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说课课

教育部新世纪网络工程项目------免疫学网络课件
欢迎使用教育部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项目------免疫学网络课件!
  非注册的学生只能浏览课程内容,只有注册以后才能参与免疫学网络课件的各种学习活动。本院学生将以学号作为帐号,其他人员注册时需要通过身份认证。密码及帐户将通过邮件方式自动通知。如果帐户出现问题请及时。
  免疫学网络课程分为网上学习、课堂辅导和实验实习三部分,每位同学必须全程参加学习。网上学习包括:1、全部课程内容,采用文字、图象和动画等多种媒体形式,系统介绍免疫学知识,供学生自学。2、自测练习,供学生检测对知识的掌握程度。3、网上答疑,解答学生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4、在线讨论:与老师、同学交流、讨论,共同促进学习。5、教学素材,将各种媒体素材以章节为主线建立素材库。6、相关网站链接:供学生通过CERNET或INTERNET浏览相关免疫学网站。
课堂辅导:主要介绍免疫学重点和难点内容,解决学生学习过程遇到的问题。
实验实习:按实验指导完成免疫学实验,培养动手能力、实验技能和科研能力。
   一、课程的性质 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结构、生理功能、免疫应答规律、免疫应答产物、某些疾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以及免疫学诊断和防治的一门学科,是生命学科的前沿学科,其理论和技术已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广泛应用,是医学院校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桥梁课程及必修课之一。
   二、课程的学习目标和任务 通过免疫学网络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人体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掌握免疫应答规律以及在正常和病理条件下的免疫现象;熟悉常见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防治原则,为学习其它医学课程奠定基础,并将之应用于临床诊断、预防和治疗实践中。
   三、课程内容范围 免疫学课程共分5篇26章。第一篇为免疫学概论,扼要介绍了免疫学的基本内容,阐述了免疫学的发展简史及展望;第二篇为免疫分子,包括免疫球蛋白、补体系统、细胞因子、MHC、CD分子和粘附分子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第三篇为免疫细胞,包括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细胞、T细胞和B细胞的表面分子、亚群、功能及抗原识别受体的多样性、免疫细胞的生成;第四篇为特异性免疫应答,包括抗原的种类及性质、抗原提呈细胞的种类及功能、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免疫调节和免疫耐受的机制、规律及效应;第五篇为临床免疫,包括超敏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病的种类、机制和治疗原则,肿瘤免疫和移植免疫的机制、免疫诊断、治疗和预防。
   四、学习方法 1.学习免疫学时,要由浅入深,前后内容融会贯通,完整、系统地掌握免疫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要熟记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知识,正确阐述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 3.注重免疫学基本理论与临床相关疾病的关系。
   五、学时安排 免疫学网络课程建议安排在本科第二学年下学期、专科第一学年下学期开设,所需学时数约60-72学时。各院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自行取舍教学内容,临床免疫学部分也可安排在本科四年级作为选修课学习。
   六、考核方法 考核方法包括三部分:1、网上考试50分(主要是客观题),2、网上作业10分(平时成绩),3、期末考试30分(主要是问答题和讨论题),4、实验技能测试10分。
制作单位: 济宁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   Copyright
2000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医学免疫学》课程建设规划
>>课程建设>>教学工作>>湖北理工学院医学院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医学免疫学》课程建设规划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更新时间:
一、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医学免疫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必修课。它主要研究抗原性异物的性质,机体免疫应答的机理和一定条件下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生命活动规律、致病性与免疫性、实验室检查及特异性防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开设本课程的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明确免疫学在临床上的应用,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继的其他医学基础课程奠定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初步运用免疫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适用专业
护理本科专业
三、师资队伍建设
1、师资队伍现状:
担任《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课程教学教师现有4人,实验师1人,均为专职教师。
(1)年龄结构:40~50岁教师2人,30~40岁教师2人,20~30岁教师1人。
(2)学历结构:大学本科2人,硕士1人,博士1人。
(3)职称结构:具备初级职称1人,中级2人,副高2人。
目前,师资队伍在年龄、学历、职称方面结构还不合理。
2、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1)从内挖掘潜力,制订教师个人职业发展规划,鼓励教师参加提高学历层次的学习,支持教师参加专业学术交流,以整体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
(2)从外引进高素质、高学历微生物学专业人才,计划在今后3-5年引进教师1-2名,以研究生为主。
(3)免疫学方面的专家担任本课程的兼职教师。
通过以上措施争取在今后3-5年内,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达到40%以上,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数达10%以上,以达到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的目标,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四、教材建设
根据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尽可能结合专业实际情况选用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卫生部规划教材。本着“打好基础,精选内容,逐步更新,利于教学”的原则,力图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动手能力;力图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有所改进;力图结合现有的规范要求和根据实验室及仪器设备的条件,根据学时的不同,在保证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每隔二年更新部分教学内容。
五、教学管理
