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你错了,你就应该第一个伸手,请他原谅。(改为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练习)

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海淀单元考试卷·六年级·语文·下册
阅读课文片断,完成后面作业。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回到家里,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她脸色苍白,神情鼓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门吱嘎一声,仿佛有人进来了。桑娜一惊,从椅子上站起来。
  “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
(1)这一段课文节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国著名作家________,整篇课文反映了________的美好心灵。
(2)文中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3)解释下列词语。
①忐忑不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仿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自作自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桑娜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为什么心里不安?体会当时桑娜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新教材新学案 语文四年级上册
阅读课文片断,完成指定的作业。
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一根鸡毛,一个线团,都是它的好玩具,耍个(  )。一玩起来,它不知要(  )多少跟头,但是(  )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它的头(  )在门上,桌腿上,撞疼了也不哭。它的胆子越来越大,逐渐(  )新的游戏场所。它到院子里来了。院中的花草可遭了殃。它在花盆里(  ),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  )花(  )。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它是那么生气勃勃,(  )!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满月的小猫可爱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段话可以看出作者对猫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你是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新教材新学案 语文四年级上册
阅读课文片断,完成指定的作业。
  起初周围是________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________了。到处都是________,到处都是________。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1)在选段的横线上填入合适的词语。
(2)这两段话主要内容是________。
(3)哪几句话是具体写“应接不暇”的?用“——”把它画出来。
(4)联系整篇课文,说说那些小鸟为什么能在这儿快活地生活着?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课文片断,完成练习。  现在世界上还有一些民族没有文字,他们还用“结绳记事”的方法。还有一些民族用贝壳代替绳结。贝壳大小不一,颜色形状也有许多种,比绳结容易分辨。一条穿着好些贝壳的带子,在他们看来,就是一本书。“读”了这本“书”,他们可以知道本民族的许多故事。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现在——(  )  容易——(  )2.现在世界上还有一些民族没有文字,他们还用___________的方法。还有一些民族用___________代替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比___________容易分辨。3.文中介绍的书指的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4.人们用贝壳代替绳子来记事,想一想:“大贝壳”表示什么?“小贝壳”表示什么?“不同颜色的贝壳”又表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错了,()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
关联词语。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你错了,()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
关联词语。
应该是既然……就……吧
如果oooooo就oooooo报班咨询:400-888-3456
小升初试题:
基础知识:
计算专题:
数学迷专题:
您当前位置 :
小升初备考:标点符号使用方法
网络编辑整理
网络编辑整理
&&& 编者小语:作为小学语文的基础,标点符号也是小升初备考需要研究考虑的问题。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供参考学习。
