缗请用两件小事来反映她的特点,中考作文开头结尾大全美,五百字左右.

写事记叙文指导的文章
一、写事的记叙文
&&&&写事的记叙文就是通过叙述事情的经过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写事为主的记叙文要写清几个方面:①什么事。②什么人去做。③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和什么地点。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怎样。写事为主的记叙文要注意三关。
审题关。写事的记叙文的审题是很重要的,不论是接受命题还是自己命题都要认真严格地审。审题要抓住关键词语来审。一般来说,要审清如下方面:①事件发生的时间,处所范围等。②要审清事件数量及所写的重点。如《一件难忘的往事》这个作文题,事件的数量是一件,写的重点是“难忘”的“往事”。
(2)&&&&&&
确定中心关。审题后接着是确定作文的中心思想,就是说,写的事件主要是反映什么,这个首先要清楚。如《一件小事》,通过写一件小事来反映人们崇高的思想境界还是反映改革开放后农村的巨大变化,这又作者来定。中心思想要正确,鲜明、集中。
(3)&&&&&&
选择材料关。中心思想确定好了,用什么材料(事件)来表现中心思想,这是决定一篇作文好坏的关键。材料的选择首先要做到围绕中心,不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不要写进去。其次是所选的材料要有代表性(典型性),不能件件都要写,而是选择一件或两件最有说服力的来写。
二、写事记叙文和写人记叙文的区别
A文章&&&&&&
&在记叙文中,写人、写事是最主要的,一般地讲,写人离不开写事,因为思想品德不是架空的,一定要通过写出主人公的具体事情来表现;写事也离不开写人,因为事情的发生、发展和人的活动是紧密联系的,事情是人做的,写事就不能不写到有关的人物。但就一篇文章来说,它是属于写事的记叙文,还是属于写人的记叙文,若从写作对象和写作目的的角度来衡量,还是可以区别开来的。
  写事文章是以事件为记叙描写的对象,以揭示事件的实质及其对人、对社会所具有的意义为目的的;写人文章则以人为写作对象,以表现人物的品质特点为目的的。简单地说,如果文章的中心思想着重表现事件的思想意义,可以说它是以写事为主的作品。如果文章的中心思想着重表现主人公的思想品德,则可以说它是以写人为主的作品。
  课文《再见了,亲人》,便属于写事记叙文。文章记叙了志愿军战士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与阿妈妮、大嫂、小金花等人话别的情景。写和阿妈妮话别时,追述了三件事:一是大娘几夜没合眼,给志愿军洗补衣服;二是在一次阻击战中,冒着炮水给志愿军送打糕,回去时昏倒在路旁;三是在敌机轰炸时,为了救护在她家里休养的志愿军伤员,失去了唯一的小孙孙。写和小金花话别,叙述了这样一件事:为了救侦察员老王,小金花随着妈妈冒着危险混进了敌占区,老王被救出来了,妈妈却牺牲了。写和大嫂话别,也讲了一件事:大嫂为了让志愿军吃到蔬菜,上山去挖野菜,后山的野菜挖光了,又跑到前沿阵地上最危险的地方挖,结果被敌人的炮弹炸伤成了残废。文中虽然写到了好几个人物,但文章的写作对象是事而不是人。阿妈妮、大嫂和小金花是朝鲜老年人、成年人和青少年的代表,文章正是通过写她们的这些具体事例,表现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情谊,歌颂了中朝两国人民血肉凝成的伟大友谊。
  课文《小珊迪》,则是写人记叙文了。文章写了一个*卖火柴生活的男孩,不幸被马车轧断双腿,悲惨地死去的故事。小珊迪是故事的中心人物。文章通过写他受了重伤躺在病床上还派弟弟小利比给“我”送找回的零钱,以及临死前还挂念弟弟今后生活无人照顾等细节,表现了他诚实、善良的品质。这篇文章叙事写人是为了表现主人公的思想品质,所以它是写人的作品。
  要区别写事记叙文和写人记叙文这两类文章,有时可以从题目上去找特征。一般来说,以人物名字命题的文章大多是写人的文章,如《黄继光》《江姐》《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等。也有用与人物密切相关的事物来命题的,如《爸爸的白发》《难忘的目光》《光荣榜》等,这些题目涉及的事物与表现人物品质密切相关,所以也是写人的。而写事文章的题目往往以事情、活动的名称及意义来命题,如《当老师宣布考试成绩的时候》《记一次运动会》《集体的温暖》等。
写人的文章和记事的文章,有时候有一些交叉,但是要看它的落脚点。如果这篇文章写了三件事,但是是通过这三件事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性格,这就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如果说这篇文章也记叙了三件事,通过这三件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或者给我们一个启示,这就是写事的文章。
写人离不开记事,记事离不开写人。事情能反应人的品质、精神等,而人物的个性、特点等也必须通过事情才能得到展现。无论是写人的记叙文还是记事的记叙文都不能绝对将人和事这两者分开。
在不同的写作要求中,写人和记事两种不同的记叙文应该是各有侧重的。如,有这样两个作文命题:
1、《温暖》
写一件亲人真诚关心你帮助你的事。
2、《妈妈》
通过一件(或两件)事情反映妈妈的特点。
以上两个作文题的要求不同,同学们如何确立重点呢?《温暖》突出的是事例,通过事例反映人间美好真情;而《妈妈》一文突出的是人物,但也必须借助事情来展示人物特点,事情的描述是为展示人物个性服务的。有两位同学在两篇不同的作文中不约而同用到了“妈妈为我送伞”的题材,《温暖》篇侧重叙述了送伞的原因、经过、结果,以及作者心理的感受等,而《妈妈》篇侧重描摹了妈妈送伞时的语言、动作、神态,还抒发了我对妈妈油然而生的感情,这样处理是正确的。
而有的同学不会处理重点,在《温暖》篇的结尾对妈妈大加赞赏,在《妈妈》篇的结尾写道:“妈妈为我送伞,这样事让永远难忘。”这样写,重心就有失偏颇了。
那么怎样区分写人篇和记事篇的重心呢?
