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版语文教学手段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

【上一篇】
【下一篇】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一册名师辅导相关介绍
汉语拼音是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汉语拼音学得如何,对于学生以后学习语文知识有着直接的影响。一年级孩子处于学习启蒙阶段,经过学前教育,口语表达能力与交往协作能力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培养和发展。 第一、遵循客观规律,科学选择策略。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特点以及个性心理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这就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必须认真分析一年级新生的心理活动特点及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 初入一年级的学生在知觉、记忆方面还带有很大的直观性、形象性,抽象性思维还较弱,容易被新颖的刺激物所吸引。因此要让孩子们愉快的掌握那些枯燥乏味的拼音字母,就必须采用,在教学中,运用学习的教育教学方法,采用游戏、儿歌、活动等儿童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游戏可以把索然无味的汉语拼音教学变成一件学生非常喜爱的事,这也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快乐地学,正如大教育家洛克说的,&教育儿童多媒体等资源,运用这些直观的图象来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样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一年级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学段,为了让他们学好汉语拼音,更激发学习积极性,所以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自觉学习有关教育教学论文,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并以此新观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为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打下基础。还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如参加了市里组织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学校组织的中央电教馆教学资源培训等,每次都积极主动参与培训中,达到了培训效果。 第三、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 一年级新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需借外部刺激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因此在教学中,运用学习的教育教学方法,采用游戏、儿歌、活动等儿童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游戏可以把索然无味的汉语拼音教学变成一件学生非常喜爱的事,这也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快乐地学,正如大教育家洛克说的,&教育儿童的主要技能是把儿童应做的事,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儿歌由于其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特点而受到学生的喜爱,在教学中,紧抓这一特点,把大量的儿歌引入到课堂中,使其成为提高汉语拼音教学效果的一条有效途径。在教学中,还充分运用图片、多媒体等资源,运用这些直观的图象来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样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巩固学习成果。 在提高课堂四十分钟教学效果的同时,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以配合、巩固课堂教学的效果,鼓励学生用拼音学写简短的句子和日记,尽管学生还写不好,有许多写错的音节,只能写一名或几名话,但通过写记练习,使学生们充分认识拼音的重要性,并学以致用,巩固了学习效果。 第五、校内外相结合,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实际教学中,争取家长的大力支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合作,与家长关系和谐,并以此互相合作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 版权所有:星火视频教程网 | 京ICP备号 | Email:教出低年段阅读课的语文味——苏教版二(下)《会走路的树》第一课时教学评析--《全国优秀作文选(写作与阅读教学研究)》2014年04期
教出低年段阅读课的语文味——苏教版二(下)《会走路的树》第一课时教学评析
【摘要】:正《会走路的树》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下)中的一篇童话故事。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情节形象生动,很受低年级小朋友的喜爱。全文共有9个自然段,按时间顺序,分为两大板块,教学可分两课时进行。对于低年级段阅读教学而言,如何彰显语文特性,教出语文味,这是大家需要深思的问题。语文味,即语文课堂应凸显语文个性,教师要带领学生识字写字、读书背书、口语交际、习作表达等。为了能使低段阅读教学彰显语文味,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以及小学低年级段的教学目标,结合低年级小朋友的身心特点,本篇课文第一课时教者在认真细致地研读文本之后,设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623.2【正文快照】:
《会走路的树》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下)中的一篇童话故事。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情节形象生动,很受低年级小朋友的喜爱。全文共有9个自然段,按时间顺序,分为两大板块,教学可分两课时进行。对于低年级段阅读教学而言,如何彰显语文特性,教出语文味,这是大家需要深思的问题。语文味,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郑胥;;[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周慧珍;;[J];江西教育;2009年15期
温晓华;;[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12期