&&& 一、标点符号歌:
&&& 句号(。)是个小圆点,用它表示说话完。
&&& 逗号(,)小点带尾巴,句内停顿要用它。
&&& 顿号(、)像个芝麻点,并列词语点中间。
&&& 分号(;)两点拖条尾,并列分句中间点。
&&& 冒号(:)小小两圆点,要说话儿写后边。
&&& 问号(?)好像耳朵样,表示一句问话完。
&&& 叹号(!)像个小炸弹,表示惊喜和感叹。
&&& 引号(&&)好像小蝌蚪,内放引文或对话。
&&& 话里套话分单双,里单外双要记牢。
&&& 省略号(&&)六个点,表示意思还没完。
&&& 破折号(&&)短横线,表示解说、话题转。
&&& 书名号(《》)两头尖,书、刊名称放中间。
&&& 圆括号(),方括号[],注解文字放里边。
&&& 学标点,并不难,多看多练才熟练。
&&& 二、用法简表
&&& 三、标点符号的使用
&&& 一、句号句号是最常用的符号,小学一年级就要认识它。
&&& 句号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用句号的句子语调平缓。例如:
&&& 1.太阳暖烘烘的。(小学《语文》第四册《丑小鸭》)
&&& 2.原来池底长着许多石笋,有的像起伏的丘陵,有的像险峻的山峰,有的像矗立的宝塔,有的像成簇的珊瑚。
&& (小学《语文》第七册《五彩池》)
&&& 3.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桂林山水》)
&&& 4.眼看你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会起不来。
&&&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金色的鱼钩》)
&&& 例1非常简单,讲太阳给人们的感觉,是一个完整的句子,用句号。例2是一个较长的句子,它用四个&有的&把几种池底石笋的形象连在一块,句末用句号标示。例3是个长句子,实际是并列的三句话,讲了漓江水的三个特点:静、清、绿。因为三个句子作用相同、形式一样,联系紧密,放在一个大的句子中,中间用分号隔开。例4是一个带有关联词语的句子,&只要&&就&&&是连接构句的纽带,所以仍算为一个句子。
&&& 在阅读过程中,句号标志着停顿较大,即停顿的时间较长,例2例4中的逗号和例3中的分号,它们所标志的停顿时间都不能超过句号。
&&& 我们再看:
&&& 5.今天星期三。
&&& 6.昨天晴天。
&&& 7.随手关门。
&&& 这三个例句乍看上去都不像是个完整的句子,不符合我们平常认识的&谁(或什么)干什么(或怎么样)&的构句模式,但仔细一想,它们都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它们是句子的特殊形式,所以都使用句号。
&&& 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用不用句号,关键不是看语言的长短,而是要看语言有没有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能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有的虽然只是一个词,但却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个词就构成了一个句子。例如:
&&& 8.走。
&&& 9.没有。
&&& 有的虽然由多个词构成,但并没有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按句子结构的要求,它只是句子的一个部件(又叫成分),那就不能算一个句子。例如:
&&& 10.大的小的、方的圆的、在阳光下闪着灿烂光辉的五彩池
&&& 不是句子,就绝不能用句号。
&&& 完整的句子是不是就可以用句号呢?不一定,还要看这个句子的语气。句号适应于陈述语气、语调平缓的句子,语气很重的疑问句等就不能使用句号。如:
&&& 11.这是你的面包?
&&& 12.李黑,把枪放下!
&&& 这两个句子如果都换用句号,那么例11就不是问话了,而是告诉你&这面包是你的&,例12就不是命令的语气,而是向人陈述&李黑把枪放到地上&这个动作了。
&&& 平时我们写作文,对句号的使用存在三种不正确的现象。
&&& (一)用得太少。该用句号的地方不用句号,使语段层次不清,影响表达效果。如:
&&& 13.陆峰的凳子坏了,坐上去不小心会跌倒,李志看见了,记在心上,他从家中带来了工具,放学后,大家都走了,他独自一人蹲在教室里,叮叮地修起来。(习作)
&&& 例13是由四句话组成的语段:第一句介绍陆峰的凳子坏了,会跌倒,到&跌倒&结束;第二句讲李志记在心上,到&心上&结束;第三句讲李志带了工具;第四句讲李志修凳子。但作者只在段尾用了一个句号,使四个句子各自失去了独立性,整段话层次不清。
&&& (二)用得太多。还没有完成一个完整意思的表达就用了句号,破坏了句子的整体性。如:
&&& 14.春天,沙枣树伸展着粗糙的树枝。上面覆盖着一片片短小的叶子。叶子上一层细沙一样的东西晶莹发亮。
&&& 例14其实是一句话,结尾用一个句号就可以了,但作者用了三个句号,前两个句号中断了句子内部的联系。
&&& (三)混用。属于其它语气的句子却用了句号,与其它标点符号相混。例如:
&&& 15.是阿米,还是翠芹。不,都不像。
&&& 16.李勇朝我喊:&闪开。&轰隆一声,架子倒塌了。
&&& 例15&是阿米,还是翠芹&是疑问语气,应该用问号。例16中&闪开&是命令语气,应该用叹号。
&&& 句号在应用中占一个字的位置,紧跟前文书写,不能独立书写在一行的开头。
&&& 句号在科技文章中,为了不与零相混而换用一个小圆点(&),位置仍在句尾一个字的右下方。
&&& 附句号歌:
&&& 一句末尾用句号,
&&& 语气平缓调不高。
&&& 读书见它要停顿,
&&& 作文断句莫忘掉。
&&& 二、问号
&&& 问号和句号一样,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但用问号的句子必须有疑问的语气。例如:
&&& 1.真气人,鱼儿怎么不上我的钩呢?
&& (小学《语文》第二册《小猫钓鱼》)
&&& 2.小白兔,你的菜是哪儿来的?