1、 写人记叙文的侧重点
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主要是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和典型事例的叙述来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品质、作风等特点。要写好写人篇记叙文,除了要细心刻画好人物的形象,抓住人物的特点注意描写细节以外,还要特别注意选用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和文章中心思想的典型事例来写。这里的事例是为人而选,为人而设,写人记叙文中的事情是服务于人的,重点在于人,而非事,最终由事及人,旨在揭示人物的特点、品质和思想。
2、 记事记叙文的侧重点
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主要是由一个或多个人物所展现出来的事情来表达中心思想。叙述事情一般要点明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六要素都很重要,但不是缺一不可,也不是事无巨细,平均使用笔墨,事情的经过才是最重要的。但是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好也必须借助人物,只有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的细致描述才能把事情的整个经过表达好,从中传达出中心意旨来。记事类记叙文侧重点在于事,而非人,由人及事,旨在表达中心思想。
写人和叙事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但他们互相依附,如果写“人物”而没有“事例”来说明那就是空洞,如果写“事例”而没“人物”来展现,那简直是缘木求鱼,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了。要辨证地看待两者之间的关系,如若遇到记事类的作文,那么,结尾时宜通过具体的事例去感悟,而如若遇到写人的作文,那么结尾时宜对人物展开自己的评价。
抒情和议论  记叙文主要的表达方式是叙述和描写。为了更鲜明地表现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有时在记叙中也夹一些抒情和议论。记叙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过程中对所记事物抒发感情。这种感情的抒发可以有两种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就是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倾吐自己的感情。如:《我的老师》一文中,作者在记述了蔡老师的几件小事后这样写道:“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又说:“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直接抒发了对老师的依恋、思念之情。直接抒情的方式一般用在叙述描写人物事件的基础上。感情达到一定高度时,有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感染力很强。  间接抒情是通过叙述、描写、议论等方式抒情,这种感情的抒发是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的。最典型的例子是《背影》中那段对父亲背影的描述:“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下身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往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右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父子分别之际,年事已高的父亲执意要过铁道、爬月台去为儿子买桔子,他蹒跚的步履,爬上月台的动作,无不渗透出对儿子深深的爱,而从这生动描述的字里行间,从目睹此情此景时的潸然泪下,我们也感到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与深情。
记叙中的议论,是作者在记叙中对所记事物发表意见,进行议论。有时以叙为主,偶发议论;有时边叙边议。记叙文中的议论,有时在开头,有时在结尾,或点明文章的题旨,或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或揭示所记事物的意义。鲁迅的短篇小说《一件小事》就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各有一段议论,运用对比的手法,阐述了当时的一系列政治事件与这“一件小事”对于“我”的不同影响,文中写道:“几年来的文治武力,在我早如幼小时候所读过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这段话,表现了“我”愿以车夫为榜样,改造自己成为真正的人的决心,也点明了“小事”对于“我”的重要意义。使文章的主题在记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在记叙中议论,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把记叙的人和事写具体,写生动。记叙是议论的基础,如果记叙本身缺乏具体生动的描述,议论也就无从深化。其次是议论要紧扣记叙的内容,自然贴切。记叙中的议论是为了帮助读者对记叙部分有更深的认识,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第三是议论要言简意明恰如其分。记叙文中的议论是起辅助作用的,要点到为止不可长篇大论否则反会喧宾夺主,影响了中心的表达。在记叙中,抒情和议论常常是并存的。议论的时候会有感情的流露,抒情的时候往往也同时伴有作者的看法,这时,议论与抒情就融为一体,很难截然分开了。然而,不管是记叙中的抒情还是议论,都必须以记叙为基础为依据,以便更好地表达文章的思想内容。
肖像、言行、心理写记叙文离不开描写人物。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很多,这里介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四种。肖像描写,也叫外貌描写,是指对人物的容貌、衣饰、姿态、神情等特征的描写。肖像描写虽然写的是人物的外表,但描写的目的决不止在于使读者了解人物的外在形象,而是要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鲁迅的小说《故乡》中两次刻画了闰土的形象。少年闰土生气勃勃,机智勇敢,是一个项带银圈、手捏钢叉保卫瓜田的小英雄。二十年后的闰土却面目全非:“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得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那手也不是我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而更使“我”感到悲哀的是闰土的神情与态度:“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这两处肖像描写通过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感受到旧中国广大农民所经受的饥荒、苛税、兵、匪、官、绅的种种重压,感受到他们身心所忍受的无限的痛苦与摧残,更感受到作品所表达出的,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语言描写,指对人物对话和独白的描写。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应当切合他的身份、经历,反映他的思想感情。描写人物的语言,意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塑造人物形。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变色龙》中,作者运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并且用人物的对话构成完整的故事情节,刻画出警官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狡诈多变、趋炎附势的卑劣形象。行动描写,指对人物的行为、动作的描写。作品中的人物是靠动作活起来的,人物的行为完全是受其思想意识支配的。描写人物的行动,也同样是为了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冰心先生写的《小桔灯》,通过肖像、语言、动作的描写刻画了一个在艰难生活的逆境中渴望光明的小姑娘。文中,小姑娘登上竹凳去打电话的神态和制作小桔灯的娴熟动作都会给读者留下深深的印象,使我们从中看到她纯朴、善良的美好心灵。心理描写,指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思想活动的描写。心理描写也是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精神世界和思想品质的重要方法之一。初中第二册课本有一篇情趣盎然的小说《核桃的秘密》,文中运用了精妙的人物心理描写。其中,有直接倾诉思想活动的人物内心独白;有间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还有通过想象表达的美好理想。生动而真实地表现了一个十四岁的红军小战士纯真的童心。以上,介绍了描写人物的四种方法,在写作实践中,这些方法都不是孤立的,而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其中的几种,以求全面、形象、具体地展示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
写景应注意什么在我们的语文课中学到过不少写景的文章,如《南京长江大桥》、《秋天来到我家的院子里》等,在我们作文中,不管是写人,记事,也常常会有景物描写。那么写景应注意什么呢?⒈写景要按方位顺序,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由里到外,由外到里,或由中间到四周等等有次序地描写,要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⒉可以按景物的类别来写,如山、水、花、鸟;瀑、石、峰、洞;亭、台、楼阁等。要写出景物的光、色、味;既要写它的静态,也要写它的动态,还可以写出它的环境气氛  ⒊要仔细观察,抓住在不同季节里景物的不同特点进行描写,不要硬编乱造,凭自己的想象来写。 ⒋写景中也可以具体地写些人和事,若让人、景、事三者交融一体来写,可以使作文更为感人。《乡村的今晚》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⒌写景物时不要忘掉自己与景物之间的关系,要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感情、感受写进去,这样使人读了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叶圣陶老爷爷写的《记金华的双龙洞》不是具有这样的特点吗? ⒍适当地、正确地引用前人描写景物的诗词歌赋,也可以为作文增色。这就需要你平时多加阅读和积累,别等用时再去找。
