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传奇电影下载中有什么法学知识吗?

求电影硅谷传奇(中字)下载_百度知道
求电影硅谷传奇(中字)下载
提问者采纳
我曾经下载过,你有没得快播嘛,在那里面就下载得起哈。有中文字幕的哦
提问者评价
好的 谢谢哈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硅谷传奇的相关知识
其他2条回答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专访网景创始人:乐观铸就的硅谷传奇
[摘要]安德森日前接受《纽约杂志》专访,谈及1994年的硅谷、当前科技公司存在的种族与性别多样性、科技发展的未来等等。
腾讯科技讯 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是个充满灵感的风险资本家,他曾发明首款主流互联网浏览器网景,并通过投资Twitter和赚取财富,成为硅谷中的“哲人王”。在科技界面临激烈争论的今天,安德森成为最大的啦啦队长,也是未来主义的坚定支持者。安德森日前接受《纽约杂志》专访,谈及1994年的硅谷、当前科技公司存在的种族与性别多样性、科技发展的未来等等。初来硅谷如“一潭死水”《纽约杂志》:我很喜欢这样的时刻:在你第一次见到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的时候,他曾问过你“网景是什么?”安德森:的确,他不知道。《纽约杂志》:在你开发出网景时,扎克伯格依然在上中学。在一个发展如此迅速,10年内即可创造出新的集体记忆的行业,你的感觉如何?安德森:我觉得它实在太棒了。举例来说,我认为现在有两种硅谷人。一种人曾经历2000年崩溃时的硅谷人,一种是人没有那段经历的人,他们之间的心理完全不同。那些2000年时留在硅谷的人,身上如同留下疤痕。《纽约杂志》:你1994年就来到硅谷,当时那里是什么样子?安德森:当时的硅谷就如同一潭死水。20世纪80年代,硅谷曾经历PC繁荣期,、以及等公司纷纷在西雅图成立。随后,美国经济在1988年和1989年陷入衰退,当时正处于日本快速崛起十年之后。硅谷曾有短暂的辉煌时刻,但日本几乎接管了美国的一切。那时美国经济急剧衰退,如果你拿起报纸,上面只有无尽的悲哀和痛苦。在美国,技术发展和经济增长都陷入停滞状态。所有美国孩子都成为“X一代”中的懈怠者,他们没有野心,不想做任何事。《纽约杂志》:你做了什么?安德森:当时我去上大学,并于1994年来到处于休眠状态的硅谷。高中时,我以为自己会去学日语,然后进入技术领域工作。我最大的感想是我错过了硅谷繁荣期。硅谷20世纪80年代最繁荣,而我来这里太迟了。但是当时,我可能是最乐观的人。我的意思是,我始终保持乐观,特别是对新的想法持乐观态度。在我提出某个新想法时,我通常不会去问“它会成功吗?”,而是去问“如果它成功会如何?”这种乐观心态帮我保持努力工作的态度,因为当时很容易就让人滑向其他方向。我记得成立时,我还曾想:“不去,不就是个跳蚤市场吗?人们的车库里堆积了那么多垃圾,谁想要那些破烂儿?”但是那些早期投资eBay的人称:“让我们忘记它是否会成功,可是如果它真的成功会如何?”如果成功,那么你会首次获得一个全球性的贸易平台,你会得到大量各种各样的产品,你会发现一个真正价值发现的所在。《纽约杂志》:但显然,你不相信eBay能成功。安德森:对。有人属于怀疑论者,而有人是天生的乐观主义者。而我至少可通过过去20年的工作经验向你证明:如果你以乐观心态下赌注,通常你会赌对。《纽约杂志》:另一方面,如果1999年有更多怀疑论者存在,人们可能保住他们的退休金。怀疑论者在科技行业也会发挥作用吗?安德森:我不知道那会带给你什么,让我们这么说吧:如果你认为过去100年间,有某段时间一切都是稳定而未加改变的,那可能是对的。可是那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怀疑论者总是错的一方。投资之手伸向多块蛋糕《纽约杂志》:今天的硅谷文化很像20世纪80年代的华尔街。安德森:那恰是它的优点和缺点。但是你从企业家那里至少可以听到一个更好的消息,他们在经济衰退期间成立公司更容易,因为更少泡沫,更容易雇到人,竞争者更少。