陆华山;;[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裘顺军;;[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7年06期
高颂民;;[J];中学语文;2008年06期
解宇;;[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年08期
沈佩;;[J];考试周刊;2011年15期
周玉玲;;[J];中国-东盟博览;2011年04期
张安杰;;[J];考试周刊;2011年4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殷强;;[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尚莹;[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杜雪梅;[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周玲春;[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苏教版教材第一学段应用题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 - 各科论文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体育品德课题论文 - 多彩教育网
游客,您好&
欢迎光临本站,工作之余,你还可以:
- 浏览论文
《苏教版教材第一学段应用题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
发布日期:&14:09:22&&&作者:于晓霞&&&出处:城阳区教育教研室
浏览:2335 人次
《苏教版教材第一学段应用题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研究背景:
2001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数学课程改革,把我国小学数学历来以“应用题”作为一个独立领域的传统格局打破了。《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不单设应用题教学章节,应用题教学与计算结合教学,渗透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大领域的学习中。并把它作为各领域解决其响应眼的实际问题的有机部分而呈现。显然新教材并不是否定了应用题教学。新教材虽不单设章节教学应用题,但却分散到例题和练习题中;不分类型出现应用题,不同类型的应用题会同时出现;一步与两步的应用题安排在同一章节,混在一起出现;老教材中有图画应用题、表格应用题、半图半文应用题、多是文字应用题;新教材中多以图画形式出现,条件和问题在画面中,不同序的应用题特别多。根据应用题教学在新教材中的编排特点,我们的教学要做相应调整,不能沿用过去用按类型、套算法的方法教。怎么教呢?以前教师感觉应用题教学难,现在教师心里更不明确,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不知如何面对不分类型的应用题教学。根据调查与研究,我们发现部分老师不适应新教材应用题教学的编排特点,教学中削弱了应用题教学,着重于计算教学;教师缺乏引导学生构建数学模型的策略与方法;教学从“生活情境”直接进入“生活应用”,出现了为应用而应用的局面,结果考试遇到解决应用题时,学生不知如何下手,如何思考,直接导致了学生严重的两极分化的现象出现,针对以上现象,我们确定了“苏教版教材第一学段应用题教学的研究” 实验课题,结合苏教版第一学段教材的编排特点进行了实验研究。
2、研究意义
(1)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应用题在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方面的作用。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小学生实际上完成了两个转化,从纷乱的实际问题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抽象成数学问题,这是第一个转化,抽象为数学问题后,可以简化和压缩思维过程,使思路简捷,提高学习质量;然后分析其间的数量关系,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师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中应该着力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掌握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抽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有助于使教师明确新课程下应用题教学的方法和目标。
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要改变的是传统应用题的内容和呈现方式,特别是创新传统应用题教学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不是教师展示预设的思路和算法,学生机械地模仿和记忆,而是充分利用一切教学资源,师生共同参与、平等对话、动态生成、反思体验的过程。新课程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看作是学生进一步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的重要渠道,看作是他们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能力的重要载体。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目标主要有:培养学生从身边的客观环境中提取数学结构的能力;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体验数量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思路和基本策略,体会策略的多样性;使学生在解决日常生活或其他学科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3)有利于教师切合实际地,根据苏教版教材在解决实际问题编排的特点组织教学。苏版教材在解决问题的编排上,安排了许多现实的、有意义的实际问题:题材开放,经常以图画、对话、表格等形式呈现实际问题的生活原型;归还学生收集、表述、加工信息的机会;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问题或提出问题;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对应用题的编排有序,有机的把应用题分散到例题、苏教版教材练习题中,目的性很强。根据这一特点,我们深入研究了苏教版教材,初步形成了应用题的训练系列。使教师们明确思路,根据教材掌握进度,知道明白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该如何去做。
3、研究方法:
通过教学观摩、问卷测试、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专家论证等对过程性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研究。
二、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1、新课程背景下,应用题教学的思路是什么?