写人的作文应注意什么 写人是作文的基本命题。写人,可以侧重写人物的外部表现,即写他在做些什么,或者有哪些动人事迹;也可侧重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写他在一件事面前,在与别人交往中,或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中的内心变化,和随之产生的喜、怒、哀、乐之情;也可以交错地写人的外部表现和心理活动。
写人的文章应注意以下几点:⒈交代清楚他是什么人,如他的年龄、性别、外貌、职业、性情,及与自己的关系。⒉要写出人物的特点。就是要写出这个人与其他人不同的地方。只有把特点写出来了,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文章也才能与众不同,有了新意⒊要通过具体的事件来表现人物,决不能象老师给你写品德评语那样来写人。所选的事件要能充分表现这人性格和品质。当你把事情写好了,人物也就写好了。如当你读完《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以及《我的战友邱少云》以后,你对这两位英雄就有了深刻的印象了。⒋要抓住人物细微的动作及其变化,给予具体,生动的描写。即抓住细节刻画人物,使原来比较平板、模糊的形象变得栩栩如生,有血有肉。如《一夜的工作》中,周总理扶正转椅就是一个细节描写,它表现了周总理有条不紊的工作作风。⒌在进行人物语言描写时,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因为不同的年龄、职业、性格等的人物,他们所讲的话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所讲的话也是不同的。⒍要紧紧扣住人物的特点和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来写人,不要想到什么就写什么,马虎拼凑,拉拉杂杂,更不能重复罗嗦,画蛇添足,使人看了不知在说什么。
写事的作文应注意什么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都是我们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而且大多是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小事,如何把这些小事作为材料来写或作文呢?请注意以下几点:⒈如果根据题目的要求选定了某件事,你就要对这件事进行认真的回忆,并仔细琢磨,反复思考,挖掘出这件事中含有的生活道理,或找出它闪光的地方。⒉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让读者明白文章写的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了怎样的事。⒊必须把事情发生的环境写清楚。因为任何事情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发生、发展的。环境写好了,写出特点来,还能渲染气氛,表达感情,使文章更生动。⒋一般要按事情发展顺序,把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不能颠三倒四,还应把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写清楚。⒌记事中要围绕中心,抓住重点,不要面面俱到。重点部分(一般指事情发展高潮处)要详写,写具体,写详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⒍写事离不开写人,同此在记事过程中,一定要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写细致,写逼真,这样才能表达出人物的思想品质,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件事所包含的意义,即文章的中心思想。
叙述和描写&&
叙述和描写是记叙文两种主要的表达方式。叙述,指记载、述说人物活动的一般情况和事件发生、发展的经过,也就是交代人物和事件的基本情况。描写,指对人、事、景、物进行生动形象的描绘和刻画。就描写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就描写手法的不同,可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描写和叙述常常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或者像经线与纬线那样纵横交错,或者如水与乳自然地交融。但在写作上二者还是有明显区别的:叙述着重于一般情况、过程的交待,使读者获得概括的印象;描写则着重形象的描摹、刻画,把真实的情景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使读者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的感受。 鲁迅的《社戏》是一篇充满生活情趣的小说。文中叙述与描写融为一体,质朴自然,趣味横生。小说开头三段是叙述。第一段概括交代了鲁镇的习俗,因了这习俗,“我”得以每年夏天到外祖母家去住。然后介绍外祖母家--平桥村的概貌,并提出这三段文字的中心:平桥村是我的乐土。第二、三段是具体的叙述,介绍了平桥村的小朋友以及他们的热情好客;“我”和小伙伴们的主要活动--钓虾和放牛。这三段文字语言朴实,脉络清楚,流畅明快。小说第10--13段,写孩子们离开家门,驾船摇橹去赵庄看戏的情景,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首先写了开船的动作和欢乐的气氛:“......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这一点、一磕、退后、上前的动作,表现了少年们熟练的驾船技术,这说笑声、叫嚷声、潺潺的水声,烘托了欢快、热闹的气氛。接下来写了船行途中两岸的景物:“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这段描写调动了人的各种感官的感受:有嗅觉可感的豆麦与水草的清香;有视觉可观的朦胧月色、淡黑的连山;有听觉可闻的宛转、悠扬的笛声;更有身处这美好景物中油然而生的忘我与陶醉之情。这生动传神的描写自然而然地把读者带入美丽如画的江南水乡,使读者感受到孩子们愉快的心情和作者对美好的江南农村的无限热爱。
  记叙文中的叙述与描写是密不可分的。叙述离不开描写,没有描写,文章就会枯燥无味毫无生气,更不会有感人的力量;描写也离不开叙述,没有叙述,文章会杂乱无章,单纯拼凑在一起的各种描写是毫无意义的。要写出好作文,就要学会清楚明白的叙述,也要学会生动形象的描写。学习描写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贴切,就是要恰如其分地描绘事物,要符合实际;二是要抓住特征,就是要抓住被描写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有的东西;三是要注意描写为表达中心服务,与中心无关的描写不但没有意义,还会影响中心的表现,是不可取的。成功的描写源于对生活的观察,要学好描写,首先要养成对周围的人和事物认真观察的习惯,做个有心人。有了平时丰富的积累,描写起来就会感到轻松自如了。
选材与剪裁选材是指写作时材料的选择;剪裁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写作中材料的取舍。写记叙文必须要有一个鲜明的中心思想。文章的中心怎样才能表达出来呢?这就要谈到材料了。材料的选择与取舍决定着文章的质量,只有从丰富的材料中精选出最恰当的来表现中心,文章才能写得好。怎样选材和剪裁呢?一是要围绕中心选择取舍。中心是选材、剪裁的依据,要力求选取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果断舍弃与中心无关的材料,才能有力地突出中心。《人民的勤务员》一文,记叙的是雷锋的事迹,六个平凡的小故事,都是紧紧围绕中心来写的。这些故事虽各有特点,却共同表现了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二是要选用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材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典型材料。这样的材料最有说服力和表现力。魏巍同志创作《谁是最可爱的人》的经历最能说明这一点的重要性。他写这篇文章的初稿题目是《自豪吧,祖国》,文中用了二十多个事例来表现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这些事例虽然都能围绕中心,但由于“例子堆得太多,好象记流水帐”,所以效果不好。于是作者对材料做了果断取舍,只选取三个最有代表性的例子。这样,笔墨集中、主题突出。《谁是最可爱的人》成为传世佳作。三是要选用新颖的、有特点的材料。材料不落俗套,才能使读者赏心悦目,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果写学生学习刻苦都以“开夜车”作材料、写老师的奉献精神总是写“带病上课”,就未免太俗,没有新意。我们在写作中,要力求在选材时多下功夫,做到别人说过的话,我不原样地说;别人用过的材料,我不照搬来用。这样才能避免一般化,使人耳目一新。
怎样记比较复杂的事&&&&
所谓比较复杂的事件,一般是指事件本身情节比较曲折,头绪比较繁多,时间的变化和地点的变换比较频繁等。写这种情况的记叙文,在文章的整体构思方面有比较高的要求,大体上需注意以下几点:一、要确定好记叙的线索。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如果把叙述中种种的人物与事件比做珍珠的话,那么线索就是那串珠的丝线,有了丝线,颗颗散落的珍珠就能构成一条闪烁异彩的项链,有了线索,杂乱无章、错综纷繁的材料才能组织得有理有序,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文章的线索可以是某个事物,某个人物,也可以是某种感情、人物的某种精神,也可以是某句话、某种行动,还可以是某一悬念,某一矛盾冲突等等。例如,《皇帝的新装》这一篇童话故事的线索是新装;《七个铜板》这篇小说的线索是铜板;《藤野先生》一文的线索是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我的老师》的线索是师生之间的真挚的爱;而贯穿于《驿路梨花》一文的线索始终的是“谁是小屋的主人”这一悬念。二、要安排好行文的顺序。记叙比较复杂的事件,一篇文章中往往不只采用一种方式,而是以一种方式为主,结合其他方式,使文章条理清楚,错落有致。以《驿路梨花》为例,全文从整体上是顺叙,按照时间的先后记述了“我”和老余从夕阳西下到第二天早上一连串的经历。文中又安排了几处插叙:通过瑶族老人的讲述交代了老人在山中迷路奇遇小屋的过程以及关于小屋的主人是梨花的传说;又通过哈尼小姑娘的讲述揭示了小屋的来历和小屋主人是谁的谜底。这样的安排不仅使发生在十几年间的若干事件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而且“步步为营”,巧设悬念,使故事引人入胜。三、要注意层次段落之间的街接,注意过渡和照应。写作当中,有时要用某些词、句、段贯通文意,起桥梁作用,这就叫“过渡”。过渡可以用在一篇文章中几件并列的事情之间,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三个事例之间的抒情和议论的段落,使本来各具独立意思的事情有机地联系了起来。过渡还应用在文中顺叙、插叙与倒叙互相转换的时候,如《一件小事》的第二自然段从顺叙转入倒叙,衔接自然紧密。文章中,在变换描写角度时,也需要过渡,如《孔乙己》一文,记述主人公悲惨遭遇的主体部分有两个层次,分别写断腿前后的孔乙己,这两层之间有这样的过渡句:“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这句话承上启下,使上下文连贯起来。为了使文章内容衔接紧凑,结构严谨,一篇文章中,前面写到的,中间或结尾要有交代;后面提到的,前面要有所铺垫,这种安排设计叫做“照应”。常见的照应方法有三种:首尾照应前后照应文题照应。这三种方法,在《小桔灯》一文中都有范例。