&& (小学《语文》第二册《小白兔和小灰兔》)
&&& 3.小鱼姐姐,你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 (小学《语文》第二册《小壁虎借尾巴》)
&&& 4.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
&& (小学《语文》第五册《爬天都峰》)
&&& 例1例2都是疑问句,表示发话人对事情不了解而向对方提问,要求回答。这是问号的最基本用法。例3是询问别人是否答应自己的请求的问话。例4是见到山那么高,自己能不能爬上去心里没底,这才发出自问。
&&& 5.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足以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呢?
&& (小学《语文》第十册《难忘的一课》)
&&& 6.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 (小学《语文》第十册《养花》)
&&& 7.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 (小学《语文》第十册《海上日出》)
&&& 8.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一夜工作》)
&&& 这四个例句,都不是有疑而问。没有疑问还要提问是为了加强语气,强调所讲的内容。例5强调&这句简单的话&的作用──没有别的话比得上它了。例6强调&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是真理。例7强调日出&是伟大奇观&。例8强调&没有看见过这样的总理&。这种&没有疑问而问&的句子叫反问句。
&&& 反问句的答案就在句中。用肯定的意思问的,答案是否定的,例5、例8就是这样的;用否定的意思问的,答案是肯定的,例6、例7就是这样的。
&&& 9.为什么瓜秧开了花不结瓜?&&瓜秧开了花要授粉。小岛远离大陆,没有蜜蜂,也没有别的昆虫。西瓜花没授粉,当然结不了瓜。
&&& (小学《语文》第十册《彩色的翅膀》)
&&& 10.有人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 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四十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 (小学《语文》第十册《只有一个地球》)
&&& 例9和例10这两个句子是设问句,是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回答。问是为了引起读者或听话人的注意和思考,增加表达效果。例9是为了引出不结瓜的原因。例10是为了说明破坏了地球,人类则没有生存的地方。虽然开头是&有人会说&,其实是作者借&有人会说&来提问,引出要人们注意的内容。
&&& 11.你想过没有?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
&&& (小学《语文》第十册《毛主席在花山》)
&&& 例11共有三个问句:第一句是设问句,虽然是问人,实际是为了强调自己的说话内容而采取的设问形式;第二句和第三句以反问句的形式回答:肯定军队离不开老百姓的支持。
&&& 有疑而问的问句和无疑而问的反问句、设问句,都是疑问的语气。所以都用问号。
&&& 问句往往带有疑问词,像&什么&&甚&&啥&&怎样&&谁&等。
&&& 也有不含疑问词的问句。如:
&&& 12.他已经走了?
&&& 13.潘光伟在给老师打水?
&&& 14.李明?
&&& 这三个例子,如果没有问号便是肯定的句子。这类句子在口语中经常出现,但在书面语中,只能靠问号来体现疑问语气。
&&& 不过,有疑问词,却不一定是疑问句。口语中,可以靠语气来判断,书面上就必须用标点符号把它表达准确。例如:
&&& 15.那只带头的鸟说:&咱们赶快飞到别处去吧!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大地要被洪水淹没,不知道要淹死多少人呢!&
&&& (小学《语文》第八册《猎人海力布》)
&&& 16.一年到头住在一个地方,并不是什么有味儿的事情。
&&& (小学《语文》第十册《小青石》)
&&& 例15中的&多少&和例16中的&什么&都是疑问词,但这两个句子却不是疑问句,所以不用问号。
&&& 从以上举例分析可以看出,问号是表示问句之后的停顿的。是不是问句,用不用问号,这要看是否有疑问,要不要回答或解决,是不是疑问的语气。问句是有疑而问的,要求回答或解决的,语气是疑问的。反问句虽然不一定要求回答,但它有疑问的语气,是借发问的形式来加强语意的。设问句虽然不要求别人回答,但它是用疑问的形式提出来,自己作回答的。
&&& 问号,是句子标志符号,一般放在全句的结尾,不然就会割断句子的联系。例如:
&&& 17.诗中哪些语句具体写瀑布,是抓住什么来写的?
&&& (小学《语文》第七册《古诗两首》思考&练习)
&&& 18.你怎么啦,桑娜?
&&&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穷人》)
&&& 19.你是今天就去游泳,还是星期天再去?
