒体把这个信息传递给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部、教育部、各大学。现在我看到的是网友们的议论。看来大家愿与我交流。我这里就把给另外两位网友的回复转给大家。作为我的公开信之后的第三次说明了。
我的回复如下:
回复知北游:您好。您的话我完全理解。您的疑惑也是正常现象。一个小学教师说出了大学教授不能说出的话,有多少人会相信呢。正是因为没人相信,我才这样大声地呼喊。我告诉您,地上从来没有圣人。就是孔子也是后世统治者为了维护他们的统治才把他尊为圣人。至于您说“从孔子至今,只有李尚兴先生一个人,认识汉字真相”,这是可能的。因为我还再没有听见象我这样说的人。我还说过,其实中国人不仅不认识汉字真相,也不知道中国龙是怎么回事,更有太极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根基,而中国人至今不能正确解读太极图,使许多应该破解的文化谜团不能解开。此外,您问的“汉字真相”是怎么得来的。首先不是梦出来的。我是靠前人的研究成果发现的。我仅是一个发现者。没有前人的研究成果,我根本不可能认识汉字真相。在这方面我感到我是个幸运儿,是上帝赐福于我。因此我写了这样一副对联:前人探秘我寻道;上帝揭谜谁讨功。我感谢前贤,我更感谢上帝。我本人确实没有这样的能力。
& && &另外,我在《公开信》(简称)发出之后。又写了《《公开信》(简称)之后的说明》和《《公开信》(简称)之后的再说明》两篇短文,请您也读一下。
  我还要告诉您的是,我曾向有关部门申请召开一次古文化大揭秘发布会,被拒绝了。写《公开信》(简称)是我无奈的选择。
回复狼烟已起:您好。您的话是合乎情理的。我写《公开信》(简称)是无奈之举。因我是个小学教师。我曾向新闻部门申请召开一次古文化大揭秘发布会,但被拒绝。因为他们要我把我的研究结果向他们详细交底。这种苛刻的要求我是不能接受的。我不相信他们有圣洁之心,不相信他们能保证我的研究结果的安全。今日之中国远非昔日。今日之中国人任何伤天害理的事情都能干出来。我没有狂热的爱国心。况且我心中的“国”与许多人的“国”是完全不同的国。我不担心“国”的灭亡。中华民国在大陆上灭亡了,但中国人民共和国又不是建立起来了吗?“国”永远不会灭亡的。我担忧的是人性的灭亡,真理的灭亡。我很担忧我的研究发现一不小心会被变成无耻之徒炫耀的资本,甚至反过来伤害我。这样的事情我已有沉痛的教训。何况中国汉字不是一个小问题。把汉字问题看成小问题实在是如同把国学看作小问题了。汉字(特别是古汉字)的价值在《易经》、《黄帝内经》等之上。这样大的事我怎能随便告人呢?我想向大家要说明的不仅是汉字问题,还有中国龙问题、太极图与易经中的一些问题;“道”与“无”、“玄”的关系问题;埃及金字塔的造形问题。等等。我现在正在争取一种权利,争取一个机会和一种公开的场合,召开一次古文化大揭秘发布会把我的研究发现公布于世。我现在还未说过“我的研究成果”之类的话。因为是不是成果要得到大家的公认。
& &&&我是小学教师。我知道我的地位和身份。我不会向权威和权贵下跪乞求。也不会把我的研究发现打成报告奉送给上级。我希望有一个讲话的平台和专家学者们平等地对话,能让我把心中的话说出来。看到大家对汉字秘密渴望了解的心情。我想向大家透露一点:汉字造字四法中的“象形”应该是“形象”。这一点非常重要。
& &&&“狼烟已起”先生,您的这个网名很好。也许您已看到狼烟已起。我是盼望狼烟四起的。当然这狼烟是指学术上的狼烟。我和大家都不愿看到人间的狼烟再起。而学术上的狼烟四起是件好事。它就是百家争鸣。也许这狼烟四起的百家争鸣,能让真理见到光明。这是我盼望已久的。
& &&&此外,“狼烟已起”先生,我是从未幻想过我成为某行鼻祖的。我追求的只是真理见到光明。
《公开信》(简称)之后的第三次说明
& &&&我的《公开信》发表以来,被一些人质疑,甚至斥责。从中国人的思维角度来看确实是正常现象。我也很理解这种现象。因此也心情平静,毫不惊慌。因为我心中是有数的、有底的。但是这让我又一次想起了“中国特色”几个字。我知道假如这封公开信,不是出自我这个小学教师之手,而是出自一位大教授或一个大院士之手,或者是出自一位国家领导人之手,那必定就是另一种看法,另一种景象了。我们中国就是这样可爱,永远保持着中国这样的特色。在这里我再一次说一句得罪一些中国人的话:我们的国学并不都是国粹。国学中的许多东西是糟粕。一些被认为是国粹的东西也是糟粕。