而在经济繁荣时期,企业家们却很难成立公司,因为每个人都很激动很兴奋,有太多钱资助边缘公司。《纽约杂志》:在今天的科技界,有多家大科技公司,Facebook、()、以及苹果等。你认为今天的初创企业中,有哪些可成为它们那样的科技巨头?安德森:都有可能。《纽约杂志》:作为一名投资者,你的手伸向许多“蛋糕”。安德森:当然,你要将所有的爱公平地分给所有的孩子。《纽约杂志》:有一件事你似乎真的非常享受,至少在Twitter上,你喜欢挖掘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等人的悲观预测,比如称互联网即将成为下一个传真机。安德森:这正是科技行业所经历的。尽管感觉有些怪异,但实际上它是美国文化的核心。你读过法国历史学家亚力西斯·德·托克维尔(Alexis de Tocqueville)的著作吗?美国文化核心中有一个悖论:理论上,我们喜欢变革,可是当变革真正发生时,会受到强大阻力。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喜欢变革,但我们不喜欢特定情况下的变革。美国人都曾经历这样的场景,总会有人说一件事“很烂,不会成功,太蠢!”《纽约杂志》:媒体肯定比你更怀疑技术。安德森: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文化批评主义,尽管我对许多观点不支持,但我认为有些观点值得思考,比如技术正耗尽所有工作吗?《纽约杂志》:我注意到你不喜欢历史学家吉尔・莱波雷(Jill Lepore)在《纽约客》杂志上发表的“颠覆式创新”文章。安德森:里面缺少分析内容,更多的都是原始的尖叫。让我最疯狂的争论经常出现在3年前,当时革新几乎已死。对于泰勒·考恩(Tyler Cowan)的《大停滞》(The Great Stagnation)一书,芝加哥经济学家罗伯特·戈登(Robert Gordon)称:“书中内容几乎都是陈词滥调,怎么可能与工业革命相提并论?将不再有更多经济增长。”坦白地说,我宁愿批评技术对世界影响太大,也不愿意技术变得无关紧要。《纽约杂志》:从文化批判角度来看,我们似乎已经达到硅谷的巅峰时刻,特别是在美国HBO的电视剧中。安德森:我认为电视剧中的场景未必有可能发生。《纽约杂志》:但那是对你这样的人的嘲弄。安德森:令人感到惊奇,准确地说是讽刺,我们这里从未发生过那样的事情,我认为电视剧中的每个角色的现实人物。《纽约杂志》:对风投资本家的描述似乎不太好。安德森:那些人实际上是存在的,我认识一个。《纽约杂志》:是谁?安德森:我不能说,但我很了解他,我喜欢与他聊天。他与电视剧中描述的一个人物很像。驳斥硅谷多样性批判《纽约杂志》:对硅谷的批判很多都聚焦在多样性问题上。以Twitter为例,其90%的技术员工都是男性,而且超过50%都是白人。安德森:我认为这些讨论是完全有效的,但我不同意里面的部分观点。《纽约杂志》:你的观点是?安德森:我认为批判硅谷公司存在故意的、系统性的歧视是错误的,有两个理由支持我的观点。第一,这些公司就像联合国。所有的多样性研究都显示,工程部员工中70%是白人和亚裔。当你实际上在硅谷公司工作时,你会发现这里都是美国人,但也有俄罗斯人、西欧人,包括法国、德国以及英国人。也有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泰国人、印尼人以及越南人等。这些人来自不同的国家,也就有不同的文化。相信系统的歧视模式,你就必须相信我们正歧视根本没有受到歧视的特定人群,而种族与宗教的范畴通常都太广。由于巴基斯坦人,我们可能看到自己公司中穆斯林员工比例太高。第二,我们的公司都渴求天才加盟。这些公司就如同躺在沙滩上喘息的人,因为他们无法找到适合公司岗位的足够人才。《纽约杂志》:那么如何解释这些数字?安德森:有两个基本问题导致许多人相信歧视的存在,我认为首先需要解决这个问题:教育的不平等性。你可能属于中上层中产阶级,进入斯坦福等名校就读,享受到绝好的技术教育,你的教授非常看好你,然后你就来到了硅谷,你有适合的技术,为此你会像金子那样发光。当然,世界上的大多数人都无法接受这种教育,包括大部分非美国人以及美国人。《纽约杂志》:你相信硅谷精英的理想吗?安德森:当然,但我认为这个理想现在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教育技术发展,另一个是访问互联网。