&&&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基础训练4》)
&&& 例17提出两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承接前一个问题而来,问号用在句末。如果在第一句句尾加上问号,就会隔断句子前后的联系。例18是一个呼语(喊人的话)后置的问句,它可以变成&桑娜,你怎么啦?&在例18这个句子形式下,却不能将问号加在&啦&字后面,如果那样,也会割断前后联系。例19也提出了两个问题供&你&选择,只有合在一处才能构成这种选择,如果将问号加在&游泳&之后,就割断了&是&&还是&&&的联系,构不成选择了。
&&& 下面是两个问号使用不当的句子:
&&& 20.这本书是留给王辉的?马威?
&&& 21.不是王晴是谁?你说。
&&& 例20的本意是&马威,这本书是留给王辉的?&由于在&王辉的&后面用了问号,使我们读后产生了不知道这本书是留给王辉的,还是留给马威的感觉。例21的本意是&你说,不是王晴是谁?&由于问号用在&谁&后,把一个句子变成了两个句子,意思随第二句语调的变化也发生了变化。这两例都是错用问号,隔断了句内意义的联系,才造成词不达意的。
&&& 综上所述,问号是句子的标志,是句末停顿符号,表示句子的疑问语气。
&&& 当然,我们的老师为同学批改作文,有时在一大段文字上面划了个大问号,有时在某个空白处划一个问号,表示那里有问题。这是问号在使用中的特例。
&&& 小同学在使用标点符号过程中,见到问句就加问号,也许不会有多大差错的,但也有三种常见的错用现象,要引起注意。
&&& (一)是问句却忘了加问号。这一&忘&或使句子变得不伦不类,或改变了语气。例如:
&&& 22.我实在想不通,明明是老奶奶不小心撞着了大刘叔,为什么大刘叔还要向她陪礼,还要忙着送她到医院检查。
&&& 23.从妈妈手中接过钢笔,问&这是给弟弟买的。&妈妈摇了摇头。
&&& 例22&想不通&是有疑问,&为什么&又是疑问词,整个句子是疑问的语气,但句尾却用了句号,使句子变得不伦不类,无法上口读。正确的方法是在文尾加问号。例23的本意是问妈妈这支钢笔是不是给弟弟买的,因为它没有带疑问词,书面上又没有加问号,这个疑问句就变成了陈述句&这是给弟弟买的&,改变了句意。正确的方法是把第一个句号换成问号。
&&& (二)位置不当。例如:
&&& 24.这头毛驴想,是先吃掉东边的那堆草呢?还是先吃掉西边的那堆菜呢?
&&& 25.已经放学了吗?这位小同学。
&&& 例24用了两个问号,这样一来就是两个问句了。其中词语&是&&还是&&&是表示选择的连词,说明两个句子是表示选择的问句,连词不应拆放在两个句子中。因此,第一个问号应换成逗号。例25,作者的本意是&这位小同学,已经放学了吗?&句子倒装后,问号应移放全句结尾。作者没有这么做,而是问号不移,句尾加句号,使全句一变为二,互不相联。
&&& (三)虽有疑问词,却没有疑问语气,不属于疑问句,但有的同学也加了问号。例如:
&&& 26.王小为什么能取得这样好的成绩?是值得想一想的。
&&& 27.大家都在想明天春游该怎么走?这时,许收割进来说:&别想啦,春游不进行了。&
&&& 例25的错误就是见到带有疑问词,就加了问号。其实,全例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到&成绩&这里有一个小的停顿,这个停顿之前全是&想一想&的对象,不能成为独立的问句。在这个停顿处加问号就隔断了句子内部联系。应该将问号换成逗号或不加任何符号。例27虽有疑问词&怎么&,但&大家都在想明天春游该怎么走&根本没有疑问,不该加问号,应改成逗号。
&&& 以上三种错误,希望同学们在使用问号时注意避免。
&&& 问号在书写中占一个字的位置,紧跟前文书写,不可独立书写在一行的开头。
&&& 附问号歌:
&&& 有疑有问用问号,
&&& 设问、反问也需要。
&&& 遇它读出语调来,
&&& 看书见它要思考。
&&& 三、叹号叹号,又叫感叹号、感情号,还叫惊叹号。它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会使用叹号是小学二年级的学习任务之一,平时应用较多。凡是表示赞颂、欢喜、愤激、惊讶之情的句子和表示要求别人做或不做某件事情的句子,都可以用叹号。
&&& (一)表示赞叹惊喜等感情强烈的句子,用叹号。例如:
&&& 1.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小学《语文》第六册《海底世界》)
&&& 2.我高兴得一边拍手一边嚷:&蜻蜓赛过飞机啦!蜻蜓赛过飞机啦!&(小学《语文》第六册《放风筝》)
&&& 例1和例2都是感情强烈的句子。例1在文章叙述了海底的景象和物产以后进行总结,赞叹海底&物产丰富&、&景色奇异&,所以句尾用了叹号。例2表达了风筝放起来了而且放得很高的喜悦心情和自豪感,所以在每个高喊的句后都用了叹号。
&&& 3.看!(小学《语文》第十二册《马踏飞燕》)
&&& 4.啊!(小学《语文》第五册《瀑布》)
&&& 5.哦!(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梅花魂》)
&&& 这三个例子都是由一个简单的感叹词构成的句子,都表达了强烈的感情,所以用叹号。
&&& 6.火!