&& 1、每位教师要认真备课、讲课,每学期进行一次教案检查,教师之间要互相听课,每学期至少互听一次,进行教学体会的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2、按教学计划进行授课, 不按时的进行抽查,对学生的作业要按时批改,并做好记录,建立课程教学档案。
3、(1)试题编著按教学大纲考核大纲要求,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卫生部规划教材
《医学免疫学》的基本理论为主线进行。
(2)试题编著突出为三性:科学性,实用性,系统性,依照学生的认识规律编著试题。
(3)充实课题库的题量并应用计算机管理,实行教考分离。对每次考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予以存档。
六、教学改革与研究
1、课程教学改革应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坚持每周进行一次教研活动,教研活动要做到:开学有计划、活动有记录、期末有总结。在课程建设期间,每位教师应有一篇教改教研论文公开发表。
2、根据该课程的要求,组织有关教师进行调研和研讨,进一步提高主讲教师和相关指导教师的教学水平。要强化老师的教研意识,营造重视教研的学术氛围,建立鼓励教研的激励机制,积极做好组织工作,引导教师选定教研方向的工作,使之各具特色,又相互支撑,逐步形成具有一定水平的教研群体。
3、分析相关的教学内容,对比有关的教材并参考其它医学院的教学要求,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优化教学内容的重点要强调知识的更新和实用性,以一两本教材为主,融合其它教科书对教学内容加以扩充,通过查阅相关专业期刊和杂志,适当增加反映近期科技成果的新内容,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可以弥补教材某些内容的滞后性,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激发学生对微生物学的学习兴趣。
4、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教学方式与方法改革,适应现代化教学发展需要。根据课程特点,发挥病原生物和免疫学中的图片、动画等优势,借鉴国内外优秀资源,制作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CAI 课件。在课堂教学上,能够形象生动、图文并茂,中外文结合等讲授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水平。
七、教学质量评估
每学期均随机抽取各层次的本专业学生召开座谈会,听取学生意见和建议,反馈教学情况,改进教学。逐步建立较规范的课程评价体系。
文章录入:hslglxy&&&&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版权所有 湖北理工学院医学院 黄石市桂林北路16号&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建设
&&&&&&&&&&&&&&&&&&&& 作者:王宗军,张业霞,李睿,李泽武
【关键词】& 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 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和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特异性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学科。免疫学是一门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组成和免疫应答规律的学科。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在临床疾病中占很高的比例,免疫学技术在临床疾病诊断、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且两门学科间联系密切。但是,学生普遍反映这两门课程内容多,抽象,难于理解和记忆(尤其是免疫学)。如何让学生把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学好、记好,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基于此,我们在实践教学中,非常注重积累与思考、探索与创新,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 完善教学理念,调整教学内容
&&& 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基层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使命,故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作为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在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更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加强实验教学。培养他们的动手、动脑、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尽快适应一线工作的需要。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内容庞杂,对于本课程来说,总课时比较少,授课时不可能面面俱到,为了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较大学习成效,我们对教学内容作了一定的调整和安排,经过教学实践,学生反应良好。
  1.1& 强化绪论讲授
&&& 绪论是系统学习本学科必不可少的“序幕”,以往学生对此认识很不充分,通过实践,我们清楚认识到绪论的讲授除即定内容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动员”。我们通过将书本整体内容进行剖析,对以后所讲的内容在绪论中作简要介绍,这样使学生对课程有总体认识和初步印象,明确学习目的。
  1.2& 更新教学内容
&&& 医学微生物学与当代传染性疾病的变化紧密结合,随着时代变迁,医疗卫生水平的发展,经济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原先发病率高的传染病正在减少, 而一些少见、低发的机会性病原微生物和新出现的病原体,正逐渐增加并已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因此,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内容要紧扣时代脉搏,与时俱进,减少现在少见、罕见的病原微生物的内容,增加一些当前临床多见的新内容[1]。对于目前可以使用疫苗预防的微生物我们可以简单讲述,如白喉棒状杆菌、脊髓灰质炎病毒等;对于新现、复发的病原体,重点讲述如何致病、如何预防、如何快速诊断疾病和鉴定病原体,如 SARS冠状病毒、结核分枝杆菌、耐多重抗生素的细菌、甲型H1N1流感病毒和手足口病毒等。一些不太重要的章节可留给学生自学,如动物源性细菌、放线菌等。
&&& 虽然免疫学发展迅速,新的研究发现层出不穷。但免疫学的整体框架基本没有太大的改变。因此,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阐述上,如抗原、抗体、免疫球蛋白、补体系统、细胞因子等,免疫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免疫应答的概念、基本过程,超敏反应的概念、发生机制及防治原则等。在课堂讲授中,介绍一些挑战性的课题和新发现,新进展,可增进学生学习兴趣, 也适应社会发展。
  1.3& 强化素质教育
&&& 我们现在的培养目标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培养新世纪新人才,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随时注重素质教育的培养[2]。例如,在讲授超敏反应一章时,分析近年来过敏反应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的原因,主要是环境污染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是全球关注的问题,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同时可结合媒体报道事件,强化学生们的环保意识,从点滴做起,从自身做起,共同保护我们人类的家园。本文来自[淘金者论文范文中心]收集与整理,感谢原作者。
Slide Show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课程介绍