我写《公开信》的目的是为了通过网络媒体把这个信息传递给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部、教育部、各大学。现在我看到的是网友们的议论。看来大家愿与我交流。我这里就把给另外两位网友的回复转给大家。作为我的公开信之后的第三次说明了。
我的回复如下:
回复知北游:您好。您的话我完全理解。您的疑惑也是正常现象。一个小学教师说出了大学教授不能说出的话,有多少人会相信呢。正是因为没人相信,我才这样大声地呼喊。我告诉您,地上从来没有圣人。就是孔子也是后世统治者为了维护他们的统治才把他尊为圣人。至于您说“从孔子至今,只有李尚兴先生一个人,认识汉字真相”,这是可能的。因为我还再没有听见象我这样说的人。我还说过,其实中国人不仅不认识汉字真相,也不知道中国龙是怎么回事,更有太极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根基,而中国人至今不能正确解读太极图,使许多应该破解的文化谜团不能解开。此外,您问的“汉字真相”是怎么得来的。首先不是梦出来的。我是靠前人的研究成果发现的。我仅是一个发现者。没有前人的研究成果,我根本不可能认识汉字真相。在这方面我感到我是个幸运儿,是上帝赐福于我。因此我写了这样一副对联:前人探秘我寻道;上帝揭谜谁讨功。我感谢前贤,我更感谢上帝。我本人确实没有这样的能力。
& && &另外,我在《公开信》(简称)发出之后。又写了《《公开信》(简称)之后的说明》和《《公开信》(简称)之后的再说明》两篇短文,请您也读一下。
  我还要告诉您的是,我曾向有关部门申请召开一次古文化大揭秘发布会,被拒绝了。写《公开信》(简称)是我无奈的选择。
回复狼烟已起:您好。您的话是合乎情理的。我写《公开信》(简称)是无奈之举。因我是个小学教师。我曾向新闻部门申请召开一次古文化大揭秘发布会,但被拒绝。因为他们要我把我的研究结果向他们详细交底。这种苛刻的要求我是不能接受的。我不相信他们有圣洁之心,不相信他们能保证我的研究结果的安全。今日之中国远非昔日。今日之中国人任何伤天害理的事情都能干出来。我没有狂热的爱国心。况且我心中的“国”与许多人的“国”是完全不同的国。我不担心“国”的灭亡。中华民国在大陆上灭亡了,但中国人民共和国又不是建立起来了吗?“国”永远不会灭亡的。我担忧的是人性的灭亡,真理的灭亡。我很担忧我的研究发现一不小心会被变成无耻之徒炫耀的资本,甚至反过来伤害我。这样的事情我已有沉痛的教训。何况中国汉字不是一个小问题。把汉字问题看成小问题实在是如同把国学看作小问题了。汉字(特别是古汉字)的价值在《易经》、《黄帝内经》等之上。这样大的事我怎能随便告人呢?我想向大家要说明的不仅是汉字问题,还有中国龙问题、太极图与易经中的一些问题;“道”与“无”、“玄”的关系问题;埃及金字塔的造形问题。等等。我现在正在争取一种权利,争取一个机会和一种公开的场合,召开一次古文化大揭秘发布会把我的研究发现公布于世。我现在还未说过“我的研究成果”之类的话。因为是不是成果要得到大家的公认。
& &&&我是小学教师。我知道我的地位和身份。我不会向权威和权贵下跪乞求。也不会把我的研究发现打成报告奉送给上级。我希望有一个讲话的平台和专家学者们平等地对话,能让我把心中的话说出来。看到大家对汉字秘密渴望了解的心情。我想向大家透露一点:汉字造字四法中的“象形”应该是“形象”。这一点非常重要。
& &&&“狼烟已起”先生,您的这个网名很好。也许您已看到狼烟已起。我是盼望狼烟四起的。当然这狼烟是指学术上的狼烟。我和大家都不愿看到人间的狼烟再起。而学术上的狼烟四起是件好事。它就是百家争鸣。也许这狼烟四起的百家争鸣,能让真理见到光明。这是我盼望已久的。
& &&&此外,“狼烟已起”先生,我是从未幻想过我成为某行鼻祖的。我追求的只是真理见到光明。
丢了东西。不怕!就怕,不承认!丢的太多了!
金币:4136
按照中国哲学观点来分析,有表就有里,有形就有象,有器就有道。里、象、道才是事物的本质。据此你真应该写一篇题为《中国人,你目能识“丁”吗》的文章不必怕惹出许多麻烦。
金币:6313
我敬重你,一个年逾花甲的老者。你对汉字的理解是很宝贵的。把这一项专门研透了,你就够本了。对《易经》、《道德经》不要下定论,对研究传统文化和真理问题,你还缺乏缘分,先放在一边更有利,人的视野和精力都有限,你说呢?