  首尾照应:开头写道“这是十几年以前的事了。”“在一个春节前一天的下午......”结尾呼应:“但是从那时候起,每逢春节......十二年过去了......”文题照应:全文中,多处照应了题目。如第5段的买桔子,第6、7、8段小姑娘掰开桔子及作小桔灯的动作,第10段我提着小桔灯走在路上的联想等。前后照应:如第2段对房间陈设的描写,提到竹凳及墙上的电话;第3段写小姑娘登上凳子要打电话的动作;第2段提到朋友有事出去,第11段则交代朋友已经回来了;第9段写小姑娘的话“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第12段则呼应“那小姑娘的爸爸一定早回来了”。从《小桔灯》行文的处处照应,没有丝毫疏漏,可见作家冰心的写作技巧,正因为如此,文章才做到结构严谨,来龙去脉、清晰鲜明。
 怎样记事&&
前两节我们讲了写人为主的记叙文的写法,这里再来谈谈叙事性的记叙文。
  这两类文章有什么不同呢?写人的记叙文着眼在人,以人为主,文中写的一件事或几件事都是为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服务的,文中的事件不一定要求完整、细致,只选择用于表现人物的内容来写就可以了。而叙事的记叙文则着眼于事,以事件为主,通过对事件、对场面的描写来表现中心思想,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和发展动态叙述清楚。事情是人做的,写事必定要写人,但这类文章中写人是为叙事服务的,与事情的发展、与表现文章的中心有关就写,无关就不写。总之,叙事要贯串文章的始终。
叙事的文章也是有多种写法的。按所写事件的多少、情况不同,可以有以下几种:一篇文章只写一个场景或一件事的,比如鲁迅的《一件小事》,只写了这件小事发生的情况,阿累的《一面》,只记述了作者与鲁迅的一次会面;写一件事的全过程的,如《老山界》一文,按时间顺序记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其中写了翻山的艰难,写了与瑶民的交谈,写了夜行军满山火把的“奇观”,写了在山上露宿的感受等许多情节与场面;有一篇文章写几个并列事件的,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写了三件事,通过这三件事表现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志愿军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有一篇文章写几个相连或相关事件的,如《驿路梨花》中作者巧设悬念,将“我们”夜宿林中小屋、瑶族老人送粮食,哈尼小姑娘梨花姐妹照料小屋及最初解放军盖小屋的几个小故事串联在一起,赞颂了边疆军民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初中同学写记叙文,可从一文一事或一文中写两三个小事写起。
练习写叙事的记叙文应当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一篇文章无论写一件事或几件事,都只能有一个中心思想。写一件事自不必说,写几件事的情况尤其应注意,这几件事不一定发生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事情也不一定是同一个人或同一些人所做,但这些事应该有内在联系,共同说明一个道理,为一个中心服务。前面谈到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和《驿路梨花》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
二是叙事要具体,要描绘生活中生动、具体的细节以及自己真实的感受,而不能只停留在泛泛地一般叙述。有位同学写自己参加义务劳动、打扫储藏室的事情,初稿写得干巴巴的,没有任何描写。写刚进储藏室的情况,只有一句话:“开始,我很不爱干。”后来,在老师启发下,她把这个字扩写成了下面的两小段:“这个储藏室又大、又脏、又乱,一进门儿,就有股怪味儿往脑子里钻,我纵了纵鼻子,想扭头就走,可是怎么好意思呢?劳动开始了,我抢先跳上窗台,推开一扇窗户,慢条斯理地擦起玻璃来。心想,这个活儿又轻省,又能呼吸窗外的新鲜空气。想到这儿,心里美滋滋的。”这两小段文字比原来的七个字就具体多了,使读者了解了这位同学为什么不爱干的原因,了解了她的想法和行动,内容也比原来更丰富,更真实。
怎样写好写景的记叙文在写人叙事为主的记叙文中常常会有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一般用来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起到渲染气氛、衬托人物、显示中心的作用。记叙文中也有一类文章,专门描写时令节气、山川湖海、日月星空、阴睛雨雪、花草树木以及居住环境、风土人情等等。这就是我们这一节向大家介绍的写景的记叙文。怎样写好写景的记叙文呢?首先是要抓住景物的特征。世界上的景物千差万别,各有姿态,只有抓住所写景物与众不同的独特之处,才能绘出它特殊的形象,写出它内在的韵味。朱自清的散文《春》描绘了春天里的种种景物:山、水、草、花、雨等等。对于春草,作者抓住了以下几个特征:一是萌动的幼芽,挤破泥土的阻碍露出地面的一个“钻”字,二是初生的小草娇柔的神志、“嫩嫩的”,三是春草的色泽“绿绿的”,四是人的触觉所感“软绵绵的”。对于春雨,则写出了雨丝的细密,“象牛毛,象花针,象细丝”,写出了雨意的朦胧,“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又写出了春雨滋润万物的作用,“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文章的最后三句,用生动的比喻,把春天写成“刚落地的娃娃”,写成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写成“健壮的青年”赞美了春天的朝气与活力。怎样才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呢?唯一的办法,就是多观察。只有多观察,并且加以比较和思考,才能找到别人没有的感受,将景物的特征新颖别致地描绘出来。其次是处理好情与景的关系,做到情景交融。自然界的景物本身并不带感情色彩,但是一被写进作品,就会烙上作者感情的印记而表现出鲜明的倾向性。在写景的文章中,情是景的灵魂,景是情的依托,情与景自然交融,才能写出好文章来。因此,写这一类文章在下笔之前要有明确的写作目的,由此决定写景材料的取舍、详略及顺序。比如,同是写登山,如果是为了表达“只有不畏艰难、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美好的顶峰”这一文题,文章就应突出山路之险,困难之大,意志之坚及登峰后“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如果是为了抒发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之情,则应重点描绘景色之美,抒写感情之真。对文章中情与景的关系的处理,可以有两种方法,一是在写景的同时叙写作者的感受,即所谓借景抒情,借景言理;二是把作者的情思完全融入所描绘的景物中,表面看起来似乎是客观的写景,但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的深情,这叫做寓情于景。初一课本中所选的日本散文家德富芦花先生的《晨霜》属于第一种情况,文中不仅描绘了晨霜清凛、洁净的特征,而且在开头和结尾直接抒发了爱霜之情。朱自清先生的《春》则不同,作者在文中并没有直抒胸臆,但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春光、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 另外,写景的记叙文虽然不以写景为目的,但景必须写好,这样,才能使文中的情有所依托,才能为抒情、显理打好基础。
怎样写好状物的记叙文这里所说的“状”是陈述、描摹的意思,“状物”,就是描绘事物。状物的记叙文,也不是为状物而状物。而是托物言志或托物抒情,就是通过描述某物,来表明作者的某种思想、某种感情。这类文章的特点在于把比较抽象的思想感情寄托于具体、形象的事物当中,文中既有对所寄托事物的具体描述,又有对所寓之理和情的充分阐发。托物言志型的记叙文有两种常见的方法,一是联想,二是象征。这两种方法有时通篇使用,有时点到为止。例如《荔枝蜜》一文,通篇主要写的是蜜的酿造者--蜜蜂,通过写自己对蜜蜂在感情上的变化,赞美了蜜蜂“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的高尚品质,然而,“醉翁之意不在酒”,赞美蜜蜂还不是作者的最终目的,在文章的倒数第二个自然段,笔锋一转,用了两句话,写水田里耕作的农民,并运用联想的方式点到文章的主题;“他们正用劳动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生活的蜜。”《白杨礼赞》一文写法则有所不同,通篇运用了象征手法,以黄土高原上“极普通”而又“实在不平凡”的白杨树,象征北方的农民。文章首先用生动形象的笔触,极力描绘了西北的白杨树,赞美了它的力争上游、倔强挺立和伟岸、正直、朴质、严肃的特征;然后层层深入地揭示了白杨的象征意义,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写这一类记叙文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抓住所状之物与所要表述的思想感情之间的“交叉点”,即确定他们之间相似、相通或相关的内容。例如:《荔枝蜜》中蜜蜂与农民在勤劳、无私方面的相似点;《白杨礼赞》中白杨树与北方农民在力争上游、倔强挺立方面的相似点。二是要把“物”状好。这是写好状物的记叙文的基础,没有了这一基础,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或感情都无以寄托。对物的描绘要真实、准确,要重点突出,要与文中所寓之理、所抒之情互相呼应。三是在动笔之前要认真构思、立意。特别应注意立意要新,避免老生常谈,比如《蜡烛颂》、《蜜蜂颂》这类话题,就很难再写出新意。要想写出新意,就要在生活中经常细致观察和勤于思考。