我认为这部分最有意思,如果你认识合适的人,如果你能访问网络,你可能会从事精英工作。风险资本家们如何制定投资决定?我们会从认识人开始。如果你不认识Facebook的招聘人员,你如何能获得一份工作?如果你不认识风险资本家,你如何能筹集到资金?我们认为访问可以扩大网络访问量,每个人都可能为其访问的网络做出贡献,那也就是我们正在努力进行的工作。《纽约杂志》:我们主要谈论种族多样性,但是性别多样性也……安德森:对,理由同样如此。《纽约杂志》:那么Facebook首席运营官雪莉·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根本无需写书?安德森:我认为桑德伯格的书很棒。《纽约杂志》:但你认为里面存在系统性偏见。安德森:我不会猜测桑德伯格在书中说了什么,我们总是一直在引用书中的话。无论何时有人坐在我们的对面,都可以“向前一步,坐在桌子旁”(Lean in,sit at the table)。《纽约杂志》:这句话已经成为“标语”,但我认为,那是因为人们承认女性更难进入科技界门槛所致。安德森:我是安德伯森的“粉丝”,她完全有能力为自己发出声明。但我认为其书中想要表述的意思是,人们掌控自己命运的程度远比想象的更高。桑德伯格的书中用了很大篇幅阐述:“你可以做很多事情充实自己,你可以过来坐在桌旁。”这是我对绝望的观点。没有足够的斯坦福大学毕业生,每年斯坦福大学毕业多少名理科生?500人还是600人?然后我们去伯克利,那里可能有2000多名毕业生。但这依然不够,你可以看到各方依然在努力,比如谷歌正在进行的大动作,在学校中鼓励编码等。《纽约杂志》:你可能提及在线教育运动。但对我来说,问题是:谁在在线教育中表现最好?大部分都是自学成才者,他们发现那些来自低收入家庭的人实际上收获最少。安德森:现在就作出判断还为时过早,因为我们依然处于这种技术开发的起步阶段。这就像批判DOS1.0一样,妄言其绝不会出现在Windows PC上。我们依然处于原始的试验阶段,我们不能使用过时的方法继续教育下一代。我们无法建立更多校园,我们没有太多空间、资金、教授等。如果你能去哈佛大学,就去哈佛大学。但是这不是问题,问题是对于印尼14岁的孩子来说,依赖于自给自足农业如何能够支付得起斯坦福级的教育,又如何能接受职业教育。被人们真正低估的另一件事是娱乐产业经济对教育的影响。现在,MOOC(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的产量很低,你需要录制教授在课堂中的讲义。但是随着项目推进,10年后,Math 101在线获得充分认可后会如何?如果每学期有100万学生参加学习,如果我们知道他们每人将支付100美元学费,每学期学费收入就高达1亿美元,我们愿意用多少预算开发课程?《纽约杂志》:你可以雇佣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美国导演)去做。安德森:你可以聘用卡梅隆去做。或者在我们学习罗马帝国战争史时,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漫步在战场上,真实体验战争场景。在环球剧院重现莎士比亚原始剧本怎么样?自诩为自由主义者《纽约杂志》:我们探讨下政治。像兰德·保罗(Rand Paul,美国共和党参议员)这样的政治家正试图吸引年轻人支持,他们支持Uber、Lyft以及Airbnb等颠覆传统产业的公司。这些公司在培育新一代自由主义者吗?安德森:我猜我会这样说:如果你已经坐上Uber汽车,而且非常享受这种模式,你可能有点儿激进。你可能突然会想,为什么这样?你可能会发现,传统出租车公司过去50年的行为让人感到愤怒。你可能会说,政府监管是善意的、良性的以及恰当执行的。可是当人们进入现实世界后,他们才发现:“我还没有意识到。”我最喜欢的事情发生在乔治·麦戈文(George McGovern)身上,他曾于1972年以“过度自由主义者”(hyperliberal)竞选总统。当然,他最后败给了尼克松。1992年,麦戈文给《华尔街日报》写专栏,讲述自己离开政坛后的故事。当时他在康涅狄格州买下一个酒馆,他说:“天啊,我还没有意识到。”他的意思是:我没有意识到已经实行了50年到100年的监管法规对小商业主实际意味着什么。《纽约杂志》:我母亲正将我小时候的卧室在Airbnb上出租。