金币:4136
楼主应该继续参与交流。
回复 #6 的帖子
& & 才看到的帖子,请原谅我回迟了。我的“东西”肯定是要和大家见面的。但我得选择恰当的时机和场合。因为我深知自己的渺小与权威们的伟大。更知道中国处于一个外表华丽,内心最肮脏的时期,所以我必须谨慎行事。说实话,我正处于两难之际。但我正努力寻找机会和场合。
回复 #7 的帖子
& & 从您的帖子中看得出您是个深知哲学的人。至于您提到我应写文章的事也合乎情理。但我现在是想召开一个古文化揭秘发布会,把我对古文化研究的许多发现公布于众。这些发现中也就包括汉字问题了。如果这个愿望得以实现,那就不必另写文章专门论说汉字问题了。
& &先生,我在几个网站,发表了《我和网友谈谈心》、《要让学子学真知》两篇文章,不知您看到没有。如没有看到,可在凤凰网的其它版块、搜狐、国学、新浪、联都等网站查看以了解我现在的态度。另外,我现在正忙于总结“凤凰杯第二期征联之事”没有很多时间与大家网上交流。谢谢!
回复 #8 的帖子
& & 感谢您的提醒。《易经》和《道德经》都是神奇之书,了不得。从古到今谁也不知有多少人对其进行研究。对其发表看法的人也不知其数。说法众多,流派不少。都在表明自己的观点,这是正常现象。研究古文化,判断是否真理,人人有责,人人有权,人人有缘分。再者,研究古老的中国汉字。如果不能和研究古典书籍结合起来,恐怕不能深入,也不能得出正确结论。谢谢!
楼主虽为底层区区草芥(被所谓精英者视为),却身肩人类责任、民族大义;怀超然气概和无畏精神,令在下钦佩!但是,你再一、再二、再三、再四地声明,也没能指出症结,没能说明什么!你除了对中国人“不识”、“不懂”、“肤浅”的泛泛指责之外,没能说出你的具体体认、你的深邃之着点!既然是全中国十几亿乃至有史以来的几十亿都“不识”、“不懂”,只你一个人“懂”,你就要将二者比对着加以说明,才能影响他人、改变世界!
驳而不立,贵文章最大的结症就在此,希望你能把你的看法写出来。
回复 #13 的帖子
&广雪水“君,请原谅我来迟的回复。因我不能亲自上网,所以网友的帖子常常未能及时回复。
先生的质疑我完全理解。我现在正争取一个古文化揭秘发布会。因为这是我在我们伟大的祖国很难做到的一件事。所以需要一些时间。我现在的心情比你焦急得多。我的《公开信》(简称)是用真实姓名写的。我很珍惜我的名字。不愿意让世人骂我的名字。
我没有改变世界的能力。但我相信我的研究发现能影响他人。我要争取做到这一点。我相信我的努力会有结果。
回复 #14 的帖子
“打麦黄昏”君,我的《公开信》(简称)原本是想给中国的文化权威部门传递一个信息,并不是在与他们讨论和其它文化问题的论文。所以称公开信。若有人看作论文驳斥也好,批判也好,那是别人的事。根据中国的国情,我希望能举办一个古文化揭秘现场发布会,将汉字的本质和其它一些重大的古文化秘密一同公布于世。在网上举办学术发布会是我无奈中的最后一步选择。也希望“广雪水”能到以上的话。
文会友(李尚兴)
今有程卫国先生又发来的对句(凤凰杯第二期征联出句经修改后的所对之句)。修改后的出句中又增“师”、“帅”两字。这两字既有字义上的联系与区别,也有字形上的联系与区别,(已在网上说明过)难度很大。然而程先生以“主”、“王”二字从容应对,完全符合对句要求。另一方面,对句中的四个人物为同一时代人物,与出句中的四个人物为同时代一致。从多方面来说,此对句堪称佳句,值得大家欣赏。同时,我也将程先生所作的相关说明一并公布,以帮助大家理解与欣赏其对句。
啊,在这物人欲横流的今天,还有不少人在苦心经营这不赚钱的生意,这不是文明在生存,在闪光,又是什么什么?我的心灵受到安慰。谢谢同心同志们。
借此说明。
鳳凰盃高难度征联出句应对说明
上联出句:中华英物我怀念:元培培元迅树人,可谓国师;中山山中成独秀,堪称国帅!
下联对句:元代豪杰谁知晓:长善善长基伯温,终得明主;元璋璋元放国珍,定做明王!
应对说明:上联实际为一幅融人名、偕音、字形、隐字为一体的上悬式超高难度对联,就字形来看与当年刘伯温应对朱元璋的“天寒地冻水无一点不成冰(古时冰字为一点)”类似,但隐字联却是历代对联名家出句中最难对之作。莫说隐字联,就联转声偕字联都经常出现找不到合适对句的绝对,如;当年苏东坡应对的“画上荷花和尚画”苏东坡的对句为“书邻汉疏翰林书”,此句中以书对画确实对的好,可是和尚为一出家人,以翰林应对显然有以槛内之事对槛外出家人的不妥贴之处,因为槛外之人且为女性者非尼姑莫属,明显,“书邻汉疏翰林书”与尼姑无关,故不是合适下联,一代文豪苏东坡都无法对句更何况我们,所以,“画上荷花和尚画”至今仍是一幅绝对。再说字形联,水无一点不成冰,无疑下联只能以点应对。
笔者有幸应对:“中华英物我怀念:元培培元迅树人,可谓国师;中山山中成独秀,堪称国帅!”这跟笔者多年来对中国文学的发展过程有些了解有关,如:笔者撰写的“桃花吟”
桃花山下桃花影,桃花村中桃花人;
千夜桃树不为老,又见桃花相映红。
花谢异乡随风舞,花落人前脚下轻;
花开四季春芳剪,流水无情花自怜!