&&& 7.决口子啦!
&&& 8.多好的少年啊!
&&& 9.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尺子!(小学《语文》第八册《争吵》)
&&& 例6、例7表示惊讶,例8表示赞叹,例9则表达了一种气愤之情,都用叹号。否则是无法达到表达的效果的。
&&& 10.叙利奥!你不舒服吗?(六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十二册《小抄写员》)
&&& 11.&老班长!老班长!&我们叫起来。(小学《语文》第十一册《金色的鱼钩》)
&&& 例10和例11中带有强烈感情的呼语独立成句,用叹号。
&&& (二)表示强烈感情的反问句也可以用叹号。例如:
&&& 12.小鬼,你这算什么行军啊!照这样,三年也走不到陕北!(六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九册《草地夜行》)
&&& 例12中&你这算什么行军啊!&是反问句,由于感情强烈,不用问号而用叹号。
&& (三)表示要求别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即表示命令、请求、希望、禁止等语气的句子要用叹号。例如:
&&& 13.&同志们,打手榴弹!&(小学《语文》第九册《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 14.&连长,我掩护!&(同上)
&&& 15.&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小学《语文》第七册《小珊迪》)
&&& 16.明人不做暗事,做暗事不是英雄。不许使坏!(六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七册《年关》)
&&& 例13是连长下达的战斗命令,例14和例15表示请示、请求,例16的结尾是禁止。所以都用叹号。
&& (四)用于突出某种声音。例如:
&&& 17.轰!敌人的火力点塌了半边,黄继光晕倒了。(小学《语文》第七册《黄继光》)
&&& 这个例子中的&轰&是黄继光的手雷炸开敌人的暗堡发出的响声。当然这一声也给同志们带来了惊喜,但叹号在这里主要作用是突出爆炸的声音。再如:
&&& 18.突然,飞机&哗──腾!&落下又起来,跳动恐怕有两三百英尺吧。(石明《高原飞行》)
&&& 例18中的叹号,标出了飞机在恶劣的气流中摇摆、颠簸跳动时发出的声音。
&& (五)用于呼告,突出声音的高亢、强壮。例如:
&&& 19.冲啊!为黄继光报仇!(小学《语文》第七册《黄继光》)
&&& 20.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小学《语文》第九册《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 21.为邱少云同志报仇!(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我的战友邱少云》)
&&& 以上三例全是口号,例19、例21写出了战士们冲锋时雄壮的喊声。例20写出了董存瑞同志托举炸药包后,向战友们发出的高亢的呼喊。
&&& 使用叹号应注意如下情况:
&& (一)、用不用叹号要看句子有没有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没有提出什么命令、请求等,如果没有,就可以不用。例如:
&&& 22.到马陵山旅游的人都说三仙洞是圣地!
&&& 23.啊!亲爱的妈妈!你真关心女儿啊!女儿也一定听你的话!
&&& 例22的叹号应改用句号。例23中前两个叹号可以换成逗号。
&&& 文章情感的强烈与平淡是靠文字来表达的,标点符号在表达中只起辅助作用,它本身并不带任何情感。有人以为自己的文章无处不具有浓烈的情感,于是每一句话后边都用叹号。这是错误的。全篇都是叹号和全篇没有叹号一样,没有起伏,也就没有情感可言。诗歌这种文学形式可算是最富有情感的了,&诗歌的思想感情能否表达得充分,主要决定于诗句本身,是无须过多地仰仗于标点符号的。&(徐荣街:《青春&诗与标点符号》)
&&& (二)、像&真美丽呀,我们的校园&这样倒装的句子,叹号应放在句尾。例如:
&&& 24.纵情地歌唱吧,为了我们的祖国!