怎样写两个人和集体写人的作文题中有这样一种类型:“我和&&”,这一类题目要求我们通过叙事体现人物相互之间的关系,要写好这类作文,除了上一节讲过的要点外,还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一、要选择能够体现两者特定关系的事件来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亲密、有的疏远,有的熟知、有的陌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是发展变化的,可以由生疏变为亲近,也可以由至交而反目为仇。这种种关系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会有前因后果,都要在一定的事件中体现、发展、变化。因此,要写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必须要选择能体现人物关系的典型事件。这里我们又想起中国古代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廉颇本是赵国的大将,而蔺相如原来只是一个贵族家的普通门客。蔺相如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后,被进官加爵,位在廉颇之上。于是就发生了廉颇不服气故意侮辱蔺相如的事情,以及蔺相如顾全大局处处谦让回避的表现。廉颇被对方诚恳态度感动,醒悟过来,又有了登门道歉、负荆请罪的故事。最终,二人结成生死不渝的朋友,携手治理赵国。《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就是这样通过一系列典型事件塑造了廉、蔺的形象,描述了两人的关系。 二、通过写两个人的关系,要表达高尚的感情和进步向上的思想。人与人关系中呈现出来的思想是多种多样的,学生作文的立意应重在表达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思想,歌颂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感情。对于生活中的一些消极的东西、落后的意识也可以写,但应当站在积极的立场上写,批评落后思想,写出由消极向积极的转变过程。例文《他--我的一面镜子》写了一个卖玉米少年朴实真诚的品质,反省了“我”的高傲与自私,在鲜明的对比中,写出了自己受到深刻教育,表达了勇于正视缺点,积极向上的心态。三、要处理好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的关系。在两个人的关系中,总有一方是主要的,另一方是次要的。主要人物在事件中处于支配地位,写好了主要人物,文章的重点就突出了。但人物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廉颇的嫉妒和不服气,就没有蔺相如顾全大局的高姿态;反过来,没有蔺相如的高尚品德,也就不会有廉颇的负荆请罪。因此,只写好主要人物是不够的,也要写好次要人物,充分体现人物之间的互相映衬作用。
  作文时,写群体的题目也是很常见的,如《我们的小组》,《我们的班级体》等。写这类题目除了选材要突出集体的特点外,还应注意点与面的结合,既要写集体的全貌,又要写集体中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在下面的例文评析中我们再进行具体的分析。
 怎样写人记叙文是各种记叙性文章的总称。从写作内容和写作方法上分,可以分为记人、叙事、状物,写景四类。从这一节开始,我们分别介绍这四类记叙文的写法,这里先谈谈怎样写人。有人说,写人要写“魂”,这里所说的“魂”是指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品质,写人的记叙文,是通过对人物思想性格的刻划来表现中心思想的。要想成功地刻画人物,应当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抓住人物性格的特点来写。世界上的人是千差万别的。人们的性别、年龄、生活经历、文化教养等各不相同,自然决定了人的思想性格的差异。要写好一个人物,必须抓住这个人的性格特征,也就是这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特殊之处。我们学过周立波写的小说《暴风骤雨》中“分马”的一段故事,围绕着土改胜利后“分马”这一事件,作者写了十几个人,对这些人有的浓墨重彩,有的一笔带过,但却是形象鲜明、性格各异--大公无私、关怀群众的郭全海,心怀个人小算盘的老孙头,李毛驴物归原主后的悲喜交加,白大嫂子和张景瑞后娘的心理活动,都描绘得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二是,要选择典型事件来写。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品质总要通过事件来表现,写人离不开事,而这些事件的选择必须典型。所谓“典型”,是对中心思想而言的,能够充分表现中心思想、突出人物性格的事件,就是典型事件。这种典型事件有时可以是人物有代表性的重大行为,但更多的是那些看来细小平常却能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生活琐事。大家都知道《史记》中记载的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其中蔺相如的性格,是通过几件有代表性的重大事件表现出来的,特别是写蔺相如在秦国的朝廷上冒着玉碎人亡的危险,捧着和氏壁要往柱子上撞的行为,对维护赵国的尊严、挫败秦王的阴谋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表现了蔺相如的大智大勇和对国家的一片忠心。但是写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就未必有重大事件可寻了。魏巍写的《我的老师》,就是通过教小学生跳舞、观察蜜蜂、读诗等一系列的琐事,刻画了一位深得孩子们喜爱的年轻女教师。三是,要对人物做具体的、恰如其分的描写。选择好典型事件后,如果只是干巴巴地作概括叙述,文章必然写不好。要对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或心理活动做具体描写,必要时还要做恰当的环境描写,以突出人物性格、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有关这几种描写方法的知识,前面已做过介绍,这里不再重复。
2011年高考作文记叙文写作指导
大鹏语文网
【写作策略】记叙文就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写人记事的文章。主要分为两大类:写人的记叙文和叙事记叙文。
写好记叙文要记住记叙文的六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写人的记叙文应该立足于所写的人--对象,确定明确的中心,选取有代表性和来自生活的真实素材,来刻画人物形象,写出人物个性。写人的记叙文应该紧紧围绕着所写人物,选取对人物的第一印象或最深印象的事件来突出人物的特征,记事是为了写人服务,写人要注意使用各种描写手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等手法来塑造鲜活的人物。
叙事性的记叙文应该立足于写事--选择典型的、有现实意义的事件入笔,以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作为贯穿全文的要素,写出事件的经过,写出事件的波澜起伏,突出事件的曲折性和内涵性,人物描写属于从属地位,是为事件服务的,写事的记叙文不能把运笔重点放在对人物的塑造上。
记叙文写作的基本格式是:开头(引出事件,渲染气氛)--故事开端(平淡中蕴含矛盾)--发展推进(矛盾产生,初起波澜)--高潮(矛盾尖锐,人物性格充分展示)--结局(矛盾解决,风平浪静)。
目前很多学生不会写记叙文,或者说写出来的记叙文不像记叙文,因此记叙文的写作要立足于写好一个人或叙好一件事。
写人的记叙文,有两种写作模式:一是集中笔墨写一个人,通过几件事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人物的一个特点或几个特点;二是运用对比的手法,写两个人,通过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来突出所写人物对另一个人物的影响和帮助,借助衬托的手法,达到刻画人物的目的。写人时最好采取以小见大的手法,不求全面,面面俱到,只求突出特征,着重写一个局部更能增加人物神韵。
叙事性记叙文,也有两种操作模式:一是集中笔墨写一件事,把一件的具体经过和场景进行详细的描绘;一是简笔勾勒写几件事,几件事表达的是同一个中心或主题。无论是那种格式,所写事情一定是典型的、有现实意义的、最好是自己亲身经历的。
&&& 【写作技巧】
&技巧一:内容丰富,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指的是写进文章里的人物事件、思想感情都要做到言之有物,换句话说,要具体形象可感。在记叙文中:“事件叙述完整、描写刻画细腻、表现手法多样,突出表现中心”,就是内容充实。
&中心明确:就是一篇记叙文中有一个清晰明白而且确定不移的中心,并让这个中心贯穿始终,统率所有的内容。
始发于题目--只有先明确题目所蕴含的“中心”,而后在此基础上为所要写的文章立意,才能做到“中心明确”;本次作文题目为“变化”,如何理解变化呢?什么是“变化”?为什么会有“变化”?怎么“变化”?“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变化”的结果是什么呢?只有抓住了题目中要表达的中心,才有可能在写作中落实“中心明确”。
实施于写作过程--只有紧扣题目中确定的中心来选取切入的点,选取材料、组织材料、谋篇行文、表达中心,才能真正实现“中心明确”。
&&技巧二:长于叙事,善于描写
在写人和记事的过程中,既要按照时间或事件的先后顺序,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要根据人物塑造和事件进程,注意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乃至环境描写,来塑造鲜活的人物,推荐事件的进程。
技巧三:对比描写,丰富内容
在写人和叙事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对比描写的作用,既可以写人与人之间对比,也可以同一个人在不同阶段的对比,还可以写同一件事中不同的人的表现对比,这样在对比中突出事件、刻画人物,内容会更丰富。
&&& 【范文展示】
因为我们是兄弟
--相遇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时钟拨回到2009年2月,我被迫转到一所新的学校继续我的学业,故事也就从这里开始了……
新的学校风景很美,教室前种了几棵桃树和柳树。树上的桃花零零星星地点缀着树枝,把树装扮的漂漂亮亮,像是年轻姑娘头上的花簪。它们在自由的享受着自己的快乐时光,但这一切都是属于它们的。
我怀着抑郁的心情,跟在新老师的后面,穿过这些树来到新教室的门口。老师走进教室,对大家介绍道:“从今天开始,我们班将多一个新成员,有请我们的新同学进来跟大家见面。”于是我微微低着头走了进来,顿时,热烈的掌声响了起来,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油然而生,之前的一切顾虑都在瞬间消失了。
下课后,同学们纷纷来到我的座位上,和我聊天,问我从哪里来,叫什么名字,还说要和我交朋友。我被他们的热情深深打动了。之后我很快就像一滴水融进了班级这个大海。
正当我逐渐适应新的生活,沉浸在进入新班级的快乐中时,一件倒霉的事情落在了我的头上。
那天上体育课,我们一起踢足球。尽管我不会踢,但是也被大家拉进去一起玩,也许是怕把我冷落了。让我但到羞愧的是,我的一脚歪射,把球踢向了老师的办公室的窗户。窗户的玻璃“哗”的一声全碎了。我惊呆了,心顿时愣住了,内心在骂自己:“大家对我这么好,我怎么能惹出这种祸来!”