桃花丛中桃花影,桃花树下桃花人;
手捻桃花心已碎,已是桃花伤别离。
花锄绣帘人笑痴,花囊珠泪知为谁?
花飞絮落本无意,始闻花嘤花魂语。
“桃花吟”是笔者最珍惜的一篇作品,笔者是以一个在桃花山下旁观者的方式,将桃花村中看桃花的人逐渐进入桃花丛中与随风飞舞的桃花相惜而泣情景进行了一翻较为细致的描写。该篇将诗经的排比、唐诗的流畅、宋词的感慨、元曲的回旋多种表现手法融为一体。
诗经排比表现在“桃花山下桃花影,桃花村中桃花人;桃花丛中桃花影,桃花树下桃花人;”
该句的基础来源于笔者的“捣衣难,捣衣难;江上捣衣空自闲,衣旧人新兮,始恨做衣人。捣衣难,捣衣难;黄叶空落始觉寒,衣不见千年色,人无百岁青,多不过千日死,新衣换旧人。”
唐诗的流畅表现在“千夜桃树不为老,又见桃花相映红。手捻桃花心已碎,已是桃花伤别离。”
该句的基础来源于笔者的“昨夜入洞府,窗外千年色。煜明理青丝,不识童子归。”
宋词的感慨表现在“流水无情花自怜!”。
该句的基础来源于笔者的“杭州好,春雨知时到;断桥化涓河,独山抽新翠;烟雨若孤鹜,能不忆西湖?忆西湖,最忆枝上露;故柳赶新春,几翻烟雨中;推舟欲前行,莫忘水精灵;涉足无履迹,新翠拂人衣;莫饮醉人酒,趁时看杭州!”
元曲的回旋表现在“花谢异乡随风舞,花落人前脚下轻;花开四季春芳剪,花锄绣帘人笑痴,花囊珠泪知为谁?花飞絮落本无意”。
该句的基础来源于笔者的“昨儿个还说什么今生今世,夏雪冬雷,今儿个已是一去不回,春雨夏絮几时见过落地又拾起?想当初晓园看柳,到如今风寒如秋,天寒的水凉,痴心的袖冷,吞钩的鱼痴,扑火的萤憨。真是人无朝朝好,月无夜夜明,月圆月正月色香,月半渐去月也伤,可怜人不随月去,堪堪几时又沾衣。”
笔者之所以要把“桃花吟”的表现手法在此一一详细说明,主要是因为“中华英物我怀念:元培培元迅树人,可谓国师;中山山中成独秀,堪称国帅!”实在太难应对,因为该上联不仅有前述中所提的人名、偕音、字形、隐字作为高难之处,同时还又将同样一个国字嵌入两种不同的意义,前者表现为国学之意,后者表现为国家之意,前者为一形意,后者为一名意。故,笔者下联对句:“世代豪杰谁知晓:长善善长基伯温,终得明主;元璋璋元放国珍,定做明王!”
对句说明:
1、因上联出句中“师”、“成”、都为横起笔,属“左”、“右”二字的第一笔,而结尾的“帅”又正是突出了横的减笔,根据应对规则,可以对齐的下联第一笔应当超过上联的横,所以笔者只能以“主”、“放”二字相对,因“主”、“放”二字的第一笔点为“首”、“席”二字的起笔,明显“首、席”中的点要超过“左、右”二字的横。这是此联中最难对齐的隐字精华。
2、李善长,字百室,系朱元璋身边最早的一位谋士,后成为了明朝的一位臣相。
3、刘基,字伯温,是由李善长亲自为朱元璋请来的一位明朝军师。
4、放国珍其表意为存放有国家栋梁之材的意思,其偕音为方国珍人名之意,方国珍与刘福通、陈有定、张士诚、陈友谅为元朝末年并列的五大派别,其中福建、浙江一带以方国珍最为强大,在江南只有方国珍与应天府的朱元璋才可以较衡。
5、下联中的刘基o刘伯温和上联中的鲁迅o周树人同为浙江人氏。
6、明主中的“明”有光明之意,明王中的“明”为明朝之意。前者为一形意,后者为一名意。在此下联中的“明主、明王”与上联中的“国师、国帅”有珠联璧合的应对效果,且同属于上悬句中的字形联。
最后我要说的是能撰写出“中华英物我怀念:元培培元迅树人,可谓国师;中山山中成独秀,堪称国帅!”这样超高难度的对联实在非常罕见,也确属学问与文学修养极高之人,就算称之为当代联仙也是理所当然之事。
路过已阅。
金币:23623
首先尊敬您的‘执着’。认认真真地看了, 我同意‘打麦黄昏’‘驳而不立’的看法。
首先我代表楼主向sjfzxj210和张晓春导演问好!
