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实膨大剂剂可以用两次吗

使用膨大剂的水果会致癌吃榴莲时饮酒可能致死通过外观可辨别水果公母---江南时报
第A02版:首读新闻
| &&&&&&&&
出版&&&|&&&&&&|&&&&&&|&&&
使用膨大剂的水果会致癌吃榴莲时饮酒可能致死通过外观可辨别水果公母
专家为你解读有关水果的多种疑问
  眼下正是水果大量上市的季节。而最近网络上也流传着诸多关于水果的谣言,让市民疑惑不已。日前,央视新闻的官微转发了一条果壳网对水果辟谣的帖子。帖子对许多传播甚广的水果谣言进行了一一解读,比如,形状奇怪的水果是不是用了避孕药?早上是吃水果的最佳时间吗?糖尿病人是不是绝对禁止吃水果?  谣言与真相  谣言一:  形状奇怪的水果用了膨大剂  无籽水果使用了避孕药,个头大、形状奇怪的水果使用了膨大剂,吃了有害健康。  真相:没有膨大素致癌的证据  植物激素和避孕药完全不同,不能互相替代。而且大多数无籽水果不需要人工使用植物激素。草莓和猕猴桃确实可能用到膨大剂,但膨大剂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合法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没有关于膨大素致癌的证据。  谣言二:  水果要空腹食用  早上吃水果最佳。上午的水果是金,中午到下午3点是银,3点到6点是铜,6点之后的则是铅。  真相:吃水果没有时间限制  流言是将少数人的个别不适反应扩大到了整个人群,对于身体健康的人来说,吃水果并没有什么时间上的限制。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更多是水果吃得不够,而不是时间不对。另外食用过多的水果也会导致总能量摄入过高,增加肥胖的风险,需要注意。  谣言三:  吃榴莲时饮酒可能致死  榴莲中的大量硫成分可使醛脱氢酶的活动减弱7成,而该酶对清理酒精毒素至关重要。如糖尿病患者两者同吃,会导致血管阻塞,严重的会有爆血管、中风情况出现。  真相:东南亚国家不禁止吃榴莲时喝酒  没有科学证据表明榴莲和酒同食对人有超出酒精的坏处,在东南亚国家更常见的是榴莲从树上掉下来砸伤人。体外实验中,榴莲提取物对分解酒精的乙醛脱氢酶有抑制作用,但在动物实验中没有出现榴莲和酒同食更容易醉的现象。东南亚国家也都没有禁止人们在吃榴莲时喝酒。  谣言四:  糖尿病人不能吃水果  因为水果含糖量高,而且水果极易消化,升血糖速度快。  真相:糖尿病人可适量吃水果  大部分水果的血糖指数并不高,血糖负荷普遍低,糖尿病人是可以食用的。因此糖尿病人可以适量吃水果,但最好不要喝果汁,果汁通常会损失一些膳食纤维,血糖反应会高于完整的水果。  谣言五:  小番茄多吃有致癌风险  圣女果(小番茄)是转基因产品,多吃有致癌风险。  真相:小番茄可安全食用  圣女果不存在“致癌风险”。它是“原始番茄”品种,而非转基因产品。转基因番茄确实存在,只要是经过严格的安全性试验和评估后上市的,就可以安全食用。  谣言六:  辨别公母能吃到好水果  水果分公母,可以通过水果的外观辨别公母,挑到更好吃的水果。  真相:水果公母与味道无关  水果没有生物学意义上的公母,民间流传的分辨水果公母的方法都是依据几种简单的表面形态特征差异,但没有证据表明这些差异与果实的味道有什么关系。库尔勒香梨是常见水果中唯一一种能以外形差异判断口味的,且这种判断方法是有科学依据的。然而这种方法被错误地推广到其他水果之中,甚至变成了“科学知识”广为传播。  谣言七:  苹果洗净仍有高杀虫剂残留  一个苹果被清洗完后,杀虫剂的残留比率会达到97.8%。  真相:绝大部分农残量低于标准  检测到农药残留并不意味着这些食物就有害健康。流言选择性地摘编国外新闻,并且误读了结果。报告显示,虽然在清洗后的苹果等蔬菜水果中能够检测到至少一种农药残留的比率达到97.8%,但其中绝大部分的农残量都低于美国环保局制定的限量标准,对人体无害。  谣言八:  “打针西瓜”有白色带状物  “打针西瓜”的瓜瓤呈红色,偶有白色带状物,汁液也很“丰富”,但没有一点西瓜味。  真相:没证据表明存在“打针西瓜”  西瓜里白色的痕迹是西瓜的维管束,只不过大部分西瓜在成熟过程中,这些维管束就逐渐降解了。