于是,我们集体被叫进教导处。班主任站在我们面前,他火冒三丈地呵斥道:“你们……看看你们干的好事!这球是谁射的,自己主动站出来,我不想严刑逼供。”看到老师那失望的表情,我羞愧的无地自容,恨不得找一个地洞钻进去。但是好汉做事好汉当,于是我低着头穿过同伴走向老师。
这时一个高大的身躯挡在了我的面前,并听到他说:“老师,对这件事我们实在感到抱歉,大家不是故意的,这件事的责任应由大家一起来承担。大家说,是不是?”大家异口同声的喊道:“是!”我颤抖地抬起头,他回头给了我一个微笑,我再一次愣住了,是我的同桌。
事情解决后,我坐在座位上发呆,尽管同学们都来安慰我,叫我不要过于自责,但是我还是心有不安。
上课后,我问同桌:“你为什么要这么做?你觉得这样可以让我心安理得吗?你们让我欠你们多少个人的情啊!”
同桌急忙解释道:“不是的,你是新生,不能一来就背个处分,对你以后不好,我们得保护你。”
我还是有点不解,又说:“但你们也不应该……”
同桌赶忙打住我的话:“总之一句话,因为我们是兄弟!”
我又愣住了。心里终于明白:“原来,这就是我们讲的真正的友谊,患难见真情啊!”而兄弟这个词让我觉得心里沉甸甸的,一种酸酸的感觉涌上心头。
同桌笑着拍拍我的肩膀,没有再说什么,我握着肩膀上的手,感到是那么有力,于是对他会心的笑了笑。
从此之后,我和同桌变成了无话不说、无情不抒的好兄弟。在生活上我俩相互关照,像是一对亲兄弟一样,不分你我。我们慢慢成为有难同当、有福同享的难兄难弟。学习上,我们互为对手,相互帮助,优势互补,共同迎难而上,在最后中考的冲刺的日子里,我们齐头并进,最后都考上了自己理想的高中。
现在回忆起这段故事,我想说的是:我和同桌还有班级同学来自五湖四海,但古人说的好“相逢何必曾相识”,因为我们“有缘千里来相会”,尽管我们现在分开了,在不同的学校读书,但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最后我想告诉自己的是:相遇为兄弟,何必亲骨肉。相信我和那班昔日的兄弟,会友谊天长地久,因为我们是伙伴,更是兄弟!
【教师点评】文章立足于“友情”这一写作范围,通过选取我生活的一段故事,回忆自己到一个新的学校、一个新的班级,接识一班新的同学,认识一个新的兄弟--同桌,从中悟出有友情的珍贵,符合本次作文写作的要求,审题准确,中心突出。作者立足于、“友情的可贵”,写了我和同桌之间“不是兄弟,胜似兄弟”的感情,对于主题的把握恰当。
从行文来看,文章叙述事件清楚,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选取“入班”、“接识新同学”、“踢球打碎窗户同桌为我解围”、“与同桌相识相知”等材料,来表达自己是如何一步步感受到同学如兄弟的感情的。文章的选材生活化,叙述有层次,特别是大量使用语言、心理和动作描写乃至环境描写
等手法,再现生活场景,描写生动直观,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特别是文章结尾的对主题的升华思考和表达,大量引用学过的古诗词,来体现对友情的感悟,学以致用,值得肯定!是一篇优秀的课外练笔。
【高考优秀作文】
父亲生意失败后,家里原先的大房子作了抵押,全家不得不搬到城里最贫困的小区居住,为此,我心里难过了好一阵子。
刚搬到小区那一天,父亲忘了联系搬家工人。我全家望着车上的一大堆东西,又看看在十一楼的房子,一筹莫展。这时,有很多衣着寒酸的人纷纷下了楼,许多小孩也纷纷围着小车转,不时用手敲敲车镜子,拍拍车门。
本来气不顺,一见此情形,我便大声喊了一句:“去、去,该干吗干吗去,弄坏了赔不起。”小孩们也没有生气。
不久,爸爸联系上了搬家工人,叫我去小区门口去接他们。为了不再受气,我二话不说便去了小区门口。
好不容易等到搬家工人来,当我领着搬家工人来到我家楼下时,只有我妈在和一群新邻居搭讪。而刚刚从原来家里搬来的家具都不见了。
妈妈看我领着一群人回来,忙走过来,一个劲儿向他们赔礼道歉。这时我才知道,我家的东西,被那群原来与我家素不相识的邻居们全都搬到了我在第十一层的家,十一层。
我顿时觉得,我的新邻居们笑得很甜,很美。
可是,搬到新家后,爸爸的债主不时来新家里催债,爸和妈不得不到乡下躲几天,家里于是只剩下我一个人。
那是晚上十一点钟左右,一阵轻轻的敲门声把我从电视中惊醒,我以为是爸爸的债主,便压住声音,不敢开门,可敲门声却一直不停。我悄悄走近大门,这时一个中年妇女的声音在外面想起,“娃儿,我是你对面的三婶,”听到这样说,我才放心,便开门让她进来。她手里提着一个小盒子,后面跟着一个与我年龄相仿的男孩,脸红红的。
三婶放下手里的盒子,从里面拿出饭,放在桌子上,笑着说:“爸妈不在,我怕你这阔少爷不会煮饭,给你盛了点,小伙子,可不能饿着,”说完把饭递给我,又指了指后面的男孩说:“我儿子,照你妈说你的年龄,他是你哥,今晚你一个人在家,三婶不放心,让你哥来陪你睡吧!他身子壮,睡地板都没有问题。”不容我推辞,三婶便径直走了。
三婶走后,门铃一直响个不停,楼里的邻居们一个接一个纷纷来到我家,我看着桌子上那堆在一起的饭盒,哭了,那晚,我睡得很甜,特别安心。
这就是我的一群新邻居,一群活得不是很富裕的邻居,一群我从前看不起的邻居。由于与这群邻居为例,我每一天都会得到帮助和感动,与这群人相依为邻,我陶醉其中,不止是物质上的帮助,亦给我精神上了一节“与你为邻”的好课。
一群好邻居啊,惟愿今生始终与你为邻。
【名师点评】作为考场高分的记叙文 ,获取高分的亮点如下:
一是立意高远深刻。作者通过叙述我和一群并不富裕的邻居们从互不相识,到受到帮助与关心的过程,亲身体会到“与你为邻,陶醉其中,不止是物质上的帮助,亦给我精神上了一节“与你为邻”的好课。”反映出考生对现实生活中“与你为邻”的关系的深刻思考,最后得出感受很真实。
二是文章叙事清晰。本文主要叙述了了两件事情:一件是我家刚搬家到最贫困的小区,受到了那帮并不富裕的邻居们的帮忙;一件是爸妈躲债离家,我一个人在家得到邻居三婶和其他邻居们的关心;这两件事作者把“起因--经过--结果--感受”交待的一清二楚,符合记叙文写作的要素齐全的要求。
三是使用了铺垫的手法。两件事情的叙述,作者都才采用了铺垫的手法,第一件事写我心情不好,对邻居态度不好,但是邻居们的举动令我感动;第二件事先具体写对门邻居三婶给我送饭,然后引出其他邻居也为我送饭的事情,有详有略,体现出一种和谐的邻关系,这种邻里关系也是作者亲身体验到的,很有真情实感。