我觉得李老师最近恐怕是不会知道你们的回帖的。因为他这几天看东西眼前有水波纹(原来眼睛就是高度近视),身体本来正在康复中((前几年大病了一场,一病就是好几年,去年才开始有所好转),所以家人不想让他劳累,想让他休息一段时间,所以现在是不会告他说网上的情况的。
回复18楼:张导您好!您是在没看到李老师的《古文化大揭秘》内容之前才同意‘打麦黄昏’‘驳而不立’的看法的。(当然打麦黄昏是在看了公开信以后,《古文化大揭秘》之前说的)。
李老师本来是想开一个古文化大揭秘发布会,以便引起有关专家、学者的百家争鸣,如果他的那些研究发现(特别是汉字研究)是正确的,那应该尽早“要让学子学真知”了,可由于我国的国情,他最后选择了在网上发布。
您要是有兴趣的话可在百度或搜搜(搜的网页不一样)里输入《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部教育部各大学的公开信》看联都里的;(不过要登录才能看全)。或输入《向党节献厚礼为民族争荣光》看新浪杂谈里的;或在《古文化大揭秘》看天涯杂谈里的。相信您看了以后会有新的看法的!
回复18楼:张导您好!您是在没看到李老师的《古文化大揭秘》内容之前才同意‘打麦黄昏’‘驳而不立’的看法的。(当然打麦黄昏是在看了公开信以后,古文化大揭秘之前说的。相信您看了古文化大揭秘之后会有新的看法的!
李老师之所以最后在网上发布古文化大揭秘,是希望引起有关专家、学者的百家争鸣,如果他的研究发现(特别是汉字研究)是正确的,那应该尽早要让学子学真知了。
金币:4136
回复 9楼&&的帖子
“我深知自己的渺小与权威们的伟大。更知道中国处于一个外表华丽,内心最肮脏的时期,所以我必须谨慎行事。说实话,我正处于两难之际。但我正努力寻找机会和场合。”——当今那些所谓权威们不仅谈不上伟大,甚至渺小都谈不上,只有可笑、可鄙。
金币:4395
楼主精神可嘉,可惜太浮浅。
看不懂《说文》,更不知《易》《老》。
金币:23623
回复18楼:张导您好!您是在没看到李老师的《古文化大揭秘》内容之前才同意‘打麦黄昏’‘驳而不立’的看法的。(当然打麦黄昏是在看了公开信以后,古文化大揭秘之前说的。相信您看了古文化大揭秘之后会有新的看法的!
谢谢举杯邀明月。李先生的文章《古文化大揭秘》我看了,虽然文章短小,但先生的‘汉字是太极图的子孙’的‘发现’很值得思考。谢谢!
回复23楼无为路苍茫
首先我代表楼主向您问好!
您说:“——当今那些所谓权威们不仅谈不上伟大,甚至渺小都谈不上,只有可笑、可鄙。”
回复24楼天山石
首先我代表楼主欢迎您来访!您说:“楼主精神可嘉,可惜太浮浅。”请具体指明李老师“浮浅”在何处?
您还说“看不懂《说文》,更不知《易》《老》。”这些又从何说起?请具体说明!不要笼统地给人戴帽子,这样笼统地评论人,别人怎么服气!
回复26楼张晓春导演
张导:是的!不止李老师发现的“汉字是太极图的子孙”值得思考;那太极图是多元复合图(从古至今人们只是认为太极图天地自然图,儿李老师对此有二十二项研究发现);中国龙揭秘;埃及金字塔等造型之揭秘老子之“道”为何又称之为“无”、“玄”之揭秘等等,都值得人们思考!
更正:“……太极图天地自然图。……”应为“太极图是天地自然图”
“……儿李老师对此有二十二项研究发现”应为“而李老师对此有二十二项研究发现”
还有“埃及金字塔等造型之揭秘老子之“道”为何又称之为“无”、“玄”之揭秘等等,都值得人们思考!”
应为“埃及金字塔等造型之揭秘;老子之“道”为何又称之为“无”、“玄”之揭秘等等,都值得人们思考!