安德森:显然,她是一位“无法无天的自由主义者”。《纽约杂志》:我曾听硅谷里的许多人提及一件事,特别是负责处理摩擦概念的工程师,从摩擦角度来说,民主本身就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安德森:我也从许多硅谷人那里听说过,我不喜欢这句话。我也绝对不同意。有人用中国为例。如果中国想要建造一座大坝,需要转移100万人,他们会告诉100万人搬离,然后建造大坝,并取得进展。这似乎比美国体系更好?我们从未建造过大坝,因为我们从未让人们搬离。实际上,商业上也长期奉行这样的观点。理由是,如果你是商人,特别是担任CEO时,你需要以独裁方式经营公司。《纽约杂志》:为何如此?安德森:我认为美国体系实际上已经非常完善。我认为“国父”们都是天才,他们曾生活在高效政府之下。他们知道专制政府什么样,因此他们实行具有代表性的民主制度,以各阶层代表作为反对专制改变和暴民统治的缓冲。另一件我不喜欢的事情是直接民主。这种我们在加州实行的系统令人疯狂,你要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让暴徒负责。《纽约杂志》:如果让你从无到有设计一个国家和政府,需要确保快速变化和最大收益……安德森:我认为基本上与美国目前的设置相同。我会建立僵局系统,三权分立,两个党派,选区代表,选举团等都很好。《纽约杂志》:你认为美国政治体系没有问题?安德森:有两种偏见我可能需要调整。一是开支,因为政治家都倾向于支持自己的开支计划,并极力反对对手计划以获取更多支持。在监管方面,政府不能只着眼于创造法律和监管制度。《纽约杂志》:因此每年春天需要清理一次法律。安德森:有人那样提议,每出台一部新法,就应该将相应的旧法废黜。最初,你认为这听起来很疯狂。但是今天有多少部法律法规?答案是10万、50万还是100万部?《纽约杂志》:你认为这些法案都是与“密西西比人周二不允许吃酱菜”类似的东西?安德森:现在有许多大型综合性法案,比如《爱国者法案》、《多德-弗兰克法案》以及《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等,它们都有1500页到2000页。又比如奥巴马医改法案,许多参议员和众议员后来曾表示:“我还未读过。”多年后我们重新回顾奥巴马医改法案时,法院可能称:“我们如何执行这些法律?”它们逐渐又都成了现代版“星期二禁止吃酱菜”法案。《纽约杂志》:今天的政治家会分享你的观点吗?哪些人最接近你的未来描述?安德森:乔治·麦戈文,我信奉麦戈文的自由主义。20世纪90年代是,中间派民主党人比较接近,包括克林顿、戈尔、乔·利博曼(Joe Lieberman)等。我的意思是,有我不喜欢的保守派,有真正理解自由市场经济的保守派。美国企业家协会的工作做得很棒。半数人可能称兰德·保罗是个天才,但另一半人被他吓坏。未来只有两种人 机器人进步《纽约杂志》:我们能谈谈机器人,你最喜欢的话题吗?安德森:当然。《纽约杂志》:你曾说过,将来会出现两种人:接受电脑指令做事的人,告诉电脑去做事的人。安德森:我拒绝接受前者的我。《纽约杂志》:人们担心了数十年,害怕自动化将破坏经济。安德森:没人喜欢谈论糟糕的过去。过去,农业工作非常可怕,农民早上6点就要醒来,每天要工作14个小时。工厂中不断发生事故,导致工人伤残致死。矿工极力保护采矿工作。这些工作都很可怕。而新的工作更好,中国是最好的代表。现在,印尼、越南也有所改善。每次富士康开设工厂,总会有成千上万的人申请工作。在发展中国家,每个人都渴望进入现代工厂,因为其他工作很糟糕。通过不断改进,这种情况正在改善,工作变得越来越好。《纽约杂志》:现在,已经有了清理酒店房间的机器人,它们不仅效率高,而且成本很低。可是酒店服务人员就要被削减,你的论点是他们可以接受再培训,参加不同的工作吗?安德森:这又回到自由主义领域,我相信社会安全网。我认为在个人层面,这些改变是真实而重要的。从经济角度来看,你刚才的说法属于“劳动力过剩”谬论,因为酒店中不仅只有服务员。如果你去大城市的现代化酒店,服务员并不能代表所有员工。有人负责温泉,有人负责健康俱乐部,有人负责美食餐厅,有人安排当地旅游等。这些都是新工工作。如果你去100年前的酒店,这些工作都不存在。这是循环发展的功劳,随着经济增长,这些工作都能产生税收,然后支持社会安全网。