但由于肥料、品种等因素的影响,有些西瓜的维管束纤维没有被降解,甚至发生了木质化,从而形成黄白条带。这并不能作为西瓜被打针的证据。目前没有任何可靠证据证明“打针西瓜”的存在。  谣言九:  自制“水果酵素”可美容  把水果加上糖密封起来发酵,能够得到营养丰富的自制“水果酵素”,可以瘦身美容。  真相:直接吃掉水果最营养  所谓的“水果酵素”,其实只是把水果发酵得到的复杂混合物。其中可能会有多种酶产生,但是无法控制,也无法分辨那些酶能够有什么功能。要想发挥水果对健康的积极作用,把水果直接吃掉就是最简单、有效的营养保健做法。  专家解读  对于水果的谣言和真相,江南时报记者昨天采访了江苏、南京的有关专家,咨询人们对水果的一些疑问,听听他们有什么看法。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徐锦华副研究员:  西瓜注水完全是无稽之谈  无籽水果的产生和人类使用的避孕药没有丝毫关系。比如无籽西瓜,它只是一种西瓜的品种特性,和避孕药一点关系都没有,是通过杂交手段,同时给予一定刺激,使果实自身可以产生足够其发育的植物激素。  此外,西瓜注水完全是无稽之谈。因为西瓜注了水后,很容易腐败,很快就坏掉了,更别谈拿到市场上卖了,所以注水西瓜几乎是不可能存在的。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食疗专家王东旭副主任中医师:  早晨吃水果更营养没道理  水果早上吃比晚上吃营养价值更高的说法是没有道理的。因为人体的消化吸收能力和进食的时间并没有多大关系,不管是早上还是晚上,消化系统对水果的吸收其实没有区别。相反,与肉类、酒类等相比,水果较清淡,容易消化,很适合作为晚上的食物,并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榴莲和酒均属于大热之品,两者一起食用的确不利健康。而且,由于榴莲抑制了乙醛脱氢酶的活性,吃完榴莲再喝酒,人就更容易喝醉。吃的榴莲量少的话,也许影响不大,但是吃的比较多,酒的量也多,这时候就非常容易引起酒精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病科副主任中医师张永文:  糖尿病人吃水果宜在两餐间  糖尿病人应该选择好时间吃水果,最好在两次正餐中间(如上午10点或下午3点)或睡前1小时吃,这可以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的碳水化合物而使胰腺负担过重。一般不提倡在餐前或餐后立即吃水果。  同时糖尿病人应选择含糖量相对较低及升高血糖速度较慢的水果。一般而言,西瓜、苹果、梨、橘子、猕猴桃等含量较低,对糖尿病人较为合适,而香蕉、红枣、荔枝、菠萝、甜橘、葡萄等含糖量较高,糖尿病人不宜食用。另外糖尿病人最好不要喝果汁,果汁通常会损失一些膳食纤维,血糖反应会高于完整的水果。糖尿病人可以测试一下水果对血糖的影响,比如在吃水果前和吃水果后2小时分别测一下血糖及尿糖,对了解自己能不能吃这种水果,吃得是否过量会很有帮助。
集团 数字报刊: |扬州日报社--扬州晚报
第A03版:今日视点
第A01版 头版
第A02版 重点新闻
第A03版 今日视点
西瓜爆炸与“膨大剂”到底有多大关系?记者在沙头瓜田做了实验——
打了两次膨大剂,瓜没爆
■瓜农介绍:干得太久突然下雨,西瓜也会被撑炸 ■六七分熟的瓜最容易爆炸
  刚刚打过膨大剂的西瓜
  西瓜未爆炸
  西瓜仍未爆炸
  ■开栏语■  大千世界变幻莫测,各方说法莫衷一是,唯有实证才最可信。今天起,“扬晚实验室”与您见面了。本栏目将针对您有疑问的热点问题或者感兴趣的新奇现象,由记者联合权威业界人士通过实验获取“一线信息”,带给您更多的真相与知识。  ■实验课题:膨大剂会否致西瓜爆炸  ■实验时间:5月25日—27日  ■实验地点:沙头瓜棚  ■实验物品:生长中西瓜、喷雾器、膨大剂、水  ■实验结果:48小时内喷打两次膨大剂后,西瓜没有爆炸  【瓜农自述】  西瓜“一生”吃“肥”不多  昨日,记者深入沙头瓜棚走访多户瓜农,所有的瓜农都坦陈,自家每个瓜棚中都有三五个瓜“自然爆炸”。  沙头镇万亩无公害蔬菜园区内,人民滩村瓜农徐梅华告诉记者,从2月栽瓜苗到5月瓜成熟,喷施的肥料屈指可数。