(1)应用题教学的模式研究
(2)应用题教学的目标研究
2、苏教版教材在解决问题方面的编排特点是什么?如何根据苏教版教材特点编排特点组织教学?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工作:
1、建立组织,确保落实。
形成了从教师到学校,从学校到街道教委办、从街道到区的***课题研究网络。条条有线、块块有面,保证了课题研究工作贯彻落实到人,使每个教师都置于网络的管理中。形成了例会制度,定期交流课题研究情况,对研究过程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调控。分管校长和课题主持人负责课题研究的宏观指导,经常了解课题研究的重大问题,协调好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种种矛盾。
2、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的成员认真实验,潜心研究,自觉反思,主动交流。为了更好地开展研究,他们自觉地学习,学习有关的理论,学习先进的经验和方法,课题组成员以个人自学、课题组成员互学、教研活动集中学习等形式,学习了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并且搜集了网络上的大量资料和信息,来充实自己的理论基础,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
3、开展教研活动,促进课题深入
开展经常性教研活动。在教研活动中根据课题确定主题,进行研讨活动。主要工作有:
(1)开题会
日,在上马小学召开开题会,会议主要内容有观摩课,教研员对全体参与本课题研究人员进行培训,下发培训材料,课题组就本课题进行论证。(2)专题研究会
每学期根据计划组织专题研究会
(3)专家引领:
日,在流亭小学召开全区研讨活动。会上展示了两节观摩课,专家黄昆老师作了“对第一学段应用题教学的认识”的讲座。
(4)每学期进行一次应用题专项抽测,
6、每学期进行一次关于本课题研究进展情况交流,写出研究总结,建立健全档案。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1、 明确传统应用题教学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确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目标
传统应用题教学存在很多问题。从应用题本身来看,题材封闭,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人为编造的痕迹过重。从应用题的教学过程看,教师不注意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来分析数量关系,形成解题思路的过程机械刻板,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练习过程看,教材按类型编排习题,要求学生进行大量机械的、模式化的练习,在练习中熟练地掌握某一类型应用题的解题方法。这些确实是传统应用题的弊端,是应该加以改进的。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传统应用题教学中有许多值得借鉴的优势。如重视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形成解题思路,循序渐进地教学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画线段图的方法,摘录条件和问题的方法等。这些优势其实也是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的关键,即教师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中应该着力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掌握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因此,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要改变的是传统应用题的内容和呈现方式,特别是创新传统应用题教学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不是教师展示预设的思路
共有2条论文 页次:1/2
】?【】?【】?【】
&&&系统暂时关闭评论功能!
子栏目导航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ICP备案号:
我们的网址:服务团队: 朝阳 faw yybb
客服短信:
网站客服1:
网站客服2:
网站客服3:学科教学计划_09学年小学低段语文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小学名师教学网提供人教版、冀教版、苏教版等教学资源
小学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体育、美术教案、期中期末试卷、课件、背景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09学年小学低段语文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本文所属专题栏目是【】
本文09学年小学低段语文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由小学名师教学网收集整理,感谢原作者。更新时间: 23:05:18