【范文展示】
我,是一只外表古老但是却被女主人擦得熠熠发光的大摆钟,和主人一起生活了二十年,在过去的日子里,我亲眼目睹了这个家里的各种各样的变化。
二十年前。
我被女主人和男主人小心翼翼的买回家,摆在他们的新房里。新婚的房子,虽然不豪华,但是被女主人布置的很温馨,让人感到明亮而宽敞。而最吸引我眼光的是年轻貌美的女主人,她不仅长得楚楚动人,而且行为举止端庄大方,脾气好的让我都羡慕不已,对丈夫的温柔如水,她的笑容飘荡在家里的每一个角落,像花一样动人,特别是她能写一手好诗,显得浪漫而有才情。
十五年前。
家里最大的变化是多了一位可爱的小宝宝。她的降临让这个家里增添了无尽的欢笑。小宝宝在女主人的牵引下,颤颤巍巍地学步,咿咿呀呀地学语;当然在不高兴的时候也会呜呜的大哭大闹,甚至摔碎桌子上的花瓶和玻璃杯。我看到的最多的场景是:女主人总是抱着孩子,为了哄宝宝睡觉,她在不停的哼唱眠歌。女主人的身姿也不再像从前那么婀娜妙曼,但她还是那么美丽动人,因为母性的韵味为她增添了一份风姿和美好。于是女主人的不再有空写一首好诗,而是能唱一口好歌,让宝宝在歌声中静静入睡。
家里的最大变化是男主人在女主人的支持下,事业有成。但是此时男主人却外出连连,在家里自然很难再看到他的身影,听到他的笑声。取而代之的是他们的女儿已经上小学了,每天活蹦乱跳,叽叽喳喳,像一只活泼可爱的百灵鸟。女主人每天很早起床,为全家做好美味可口的早餐,然后又哄又喊的叫女儿起床。夏天,她要开车送孩子上学,回家时累的满头大汗。冬天,她要接孩子放学回家,回到家被冻得瑟瑟发抖。她没有机会再开口唱歌,但是却能够开得一手好车。
家里的最大的变化是基本上见不到男主人的身影了,小女孩已经可以摸到墙上的我了。小学五年级的她,开始遇到学习上的种种困难。她的数学就是弄不懂应用题,于是她总是拿着作业本询问女主人。女主人总是用心的对她进行讲解,直到教会她为止。久而久之,女主人研究小学生的题多了,她不再开得一手好车,而是做得一手好题。
孩子已经比女主人高了很多,她有时很懂事地体贴女主人,有时却与她争执不休。有一次,女儿为了一件小事把门砰地关上,把自己反锁了一天,绝食了一天。不论女主人如何叫门,女孩都坚决不开。我在只能听见自己运动的滴答声的房间里,听着主人的叹息声,我发现女主人的脸,天啊,这还是她吗?鱼尾纹已经爬上了眼角,几根银丝垂在耳边,再也不是吹弹可破的肌肤和乌黑柔亮的青丝了。女主人已经不再年轻,不再美丽,而是开始变得苍老……我多想将我的时针往回拨,可是我不能。
弹指一挥间二十年,我的时针早已转过了不知多少圈,是我,将那个年轻一无所有的男人变成了成功人士,把一个娇媚动人的女子变成了一个面容憔悴的妇人,把一个呀呀学语的婴孩变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姑娘……这一切的变化都是我的功劳。
在我的钟摆晃动间,这个世界都在发生变化,我目睹这些变化,安然自若的、继续走下去……
【教师点评】文章能够紧扣题目,化大为小,化虚为实,借助拟人化的手法,以一只“时钟”作为写作的主体,通过“时钟”的自述,选取生活中最有代表性的画面,以时间的先后作为顺序,反映“一家人的具体变化”,特别是“女主人的变化”,来写出家庭的变化、男主人的变化、孩子的变化,从而概括出“变化”的本质,那就是“时间的流逝”,带来人生的变化。开篇运用拟人化手法,从一只钟的角度入笔,以物的眼光来观看人世的变化,构思很新颖,开篇点题。文章的结尾很有深意,体现出作者对题目的思考和感悟。从行文来看,作者采用的是一种对比的手法,以女主人在“二十年前”、“十五年前”、“十年前”、“五年前”、“现在”的不同时期的不同变化,写出了时间的流逝才是“变化”的本质,通过女主人外形上的变化,揭示时间无情,岁月无情,构思新颖。文章的中心在具体的叙述和描写中得到了很好体现,每一段都有具体点题的句子,有强烈的扣题意识。&
老屋。很老,很旧,很破。
老屋的木质门在岁月的剥蚀下,已经斑驳,把手上也满是灰尘,轻轻一推,便嘎吱作响。推开门,那熟悉的味道便又扑面而来。屋子的角落也已朦胧,透过光线,仿佛可以看到空气中飘飞的尘屑。
老屋的样子与以前相比,破败寂寞。尽管如此,映入我眼帘的却是记忆中那有我也有你、温暖而又快乐的家。记忆的闸门一旦打开,洪水一般的记忆浮现眼前。
我想你了,老太爷。
来到老屋门口,脚步不由自主的移动,我走过了客厅、餐厅,还有你我的房间,仿佛回到了童年,你仿佛就在我的眼前。
你还记得吗?老太爷。从前在客厅里,我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你拿着我最爱的玩具过来逗我玩。我高兴得从沙发上跳起来,围着你又蹦又跳的。你也张开嘴哈哈大笑。谁知道你笑着笑着,假牙就掉了下来,摔在地上。两个人都突然愣住了。我看着假牙,又看看你,再看看假牙,“哇”地大哭了起来。你那张皇失措的样子,不禁令我哈哈大笑起来。
你还记得吗?老太爷。小时候我不喜欢喝豆浆,因为它平淡无味;小时候我不喜欢吃油条,因为它又干又硬。但这是你和老太太几十年来吃的早餐,喝豆浆吃油条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所以家人买早餐时总是少不了豆浆和油条。细心的你发现了我常常不好好吃早餐,结果还没到中午就肚子饿得咕咕叫。因此你总是在我起床后,往我碗里的豆浆加上一勺糖,再把油条撕成一段一段泡在豆浆里。等我洗漱完后,刚好豆浆甜了,油条软了,看我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你也倍感欣慰。
你还记得吗?老太爷。小时候,我最爱待在你的房间玩耍。每当你有空闲时,便会表演你的拿手绝活。一盏灯、一双手、一面墙。你的手影映在墙上,时而是高飞的雄鹰,时而是敏捷的兔子;时而是狂吠的犬,时而是骇人的蛇……手影在墙上不停的变化,随着你的手的变化,墙上的影子仿佛活了起来,绚丽起舞。对于小时候的我,这变化无穷的手影,胜过所有的电影。它是我童年回忆里不可或缺的一块拼图。每次看到你的手影,我都会高兴得合不拢嘴,而你仿佛是因为我高兴而高兴,也笑了起来。屋内久久回荡着我们笑声,久久不息……