对于施肥的比例,也要准确把持,否则,“瓜苗营养不均衡就会长不好”。  徐梅华称,从瓜苗到瓜成熟一般要施两次肥:在移栽瓜苗之前,施一次底肥,主要是硫酸钾复合肥和动物粪便有机肥,等到人工授粉后,再施70斤硫酸钾复合肥就可以等着西瓜成熟了。  爆炸多因“喝撑了”  在西江生态园,记者见到了种了9年西瓜的刘仲金。  刘仲金告诉记者,爆炸瓜都是7分熟左右的西瓜,约在七八斤,40亩瓜棚中,就约有800多斤西瓜“自爆”。  虽然跟往年相比,今年每亩爆炸的瓜要多一两个。但是刘仲金表示,“今年有点特殊,但也很正常”。“自打今年2月份西瓜种到地里后,就一直没有下雨,土地干的厉害,西瓜干的太久,5月10日,突然下了一场大雨。西瓜哪能受得了?!”刘仲金跟记者打了个比方,就好像一个人到了沙漠,几天几夜不喝水,突然看到一条河,还不猛喝一阵吗?“西瓜也是这样,干了太长时间,突然下了一场雨,就会吸收很多水。喝撑了就炸了。”  但是,并不是所有“喝水”的瓜都会爆炸,刘仲金说,“成熟的瓜,已经不怎么吸收了。六七分熟的瓜,正是吸收营养喝水分的时候,容易喝足撑炸。”  授粉得当,瓜就难爆炸  刘仲金的说法得到了瓜农陈玉成的认同,“西瓜是最怕水的,如果有积水,一个瓜棚炸百十个瓜很正常”。  陈玉成介绍,除去雨水的因素,其实,早在对西瓜花进行人工授粉时,就可以知道哪些瓜会爆炸。“如果发现母花的内花瓣上有水,就不再授粉了,因为这种花授粉后,就会长成‘大屁股瓜’,最容易爆炸。”  他表示,由于现在人工授粉都是雇人完成的,有时候工人稍微不留意,就会出现“大屁股瓜”,“如果早发现就会摘掉,长着只会浪费养分。”  正常授粉的瓜爆炸几率极小。  【记者实验】  瓜农租借瓜棚作实验室  为了验证膨大剂究竟会对西瓜产生什么影响,25日,记者决定做一次实验。  当天,瓜农陈玉成将自己的一个大棚无偿“租借”给记者做实验室。这个大棚,原来已有两个小西瓜在5月12日“自然爆炸”。  25日中午,记者在市场上购买了一款膨大剂。简介写道:“速效,长效,喷施2天可见明显效果,在整个作物生长期都有效;免追肥,省钱,高产……能根据植物各个阶段不同的生理需要发挥独特功效;膨果、保果……能促进果实膨大、改善品质、提前成熟。”  喷打两次,仍未见爆炸瓜  25日15时,记者按膨大剂包装所提示的比例,兑水30斤,并请陈玉成全面喷打到试验大棚的西瓜秧和西瓜上。  26日上午,记者来到田间,发现没有西瓜爆炸;当天14时,记者再次施用膨大剂,直接喷打到西瓜秧和西瓜上。到20时,西瓜没有发生爆炸。  27日15时许,记者再次到田间查看,依旧没有西瓜爆炸。  实验结果:经过48小时的观察,在喷打了两次膨大剂后,没有西瓜在这期间爆炸。  【专家说法】  一个礼拜方能见分晓  据扬州大学园艺与植保学院副教授凌裕平介绍,尽管记者所买的膨大剂标明喷施2天即可见效,但施用膨大剂后,一般要一个礼拜左右的时间才会起到作用,但会不会使得西瓜爆炸,目前还难说。对于试验大棚西瓜的最终“命运”,记者还将持续关注。  ■记者&向家富&  ■见习记者&刘娟
扬州日报社版权所有 |
| 苏新网备2006011号 |
| 广告服务 | [ 帮助 ] [ 评论 ]专家称种西瓜用膨大剂有害报道存误导
&&编辑:池墨
  日前,一位四川攀枝花瓜农在微博上发文求助,称当地盐边县有几万斤西瓜烂在地里,原因是“膨大剂把西瓜弄爆了的新闻把我们害惨了。”
&&&&在海南省文昌市,当地近2万亩西瓜受“膨大剂”影响滞销田中,农民欲哭无泪,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西瓜熟透腐烂。
  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这一切,均起源于媒体对江苏丹阳的“爆瓜”事件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导,引起了消费者出现恐慌心理。
  四川攀枝花
  瓜农微博求助 被“膨大剂”害惨了
  5月23日,一位网名为“攀枝花人卖西瓜”的瓜农付友莲在微博上发文,希望通过微博卖瓜。
  他说,他是四川攀枝花市盐边县永兴镇新民村村民,当地西瓜味道甜口感好,往年一直很畅销,但今年受“膨大剂”传闻影响,“几万斤西瓜都烂在地里”。&