《免疫学技术》
免疫学技术
课程讨论时数
课程实验数
课程内容简介
&免疫学技术在生命科学各研究领域,包括基础和临床医学各学科中均有广泛运用。本课程通过理论课与实验课有机结合的形式,介绍免疫学技术的概况,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操作。
理论课共有三次,授课内容包括:一、概述;二、抗原抗体制备:1.抗原制备,2.抗体制备(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抗体),3.抗体标记;三、抗原抗体检测技术:1.血清学方法,2.免疫标记技术(同位素、酶、荧光素、镧系元素螯合物、化学发光、金属);四免疫状态检测:1.免疫细胞分离、分析与培养,2.表面标志检测和免疫细胞亚群分析3.细胞因子检测,4.免疫细胞功能检测5.凋亡研究,6.实验动物模型。通过理论的学习使学生对免疫学技术所包含的内容、应用范围、技术要点、注意事项等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实验课共有七次,通过实验课的实际操作,希望使学生对各类免疫学技术的操作过程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实验一、免疫球蛋白的提取与纯化
实验二、免疫球蛋白的鉴定(免疫双扩、免疫电泳)
实验三、荧光抗体的标记、纯化与鉴定
实验四、ELISA
实验五、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与鉴定
实验六、淋巴细胞表面抗原检测与亚群分析(FACs法)
实验七、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
本课程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使学生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知道有那些免疫学技术可以作为自己课题研究的有效工具,如何通过查阅有关书籍和文献资料去完善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并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法。&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Immunological techniques have broad applications in the field of life science research including basic and clinical medicine. The courses introduce immunological techniques with profiles, basic theory, basic skills and basic operation through theories and experiments in the form of a combination of classes.
There are three classes about Immunotechnology including: part I,
part II, preparation of antigen and antibody: 1. antigen preparation, 2. antibody preparation (polyclonal antibody, monoclonal antibody, genetic engineering antibody), 3. part III, techniques based on antigen-antibody interactions: 1. serum method 2. immunolabeling techniques (isotopes, enzymes, fluorescence, lanthanum, chemiluminescence, metal); part IV, analysis of immune function : 1. separation, analysis and culture of immune cells, 2.
detection of CD molecules and analysis of immune cell subgroups, 3. assay of cytokine, 4. immune cell function testing, 5. detection of cell apoptosis, 6.experimental animal models.
Learning of these classes make students get a general understanding for immunological techniques such as content, application, technical elements,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
A total of seven experimental classes provide practical opportunities of operation that enable students to experience the technical operation course:
Experiment
extrac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immunoglobulin
Experiment
identification of immunoglobulin(double gel diffusion, immunoelectrophoresis)
Experiment
preparation, purific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fluorescein labeled antibodies
Experiment
Experiment
separ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peripheral mononuclear blood cell
Experiment
detection of lymphocyte surface antigen, analysis of immune cell subgroups (FACs method)
Experiment
complement dependent cytotoxicity test&
课程进度计划
课程考核要求
参 考 文 献
版权所有&&&&&&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沪交ICP备05034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精品课程网-丽水学院医学院
&&& 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是研究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在疾病诊断和防治中的应用,以及病原生物的生物学特性、生命活动规律、致病性、免疫性、实验室检查及防治原则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其内容包括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和医学寄生虫学三部分。本课程为三年制口腔医学专业、护理专业及口腔护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是学习各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在各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将来学习药理学、传染病学及临床各门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同时着力培养的学生严密的无菌观念,将在消毒、灭菌、隔离、预防、治疗等医护实践中科学应用。一、医学免疫学&&& 医学免疫学是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免疫应答的过程与机制及免疫学在疾病防治诊断中的应用的一门科学。免疫学最早研究的是抗感染免疫,原属医学微生物学的一部分,其概念也局限于对传染病的抵抗力。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免疫学已远远超出了抗感染的范畴。机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营养免疫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