我们今天已经是一个非常先进的福利国家。假设如果工作没有改变更好,我们会因为保证服务员的工作而不去使用机器人。以前,酒店中需要有人少锅炉供暖,我们是否应该放弃现代供暖系统,重新将锅炉工召回?在冷冻技术出现前,有人专门切割运送冰块,我们是否应将食物放在用手切割递送的冰中储存?如果按照这个逻辑,如果你认为机器是敌人,那么你应该回到茹毛饮血和靠天吃饭的原始时代。如果那样的话,我们依然维持打猎-采集的生活岂不更好?《纽约杂志》:你说我们今天已经是先进的福利国家,可是我们依然有数百万人处于贫困中。安德森:消除贫困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大挑战。无论在美国还是在全球,我们已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让无数人摆脱贫困。50年前,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饥饿问题,现在我们面临大挑战是低收入、肥胖等问题。我们以令人震惊的速度脱贫,(Bill Gates)曾多次提及这一点。这是我们取得的巨大成就。《纽约杂志》:你不是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Thomas Piketty)的信徒,他认为国内不平等是个大问题?安德森:我比任何人都不想生活在领主与农奴的世界,我不相信这样的经济能成功。实际上,我们现在的资本主义制度十分完善,我们有相当强大的社会安全网。我们的税率很高,我们产生庞大的税收,我们因此拥有更好的社会安全网。美国目前实行15%的全国营养增援计划。《纽约杂志》:对于普遍基本收入(UBI)你有何感想?安德森:这是个很有趣的话题,即使自由主义者也相信UBI。他人们认为,福利的基本问题是你有个庞大的国家机器,官僚决定福利的发放,政府可进行家长式测试,决定你应该吃什么,你可以用食品券等买什么。忘记这个庞大的政府机器,只需要将钱分给人们,让他们自己选择如何花费,这才是自由主义者支持的观点。可是另一方认为,如果只给人们钱,你认为还有多少人愿意去工作?《纽约杂志》:接下来咱们聊聊工作的性质。凯恩斯曾说过,当一切都自动化后,我们最后将没有物质需求和工作需求。我们的所有食物都可自动递送,合成打印……安德森:我们正在向这个方向努力,但这不代表没有工作需求。凯恩斯是在20世纪20和30年代写下上述预测的,当时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是:你是否足够的食物,房子里是否有供暖等。但他也犯了“劳动力过剩”的错误,认为我们只需要食物、衣服以及住房。他以为我们不想要温泉、心理学家、视频游戏、太空旅游、人造器官、失明者角膜植入、数以千计的新东西等。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美国经济学家)认为凯恩斯犯了错误,实际上人类的需求是无穷无尽的。人类永远不会满足。返回凯恩斯的年代,告诉他当时美国每位中产阶级父母都希望他们的孩子学钢琴。《纽约杂志》:我认为在某种程度上说你是对的,应用技术的加速发展让消费者感觉更好。但是对于生产者来说,却变得日益艰难。我认为亚马逊等公司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作为消费者,我喜欢亚马逊。我可以非常廉价地获得各种东西,亚马逊会送货上门。但作为在亚马逊出售书籍的出版商,这种力量让我害怕。Spotify也同样如此,作为消费者,我们比以往有更多选择,但制造商感觉受到挤压。我担心的是将来,如果人们仅是消费者而非制造者,他们会怎样对待我们?安德森:不。它将人们同时视为消费者和生产者。同样的技术让人们成为更好的生产者。没有这些新技术,今天的你会成为更好的生产者吗?以音乐行业为例,看看20世纪80年代的重金属乐队,半数都可以卖出30万张专辑,他们在世界各地巡演,财源广进。即使在艰难时代,这些乐队也可以在生日派对上出现,甚至在高科技公司的午餐会上演出。人们不想再听Hootie或Blowfish,但在生日派对上观看他们的演出很不错,他们的出场费达2.5万美元。另一方面,音乐唱片可能被寡头垄断。在20世纪90年代,音乐家们唯一能从他们销售CD中获得报酬是因为唱片公司都是定价销售。