你还记得吗?老太爷。冬天时,我的窗户蒙上了一层白雾,你便抱着我在玻璃上用手指画画。一开始是你画我猜。等白雾用完后,你便轻轻地搂着我唱歌,过了一会儿,窗上便又是一片白茫茫的。后来,我便学你画画,于是,你画花,旁边便开了一朵小花;你画鸟,旁边便飞翔一只小鸟;你画猪,旁边便躺了一只小猪。结果画完后,我的手指冻得冰凉,老太爷你便用自己的大手会紧紧握住我的小手,不停地往手心哈气,生怕我冻着了。
老太爷,每次来到老屋门前,就会想到你。就会想到你的哈哈大笑,想到你的惊慌失措;想到你的豆浆油条,想到你的温柔细心;想到你的动人手影,想到你的精美窗花,想到你的慈祥,想到你的厚爱……如此这一切,随着你的离开,留给我的是我对你无尽的思念与惆怅。
眼前的老屋,依然伫立在风中。但老屋承载了我与老太爷一起的快乐时光,记载了我和他的快乐,见证了我们的欢笑。不管时光流逝多么残酷,不管老屋变得如何破旧,老屋都永远都是我记忆中那美好的老屋。而我记忆中的美好回忆,也将成为宝藏,永远为这幢老屋增添风采。
【教师点评】
本文立足于“亲情”这一写作范畴,选取一个很具体的切入点——老屋,回忆一个生命中最为记忆深刻的人——老太爷,来传递自己对亲情的理解,来抒发自己和老太爷之间的亲密无间的感情,表现老天爷对我的爱,表达我对老太爷的思念,中心突出。文章写的很优美,也很真实,让老师很感动。
从行文来看,文章选取的抒发感情的对象,表面是老屋,实际上是回忆与老挝有关的人——老太爷,与老屋有关的事——童年的快乐时光,很有点归有光的《项脊轩志》的行文风格,语言朴素而动人,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感情。在平淡的叙述中,不乏精彩的细节描写和刻画,具有于细微平凡处打动人心的力量。文章通过回忆的笔法,选取了童年里几件记忆最为深刻的生场场景进行勾勒与描绘,写出了老太爷对我的爱散落于生活的细节中,内容真实而可信,感情真挚而感人!
至美的距离
青青的苹果挂在树枝上,看一看就足够了。或许当你一口咬下去的时候,没有期待的甜味,只有满嘴的苦涩与失望。&&&&
花开花落,又是一个漫天飞舞着落叶的季节,她独自倚在窗前,有想起了他那清纯阳光的微笑以及那充满微笑的脸庞。
依然记得某年今日,他站在那漫天飞舞着落叶的林间小道中,面向他,柔柔地,洒下一个阳光般灿烂的微笑。阳光透过黄叶的缝隙,折射进他那浅褐色的眸子,闪动着青春的激情,一道彩虹掠过她的心头,明明是深秋,心田却下起了一阵绵绵春雨,柔柔地湿润了……为何?那颗装满孤寂与迷茫的心……喜欢你,从那一刻起,毫无理由。
从那一刻起,到现在,有多久了呢?
她再一次翻开日记,原来已经七百三十一天了。她微笑着,不后悔。因为,是他那清纯阳光的微笑,点缀了自己平淡无奇的青春,装饰了自己孤寂迷茫的梦:多少次,她会在垂头丧气、一蹶不振时,回忆起他那清纯阳光的微笑;多少次,她会躲在校园的某一个角落,默默地看着他投篮的身影;多少次,她会特意早早的收拾好书包跑出课室,装作没事的在同一条路上与他擦肩而过;多少次,她会把他写进珍爱的日记本里,哪怕他只是做了一个微小的动作……
然而,她从未想过要跨越横在他们之间的那段距离。“青青的苹果挂在树枝上,看一看就足够了。或许当你一口咬下去的时候,没有期待的甜味,只有满嘴的苦涩与失望。”她深信这句富有哲理的话。是啊,即使她也像别人一样,对他来一个轰轰烈烈的末日,又能怎么样呢?无论是被接受还是被拒绝,无论是喜悦还是伤心,那都只是一个形式上的结果罢了。就如那随风而埋葬的秋叶,这样的爱情也可能会随着青春的逝去而埋葬。毕竟,他们,都还太年轻了。
于是,距离,成了他们之间,最亮丽的一道青春风景线。
七百三十一个日子,依旧。她每一天都早早起床,每一天都会准时第一个跑出教室,在同一条路上,演绎那一次又一次的擦肩而过……收藏他一个又一个清纯阳光的微笑……不相识,是两个人之间的距离微笑,是她心目中最幸福的画面。这样,她真的满足了。
这七百三十一个日子,随着那十六岁的花季,十七岁的雨季,终于埋葬在逝去的青春里。他与她,毕业了。
毕业典礼的那天,她穿得很漂亮,一身齐膝的白色连衣裙,一头飘洒的长黑发,显得那么纯洁动人。因为,只有她记得,之间第一次与他见面,就是穿的这一条裙子。只是,随着七百三十一个日子的逝去,它更合适她了。阳光下,依然是那条林间小道,同学们有说有笑,年级组长走过来,笑着说:“帅哥美女们,拍一张合影留念吧!”六月份的天,一群十七八岁的男孩女孩,在鸟儿欢唱的树荫下,你推我攘,集成最灿烂的一堆花儿。
就这样,她被推到他的身边。他,依旧是带着那清纯阳光的微笑。轻轻把手搭在了她的肩膀上。那一刻,仿佛周围的一切都要凝固了,他小心翼翼的靠近他,几乎要贴在拿的胸前了。多么有活力的心跳!七百三十一个日子,她与他之间,第一次靠的这么近,真的是靠得那么近!阳光下,透过绿叶的缝隙,映在她羞涩的绯红的脸上,也映在他永远清纯阳光的微笑着的面庞上,有一种说不出的美丽,久久萦绕在两个充满青春的心里……直到那一刻,他们仍是不相识的,他们之间,依然有一道至美的距离!
或许有一天,她会遇到一个比他更加清纯阳光、比他更加微笑动人的男孩子,他会淡忘他。但是,他那清纯阳光的微笑以及微笑着的面庞,还有两个人之间那一道浅浅的、羞涩的、至美的距离,她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教师点评】文章立足“校园爱情”这一独特敏感的写作话题,选取了发生在当今校园中,有关“她”与“他”之间一段埋藏在内心的美好而朦胧的情愫,作为写作的素材,切入点很真实,也很生活化。从行文来看,作者对于当今中学生心中的那份“女生”对于“男生”的那种浓厚的好感,把握的很准确,表达的也很优美。特别是对于文中的“她”的多处心理描写,非常细腻,也很感人。文章的题目“至美的距离”,很好阐释了男孩女孩之间,保持那份美好的牵挂,而不去越雷池一步的认知,这体现了作者内心的一种对校园爱情的把握尺度和评价标准,值得肯定。文中叙述性的语言流畅,描写性语言形象。排比的修辞手法,使用熟练,环境描写符合语境。文中“清纯阳光的微笑以及微笑着的面庞”的多次出现,也折射出“他们之间的感情”是清纯阳光的,可贵的,值得珍惜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价值判断。是一篇优秀的课外练笔。&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万能作文开头结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