金币:4136
支持继续哦,呵呵
仅此路过,撇目一视。尔洋洋洒洒,尽显愚明,文字为文,既以交流实用为目的,中华千古文脉并非密不可宣,而是扬弃
延承。许多文字以单意而立,以多意而存,以别意世传,皆为环境所右,今人可研追,但不可沽名,尔可睹现世几年间新词
新意倍出不穷,如,大款、大腕、钢丝(郭德刚)、富二代等。字词皆为社会服务,离开语境,字将不存。尔花甲之年,能
悉文字之趣,可赞。但观尔所诉,多有偏激,中华学者之品贵在自谦,尔却语狂目盲,尔驳榷圣贤,却又无论可立,尔欲揭
秘前古,却又无凿言之据,尔多诉自身卑微,又鄙学者世俗,尔言当今社会肮脏,又欲借台妄言,尔心性所及,岂为文人学
者所为?当今环境,学术自由,尔有何想何思,皆可撰文付梓,何来尊卑之怨?学术研讨是正统文脉的思想交流,怎岂能为
尔揭秘的戏言所导?天下独醒,唯尔所惑,惑不可昧,昧不可妄,妄不可怨。平心静气,安了余生,足矣。
金币:4136
我写的一段关于汉字的思考:
文字既是文化的载体,文字本身也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字更是文化的产物,文字以及由文字表达的语言里面必然蕴含着文化的基因,并通过文字和语言的传播而流传。
中西方文字最大的对比特征就是,中国的汉字是象形文字,西方的文字是字母文字。其实更加准确的来说,应该说中国的汉字是思维文字,西方的文字是表达语言的声音部分的记号文字,因为中国的汉字与语言背后的思维相关联,而字母文字直接的关联物是语言所发出的声音。很多理论认为象形文字是文字的初级阶段,字母文字是文字的高级阶段,站在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来看似乎是成立的,因为比如英语要新造一个单词太容易了,几乎可以无限的造下去,汉字却不容易造一个新字,也很少造新字;另外字母文字似乎学习很容易,因为它只有简单的几十个字母,不像汉字那么复杂;还有字母文字本身就是对语言的拼音化书写表达,与语言的声音直接相关,对于仅仅用于语言交流不太关注语言背后的复杂思维的普通人,这是个不错的选择。字母文字真的是比汉字更加高级的文字吗?下面将探讨中国汉字想对字母文字的科学性。
作为象形文字的汉字的特征在于每个字的内涵丰富,而且其内涵随着人类社会活动的变化可以动态的丰富,而且可以随着不同的使用者的思维和情感的不同可以赋予它不同的内涵,其内涵具有文学化的可塑性。有人说每一个汉字就像是一首诗,大约就是指它的内涵的丰富性和可塑性。几个汉字组成的词组其表达能力更是气象万千了,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场合和语境中又可以做到千差万别。
汉字和汉语的这个特征赋予它三个优势:第一,表达生动;第二,因生动而精准;第三,表达能力强(指其内涵丰富)。
数千汉字就能表达已知的任何事物,就是再过一万年,这数千汉字依然会够用,因为数千汉字的内涵会随着新生事物的出现被赋予新的内涵,这就像人体内的运化过程一样,新吸收的东西会被运化到每个细胞。实际上这也告诉我们,其实汉字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在不断地被重新学习和运用的,表面看来一个小学生就学会了所有必须的汉字,实际上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一直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着。学习和生活融为一体不可割裂;中国人的思维和语言文字不可割裂;文字与文字组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割裂。
汉字的内涵特征以及内涵的可塑化根源于中国人思维的动态性,也就是前面提到的中国人的运动变化的观念,我们或者可以用“运化”来表达这种思维的动态习惯,运化既体现了中国人的思维取向和思维特征,更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一种智慧。汉字的内涵的丰富性相对于字母文字仅仅用于表音的功能专一性是其优胜的地方,也是它的科学性的基础。
西方文化执着于差异的绝对性,所以出现新的事物必须要用新的单词来表示,其单词的数量会无限的增长下去,直到26个字母不够用,带来的一个问题是,单词可以是无限的,人的生命和记忆力却是有限的,这是字母文字的弊端,也意味着,随着社会的发展,字母文字有被最终淘汰的风险,除非社会不发展了。
同时对差异的绝对性的执着是西方科学和逻辑学得以建立的文化原因。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文化,而文字是文化最重要的表达和传播的方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却不一定有自己的文字,可以说文字是文化中的文化,文字的出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不是说文字的出现比语言的出现意义更加重要,只是对于文化的记录作用来说文字显得更加有意义,因为话语是即生即灭的,而文字却可以留存下来。人们日常经常侠义的称呼识字有知识的人为有文化的人。一种文化的思维模式、逻辑习惯、情感表达方式、心理模式等等作为文化的基因信息无不蕴含在文字和语言之中。实际上反过来说人的语言就是人的思维模式、逻辑习惯、情感表达方式、心理模式等的一种表达方式,而文字就是人的语言的符号化。西方人选择了26个字母(这里以英语为代表),中国人选择了汉字(总量8-9万个,常用3500个)。