CD可能不值16美元,因为那是市场浮动价。它们之所以能卖出16美元价格,那是因为5家唱片公司联合操纵价格,由消费者买单。这也是为何消费者对数字音乐首次出现反应如此积极的原因。因为数字音乐打破了垄断,书商们也是如此,亚马逊打破了垄断。喜欢看电视 买各种品牌智能手表《纽约杂志》:你曾将20世纪的中产阶级称为神话。安德森:有两类中产阶级。一类是历史上的中产阶级,他们其源自17世纪,是中产阶级的先锋,包括商人、摊贩、屠夫、面包师、店主等,这些人前往中国带回丝绸出售。但在20世纪40年代,其他工业化国家迅速崛起,可随着德日英等工业国家在二战中损失惨重,美国成为唯一没有受到太大损失的国家,为此成为工业品生产的垄断者。出于历史的偶然性,我们充分利用了这个历史机遇。在1945年-1966年、1968年两次机遇中,各种各样奇妙的事情发生。其中之一就是新中产阶级崛起,他们普遍接受过高等教育,几乎没有竞争对手。日本德国都曾先后出新新中产阶级,但都分崩离析。《纽约杂志》:你曾发文称:“作为亿万富翁的问题是,当你的想法是个蠢主意时,没人会告诉你。”这是你所担忧的吗?安德森:我不是亿万富翁,这也是我发现其有趣的原因,因为所有人都以为我在说自己。问题是,那些亿万富翁根本不理解这句话的意义,他们都是最后知道自己的想法是蠢主意的,因为他们感觉任何事都没有变。非常罕见的是,他们可能停下来反思,没跟人都比10年前的自己更成熟。这并非仅限于亿万富翁,也适用于总统、参议员、众议员、市长,以及任何执掌权力的人。《纽约杂志》:那么你如何能够确保自己听取到诚实的反馈呢?安德森:每天早上,我醒来后,有数十人会在Twitter上向我详细解释,为何我是个傻瓜,实际上这非常有帮助。他们让我保持警觉,我会看他们是否能说服我。我喜欢辩论。《纽约杂志》:你的办公室中有床吗?让你可以在白天的时候休息。安德森:这是我一生中第一次拥有带门的办公室,原因是我的办公室中平生第一次有了沙发。因此,我可以在下午的时候小憩。《纽约杂志》:风险资本家每天要做什么?我确信你每周要开数十次会议。安德森:在某种意义上说,一年我只需要做15个重要决定。我们的终极追求是获得投资回报。我们是受到投资者的委托,他们信任我们,将许多钱交给我们投资。公司投资的目的就是获得收益,我们每年要进行15个大型投资,因此它们都是重要决定。一天结束的时候,我们就是要为这15个决定及其带来的结果进行反思。我的大部分时间是担任公司的创始人兼CEO,基本上都是在打电话中度过。《纽约杂志》:我知道你喜欢看电视,《Deadwood》依然是你最喜欢的节目吗?安德森:一直都是。《纽约杂志》: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不是一部适应风险投资家的完美节目,因为其主要讲述淘金热和建立社会的故事。你认为自己是一位狂野的西部淘金者吗?安德森:我确信自己是。《Deadwood》的剧情发生在达科他州,但显然加州才是“ground zero”。毫无疑问,我的全部生活都对新垦地的概念痴迷。如果你对美国人进行调查,询问他们是否想更长寿,你往往会得到出人意料的答案。我觉得有两点需要关注。一个是有一种现象,随着年龄增大,许多人抵制新思想。这不是个别行为,而是集体行为。另一个有趣的问题是不平等性。如果你再给人们20年或50年时间聚拢财富,财富将随年龄增长而集中到令人瞠目的状态。《纽约杂志》:我讨厌“遗产”这个词汇,但当你思考人们对你一生的评价时,你认为自己最想要什么?网景?我认为,网景显然应该在你讣告的第一段中。安德森: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纽约杂志》:你会买 Apple watch吗?安德森:当然,尽管我一直不是一个好的试金石,但我几乎有每一种智能手表。《纽约杂志》:通过我的了解,我发现你似乎不是一个热情的人。我是否可以认为你是个“不喜欢人”的人。安德森:我喜欢抽象的人。(风帆)
[责任编辑:sayaliu]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还能输入140字解读硅谷传奇特斯拉不受待见的原因分析
> 解读硅谷传奇特斯拉不受待见的原因分析
解读硅谷传奇特斯拉不受待见的原因分析
编者按:特斯拉对于中国用户来说,很传奇、很神秘。想了解这家公司的成长史、相关业务以及为何不招其他汽车厂商待见的原因吗?