&&& 25.真逗,我的小弟弟!
&&& 26.不能去,孩子们!
&&& 例24是&为了我们的祖国,纵情地歌唱吧&的倒装句,例25是&我的小弟弟真逗&的倒装句,例26是&孩子们,不能去&的倒装句。例26表示劝阻。为什么叹号不能用在倒装句子的中间呢?我们以24为例来谈一谈。
&&& 例24意在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这种情感的表达是靠整个句子来完成的。叹号也是一种句子标志,它不仅仅要行使表达情感等的职能,也还要标志句子。如果在例24中间放上叹号,那么这个句子就被一割为二,读起来,多次感叹,并不如一次感叹所表达的效果好。这种句子,不论是倒装,还是正排,感情的喷发都应在句尾一次完成。如果把例24句尾的叹号前移,句尾标点句号,那么表达的效果就更糟了。不仅仅是叹号割断了原句的内部联系,而且由于语调的变化(带句号的句子语调轻),使句子情感的表达变得虎头蛇尾、有气无力。
&&& 我们再看一看《穷人》(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中的一句话:
&&& 魁梧黧黑的渔夫拖着湿淋淋的撕破了的鱼网,一边走进来,一边说:&嘿,我回来啦,桑娜!&
&&& &我回来啦,桑娜&是&桑娜,我回来啦&的倒装,是呼语后置。渔夫在这句话中表达了很丰富的情感,他既为自己从那危险的风浪中能平安归来而庆幸,又安慰了桑娜──他知道桑娜在为自己担心,表达了一种夫妻之爱。试想,如果在&我回来啦&之后加上叹号,那么句子所表达的也就只有&庆幸&了。
&&& (三)不管感情多么强烈,叹号不能插入句中,破坏句子的完整性。例如:
&&& 27.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啊!更加繁荣富强!
&&& 28.歌儿!唱起来!舞啊!跳起来!
&&& 例27第一个叹号用得不当,它隔断了前后联系,破坏了句子的完整,因此应该改用句内停顿符号──逗号。例28的第一和第三个叹号,也应改用逗号。可以参读例24的分析来帮助理解。
&&& 4、标语不一定全用叹号。为了宣传政策、培养习惯,有时在墙上书写标语。口号性的标语应该用叹号,介绍政策等非口号性的标语,就不必使用叹号。
&&& 叹号在使用中占一个字的位置,紧跟句子书写,不宜独立书写在一行的开头位置。
&&& 附叹号歌:
&&& 感情强烈句和段,
&&& 其中叹号常出现。
&&& 举例如下:
&&& 你喜欢我不喜欢
&&& 1、你喜欢我不喜欢?
&&& 2、你喜欢,我不喜欢。
&&& 3、你喜欢。我不喜欢?
&&& 4、你喜欢?我不喜欢?
&&& 5、你喜欢!我不喜欢?
&&& 6、你,喜欢我?不喜欢?
&&& 7、&你喜欢我不?&&喜欢!&
&&& 8、&你喜欢我?&&不喜欢!&
&&& 9、&你喜欢我?&&不喜欢?&
&&& 10、《你喜欢我不喜欢》
&&& 11、《你喜欢》,我不喜欢。
&&& 12、你喜欢《我不喜欢》。
读完这篇文章后,你心情怎样?
重点中学介绍
奥数网站内搜索
小 升 初:
重点中学:
奥数解析:
教学资源:
奥数题库:
课内学习:
小 升 初:
重点中学:
奥数解析:
教学资源:
奥数题库:
课内学习:
资讯点击排行
试题点击排行
2014年的小升初战役已经过去,2015即将打响,告…
导语:巨人奥数网小编今天给同学们带来的这道数学脑筋…
导语:巨人奥数网小编整理了教师节演讲稿,希望同学们…
每日一题周汇总
Copyright&(C)2013&&All&Rights&Reserved&巨人学校&版权所有京ICP备号&&&&京公网安备82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改为反问句练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