从数学上来讲26个字母组成单词的能力是无穷的,因此字母文字在数学上来讲不愧是一种科学的创造。也正是因为英语选择了无内涵的26个字母,而导致它有内涵的单词随着社会发展会要无穷无尽化,这与人的能力是有限的相背。同样3500个汉字组成词组也是无穷的。不同之处是当出现新生事物时,英语是组成一个新的单词,而汉语是产生一个新的词组,英语单词仅仅是一个符号组合,或者说就是一个记号而已,它需要硬记;而汉语词组是一种思维活动的表示,只要理解了就记住了。一个新的英语单词需要人告诉你意思;一个新的汉语词组,其本身就是通过思维活动对新的事物的精准的表达,只要你认识组成词组的字就能理解,不需要新的学习。所以在中国不同的学科的人更容易理解和学习对方的知识和概念,所以中国也更容易出现懂多学科的人才。这是中文的优势。在中国很多科学名词,大多数的小学文化的人也能理解。使用字母文字的国家的人们需要终生的学习文字,而中国人学完小学就可以不用学习文字了(除非你做文学专业),其实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只要你在思维你其实就是在学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字母文字也可以称为记号文字,而汉字应该称为思维文字。用文字中体现的思维习惯的不同来表述的话,字母文字可以称为逻辑思维文字,汉字算是形象思维文字。
字母文字虽然是一种容易学习的文字,却不是一种容易使用的文字(需要不断学习);而汉字最初需要几年的时间来学习,却终生受用,因为容易运用。这是汉字的科学性之一。汉字的另外一个科学性(科学已经被成为人们心目中正确的代名词,我们将讨论到科学是否是人类探索自然之路的唯一性)在于它的数量级刚好是一个普通人容易记到的数量级(),一个人容易记住的人和事件都是这个数量级的。英语单词需要记住是数万的数量级,还有无法全部记住的总量达数十万并且在不断增加的单词。第三,汉字在使用过程中的与思维活动的高度关联,有助于对思维活动的表述能力和精确度,这有助于把复杂的事物简单化、通俗化,因此才有顶尖的科学名词被普通人读懂的可能,也助于不同学科之间互相理解。
归根到底的原因是:汉字是对语言背后的思维活动的符号化,而字母文字是对语言的声音的符号化。显然对语言的声音的符号化是一个更容易实现的工作,西方人选择了容易实现的拼音化的字母文字,是不是西方人就是找到了一条捷径了呢?我认为西方人选择的字母文字仅仅具有语言的声音的直接关联关系,也许解决了人与人的文字交流的第一步的问题,却因为没能与语言背后所要表达的内容(思维活动)的直接关联,因此这种交流会仅仅停留在语言的阶段,语言背后的内容的交流相对来说会成为一个问题,它不能直白的表达出思维活动,西方科学不同专业之间的知识鸿沟大约就因为这个原因。汉字虽然没有能与语言的声音直接关联,却能与语言所要表达的内容(思维活动)直接关联,等于跳过了语言的声音这个中间符号(声音本身也不过是语言的一个符号而已,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声音符号),直达语言所要表达的内容,也许在语言的声音的交流上会有些许的不足,却实现了无阻的内容的交流,实现了语言本身所要达到的目的。因此我们不得不佩服祖先们的科学的选择。
中国人努力做的是:思维不与宇宙自然割裂;语言文字不与思维割裂,这样使得我们的文字能更善于还原出一个真实的宇宙自然。所以,我们的道德经5000字能说透万事万物的道理,却历经千年无人能找出他的漏洞;孙子兵法6000字也是历经千年胜过几十万字甚至千百部兵书,比几百万字的兵法巨著还能更全面准确的描述战争,吃透战争。整体而不割裂是中国人思维观念的又一大特征。
人呢?都闪了?
回复 34楼&&的帖子
34楼仁者无敌57:首先我代表楼主欢迎您来访!您的这个网名很好,我觉得一个人的网名实际上也反映了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精神追求和品位等。
李老师由于去年前半年用眼过度(本来就是大病初愈的身体和高度近视的眼睛),从后半年开始视力直线下降,右眼几近失明,现在病情虽然有所控制,但视力还没恢复,眼前的黑影依然存在,家人从他视力下降的那天起就再也不让他看书写字了,让他调理好身体了再说,网上的情况根本不会跟他讲的(他发在网上的所有帖子都是找人代发的,他重来没上过网)。可惜我是不懂汉字研究这些的,所有不能跟您交流,等李老师完全康复了再跟您交流吧。
回复 32楼&&的帖子
32楼一声不语:你如果真的是“仅此路过,撇目一视的话,那我建议你先仔细阅了李老师的《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部教育部各大学的公开信》(以下简称《公开信》)和《古文化大揭秘》里的所有帖子,看李老师是在什么环境下说的什么话后再发言,要不然给人的感觉是你在睁眼说瞎话呢!你是因为对李老师有成见或出于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才发如此之贴的吧!从你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你是一个卑鄙无耻之徒,不要以为你你满口之乎者也就显的你有文化了,做人最关键的是人品,何况还不知你的知识到底有几斤几两呢?“一声不语”你是是专门冲着李老师来的吧?要不为啥只发这一个帖子呢,你敢把你的真实姓名贴在这儿吗?让大家见识见识一下。
& &对于汉字的本质一直存在争议,大家是各执己见,谁也不知哪种说法是正确的,你“仅此路过,撇目一视”就把李老师的揭秘定性为戏言,我看真正说戏言的还不知是谁呢!你只有用有力的证据证明李老师的揭秘是戏言那才能让人信服,何况人家李老师还为能推翻他揭秘内容的人准备了奖金呢!