  成立于2003年的经过短短11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电动行业的佼佼者,公司市值也一度超过300亿美元,成为硅谷的一大传奇企业。而就在最近,又创造了一项纪录,凭借6000多名的员工数量超过丰田成为加州地区最大的生产企业雇主。本文引用地址:
  科技媒体IBTimes日前撰文对发展过程中的不为人知的一些事情进行了披露和分析,以下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提起特斯拉,或许人们都会想起其充满传奇色彩的老板&&伊隆&马斯克(ElonMusk)和在全球范围内大卖的电动ModelS,但是关于这家公司的成长史、相关业务以及为何不招其他汽车厂商待见的原因貌似鲜为人知。
  电池之痛
  与其它采用大型电池组的电动汽车不同,特斯拉的电动汽车所使用的是类似于笔记本电脑电池的小型圆柱形电池。以尼桑的电动汽车Leaf为例,由于其使用了扁平状的大型电池,所以非常方便进行排列设计,而特斯拉所采用的小型圆柱形电池对于设计团队来说是个极大的挑战,如何将它们连接起来像大型电池一样进行工作委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特斯拉在电池组方面的创新也引起了通用汽车的注意,该公司的CEO丹&埃克森(DanAkerson)甚至专门成立了一支团队对特斯拉的电池组设计方案进行了逆向开发,并试图在未来打造一款价格方面更有优势的电动汽车。
  尽管特斯拉加州工厂的员工数量已经来到一个比较大的规模,但是主打车型ModelS的销量却不太给力。这款在2012年推出的汽车已经在全球掀起了一场电动汽车大潮,但是在2013年,ModelS的全球销量仅有4万辆左右,这距离马斯克的目标显然还很远。这其中的主要原因除了产能有限之外,价格过高也是重要的因素,7万美元起售,中高配车型则超过10万美元,俨然是个&富人的玩具&。尽管马斯克声称计划打造一款普通消费者都能买得起的电动汽车,但他也表示目前还需要三年左右的时间。
  鉴于这种情况,有投资者认为特斯拉和马斯克未来可能会抛弃电动汽车业务,转而做自己最为擅长的事情:快速充电和超级电池。
  美国投资机构DoubleLineCapital的创始人杰弗里&刚德拉克(JeffreyGundlach)表示,如果马斯克决定不再涉足汽车制造业务,而专注于为其他汽车制造商提供电池,那么将会考虑与其进行长期合作,&未来特斯拉完全有可能会向电池及电磁铁供应方面转型,&刚德拉克最近在接受彭博社的采访时表示。
  电池产能一直以来都是制约特斯拉高速发展的主要问题,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特斯拉在今年2月宣布计划筹资50亿美元建设一座超级电池工厂,用以满足自身和其他企业对锂电池的需求。
  直销模式遭抵制
  对于特斯拉来说,想要改变的不仅仅是汽车制造领域,它更想实现的是能让消费者避开中间商而直接购买汽车。
  在传统的汽车销售中,销售人员会陪同潜在客户进行试车,在试车的过程中对其进行&高压销售&,特斯拉所采用的则是完全迥异的直销模式,零售店的销售人员主要负责将特定的电动车知识传递给客户,而这些客户也可以登陆特斯拉的网站获得相关信息,然后直接去位于加州的直销店下单提货即可。
  这种直销模式显然让那些汽车经销商们赚不到一分钱,所以他们希望通过一些措施来对特斯拉进行打压。来自《连线》杂志的报道称,汽车销售行业的游说者们目前正在极尽全力维持现状,其中包括推动一项立法来规定汽车销售必须经过&中间经销商&。
  而新泽西州的州长克里斯&克里斯蒂(ChrisChristie)更是在今年3月份直接推动州立机动车委员会出台相关政策禁止特斯拉在该州进行汽车直销活动。&州政府目前还没有出台相应的法律来支持特斯拉在新泽西州进行汽车直销,所以特斯拉要从一开始就意识到自己所处的位置,&克里斯蒂发言人凯文&罗伯茨(KevinRoberts)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另据了解,除了新泽西州之外,科罗拉多州、得克萨斯州、亚利桑那州和弗吉尼亚州都已将&直销模式&列为非法商业活动。
分享给小伙伴们:
我来说两句……
微信公众账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硅谷传奇电影下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