容: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进行本学科业务学习、课题研究、听评课、教学反思、优秀教师的录像课等。&(2)组织教师结合教学实践,撰写教学反思、教学笔记,进行业务交流(教师的学习笔记、论文等)&&每学期教师听课不少于15节。教师反思文章每月1篇。我们要通过校园网、博客、维客等载体推广、宣传探究成果。&(3)做好与实验小学结对活动,分学科进行两次教学专题研讨活动。&(4)加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以点带面促良好教风的形成。 &&& 加强骨干教师培养、管理、使用制度制定与落实,切实发挥其辐射作用,真正起到学校教学中坚力量的带头作用,并做好与新教师的结对帮带活动,使新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工作。(5)积极参加县规范教研组评比活动,并有所收获。(二) 以&教师发展&为重,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把师德教育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认真抓好教师的政治学习和师德建设活动。坚持两周一次师德学习制度,开展以&仁爱、严谨、勤勉、求新&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严禁有体罚、侮辱学生,酗酒、赌博,有偿家教和推销资料等有损师德的行为,提倡爱教育,爱学生,爱自己,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加大对违反师德现象的查处力度,严格执行教代会通过的规章制度,对师德师风问题突出的教职工,年终评优实行一票否决。2推进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机制,引导教师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要结合县教坛新秀评选活动,重视教学骨干、名师的培养。着力构建三大平台,强势推进校本研修。学习平台:确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意识,抓好每两周一次的业务学习,提倡工作之余的自主学习,及时在校园网上发布推荐文章、学习体会。实践平台:要通过以提高常规课质量为重点来提高教师新课程实践水平。要实施&备课&议课&上课&评课&总结&再上课&再提炼&的操作流程,着力打磨每一节课,每一单元课,提高实践课的效能。35周岁以下教师的每学年进行一次会教制度,试行教学开放日和推行随堂听课制度。反思交流平台:要大力倡导反思性教学,如&教学叙事&&教学案例&&教学日志&&教学反思&等形式的研究活动,从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寻找问题,继而转化为课题来研究。教师能主动参与学校研修网的建设,经常在校园主页相关栏目上发布自己的教学反思,并开展相互研讨。结合课改,进行专题研讨,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1)听课:期初进行全校任课教师普听课,促教师、学生及早进入新学期教学状态,并进行教学。& (2)推门课:加强学校听推门课的力度,了解掌握教师、学生的教学、学习常态,进行有效的监督、监控,检查与指导,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学习效果。&& (3)研究课:适时组织学科教学研究课,人人参与互动,研究、探索学科教学模式。&& (4)考核课:开展学校常规考核课。&& (5)复习课:认真上好期末复习课,探索对学生科学、有效的复习指导方法。&& (6)开放课:进行全校家长开放日教学研讨活动,教师人人参与。对外宣传学校办学水平、展示教师教学风采。(时间另定)&& (三)以&学校发展&为标,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1、加强教科研一体化,增进学校发展内涵。(1)完善教科组织。要建立网络化的科研组织:完善由教科室主任、课题组长、课题组成员组成的三级科研网络;建立&课题组长负责制&、&课题组例会制&,&&& (2)确定研究主题。营造一种实践与反思相结合的教学氛围,每学期每位教师有一个关注的主题。长期关注,不断地实践积累反思,形成成果。上一页&&[1]&[2]&[3]&&下一页
(3)加强过程管理。各课题组长(组员)要认真制订阶段工作计划,定期召开课题组例会,定期记录,在上级教科研部门领导和专家的指导下扎实开展研究工作。(4)突出主课题成果体现。本学期实施全语文教育研究,继续深化茶文化和留守儿童两大课题的研究,开展绿化行动和鸟巢文化建设,力争有更多的科研成果,以活动促教师的提高,学校的发展。工作安排表:九月份:1报名注册2完成各类3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会议4新调入教师听课周活动和开展常规听课活动5完成各类表格6完成学籍管理工作7完成并上交教研组建设标准与落实措施8完成小学任课教师调查表,完成校级教研组和区域教研组建设情况登记表十月份:1期初常规检查2 镇语文教研活动3优秀作业评比(一)4国庆休假1日至8日十一月份:1本校师徒教学活动2期中教学常规检查3期中教学质量检测4一、六年级教学质量调研5 准备教学论文案例撰写十二月份:1准备部分学科抽测2县教学论文、教学案例、教研案例撰写指导3县学生专项素质调研及学业评价指导4校读书读报知识竞赛5镇语文教研活动6优秀作业评比(二)7学科教学论坛8周佳课评选活动一、二月份:1语文阅读知识竞赛2复习研讨活动3期末常规检查4县期末学科教学质量评价抽测和年段教学质量测试&5上交教学论文和案例6 教学工作与反思上一页&&[1]&[2]&[3]&nbsp&&&[2]&
上一个文章:
下一个文章:
&&&&&&&&&&&&&&&&&&&&
小学名师教学网文章评论
教学范文导航
【】【】【】【】【】 | 【】 | 【】【】【】【】【】【】【】【】【】【】【】 | 【】【】【】
教学范文专题
&&(923)&&(620)&&(909)&&(920)&&(614)&&(820)&&(777)&&(530)&&(506)&&(1198)
&[]&[]&[]&[]&[]&[]&[]&[]&[]&[]
&[]&[]&[]&[]&[]&[]&[]&[]&[]&[]
&[]&[]&[]&[]&[]&[]&[]&[]&[]&[]
&[]&[]&[]&[]&[]&[]&[]&[]&[]&[]
&[]&[]&[]&[]&[]&[]&[]&[]&[]&[]
本站部份图文由网上收集,所有资源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侵犯您的权益,请即时通知,本站将立即删除!
小学名师教学网提供人教版、冀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教科版等各科教学资源。网站ICP备案:冀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语文教学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