回复 32楼&&的帖子
接上再说了如果李老师的揭秘内容如果不正确的话,那王显春是最有能力跟李老师辩论的吧?(因为王显春著有《汉字的起源》),可事实却是至李老师 15:26开始在国学论坛说文解字里发《公开信》(公开信里古文化大揭秘的所有内容),与
17:59发《向党节献厚礼为民族争荣有光》,直到考古中国与 23:51在被从说文解字移至爱国学爱生活版块里的《公开信》里发最后一贴,直到被删帖,可王显春却从始至终只发了
& & & & & & 19#
22:33 | 只看该作者
《公开信》(简称)之后的再说明
&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汉字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石经文、小篆、隶书、楷书等。有的人对汉字的概念不清楚。所以当人们一提起汉字的时候,就把目光死盯在现在通用的楷书上。 ...
藏经洞 发表于
拜读了先生的大作,没有看到学术语言。
王显春倡导规范引用,有序争鸣。
回复还在路上
回复何时让出来呢?
金币:4136
回复 40楼&&的帖子
改日试试看。
回复 41楼&&的帖子
回复 38楼&&的帖子
接上&wllxc23#
23:24 | 只看该作者
十八楼的话最后一句我赞成。
记得半年前,有位老先生上网,对我揭露“夏商周”提出争论,中肯,词序井然,语序绵绵有力,句句是学术语言。在争论中,笔者获益匪浅。
后来,这位先生再上网,结果被个快嘴的网友不问青红皂白顶回去了。其实,顶者和被顶者都想说一个问题,观点是接近的。从此,再也没有看到该先生上网。
研究学问,要使用学术语言,要讲究词序、语序,不能杂糅官话、絮叨。&
这样两贴就再也一声不语地删帖了!论坛公告是&&14:33发出《删帖公告》,公告一出,王显春10月8日就迫不及待的把《向党节献厚礼为民族争荣光》一贴删除,《公开信被移至爱国学爱生活版块,然后被删除。
我直到现在都没弄明白李老师的帖子是符合删帖公告的那一条。
现在想来,要不是管理员 无知小儿 于
23:16 反删除,恐怕等不到代李老师发帖的人把李老师的十二项古文化揭秘内容;5篇《让您开心品文化》;十二篇《说文解字谈汉字之象》;《致网友书》《中国人,你识几个汉字》;以及简谈《易经》与《道德经》的共同本质等等内容发在国学论坛说文解字的《公开信》里,就会让王显春版主给删除了呢!看来还是管理员无知小儿有“先见之明”啊!
& &李老师是在今年正月里才知道删他帖子的说文解字版主就是《汉字的起源》的作者,这也是我告他的,刚开始李老师还有点不大相信呢,直到我说我看了白鹿山人对王显春(国学论坛斑竹wllxc)《汉字的起源》的彻底批判等等帖子并且给他念了几段时,才有点半信半疑,
李老师说他本来对王显春的印象还是不错的,他说他的有些思想还是受到了《汉字的起源》的启发,可……
& &32楼“一声不语”如果你是王显春的话(因为我看到你在帖子里提到“中华文脉”),就啥也不说了,如果你不是王显春的话,就买一本王著的《汉字的起源》看看,这本书不贵,只要七块多,我也是去年12月份无意间发现了《汉字的起源》的作者王显春就是说文解字的版主时,为了弄明白他为啥要删李老师的帖子才买了一本。
& &32楼一声不语:知道现在的中国学术界之所以成了如此之现状吗?就是因为有你如此之败类!中国之所以截自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诺贝尔奖得主也是因此啊!
&&32楼 一声不语:你的“平心静气,安了余生”把你的内心世界暴露无疑。难道人家李老师的人生规划用你安排!真是枉费心机。既然人家李老师提出了问题,真正有责任心的学者、专家们是应该去证实李老师的揭秘是否是正确,而不是像你一样做一些让所有有正义感和良知的人们所唾骂的行为。你的所作所为也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不为国家、民族、子孙后代着想的让世人唾骂的卑鄙小人的行径!
& &我相信: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回复 41楼&&的帖子
好的!谢谢!
回复 41楼&&的帖子
又试了几次,还是留言在路上。
回复 38楼&&的帖子
接上&wllxc23#
23:24十八楼的话最后一句我赞成。
记得半年前,有位老先生上网,对我揭露“夏商周”提出争论,中肯,词序井然,语序绵绵有力,句句是学术语言。在争论中,笔者获益匪浅。
哦!终于出来了!
46楼是多次试发的结果,43楼出来了,46楼就不应再放出来呀!
在凤凰论坛发帖可真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人们相信阉人能带来吉祥,重大喜事往往会邀请阉人们表演歌舞助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左大玢与毛泽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