  他承诺,当地瓜田以山泉灌溉、阳光充足,不使用添加剂。“我的瓜要有啥子添加剂膨大剂,我当场砸瓜!”西瓜去年2.4元/公斤,今年0.6-0.8元/公斤就卖,希望网友帮助找到批发商。&
  这条微博引起了网民的强烈关注,被转发6万多次,达到1.2万多条。
  很多网民对瓜农的遭遇表示同情,“农民朋友真的不容易,辛苦一年却被膨大剂害惨了,最终账都算在了农民头上。”
  海南文昌
  近2万亩优质西瓜“蒙冤”滞销
  记者了解到,海南文昌近2万亩西瓜滞销在田里,瓜农们苦不堪言,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引起人们恐慌的“膨大剂”传闻。
  看到记者来访,附近的十几个瓜农纷纷赶来向记者反映情况。浙江台州籍瓜农罗成国说,他向朋友借钱凑了200万元种了500亩西瓜,目前有150亩已经熟透,正常情况下一天能发出十几车西瓜,但从本月10日开始就没有一个收购商前来,这批西瓜已有八成熟,再不采摘,将无法进行长途运输。
  海南是冬春季节全国西瓜的主产区,今年文昌全市种植了4.15万亩西瓜,目前已经销售了55%,还有45%近2万亩西瓜降价滞销。
  海南省西瓜协会秘书长林尤胜分析认为,西瓜降价滞销的主要原因是由于5月份相继出现了两次媒体不实或片面报道造成的。一次是5月初四川某媒体报道西瓜被注射增甜剂,食用注水西瓜对人体有害,导致价格跳水。
  第二次是10多天前,江苏镇江丹阳曝出膨大剂致西瓜爆炸的消息,称人吃了用膨大剂种植的西瓜对身体有害,更使得脆弱的西瓜市场雪上加霜。
  ●权威解读 媒体误报&&引发公众恐慌心理
  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李劲松从事了近20年的西甜瓜育种和栽培研究,他告诉记者,膨大剂实际上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植物内源激素,植物本身也会合成这种激素,但是量很微小。
  当气温较低或阳光不够充足,植物长势不好时,通过按一定比例喷洒些膨大剂,可以促进植物坐果,引导植物将营养输送到果实中去。
  他说,“膨大剂”之所以造成西瓜产业如此动荡,是因为江苏丹阳的报道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导,丹阳瓜农也缺乏种植经验。
  李劲松说,只要合理使用“膨大剂”,是不可能造成危害的,一方面我国的农药管理十分严格,“膨大剂”是由农业部批准使用的农药,其使用范围、剂量都有严格规定。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品质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党选民说,任何一种农药过量使用肯定都会造成危害,但这只是江苏丹阳的个例。不当报道引起了消费者出现恐慌心理,导致大范围西瓜滞销,给农民造成了惨重的损失,这种影响将很难挽回。
  ●言论 损失最重的是农民
  海南省西瓜协会秘书长林尤胜说,西瓜遭受不实传言的影响已经不是第一次,两年前曾报道海南西瓜被注射红药水和甜水给西瓜增色增甜,导致西瓜滞销烂市,最后经过权威媒体报道才为海南西瓜正名,但失去的损失已无法挽回。
  海南香蕉也一再遭受谣言危害,每一次都造成价格大跌,农民血本无归。
  “每一次谣言、传言、风波的发生,损失最重的就是农民。”林尤胜说,农业本来就十分脆弱,既要面临自然灾害的风险,又要面临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如今又增加了一个谣言的风险,这使得农民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小。
  “一个小小的谣言轻则毁掉一批农民,重则毁掉一个产业。”&林尤胜说。文/据新华社上午电
?31.6?33.5
?6.96?8.12
?69.9?86.8
| 将本文分享到:
网友爆料关注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正确使用西瓜膨大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